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條件可以申請減免增值稅
符合增值稅減免政策的,可申請減免增值稅:1、民政福利企業增專值稅減免;2、資源綜合利屬用企業增值稅減免;3、飼料生產(銷售)企業增值稅減免;4、軟體、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增值稅減免;5、再生資源增值稅減免;6、農業生產資料增值稅減免;7、舊機動車增值稅減免,等等,不再一一列舉。
Ⅱ 請圍繞祖國科技發達寫1篇演講稿
2004年,我國國防科技工業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實施人才興業戰略和開展先進軍工文化建設,武器裝備研製生產取得重要成果,軍工經濟保持快速健康增長,軍工民品發展勢頭強勁,改革與發展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為國防現代化和國民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十大軍工集團全部實現贏利
國防科技工業曾經是國有企業中最困難的行業,經過幾年的努力,軍工經濟快速增長,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2004年全行業總收入、工業增加值和產品銷售收入分別比上年增長21.7%、26.8%和26.4%,全面實現了年初預期發展目標。十大軍工集團公司連續兩年實現盈利,軍工經濟總體增長速度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高出10個百分點,連續4年保持快速增長。
武器研製和重點工程取得進展
2004年,國防科技工業系統頑強拼搏,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取得重要成果。一批新裝備完成設計定型,多個型號的研製取得重要進展,多種裝備實現「批生產交付」,大大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繞月探測工程於2004年全面啟動,總體進展順利。國防科工委成立了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任命了工程及各系統「兩總人員」,組建了月球探測工程中心。目前衛星系統已轉入初樣研製,衛星和衛星有效載荷、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全面展開,工程實施的各項工作正在按計劃推進。月球探測二、三期工程、大型飛機、百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等重大工程的綜合論證工作也已全面展開,為盡快在重點領域實現突破奠定了基礎。
軍工民品發展邁上新的台階2004年軍工民用產業發展迅速,軍工高技術民品比重顯著增加。軍工系統全年民品銷售收入1676億元,同比增長26%。
船舶行業發展勢頭強勁,全年全國船舶工業造船完工量突破855萬噸,繼2002年、2003年分別達到417萬噸和641萬噸之後,船舶產量再次邁上一個新台階。骨幹船廠實現批量造船,VLCC超大型油輪、8000TEU集裝箱船、LNG液化天然氣船等高技術船舶設計建造有新的突破,造船效率和水平顯著提高。
秦山二期2號機組投入商業運營,秦山、大亞灣、嶺澳核電基地9個機組安全穩定運行,裝機容量達到700萬千瓦,全年發電50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1%。秦山二期、嶺澳核電站擴建工程和浙江三門、廣東陽江核電站建設前期工作已正式啟動。
航天系統全年圓滿完成「8箭10星」發射任務,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自1996年10月以來連續41次發射成功,衛星應用對經濟建設的貢獻不斷增加。我國自主研製的ARJ21新型渦扇支線飛機新增6架訂單,與巴西合資生產的ERJ145噴氣支線客機組裝生產按計劃進行,國產新舟60飛機又簽訂了20架飛機的生產銷售合同。軍工汽車、摩托車等傳統支柱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增長態勢,全年軍工單位汽車產銷量達到83.8萬輛;摩托車銷量達到366萬輛,同比增長27%。
對外開放合作成果豐碩
2004年,我國國防科技工業在拓展國際市場、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方面成效顯著。繼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瑪核電站一期工程成功並網發電之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又與巴方簽訂了二期項目合同。中俄航天合作在實質項目開展方面成效顯著,中歐合作開展了地球空間雙星探測工程,這是我國第一次以自己的空間探測項目參與國際合作。
我國政府與巴西政府簽署了關於空間技術合作兩項補充議定書,雙方將繼續開展地球資源衛星02B、03星、04星的合作研製。新舟60飛機出口辛巴威,實現了國產民用客機出口零的突破,飛機轉包生產取得長足發展,HC120直升機生產線建成投產。北方工業公司與伊朗簽訂了德黑蘭地鐵四號線項目承包合同和地鐵系統機車車輛供貨合同,總金額8.36億美元,成為迄今為止我國最大的國際工程承包項目。
(據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
未來15年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科技發展將實現五大跨越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25日在此間頒布《國防科技工業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提出未來15年我國國防科技工業將在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製能力等5個方面實現重大跨越。
