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公元955年至970年五代十國末期到北宋初期的著名人物,年輕點的最好。謝謝各位
如果要來著名人物,我這個比較自全了,詳細事件你可以查網路。
韓匡嗣
耶律屋質
符彥圖
符彥彝
符彥倫
安德裕
張永德
耶律休哥
趙匡義
張洎
石曦
趙普
潘美
劉繼元
徐鉉
宋偓
李崇矩
錢弘俶
沈義倫
劉廷讓
王彥超
楊業
張元徽
張美
周保權
石守信
王溥
高懷德
薛居正
劉繼興
趙德昭
郭進
郭無為
金傅
李煜
李繼勛
黨進
蘇曉
趙匡胤
王全斌
呂餘慶
呂胤
符彥通
符彥卿
陳喬
王審琦
韓重贇
韓令坤
高繼沖
劉繼顒
潘佑
符彥琳
郭廷謂
歐陽迥
錢弘倧
植廷曉
郭崇岳
張令鐸
竇貞固
魏仁浦
羅彥瓌
耶律述律
游簡言
陳承昭
趙彥徽
劉承鈞
劉繼恩
孫光憲
張光翰
元德昭
李處耘
竇儀
全師雄
張漢思
侯益
郭崇
孟昶
李昊
石重貴
折德扆
范質
慕容延釗
王景
張藏英
高保勗
周行逢
留從效
董源
李璟
李谷
韓通
李筠
葯元福
高保融
耶律李胡
馮延巳
完顏函普
王贊
向訓
劉重進
李重進
趙匡贊
劉贇
蔚進
郭忠恕
衛儔
李隱
㈡ 同為五朝元老,一門三後,獨孤信和符彥卿誰能稱為史上最牛老丈人
同為五個朝代的抄元老級人物,我還是感覺獨孤信是史上最牛的老丈人,首先我們要知道,獨孤信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都可以稱得上是戰神的存在了,而且獨孤信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也是不一樣的,發生了很多的歷史趣事。
但是,我感覺從戎馬一生角度上就可以說,獨孤信絕對是歷史上最牛的老丈人,瀟灑,自由,做任何事都是踏踏實實的,嫁女兒也是很隨性的,這樣的老丈人,可不多見。
㈢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岳父」其中誰的實力最一般
不管在什麼時候,做父親的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有個好的歸宿,最好還能再挑個東床快婿。在古代封建社會,不存在什麼「自由戀愛」,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女兒一生的幸福基本就掌握在父母手裡,但有時候他們也難免會「看走眼」,然而在中國歷史上卻有兩個人,堪稱是「古今第一岳父」,女婿都做了皇帝,女兒也都封為皇後。
總結這兩位「古今第一岳父」,四百年後的符彥卿還是沒有獨孤信厲害,雖然在其他方面符彥卿略勝一籌,但是從「選女婿」這方面來說,還是獨孤信經驗豐富,所以這「古今第一岳父」的頭銜給獨孤信才算名副其實!
㈣ 魏王的後周魏王符彥卿
符彥卿(898年抄 ─ 975年),字冠襲侯,五代、北宋時宛丘人。中國五代及北宋初期將領,曾多次與遼朝軍隊作戰。他出身武將世家 ,祖父乃吳王符楚,父親是秦王符存審(李存審,為李克用養子,賜姓李)是中華名將,符存審曾任宣武節度使、蕃漢馬步軍都總管中書令。他的大哥符彥超曾任安遠軍節度使,卒贈太尉,二哥符彥饒曾任忠正軍節度使,兄弟九人均為鎮守一方的軍事將領。在這樣的一個武將家庭中,他13歲就能騎射,25歲當了吉州刺史,因破兵於嘉山,累官天雄節度使,拜太傅,由淮陽王進封封魏王。其有三個女兒為皇後母儀天下。
