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二戰時期的武器和中國現在的武器比較
我對重武器不是很了解,給樓主介紹一下輕武器吧
二戰是美軍使用的輕武器是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和湯姆森M1A1沖鋒槍,班用輕機槍是勃朗寧重管自動步槍(BAR),重機槍為勃朗寧M1919,手槍是柯爾特M1911手槍,狙擊步槍為斯普林菲爾德M1903A4。
M1,當時最為普及的單兵自動裝填步槍,是二戰中美軍的標志性武器之一,8發裝彈,有效射程500米,適應各種環境,非常的可靠。
M1A1沖鋒槍,有效射程200米,理論射速700發/min,使用彈夾或彈鼓,美中不足的是該槍過高的射速常常導致槍機卡死,且精度也較低。
BAR,20發裝彈,300-450發/分;500-650發/分(A2型),重量偏重,20發彈夾限制了火力持續性,但因為故障率,非常可靠而得到士兵的信賴。
勃朗寧M1919,採用彈箱供彈,有效射程2000米(真正的重武器啊),堪稱戰場收割者。
柯爾特M1911手槍,8發裝彈,有效射程50米。近戰利器,射擊方式可靠,威力強大。曾經創造連續6000發射擊耐久記錄,時間是1911年3月(該記錄1917年被打破)美國大兵對這款武器有著近乎迷信般的崇拜,寧要M1919,也不要子彈多一倍的9毫米自動手槍。
斯普林菲爾德M1903A4使用集成彈夾,有效射程1000米以上(不愧是狙擊步槍)
我軍現在的輕武器裝備是QBZ95式槍族。(均是無托結構)
95式步槍:無托結構步槍,具有30發塑料彈匣供彈。有效射程400米(畢竟是突擊步槍),適合乘車作戰和室內作戰,但不用於野戰。性能上不是很可靠。
95式輕機槍,彈鼓或彈夾供彈,與95步槍大部分零件通用,有效射程800米
95式狙擊步槍。資料沒找到,抱歉。
重機槍好像是W95,具體的數據也不是很清楚。
這個比較不是太好比較,畢竟作戰的觀念不一樣。
美軍裝配的武器首先保證的是可靠性,武器的射程覆蓋了2000米到100米的所有距離,在當時的作戰條件下,可以非常好的進行火力壓制和側翼包抄。
我軍的95式槍族主要裝備機械化步兵,無托化結構帶來的較短的長度,非常適合乘車作戰。400米的射程和全自動射擊方式也滿足了機械化步兵的任務需要,至於更遠距離的目標,就交給身邊的裝甲部隊來解決了。
中國現在的武器在科技水平方面比二戰時美軍武器高出了好幾個檔次,但仍然沒有解決槍械可靠性這一難題,片面強調高科技和高殺傷力,對人機工程有些忽視。
❷ 知道美國二戰陸軍裝備的所有槍械
本人精通二戰來,以下自為我的回答:
美軍武器: M1步槍 M1卡賓槍 注油槍 春田狙擊槍 湯木森沖鋒槍 BAR勃朗寧步槍 .30機槍
英國武器 布朗式輕機槍 恩菲爾德沖鋒槍
德軍武器 K98步槍 G43步槍 MP40沖鋒槍 STG44突擊步槍 MG34機槍 MG42機槍 FG42傘兵機槍
1911式點45口徑勃郎寧手槍
M1 格蘭德步槍
1903式步槍
勃朗寧輕機槍
M1919A6式重機槍
M1919A4式重機槍
M2-HB.50口徑重機槍
反坦克火箭發射器
MARK II 手榴彈
火焰噴射器
總算回答好你的問題了, 望採納啊!
