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軍事理論報告

軍事理論報告

發布時間:2021-02-22 06:44:18

『壹』 軍事理論報告會心得3000字左右

擇善而從 慎走人生
—— 法制教育報告會心得體會
今天,烈日炎炎下,實中舉行了法制教育報告會,請來了市勞教所王所長與三名典例犯人來此做了報告。那些犯罪人員有的是交友不慎,有的是父母溺愛,有的是家庭貧困,一切種種原因,使他們從一般違法走上了違法犯罪道路。在社會上的危害,使青少年受影響,遭受誘惑,走上深淵。有的是不良交往,使他們結伙斗毆,偷竊搶劫。從這里看出,我們周圍的環境並不是太好,一些人中也有好友也有壞友,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保持一種清醒頭腦,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使自己在社會生活交往中不斷完善;好朋友又是我們一生的財富,有利於我們的學習與生活,這要求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交往,交益友,擇好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壞友,對我們多麼無益。這就要求我們提高識別和理解能力,擁有一雙火眼金睛識天下,使我們不會被華麗的外表所迷惑。同時注意良好習慣的培養,不要以自我為中心,這樣一旦形成孤傲性格對自己危害甚大。我們要努力學習法律意識,掌握法律法規,明辨是非善惡美醜,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堅定守法,堅決抵制誘惑,以免涉入非法行列。此外,我們要認真履行公民之義務,遵紀守法,同時要勇於同不法行為作斗爭。
人生的關鍵,在於把握自由人生,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作為學生,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再創佳績,精心規劃好我們的人
革命傳統教育之行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 在改革開放不斷發展、深入的今天,在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強執政能力的今天,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更深刻的體會到「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為了學習艱苦奮斗、團結向上的長征精神,9月24日重慶市地房勘測院48名黨員和老同志踏上了前往遵義的列車,開始了這次歷時3日的「紅色之旅」…… 遵義是紅色的,「紅得耀眼」。紅,這里指遵義是中國革命聖地。在紅軍長征中,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

遵義是中國革命的重要轉折地,是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誕生地。25日早晨,在綿綿秋雨中,同志們來到「遵義紅軍烈士陵園」。紅軍山的三百多梯台階,身旁的石刻欄桿上,記載了1934年10月開始的那場縱橫十一個省份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一幅紅軍戰士以血肉鑄成的歷史畫卷展現在眼前,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黃沙大漠,激浪長河,刻下長征者鏗鏘的足音;寒風砭骨,雪壓冰封,矗立起長征者英勇的雕像。紀念碑前,黨旗下,8名新黨員庄嚴宣誓,以無限的忠誠 「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

隨後,同志們參觀了遵義會議會址和息烽集中營,重溫黨的歷史,看著那矮小陰冷的牢房,了解到革命先烈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仍堅持斗爭,遺物在目,卻是故人難在,深深的觸動了在場每一位共產黨員,大家感到在充分享受著烈士們流血、犧牲換來的勝利果實時,身上同樣肩負著沉重的歷史使命。 心是紅色的,「紅得燙人」。在「紅色之旅」中,以革命聖火燒紅的拳拳赤子之心,更加堅定。「在黨的關心下,今天我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我莊重的向黨保證:從今以後,我更要腳踏實地地做好本職工作,模範地履行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現在我在土地利用規劃所,承擔的市級規劃正在進行,各個區縣新一輪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工作也逐步展開。作為一名研究生,黨和國家在培養上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我應當努力工作,爭作業務技術骨幹,做出業績來回報組織,回報社會,不負國家的培養和大家的期望。樹立高度的責任和敬業精神,盡心盡力把工作做好。」新入黨的同志如是說。「作為老黨員,我們首先是要帶頭勤儉節約、廉潔奉公、自覺奉獻,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氣。