《綱要》緊密圍繞未來國防建設、國民經濟建設和國家科技創新的戰略需求,明確了到2020年國防科技工業科學技術發展的指導方針、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提出了未來十五年國防科技工業科技發展五大目標、八項重點任務。
《綱要》指出,未來十五年,國防科技工業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國防科技的戰略基點,加快轉型升級,達成五大科技發展目標,實現國防科技重大跨越:一是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製能力實現跨越;二是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發展實現跨越;三是軍工製造技術實現跨越;四是國防基礎與前沿技術實現跨越;五是國防科技創新保障能力實現跨越。
《綱要》對未來十五年國防科技發展進行了總體部署,提出八項重點任務:一是突破新一代武器裝備關鍵技術,提升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的自主研發和快速供給能力,滿足軍隊機械化、信息化復合發展的戰略需求;二是加強軍民結合高技術及產業化研究;三是推進軍工製造技術研究與應用,形成軍工製造業信息化技術支撐體系,建立敏捷、高效和綠色的新型軍工製造業;四是強化國防基礎與前沿科技研究;五是實施國家重大專項工程,組織實施大型飛機、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等重大專項;六是推進國防科技工業基礎能力科技工程,有效解決制約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製和生產的若乾重大基礎瓶頸問題;七是加快推進國防科技平台建設;八是加強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Ⅲ 中國空軍歷史
創建時期(1949.1~1953.12)
中國共產黨很早就重視發展航空事業。在革命戰爭年代極端困難條件下,培養、儲備了一批航空技術人才。大革命時期,選派共產黨員進國民革命軍航空學校學習。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選調一些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到蘇聯學習航空技術。抗日戰爭時期,選調一批共產黨員到國民黨航空學校和新疆邊防督辦公署航空隊學習;在延安開辦培養航空機械工程人才的學校。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創辦人民軍隊第一所航空學校,培養航空技術人才,為建立人民空軍做准備。1949~1953年,根據中共中央決策,在陸軍基礎上建設空軍。逐步建立健全作戰指揮、教育訓練和勤務保障體系,遂行要地防空任務,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支援陸軍部隊進軍西藏和進行圍剿土匪作戰,成為一支有一定戰鬥力的空中力量。 成立領導機關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目前形勢和黨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務》的指示中提出,1949年及1950年,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3月30日,在北平(今北京)成立軍委航空局,常乾坤任局長、王弼任政治委員。統一領導全國的航空工作,組織接管繳獲的航空器材、修復機場、收容教育改造國民黨空軍航空技術人員,為建立人民空軍創造條件。 7月10日,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寫信給周恩來,提出建立人民空軍。周恩來隨即組織籌建空軍的工作。26日,中央軍委決定,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兵團機關和軍委航空局合並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領導機構。10月25日,任命劉亞樓為空軍司令員、蕭華為空軍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在北京成立,原軍委航空局撤銷,其人員及業務移交空軍司令部。空軍領率機關先後設參謀部(司令部)、訓練部、政治部、工程部、後勤部、幹部部和空軍直屬政治部等部門。 1949年4月~1950年1月,先後成立華北、華東、華中(後改中南)、西北、西南、東北軍區司令部航空處,歸所在軍區建制。統一領導接收、管理國民黨空軍遺留的航空設施、物資和人員,辦理航空業務。1950年8月~1951年12月,以各軍區司令部航空處和陸軍部分軍、師機構為基礎,先後成立華東、東北、西南、中南、華北、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1952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對全國各戰略區的空軍部隊、學校、機關,實行由軍委空軍領導機關和各大軍區領導機關雙重領導,各大軍區主要為作戰指揮關系,軍委空軍主要為建制領導關系,空軍部隊建設和管理由軍委空軍統一負責。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出兵干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處境危急,中國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地面部隊入朝作戰不久,中共中央決定,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1951年3月,成立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統一領導指揮志願軍空軍。