㈤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何偏偏不敢動符彥卿
我覺得是因為符彥卿很有能力而且兵權也不小,趙匡胤對他很敬畏,更想與他處好關系,所以趙匡胤自然是不會輕易去動他。
㈥ 同為五朝元老,一門三後,獨孤信和符彥卿誰能稱為史上最牛老丈人
現在老丈人是許多年輕人都談之色變的詞,但是中國的歷史上卻有一位最牛的老丈人,他的名字就叫做獨孤信,獨孤信的三個女兒最後都成為了皇後,而他也成為了三個朝代的國丈,這樣的身份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雖然說獨孤信對於自己的女兒有很好的教育,但是他的下場並不是很好,反觀符彥卿,他憑借著自己國丈的身份,獲得了非常顯赫的地位,同時自己的女兒們也是權傾朝野,因此符彥卿最後可能才是最大的贏家,但是按人品來看,獨孤信才是最配得上最強老丈人這個稱號的。
㈦ 宋送怎麼這幾期都沒有參加非常完美啊
隨便說說,1、周世宗和宋太祖是君臣關系,宋太祖早年便投奔了郭威,後來又得到世宗極大的信任,高平之戰中,在樊愛能等高級將領退卻的情況下,惟獨初出茅廬的趙匡胤振臂一呼,揮軍直擊漢遼聯軍,為周軍挽回了戰局,並奠定了周世宗的威望。 \r\n \r\n延伸到2,趙匡胤出自軍旅,一輩子都跟軍事打交道,而柴榮從小跟著義父郭威,對於他早年從軍的記載較少,較多的是跟父親處理政務,應該說,在政治能力上突出,類似於現在的普京,當一把手能起個很好的帶頭作用。趙匡胤的軍旅生涯如數家珍,除了高平之戰外,還有隨世宗三征南唐,北征遼國,均是領兵在第一線的將領,所以在軍事能力上,我個人認為趙匡胤高出一籌。二人在軍事上也有分歧,在世宗北伐,平定燕南之地的時候,諸將紛紛表示出兵四十二天,兵不血刃收復三州十七縣,乃不世之功。一番恭維後,又勸言,幽州乃遼國南京,有重兵把守,不容易攻克,不如就此撤軍,世宗不允,後來趙匡胤單獨面見柴榮,意見仍然是撤軍,後來世宗病重,才不得已撤軍。當時幽州的形勢,當遼國皇帝聽到周師逼近幽州後,已親自帶兵增援,若兩方相撞,真的是一場大戰,但是幽州仍不能順利攻克,諸將可能有畏懼心理,但趙匡胤久經戰爭,他也認為不如見好就收,可見從純軍事觀點講,周軍並無攻克幽州的十足把握。世宗的意圖應該是政治上的,消除北方的邊患好放心統一全國,而趙匡胤從純軍事的觀點入手,勸世宗收兵,也有統一全國再北伐,成算更大的意思。 \r\n \r\n另外,雖然世宗北伐時期,正是遼國\「睡王\」當政時期,政治黑暗,貴族傾軋不休的時期,但是周軍的逼近,無疑於一場國難,內部再大的矛盾也能團結到一起,加上遼國軍事實力本來就不弱,若團結一心與周國作戰,勝負真的不好說。 \r\n \r\n3、4合起來回答,周世宗剛正嚴明,大權獨攬,而宋太祖八面玲瓏,工於心計,尤其是趙匡胤的為人處世哲學高明,文的,他有趙普這個核心謀士,武的,又有義社十兄弟,所以,趙匡胤的人望非常好,善於拉攏人心,而周世宗,在這方面就遜色的多,比如周世宗的一個美談,一次開封建造宮殿,世宗視察時,發現民工連吃飯的筷子都沒有,於是立斬內侍孫希延,此舉很振奮人心,但是五代時期北方經濟殘破,民工的生活狀況更不用說,世宗此舉過於魯莽,已有民國學者蔡東藩認為,這是一樁冤案。另外立有大功的大將孟漢卿,只因一點貪污就被世宗賜死,當時就有言官表示孟漢卿罪不至死,但世宗表示非常時期用非常之法。世宗時期,執法嚴峻,不少功臣大將或被處死,或被流放沙門島,雖然執法剛正不阿,但是缺少政治手腕,大臣武將極為畏懼,戰戰兢兢,對他們來說,皇帝是一個讓他們畏服的人,這一惡果,和陳橋的出奇順利也有關系。