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毛澤東軍事理論

毛澤東軍事理論

發布時間:2021-02-04 07:52:14

⑴ 毛澤東軍事思想包括什麼要詳細的!!

在這里://ke..com/view/299193.htm

毛澤東軍事思想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我軍的建軍之魂、立軍之本、制勝之道,是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

一、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科學含義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毛澤東關於中國革命戰爭、人民軍隊和國防建設以及軍事領域一般規律問題的科學理論體系。它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戰爭和國防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革命戰爭和國防建設歷史經驗的升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及其軍隊長期軍事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和集體智慧的結晶,同時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軍事思想的精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戰爭、軍隊建設、國防建設和反侵略戰爭的指導思想」。(《中國軍事網路全書》軍事思想卷,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207頁)

這一定義不僅科學地揭示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基本內涵,而且充分反映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本質特徵。

二、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本質特徵

1、毛澤東軍事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戰爭和國防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2、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及其軍隊長期軍事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

3、毛澤東軍事思想植根於深厚的中華文化沃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軍事思想的精華;

4、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領導中國革命戰爭、軍隊建設、國防建設和反侵略戰爭的指導思想;

5、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它是在中國革命戰爭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為一個科學體系的。

1、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初步形成:(1927.8「八一」南昌起義——1935.1遵義會議)

毛澤東成功解決了中國革命走什麼路、如何建軍、如何作戰三個基本問題,它們標志著毛澤東軍事思想已初步形成。

2、毛澤東軍事思想科學體系的建立(1935.1遵義會議——1945.8抗日戰爭勝利)

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四渡赤水確立了毛澤東的威信,1945年朱德同志在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上明確提出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概念,並對此做了闡述。

3、毛澤東軍事思想的豐富和發展(抗日戰爭勝利後人民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以及建國以來的和平建設時期)

總結出著名的十大軍事原則

四、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科學體系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一個內容十分豐富的科學體系,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戰爭觀和軍事問題方法論、人民軍隊思想、人民戰爭思想、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思想、國防建設思想。

五、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歷史地位

1、毛澤東軍事思想把中國軍事思想發展到一個全新的階段,是中國革命戰爭勝利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理論指南;

2、毛澤東軍事思想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寶庫;

3、毛澤東軍事思想在世界上廣為傳播,尤其是對第三世界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⑵ 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有哪些主要內容

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包括:人民戰爭、人民軍隊、戰略戰術、國防建設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我軍的建軍之魂、立軍之本、制勝之道,是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毛澤東關於當代中國革命戰爭和軍隊問題的科學理論體系。基本組成部分包括人民軍隊、人民戰爭以及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戰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革命武裝斗爭歷史經驗的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詩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⑶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人民群眾的歷史能動作用原理,創造性地運用於中國革命戰爭實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戰爭思想。
1.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和依靠群眾,才能進行革命戰爭。戰爭力量的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戰爭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兵民是勝利之本,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而不是反動派,革命戰爭是群眾的事業,動員了廣大軍民,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對廣大軍民的政治動員是一件絕大的事,是奪取戰爭勝利最基本的條件。
2.在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中國社會條件下,要首先在反動統治力量最薄弱的廣大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並採取「波浪式」的推進政策逐步加以擴大,作為進行人民戰爭的依託。建立了鞏固的根據地,才能造成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偉大革命陣地,使之成為發動群眾、擴大武裝、發展生產、准備幹部的戰略基地,成為為人民軍隊提供人力物力支援的鞏固後方和作戰的良好戰場,藉以達到保存和發展自己,消滅和驅逐敵人的戰爭目的。建立和發展農村革命根據地,必須把武裝斗爭與土地革命結合起來,建立革命政權,廣泛組織和武裝群眾。同時,也不可忽視城市工作和非根據地的農村工作。實行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國家必須建設鞏固而強大的戰略後方。
3.革命戰爭是為人民利益而戰的戰爭,要實行代表絕大多數人民利益的奮斗綱領和基本政策。戰爭中要兼顧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重視發展生產,盡可能地減輕人民群眾的負擔,盡力改善群眾生活,以調動和保持人民群眾支持長期革命戰爭的積極性。
4.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使革命獲得最廣泛的國內社會基礎和國際同情援助,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擊最主要的敵人。
5.要把武裝斗爭這種主要斗爭形式同其他各種非武裝斗爭形式。包括工人的、農民的、青年和婦女的斗爭,經濟戰線、外交戰線和思想文化戰線上的斗爭,合法的和非法的斗爭,公開的和秘密的斗爭等,在總體上配合起來,從一切方面的努力中不斷增加革命的戰爭力量,減殺反革命的戰爭力量,使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己不利於敵的方面逐步變化,最後達到獲得力量優勢,戰勝敵人的目的。
6.以人民軍隊作為進行人民戰爭的骨幹力量,實行主力兵團(野戰軍)和地方兵團相結合,正規軍和游擊隊、民兵相結合、武裝群眾和非武裝群眾相結合的體制。主力兵團可以隨時執行超越地方的作戰任務,地方兵團執行保衛地方和進攻當地敵人的任務;游擊隊和民兵則是正規軍的助手和後備力量,主要執行在固定地區內直接配合正規軍作戰和保衛地方的任務。三種武裝力量分工不同,緊密配合作戰,是實行人民戰爭的正確組織形式。
7.實行與人民戰爭相適應的戰略戰術,靈活機動地使用兵力和作戰形式。