在院的努力實現新發展的關鍵時期,再創業的重擔以落在青年人的身上,希望他們更要嚴格要求自己,秉承我院『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攻關』的優良傳統,在長征精神的感召下,踏踏實實,艱苦創業,全身心的投入院的建設中去。」老同志如是說。 血是紅色的,我們誓為紅色的事業奮斗一生。在黨中央提出要加強執政能力的背景之下,院的發展要上新台階,就必須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牢記「艱苦孕育著希望,奮斗孕育著成功」, 做到「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牢固樹立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撲下身子將勘測事業做大做強

『貳』 軍事理論論文 2500字

中國的軍事戰略和理論
"……堅決履行好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的神聖職責……"———胡錦濤概 述中國的軍事理論家制訂了一項實施理論推動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夠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的軍隊.這一理念強調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力量乘數的作用,從而使解放軍能夠在中國邊境以外更遠的距離上實施精確打擊的軍事行動.通過汲取外國戰爭,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動"在內的,美國領導的戰役的教訓,蘇聯和俄羅斯的軍事理論,以及解放軍自己盡管很有限的作戰歷史經驗,中國的軍事計劃人員正在尋求改造整個中國軍隊.
這些改革的速度和規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軍仍未在現代戰爭方面經受檢驗.這種作戰經驗的匱乏使外界對解放軍在實現其軍事理論抱負方面進展的評估復雜化.中國的高級文職領導人當中的內部評估和決策的情況也是如此.他們基本上缺乏直接的軍事經驗,因而在發生危機時更可能會做出錯誤的估計.這種失算同樣會帶來災難,不論其所依據的是毫無作戰經驗的指揮官的建議,還是脫離現代戰場現實情況的"科學"作戰模型.
軍事戰略指針
中國並不發表與美國的《國家軍事戰略》相當的文件.因此,外部觀察家對領導層有關動武的思考或影響到解放軍兵力結構和理論的應急情況,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對權威性的講話和文件的分析結果表明,中國依靠一系列總原則和稱為"軍事戰略指針"的指導來計劃和管理軍隊的發展和動用.
解放軍並沒有提供這些"指針"的內容供外界研究.學術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針"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針"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和蘇聯解體對中國軍事戰略思維的影響,為10年來解放軍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礎.然而,一次次講話,權威評論和新的軍事訓練指導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針"的一些內容最近可能經過了修改.這些修正看來反映出中國對其所處的安全環境和現代戰爭(即"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性質的看法,中國軍事現代化方面的進展和從中汲取的教訓,從"建設"用於信息時代的現代戰爭的軍隊向為了"打贏"這種戰爭而訓練的轉變,以及中國領導人的意識形態底色.
"指針"的作戰或"積極防禦"成分看來保持完好.按照"積極防禦"所主張的防禦性軍事戰略,中國並不發動戰爭,或者進行侵略戰爭,而是僅僅為了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戰.
然而,北京有關對其主權或領土攻擊的定義模糊不清.在中國現代戰爭的歷史所充斥的實例中,中國領導人都聲稱,軍事上的先發制人是戰略防禦行動.例如,中國將其對朝鮮戰爭(1950年—1953年)的干預稱之為"抗美援朝戰爭".類似地,權威說法還把與印度之間的(1962年),與蘇聯(1969年)和與越南(1979年)的邊境沖突稱為"自衛反擊".這種邏輯表明,如果動武能夠維護或推進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領土要求(例如解決台灣問題和尚未解決的邊界或海上的領土要求等),中國就可能會發動軍事上先發制人的打擊,也許是在遠離其邊境的地方.
中國正在制訂一項先發制人的戰略嗎
10年來,隨著解放軍從一支以步兵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軍隊轉變成擁有遠程精確打擊資源的比較現代的軍隊,中國獲得了武器系統,採納了使之能夠在周邊地區發動先發制人的軍事攻擊(包括突然襲擊)的作戰理念.
