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軍事的含義與意義
國家或政治集團為准備和實施戰爭而建立的正規的武裝組織。是國家政權的主要成分,是版執行政治權任務的武裝集團,是對外抵抗或實施侵略、對內鞏固政權的主要暴力工具。被統治階級、被侵略民族及其政黨為奪取政權、爭取獨立所建立的常備武裝組織亦稱軍隊。現代軍隊一般分為若干軍種,編有領導指揮機關、作戰部隊、後勤保障系統、院校和科研機構等,由軍官、士兵和文職人員組成。通常採取統一的組織編制,擁有制式的武器裝備,實施專門的教育訓練,實行嚴格的規章制度,保持一定的作戰能力和戰備水平。
軍隊隨著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發展而發展,並將隨著階級和國家的消亡而消亡。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和不同的國家中,軍隊的演變是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經濟和政治制度的變革、科學技術的進步、戰爭實踐和軍事理論的發展等因素緊密相連的。
『貳』 軍事術語有哪些
反斜面陣地示意圖,在最近大火的某款射擊求生游戲中,這個詞經常被用到。那麼,反斜面是什麼意思呢?反斜面是軍事地形學上的一個專業術語,意指背向敵方,面向我方的一側山坡(也可是廢墟,建築物或其它類似的地形)。反斜面在軍事上有重要意義,因為它通常地處敵方的火力死角,可以利用它保存有生力量,抵消敵人的有生力量。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了解一下上甘嶺戰役,那就是一次經典的反斜面作戰。
『叄』 軍事戰略的含義
軍事戰略,廣義上的戰略泛指對全局性、高層次的重大問題的籌劃和指導,如國家戰略 、國防戰略、經濟發展戰略等。主要指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軍事戰略按作戰類型和性質,分為進攻戰略和防禦戰略。在軍事戰略下一層次,還有軍種戰略和戰區戰略等。
定義
凡事必定先有一個觀念,而後才有名詞加以解釋。自有人類以來,斗爭行為似乎就難以避免,而這隨著人類智能的演進,鬥智成為鬥力外的重要角色,也就是說戰略發源自智,這就是最原始的戰略概念。傳統的戰略定義為軍事導向,但實際上戰略的觀念要比戰略的名詞等更早產生,古代戰爭中更無戰略與戰術之分野。古代之君主、將軍本身就有絕對的支配性質,在古代談論戰略常常等同於談論政策,而現代所謂的戰術,在古代跟戰略之間的差異性也沒有那麼巨大,這也表示了戰略本身沒有絕對的固定意義,代表戰略一詞其實是指稱一種觀念。
軍事戰略定義
軍事戰略(Strategy)的名詞意義很難定論,而從其原始希臘語根(Stratos),表示其為軍隊之義,從這又可以延伸出詭計之意的原文(Strategama),換言之戰略最初是根於軍隊與計謀的一種規劃。但若從希臘人的習慣,則有戰術的類似詞語描述行軍作戰,所以其真正的原意實在很難做定論。西方歷史上的戰略家,也多半將戰略一詞運用在作戰層面上,所以比較符合實際定義的,似乎是以軍事作戰層面之計劃總稱較為適合。
角度
但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孫子始計篇提到「夫為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為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這表示戰略本身並不限定於軍事上,在古代就已經涉入了政治層面,而這是因為古代的國君實際上就是武裝集團領導。
綜觀歷史
綜觀歷史的全貌,戰略之意義隨著時代有所改變。今日在習慣上將戰略一詞等同軍事戰略,將軍事戰略包含政治層面後統稱大戰略(Grand Strategy),也有人稱之為國家戰略、總體戰略,這些都是一種習慣性的用法,常常根據不同的戰略家 、戰史家,而有各自不同的定義。但戰略一詞的定義,各家學說的共通性就在其所代表的全面性意義。
『肆』 軍事篇的第一層含義是什麼
親你好,軍爭篇是什麼,一篇文章嗎,還是什麼,你這樣是問不到答案的,大家不知道你要問的是什麼,所以不能很好的幫助你,建議你補充完整的你的問題再提問
『伍』 軍事戰略的含義和特徵是什麼
一、含義
軍事戰略,廣義上泛指對全局性、高層次的重大問題的籌劃和指導,如國家戰略 、國防戰略、經濟發展戰略等。主要指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
軍事戰略按作戰類型和性質,分為進攻戰略和防禦戰略。在軍事戰略下一層次,還有軍種戰略和戰區戰略等。
