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有印度與中國軍事實力方面的比較
這個沒法比,印度在軍事上、經濟上、工業實力上、政治影響上完全不是中國的對手,只不過他們是資本主義國家,在第三世界國家裡得到西方的支持比中國大得多罷了。
㈡ 比較印度和中國的綜合國力,哪個更強大
綜合國力的比較中國和印度的國力比較差距很大。
印度的人口超過12億多。
中國人口13 億多。
2011年印度GDP1.83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2004年水平)
2011年中國GDP總量合7.3萬億美元
工業能力,
印度總體工業能力與水平尚較落後於中國,無論基礎還是高精科技,至少也有十到十五年的差距,不過,為數不多的超過中國的亮點就是印度的軟體工業等領先於中國。
軍事方面,
印度陸海空三軍總體實力相當於中國的百分之六十左右,
軍事工業更加落後,軍工能力約相當於中國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只有相早的數據,2003年左右:
消費領域
行動電話
印度:2003年底擁有2800萬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1800萬。
中國:2003年底擁有2.7億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6000萬。
個人電腦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買了230萬台。
中國:2003年中國人買了1300萬台。
網際網路用戶
印度:1600萬。
中國:7800萬。
寬頻用戶
中國:1700萬。
印度:查不出來,估計是還沒有產業化。印度這個所謂的世界IT第二大國的信息化,看來也是完全沒有民眾基礎的空中樓閣——10億沒有被互聯網網羅的人民和25萬IT員工。
工農業領域
鋼鐵(反映工業基礎最重要的指標)
印度:2003年的鋼鐵產量不足2800萬噸(甚至比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1978年還要少)。
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2.25億噸的鋼鐵,並且另外進口了3500噸來滿足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
乙烯(石油化工的基礎原料,衡量一個國家化學工業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
印度:約60萬噸/年,不僅在世界、也名落亞洲排行榜的孫山之外。
中國:約500萬噸/年,世界第5位,亞洲第3位。
水泥(另一項反映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指標)
中國:世界上55%的水泥由中國生產,2003年產量為7.6億噸。
印度:無可奉告。只有兩個相關數據:印度只有不到10%的路面被水泥或柏油硬化了,只有不到3%的房子是鋼筋混凝土結構。
借用化學概念,兩種原子在一定條件下生成化學性質完全不同的化合物分子。印度這個國家主要還是處於水和泥分開的原始狀態,他們之間還沒有反應條件。
石油(命脈資源豐富程度和工業發達程度指標)
印度:2003年生產了大約3600萬噸石油,並且即將面臨資源枯竭危機。
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1.6億噸石油,同年進口了大約1億噸。
汽車
印度:號稱100萬輛,估計是把人力、畜力之外的三個輪子以上的車全都算上了。
中國:420萬輛,2004年預計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
高速公路
中國:中國的高速公路(最少4車道,限速100公里/小時或120公里/小時)在2003年末達到了2.7萬公里,並且以每年近5000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印度:2003年才開始對它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進行規劃設計。
鐵路
印度:6萬多公里,世界第二位。但印度全國的鐵路體系並不統一,有寬軌和窄軌之分。同時,印度幾乎沒有對它的鐵路系統作過全面改造,現代化程度很低,很多地方還靠舉燈搖旗來指揮。
中國:不要忘記中國超過70%的國土是高原和山地,其中的成昆鐵路、青藏鐵路等均可以作為鐵路建設博物館,更有「磁懸浮」這種高精尖。
糧食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積排名第一的國家,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比中國多得多。2003年生產2.5億噸糧食,人均糧食只有480斤/年。
中國:不管天氣如何,通常每年生產至少4億噸糧食,人均糧食達到650斤/年。
經濟成分
中國:農業佔GDP15%,工業佔52%,製造業佔35%,服務業佔33%(2001年數據)。
印度:農業佔GDP24%,工業佔27%,製造業佔16%,服務業佔48%(2001年數據)。
中國2003年工業增長16.8%,印度增長8%。
以上數據均來自世界銀行,如果說中國是工業化中期的國家,要注意增長的質量和代價,印度的首要任務則是不顧一切惡補工業化。
科技實力
說到科技,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兩國的超級計算機,因為印度號稱世界第二大IT大國,因此這應該算是其強項。