11月,在遼西省開原(今遼寧開原)組建1個空軍軍部;1952年8月、1953年3月,在遼東省安東(今遼寧丹東)、上海、山東濰坊各組建1個空軍軍部,加強空軍部隊的領導指揮。 建立院校培訓體系1949年7月,中共中央在籌劃建立人民空軍時決定,以東北老航校的幹部、學員為骨幹,請蘇聯派出專家協助,向蘇聯購買飛機和航空器材,盡快建立一批航空學校。至1950年1月,新建7所航空學校,以速成方式培養飛行、航空機務等專業技術人才。1951年以後,繼續新建航空學校,並將飛行人員和地勤人員同校合訓改為分校培訓。到1953年底,空軍有13所航空學校,培訓飛行人員5 945名(其中女飛行人員55名)、航空機務人員2.4萬余名、其他幹部近1 400名。1950~1953年,先後成立8個航空預科總隊(後改稱航空預備學校),對准備入航空學校的學員集中進行預科教育。1951~1953年,還先後成立機務學校、幹部學校(1952年9月改稱空軍政治幹部學校)和指揮員訓練班,逐步建立多種類型、綜合性院校培訓體系。 組建部隊空軍成立初期,中央軍委採納空軍關於在陸軍基礎上進行建設的指導方針。1950~1951年,從陸軍部隊調給空軍12個師部、49個團部,用於組建空軍部隊。1950年6月19日,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在南京組建,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混成旅。7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空降兵部隊在上海組建,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陸戰第1旅,後改稱空軍陸戰第1師、傘兵教導師。11月2日,空軍部隊的旅改稱師。24日,在四川新津組建空軍第一個運輸航空兵團。1951年4月24日,組建空軍第一個運輸航空兵師。至1953年底,空軍部隊發展到28個師,各型飛機3 000餘架。 建立保障體系空軍成立初期,在國家經濟很困難的情況下,中共中央決定整修和新建一批機場,保障航空學校和航空兵部隊使用。雷達、通信、氣象等保障機構也陸續建立。空軍專用經費和物資由空軍負責供應,全軍通用經費和物資由軍區負責供應。全軍實行新的供應保障體制後,1952年9月1日起,空軍按照建制關系全面組織後勤供應保障,基本上實行空軍—軍區空軍—部隊供應體制。在東北、華東成立有空軍後方勤務部分部,每個分部負責1個地區或1個作戰方向空軍部隊的後勤供應保障。 擔負作戰任務中共中央最早賦予空軍的任務是參加解放台灣作戰。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共中央決定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1950年12月~1953年7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共擊落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飛機330架、擊傷95架;被擊落231架、被擊傷151架。有300多個單位、8 000餘人立功,其中6個單位榮立集體一等功,21人獲英雄、模範稱號。 1952~1953年,在國土防空作戰中,共擊落、擊傷入侵和竄擾飛機8架。1952年9月20日,擊落入侵上海地區的美軍B-29型轟炸機1架,取得空軍國土防空的首次戰果。1950年4月~1952年11月,支援陸軍部隊進軍西藏,在康藏高原開辟航線25條,空投各種物資2 326噸。1952年7月,配合陸軍部隊圍殲四川黑水和甘肅南部等地區土匪,實施空中偵察、轟炸、掃射、散發傳單和後勤支援。
全面發展時期(1954.1~1966.4)
根據1953年12月7日~1954年1月26日召開的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決定,空軍全面加強建設。按照中央軍委統一部署,1957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與防空軍合並為空軍,實行空防合一體制,並進行精簡整編。隨著主要武器裝備由中國自行生產,部隊進一步發展,戰鬥力顯著增強,在國土防空和協同陸、海軍解放沿海島嶼等作戰中取得突出戰績。 空軍與防空軍合並 1957年2月21日,中央軍委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與防空軍合並為空軍。5月17日,空軍、防空軍機關合署辦公。劉亞樓任司令員,吳法憲任政治委員。各軍區空軍、防空軍機關陸續合署辦公。7月26日,防空軍軍種名稱撤銷,原防空軍部隊、學校劃歸空軍建制。 加強領導指揮機構建設空軍與防空軍合並後,進一步加強空軍領導指揮機構建設。1956年3月,在河北楊村(今天津楊村)組建1個空軍軍部,1957年12月移駐濟南。1958年8月,成立福州軍區空軍領導機關,統一領導指揮駐福建、江西省的空軍部隊。1958年11月~1960年2月,在吉林、廣東、福建各組建1個軍級指揮機構。1960年8月、1965年10月,先後成立昆明、成都軍區空軍領導機關。 按照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機關對口的原則和空軍業務工作特點,空軍領率機關機構設置陸續調整。至1966年5月,設有11個部: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工程部、軍訓部、軍校部、科研部、高射炮兵指揮部、第二高射炮兵指揮部、雷達兵部、直屬政治部。 擴建部隊1956年9月,開始裝備中國自行生產的作戰飛機,並繼續從國外購買部分飛機等裝備,部隊逐步發展。1958年10月,組建第一批地空導彈兵部隊。1959年開始,殲擊航空兵師陸續組建主要用於夜間作戰的分隊。為提高機動作戰能力,1961年下半年,航空兵部隊全面實行基地化。飛行團改為飛行大隊。基地歸航空兵師建制,將可以固定在基地的人員、裝備都歸基地建制,基地擔負後勤和航空工程機務保障任務,航空兵師機動時,基地所屬人員、裝備不隨之機動。1961年6月,陸軍1個軍調歸空軍,改建為空降兵部隊。地空導彈、高射炮、雷達等裝備國產化後,部隊加快發展,防空力量得到加強,對空警戒、指揮引導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 加強教育訓練1954~1965年,空軍院校陸續進行調整。