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華人民解放軍裝備一般分為主戰裝備保障裝備和什麼
解放軍各軍兵種武器裝備種類繁多,型號復雜。一般分為主戰裝備、(電子信息裝備)和保障裝備。
2. 武器裝備是什麼
武器裝備是軍用作戰器材的總稱
3. 簡答題。管理好武器裝備的意義
管好武器裝備是外軍基層戰備一項重要而經常的工作。隨著軍隊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的提高,武器裝備管理工作也日趨繁重,搞好基層裝備管理對於保持部隊高度的戰備狀態,提高戰鬥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武器裝備管理是落實基層戰備工作的重要內容
現代戰爭由於技術兵器發展,武器裝備損耗急劇增長。第三次中東戰爭僅5天時間,埃及就損失飛機90%,坦克60%;敘利亞損失飛機1/3;約旦空軍損失一半。第四次中東戰爭,在短短的18天內阿以雙方僅坦克、裝甲車就損失4600輛。英阿馬島之戰,阿方損失飛機約占其參戰飛機總數的43%,艦船損失占參戰艦船總數的31%,參戰地面部隊的武器裝備全部被英軍擊毀或繳獲。英軍飛機和艦船損失都占參戰總數的15%以上。驚人的戰損數字告訴人們,在現代戰爭中,加強武器裝備管理是至關重要的。以色列由於重視武器裝備的維修管理,入侵黎巴嫩戰爭開始時,以軍的武器裝備完好率幾乎達100%,利用率則是對方的1至3倍。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的一周內,以色列的坦克就損失了600輛,如果按照這樣的戰損率繼續下去,以軍的坦克部隊很快就會全部被消滅。然而令人吃驚的是,以軍在戰爭中,不但修好自己戰損的坦克420輛,而且還回收和修復了阿軍坦克867輛,並使其重新投入戰斗。這樣,以軍的坦克在戰爭中不但沒有減少,反而略有增加。以軍所以有這樣大的搶修能力,是由於他們在戰前就周密計算了所有兵器,特別是坦克的損耗率及其所需要的維修和補給量,並根據這一計劃,在蘇伊士運河以東約 80千米,戈蘭高地以西90千米的地幅內,儲備了坦克等各種武器裝備的修理零部件,組建了若干個游動維修班。因而在戰爭打響後就能按預定方案進行戰場管理,化廢為寶。英阿馬島之戰,英國徵用的50餘艘商船,能在短短的幾天內改裝完畢,開赴戰區,也是由於平時在全國各重要海港和海軍基地的造船廠儲備和妥善保管了大量的改裝材料,商船一到立即改裝,有的商船一個周末即改裝完畢。與此相反,阿根廷軍隊之所以失利,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庫存的彈葯管理不善,制度不嚴,以致失效失靈,又沒有經過檢驗和維修就魚目混珠地送往戰場,結果擊中英艦的炸彈、導彈有半數以上未爆炸,直接影響了戰局。
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實踐表明,武器性能越精密,技術性能越高,對維修管理的要求也就越高。不重視維修管理,簡直無法進行戰爭。據報道,伊朗購買的大量美製「陶」式和「龍」式第二代反坦克導彈,長期擱置在倉庫里,原因就是不會使用和維修。1982年7月,伊朗向伊拉克南部地區發動進攻,一度深入對方國境8至20千米,後因武器裝備和零件儲備不足,不得不後撤。美國吸取了局部戰爭的經驗教訓,在陸軍《作戰綱要》的「管理」一節中,明確規定在戰區范圍內設立三種基本類型的控制中心,第一個就是物資管理和維修中心。美、俄等國軍隊在平時的演習中,也特別重視組織流動修理所,開展「前沿維修」,通過科學的組織和維修管理,使損壞的武器裝備及時恢復、再生,重新形成戰鬥力。正因為如此,這些國家軍隊高度重視基層裝備管理工作,要求基層作戰單位必須保持較高的裝備完好率,使武器裝備經常處於良好的戰備狀態。
二、貫徹新的裝備管理思想