❸ 二戰結束後美國那麼多武器裝備怎麼處理的
賣給其他國家,比如日本,美國賣出的武器都是它們的非最先進武器,但是對許多國家卻是非常先進性的。所以不愁銷路。
❹ 美國二戰時的主要陸軍裝備
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
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
M4"謝爾曼"中型坦克
"死亡陷阱"謝爾曼坦回克
M24"霞飛"輕型坦克
M26潘興"Pershing"重型答坦克
M10坦克殲擊車
M18 Hellcat 坦克殲擊車
美國M36坦克殲擊車
M8「Greyhound」(「獵犬」)輪式裝甲車
「汽笛風琴」自行火箭炮
M3"Half-Track"半履帶裝甲運兵車
「威利斯-奧佛蘭」軍用吉普
美軍M7「牧師」自行榴彈炮
"巴祖卡"火箭筒
約翰·勃朗寧的自動步槍M1918BAR
M1卡賓槍
湯普森M1928A1式11.43mm沖鋒槍
二戰中美軍的主要步兵輕武器
❺ 二戰主要國家武器裝備排名
單純計算武器裝備的現代化程度排名如下:
陸軍:德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
單純計算主力艦噸位:
海軍: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蘇聯(忽略不計)
單純計算空軍總量和現代化程度:
美國-德國-英國-日本-蘇聯-法國-義大利
❻ 美國在二戰時期的制式槍械都有什麼
美國在二戰時期的制式槍械:
1、柯爾特M1911自動手槍
簡介
M1911自動手槍作為美國軍隊的制式手槍長達70多年。雖然在1985年美軍更新制式手槍(M9手槍)後M1911A1被替代,各種M1911手槍仍然被許 多公司生產,提供給軍隊、執法機構、保安人員和民間愛好者。該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工作原理,射擊方式為半自動。發射0.45 英寸(11.43毫 米)柯爾特手槍彈,使用7發彈匣供彈,該手槍特點:一是結構簡單,零件數少,分解結合比較方便;二是機構動作可靠,安全性好,故障率低 。該槍最大不足是:重量體積較大,射擊時後坐力大,影響射擊精度。
2、M1式加蘭德步槍
研製歷史美國軍隊歷來重視單兵步槍火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就開始研究自動步槍(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當時使用的普通步槍子彈使自動步槍連射時後坐力很大,很難控制精度,而且重量大,攜帶困難。1925年美國軍方提出要求研究一種重量輕於4公斤的半自動步槍。
1920年加蘭德在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也譯為:春田兵工廠)開始設計半自動步槍(子彈自動裝填上膛)。1929年樣槍送交阿伯丁試驗場參加美國軍方新式步槍選型試驗,通過對比試驗,1932年加蘭德設計的自動裝填步槍被選中。其間,美國軍械委員會指令更改樣槍的口徑為7毫米(.276口徑),中選後又遭到軍方否決,仍然被要求採用7.62毫米口徑(.30口徑)。經過進一步改進,1936年正式定型命名為「美國.30口徑M1式步槍」,簡稱為M1步槍,一般加上設計師的姓氏而稱為「M1式加蘭德步槍」。1937年投產,成為美國軍隊制式裝備,用以取代美國陸軍的M1903式斯普林菲爾德步槍(手動後拉式槍機)。M1式加蘭德步槍是槍械歷史上第一種大量生產進入現役的半自動(自動裝填子彈)步槍。
3、M1卡賓槍
M1卡賓槍簡介
M1卡賓槍是一種半自動卡賓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使用最廣泛的武器之一。是槍械歷史上按照公認的卡賓槍定義,第一種專門設計及大量生產的卡賓槍。
M1卡賓槍介紹