1958年,撤銷一批預備學校、文化學校,先後成立空軍學院、工程學院、高級專科學校及通信、衛生等院校。至1965年底,空軍共有29所院校,建立了較完善的培訓體系,使各類指揮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有了培訓場所。 1959~1961年,蘇聯政府單方面撕毀援助中國的協議,中國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航空發動機、零備件和燃料嚴重短缺。為克服困難,航空兵部隊開展「地面苦練,空中精飛」活動,採取「大集中、小穿插」、「平行訓練」等方法,保持部隊戰鬥力,完成了空軍入閩作戰和國土防空作戰等任務。1964年,通過開展群眾性練兵和大比武活動,部隊的技術戰術水平明顯提高。 制訂法規、編寫教材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創建時期使用的法規、教材基本上是照搬蘇聯的。1959年1月開始,抽調大批人員,全面地編寫條令、條例、大綱、教材,進行空軍成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理論建設工作。歷時6年6個月,完成各種條令、條例、大綱、教材、操典等306本。對加強空軍正規化建設,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推動軍事理論的研究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進行國土防空作戰朝鮮戰爭結束後,美軍飛機經常偵察、襲擾中國大陸和沿海地區,台灣當局飛機頻繁入竄大陸,防空作戰形勢緊張。1954年1月~1966年5月,在國土防空作戰中,擊落美國和台灣當局飛機51架、擊傷49架。首創用裝備機載雷達的截擊機和高射炮在夜間擊落B-17、P-2V型飛機,用地空導彈擊落RB-57D和U-2型高空偵察機,用殲-6型飛機擊落美國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等戰 例。
「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5~1976.10)
在此期間,空軍建設受到嚴重破壞,在曲折中前進。軍區空軍以下機關、部隊和飛行學校堅持正面教育,不開展「四大」(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基本保持了穩定。空軍部隊抵制各種沖擊和干擾,嚴守崗位,完成了國土防空作戰任務。為做好反侵略戰爭准備,應付突然襲擊,在一段時間,空軍過多擴編部隊、增設機構,編制員額大幅度增加。根據1975年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精神,進行精簡。 改進部隊體制1966年以後,根據中共中央對形勢的判斷,中國面臨戰爭威脅,空軍大量擴建部隊。1969~1971年,新組建11個航空兵師和一批高射炮兵、地空導彈兵、雷達兵等部隊。至1972年底,空軍實有總人數和部隊數量達到歷史上最多的時期。1970年2月,改進航空兵部隊組織體制,將師屬飛行大隊改為飛行團,基地改為場站,師下轄飛行團和場站,航空機務人員編在飛行團,以提高飛行團獨立遂行作戰訓練的能力。 調整領導機關機構設置1967年6月,成立濟南軍區空軍領導機關。1968~1969年,在華北、西北和粵東地區先後增設軍級領導指揮機構。按照中央軍委確定的適當歸口、減少層次、裁減人員的原則,1969年9月,空軍直屬機關由11個部整編為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1970年,軍區空軍機關相應調整機構設置。1976年,空軍、軍區空軍機關增設航空工程部。 教育訓練受到削弱「文化大革命」期間,空軍正常的教育訓練秩序被打亂,戰役訓練、軍事演習被取消,飛行訓練課目和院校課程設置被削減,訓練時間和學制縮短,教育訓練質量嚴重下降。1969年,有12所空軍院校被撤銷。1973年後,根據中央軍委決定,成立各類教導隊,恢復、重建部分院校,增加教育訓練時間和內容,訓練質量開始回升。 完成作戰任務1966年5月~1976年10月,美國和台灣當局不斷派遣軍用飛機襲擾,偵察中國大陸沿海和縱深地區,其入竄手段多變,給空軍防空作戰造成了很大困難。空軍擔負防空作戰的指揮機關和部隊保持高度戒備,共擊落美軍入侵、台灣當局入竄飛機16架,擊傷4架。1967年9月,地空導彈部隊首次使用中國自製兵器,有效抗擊干擾,再次擊落台灣當局U-2型高空偵察機1架。期間,空軍高射炮兵部隊完成了多次出國支援作戰任務。 進行精簡1975年,根據總參謀部批準的《空軍精簡整編實施方案》,精簡機關,撤銷部分軍級領導指揮機構和高射炮兵部隊,淘汰一批老舊裝備,空降兵部隊實行簡編,工程建築部隊和裝備修理機構等實行企業化管理,不計入軍隊定額。探照燈兵部隊撤銷。到1976年10月,空軍總人數比1972年減少26.9%。 管理民航1969年11月20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中國民用航空系統歸中國人民解放軍建制,成為空軍的組成部分,執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各項制度。民航對外名稱不變,仍為國務院直屬局。1980年3月15日,民航由國務院直接領導,實行企業化管理。
現代化建設時期(1976年10月以後)