中國國產的超級計算機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現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還是IBM生產的,印度的國產貨排第258位。中國聯想公司今年生產了一台超超級計算機,世界排名第4。
國際貿易
中國:2003年總額達到8400億美元(出口大於進口)。
印度:2003年總額為1540億美元(出口740億,進口800億,出口小於進口)。
這是中國貨(當然還只是廉價品,所以被戲稱為一億條中國褲子換一架美國飛機)橫掃世界,而中國人想見到印度貨不親自到西天(天竺)「取經」是取不來的原因。
社會發展領域
中國有13億人,印度的人口也已突破10億,並有望在40年內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上世紀80年代,兩國的人均實際收入不相上下。但到了2000年,根據世界銀行的數字,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民收入是3920美元,比印度高70%。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90年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長,而印度只有4.1%。這種差別導致了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在10年內增長140%,而另一個國家只增長50%。
請看下面來自美國中情局2003年的資料:
印度的嬰兒死亡率:59.59‰。
中國的嬰兒死亡率:25.26‰。
印度的人均預期壽命:63.26。
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72.22。
㈢ 中國和印度比軍事實力誰更強
中國軍事實力更強。
戰爭就是打錢,所以首先盤點中印經濟實力對比。
中國和印度的國力比較是多大差距,經濟上從匯率GDP比較印度大約是中國的40%,即中國GDP為15000億美元,印度大約為6000億美元。PPP比較印度是中國的50%強。中國超過60000億美元,印度超過30000億美元。
在軍事上,首先看軍事技術。
印度的導彈技術大約相當中國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導彈的水平達不到中國巨浪1的水平。當時中國已經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而印度到現在還不具備獨立發展這兩項技術的能力。印度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其彈體來源於前蘇聯的薩姆6,三叉戟低空導彈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發展的紅7。中國在當時高空防空已經發展了TMD的「反擊」。
總體上看,印度的軍事技術主要依賴進口。只是在個別的方面如計算機方面可以自己生產,當然IC還要進口。
中印兩國總人口和軍事人力資源
因為戰爭會有減員,比如500特等飛行員,戰斗2輪只剩下100名。對方很快有預備人員補充上,另一方卻兵源不足,優略就出來了。
比較占優勢的該是印度的航母和艦載機,還有的就是完善的後勤體系和高效率的訓練模式,(多次美印軍演,美方都對於輿肯定的評價),並且較中國有更多的渠道及更容易購得外來高技術裝備,缺點是自產能力低下,許多不肯定因子都會對其造成制約影響戰力,尤其在恃久戰上更顯劣勢。
㈣ 印度和中國的軍事實力相比如何
目前在網上看到很多文章,而文章的內容的核心主題是中國比印度的武裝力量要弱,有說中國落後印度10年的有說落後20年的,沒辦法,我只好發篇文章供大家參考.
國家武裝力量的對比:
首先空軍我們的國產化的J-11、J-10已經投產,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本土大規模生產武器裝備,同樣零件的補給保養都很方便.
而印度的SU-30大量依靠國外的零件補給,並且在戰時由於本身沒有技術維持能力,所以在最近的印巴沖突中竟然被MIG-21擊落,並且不能大規模起飛和出擊,後勤的補給很成問題,自己又沒有能力製造,而印度最新的LCA請型戰斗機開發計劃快流產了,而中國的J-10早就飛上了天,不知道印度的空軍靠什麼來和我們抗衡,同樣是SU-27可是中國國產的價格還不到印度購買價格的1/2,而零件維護供給補充都是國產化的.這樣看來空軍我們就不要欺負人家阿三了.
陸軍的中國98式以及服役了,其戰斗性能和美國的M1A1差不多吧,而同時期的印度的阿瓊坦克已經流產並且出現了很多不能解決的問題.只能從俄羅斯購買坦克,不知道兩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和技術,誰更強?
海軍目前我國已經完成了中華神盾的多艘戰船下水.這樣除了俄羅斯和美國之外,中國成為第三個擁有類似宙斯盾技術的國家,而連日本都需要向美國購買.而中國最新型的409核潛艇下水了,這艘和美國和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現役潛艇不分上下的潛艇同樣具備很強的攻擊能力.而印度呢?常規潛艇還沒弄明白吧?
陸、海、空裝備和相關資料比較完了,那麼我們看看經濟情況,目前我們的經濟情況遠比印度的經濟情況好的多,不知道印度所謂的中國比印度落後20年是怎麼想出來的,
而後是彈道導彈的比較,目前我國的彈道導彈的技術不僅裝備齊全同樣先進和精準,再看看印度的導彈不僅數量少而且裝備落後,同樣和我國沒有比的意義,根本是兩回事,再看軍人素質,在中國和印度的作戰中,中國的僅僅2個團就成功擊潰了印度一個加強旅.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既然在人數少的前提下擊潰印度,我們還能給印度的軍事能力找什麼強大的借口嗎?印度真的比我國強嗎?