可以說,世宗是個剛正、嚴明、重大義,但是缺少政治手腕和心計的人。反觀趙匡胤,手段靈活的多,為人親切平和,繼位後討伐後蜀,當時天寒地凍,趙匡胤特別派人送了件貂皮大衣給前線將領,讓其感動不已。另外,趙匡胤做事很講究政治利益,不過於拘泥原則,陳橋時,趙匡胤下令不可殺一人,但是軍校王彥升不但把侍衛司指揮使韓通給殺了,而且還把他全家都屠了,趙匡胤本想和平的交權,在百姓心中建立一個正面形象,但全被魯莽的王彥升所毀,而且直接暴露了他的篡位野心,光輝形象破產,使趙匡胤極為惱怒,幾次聲明要殺王彥升以正法紀,但最終沒有動手,可見為了維護最高利益,他可以不殺王彥升這個\「亂陳賊子\」。 \r\n \r\n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趙匡胤統一全國的光輝功業背後,更應該重視的是,趙匡胤能統一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而這些,恰恰是世宗打下的,世宗即位時,國力貧弱,他硬是花了五年時間,是大周成為一個欣欣向榮的朝代,這五年,他連年發動戰爭,征漢、征蜀、征唐、征遼,連年興修工程建設,他營建都城開封,修造運河以利軍運,他帶頭燒制瓷器,發展經濟,興建水軍,為南征做准備,這熱火朝天的五年,民生經濟不但沒有凋敝,反而有所提高,要是換在別的朝代,絕對是不可想像的。正是世宗的勵精圖治,迅速使大周從一個貧弱的朝代變成一個具有統一實力的強有力的過度,這些,都是世宗創下的,並走上了統一道路,最後,由宋太祖接任。 \r\n \r\n柴榮和趙匡胤,一個是大才,一個是天才,趙匡胤的過人之處在於不僅軍事才能一流,而且政治能力不輸世宗,而且手段巧妙,做事圓滑,這是他最大的優勢。 \r\n \r\n但是有一點,趙匡胤永遠比不了柴榮,這就是世宗的影響,遠遠大於太祖,趙匡胤雖然名列毛澤東的詩句\「唐宗宋祖\」之中,但他帶來的,是一個積弱不振,三百年來只會稱臣賠款的朝代。而世宗英武不凡,銳意進取,他就像一顆耀眼的明星,迅速劃過黑暗的天際,給漢人帶來無比的希望,他勵精圖治、親歷親為,愛民如子、甚至犧牲了自己的肉身也要促進國家的進步,他在那個漢族受胡騎欺凌的時代,敢於向強大的契丹鐵騎挑戰,並一舉奠定了勝利,他帶給我們的,是一個民族的尊嚴! \r\n \r\n \r\n論人品,周世宗是正義的化身,是百姓的福星。而趙匡胤集大奸大忠於一身,是個最務實的政治家。不能用道德來評價他。當然,他的人品不如世宗高尚。 \r\n \r\n套句關於將軍的名言,偉大的將軍,要麼是讓人畏服的,要麼是讓人敬畏的,世宗屬於前者,太祖屬於後者。 \r\n \r\n最後說下陳橋,這是歷史上非常成功的一次政變,在五代甚至整個中國歷史中,都顯得非常干凈、文明,相比之前歷次血性政變,只死了韓通一家,可說非常完美。關於完美的原因,趙匡胤有些運氣的成分,對世宗忠心的人不是沒有,比如號稱五代諸葛亮的王朴,就是對世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而且只死在世宗之前3個月,倘使他多活6個月,趙匡胤的把戲能不能成功還是個問題。另外一個重要人物是柴榮的皇後符氏,她是五代的一個奇女子,當初她的原配夫家造反,整門被滅,唯獨她不懼追兵,大義凜然的表示自己是符彥卿的女兒,且與追兵的將軍郭威是至交,追兵不敢傷害,護送到了郭威處,後來許配給了柴榮。她於顯德三年病逝,世宗又少了一個肱骨之人,相比後來的小符後,真是一個任人擺布的弱小女子。 \r\n \r\n顯德六年,正是世宗班子最脆弱的時候,肱骨之人一個個離他而去,剩下他一個光桿司令,別看大臣對他都敬敬畏畏,其實都是牆頭草,站在大樹下而已,一旦有個強勢人物出現,他們會立即追隨,這也跟世宗平時用法嚴峻,刻薄寡恩有關。另外,世宗回京10天就病死了,也沒時間從容布置後事,讓趙匡胤鑽了空子,可以說,世宗的身後真的是非常不幸。 \r\n \r\n而趙匡胤的形勢非常有利,他本來在軍中就有很高的聲望,又被提拔為殿前司一把手,在7歲的柴宗訓和20芳齡的小符後面前,可以放心安插自己的親信,經過半年的秘密准備,突然發難,一舉端掉了韓通這個忠心有餘而智力不足的釘子,宗訓和小符後一下子成了他的刀上俎、板上肉,只能乖乖就範。趙匡胤建立一代新朝,這和他的機運與才智能力是分不開的。
㈧ 他是趙匡胤一輩子最怕的武將,杯酒釋兵權沒敢動他一根毫毛,他是誰
題主說的應該是張瓊。
有部小說叫作《飛龍傳》,講的就是趙匡胤龍興的故事。趙匡胤微時,跟同樣落魄的柴榮、鄭恩義結金蘭,相當於三國的劉關張。後來柴榮當了後周皇帝,對趙鄭二人大力提拔,付以重用。柴榮死後,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欺負孤兒寡母,奪取了後周江山,建立了大宋王朝。鄭恩對趙的做法非常不感冒,多次在私下或者公開場合大發牢騷,說趙是個忘恩負義之徒。趙於是下了殺心,在一次宴會上假裝醉酒,把鄭恩推出去斬了。鄭恩老婆是個悍婦,聽說老公死了,帶兵就把皇宮圍了,要求趙匡胤給個說法。趙匡胤被逼無奈,只好給鄭恩風光大葬,而且披麻戴孝,守靈七日。哭靈有一句非常出名,阿Q哥哥經常唱:悔不該,錯斬了鄭賢弟。鄭恩的原型就是張瓊。
此人被趙匡胤猜忌,在杯酒釋兵權中沒有交出兵權。
㈨ 有誰知道符彥卿的詳細資料(越詳細越好)
符彥卿(898年 ─ 975年),,字冠侯,五代、北宋時宛丘人。中國五代及北宋初期將領,曾多次與遼朝軍隊作戰。他出身武將世家 ,祖父乃吳王符楚,父親是秦王符存審(李存審,為李克用養子,賜姓李)是中華名將,符存審曾任宣武節度使、蕃漢馬步軍都總管中書令。他的大哥符彥超曾任安遠軍節度使,卒贈太尉,二哥符彥饒曾任忠正軍節度使,兄弟九人均為鎮守一方的軍事將領。在這樣的一個武將家庭中,他13歲就能騎射,25歲當了吉州刺史,因破兵於嘉山,累官天雄節度使,拜太傅,由淮陽王進封封魏王。其有三個女兒為後母儀天下。宋史·符彥卿傳
符彥卿字冠侯,陳州宛丘人。父存審,後唐宣武軍節度、蕃漢為步軍都總管中書令。彥卿年十三,能騎射。事庄宗於太原,以謹願稱,出入卧內,及長,以為親從指揮使。入汴,遷散員指揮使。郭從謙之亂,庄宗左右皆引去,惟彥卿力戰,射殺十數人,俄矢集乘輿,遂慟哭而去。天成三年,以龍武都虞候、吉州刺史討王都於定州,大破契丹於嘉山。明年克其城,授耀州團練使。改慶州刺。奉詔築堡方渠北烏侖山口,以招黨項。清泰初,改易州,兼領北面騎軍,賜戎服、介胄、戰馬。嘗射獵遂城鹽台淀,一日射獐、彘、狼、狐、兔四十二,觀者神之。晉天福初,授同州節度。兄彥饒亦鎮滑台。俄而彥饒叛,彥卿上表待罪,乞田裡,晉祖釋不問。改左羽林統軍,俄兼領右羽林,改鎮鄜延。少帝幼與彥卿狎,即位,召還,出鎮河陽三城。遼人南侵,詔彥卿率所部拒戰澶州。契丹騎兵數萬圍高行周於鐵丘,諸將莫敢當其鋒,彥卿獨引數百騎擊之,遼人遁去,行周得免。又李守貞討平青州楊光遠,移鎮許州,封祁國公。