1976年10月以後,空軍進行全面整頓和改革。為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全面加強現代化建設,提高教育訓練水平,改善武器裝備,增強保障能力,戰鬥力不斷提升。 全面整頓1977年4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調整空軍領導班子。1978年,空軍進行全面整頓。包括領導班子、規章制度、軍事訓練、戰備工作、政治工作、紀律、航空工程機務工作、後勤工作、機關和作風等10個方面。在全面整頓基礎上,先後制定和實施具體建設規劃,加強政治思想建設,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面取得進展,航空兵師長都能帶隊升空作戰,院校建設得到加強,軍事訓練和管理教育水平明顯提高,科研裝備、航空工程機務和後勤保障有新發展。1980年以後,空軍多次進行精簡整編。壓縮編制員額,實行軍士制度,減少幹部數量,提高士兵比例,改進部隊組織體制。 提高教育訓練水平1977年以後,空軍教育訓練全面恢復和加強,對訓練內容、方法和手段進行全面改革,標志著空軍戰鬥力水平的甲類飛行團大幅度增加。為適應空中力量使用特點,做好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准備,加強多兵種和賦有戰術背景的合練、演習和參加三軍聯合作戰演習。逐步完善飛行學院—訓練基地—部隊三級飛行人員訓練體制,甲類團由技術訓練為主轉變到以戰術訓練為主,由單一兵(機)種訓練為主轉變到以合同戰役訓練為主。1996年9月~1999年9月,空軍先後舉行多機(兵)種未知條件攻防對抗、空中戰役對抗和強電磁干擾條件攻防演習,提高高技術條件下實戰能力。高射炮兵、地空導彈兵部隊不斷探索適應未來作戰需要的對策與戰法,形成多種口徑(型號)兵器結合使用、協同作戰的多種有效戰法。參加多軍兵種軍事演習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50周年國慶首都閱兵等,較好地完成了任務。 1978年,重新成立空軍學院等一批院校。1980年以後,空軍院校不斷調整訓練任務、培訓體制,使部隊所有幹部都有相應的院校培養。初級指揮軍官按中專、大學專科、大學本科3個層次培訓,專業技術軍官按中專、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5個層次培訓。為適應軍士制度,成立士官學校,在部分軍官院校開設士官培訓班。各院校不斷改善教學條件和教學手段。建立健全軍官繼續教育體制,開辦多種形式函授教育,多渠道培養人才。飛行學院畢業學員實行本科以上教育。 改善武器裝備空軍有計劃地進行裝備科研,有重點地引進先進技術和裝備,武器裝備逐步得到改善,新型裝備陸續裝備部隊,逐步淘汰老舊裝備,縮小同世界發達國家差距。1987年,實行武器裝備研製合同制,進一步加快新武器裝備研製進度,提高研製經費使用效益。武器裝備和勤務保障技術研究機構進一步健全。軍事理論和科學技術研究取得顯著成果,大批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軍隊級獎勵並得到應用,對加強空軍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提高保障能力空軍戰斗勤務、航空工程、後勤系統保障工作不斷加強。雷達情報、通信導航、領航引導、航空管制、氣象預報等戰斗保障裝備陸續改進更新,抗干擾能力增強,逐步實現半自動化、自動化,保障效率提高。航空工程系統在反復試驗基礎上,1985年以後,全面實行新維修體制,加強飛機維修管理,改進維修手段,完善維護條例、規程,開展飛機維修科研,促進飛機維修工作科學化、現代化。後勤保障立足於部隊現代化建設,以注重經濟效益、實行科學管理、全面提高保障能力為目標,加強後勤人員隊伍建設,努力改善保障設施,更新保障裝備,運用科學手段和方法,完成戰備、訓練和生活保障任務。 到20世紀末,空軍發展成為以航空兵為主體,諸兵種組成的合成軍種。武器裝備由繳獲、外購、仿製,發展到以中國自行研製生產為主;官兵的軍政素質不斷提高,知識結構和專業化程度發生深刻變化;現代化建設和部隊戰鬥力水平進入新階段。跨入21世紀,進一步加強質量建設,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成為維護國家主權、保衛祖國領空、促進統一大業的重要軍事力量,在高技術條件下軍事斗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空軍積極支持和參加國家建設事業。完成搶險救災、航空測量、人工增雨、飛播造林、開辟空中航線等任務。在空投試驗核武器、新型飛機試飛、運送衛星火箭等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為支援國家航空運輸,開展民用航空業務,至1997年,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開通53條航線。至1999年,先後為民用航空輸送500多名飛行人員,開放50多個軍用機場供民航飛機起降,雷達、通信、導航、氣象等部(分)隊在保障戰備訓練的同時,為民航提供服務。 空軍在抗美援朝、解放沿海島嶼、支援地面部隊剿匪、國土防空、出國支援等作戰中,英勇善戰,取得出色戰績,共擊落敵機1 017架、擊傷634架;在參加和支援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等任務中做出重要貢獻。涌現出許多先進集體和戰斗英雄、模範、功臣。傑出代表有:「航空兵英雄中隊」、地空導彈「英雄營」、「飛行安全紅旗師」、「紅色前哨雷達站」、「模範氣象導航站」、「甘巴拉英雄雷達站」,志願軍空軍「一級戰斗英雄」、特等功臣趙寶桐、王海、孫生祿、張積慧、劉玉堤,「空軍戰斗英雄」岳振華,「科研試飛英雄」滑俊、王昂,「試飛英雄」黃炳新,「學習雷鋒的光榮標兵」朱伯儒,「抗洪英雄」高建成,「勇於犧牲奉獻的好戰士」黃勇、「試飛英雄」李中華等。[
Ⅳ 武器裝備研製合同的研製成果歸什麼所有
研究成果歸出力最大(絕對控股)的一方所有,梟龍戰機就是一個例子
Ⅳ 民營企業申請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應具備什麼條件
申請初次認證的單位,應當具備如下條件:
(1)符合國家和軍隊關於武器裝備承製單位法人資格、專業技術資格等有關的資質要求。
(2)建立並運行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3個月以上,且已完成內審和管理評審。
(3)對已承擔裝備研製生產任務的單位,應有相關裝備主管部門或軍事代表機構出具的推薦意見;對尚無裝備研製生產經歷,但有裝備研製生產相應能力,且相關裝備主管部門或國防科技工業主管部門、軍工集團公司有研製、訂貨意向的單位,應有相關裝備主管部門或國防科技工業主管部門、軍工集團公司出具的推薦意見。