·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軍第二炮兵的武庫中有大約900枚短程彈道導彈.由於獲取了蘇—30攻擊機和F—10戰斗機———兩者都裝備著各種精確制導武器———中國的進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進.解放軍還正在加強信息戰,電腦網路作戰和電子戰能力.而這些能力都可以用於先發制人的攻擊.
·解放軍的作者們說,當遇到更加強大的敵人時,先發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邏輯的.中國的軍事理論材料強調,靜態的防禦不足以在現代軍隊的高速和破壞力基礎上保衛領土.其結果是,解放軍的作戰理念尋求阻止敵軍集結和利用進攻性打擊來掌握主動權,從而使敵人不知所措.解放軍的理論家們認為,有效的防禦包括在敵人領土上,趕在其能夠動用之前摧毀敵人的實力.
中國獲得了力量投射資源,包括遠距離的軍事通信系統,空中指揮,控制和通信用飛機,耐久力很強的潛艇,無人戰斗機(UCAVs),以及新的精確制導空對地導彈.這些都表明,解放軍正在形成採取先發制人軍事行動的更強實力.解放軍的訓練注重"出其不意的"遠程打擊訓練或針對敵人海軍艦只群的協調一致的空中/海軍打擊.這也可能顯示出,它打算趕在本地區爆發危機之前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選擇.
根據解放軍的《戰役學》文件(2000年),一旦敵對行動開始,"'積極防禦'的要旨就是主動殲滅敵人.……雖然從戰略上講,要以積極防禦為指針,但'在軍事戰役中'重點要放在掌握主動和積極進攻上面.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積極防禦的戰略目標".
除了開發殲滅敵軍的實力之外,解放軍還正在探索動用有限武力的選擇方案.中國的戰役理論把這種選擇定義為武力的"非戰爭"用途———政治脅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戰爭行為.1995年和1996年在台灣海峽進行的兩棲演習和導彈發射就是武力的"非戰爭"用途的實例.然而,這一概念還包括空中和導彈打擊,暗殺和破壞等.這種文章突出顯示了中國做出錯誤估計的可能性,因為任何這種行動的打擊對象,即使不是范圍更加廣泛的國際社會,都會視之為戰爭行為.
有關戰爭的一項全面觀點20年來,中國的文職與軍事戰略家一直就現代戰爭的性質問題進行辯論.這些辯論汲取中國戰略傳統及其歷史經驗內部的來源,以提供對"軍事革命","非對稱戰爭"和"信息化戰爭"的看法.這種辯論突出表明了中國對戰爭的非動能手段的興趣,以及經濟,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國的戰爭計劃工作中的作用的增強.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文件《軍事戰略科學》(2000年)突出表明了中國軍方全面和多方面的戰爭觀點.文件說:"戰爭不僅是軍事斗爭,而且還是政治,經濟,外交和法律戰線上的全面競爭."
最近,中國的軍事戰略家對國際法越來越感興趣,把它當作在戰斗前對敵手產生威懾的一項工具.在台海背景下,中國可能會利用一場信息戰,把第三方的干預描繪成按照國際法屬於非法.中國還試圖影響國際輿論,使之有利於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曲解,通過在學術意見和國家觀點中放棄長期公認的航行自由規范,而接受有關在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其上空,可能還有外層空間享有更大主權的解釋.
非對稱戰爭
確認和利用非對稱性是中國戰略和軍事思維的一個根本方面,尤其是作為一支較弱的軍隊打敗比較強大的軍隊的手段.自從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和"聯軍行動"以來,中國的軍事戰略家一直注重採取非對稱對策來利用技術上占優勢的對手的弱點.1999年《解放軍報》的一篇社論明確闡述了這一點:"占絕對優勢的強大敵人當然並非沒有較弱的一方可以利用的弱點.……我們的軍事准備的直接宗旨必須是找到利用強敵弱點的策略."中國對非對稱戰爭選擇的探索可以在其大量投資於彈道和巡航導彈系統方面看到.這些系統包括先進的反艦巡航導彈,水下作戰系統(包括潛艇和先進的水雷),太空對抗系統,電腦網路作戰和特別行動部隊.
中國軍事戰略中保密性和詭計的作用
中國軍事戰略中對在沖突中掌握主動權和使敵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帶來了對在戰略,作戰和戰術層次上採用詭計的重視.中國的軍事理論材料把戰略詭計定義為"引誘對方形成錯覺……並在造成人力和物資方面的最小代價情況下,以一種有組織和有計劃的方式產生各種假象,從而使自己獲得戰略上的優勢地位."
除了信息戰和常規的掩護,隱蔽和詭計之外,解放軍還汲取中國的歷史經驗,並從戰略和詭計在中國的治國之道方面所起的一貫作用中汲取智慧.最近幾十年,解放軍內部重新掀起研究孫子,孫臏,吳起和商鞅等中國經典軍事人物及其著作的熱潮.這些著作全都包含有關運用詭計的戒律.
中國共產黨對保密性的嚴重依賴與軍事上的詭計共同作用,限制了國家安全決策,軍事實力和戰略意圖方面的透明度.然而,過度的信心可能是由於軍事領導人迷戀於戰略和詭計所帶來的捉摸不定的好處.此外,指揮官用來對付敵手的技能也可以用於掩蓋解放軍系統內部的壞消息的傳播.而這種傳播是中國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因此,保密性和詭計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它不僅給中國的敵手,而且給中國領導人造成迷惑.

