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軍事博物館手抄報

軍事博物館手抄報

發布時間:2021-02-04 01:16:57

① 《我與雷鋒精神同行》這個手抄報該怎麼辦哪哥哥姐姐們幫幫忙啦。

雷鋒的故事

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共產主義戰士。湖南望城縣人。1949年參加兒童團,擔任兒童團長。1954年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1956年在鄉人民政府當通訊員。不久,調到中共望城縣委當公務員,被評 為工作模範。1957年2月8日加入中國共產主義共青團。曾參加溈水工程、團山湖農場和鞍鋼的建設,多次被評為 勞動模範和先進生產者。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被編入工程兵某部運輸連四班,當汽車兵,同年加入中國 共產黨。當撫順望花區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時,他把自己在工廠和部隊積存的100元錢捐獻給公社。 當他得知遼陽 地區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水災時,又將100元寄給了遼陽市委。他還十分關心少年兒童的成長,擔任駐地附近小學少先隊輔導員。在入伍不到三年的時間里,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被評為節約標兵,榮獲模範共青團員 稱號,出席過沈陽部隊共青團代表會議。1961年升為班長,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

雷鋒名字的由來

一九五九年八月,鞍山鋼鐵公司派人到望城縣招工,雷鋒得知這個消息後,徵得縣委領導的支持正式報名了。填報名表時,他第一次在姓名欄寫下「雷鋒」兩個字。雷鋒原名雷正興,這大家都知道,但他為什麼要改名,知道的人就不多了,當時別人也很納悶,他說:「我現在想好了,決心到鞍鋼去打個沖鋒,「雷正興「是個孤兒的名字,現在有了共產黨,我早已不是孤兒了……」

女友的回憶

在雷鋒日記中,許多人看到一段署名為「你姐黃麗」的留言。幾十年來,大家都在問,這個黃麗是誰?
直到一九九七年,隱而不談這段往事的王佩玲終於披露出青年時代與雷鋒共處的情景。
一九五八年二月,王佩玲在團山湖農場與雷鋒相識,那時,王佩玲19歲,雷鋒17歲。王佩玲常常向雷鋒借書看,他們常常在一些談論起書中的故事和人物,雖然有時觀點不一致,便爭執之後雙方都感到特別快樂。三月十三日吃完午飯,雷鋒送給她一本嶄新的日記本,一句話沒說就跑開了,在日記的扉頁上是雷鋒對她的祝願和鼓勵。
由於兩人常常接觸,便受到場里人的閑言碎語,王佩玲去湘潭學習4個月,雙方互相通信,談些彼此的學習和工作情況。五八年十一月,雷鋒調往鞍鋼,臨別前雷鋒送王佩玲一張照片,王佩玲送雷鋒一個日記本,並寫了一段留言,這就是如今陳列在軍事博物館里《雷鋒日記》中的那段話,當時不便簽真名,雷鋒想了想說:「就寫黃麗吧,黃王同音,麗為天生麗質!
後來,王佩玲離開農場輾轉安徽,湖北等地,與雷鋒失去了聯系,六三年三月六日中午,王佩玲突然發現報紙刊登毛主席的題詞和雷鋒的優秀事跡,至此才知道心愛的弟弟已改名並已離開人世,王佩玲大病一場。
一九六五年,27歲的王佩玲結婚成家。

一次義務勞動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疼得很厲害,他來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些葯回來,見一個建築工地上正熱火朝天地進行施工,原來是給本溪路小學蓋大樓,雷鋒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輛小車,加入到運磚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鋒被一群工人圍住了,面對大家他說:"我們都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我和大家一樣,只要盡了自己的一點義務,也算是有一份光發一份光吧!"這天下午,打聽到雷鋒名字及部隊駐地的市二建公司組織工人敲鑼打鼓送來感謝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鋒做了一件好事,過了個特殊的星期天.