㈤ 中國和印度軍事實力的對比
國擁有完善的軍事工業體系,軍事科技在跟蹤世界先進技術的同時,不斷提高,並且有很多創新,擁有較強的武器自主開發能力和武器整和仿製吸收能力。空間技術和導彈技術領先歐洲。軍隊再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同時正邁向外層空間 中國是世界少有的幾個能夠單獨設計製造飛機和坦克的國家 單憑這一點中國的戰爭潛力就是無窮的 因為戰爭打起來如果你的武器飛機都是從外國進口的而本國不能獨立製造 那樣的情況將是很悲慘的。。。。二戰中為什麼蘇聯的坦克越打越多 美國的航母越打越多 其超強的戰爭潛力根本不是德國和日本所能比擬的 優勢:幅員遼闊的國土 讓我們有能力和有信心不懼怕任何國家的任何打擊 「有限的核力量」 能夠有效喝阻「核訛詐」 5000年的文化底蘊 使我們再與外敵抗爭中 有更加深厚的底氣 超強的戰爭承受力 無與倫比 (為祖國統一為人民犧牲 為打敗侵略者犧牲 舉國認同) 「人民解放軍」是老百姓心中的「定海神針」 而我們更加不能忽略的是 現在的政府不是媚外割地的「滿清政府」 不是親美賣國的「國民政府」 是一個說話算數 威嚴的有影響力的 大國政府!~一個敢於為了國家統一不怕任何犧牲的政府 劣勢:海軍 空軍的劣勢再短期內無法徹底改變 軍隊長期沒有現代化作戰的經驗 能否打贏一場高科技戰爭有待實戰檢驗 印度地大人口多 可其戰爭潛力 卻很差 沒有自己成熟的軍工系統 多數都依賴進口~打一個克什米爾戰爭 竟然要從外國緊急進口炮彈!~~其軍工產業可見一般 但畢竟印度戰略縱深大 任何一個大國想一下子吃掉印度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其短期的軍力在南亞地區仍可稱雄 並且再對陣小國上絕對不處下風 但要對陣「大國」實力稍遜 但其政府對軍事的熱衷和投資是一些國家所無法比的 優勢:1;政府的大力支持 2;地大物博 人口眾多 3;印度民眾的戰爭承受力強(可能與其宗教有關)4;優越的地理位置--很爽!~~ 劣勢:1,武器多為進口 沒有自己成熟的軍工業 2;其獨特「民主體制」對於一些決策性的東西總是猶豫不決 中國的軍事實力強
㈥ 中國和印度軍力對比
在軍事上,首先看軍事技術。印度的導彈技術大約相當中國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導彈的水平達不到中國巨浪1的水平。當時中國已經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而印度到現在還不具備獨立發展這兩項技術的能力。印度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其彈體來源於前蘇聯的薩姆6,三叉戟低空導彈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發展的紅7。中國在當時高空防空已經發展了TMD的「反擊」。
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因為中國主要精力投入導彈方面,相對航空技術投入少,獨立能力比較導彈和航天技術差一些。但是來自國外的技術封鎖使中國的航空工業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印度航空工業一直依靠外國的技術援助,依靠外國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先進戰斗機,因此雖然在一段時期內印度裝備戰斗機比中國先進,但是印度一直沒有獲得完整的航空技術能力。在開放以後得到國外先進技術的支持以後,最近10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拋在身後。這是綜合國力和綜合技術能力和工業能力的差距。中國出口技術給巴基斯坦的FC-1在近兩年不斷採用新技術升級使得其技術完全超過印度的LCA輕型戰斗機,在氣動設計、發動機、機載武器等方面優於LCA成為一型高性能中檔戰斗機。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根本沒有一個強大的造船工業,因此印度強大的海軍只能是沙灘上的大廈。印度的國產軍艦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以及總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如核潛艇是印度一直夢寐以求的裝備,但外國由於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制無法提供印度技術援助,幾十年印度只好乾等這毫無辦法。雖然印度已經特許生產過先進潛艇如德國209級和俄羅斯「K」級。但是現在印度還是要依靠外國來援助才能製造潛艇。中國核潛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現在中國海軍艦艇的技術水平已經基本達到歐洲的水平,超過俄羅斯。現在影響到中國軍工技術水平的主要是基礎工業水平。
在陸軍技術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現在還不能生產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陸軍不想要。進口重炮還要進口炮彈。總之在低技術的陸軍武器裝備上印度仍然沒有自主生產能力。
總體上看,印度的軍事技術主要依賴進口。只是在個別的方面如計算機方面可以自己生產,當然IC還要進口。