(1)申請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單位,應當按規定格式填寫《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申請書》(附有關證明材料),提交認證機構。
(2)認證機構在14個工作日內完成申請材料的初審,對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單位,應當通知其補正;對不滿足申請條件的單位,應當向其說明理由並退回申請文件。
(3)認證機構每月下旬集中向武器裝備質量體系認證委員會秘書處(以下簡稱秘書處)呈報建議受理相關單位認證申請的請示;秘書處審查認證機構報送的請示,並於7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批准受理的決定,將受理情況通報有關成員單位。
(4)認證機構對批准受理的認證申請,及時通知有關單位認證審核的具體要求,並及時與其簽署合同或協議;對未批准受理的認證申請,及時向其說明理由,退回申請文件。
認證機構按合同要求完成審核策劃,根據被審核單位規模、申請的認證范圍以及有關保密要求,遴選有關方面審核人員組建審核組,確定審核時間,通知被審核單位。
認證機構每月20日前向裝認委各相關成員單位及秘書處報送次月認證審核計劃安排。秘書處根據該計劃安排,視情派出觀察員參與有關審核活動;裝認委各相關成員單位委員或秘書可根據該計劃安排,協調本部門(單位)相關單位派觀察員參與有關審核活動。觀察員應監督審核活動,了解相關單位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
第一階段審核
第一階段審核主要檢查被審核單位質量管理體系運行證據信息的充分性,以及人員和設施的就位情況,對被審核單位是否完成第二階段審核准備作出評價。
(1)審核組應當根據認證機構認證審核計劃安排,於第一階段現場審核前,完成對被審核單位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初步審查,編制文審報告和現場審核計劃,並通知被審核單位。
(2)審核組按審核計劃組織進行現場審核,在充分聽取軍方用戶代表意見的基礎上,編制審核報告,提交認證機構。
(3)認證機構對審核報告等相關資料進行審查,對具備第二階段審核條件的單位,及時安排進行第二階段審核,通知被審核單位;對不具備第二階段審核條件的單位,提出整改要求,具備條件後重新安排第一階段審核。
認證機構對認證注冊單位的例行監督審核時間間隔不得超過12個月。認證機構應當制定監督審核計劃安排,並提前2個月通知有關單位。
認證注冊單位發生嚴重(重大)質量問題時,應當及時將有關情況通報認證機構,認證機構應當及時向秘書處報告有關情況,提出意見建議;裝認委各軍方用戶單位委員或秘書可根據認證注冊單位實際情況,向秘書處提出開展監督審核的意見建議。秘書處協調相關成員單位視情組織或授權認證機構組織對相關單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專項監督審核。
例行監督審核完成後,認證機構審查審核組提交的審核材料,對審核不合格的單位,應當及時向秘書處提出處理建議;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對審核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向秘書處提交專題報告。
認證機構對發生嚴重(重大)質量問題的單位進行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專項監督審核後,向秘書處提交審核報告,提出處理的措施建議。
Ⅵ 空中熱武器
集中兵力熱兵器時代的幼稚早期
這個時期首先是在西方中世紀和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階段。雖然在西歐運用熱兵器之前,中國在宋朝時期就已經有火器了。但只是一種輔助性的武器,直到清朝末年還未能成為革命武器。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固步自封的國際交往,高度成熟的戰略戰術,規模巨大的冷制兵器,由此缺乏了熱兵器成為革命武器的迫切需要。但在西方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西歐最早的槍炮出現在14世紀,此後,火槍和火炮得到了不斷發展,並逐漸取代冷兵器,如1566年法國淘汰十字弓,採用火槍裝備軍隊;1596年,英國正式將火槍作為步兵武器。到17世紀末,十字弓和長弓完全從戰場上消失。這樣西歐逐漸開辟了熱兵器時代。16世紀,西歐已經萌芽了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資本主義的萌芽和發展,開始使廣大市民成為士兵成分有可能。市民階級(資產階級)的興起,要求打破強加在其上的封建制度的枷鎖,迫切需要打破封建枷鎖的革命性武器,火器威力決定了它有可能擔當得起這種角色。市民階級所掌握革命性的技術和經濟基礎決定了其有能力充分發展這種武器,並成為這種武器的主人。封建主缺乏這種基礎,封建君主也缺乏這種能力。封建君主利用市民階級的這種能力完成了中央集權,市民階級利封建君主完成了摧毀封建制度的武器。不僅如此,殖民主義(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也迫切需要用革命性的武器對付土著居民的強大冷兵器力量,用新秩序取代舊秩序。正在西歐國家脫胎換骨的時候,中國這頭雄獅卻睡著了。革命時代產生革命武器,革命武器產生革命的作戰藝術,因此我們只能從西方那裡找熱兵器時代集中兵力的歷史。
剛開始,熱兵器性能差,不能單獨作戰,只能是在冷兵器的編成內組織。16世紀,西班牙方陣使火繩槍手和長矛兵數量相等。隨著戰斗隊形中火槍兵和長矛兵的比例逐年增加,出現了一種具有重大意義的後退裝彈戰術。後退裝彈戰術產生的射擊有間斷和齊射彌補了火槍性能的差所帶來的一些致命弱點。當火槍的裝備有著較大的規模,並找到適合的戰術形式時,就必然從與長矛兵混編中獨立出來,於是就出現了摩里茨橫隊。雖然其仍把火槍兵和長矛兵編在一個戰斗隊形中,但不再把兩者混編在一起了。火槍兵沒有從其與長矛兵結合而成的戰斗隊形中獨立出來,這表明了真正意義上的熱兵器集中兵力還沒有普遍出現的基礎。因此,這個時期還處於集中兵力熱兵器時代的幼稚早期。摩里茨橫隊繼承了後退裝彈戰術。西班牙方陣保持著冷兵器時代的方陣編制,但在摩里茨橫隊中線式編製取代了方陣編制。因此摩里茨橫隊開了近代線式戰斗隊形的先河。