二、戰略的特徵
任何事物都有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本質屬性,戰略亦不例外。軍事戰略因其特定的研究對象、內容和表現形式,而具有自身的特徵。軍事戰略的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全局性。
全局性是反映戰略本質的特徵。這個全局指的是國家(集團)整個軍事斗爭的全局,帶有照顧各方面、各部分和各階段的性質。戰略是國家(集團)關於軍事問題的最高決策,處於軍事領域的最高層次。
2、對抗性。
軍事斗爭,尤其是戰爭,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的暴力行為,是敵對雙方以軍隊或其他武裝組織為骨幹而展開的激烈較量。
戰略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性質,是其對抗性產生和依存的基礎。從本質上說,軍事斗爭是具有政治目的的行動,任何戰略都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對抗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3、謀略性。
謀略是指揮員基於客觀情況而提出的計謀和策略。它是人的自覺能動性的高度體現,是指導軍事斗爭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戰略的一個突出的特徵。
戰略是主客觀結合的產物。從本質上講,它是政治的選擇,有嚴格的規定性,但從實踐的意義上講,它又是手段的選擇,有高度的靈活性。
4、相對穩定性。
軍事斗爭情況的發展變化,決定著軍事斗爭指導規律的發展變化。戰略必須隨著軍事斗爭的發展而發展,依照情況的變化而改變,一成不變的戰略是不存在的。
然而,由於戰略處於軍事領域的最高層次,指導范圍廣,影響重大而深遠,是一切軍事活動的依據和准則,因此,戰略又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5)軍事篇的第一層含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軍事戰略的政治意義:
1、軍事戰備
是為政治目的服務的。自原始戰爭以來,相對強大的社會實體會對外擴張,進行侵略或合並戰爭。處於防禦地位的力量也會組織對抗。戰爭是為了土地、人員、財物,也是為了國氣。所以是特殊時機的第一問題。
趨向擴張目的和保持固有平衡就成了戰爭的主要矛盾,戰爭就是政治的最高表現。社會整體關系形成了軍事體系的相關要素。政治上要有強力的支持,經濟要有保障,社會可作為後盾,外交上有利的關系,都需要形成軍事行為的平衡條件。
社會政治是軍事創立的基礎,軍事性質和統帥是由政治關系決定的。如希特勒的出現是因瘋狂時代帝國的需要,而謹慎的日本帝國卻是被德國法西斯激發變得冒險狂躁,社會政治決定了軍事成敗的根本,這一切偶然現象都有著必然的因由。
軍事性質趨向社會平衡因素,安於享樂的社會形態不利於軍事的加強,開明嚴法的政治有助於軍事的強力。
2、平衡因素
天時地利是不可缺少的平衡因素,這往往是發揮軍事行為的基本條件。社會大環境的變化會影響各種關系,因為這種變化時有起伏,同自然關系構成整體趨向平衡因素。
地勢是常被重視的問題,但地利包括了更大的范圍。歷史上多有南可戰北但不可取北的事實,這是南方的文化技術與北方的強悍義風形成的不平衡因素。
世事也是關鍵的問題,一個民族興起,士氣昂揚,國家腐敗,便隨勢可擊。三國時盡管諸葛亮出山也解決不了統一的問題,時勢與地利不對。
『陸』 軍事篇第一層含義
D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柒』 軍事的基本含義
軍事是與戰爭、軍隊、軍人等有關事務的總稱。軍事學與甚多范疇有關,主要與戰爭有關。此外,軍事學本身包含了各種學問。軍事是政治的一部分,戰爭是政治的一種延續,是一國或者集團用暴力手段達到自己目標和目的的方式,而目標和目的往往與利益有關。戰爭是軍事的集中體現,但不是唯一的體現。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1945年)後的美國和蘇聯的冷戰,就是一種威懾基礎上的迴避戰爭方式的斗爭。在人類可以看到的未來,軍事始終是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方面,並在科學技術上對人類生活予重大影響:人類很多科技成就往往先產生於軍事領域然後普及到非軍事領域的。 軍事是戰爭及一切直接有關武裝力量建設事項的總稱。