1938年,美國陸軍要求為軍官、軍士、司機、機槍手、通訊兵及其他不便攜帶來福槍的人配備一種介於步槍與手槍之間的質量不超過2.5千克的輕武器,作為輕型自衛武器用以取代手槍和沖鋒槍。1940年美國軍方批准展開研製計劃。美國陸軍委託溫徹斯特公司研製威力介於步槍彈和手槍彈之間的新型槍彈。由溫徹斯特連發武器公司設計的樣槍以及威力介於步槍彈和手槍彈之間的彈葯被美軍選中,1941年10月正式定型投產,並命名為「.30英寸口徑M1卡賓槍」。M1卡賓槍於1942年進入現役裝備部隊。美國政府指定了9個生產承包商進行生產,直到二戰結束,1945年停產時,M1卡賓槍及其改進型共生產了六百萬支。M1卡賓槍採用短行程活塞的導氣式工作原理,槍機回轉閉鎖方式,單發射擊,自動裝填子彈,由15發彈匣供彈。導氣孔位於槍管中部,在槍管下方,火葯燃氣通過導氣孔進入導氣室並推動活塞筒中的活塞使槍機框後坐後,槍機框導槽帶動槍機的導向凸起開始旋轉,槍機開鎖。在槍機後坐過程中,其上的抽殼鉤將彈殼拉出彈膛後拋出。槍機框後端撞擊機匣時,槍機框停止後坐,然後被壓縮的復進簧伸張,推槍機復進,同時推彈入膛。槍機上的導向凸起和槍機框導槽的相互作用,槍機回轉,實現閉鎖。然後槍機框繼續復進,將活塞頂入活塞筒才完全停止。此時,槍再次呈待擊狀態。M1卡賓槍發射專門研製的7.62毫米口徑的槍彈(.30 卡賓槍彈,7.62×33毫米),半底緣彈殼,圓弧形平底鉛心被甲彈頭。這種子彈的彈頭外形比較象手槍彈葯,是一種圓頭彈,槍口動能大約相當於0.45ACP手槍彈的2倍,0.30-06步槍彈的1/3,侵徹效果比沖鋒槍使用的手槍彈強,有效射程更遠。但是不適於遠距離射擊,威力不足。與其歸類為減裝葯步槍彈,不如歸類為加大威力的手槍彈更加合適。 早期M1卡賓槍採用覘孔式照門,翻轉式L形表尺,後來的M1和M2卡賓槍都把表尺改為滑動式。早期的M1卡賓槍不配刺刀,後來根據軍隊的要求,在槍管下方增加了刺刀座,配備M4刺刀。M1卡賓槍的槍托上可以附加攜帶兩個備用彈匣的帆布制彈匣袋。M1和M2卡賓槍均可安裝槍榴彈發射插座發射槍榴彈。M1卡賓槍具有質量輕、射擊時容易控制等優點。與當時的步槍相比,便於更換的彈匣和較大的容彈量,實際射速高而且後坐力低,其射擊精度和侵徹作用比使用手槍彈的沖鋒槍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M1卡賓槍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近戰武器。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更稱卡賓槍為「為我們贏得太平洋戰爭勝利的最大因素」。但是在朝鮮戰爭期間,在嚴寒低溫環境下M1卡賓槍的可靠性表現得很差。越南戰爭初期,美國政府也有將M1卡賓槍作為軍事援助輸出,是南越軍隊的主要武器。M1卡賓槍成了一種非常有用的叢林作戰步槍。M1卡賓槍也曾經是聯邦德國巴伐利亞鄉村警察以及以色列警察使用的武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以色列仍擁有大量M1卡賓槍及其彈葯用於裝備警隊。
4、M1941式約翰遜半自動步槍
M1941式約翰遜半自動步槍於1941年定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美國海軍陸戰隊選作制式武器,另外還裝備美國陸軍特種作戰部隊。
研製歷史
美海軍陸戰隊預備役上尉梅爾文·約翰遜在1936年開始試制用以與M1式加蘭德步槍競爭的半自動步槍。約翰遜的設計思想是:採用槍管短後坐原理的自動方式,槍機回轉式閉鎖機構,加蘭德步槍式的導氣式輕武器,需要配備與槍管平行的活塞筒和開閉鎖杠桿,因此不容易變換槍管,而且質量較大。與此相反,槍管短後坐式輕武器,無需活塞筒和開閉鎖杠桿,容易實現輕型化和變換槍管。約翰遜完成該槍的基本設計後,於1938年辭退海軍火器公司的工作,在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獨自設立公司,進一步設計約翰遜步槍。他按照自己的觀點,設計發展型半自動步槍,並同時試制可選擇半自動、全自動射擊發射模式的步槍。1937年後期,約翰遜設計的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兩種設計都進行成功的測試。