集中兵力熱兵器時代的幼稚中晚期
17世紀出現的古斯塔夫斯橫隊是線式戰斗隊形的成熟形式。此陣分為兩線,每線由3-6列組成,後來又減至兩列,於是形成了縱深極淺,正面極寬的戰斗隊形,其中騎兵和重炮置於兩翼,步兵火炮置於橫隊或正面之間。在當時火器的技術條件下,這種線式戰斗隊形便於盡可能多的火力同時出擊、連續射擊,發揮最大的戰鬥力。如果採用縱深的戰斗隊形,縱深中火力難以形成殺傷力。正面極寬,且具有同時出擊、連續射擊能力的部隊,把冷兵器時代形成起來的發達的戰術,如迂迴包圍、聲東擊西等,置於無用之地。發達的傳統戰術的沒落,表明冷兵器這個舊軍事基礎走到它的歷史盡頭,傳統戰術需求新的軍事基礎,使其在新的形式中得到復活。線式戰術的一次性同時出擊,似乎是一種返祖現象。遠古戰斗組織便於一次性把所有兵力同時投入戰斗,這里線式戰斗隊形復活了這種形式。正如遠古戰斗組織的一次性同時出擊是冷兵器時代戰術的始祖一樣,線式戰斗隊形的一次性同時出擊是熱兵器時代戰術的始祖。這種復活就是哲學所說的「更高形式的回歸」。一次性同時作戰的方式與階段性靈活作戰的方式是一對矛盾,把握了這對矛盾,也就掌握了揭示戰略戰術發展史的鑰匙。在冷兵器時代成熟起來的戰略戰術,歸根到底是階段性靈活作戰否定一次性同時作戰中充分發展起來的。熱兵器時代發展和成熟起來的戰略戰術,也會重復這個歷史。這一點我們會在後面的論述中得到證明。線式戰斗隊形的致命弱點是顯而易見的:縱深太淺,易於突破;正面太寬,不易互救;兩翼暴露,易於被攻;狹長橫列,不易機動;等。可以說,每一處,不管是中軍,還是兩翼,都容易成為虛弱重心。機動性差,不便於重心的虛實之變;奇正暴露,窒息了詭道因素;一次性作戰特點,制約了預備隊的存在和發展;以橫線步兵為主要火力的軍隊,難以進行有效的追擊,制約了殲滅戰的發展。這樣,集中兵力就被退化成這樣僵化的形式:「使兵力比敵人的一翼占優勢的一翼向前推進,以迂迴敵人,而使另一翼停止前進,作為威脅,以防止敵人作相應的機動,在會戰過程中變換整個隊形需要很長時間,暴露給敵人很多弱點,以致這種企圖常常等於自取失敗。這樣,原來的隊形在整個會戰期間都不改變,步兵一進入戰斗後,會戰的勝負便由一次殲滅性的突擊決定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4卷198頁)集中兵力由於過早暴露,因此難以在決定性方向上形成有效的集中兵力,且火槍步兵機動性差,難以形成真正有效的迂迴包圍,騎兵戰鬥力遠不如火槍步兵,難以利用其強大的機動力實現強大的突擊力和追擊力。這一切決定了集中兵力真正有效的應是火槍步兵的集中兵力,但火槍步兵的集中因其機動性和靈活性差,作戰正面極寬、縱深極淺,未能形成傳統意義上的集中。以上這些因素,決定了作戰形式是擊潰戰。
這個時期,炮兵成為獨立兵種並廣泛用於野戰。炮兵和火槍步兵在線式戰術中的配合使用,開始了熱兵器時代熱兵器兵種的真正配合。這一配合,預示了冷兵器配合的歷史開始走向終結。正如冷兵器兵種的聯合作戰走出了集中兵力之路一樣,熱兵器兵種的聯合作戰走出新的集中兵力之路。找到了熱兵器時代聯合作戰的原始形式,我們就可找到熱兵器時代集中兵力的歷史了。以此為基礎,建立了和騎兵的聯合作戰。騎兵長於機動,如包圍和迂迴,是步兵和炮兵所不能比擬的,因此火槍步兵和炮兵的聯合作戰有這種迫切需要——與騎兵聯合作戰並且騎兵火力化。騎兵的傳統地位和影響使這種需要完全能得到滿足。騎兵利用其機動力強的特點開始成為火槍兵理想的機動工具。上馬機動,下馬作戰,實現了火槍步兵和騎兵的初步結合。七年戰爭中普軍統帥腓特烈大帝充分發揮了火力化騎兵的優勢。他本人也以長於出其不意、各個擊破、機動作戰著稱。他首創的斜切戰斗隊形,便於在主要方向上集中優勢兵力(尤其是騎兵),擺脫了原橫隊集中兵力的呆板,其中萌芽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縱隊戰斗隊形。正如埃帕米農達的斜切戰斗隊形實現了古代方陣的變革一樣,腓特烈大帝的斜切戰斗隊形實現了近代線式戰斗隊形的變革。這是歷史的回歸。以此為開端,開始了以殲滅戰為目的的集中兵力。因此這個時期在萌芽了熱兵器時代成熟集中兵力。法國大革命把以殲滅敵人為目的的集中兵力充分地發展起來,開始踏上集中兵力熱兵器時代的革命旅程。
這個時期的戰略集中是萎縮的,被掩蓋在機動戰略(用有限的僱傭軍去威脅敵人的後方和控制交通線)和警戒線戰略(平分兵力,消極作戰)之中。多數國家的軍隊是用重金收買的僱傭軍,缺乏堅決戰略的士兵基礎和政治基礎。這表明戰略集中只是處在萌芽階段,它需要新時代給它提供殲滅因素才能發展,從萎縮狀態中解脫出來。
Ⅶ 祖國的巨變 科技 文化 軍事
2004年,我國國防科技工業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實施人才興業戰略和開展先進軍工文化建設,武器裝備研製生產取得重要成果,軍工經濟保持快速健康增長,軍工民品發展勢頭強勁,改革與發展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為國防現代化和國民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十大軍工集團全部實現贏利
國防科技工業曾經是國有企業中最困難的行業,經過幾年的努力,軍工經濟快速增長,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2004年全行業總收入、工業增加值和產品銷售收入分別比上年增長21.7%、26.8%和26.4%,全面實現了年初預期發展目標。十大軍工集團公司連續兩年實現盈利,軍工經濟總體增長速度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高出10個百分點,連續4年保持快速增長。
武器研製和重點工程取得進展