⑷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什麼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毛澤東關於當代中國革命戰爭和軍隊問題的科學理論體系其基本組成部分包括人民軍隊、人民戰爭以及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戰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革命武裝斗爭歷史經驗的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歷史過程。大革命失敗的嚴重形勢,要求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點必須由城市轉入農村,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動南昌起義,進入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土地革命時期。這一時期,毛澤東提出了以游擊戰爭「十六字訣」等為主要內容的紅軍作戰原則,提出了人民軍隊的基本建軍原則和中國革命必須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的思想,從而奠定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基礎。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發表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戰爭和戰略問題》等軍事論著,系統地闡述了關於人民軍隊、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的理論和原則,標志著毛澤東軍事思想作為一個科學體系已經建立起來。

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領導實施了一系列重要戰役,尤其是遼沈、淮海、平津、渡江等大規模戰役;並撰寫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等著述。這樣,毛澤東軍事思想不但有了戰略防禦的系統理論,而已有了關於戰略進攻、戰略決戰和戰略追擊的系統理論,標志著毛澤東軍事思想有了重大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澤東提出了將人民軍隊建設成為強大的現代化國防軍的歷史任務,闡述了在現代條件下進行人民戰爭的若干新的軍事原則,並且領導制定了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戰略方針。

毛澤東軍事思想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繼續得到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l)人民軍隊。堅持把中國工農紅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設成為一支在中國共產黨絕對領導下的,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起來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型人民軍隊。(2)人民戰爭。堅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人民軍隊為骨幹,依靠人民群眾,實行主力兵團、地方兵團和廣大民兵相結合,團結和爭取一切進步的社會力量,開展以軍事斗爭為主,並與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斗爭形式緊密配合的全民戰爭。(3)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立足於武器裝備處於劣勢的條件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以己之長擊敵之短,靈活機動地打擊和消滅敵人,奪取革命戰爭的勝利。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髓,就是一切從戰爭的客觀實際出發,著眼於戰爭的發展和戰爭的特點,實事求是地研究和指導戰爭。

——引自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世界軍事網路之作戰謀略》

⑸ 毛澤東軍事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毛澤東軍事思想主要內容包括人民軍隊、人民戰爭以及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
毛澤內東軍事思想是我軍的容建軍之魂、立軍之本、制勝之道,是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毛澤東關於當代中國革命戰爭和軍隊問題的科學理論體系。基本組成部分包括人民軍隊、人民戰爭以及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戰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革命武裝斗爭歷史經驗的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毛澤東關於中國革命戰爭、人民軍隊和國防建設以及軍事領域一般規律問題的科學理論體系。它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戰爭和國防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革命戰爭和國防建設歷史經驗的升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及其軍隊長期軍事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和集體智慧的結晶,同時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軍事思想的精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戰爭、軍隊建設、國防建設和反侵略戰爭的指導思想」。

