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上海大學軍事理論考試

上海大學軍事理論考試

發布時間:2021-02-22 10:45:01

軍事理論上海財經大學版答案

軍事理論與國防密切相關

㈡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軍事理論課考試是在最後一次課還是過一周,是開卷考嗎

開卷考還問考什麼,沒閉卷考就算燒高香了

㈢ 軍事理論課是否算績點

軍事理論是全國大學生除了港澳台以外的必修課啊 肯定算績點 而且不管你是選修還是必版修 出國的話 成績大表要顯權示所有你曾經修過的課 人家都要看的 不會只看你的必修課成績 而且現在一般規范點的學校211什麼的 都已經教務處統一格式 所以還是好好學吧 這個課又不難

㈣ 同濟大學張國清軍事理論答案

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簡稱同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1] 的全國重點大學,是歷史悠久、享有盛譽的中國著名高等學府,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收生標准最嚴格的中國大學之一;是「20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工程師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中美「10+10」計劃入選高校;是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合作聯盟、國際設計藝術院校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台、同濟—伯克利工程聯盟成員,為中管副部級院校。
同濟大學的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翌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並,更名為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為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同濟大學始終把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作為崇高使命和責任,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企業家、醫學專家和工程技術專家,校友中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的有140餘人。
截至2014年12月,同濟大學設有36個學院(系)和二級辦學機構,7家附屬醫院,4所附屬中學;學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8005人、碩士研究生13644人、博士研究生4504人,另有攻讀學位外國留學生2477人;學校佔地面積2567863平方米;圖書437.1萬冊。

㈤ 軍事理論論文

新的世紀即將到來,在祈禱和平的新千年鍾聲敲響之前,冷靜地觀察中國周邊的國際形勢,審慎地預期周邊國際環境變化,對我國在未來一個時段內維護地區和平,集中力量發展經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來我國周邊地區出現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顧國際輿論的反對發展核武器;美國在亞洲地區繼續推行軍事同盟政策,而且試圖建立可能破壞地區軍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統;亞洲國家出現了軍備競賽的苗頭;分裂主義和國際恐怖主義活動對一些國家正在構成嚴重挑戰;等等。在意識到這些對和平與安全的威脅的同時,我們還必須從更全面的角度來觀察周邊國際力量關系的分布情況,觀察各國對國家利益的確認與實現方式是否發生變化,以此對下一世紀的周邊環境作出判斷。

國際環境的新變化之一是,在中國周邊地區正在形成一種多極的力量結構。這不是世界性的多極化趨勢的產物,它只是一種地區性的結構。日本由於經濟陷於停滯與低速發展,它與亞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縮小。在此同時,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領域發揮作用的意願更強烈了。俄羅斯的經濟經過嚴重的衰退後已經穩定下來,加上普金的當選,它的綜合力量進入了恢復期。東盟的一體化進程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但是沒有受到根本的打擊,東盟國家在經濟、社會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強與擴大。印度的經濟狀況因新經濟的出現而得到改進,擁有核武器使它的軍事威懾力在繼續增加,印度在亞洲扮演大國角色的願望已明顯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在繼續增加,它在地區國際關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強。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這一地位支撐了美國在亞洲的優勢地位。但美國是一個非亞洲國家,而且力量分散於全球,它在亞洲的力量分布受到這兩個因素限制。

由中國、日本、美國、俄國、東盟及印度這六種力量構成的多級結構將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均勢結構。在可預見的時期內,任何一極,在這一地區都不可能單獨取得優勢。在多極均勢結構中,結盟關系的變化及向兩極化的發展是造成不穩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預期的未來,美日同盟關系仍會保持穩定,但是其作用一是會受到中俄戰略關系的制約,二是不會得到東盟和印度的無條件支持,沒有什麼利益會促使印度和東盟放棄他們長期遵循的獨立與中立的對外政策,捲入美國同中俄的對抗中去。中國是本地區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將繼續奉行獨立自主與和平的對外政策,中國將會對這一結構的穩定作出貢獻。

這一多極結構的穩定性還在於即使是超級大國的美國也不能改變它。美國在亞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維持這一相對穩定的結構,但它要改變這一結構的話,如對中國採取「遏制」政策,其代價之大將是它無法承受的,而且還將遠遠超過其所得的收獲。美國在亞洲地區將繼續謀求「領導」地位,但如果它要建立單極霸權的話,它必然會受到其他力量聯合的或各自的抵抗。