2004年,國防科技工業系統頑強拼搏,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取得重要成果。一批新裝備完成設計定型,多個型號的研製取得重要進展,多種裝備實現「批生產交付」,大大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繞月探測工程於2004年全面啟動,總體進展順利。國防科工委成立了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任命了工程及各系統「兩總人員」,組建了月球探測工程中心。目前衛星系統已轉入初樣研製,衛星和衛星有效載荷、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全面展開,工程實施的各項工作正在按計劃推進。月球探測二、三期工程、大型飛機、百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等重大工程的綜合論證工作也已全面展開,為盡快在重點領域實現突破奠定了基礎。
軍工民品發展邁上新的台階2004年軍工民用產業發展迅速,軍工高技術民品比重顯著增加。軍工系統全年民品銷售收入1676億元,同比增長26%。
船舶行業發展勢頭強勁,全年全國船舶工業造船完工量突破855萬噸,繼2002年、2003年分別達到417萬噸和641萬噸之後,船舶產量再次邁上一個新台階。骨幹船廠實現批量造船,VLCC超大型油輪、8000TEU集裝箱船、LNG液化天然氣船等高技術船舶設計建造有新的突破,造船效率和水平顯著提高。
秦山二期2號機組投入商業運營,秦山、大亞灣、嶺澳核電基地9個機組安全穩定運行,裝機容量達到700萬千瓦,全年發電50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1%。秦山二期、嶺澳核電站擴建工程和浙江三門、廣東陽江核電站建設前期工作已正式啟動。
航天系統全年圓滿完成「8箭10星」發射任務,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自1996年10月以來連續41次發射成功,衛星應用對經濟建設的貢獻不斷增加。我國自主研製的ARJ21新型渦扇支線飛機新增6架訂單,與巴西合資生產的ERJ145噴氣支線客機組裝生產按計劃進行,國產新舟60飛機又簽訂了20架飛機的生產銷售合同。軍工汽車、摩托車等傳統支柱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增長態勢,全年軍工單位汽車產銷量達到83.8萬輛;摩托車銷量達到366萬輛,同比增長27%。
對外開放合作成果豐碩
2004年,我國國防科技工業在拓展國際市場、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方面成效顯著。繼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瑪核電站一期工程成功並網發電之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又與巴方簽訂了二期項目合同。中俄航天合作在實質項目開展方面成效顯著,中歐合作開展了地球空間雙星探測工程,這是我國第一次以自己的空間探測項目參與國際合作。
我國政府與巴西政府簽署了關於空間技術合作兩項補充議定書,雙方將繼續開展地球資源衛星02B、03星、04星的合作研製。新舟60飛機出口辛巴威,實現了國產民用客機出口零的突破,飛機轉包生產取得長足發展,HC120直升機生產線建成投產。北方工業公司與伊朗簽訂了德黑蘭地鐵四號線項目承包合同和地鐵系統機車車輛供貨合同,總金額8.36億美元,成為迄今為止我國最大的國際工程承包項目。
(據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
未來15年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科技發展將實現五大跨越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25日在此間頒布《國防科技工業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提出未來15年我國國防科技工業將在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製能力等5個方面實現重大跨越。
《綱要》緊密圍繞未來國防建設、國民經濟建設和國家科技創新的戰略需求,明確了到2020年國防科技工業科學技術發展的指導方針、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提出了未來十五年國防科技工業科技發展五大目標、八項重點任務。
《綱要》指出,未來十五年,國防科技工業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國防科技的戰略基點,加快轉型升級,達成五大科技發展目標,實現國防科技重大跨越:一是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製能力實現跨越;二是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發展實現跨越;三是軍工製造技術實現跨越;四是國防基礎與前沿技術實現跨越;五是國防科技創新保障能力實現跨越。
《綱要》對未來十五年國防科技發展進行了總體部署,提出八項重點任務:一是突破新一代武器裝備關鍵技術,提升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的自主研發和快速供給能力,滿足軍隊機械化、信息化復合發展的戰略需求;二是加強軍民結合高技術及產業化研究;三是推進軍工製造技術研究與應用,形成軍工製造業信息化技術支撐體系,建立敏捷、高效和綠色的新型軍工製造業;四是強化國防基礎與前沿科技研究;五是實施國家重大專項工程,組織實施大型飛機、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等重大專項;六是推進國防科技工業基礎能力科技工程,有效解決制約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製和生產的若乾重大基礎瓶頸問題;七是加快推進國防科技平台建設;八是加強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我就知到怎麼多了,給點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