⑹ 毛澤東軍事理論思想是什麼

毛澤東軍事思想核心是人民戰爭思想。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人民群眾的歷史能動作用原理,創造性地運用於中國革命戰爭實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戰爭思想。
1.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和依靠群眾,才能進行革命戰爭。戰爭力量的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戰爭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兵民是勝利之本,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而不是反動派,革命戰爭是群眾的事業,動員了廣大軍民,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對廣大軍民的政治動員是一件絕大的事,是奪取戰爭勝利最基本的條件。
2.在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中國社會條件下,要首先在反動統治力量最薄弱的廣大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並採取「波浪式」的推進政策逐步加以擴大,作為進行人民戰爭的依託。建立了鞏固的根據地,才能造成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偉大革命陣地,使之成為發動群眾、擴大武裝、發展生產、准備幹部的戰略基地,成為為人民軍隊提供人力物力支援的鞏固後方和作戰的良好戰場,藉以達到保存和發展自己,消滅和驅逐敵人的戰爭目的。建立和發展農村革命根據地,必須把武裝斗爭與土地革命結合起來,建立革命政權,廣泛組織和武裝群眾。同時,也不可忽視城市工作和非根據地的農村工作。實行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國家必須建設鞏固而強大的戰略後方。
3.革命戰爭是為人民利益而戰的戰爭,要實行代表絕大多數人民利益的奮斗綱領和基本政策。戰爭中要兼顧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重視發展生產,盡可能地減輕人民群眾的負擔,盡力改善群眾生活,以調動和保持人民群眾支持長期革命戰爭的積極性。
4.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使革命獲得最廣泛的國內社會基礎和國際同情援助,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擊最主要的敵人。
5.要把武裝斗爭這種主要斗爭形式同其他各種非武裝斗爭形式,包括工人的、農民的、青年和婦女的斗爭,經濟戰線、外交戰線和思想文化戰線上的斗爭,合法的和非法的斗爭,公開的和秘密的斗爭等,在總體上配合起來,從一切方面的努力中不斷增加革命的戰爭力量,減殺反革命的戰爭力量,使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己不利於敵的方面逐步變化,最後達到獲得力量優勢,戰勝敵人的目的。
6.以人民軍隊作為進行人民戰爭的骨幹力量,實行主力兵團(野戰軍)和地方兵團相結合,正規軍和游擊隊、民兵相結合、武裝群眾和非武裝群眾相結合的體制。主力兵團可以隨時執行超越地方的作戰任務,地方兵團執行保衛地方和進攻當地敵人的任務;游擊隊和民兵則是正規軍的助手和後備力量,主要執行在固定地區內直接配合正規軍作戰和保衛地方的任務。三種武裝力量分工不同,緊密配合作戰,是實行人民戰爭的正確組織形式。
7.實行與人民戰爭相適應的戰略戰術,靈活機動地使用兵力和作戰形式。