隨著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的提高,面對日益增長的維修費用,外軍重視發展新的武器裝備管理思想,從更新管理觀念上尋找解決辦法。一是注重武器裝備的系統管理。所謂武器裝備的系統管理,就是從保證部隊整體作戰能力出發,把武器裝備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進行全面的、系統的管理。貫徹這一思想,需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把每個基層單位編配的所有武器裝備看成一個系統,並著眼於對這個系統實施有效的管理。因為基層單位的武器裝備都不是孤立的、單個的,而是整個部隊武器裝備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在現代戰爭中,只有充分發揮每個單件裝備的技術性能,才能形成整體戰鬥力,保證基層單位完成戰時或平時的各項任務。另一方面,還要把每一件裝備、每一個裝備單元也作為一個系統,來較好的實施管理。因為基層單位的任何一件現代化裝備、任何一個裝備單元,都是由若干零部件組成的,其中任何一個零部件失靈,都會影響整個裝備系統的功能發揮。所以,基層單位對每一件裝備、每一個裝備單元的管理,都應該確立系統觀念,重視根據裝備每一部分的性能、使用要求、易損程度等情況,切實解決好各種具體的管理問題。二是注重武器裝備的全程管理。武器裝備的全程管理是指從裝備列編並配發到基層分隊開始,到退役或報廢為止的整個期限內,基層分隊必須掌握武器裝備的驗收、交接、保管、使用、維護、修理直到退役的全過程管理的規律性,並實施有效的管理。因為在這個全過程中,任何一個階段的管理不善,都會嚴重影響整個裝備管理的效果。為了搞好基層武器裝備的全程管理,外軍普遍採取的措施是:(1)健全相應的法規制度,明確規定各個階段管理的目標、任務、要求、組織實施方法等。例如,美陸軍明確要求基層單位對重要裝備進行不間斷的監視和管理,定期報告裝備狀況,並通過有關條令、條例,規定了報告時間、次數、內容以及報告中數據的收集方法。(2)為基層裝備管理制定頒發配套的軍用標准和規范,保證裝備管理的經常化、制度化。(3)逐步改革裝備管理體制,使之適應全程管理的要求。如美軍從二十世紀60年代起逐步改革了三軍的裝備管理機構,撤並了多頭管理的機構,成立了各軍種器材部,統一裝備管理,把基層裝備管理與其他階段的管理更緊密地聯系起來。三是注重依靠基層實施全員管理。隨著武器裝備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武器裝備變得日益復雜,不同崗位上的官兵都有一定的專業范圍、承擔著武器裝備管理的一定責任,而且很難相互代替。只有實施全員管理,才能提高武器管理的專業化水平,進而提高基層單位武器裝備的完好率,保證基層戰鬥力的充分發揮。美軍在總結海灣戰爭的作戰經驗時,認為武器裝備特別是M1A1坦克之所以能夠保持較高完好率,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基層裝備管理中貫徹了全員管理的指導思想。基層單位的指揮官發動全體人員管理好武器裝備,特別強調對車輛「要經常進行清洗、檢查和保養」,在作戰中「避免了許多沙漠環境下可能發生的事故」。例如,為了避免發動機系統被沙粒堵塞,美軍在所有車輛的空氣濾清器上套上了婦女用的絲襪,並由駕駛人員經常更換。在地面作戰階段,美軍第三裝甲師的300多輛坦克一夜之間開進了200多千米,竟沒有一輛發生故障。
三、加強武器裝備的經常性管理
外軍基層武器裝備管理的具體內容很多,最主要的是武器裝備的檢查、維護保養和平時保管。檢查通常分為日常檢查和定期檢查兩種。日常檢查是由操作人員在使用和保管過程中進行的經常性工作,一般同日常保養結合起來。定期檢查