開花運二年,與杜重威、李守貞經略北鄙。契丹主率眾十餘萬圍晉盱陽城,軍中乏水,鑿井輒壞,爭絞泥吮之,人馬多渴死,時晉師居下風,將戰,弓弩莫施。彥卿謂張彥澤、皇甫遇曰:「與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戰,然未必死。」彥澤等然之。遂潛兵尾其後,順風擊之,契丹大敗,其主乘橐駝以遁,獲其器甲、旗仗數萬以。少帝嘉之,改武寧軍節度、同平章事。
為左右所間,會再出師河朔,彥卿不預,易其行伍,配以羸師數千,戍荊州口。及杜重威以大軍降於滹水,急詔彥卿與高領禁兵屯澶淵。會彥澤引遼兵入汴,彥卿與行周遂歸遼。遼主以陽城之敗詰彥卿,彥卿對曰:「臣事晉王,不敢愛死,今日之事,死生唯命。」遼主笑而釋之。
會徐、宋寇盜蜂起,遼主即遣彥卿歸鎮。行次甬橋,賊魁李仁恕擁眾數萬攻徐州。彥卿守習縋而出,大呼賊中曰:「相公當為國討賊,何故入虎口,乃助賊攻城?我雖父子,今為仇敵,當死戰,城不可入。」賊惶愧羅拜彥卿前,乞免罪,彥卿為設誓,乃解去。
漢祖入汴,彥卿自徐州來朝,改鎮兗州,加兼侍中。乾祐中,加兼中書令,封魏國公,拜守太保,移鎮青州。及殺楊邠輩,召促赴闕下。
周祖即位,封淮陽王。劉銖誅,以其京城第宅賜彥卿。及征兗州,彥卿朝行在,獻馬及錦彩、軍糧萬石,連被賜齎。俄移鎮鄆州。會召魏府王殷,欲以彥卿代鎮。俄遼人起兵,留殷控扼,故彥卿不入朝。殷得罪,即以彥卿為大名尹、天雄軍節度,進封衛王。
世宗初,並人擾潞州,潞兵敗,命彥卿領兵從磁州固鎮路壓其背。及帝親征,命為行營一行都部署知太原行府事,領步騎二萬亓討。
初,彥卿之行也,世宗以並人雖敗,朝廷饋運不繼,未議攻擊,且令觀兵城下,徐圖進取。及周師入境,汾、晉吏民望風款接,皆以久罹虐政,願輸軍須以資兵力,世宗從之。而連下數州,彥卿等皆以芻糧未備,欲旋軍。世宗不之省,乃調山東近郡挽軍食濟之。及世宗至城下,命與郭從義、向訓、白重贊、史彥超率萬騎屯忻口,以拒北援,又下盂縣。
遼人駐忻北,游騎及近郊,史彥超以二千騎當其鋒,左右馳擊,彥超死之;敗遼眾二千餘,遼騎遁走。先知為遼人所掩,重傷數百人,諸將論議矛盾,師故不振。世宗乃班師,數賜彥卿繒彩、鞍勒馬,遣歸本鎮。還京,拜彥卿太傅,改封魏王。恭帝即位,加守太尉。
太祖即位,加守太師。建隆四年春,來朝,賜襲衣、玉帶。宴射於金鳳園,太祖七發皆中的,彥卿貢名馬稱賀。
開寶二年六月,移鳳翔節度,被病肩輿赴鎮,至西京,上言疾亟,請主不醫洛陽,從之。假滿百日,猶請其奉,為御史所劾,下留司御史台。太祖以姻舊特免推鞫,止罷其節制。八年六月,卒,年七十八。喪事官給。
彥卿將家子,勇略有謀,善用兵。存審之第四子,軍中謂之「符第四」。前後賞賜鉅萬,悉分給帳下,故士卒樂為效死。遼人自陽城之敗,尤畏彥卿,或馬病不飲齕,必唾而咒曰:「此中豈有符王邪?晉少主既陷契丹,德光之母問左右曰:「彥卿安在?」或對曰:「聞其已遣歸徐州矣。」德光母曰:「留此人中原,何失策之甚!」其威名如此。
鎮大名餘十年,政委牙校劉思遇。思遇貪黠,怙勢斂貨財,公府之利多入其家,彥卿不之覺。時藩鎮率遣親吏受民租,概量增溢,公取其餘羨,而魏郡尤甚。太祖聞之,遣常參官主其事,由是斛量始平。詔以羨零部余粟賜彥卿,以愧其心。彥卿酷好鷹犬,吏卒有過,求名鷹犬以獻,雖盛怒必貰之。性不飲酒,頗謙恭下士,對賓客終日談笑,不及世務,不伐戰功。居洛陽七八年,每春月,乘小駟從家僮一二游僧寺名園,優游自適。
《宋史》
周世宗宣懿皇後、太宗懿德皇後,皆彥卿女也。自恭帝及太祖兩朝,賜詔書不名。子昭信、昭願、昭壽。昭信,天雄軍衙內都指揮使、領賀州刺史。周顯德初,卒,贈檢校太保、閬州防禦使。
昭願字致恭,謹厚謙約,頗讀書好事。周廣順中,以蔭補天雄軍牙職,俄領興州刺史。