人類社會發生戰爭的初期,並沒有專門的軍隊組織,也沒有專門的武器裝備。基本上採取耕戰並舉,戰時參戰,平時耕作、畜牧,生產工具與作戰武器並用。恩格斯把它比喻為「對人的狩獵」。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戰爭規模的擴大和戰爭的日趨頻繁,生產工具和戰爭工具分工,逐漸出現了「常備軍」的組織。有了常備軍,進行常備軍的建設、訓練,改進武器技術裝備,提高戰鬥技能,以及探討奪取戰爭勝利的謀略和指揮藝術,便成為軍事活動的重要內容。隨著戰爭的不斷發展,軍事活動的內容也越加廣泛,主要有:武裝力量特別是常備軍的組織、訓練、管理和作戰行動,武器裝備的研製、生產和使用,戰略戰術的研究與運用,戰爭物資的儲備和供應,國防設施的建造,後備力量的動員、組織和建設等。總之,軍事是隨著戰爭的發生、發展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力保障順利遂行戰爭和贏得戰爭而進行的一系列特殊組織活動,直接影響到戰爭的勝負。 地理格局
從軍事地理的角度看,中國的地理格局就像一個不規范的圍棋盤。在這個不規范的圍棋盤上,關中、河北、東南和四川是其四角,山西、山東、湖北和漢中是其四邊,中原為其中央腹地。 中國的地域雖然遼闊,但在歷代戰爭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卻主要是上述九大地域。大體上分布在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上。
這里所說的起決定性作用,主要是指在歷代戰爭中,上述九大地域的重要性往往關繫到天下的統一與分裂、關繫到一朝一代的興與衰,或者,在中原政權與塞外游牧民族之間的戰爭中關繫到中原政權的存與亡。
古人貫講「山川都會」。一般說來,在那些既有山地險要可以憑恃,又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的地方容易形成戰略要地。
幾列東西向的山河與幾列南北向的山河縱橫交錯,將中國腹地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區域。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大體上呈東北----西南向分布。其中,第二級階梯東部邊緣地帶的一系列山脈----北起燕山,循太行山南下,經嵩山山脈、方城冊,接桐柏山、大洪山,再轉向鄂西、湘西山脈而接雲貴高原----為中國的東、西部之間的一個重要分界線。南北之間也分出幾個層次,其主要的分界線則為長江、黃河、淮河及秦巴山地,此外,中條山、大別山也趕到了補充作用。
這幾列縱橫交錯的山河將中國腹地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這些地理單元的腹地一般都有一定的空間容量,外圍有險要的山脈或者江河為之險阻;有大大小小的江河周流內外,既是這些地域內部流通的運輸線,又將不同的區域聯系起來,這種聯系乃是區域之間戰略關系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礎。
山脈和江河的戰略意義各相同。山脈的意義重在阻隔,而貴在有孔道可以通行;河流的意義重在流通,而貴在有據點可以扼守。
一般說來,山地的斷層地帶或者江河源流穿切山嶺所形成的河谷低地便於作為穿越山地的交通孔道。如關中四塞、太行八陘所扼通道及穿越秦巴山地的幾條棧道便是如此。江河主要是作為人力、物力運輸的交通線。以江河作為險阻,還須在那些重要渡口或支流與幹流的交匯處建立據點,以確保對這些江河的控制。如黃河的孟津和蒲津、長江的瓜洲渡和採石渡、淮河的潁口、渦口、泗口等處,便都伴隨著重要軍事據點的形成。
有山地險要可以憑恃,則易於在紛亂的局面中建立根據地,形成局部的秩序,積蓄力量;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則便於向外部投遞力量,便於向外擴展,也便於介入全局。上述九大戰略要地大都擁有這些條件。 現代軍事科學包括軍事理論科學和軍事技術科學兩大部分。
軍事與政治:
有人認為,軍事為政治的一部分,但在中國古代,軍、政是分開的。而比較正式的說法為,軍事是一種政治延續,但坊間常誤稱為軍事是政治的一部分,戰爭是其延續。由於兩者的關系比較緊密,因此有人誤把軍事視為政治的一部分。
軍事分類:
自從人類有了軍隊,就開始有軍事的產生。並且隨著社會發展,而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體系。軍事往往分為戰略以及戰術,前者包括治理軍隊等事,也是比較詳細的總綱,而後邊則與具體的戰爭有關。