印度的軍事能力,依靠進口裝備和技術,印度保持了與中國相當的軍事技術裝備。因為中國龐大的軍隊不可能迅速全部換裝新裝備,同時也沒有這個需要。但是印度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極度不平衡。中國軍費使用上大致裝備采購、人員開支、訓練和裝備維護各佔三分之一。而西方發達國家在人員和訓練、裝備維護的開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軍費開支主要是人頭費和裝備采購費,而訓練和裝備維護費佔比例不和理。海軍航母艦隊基本上是駐港艦隊,空軍飛機事故率居高不下,陸軍坦克等裝備的完好率極低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印度的裝備體系非常混亂,表現出缺乏軍事管理能力。印度陸軍光步槍的子彈就有7.7毫米、北約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種體制,而且在部隊裝備5.56毫米步槍以後,居然沒有安排子彈生產。只好到國際市場上采購了幾千萬發子彈。
從歷史上看,印度從來是在戰爭發動前突擊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采購彈葯和武器零部件來提高裝備的完好率和戰備率。這樣的情況使得印度非常難以應付突發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下卡吉爾沖突就是例證。印度在這樣一場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中,對手還是穆斯林武裝,幾乎用光了庫存的大口徑炮彈,戰後在國際市場突擊采購。從這種情況來看,印軍雖然裝備比較先進,但後勤和管理非常落後,這在1963年與中國的邊境沖突中已經表現出來了。但現在並沒有顯著改進,這是印軍的軟肋。印軍沒有能力進行一場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如朝鮮戰爭規模,甚至如上甘嶺戰役這樣規模的戰役也沒有能力持續進行,上甘嶺美軍消耗炮彈130萬發,志願軍消耗炮彈40萬發,戰役持續40多天。
看起來印度的戰略是在印度設定的條件下,即在印度選定的戰場、時間、戰爭規模等條件下、進行一場預有準備的中低規模的高技術戰爭。如甲午戰爭日本突襲中國、日俄戰爭日本突襲俄羅斯遠東艦隊。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在戰爭一開始就取得決定性勝利,而後依據有利的戰場形勢,通過談判和國際斡旋獲得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因此印度必然採取精兵主義,從印美空軍對抗演習看印度空軍的精銳有著不可忽視的戰鬥力。但是這個戰略存在著致命的缺點,就是如果對手不按照印度的設想出牌,印度缺乏應變的准備和能力。在1963年印度與中國的沖突中就發生了這種情況。中國的反應超過了印度的估計,結果印軍遭到慘敗。
從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實力比中國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別是長期競爭的潛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沖突中雙方的技術差距不明顯。但可以運用的戰術方面的差距和後勤能力仍然存在著顯著差距。
㈦ 印度和中國綜合實力哪個更強
經濟總量印度比不上中國,但人均創造出的價值,人均的可支配收入,印度遠遠高於中國,這也是印度內功強於中國的主要表現,中國要想在綜合實力上超過,得花上最少20年的時間,而且前提是印度經濟發展原地踏步,停滯不前。
㈧ 中國軍事力量印度比較
核武器庫:中國擁有各種型號的地對地洲際彈道導彈 有潛射型導彈 有戰略核潛版艇 但是缺少戰略轟炸機(權轟6勉勉強強吧)
印度的話潛射導彈正在研製 射程5000公里以上的地對地洲際彈道導彈正在試驗 沒有彈道導彈核潛艇 更沒戰略轟炸機
空軍:中國目前是以殲-10和殲-11作為空軍戰斗機部隊的主力 另外還有很大數量的殲7和殲8保證戰斗機飛行員人數 缺少大型運輸機預警機和加油機
印度和中國類似以蘇30戰鬥力最強手下有一大票幻影2000啊米格21之類的飛機 最近訂購了126架陣風不過不知道什麼時候交貨並形成戰鬥力 不過按照三哥們的尿性上來看 估計不會比中國裝備殲20更早……
陸軍:這就別比了 無論從裝備水平還是人數印度都佔有壓倒性劣勢
海軍:中國海軍潛艇碾壓印度 不過印度有艘沒有艦載機的航空母艦……
㈨ 中國現在的軍事實力,和印度和伊朗相比如何
印度伊朗加起來,也不是中國的對手。
第一,中國是世界上五專個核大國之一,單屬是二炮部隊,就足以將捆在一起的印度和伊朗這樣的國家的重要軍事目標,徹底毀滅N+1遍。
第二,中國擁有獨立的導航系統,不依賴GPS和glanas,中國的導彈想打哪裡就打哪裡。
第三,中國的空軍、陸軍,絕非印度這樣的國家可比擬的。只要戰爭爆發,陸海空天一體化的攻擊手段,就可以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將印度境內對華主要威脅目標,覆蓋一次以上。
第四,中國陸海空的常規力量,單挑印度不行,群毆印度也不行。
第五,中國的戰略縱深、工業基礎超過三個以上的印度。打仗就是在打工業,一個農業國永遠不可能擊敗一個工業國,這在二戰時期,中日之戰就看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