應當指出,中國周邊的多極均勢的穩定性會受到次區域力量和力量關系的影響。例如,南、北朝鮮是東北亞次區域平衡的重要力量;巴基斯坦和泰國是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的重要力量;印尼和越南在東南亞地區可能發揮重大作用;哈薩克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亞地區發揮重要影響。這些力量不僅在次地區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並且對中國等大國構成復雜的牽制,從而影響亞洲多極結構的穩定。這些情況表明,均勢本身並不能防止各種不穩定因素的發生。

國際環境的另一新變化是,國際多邊體制將成為維護周邊和平與穩定的重要途徑。多極結構的存在並不意味著中國的周邊環境會平安無事。霸權主義國家謀求單方面經濟和政治利益的行為,各極之間無序競爭都會對中國的周邊安全造成嚴重損害。此外,構成其他無序因素的可能有周邊國家的領土爭端和軍備競賽,可能有非國家行為者的跨邊境的恐怖主義與分裂主義活動,也可能是一些國家因貧困或其他原因產生的大量難民。這些無序競爭如不能被阻止和及時控制,中國周邊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也是難以維持的。

亞洲各國經濟上的相互依存程度正在不斷加深,東亞國家的對外貿易有三分之二是在區域內完成的。這種共有的利益是推動它們在下一世紀進行合作的基本動力。信息與交通領域的技術革命正在消除亞洲各國間地理上的隔閡,為它們的相互溝通和加強信行提供了手段。亞洲各國還有著反對外來干涉、維護獨立自主的歷史傳統,它們珍視自己的文化與價值觀。這種文化上的多元主義傾向是它們相互諒解和相互妥協的基礎。因此,在進入21世紀後,中國與周邊各國將更努力地謀求合作,利用國際體制(即各種國際組織和國際制度)來共同地維持和平、穩定和發展的環境。

除了聯合國及其附屬機構外,在中國和周邊國家有著以下一些較重要的國際多邊體制: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地區論壇、東盟後部長級會議、東盟加中日韓會議、朝鮮問題四方會談、「上海五國」機制、歐亞首腦會議,等等。這些國際多邊體制包含不同的成員,在不同的領域中發揮功能,有不同的優先處理的問題,其產生的決定或共識有不同的約束力,但是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推動著相關國家認識他們共有的利益,並通過合作互諒互讓來共同獲益。在經濟和社會領域方面,這些機制已經在起非常積極的作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正在推動貿易自由化,這一進程使亞洲各國的經濟合作得到了顯著加強。今年5月初,在泰國清邁召開的東盟與中、日、韓財政部長會議上,各方一致同意建立一個亞洲貨幣保護機制,以避免再次發生造成嚴重沖擊的金融危機。這表明亞洲國家已將它們的合作從貿易領域擴大到了金融與貨幣領域。

在安全方面,由於亞洲各國的共同努力,聯合國在柬埔寨的維和行動取得了顯著成功。同時,一些國際多邊體制已經在加強相互信任措施、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和分裂主義活動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今年4月,「上海五國」的國防部長進行了會晤,部長們決定要採取集體行動,防止國際恐怖主義、好戰的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對五國邊境地區的威脅。進入新世紀後,只要各國都能將和平共處作為合作的基本原則,放棄冷戰思維,國際多邊體制就能夠在解決領土爭端、控制軍備競賽、建立區域性集體安全機制、防止武器擴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新世紀的初期,東盟地區論壇可能發展成為東亞地區的多邊安全合作體制。在中亞地區,「上海五國」機制經過擴展,也可能發揮類似功能。但一個能涵蓋東亞、南亞和中亞所有國家的多邊體制暫時還沒有可能性。

在中國周邊存在著一些地區安全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克什米爾問題、朝鮮半島問題、阿富汗內戰問題,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存在著國際因素捲入的背景。這些問題如處理不好就可能釀成重大沖突,對中國的安全帶來嚴重威脅。但是,如何發揮國際多邊體製作用,尋求最終解決或者緩解其緊張程度,現在還沒有得到有關國家的充分重視。例如印度一直拒絕國際組織調解克什米爾沖突,這不僅長期拖延了這一問題的解決,而且已經使這一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化,在印巴兩國都擁有核武器以後,沖突的延續將具有更大的危險性。中國和其他國家應當向印巴兩國進一步施加影響,促使他們通過調解來求得雙方可接受的解決,並意識到任何強加於人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這也應成為下一世紀亞太地區解決國際安全問題的一條基本規范。