軍事理論科學:是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是在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和指導無產階級軍事斗爭的實踐中得到發展的。 武裝力量
軍隊
軍事家 戰略學
戰役學
戰術學
軍隊指揮學
軍事運籌學
軍事制度
戰爭動員學
軍事教育訓練學
軍隊政治工作學/政治作戰
軍隊後勤學
軍事歷史學
軍事地理學 主要研究現代各種武器、軍事工程和軍事系統工程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兵
戰略導彈部隊
裝甲兵
軍事技術與裝備 國防經濟學
國防外交學
國防教育學
軍事管理學
軍事社會學
軍事語言學
軍事人才學
軍事倫理學
軍事心理學
軍事經濟學
軍事通信學
軍事史
軍事地形學
軍事工程地質學
軍事氣象學
軍事醫學
軍事海洋學
軍事自動化
軍事周刊
『捌』 什麼是軍事
軍事:有關軍隊和戰爭的事情或事務。
世界各主要大國軍事實力簡介
美國,軍事實力全球第一,軍事科技最發達,擁有全世界最高的軍費開支,最強大的海軍和空軍。美國是世界新軍事理論變革的發起者,軍事力量正在向外層空間發展,企圖獨霸太空,進一步控制世界。目前美國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三位一體」的核進攻能力、陸海空三軍的全球投送能力、全天候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和最先進的軍事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而且還在積極謀求發展世界上最強大的戰略防禦能力。美軍現役部隊人數約140萬人,其中陸軍50萬人,海軍和空軍各35萬人,海軍陸戰隊18萬人。美國目前在海外有850個軍事基地。
歐洲一直是世界經濟與科技最發達的區域之一,也是近代空軍和海軍的發源地,其經濟實力和軍工科技足以與美國抗衡。
由於歐盟一體化軍事力量仍處於建設之中,而且「北約」的通信指揮、後勤保障、偵查監視、指揮管理等諸體系的組織與技術保障均處於美國的控制之下,西歐傳統強國遠距離投送能力有限,一旦離開了北約的支持,歐盟就無力在較遠的地方進行較大規模的現代局部戰爭。
英國,工業基礎雄厚,軍事科技發達,軍工業規模水平歐盟第一,是傳統的海上強國,水中兵器、燃氣輪機、探測技術、航空發動機技術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法國,擁有先進、完善的軍事工業體系,工業基礎雄厚,能設計製造先進的戰斗機、裝甲車輛、核動力航空母艦、潛艇在內的各種先進武器與各種配套的雷達、電子設備、軍事情報裝置和通信系統、探測系統。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70%的軍力,重工業基礎雄厚,軍事科技發達,軍工體系完備獨立,對外依賴性很小,擁有很強的武器自主開發能力,冷戰結束後其常規軍事實力已經大幅衰退,由於經濟困難,使得俄軍現役的武器裝備長時間沒有得到更新,俄羅斯龐大的核武庫也面臨老化和管理不善的問題,在前蘇聯時期俄羅斯走過彎路,電子技術落後於西方,工藝加工技術落後,武器的質量、壽命、可靠性、可維護性不如西方。近幾年來俄羅斯受益於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國內政治的穩定,經濟開始復甦,加大了軍備建設上的投入,擴大與西方的軍事技術合作,制定了軍事建設中長期計劃,力求不再捲入軍備競賽。
中國:中國在建國初期國家底子薄,「一窮二白」,受國家政治動亂的影響,國防建設損失很大,特別是「文革」給國防建設造成了特別巨大的破壞和干擾,這一時期軍隊建設極為混亂。
八十年代國家進行戰略調整,二代中央領導提出:「軍隊要忍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幅削減國防開支,軍事建設讓步於國民經濟建設,把有限的資源全部投入到經濟建設上面。大部分國防關鍵項目缺乏資金,陷入癱瘓和半癱瘓狀態,與軍事有關的科研所、設計所、工廠大部分陷入困境,大多數單位開始下海經商,或者轉產,人才流失嚴重。但是國家充分利用八十年代有利的國際政治形勢,引進了很多武器裝備和技術,並且盡最大努力保住了一批軍工重點項目。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全球風雲突變,世界格局發生劇烈變動,美國引領的世界新軍事變革極大強化了美國在世界軍事上的領先地位,國際強權政治集團倚仗政治經濟軍事實力上的絕對優勢在全球挑起了數次局部戰爭,影響深遠。