立志參軍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路過雷鋒的家鄉。雷鋒看見宿營的隊伍一住下來便向老鄉問寒問暖,還幫助老鄉挑水,掃地.買柴買菜按價付錢,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就從心底萌生了要參軍的願望。雷鋒找到部隊的連長,堅決要當兵,當連長得知他苦難的身世後告訴他還小,等長大了才能當兵,並把一支鋼筆送給了他,鼓勵他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保衛和和建設中國。

後來居上

新兵訓練結束後,雷鋒被分到運輸連當汽車兵,"服從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燒木炭,我就去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去做黃繼光".這是雷鋒向組織上表明的態度.

雷鋒性格開朗,平時很活躍,教唱歌,辦牆報,說快板樣樣都行,上級領導安排他參加戰士演出隊,他就起早貪黑地背台詞,後來考慮到雷鋒的湖南口音與大家的普通話不協調,影響演出效果,他就主動提出換下自己,而集中精力為演出做好後勤工作,大家雖沒有看到雷鋒的表演,但台上的每一個節目都包含著雷鋒的辛勤勞動,和他那處處關心集體,一切服從工作需要的精神.

雷鋒回到運輸連後,便投入到緊張的學習駕駛技術之中去,針對缺少教練車的現狀,他帶領大家做了一個汽車駕駛台.雷鋒廢寢忘食地學習技術,被大家一致推舉為技術學習小組長.五月份,雷鋒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駕駛員,被分到二排四班,交給一台13號車上了建設工地.

釘子精神

施工任務中,他整天駕駛汽車東奔西跑,很難抽出時間學習,雷鋒就把書裝在挎包里,隨身帶在身邊,只要車一停,沒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駕駛室里看書.他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鑽.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 善於擠和鑽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駐地撫順發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被記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摺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存摺上203元)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侍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卻捨不得喝一瓶汽水.

入 黨

團黨委樹立雷鋒為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標兵後,雷鋒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他出身貧苦,愛憎分明,好學上進,階級覺悟高,入黨動機正確,根據一貫表現,支部大會一致通過了雷鋒的入黨申請。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八日,雷鋒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一九六零年底,雷鋒事跡被以<<苦孩子好戰士>>為題在報刊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各地邀請他作報告的單位越來越多,他以一部血淚斑斑的家史,告訴人們不要忘記過去,激勵人們在建設祖國中團結一致,更堅定地去戰勝困難。應廣大人民的要求,連里把雷鋒事跡搞了一個展覽室,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也來人收集雷鋒的事跡……

模範班長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團上下一致推舉雷鋒為撫順市人大代表。

雷鋒參加完人代會回到連里就擔任了二排四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班長。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小孩,手裡還拉著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里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寧可自己淋得透濕,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

人民的勤務員

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要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後,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顫,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裡。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麼感謝你呀!「 過年的時候,戰友們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種文娛活動。雷鋒和大家在俱樂部打了一陣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節,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是多麼需要人幫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一起請假後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這個幫著打掃候車室,那個給旅客倒水,雷鋒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
雷鋒就是選擇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做好事,難怪人們一見到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鋒。

犧牲經過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點多鍾,細雨霏霏,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駐地。他們把車開進連隊車場後,發現車身上濺了許多泥水,便不顧長途行車的疲勞,立即讓喬安山發動車到空地去洗車。經過營房前一段比較窄的過道,為安全起見,雷鋒站在過道邊上,揚著手臂指揮小喬倒車轉彎;「向左,向左……倒!倒!」汽車突然左後輪滑進了路邊水溝,車身猛一搖晃,驟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曬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桿子,雷鋒不幸被倒下來的方林桿子砸在頭部,當場撲倒在地,昏過去……
戰友們立即用擔架把他送到附近醫院搶救,各級首長立即趕到了醫院,同時以最快速度把沈陽的醫療專家接到雷鋒床前。由於顱骨損傷,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這個勞動人民的好兒子,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年僅22歲,就這樣和我們永別了!