『叄』 大一軍事理論論文2000字

軍事理論課的學習目的就是使我們改變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國防概念。之於知識結構的改變,通過對中國近代國防歷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就中國之所以落後挨打,就是因為社會制度的落後,中國在近代領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殺,財富被掠奪,民族尊嚴被肆意踐踏.中國人民經過無數次的探索、挫折、失敗,最後才找到了社會主義這條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的正確道路,從而走上了獨立富強的道路.因此,只有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立才使中國的命運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通過對這些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適合國家社會的制度才能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而這些歷史的學習也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不僅是對祖國的無比深厚的感情和保衛祖國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現為是關心祖國的命運和前途,為祖國的前途,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進步而奮斗的精神。中國只有強大起來,才會使任何國家都不敢侵略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夠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所以,我們的愛國主義與熱愛社會主義就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國,熱愛祖國就必須熱愛社會主義,這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是中國人民必然的選擇。

我認為,軍事理論課的學習對於知識結構的改變也就體現在正確的世界觀的樹立,社會主義信念的增強,以及熱愛祖國的強烈思想到深層的、理性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升華。

綜合素質的提高則集中體現在思想道德素質中。90後的我們,在家裡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愛的澆灌下長大,沒吃過苦,沒受過累,很少有機會過這種集體生活,所以免,處處以自己的利益為重. 通過軍事理論課的學習,我們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也就是集體主義價值觀。而人民軍隊就是集體主義精神的化身,集體主義就是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個人利益服從人民利益的思想。所以,如果沒有集體主義,就沒有人民軍隊,就沒有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人民軍隊是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年代,無論是在炮火連天的戰場,還是在抗災搶險的時候,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人民軍隊總是會沖在最前面,為人民利益而奮不顧身。人民軍隊所體現出來的集體主義精神在今天已經成為了我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強大推動力。

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中,國家通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承認合理的個人利益,以調動人們發展生產力的積極性來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但是,我們仍然要堅持和倡導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在我們社會中的主導地位,以維護我們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因而要求我們全體人民都應當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觀,都應當自覺地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整體利益,要敢於犧牲個人的利益,要具有一種對國家、人民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真正增強自己的道德素質,使自己成為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祖國在今後能夠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

關於國防意識,不可否認,二十一世紀國家之間的較量是以綜合國力為基礎,以經濟實力為先導。可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國家競爭白熱化的時候,極端的較量形式就會出現。這個極端的較量形式就是戰爭.當今的中國,安全隱患不可謂不多。南沙群島被東南亞小國強占,台灣問題尚未解決,中日東海問題和釣魚島爭端也日益升級。現在我國的國防形式不容樂觀,表面上的歌舞昇平實際掩藏著波濤洶涌。大國外交,是以實力為基礎進行的國家之間的較量。沒有實力就沒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沒有見到過任何一個國家在沒有實力的情況下卻擁有很高的國際地位。國際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的。當然,現在的中國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的國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資金支持國防建設。但是,這遠遠不夠。國防不僅僅是國家和軍隊的事情,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事情。可以說,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國防力量的有機組成部分。在軍事理論這種愛國教育中,我們增強了國防意概念與國防意識。同時,也使我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