5、斯普林菲爾德M1903A4狙擊步槍
春田狙擊步槍,也許這是最容易被誤會的槍名,很像日本名字,但實際上它是美國春田兵工廠生產的,和日本沒有任何關系。春田步槍有很多衍生型號。(日本的是村田步槍)春田M1903步槍有大量的收量型,包括M1903A1、M1903A2、M1903A3及M1903A4。M1903A1有著特殊的直線型後托,在M1步槍出現之前一直被美軍廣泛使用,並曾使用於二戰早期。M1903A2被視為輕型步槍,使用於炮兵單位。M1903A3改良為更精簡,並改用手槍式握把後托。而多種收量型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M1903A4狙擊型。M1903A4是在二戰時期從M1903A3研發改良而成的狙擊版,它加上M73或M73B1 2.2倍狙擊鏡。射擊的精準度使得此槍廣受信賴,直到被M1C和M1D(M1步槍狙擊版)所取代。於諾曼底戰役,春田步槍使用為主要的狙擊武器;絕大部分的步兵喜好半自動及全自動武器更甚於單發操作,但春田步槍具有準確性的優勢,是其他武器如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M1 卡賓槍及白朗寧自動步槍所無法提供的。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就是用這種槍對付日軍狙擊手並取得了好的效果。
在M1C及M1D狙擊步槍大量被採用前,多數部隊仍繼續使用M1903A4,由於此槍的射擊精準與穩定度,一直也被視為狙擊槍之首選。
6、湯姆遜沖鋒槍
概 述
湯普森沖鋒槍是以美國湯普森將軍命名,但實際上是由美國人O·V·佩思和T·H·奧克霍夫設計的。
該沖鋒槍的早期研製產品是M1919式,它的最早的生產型是M1921式,後來又相繼出現了M1923、M1928系列沖鋒槍。其中M1928A1式於1930年研製成功,並少量裝備了美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還為英、法等盟國軍隊所使用。
1942年,對M1928A1式進行了改進,發展了M1式沖鋒槍,並正式裝備美軍,成為美軍第一支制式沖鋒槍,後來在M1式的基礎上又改進為M1A1式沖鋒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湯普森沖鋒槍生產量達140多萬支,1945年停止生產,並逐漸被美國M3A1式沖鋒槍取代。
熟悉世界沖鋒槍發展史的人對湯姆遜這個名字一定不會感到陌生。作為世界上最早誕生的實用型沖鋒槍之一,湯姆遜(Thompson)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伴隨美軍和其他盟國軍隊經歷了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同時由於早期黑手黨等的使用,使得該槍具備了亦正亦邪的雙重色彩,因此比世界上任何一枝沖鋒槍都具有更高的知名度。
❼ 二戰美軍各種步兵師的武器裝備,要各種武器的詳細數量和口徑(不要武器介紹)
首先要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名聲大噪的M1911。M1911手槍是美國在20世紀初設計的一款經典半自動手槍,由著名的槍械設計大師勃朗寧研製。在1906~1907年間,美國軍方希望裝備一款.45口徑的半自動手槍替代當時裝備的左輪手槍作為部隊的制式武器。由此,M1911手槍被美國軍方正式列裝。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其出色的性能,得到了廣大官兵的喜愛和認同。在柯爾特和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的主導下,先後多家工廠參與了該槍的生產,柯爾特公司並將生產技術出售給挪威、阿根廷等國家。