⑺ 毛澤東軍事理論的介紹

毛澤東軍事思想:新中國軍事理論發展的源頭和基石

任何軍事理論的發展,都有其歷史繼承性。我們不能割斷歷史,尤其是不能割斷我們黨的軍事理論的發展歷史。新中國軍事理論的發展,是建國前我們黨的軍事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不僅始終是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領導武裝斗爭的指導思想,也是新中國軍事理論發展的堅實基礎和直接理論來源。肯定這一點,不僅對於我們更加自覺地繼承、運用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至關重要,而且對於我們更加自覺地堅持中國特色軍事理論的正確發展方向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一)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新中國軍事發展的理論源頭。新中國軍事發展的歷史前提和基礎,就是我們黨在民主革命時期所領導的中國革命軍事實踐和軍事理論創造。這在中國歷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的軍事時代,創造了一個宏偉的軍事活動舞台。偉大的軍事實踐需要和創造偉大的軍事理論,毛澤東軍事思想就是中國革命戰爭與軍隊建設實踐經驗的光輝結晶和科學指南。我們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歷來是重視理論指導和理論創新的黨和軍隊,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軍事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創造性地創立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即毛澤東軍事思想。這個思想,是我們黨所領導的中國革命軍事實踐的理論表現,是開辟新軍事時代的理論先導,提供了我們黨領導中國革命軍事實踐的強大思想武器。 眾所周知,毛澤東軍事思想,深深根植於我們黨所領導的中國武裝斗爭和軍隊建設的偉大實踐,具有前所未有的理論系統性、完整性和獨創性,形成了一個博大精深的科學軍事理論體系,正確地解決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性質、領導力量、社會基礎、動力和對象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正確回答了關於人民戰爭、人民軍隊、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戰爭觀,創立了戰爭規律論、戰爭認識論、人民戰爭論和戰爭方法論,提供了一整套科學研究和指導中國革命戰爭和人民軍隊建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而把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創立,標志著具有嶄新形態的中國無產階級軍事科學理論的確立,在我國軍事思想發展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的紀元,實現了軍事觀及戰爭觀上的一次最深刻的偉大變革,在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和世界軍事思想的發展史上樹起了一座新的豐碑。毛澤東軍事思想,為我黨我軍提供了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軍事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範,是中國革命戰爭和人民軍隊建設的經驗總結和指導思想,也奠定了新中國軍事理論發展的堅實基礎。 (二)新中國軍事理論的發展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必然歷史延續。我們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和人民的軍事實踐活動,是一個由不同階段構成的統一過程。其內在統一性主要表現在:一是各個階段的軍事斗爭及軍事建設,雖然所面臨的形勢、任務和解決問題的側重點不盡相同,但都是中國***領導的軍事活動,都是圍繞著實現黨的政治任務和軍事目的、維護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所進行的軍事實踐,具有政治目的和實踐基礎的統一性;二是各個階段的軍事實踐活動,都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其理論基礎,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作風,具有理論基礎、思想路線和思想作風上的統一性;三是各個階段形成和創立的軍事思想,都是中國***的軍事理論,是無產階級世界觀在軍事上的理性反映,是我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和人民的軍事實踐經驗的理論概括,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軍事理論在中國的繼承、運用和發展,同屬於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具有理論根源和理論性質上的統一性。所有這一切,從根本上規定著我們黨領導的軍事活動的各個階段具有客觀的內在統一性,這就從根本上規定著在這個過程的各個階段形成的軍事思想也必然具有內在的統一性。