我們學習中國革命戰爭的歷史和人民軍隊的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增強勇於保衛祖國的國防意識的同時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我們不希望戰爭,但如果敵人硬要把戰爭強加於我們,我們也要以大無畏的精神敢於面對,為了祖國的主權、民族的尊嚴、人民的利益,我們也能夠走上戰場,決不退縮。一個軍隊要有一種拚搏奮斗精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需要有一種為了共同的理想而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奮斗精神,需要在全體人民中倡導一種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奮斗的積極人生觀,這應當是社會主義社會中的主導人生觀,是我們所應當具有的精神支柱,是我們民族的靈魂。

軍事理論課就是一種愛國教育,通過這種教育,我們改善了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國防概念,也使我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愛黨愛民,愛社會主義,參與國防,人人有責,從我做起,人人參與國防的國家才是最安全的國家。

『肆』 軍事理論論文2000字

中國的抄 海面底潛飛行器 絕對的航母艦隊的殺手,據說兩架這種飛行器就能滅掉整個航母編隊.
厲害就厲害在它能瞬間底潛海底20到50米.後又可以瞬間躍升海面10到80米,而且在導彈來襲的時候可以迅速的逃逸,有很高的隱僻能力,在聲無息中靠近航母編隊十公里的距離,厲害,絕對的尖端科技..美國的 電磁炮,炮彈射出去有幾十馬赫的速度,炮彈打在目標物上就像一輛大卡車以高速撞擊目標物一樣的效果,絕對的大殺器,美國方面宣布將在不久後裝備部隊.
還有很多像美國的激光防空武器,實驗成功..中國的東風21反艦彈道導彈,科技含量高就高在它是
彈道導彈打海上移動中的目標,以前蘇聯就搞過這個咚咚沒搞成..俄羅斯T-50戰機的等離子體隱身術,,中國神秘的殲14戰機,,美國的戰車式的直升機能在天上飛能在地上跑,厲害..還有英國的反物質炸彈,據說威力比核彈還要大很多啊,人類又向著滅絕走進了一步,,

『伍』 求軍事理論論文,3000字

國防科技與軍事是密切相關的兩個領域。二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概括為:軍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國防科技領域的形成與發展;國防科技的發展為軍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質技術手段,在此同時還會促使軍事領域不斷發生變革,甚至導致出現軍事革命;軍事上的變革和戰爭提出了新的需要又會給國防科技發展以新的推動力。國防科技與軍事之間相互關系的這種機制或邏輯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規律。近幾年來,新軍事革命問題成為人們關心的熱門話題。實際上,新軍事革命正是上述客觀規律在軍事高技術迅速發展這一特定條件下的反映。當然,國防科技與軍事的關系還會受到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

一、軍事上的需要是國防科技發展的強大動力

社會的需要是科技發展的動力。恩格斯曾指出:「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05頁)。同樣的,作為整個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國防科技,則是社會的特殊需要———軍事需要的產物,而且這種需要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把國防科技推向前進。

自從國家產生以後,為了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以及維護和獲取國家的根本戰略利益,便產生了國防和國家間的戰爭。為了鞏固國防或為了奪取戰爭的勝利,各國都力圖掌握更先進的軍事技術手段,於是便組織專門力量研製武器裝備,國防科技便由此產生。由於新的武器的發明和使用可以造成軍事上的巨大優勢,從而使得「最幼稚的公理論者」,也從「手槍戰勝利劍」的鐵的事實中,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國防科技對於軍事及戰爭的重要影響,因此國防科技便愈來愈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正如科學學創始人丁·貝爾納所認為的:「自古以來,改進戰爭技術,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學。這並不是由於科學傢具有好戰的特性,而是因為戰爭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急迫。各國君主和政府不那麼樂於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貼,都樂於向軍用研究工作提供經費,因為科學界能研製出新的裝備,而這種裝備由於十分新穎,在軍事上極為重要」。這里如實地指出了為滿足軍事上的需要研製武器裝備,是國防科技發展的動力和主要任務與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從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長達40餘年的冷戰歲月,美蘇兩國進行了激烈的軍備競爭,兩國都執行優先發展國防科技的戰略,並要求國防科技部門為軍隊研製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戰術技術性能上超過對方的先進武器裝備。在軍事需求的強烈刺激下,兩國的國防科技發展獲得了強大的推動力,達到了極度的繁榮。許多其他國家在這種臨戰狀態下也被迫採取相應的對策加速國防科技的發展。據統計,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國每年的國防科研經費累計高達800~1000億美元。就這樣,在冷戰的軍事需求的推動下,國防科技發展進入了軍事高技術時代。