海灣戰爭中國看到了人民解放軍和西方強國軍隊的巨大差距,並認識到了高技術武器裝備的重要性,國家開始逐步調整國防發展戰略,「台獨」分裂勢力的猖狂挑釁,讓國家感到了軍事建設的急迫性,科索沃戰爭中北約一架飛機用導彈悍然襲擊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更讓國家體會到了這個世界並不太平,危機就在身邊,「我們黨和國家深刻認識到在富國的同時實現強軍的極端重要性。」國家開始全面調整國防戰略和國家發展戰略。
中國這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有了充足的資源投入軍隊建設,對外交流渠道相對過去更加寬廣。目前軍隊建設的突出矛盾是「現代化水平與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要求不相適應,軍事能力與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適應」。
現在中國已經擁有了獨立且完善的軍事工業體系,但軍工企業整體實力不及西方,技術儲備不足,與西方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例如:材料、發動機製造技術、信息技術、導彈技術等。中國在跟蹤、學習世界先進軍事科學技術的同時,不斷提高,不斷進步,擁有比較強的武器自主研發能力和系統整合及仿製、吸收能力,空間技術和導彈技術是兩個能得跟上世界先進水平強項。中國在國防建設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國防武器規劃發展更趨合理,且更有預見性,重視和平時期的科研項目投入和技術儲備,重視關鍵技術的預先研究,不斷努力提高軍工企業的管理水平,開始從容地進行下一代武器的研發,鼓勵並創造條件讓社會資本進入軍工領域。
解放軍總部有關部門已對外公開宣布:「中國已逐步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主戰裝備、保障裝備和電子信息裝備協調配套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和獨立完整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人民解放軍已經度過了二十多年的"忍耐期」, 開始奮起直追。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經過歷次裁軍後(1985年裁軍100萬、1997年裁軍50萬、2003年裁軍20萬)形成了規模適度,組織結構合理的局面,目前擁有230萬正規軍,這是一個符合國情的軍隊規模,因為中國幅員遼闊,周邊環境復雜,受限於現有機械化水平,再繼續裁軍反而會削弱軍事實力。中國的國防動員能力很強,有很強的國土防禦能力。
雖然軍隊建設已經突破了一大批制約已久的技術瓶頸,但是軍隊的發展不平衡,而且軍隊存在很多突出的薄弱環節,例如空中戰略投送能力低下,陸軍航空兵力量弱小(我國目前只有仿製直升飛機的能力,沒有自主研發能力)等。
陸軍與世界先進水平沒有代差,在機械化信息化建設上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空軍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具有全面空戰和有限的對地對海攻防兼備的力量,但是與西方強國相比仍有代差,長期以來國家對海軍建設投入嚴重不足,海軍建設的起點不高,海軍在裝備建設、作戰訓練、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與西方海軍強國相比差距很大。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裝備有一定數量的先進的陸基核彈道導彈,相對於其他核大國只有有限的核威懾能力,按照西方的標准,中國的導彈技術目前仍然比較落後,海基核力量正處於穩步發展中。戰略力量是鎮國之寶,沒有「兩彈一星」就沒有中國現在的國際地位。
國內外環境發生了劇烈的變化,軍隊承擔的任務比過去更加繁重:國際維和、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抗擊自然災害、反恐維穩、聯合軍演等。面對日趨復雜的非傳統安全威脅和多樣化的軍事任務,國家給軍隊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由於落後的軍事實力與中國日益上升的大國地位不相稱,使得包括部分官兵在內的國人存在浮躁心理,針對這一情況,軍隊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對外交流、對外宣傳工作,例如:增加軍事透明度,進行各種各樣的軍隊開放活動,大力宣傳軍隊建設情況、軍隊文化等。