(三)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新中國軍事理論發展的直接理論依據。任何軍事科學理論,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軍事實踐的產物,也都離不開一定的軍事理論作基礎,新中國軍事理論的發展也不外此。眾所周知,毛澤東軍事思想,就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理論基礎,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獨創性地解決了我們黨領導軍事活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形成了由一系列原理、觀點和方法所構成的博大精深的科學體系,覆蓋了我黨我軍軍事活動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既反映了軍事活動的普遍本質和根本規律,又揭示了我黨我軍在不同時期軍事活動的特殊的本質和規律,具有長期穩定的普遍真理性和現實指導意義,為新中國軍事理論的研究和創新發展,提供了一系列基本原理、觀點和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一是戰爭根源於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毛澤東依據馬克思主義戰爭觀,深刻闡明了下列重要觀點;戰爭發展根源於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經濟是戰爭的根本物質基礎;階級社會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現為階級與階級之間的矛盾和斗爭,戰爭則是這種矛盾和斗爭不可調和的產物;戰爭是階級與階級之間的暴力斗爭,階級的政治就是戰爭的本質,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政治貫徹於戰爭的全過程,滲透到戰爭的各個階段和各個方面,決定著戰爭的目的和性質,強烈地影響著戰爭的范圍、規模、強度、進程和結局;戰爭的目的決定著戰爭的性質,要擁護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革命戰爭之最深厚的偉力存在於民眾之中,要動員和依靠人民群眾進行戰爭,兵民是勝利之本。二是戰爭雙方諸因素的相互作用決定戰爭的進程和結局。提出戰爭是人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戰爭勝負取決於交戰雙方的軍事、政治、經濟、主觀指導和自然條件等因素,戰爭規律根源於戰爭雙方諸因素的必然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一切政治的、軍事的戰略戰術歸根到底都是由此產生的;論述了戰爭雙方諸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對抗的兩種綜合力量,進而在戰爭過程中表現為力量的強弱推移及轉化,呈現出一個量變質變的辯證過程,決定著戰場優劣態勢和主動被動地位的變化,決定著交戰雙方作戰方式的運用及其變換;強調戰爭的進程和結局及其一切發展變化,取決於交戰雙方力量強弱對比變化,歸根到底取決於交戰雙方諸因素相互作用的對比變化。三是戰爭認識的辯證發展過程。論述戰爭實踐決定戰爭認識,戰爭實踐是戰爭認識的來源、基礎和動力,戰爭認識對戰爭實踐有能動作用;闡明了正確的戰爭認識在本質上只能來源於戰爭實踐,戰爭認識就是由戰爭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回到戰爭實踐,新的戰爭實踐必然導致新的戰爭認識的產生,新的戰爭認識又反作用於戰爭實踐,新的軍事理論正確與否還須在軍事實踐中檢驗,軍事理論的發展就是隨軍事實踐發展而不斷深化的過程,戰爭認識與戰爭實踐的相互作用從根本上決定著軍事理論的發展。四是戰爭的主觀指導必須與客觀實際相統一。提出戰爭中主觀與客觀的矛盾是一切戰爭指導的基本矛盾,客觀決定主觀,主觀是對客觀的反映,主觀通過實踐又反作用於客觀,指導戰爭就是由客觀到主觀、再由主觀回到客觀的循環往復過程;強調戰爭主觀指導與戰爭客觀實際相符合,是戰爭指導的根本原則,指導戰爭過程就是不斷地解決主觀與客觀之間的矛盾,使主觀指導與客觀實際相統一,這是打勝仗的關鍵。五是軍事力量建設狀況取決於社會狀況。論述社會制度決定軍事力量的性質和發展方向,社會因素的狀況決定軍事力量建設的狀況,軍隊是軍事力量的主體和骨幹;強調軍隊建設發展是一個矛盾運動過程,軍隊建設本質上就是處理軍隊內部、外部及其相互之間的各種矛盾關系。六是研究和指導軍事及戰爭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軍事矛盾分析方法和戰爭矛盾分析方法;軍事上分析與綜合的方法;軍事上演繹與歸納的方法;軍事上抽象與具體的方法;軍事系統方法和軍事結構方法等。
歸納起來,毛澤東研究和指導軍事及戰爭問題,始終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軍事實踐相結合,科學地解決了中國革命戰爭及人民軍隊建設諸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形成了實事求是地研究和指導戰爭的思想認識路線、戰爭指導路線和一系列基本原理、觀點、方法和指導原則。諸如:關於戰爭矛盾和戰爭因素的理論,關於戰爭本質和戰爭社會基礎的理論,關於戰爭規律和戰爭指導規律的理論,關於認識和指導戰爭的理論,關於戰爭力量對比消長的理論,關於人民國防和人民軍隊建設的理論,關於對戰爭進行歷史分析、階級分析和矛盾分析等科學方法。所有這些理論和方法,提供了科學解決人民戰爭、人民軍隊、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等一系列重人問題的理論武器,提供了在實踐中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認識論的光輝範例,也提供了新中國軍事理論創新和發展的銳利思想武器。