冷戰結束以後,世界主要國家都調整了軍事戰略,壓縮了軍費開支,軍事需求從原先既追求武器裝備的數量又重視其質量轉向主要追求其高質量,國防科技也因此而進入注重發展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的新時期,即進入了「打什麼仗需要什麼武器就能研製出什麼武器」的新時期。

自90年代初開始,美國國防部、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及三軍,每年都要研究並提出美軍的軍事需求,同時根據這種需求制定和調整其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計劃。例如,1996年,美軍又確定了新的未來11大軍事需求,為滿足這些軍事需求還分別制定了國防科技「基礎研究計劃」、《國防技術領域計劃》和《聯合作戰科學技術計劃》,這些計劃對所要研究發展的科學技術領域及武器裝備所要達到的性能要求都有明確的規定。俄羅斯、日本及西歐國家也採取了類似的舉措。由於未來的軍事需求主要是關於信息戰能力的需求,因此有關國家的國防科技發展正緊密圍繞奪取信息優勢的信息戰技術、C3I系統和精確制導武器等軍事高技術開展研究工作。

綜上所述,國防科技完全是在軍事或國防的需要的推動下不斷獲得發展的。國不可一日無防,國防不可一日無科學技術。展望未來,世界各國的國防科技都將在軍事需求的不斷推動下,繼續不斷地獲得發展,並隨著軍事需求的高技術化而日益走向高技術化。

二、國防科技發展對武器裝備的影響

軍事上的需要導致國防科技的發展,而國防科技發展為了滿足軍事上的需要,必須不斷研製出新型武器裝備,因而必然對武器裝備,即對軍事技術手段產生重大影響。

總體上看,直接從事武器裝備研製的國防科技對武器裝備發展的影響是全面的、決定性的。這集中表現在:使武器裝備的原理和種類不斷多樣化、結構逐漸復雜化、性能日益得到提高。

由於國防科研的開展,使許多新的理論、原理和技術被用於武器裝備之中,從而不斷出現一批又一批概念全新的武器裝備。從利用機械能殺傷敵人的冷兵器到利用化學能的近代火器(包括槍、炮、普通炸彈、氫彈、中子彈、激光武器、電磁微波武器),甚至是利用生物遺傳密碼對付敵人的生物武器等,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無一不是國防科研的重要成果。從種類上統計,國防科研大致已使武器裝備從冷兵器時代的20多種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200多種,現在又進一步增加到1000種以上。

隨著武器裝備的種類越來越多、概念越來越新,其結構也越來越復雜。早期的武器僅由幾個零部件構成,後來發展到包括數十個、數百個零部件,現在已增加到數千個、數萬個甚至上千萬個零部件,其復雜性增加了若干個數量級。

在武器裝備的性能方面,集中表現在國防科技的發展使武器裝備的作用距離和作用范圍不斷擴大,可靠性日益增強,射程、威力(精度和殺傷半徑)、機動性和生存能力都在逐漸提高。

現代雷達的探測距離已達數十公里至數千公里以上,現代的偵察探測 裝置可以在數百里之外甚至4萬多公里的同步軌道上監視地面的目標。如美國的KH-12照像偵察衛星在幾百公里軌道上對地面目標的分辯率為0