由於中國的國家安全形勢慢慢好轉,現實軍事壓力有所降低,這使得軍隊的建設發展逐漸走上正軌,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任然面臨著總體裝備水平相對落後、缺乏高技術條件下大規模聯合作戰的經驗等諸多問題。
由於一個國家的科技、工業水平最集中體現在軍隊裝備水平上,人民解放軍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落後於西方強國,目前中國跟美國相比,總體軍事實力差距懸殊,且差距仍然在繼續拉大,所以在中國的綜合國力趕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之前,美國仍將保有對中國的軍事優勢,這是一個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中國人民解放軍任重而道遠。
根據官方公開的規劃:中國人民解放軍目前正處於人力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的關鍵時期,將於2020年實現初步機械化,2050年實現信息化,按照中央軍委提出的「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大力進行信息化建設,在新軍事變革思想的指導下走有中國特色的機械化和信息化復合發展的建軍道路,「建設一支與國家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
我國在綜合國力現對弱小的情況下仍應當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新的國際環境下黨中央提出「國家利益發展到哪裡,軍隊的歷史使命就應延伸到哪裡」,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使命是實現現代化,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衛國家的海洋權益。
中國在將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仍將繼續奉行防禦性質的國防政策,不當頭,不稱霸;即使未來中國強大起來了,也決不稱霸,因為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來之不易,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需要中國,中國人民解放軍永遠是一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力量。
『玖』 什麼是國防國防的含義是什麼
1、國防是為了防備和抵抗侵略以及制止武裝顛覆和恐怖分子,從而維護國家的版主權統一和保衛國家的領土權安全所採取的軍事活動,當然也包括與軍事有關的政治外交、經濟科技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動。
2、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重要的兩件大事就是發展問題和安全問題。國防是人類社會發展與安全所需要的產物,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同時還作為以經濟和科技為主的綜合實力的競爭。
(9)軍事篇的第一層含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國防的基本特點
1、國防反映國家的綜合國力。國防的主體是軍事力量,但還包括政治、經濟和文化等與國防相關的非軍事力量。
2、國防既是一種國家行為,也是一種國際行為。鞏固國防是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也使得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國際環境。
3、國防具有多層次的目標。從范圍上來看,可分為自衛目標、區域目標和全球目標;而從內涵上來看,可分為生存目標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