可以預計,通過國際體制進行國際合作將是下一世紀國際關系的重要表現方式,但是還存在如何主導國際體制的問題。中國是亞洲地區的主要大國,中國可以,而且也應當在國際體制中發揮主導性作用。只要是堅持尊重主權、國家平等、互利互惠、不幹涉內政等國際體制的基本原則,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體制活動不僅會受到多數周邊國家的積極評價,而且還會產生良性的互動作用。這將成為中國主動影響周邊國際環境的重要手段。

國際體制的意義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其有效性也不會在短期內迅速擴大。因此進一步加強我國的綜合國力,確保周邊地區的多極結構不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將是維護我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的基本手段。不斷加強綜合國力,積極參與國際體制,中國在下一世紀的全面復興與強盛是大有希望的。

-

周邊安全環境這里是指國家周邊有無危險和受到威脅的情況及條件。是一個國家對其周邊國家或集團在一定時期內對自己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是否構成威脅、有無軍事人侵、滲透顛覆等情況的綜合分析和評估。它是關系國家和民族興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國防戰略的首要依據。
一、我國周邊概況和海洋國土觀念
(一)周邊概況
我國地處亞洲東方,陸地邊界線總長2.2萬余公里,海岸線總長1.8萬公里。我國陸地與15個國家相接壤,與8個國家的大陸架或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相連接,還與美國等許多國家隔海(洋)相望。我國既是一個陸地型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型大國,陸地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面積300餘萬平方公里,陸海相連,總面積達1260萬平方公里,疆域遼闊,美麗富饒。
舊中國在長期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下,國弱民貧。從元末明初起,帝國主義先後對我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20餘次,腐朽沒落的清政府前後與帝國主義列強簽訂了500多個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強四次侵華戰爭,清政府就割讓國土160餘萬平方公里,賠款7.1億兩白銀。由於外敵人侵,至今我國邊界仍遺留很多歷史問題,陸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還沒最後劃定,隸屬我國的海洋國土還有100餘萬平方公里存在重大爭議。島嶼被侵佔,海域被分割,資源遭掠奪的嚴酷事實依然擺在我們面前。亞太地區一些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經濟上有所發展的同時,國防撥款明顯增加,紛紛制定國防發展新戰略,武裝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軍事強國邁進,必然對我國的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二)海洋國土觀念
我國瀕臨黃海、東海、南海,不僅擁有內海渤海,而且擁有漫長的海岸和 6500多個島嶼。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應劃歸我國管轄的海洋國土,除內海,領海,毗連區外,還包括大陸架和經濟專屬區,共計300餘萬平方公里。遼闊的海洋國土蘊藏著豐富的漁業資源、油氣礦產資源和海洋能源。守護我們的海洋國土,開發利用我們的海洋資源是歷史賦於我們的神聖職責和權力。1996年5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視察祖國沿海地區時,明確提出我國人民要增強海洋國土意識,這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我國人民對於祖祖輩輩用汗水和生命開墾和保衛的每一寸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識非常強烈。而對海洋和海洋權益則缺乏應有的關注,對海洋國土的丟失和海洋資源被掠奪,缺少應有的「疼痛感」,與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反差相當明顯。
海權是國家的一種綜合力量,是國家安全的門戶,操之在我則存,操之在人則亡。新中國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國被侵略和掠奪的歷史告訴我們,沒有海權唇亡而齒寒,國家無安寧可言;海洋及海洋國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與我們中華民族今後的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科學家預言,21世紀將是海洋世紀,在海洋經濟時代,誰擁有海洋,誰能在海洋開發中佔有優勢,誰就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生存權力。事實上當今世界為爭奪海洋國土和海洋權益的斗爭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國家早已將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上的經濟爭奪,軍事斗爭已向我們提出了嚴峻挑戰。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不要別人的一寸土地、一滴海水,但也決不容許他人侵佔我國的滴水、寸土!這就要求我們全國人民強化海洋國土意識,抓住機遇,發展經濟,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在捍衛我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斗爭中,掌握主動權,在公正合理的基礎上解決與有關國家的爭端.

你自己再加點就行了,呵呵!

㈥ 上海大學軍事理論考試怎麼網上預約,求解答,謝謝!~

軍事教研室網站,自己找找,預約好了直接去考試就行。

㈦ 上海大學2015年大一軍理課沒報上對分流成績有沒有影響

有影響。因為它是算2個學分的,而且一般考下來的成績都很高,所以你相當於被別人用這門課拉開了差距——你既然大一沒學,那麼一定要盡早修掉

㈧ 求上海理工大學2014年軍事理論考試試卷及答案

不用擔心啦,都是書上找得到的,我是14級的,隨便過,但是根本就不會告訴你分數

㈨ 軍事理論考試的論述題 求答案!