『陸』 求大學軍事理論報告一篇(2000字)。

《孫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所著的一部軍事著作,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題思想,但又構成了完整的思想體系。
孫武指出,戰爭是關繫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道」「天」「地」「將」和「法」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五項基本要素。在古代,戰爭曠日持久會危及國家的存亡。因為,無論何時,戰爭的消耗和軍費的開支都是十分龐大的,所以他主張速勝。此外,為彌補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敵國,他又主張「困糧於敵」,「勝敵而益強」以盡可能小的代價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戰而勝。不靠硬攻而奪取敵城,不須久戰而毀滅敵國。而為實現這一目標,他就特別強調以謀略取勝,用兵的上策是以政治謀略取勝,其次是外交手段取勝,再次使使用武力,下策才是攻城。
對於現代戰爭來說,戰場無前後方之分,武器也不再是刀劍槍炮等,國家防線已滲透到了政治生活的每個角落,但是《孫子兵法》作為我國古代關於戰略戰術書籍中精華的精華,對於現代軍事理論還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的。「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現代軍事作戰理論與《孫子兵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它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戰爭經驗和進行兼並戰爭的軍事理論,揭示了戰爭的客觀規律,具有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孫子總結的用兵原則,對現代軍事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毛澤東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世界各大軍事院校和軍事研究機構都把《孫子兵法》作為教材和研究資料。不僅如此,在現代日常生活中,《孫子兵法》也無處不在,各行各業都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奉為經典。
通過這場軍事理論課的學習,我明白了我國幾千年來所留下的豐富的軍事理論知識,心中充滿了民族自豪感,我為我國優秀的文化財產而驕傲。但同時也清醒的認識到,我國的綜合國力還不夠強大,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台獨勢力仍威脅著國家的安全。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好好學習軍事理論課程,時刻關注國家形式動態,時刻准備著做好二十一世紀合格的接班人。

『柒』 大學軍事理論論文,2000字

論文一般有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正文:

冷戰結束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加快了發展步伐。美國學者昆西·賴特在《戰爭的研究》一書中指出:「和平乃是許多力量之間的平衡。」

多極化的趨勢有利於維持大國之間的力量平衡,制約超級大國的霸權,從而為全球的和平與發展創造了必要前提。

經濟全球化把愈來愈多的國家聯結為利益共同體,經貿投資和跨國公司的活動,使各大國之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局面。

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和平與發展依然是時代主題,國際形勢發展的基本態勢保持總體穩定,但不確定、不穩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首先,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大國關系出現新的深刻調整,世界經濟出現新的增長,區域合作方興未艾,各國相互依存加深,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但是,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傾向也有新的發展,圍繞戰略要地、戰略資源和戰略主導權的斗爭此起彼伏,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經濟安全面臨新的問題。

其次,軍事因素對國際格局和國家安全的影響上升。隨著世界新軍事變革的加速發展,世界軍事力量對比進一步失衡,以軍事實力為後盾謀取戰略和經濟利益的傾向突出。

最後,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問題交織,非傳統安全威脅日益嚴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邊界、領土爭端導致的武裝沖突和局部戰爭時起時伏,同時,國際恐怖勢力活動頻繁,環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國犯罪以及嚴重傳染性疾病等跨國性問題日益突出。

非傳統安全威脅具有跨國性、流動性、復雜性、隱蔽性和突然性等特點,已成為影響世界安全與穩定的重要因素。

『捌』 求關於大一軍事理論報告 2500字左右

官方公會的投入叫哥哥好好發揮更好發揮的規范化個符合規劃挺好版聽任何一條一條和猶太人好好權規劃規劃的的規范化好的合同和規劃規劃規范和規劃規范和規劃規范和規劃規劃和恢復和合格的活動和規劃的好好的規劃規劃合格的呵呵好符合規劃規劃和發貨的和規范化好好個方法恢復發貨的呵呵好的呵呵呵呵呵呵呵呵飯店和合格合格的哥哥合格的合格和和規范化個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和呵呵呵符合恢復的

閱讀全文

與軍事理論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