1926年,美國制定了對M1911的改良計劃:加寬準星;加長錘錘頂紋;縮短扳機長度;將握把護板的設計紋路簡單化;加長保險機的頂紋等。經過改裝的手槍被正式命名為M1911A1,並一直被美軍沿用到20世紀80年代,直至被M9手槍取代。<br><br>電影中米勒上尉使用的湯普森M1A1沖鋒槍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槍也是美國士兵的形象武器之一。約翰·湯普森1916年成立了自動軍火公司,並且開始了他的沖鋒槍設計生產之路。開始時,他購買了幾項槍械專利作為自主研製的基礎,後來,M1A1沖鋒槍以其強大的火力贏得到了軍方的肯定和欣賞,成為美軍參戰以後首選的沖鋒槍。為了滿足戰地的生產和使用需要,湯普森公司在槍械結構上進行了簡化改進,使其更適於作戰。<br><br>電影中米勒上尉帶領的小隊有4人使用了當時最為普及的單兵自動裝填步槍 「伽蘭德」,該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居住在美國的加拿大槍械設計師伽蘭德發明的一款經典武器。1936年1月6日,伽蘭德步槍正式裝備美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和溫切斯特兵工廠生產的伽蘭德步槍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裝備數量最大的半自動步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在深得軍方肯定的伽蘭德步槍基礎上推出了C型和D型兩種狙擊步槍。雖然兩種狙擊步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很少使用,但在日後的戰爭過程中,它們還是得到了充分的肯定。<br><br>電影中給很多影迷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莫過於米勒小隊中的狙擊手傑克森,而他使用的斯普林菲爾德M1903A4狙擊步槍更是槍械愛好者的心儀之物。斯普林菲爾德M1903步槍的歷史要追溯到美國19世紀參與的美西戰爭,當時美國軍隊使用的單發步槍根本就不是毛瑟栓式槍機步槍的對手,因此美國當時急需一款性能可靠的栓式槍機步槍來彌補步槍裝備的不足,任務落在了斯普林菲爾德公司的頭上。經過與毛瑟公司的談判,斯普林菲爾德公司以巨額專利費購買了毛瑟公司的拴式槍機技術。同時為了配合新型步槍的使用,推出了新型彈葯,隨即M1903步槍問世。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美國又進一步推出了M1903A1步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雷明頓公司在授權生產斯普林菲爾德M1903的基礎上,推出了更適合戰爭需要的廉價版本。同時根據美國軍方要求進一步對該型步槍進行改良,設計了去掉前準星的M1903A4狙擊步槍,並且裝配了M73B1瞄準鏡,作為特種任務需要的專用狙擊武器。<br><br>影片中小隊的火力掩護由一名勃朗寧自動步槍手擔當,其使用的勃朗寧自動步槍是著名槍械設計師勃朗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設計的經典武器。勃朗寧自動步槍在一戰時出現,當時是為彌補機槍火力的不足。1922年,美國騎兵部隊將其列編為M1922輕機槍,並且加裝了提高穩定性的腳架。直到1939年,M1918A2輕機槍才正式列裝服役。這款由柯爾特公司製造的輕武器,成為了美軍重要的班組支援武器。由於腳架的設計過於笨重而且使用不便,很多情況下該槍的使用就像電影中一樣,拆下了前腳架,作為小隊的支援壓制火力。該槍日後在朝鮮戰爭期間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❽ 二戰時美軍武器是如何分配的