是以維修人員為主,在操作人員的配合下,根據預定的計劃或上級的指示,對武器裝備進行比較全面、系統的檢查。其中包括在部隊執行重大任務之後,在武器裝備暫時處於停用期間,為了解武器裝備在執行任務之後的技術狀況所進行的全面性檢查。這種檢查便於對損壞部分進行及時修理,為完成下一次任務或下一個階段的任務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海灣戰爭結束之後,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一方,要求基層單位把參戰的武器裝備普遍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然後根據裝備的技術狀況,有的直接運到修理廠進行修理,有的隨部隊一起撤出戰區,有的經過封存處理後儲存在附近地區。外軍武器裝備的檢查,通常由基層單位的領導者或專門負責武器裝備工作的軍官負責組織,由操作人員或維修人員具體實施。武器裝備維護保養的主要任務是預防銹蝕、減緩磨損,使裝備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況。根據工作量的大小和復雜程度,區分為日常保養和等級保養兩大類,等級保養又劃分為不同的等級。日常保養是操作人員把日常檢查與經常性保養結合起來的一種保養類型,由於保養的項目較少、工作量不大,一般只在工作間隙進行,而且通常不要求對裝備進行解體,所以組織實施比較簡單,可以作為基層單位的日常工作安排。由於武器裝備性能、用途、特點不同,保管要求也不盡相同,但總的原則是武器裝備的保管要符合戰備和安全規定,做到防潮、防火、防日曬雨淋、防損壞等。外軍要求基層單位武器裝備的平時保管,既要確保武器裝備的存放場地、庫房等符合安全要求和戰備要求,又要對武器裝備配套器材的保管也要符合安全要求和戰備要求。基層單位配備的各種武器裝備,通常都有相應的配套器材,如彈葯、零配件、消耗品等。對這些物資器材的保管,也是武器裝備平時保管的一項重要內容,也必須使之符合安全要求和戰備要求,並落實警戒勤務和管理勤務。為了落實武器裝備的經常性管理,外軍經常對基層官兵進行愛護武器裝備的教育,及時獎勵和懲罰有關人員。通常從新兵入伍起就進行有關愛護武器裝備的教育,執行武器裝備維護管理的各種制度。基層指揮官經常檢查武器裝備的管理狀況,發現問題及時對有關人員進行懲罰。例如,根據武器裝備的擦拭保養制度,外軍基層指揮官經常檢查本單位武器裝備的擦拭保養情況,一旦發現有不符合要求的情況,立即對有關崗位上的人員進行懲罰,輕者批評、罰款,重則關禁閉、降級降職。外軍基層單位的裝備管理制度比較健全,各個崗位上的人員所負的職責也很明確,這就增強了基層官兵參與武器裝備管理的責任感。
四、重視基層維修力量建設
當前外軍在基層武器裝備管理中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重視基層維修力量建設,努力提高基層單位的技術保障能力。維修力量是完成維修任務的物質技術基礎,也是技術保障能力的關鍵因素。在高技術戰爭條件下,沒有一支很強的基層武器裝備維修隊伍,要完成復雜的武器裝備維修任務,提高部隊武器裝備的完好率,保證作戰的勝利,是絕不可能的。維修力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才,二是設備。這兩項缺一不可,但是人才更為重要。所以外軍很重視提高基層官兵對武器裝備的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例如,美軍士官兵從入伍訓練結束起,就進入技術訓練中心或軍校接受初級專業訓練,掌握了基本技能之後才補入部隊。美海軍新兵訓練中心的基本技能訓練,主要內容就是海軍基礎知識、艦艇作業、艦艇管理等。美軍在編制和技術培訓等方面,也不斷充實和加強基層單位的維修力量。如美陸軍在連一級作戰單位都編有技師(准尉軍銜),機械化連還編有維修分排,營一級作戰單位編有專門的技術軍官、專業士官和裝備維修排。在提高基層單位的技術保障能力方面,西方國家軍隊通過總結海灣戰爭的經驗之後,普遍強調提高三個方面的具體能力:一是快速保障能力。為適應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突發性的特點,要求基層維修能夠採取「戰時快速准備程序」檢修裝備,能夠