第1題
新的世紀即將到來,在祈禱和平的新千年鍾聲敲響之前,冷靜地觀察中國周邊的國際形勢,審慎地預期周邊國際環境變化,對我國在未來一個時段內維護地區和平,集中力量發展經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來我國周邊地區出現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顧國際輿論的反對發展核武器;美國在亞洲地區繼續推行軍事同盟政策,而且試圖建立可能破壞地區軍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統;亞洲國家出現了軍備競賽的苗頭;分裂主義和國際恐怖主義活動對一些國家正在構成嚴重挑戰;等等。在意識到這些對和平與安全的威脅的同時,我們還必須從更全面的角度來觀察周邊國際力量關系的分布情況,觀察各國對國家利益的確認與實現方式是否發生變化,以此對下一世紀的周邊環境作出判斷。
國際環境的新變化之一是,在中國周邊地區正在形成一種多極的力量結構。這不是世界性的多極化趨勢的產物,它只是一種地區性的結構。日本由於經濟陷於停滯與低速發展,它與亞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縮小。在此同時,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領域發揮作用的意願更強烈了。俄羅斯的經濟經過嚴重的衰退後已經穩定下來,加上普金的當選,它的綜合力量進入了恢復期。東盟的一體化進程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但是沒有受到根本的打擊,東盟國家在經濟、社會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強與擴大。印度的經濟狀況因新經濟的出現而得到改進,擁有核武器使它的軍事威懾力在繼續增加,印度在亞洲扮演大國角色的願望已明顯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在繼續增加,它在地區國際關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強。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這一地位支撐了美國在亞洲的優勢地位。但美國是一個非亞洲國家,而且力量分散於全球,它在亞洲的力量分布受到這兩個因素限制。
由中國、日本、美國、俄國、東盟及印度這六種力量構成的多級結構將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均勢結構。在可預見的時期內,任何一極,在這一地區都不可能單獨取得優勢。在多極均勢結構中,結盟關系的變化及向兩極化的發展是造成不穩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預期的未來,美日同盟關系仍會保持穩定,但是其作用一是會受到中俄戰略關系的制約,二是不會得到東盟和印度的無條件支持,沒有什麼利益會促使印度和東盟放棄他們長期遵循的獨立與中立的對外政策,捲入美國同中俄的對抗中去。中國是本地區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將繼續奉行獨立自主與和平的對外政策,中國將會對這一結構的穩定作出貢獻。
這一多極結構的穩定性還在於即使是超級大國的美國也不能改變它。美國在亞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維持這一相對穩定的結構,但它要改變這一結構的話,如對中國採取「遏制」政策,其代價之大將是它無法承受的,而且還將遠遠超過其所得的收獲。美國在亞洲地區將繼續謀求「領導」地位,但如果它要建立單極霸權的話,它必然會受到其他力量聯合的或各自的抵抗。
應當指出,中國周邊的多極均勢的穩定性會受到次區域力量和力量關系的影響。例如,南、北朝鮮是東北亞次區域平衡的重要力量;巴基斯坦和泰國是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的重要力量;印尼和越南在東南亞地區可能發揮重大作用;哈薩克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亞地區發揮重要影響。這些力量不僅在次地區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並且對中國等大國構成復雜的牽制,從而影響亞洲多極結構的穩定。這些情況表明,均勢本身並不能防止各種不穩定因素的發生。
國際環境的另一新變化是,國際多邊體制將成為維護周邊和平與穩定的重要途徑。多極結構的存在並不意味著中國的周邊環境會平安無事。霸權主義國家謀求單方面經濟和政治利益的行為,各極之間無序競爭都會對中國的周邊安全造成嚴重損害。此外,構成其他無序因素的可能有周邊國家的領土爭端和軍備競賽,可能有非國家行為者的跨邊境的恐怖主義與分裂主義活動,也可能是一些國家因貧困或其他原因產生的大量難民。這些無序競爭如不能被阻止和及時控制,中國周邊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也是難以維持的。
亞洲各國經濟上的相互依存程度正在不斷加深,東亞國家的對外貿易有三分之二是在區域內完成的。這種共有的利益是推動它們在下一世紀進行合作的基本動力。信息與交通領域的技術革命正在消除亞洲各國間地理上的隔閡,為它們的相互溝通和加強信行提供了手段。亞洲各國還有著反對外來干涉、維護獨立自主的歷史傳統,它們珍視自己的文化與價值觀。這種文化上的多元主義傾向是它們相互諒解和相互妥協的基礎。因此,在進入21世紀後,中國與周邊各國將更努力地謀求合作,利用國際體制(即各種國際組織和國際制度)來共同地維持和平、穩定和發展的環境。