在二戰期間,美國陸軍一個步兵班由12人組成,配1支BAR,10支M1伽蘭德步槍。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步兵內班編容制幾經演變,由二戰初期的9人班到12人班再到13人班,而班組內配的BAR也從1支到2支最後是3支。美軍海軍陸戰隊步兵班配備10枝M1伽蘭德步槍、1挺M1918A1式勃朗寧輕機槍(BAR)跟1枝1903式步槍作為狙擊槍,有時班長會攜帶一枝M1A1湯姆森沖鋒槍,每名士兵還攜帶MARKII型手榴彈,為對付洞穴日軍,後來還編有一門火焰噴射器.。
每一個步兵班員額12人,配備10枝M1步槍、1挺布朗寧自動步槍(BAR)跟1枝M1903春田狙擊槍。
❾ 二戰中美國支援中國的武器有哪些
幾乎全部的陸,空軍裝備
提供了大約能裝備10個輕裝美械師的裝備,被國軍內拿來,加上原有的容裝備湊齊了5個純美械師和18個半美械師(都是整編師,相當於軍)
大約1500架各型飛機,國軍空軍全部家當都是美國提供的
❿ 二戰時期美軍單兵的武器裝備。
美軍全部武器 M1步槍 M1卡賓槍 注油槍 春田狙擊槍 湯木森沖鋒槍 BAR勃朗寧步槍 .30機槍
英國武器 布朗式輕機槍 恩菲爾德沖鋒槍
德軍武器 K98步槍 G43步槍 MP40沖鋒槍 STG44突擊步槍 MG34機槍 MG42機槍 FG42傘兵機槍
其他裝備
傘兵盔
按形式不同又可分為M1C、M2D等型號,與一般步兵盔的最大差別在於內盔增加了左右耳際的A型加強邊,藉以串聯皮下巴片。外盔的下巴帶末端設置了一組四合扣,用來與內盔固定,降低空降時內外盔脫離的機率,而M1C與M2D的差異則僅在於外盔下巴帶固定環的不同。
傘兵型急救包
內含一個急救綳帶組、止血帶以及一劑嗎啡。許多傘兵都將此型急救包綁附在鋼盔的偽裝網或是M36背帶上。傘兵仍有配發使用一般的急救綳帶組。
腕帶式指北針
外型看起來像是一支大手錶,佩掛方式也和手錶相同;讓傘兵在天旋地轉的空降過程中,仍能辨別方位。與一般指北針不同之處在於內部裝填著油。
M3格鬥刀
嚴格說來,這把刀算不上是傘兵專用裝備,許多步兵也有配發;然而在諾曼地空降時,傘兵們幾乎是人手一把,不是綁在手臂、就是綁在小腿上,幾乎已經成為傘兵們的標准配備了。
M2傘兵摺刀
摺刀具有簧力,按下刀側按鈕即可自行彈出,用來割斷纏繞的傘繩或任何它能割斷的東西。M42傘兵服胸前的小口袋就是用來放置這把小刀的。
M4救生背心
空降配備。本來是發給飛行組員的救生背心,而為了防止(減少)在空投時落水遭溺斃的意外,傘兵們也都穿上這件像幼兒圍兜的黃色背心。由於用途固定,往往成為傘兵平安落地後第一個丟棄的裝備之一。
腿掛物資袋(腿袋)
空降配備。由英國人設計的「傘兵改裝套件」,使他們在空降時能攜帶更多的物資,容量大、使用也方便;但由於固定機制設計不良,很多傘兵是在跳出機門時見上它最後一面,從此再沒相逢。
T5傘包
空降配備。傘兵最重要的裝備就收在這里頭。
繩索
幫助傘兵們從高處落地的重要工具。這里所指的高處,是指樹梢、屋頂、甚至懸崖這種不小心飄落的地方。
M1938 皮革手套
這雙本來為山嶽部隊所開發的手套,*著傘兵的愛用而出名,最後也成為傘兵行頭的正字標記之一。
M1910 傘兵用T型鏟
一般的M1910鏟的木柄很容易在跳傘時折斷,因此傘兵們自行將木柄截短,保留T型手柄部位,創造出了專用的T型鏟。實際上外型與一般通用的單兵裝備並無二狀。
響片
是根據82空降師的作戰經驗所決定使用的敵我識別工具,靈感來自兒童玩具,可發出「喀噠」聲,還有另一種作成蟋蟀外型的響片。這玩意兒只有在D-DAY時、由101空降師使用過。
M1 Rigger 彈袋
由Rigger Section 製作,只配發給傘兵使用的彈袋。有兩種尺寸,小的用來攜帶M1卡賓槍或是M1步槍的彈葯,大型的則可用以攜帶湯姆森沖鋒槍以及黃油槍的彈匣。
M36背帶墊片
在加掛大量彈葯、裝備之後,M36背帶會讓使用者的肩膀十分不適,所以傘兵發展出此型墊片,安裝於背帶上,以分攤裝備重量,舒緩肩部的壓力。
M5防毒面具袋
為了預防德軍使用生化戰劑,所有參與D-DAY戰斗的部隊都配發了此型防毒面具袋,袋子全由橡膠製成,可防水。不同於一般的胸掛佩帶方式,傘兵多採用腿掛方式佩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