使用比較先進的設備對裝備進行「快速診斷」和「戰傷快速修理」,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夠使武器裝備盡快投入使用。二是快速機動保障能力。外軍在基層維修力量建設中要求實施快速機動保障的能力,以便適應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作戰節奏快的基本特點。一方面,要求大型裝備具有自檢功能,以減少對修理設備的依賴,如新型飛機、艦船、導彈系統中都安裝有自檢設備。另一方面,力求使用多功能綜合性檢測儀器來代替單一功能的儀器,並使之小型化、機動化,能夠伴隨作戰單位實施技術保障。三是快速適應保障能力。為適應各種復雜的作戰環境,要求基層維修工作必須具有實施快速保障的能力,能夠針對特定的作戰環境,及時採取有效的技術措施,切實提高武器裝備的完好率。例如,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為使高技術裝備適應沙漠環境,就主要依靠基層裝備維修力量,迅速取得了一些比較明顯的成效,表明美軍基層單位的快速適應保障能力有較大提高。
4. 管理好武器裝備的意義是什麼
管理好武器裝備是武器裝備管理是落實基層戰備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貫徹新的內裝備管理思想,可以容加強基層維修力量建設。
5. 解放戰爭時期到解放戰爭後期,武器裝備和後勤保障供應方式發生了什麼變化
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的武器裝備主要靠戰場上繳獲;物資供給等後勤工作專,主要依靠解屬放區人民群眾的支援。解放戰爭後期,人民解放軍先後成立了中央軍委後方勤務部和大軍區、野戰軍後勤部,並編設相應的後勤部隊,形成由軍隊和地方政府相結合的後勤保障體系,統一組織實施後勤保障,適應了大兵團機動作戰的需要。
6. 中國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管理條例的簡介
《條例》共分抄15章106條及三則附襲錄,明確了武器裝備管理的基本內容、基本程序、基本要求、基本方法,新增了武器裝備的訓練、戰備、戰時管理工作和授裝、接裝儀式等內容,賦予了武器裝備管理科學化、制度化、經常化標准新的內涵,涵蓋了我軍武器裝備從接收到退役、報廢全過程中的各項工作,充分體現了新體制下我軍武器裝備管理工作的新情況、新特點和新要求。
發布背景
這部《條例》是在1990年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管理工作條例》基礎上,總結部隊10多年來武器裝備管理工作實踐經驗,適應武器裝備管理體制調整改革和裝備發展需要重新制定的。
7. 聯合作戰裝備保障主要有哪些內容
一、特點:
指揮控制一體,信息高度融合 。
信息化戰爭節奏快,持續時間短,戰機稍縱即逝,聯合作戰 指揮只有及時獲取和處理各種戰場信息,迅速做出判斷和處置, 才能高效地實施聯合指揮和控制。可見,指揮控制的實時性越來 越重要。為此,發達國家十分重視發展先進的信息化指揮控 制系統,實現情報偵察、預警探測、信息傳遞、信息處理和指揮 控制的實時化和一體化。如,美軍正致力於建設「全球信息柵 格」(GIG),計劃將上百萬個節點連接成網,實現從感測器到射 手、從軍事統帥到散兵坑的「無縫信息鏈接」,並強調運用「網 絡中心戰」,使以武器為中心的聯合作戰發展為以信息網路 為中心的一體化作戰。為了提高指揮體制的適應性,各國都 在依託先進的信息技術,把橫窄縱長的垂直樹狀結構改變為橫寬 縱短的扁平網狀指揮體制,減少了指揮層次,縮短了信息流程, 提高了反應速度,增強了指揮效能。
2.作戰力量一體,作戰行動多樣。