⑻ 毛澤東軍事思想包括哪些內容

主要內容編輯

人民戰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人民群眾的歷史能動作用原理,創造性地運用於中國革命戰爭實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戰爭思想。1.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和依靠群眾,才能進行革命戰爭。戰爭力量的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戰爭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兵民是勝利之本,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而不是反動派,革命戰爭是群眾的事業,動員了廣大軍民,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對廣大軍民的政治動員是一件絕大的事,是奪取戰爭勝利最基本的條件。2.在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中國社會條件下,要首先在反動統治力量最薄弱的廣大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並採取「波浪式」的推進政策逐步加以擴大,作為進行人民戰爭的依託。建立了鞏固的根據地,才能造成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偉大革命陣地,使之成為發動群眾、擴大武裝、發展生產、准備幹部的戰略基地,成為為人民軍隊提供人力物力支援的鞏固後方和作戰的良好戰場,藉以達到保存和發展自己,消滅和驅逐敵人的戰爭目的。建立和發展農村革命根據地,必須把武裝斗爭與土地革命結合起來,建立革命政權,廣泛組織和武裝群眾。同時,也不可忽視城市工作和非根據地的農村工作。實行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國家必須建設鞏固而強大的戰略後方。3.革命戰爭是為人民利益而戰的戰爭,要實行代表絕大多數人民利益的奮斗綱領和基本政策。戰爭中要兼顧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重視發展生產,盡可能地減輕人民群眾的負擔,盡力改善群眾生活,以調動和保持人民群眾支持長期革命戰爭的積極性。4.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使革命獲得最廣泛的國內社會基礎和國際同情援助,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擊最主要的敵人。5.要把武裝斗爭這種主要斗爭形式同其他各種非武裝斗爭形式。包括工人的、農民的、青年和婦女的斗爭,經濟戰線、外交戰線和思想文化戰線上的斗爭,合法的和非法的斗爭,公開的和秘密的斗爭等,在總體上配合起來,從一切方面的努力中不斷增加革命的戰爭力量,減殺反革命的戰爭力量,使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己不利於敵的方面逐步變化,最後達到獲得力量優勢,戰勝敵人的目的。6.以人民軍隊作為進行人民戰爭的骨幹力量,實行主力兵團(野戰軍)和地方兵團相結合,正規軍和游擊隊、民兵相結合、武裝群眾和非武裝群眾相結合的體制。主力兵團可以隨時執行超越地方的作戰任務,地方兵團執行保衛地方和進攻當地敵人的任務;游擊隊和民兵則是正規軍的助手和後備力量,主要執行在固定地區內直接配合正規軍作戰和保衛地方的任務。三種武裝力量分工不同,緊密配合作戰,是實行人民戰爭的正確組織形式。7.實行與人民戰爭相適應的戰略戰術,靈活機動地使用兵力和作戰形式。人民軍隊毛澤東高度重視人民軍隊在奪取政權和保衛政權中的作用,強調「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毛澤東軍事文集》第2卷第789頁)他從中國革命戰爭的實際出發,系統地創立了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成功地解決了如何把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具有嚴格紀律的,同群眾保持緊密聯系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1.這支軍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為著廣大人民利益而建立、而戰斗的無產階級性質的新型軍隊,是真正的人民軍隊。緊密地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是這支隊軍隊的唯一宗旨。2.這支軍隊是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它永遠是一支戰斗隊,同時也執行工作隊、生產隊等革命政治所要求的其他任務。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除了擔負作戰這項主要任務外,還要擔負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設政權以至於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工作,並利用作戰間隙進行生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捍衛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參加國家建設事業。3.這支軍隊作為忠實執行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綱領和政治路線的工具,必須完全地無條件地置於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堅持黨指揮槍,決不允許槍指揮黨,兵權只屬於黨,決不屬於任何個人。軍隊的最高領導權和最高指揮權屬於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一切行動聽從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指揮。軍隊中要建立黨的各級組織,作為各級部隊(分隊)的領導核心。黨委(支部)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是黨實施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制度。4.這支軍隊實行堅強有力的政治工作。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為了對軍隊實施領導而在軍隊中進行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是人民軍隊的生命線。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加強軍隊中黨組織建設,發揮黨委的核心領導作用,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對官兵實行進步的政治教育,灌注革命精神和先進思想,培養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實行政治民主、經濟民主和軍事民主,實行軍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敵軍的原則。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選拔任用幹部。中國共產黨在軍隊的團和相當於團以上的單位設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並配備相應的政治工作人員,領導和管理部隊的政治工作。