除了聯合國及其附屬機構外,在中國和周邊國家有著以下一些較重要的國際多邊體制: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地區論壇、東盟後部長級會議、東盟加中日韓會議、朝鮮問題四方會談、「上海五國」機制、歐亞首腦會議,等等。這些國際多邊體制包含不同的成員,在不同的領域中發揮功能,有不同的優先處理的問題,其產生的決定或共識有不同的約束力,但是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推動著相關國家認識他們共有的利益,並通過合作互諒互讓來共同獲益。在經濟和社會領域方面,這些機制已經在起非常積極的作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正在推動貿易自由化,這一進程使亞洲各國的經濟合作得到了顯著加強。今年5月初,在泰國清邁召開的東盟與中、日、韓財政部長會議上,各方一致同意建立一個亞洲貨幣保護機制,以避免再次發生造成嚴重沖擊的金融危機。這表明亞洲國家已將它們的合作從貿易領域擴大到了金融與貨幣領域。
在安全方面,由於亞洲各國的共同努力,聯合國在柬埔寨的維和行動取得了顯著成功。同時,一些國際多邊體制已經在加強相互信任措施、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和分裂主義活動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今年4月,「上海五國」的國防部長進行了會晤,部長們決定要採取集體行動,防止國際恐怖主義、好戰的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對五國邊境地區的威脅。進入新世紀後,只要各國都能將和平共處作為合作的基本原則,放棄冷戰思維,國際多邊體制就能夠在解決領土爭端、控制軍備競賽、建立區域性集體安全機制、防止武器擴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新世紀的初期,東盟地區論壇可能發展成為東亞地區的多邊安全合作體制。在中亞地區,「上海五國」機制經過擴展,也可能發揮類似功能。但一個能涵蓋東亞、南亞和中亞所有國家的多邊體制暫時還沒有可能性。
在中國周邊存在著一些地區安全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克什米爾問題、朝鮮半島問題、阿富汗內戰問題,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存在著國際因素捲入的背景。這些問題如處理不好就可能釀成重大沖突,對中國的安全帶來嚴重威脅。但是,如何發揮國際多邊體製作用,尋求最終解決或者緩解其緊張程度,現在還沒有得到有關國家的充分重視。例如印度一直拒絕國際組織調解克什米爾沖突,這不僅長期拖延了這一問題的解決,而且已經使這一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化,在印巴兩國都擁有核武器以後,沖突的延續將具有更大的危險性。中國和其他國家應當向印巴兩國進一步施加影響,促使他們通過調解來求得雙方可接受的解決,並意識到任何強加於人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這也應成為下一世紀亞太地區解決國際安全問題的一條基本規范。
可以預計,通過國際體制進行國際合作將是下一世紀國際關系的重要表現方式,但是還存在如何主導國際體制的問題。中國是亞洲地區的主要大國,中國可以,而且也應當在國際體制中發揮主導性作用。只要是堅持尊重主權、國家平等、互利互惠、不幹涉內政等國際體制的基本原則,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體制活動不僅會受到多數周邊國家的積極評價,而且還會產生良性的互動作用。這將成為中國主動影響周邊國際環境的重要手段。
國際體制的意義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其有效性也不會在短期內迅速擴大。因此進一步加強我國的綜合國力,確保周邊地區的多極結構不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將是維護我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的基本手段。不斷加強綜合國力,積極參與國際體制,中國在下一世紀的全面復興與強盛是大有希望的。
第2題
在詳細了解我國的周邊安全之後,我有了深深的思考。我認為作為新一帶的青年不僅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加強軍事理論教育,要認識到國家富強離不開鞏固的國防和強大的軍隊。在我國保持政治文化經濟的快速發展時,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希望,如何使身處和平時代,不知戰火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國防的重要性,對我們的國家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居安思危,樹立國防的觀念,通過國防知識的學習,激發愛國、愛軍、愛黨、愛民的觀念和情懷,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將自己的前途和國家的命運緊緊的聯系起來,用科學的發展觀規劃自己的人生,讓自己能為祖國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閱讀全文

與上海大學軍事理論考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