信息化條件下的聯合作戰,表現為作戰力量的一體化,功能 上的優勢互補,以追求最大的整體合力。首先,是軍政軍民一體 化,軍事斗爭與政治、經濟、外交戰線上的斗爭相結合。其次, 是主要作戰力量的一體化,將參戰的諸軍兵種的力量有機結合, 合理編組作戰軍團、兵團或聯合部隊,構成諸軍兵種一體化力量 結構體系。軍種參戰力量都只是聯合作戰的一部分,任何一個軍 種或兵種單元都難以單獨發揮作用,只有大聯合和深度聯合才能 形成強大而有效的戰鬥力。再就是各種作戰行動的一體化,戰 略、戰役、戰術多層次作戰行動融為一體,非接觸、非線式、非 對稱作戰行動融為一體,信息戰、網路戰、心理戰融為一體, 「硬打擊」與「軟殺傷」相結合,火力打擊和特種作戰相結合, 全縱深立體作戰與精確打擊相結合,構成多元一體的作戰行動體 系結構。
3.作戰一體,體系對抗決勝 。
信息化的是實施一體化聯合作戰的物質基礎。 信息化的,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以信息技術為基礎 的一體化作戰系統。其構成主要包括立體偵察預警系統、信息傳 遞和處理系統、機動作戰武器系統、信息攻防武器系統、單兵數 字化裝備和指揮控制系統等。各軍種武器系統和作戰就像煙 囪一樣越豎越高達到物理極限的時候,人們想到了「系統集 成」。綜合集成帶來了作戰體系的一體化和結構的優化,從而形 成了 C4KISR 系統。作戰的一體化彌補了獨立軍種和單個武器 系統的「短板」,大大提高了綜合作戰效能。在信息化技術的幫 助下,不同實現了效能的互補,不同軍種之間實現了功 能的互補,具備了互聯、互通、互操作的能力,從而使不同軍種 的不同武器系統在技術上融為一體,在作戰時空上融為一體,進 而使體系對抗成為聯合作戰的主體。在信息化戰爭中,基於 C4KISR 系統的攻防對抗將成為主要作戰行動,這也是決定戰爭勝 負的關鍵。 .戰場多維一體,對抗領域廣闊 . 機械化時代, 軍種都是相對獨立的,陸軍、海軍、空軍分別主宰自己的戰場, 作戰行動基本上在陸地、空中和海洋三維空間進行。信息化條件 下的聯合作戰,作戰空間將由傳統的三維空間拓展至多維空間, 由有限空間拓展為無限空間,由有形空間拓展為無形空間,敵對 雙方將在陸戰場、海戰場、空戰場、太空戰場以及電磁戰場、網 絡戰場、心理戰場等廣闊領域展開綜合性的對抗。發生在這種作 戰空間的任何作戰行動,都不會是單一戰場的較量,而是多維一 體的聯合作戰行動。各個戰場空間都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任何單一戰場空間的作戰都受到其他戰場的制約和影響,任何作 戰行動都離不開空天、網路和電磁信息的支援。尤其是太空和信 息領域的斗爭將日趨激烈。太空和信息域作為現代戰爭兩個重要 的戰略制高點,突破了傳統疆域的界限,在聯合作戰中有著不可 替代的重要作用。爭奪「制天權」和「制信息權」將成為敵對雙 方較量的「勝負手」。
4. 作戰保障一體,支援精確高效 。
聯合作戰保障,是指為保障部隊順利遂行作戰任務,而采 9 取的各項保證性措施和行動,主要有作戰保障、後勤保障、裝備 保障和政治工作保障等。過去,作戰行動和保障之間有著明顯的 界限和區別,各種保障勤務也是相對獨立。在信息化聯合作戰 中,作戰與保障由分離走向了一體,保障不僅是作戰的重要組成 部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作戰的勝負和成敗。另外,精確 保障的理念也是一體化保障的突出特點。即依託信息化的作戰、 後勤、裝備保障系統,以優化資源配置為前提,在適當的時間、 適當的地點對部隊實施適當而精確的保障,大大提高了保障效能 和持續作戰能力。
二、地位:
①聯合作戰指揮是戰鬥力中最必不可少的能動要素;
②聯合作戰指揮是把聯合部隊作戰潛力轉化成現實戰鬥力的重要因素;
③聯合作戰指揮是改變力量對比,提高聯合作戰效益的關鍵。
三、補充:
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以遠程、快速和精確打擊為顯著特徵,要求陸海空天電實現多軍兵種一體化,以有效達成精確指揮、精確控制、精確協同、攻防兼備,所有信息化系統都必須有高精度的頻率源作支撐,統一「軍用標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