開寶中,改領恩州。彥卿養疾居洛,入補供奉官。四年,改領羅州刺史。七年,遷西京作坊副使。俄授尚食使,出護陳、許、蔡、潁等州巡兵。從征太原,為御營四面巡檢使。及攻幽州,命與定國軍節度偓率兵萬余,置砦城南。師還,真拜蔡州刺史,知並澶二州。不逾月,復移並門兼副部署。丁內艱,起復,為本州團練使,連知永興軍、梓滑二州。
咸平初,又為天雄軍、邢州二鈐轄。三年,以疾求歸京師,詔遣中使、尚醫馳傳診視。既還,帝賜以名方御葯,拜本州防禦使。四年,卒,年五十七。車駕臨哭,贈鎮東軍節度。子承煦,為左千牛衛將軍。
昭壽,初補供奉官。開寶七年,改西京作坊副使。歷遷六宅副使、領蘭州刺。雍熙二年冬,命與劉知信護鎮州屯兵。命遣將北征,又與知信為押隊都監,轉尚食使,真拜光州刺史。端拱二年,知洪州。淳化四年,改定州。咸平初,遷鳳州團練使、益州鈐轄。
昭壽以貴家子日事游宴,簡倨自恣,常紗帽素氅衣,偃息後圃,不理戎務,有所裁決,即令家人傳道。多集錦工就廨舍織纖麗綺帛,每有所須,取給於市,余半歲方給其直,又令部曲私邀取之。廣糴黍稻,未及成熟者亦取之,悉貯寺觀中,久之損敗,即勒道釋價之。縱其下凌忽軍校。
劍南自李順平後,人心洶洶,知州牛冕緩馳無政,昭壽又不能御軍,人皆怨憤。神衛卒趙延順等八人謀欲害昭壽,未敢發。三年正旦,中使自峨眉山還京,昭壽戒馭吏具鞍馬將送之,延順等悉解廄中馬<革畺>,奔逸庭下,陽逐喧呼,登廳執昭壽殺之,並殺二仆,據甲仗庫,取兵器。都監王澤聞之,急召本軍都虞候王均率兵擒捕。延順左執昭壽首,右操劍,彷徨無所適,卒見均至,即與眾推均為帥,合驍猛、威武兵為亂。牛冕洎轉運使張適奔漢州。是秋,官兵討平之。見《雷有終傳》。
昭壽子承諒,娶齊王女嘉興縣主,至內殿承製。
人物評價
彥卿將家子,勇略有謀,善用兵。存審之第四子,軍中謂之「符第四」。前後賞賜鉅萬,悉分給帳下,故士卒樂為效死。遼人自陽城之敗,尤畏彥卿,或馬病不飲齕,必唾而咒曰:「此中豈有符王邪?晉少主既陷契丹,德光之母問左右曰:「彥卿安在?」或對曰:「聞其已遣歸徐州矣。」德光母曰:「留此人中原,何失策之甚!」其威名如此。
鎮大名餘十年,政委牙校劉思遇。思遇貪黠,怙勢斂貨財,公府之利多入其家,彥卿不之覺。時藩鎮率遣親吏受民租,概量增溢,公取其餘羨,而魏郡尤甚。太祖聞之,遣常參官主其事,由是斛量始平。詔以羨零部余粟賜彥卿,以愧其心。彥卿酷好鷹犬,吏卒有過,求名鷹犬以獻,雖盛怒必貰之。性不飲酒,頗謙恭下士,對賓客終日談笑,不及世務,不伐戰功。居洛陽七八年,每春月,乘小駟從家僮一二游僧寺名園,優游自適。
《宋史》有論曰:五季之亂,內則權臣擅命,外則藩鎮握兵.宋興,內外廓清,若天去其疾,或納節以備宿衛,或請老以奉朝請.雖太祖善御,諸臣知機,要亦否極而泰之象也.彥卿一門二後,累朝襲寵,有謀善戰,聲振殊俗,與時進退,其名將之賢者歟。
㈩ 求符彥卿謚號
符彥卿(898年 ─ 975年),,字冠侯,五代、北宋時宛丘人。中國五代及北宋初期將領,曾多次與遼朝版軍隊作戰。他出身權武將世家 ,祖父乃吳王符楚,父親是秦王符存審(李存審,為李克用養子,賜姓李)是中華名將,符存審曾任宣武節度使、蕃漢馬步軍都總管中書令。他的大哥符彥超曾任安遠軍節度使,卒贈太尉,二哥符彥饒曾任忠正軍節度使,兄弟九人均為鎮守一方的軍事將領。在這樣的一個武將家庭中,他13歲就能騎射,25歲當了吉州刺史,因破兵於嘉山,累官天雄節度使,拜太傅,由淮陽王進封封魏王。其有三個女兒為後母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