政治工作的任務是:保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和人民軍隊的性質;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保證全體指戰員充分發揮為人民而戰斗,而工作和訓練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保證各項任務的完成。5.這支軍隊實行集中領導下的民主,建立自覺的嚴格的紀律,保持和發揚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尊重政府,愛護人民;時刻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做到團結、緊張、嚴肅、活潑。6.這支軍隊要加強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實行統一的指揮、統一的制度、統一的編制、統一的紀律、統一的訓練,加強組織性、計劃性、准確性和紀律性。不斷用現代化的武器和新的技術裝備部隊,提高戰鬥力。7.這支軍隊要加強教育訓練,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大力開展群眾性練兵活動,提高官兵科學文化知識水平,掌握新的技術和隨之而來的最新戰術,全面提高指戰員的軍政素質。要辦好各類院校,培養合格的軍事人才。8.這支軍隊要加強軍事科學研究,注重把自己的戰爭經驗上升為理論,同時批判地借鑒中國古代和外國軍事思想的有益成分,發展中國現代的軍事科學。戰略戰術毛澤東在指導中國革命戰爭的長期實踐中,創立了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成為人民軍隊在戰爭力量敵強我弱,武器裝備敵優我劣的條件下克敵制勝的法寶。其基本精神是:一切從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出發,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麼槍打什麼仗,對什麼敵人打什麼仗,在什麼時間地點打什麼時間地點的仗;靈活機動,不拘一格,揚長避短,力爭主動,利用矛盾,各個擊破;進攻時反對冒險主義、防禦時反對保守主義,退卻時反對逃跑主義,有效地達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戰爭目的。1.承認積極防禦,反對消極防禦。在敵大我小,敵強我弱的條件下,戰略防禦階段必須實行戰略上的內線的持久的防禦戰和戰役戰鬥上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通過戰役戰鬥上的殲滅戰達到戰略上不斷消耗敵人,藉以逐漸改變戰爭力量的總體對比,最終把戰略防禦推向戰略進攻。2.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作為作戰的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城市和地方的奪取或保守是大量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結果。3.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必須貫徹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原則。力求打殲滅戰,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採取給敵以殲滅性打擊的方法;力避打得不償失或得失相當的消耗戰。4.實現殲滅戰,必須審慎地選擇打擊方向和攻殲目標,先打分散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強大之敵。每戰集中優勢兵力,四麵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5.採取恰當的作戰形式,實行運動戰、陣地戰、游擊戰相結合。就中國革命戰爭的全過程而言,運動戰是大量殲滅敵人,決定戰爭命運的主要作戰形式。陣地戰是消耗和殲滅敵人的重要作戰形式,戰略防禦階段主要執行阻擊和鉗制敵人的任務,在戰略進攻階段主要執行攻殲據守之敵,奪取城市的任務。游擊戰則應提高到戰略地位,它不僅是配合正規戰爭必不可缺的輔助作戰形式,而且在長時期內,游擊戰和游擊性的運動戰是中國革命戰爭的主要作戰形式。運動戰、陣地戰、游擊戰,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重點,應根據戰爭的實際情況有主有次,靈活運用,並適時實行以轉換主要作戰形式為主要內容的軍事戰略轉變。6.力求主動,力避被動,執行有利決戰,避免不利決戰,應慎重初戰。每戰須預有準備,立足於能夠應付最困難最復雜的情況,力求有勝利把握,不打無准備無把握之仗。7.發揚勇敢戰斗、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作戰、勇於近戰夜戰的優良戰斗作風;善於利用作戰間隙休整部隊,以利再戰。8.立足現有裝備戰勝敵人,同時注重從作戰繳獲中不斷充實和改善自己的裝備。9.把對敵軍的軍事打擊與政治瓦解結合起來,重視利用敵人營壘內部的各種矛盾,在軍事打擊的強大壓力下開展有力的政治攻勢,利用多種方式解決敵人。10.大力組織支援前線,搞好後勤保障,切實做好人員和各種物資的動員補充工作及醫療救護工作。11.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12.保存自己、消滅敵人。[1]國防建設一,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國防軍,抵禦外敵入侵二,確立了向國防科技尖端技術發展的戰略三,積極防禦戰略思想有了新的發展[1]人民軍隊一,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確保人民軍隊的性質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軍的唯一宗旨三,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必須堅持「三大原則」資料來源:http://ke..com/view/299193.htm?fr=aladdin

⑼ 關於毛澤東軍事思想

1毛澤東軍事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戰爭和國防建設實際版相結合的產物;權
2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及其軍隊長期軍事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
3毛澤東軍事思想植根於深厚的中華文化沃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軍事思想的精華;
4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領導中國革命戰爭、軍隊建設、國防建設和反侵略戰爭的指導思想;
5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⑽ 毛澤東的軍事理論名著有什麼

《論持久戰》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說明抗日戰內爭為什麼是持久容戰,為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是說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著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

閱讀全文

與毛澤東軍事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