八月十七日,在撫順市望花區政府禮堂召開隆重的追悼會。近十萬人護送雷鋒的靈柩向烈士陵園走去。

一九六三年一月,國防部命名雷鋒生前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共青團追任雷鋒為全國少先隊優秀輔導員,解放軍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相繼發出關於學習雷鋒的通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相繼發表社論,評論和介紹雷鋒事跡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報紙發表了毛澤東主席的光輝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雷鋒,這個光輝的名字,在我們的心中閃爍著不滅的光輝。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將在我們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斷發揚光大,他那不可磨滅的美好形象,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雷鋒精神

雷鋒精神是對雷鋒事跡所表現出來的先進思想、道德觀念和崇高品質的理論概括和總結。已經成為雷鋒和雷鋒式的先進人物崇高思想和優秀品德的結晶,已經成為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黨,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發展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關系的象徵。

一心向著黨,向著社會主義的堅定的政治立場。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崇高思想。

甘當革命的「螺絲釘」、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的愛崗敬業態度。

刻苦學習和鑽研理論的「釘子」精神。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

雷鋒精神,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有其歷史客觀必然性,從思想來看,雷鋒精神即是馬列主義時代精神的體現;又是對我黨我軍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也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和升華,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② 兵馬俑的手抄報

兵馬俑多用陶冶結合的方法製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有的是先燒後接,有的是先接再燒。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艷和諧的彩繪。我們發掘過程中發現有的陶俑剛出土時局部還保留著鮮艷的顏色,出土後由於空氣乾燥,顏色就慢慢地脫落了。現在能看到的只是殘留的彩繪痕跡。兵馬俑的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整體風格渾厚,健美、洗練。如果仔細觀察,臉型、發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藝術魅力。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秦陵內共有3個兵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馬高1.5米左右,身長2米左右,戰車與實用車的大小一樣。人、馬車和軍陣是通過寫實手法的藝術再現。秦俑大部分手執青銅兵器,有弓、弩、箭鏃、鈹、矛、戈、殳、劍、彎刀和鉞。青銅兵器因經過防銹處理,埋在地下兩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鋒利如新,它們是當時的實戰武器,身穿甲片細密的鎧甲,胸前有綵線挽成的結穗。軍吏頭戴長冠,數量比武將多。秦俑的臉型、胖瘦、表情和年齡有差異。統一六國之後實行全國徵兵制,兵源來自全國各地,這恐怕是他們在臉型、表情、年齡上有差別的主要原因。工匠們用寫實的藝術手法把它們表現得十分逼真,在這個龐大的秦俑群體中包容著許多顯然不同的個體,使整個群體更顯得活躍、真實、富有生氣。縱觀這千百個將士俑,其雕塑藝術成就完全達到了一種藝術美的高度。無論是千百個形神兼備的官兵形象,還是那一匹匹躍躍欲試的戰馬塑造都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著力顯現它們「內在的生氣、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絕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滿了個性特徵,顯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氣。俑坑發現種類齊全,數量空前的青銅兵器極大地豐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領域,其中長鈹,金鉤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兵器鑄造的標准化工藝、兵器表面防腐處理技術的發現和研究填補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設計者為了再現2000年前的秦軍「奮擊百萬」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他們不僅僅在於追求單個陶俑的形體高大,而且是精心設計了一個由8000餘件形體高大的俑群構成一組規模龐大的軍陣體系。右側為一個巨大的方陣,左前方為一個大型疏陣,左後方則是指揮部。那數千名手執兵器的武士,數百匹曳車的戰馬,一列列、一行行,構成規模宏偉、氣勢磅礴的陣容。有的頭挽發髻,身穿戰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為沖鋒陷陣的銳士;有的免盔束發,身穿戰袍,外披鎧甲,手持弓弩,背負銅鏃,似為機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頭戴軟帽,穿袍著甲,足登方口淺履,手持長鈹,似為短兵相接的甲士。還有身穿胡服,外著鎧甲,頭帶軟帽,足登短靴,一手牽馬一手提弓的騎士;有頭帶長冠,兩臂前伸,雙手握髻,技術熟練的御手;有頭戴長冠,穿戰袍,著長甲,手執無鉤的下級指揮官;有頭戴鶡冠,身著彩色魚鱗甲,雙手扶劍,氣度非凡的將軍。這栩栩如生的千百個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態、個性的刻畫方面,顯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氣。如將軍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著雙重短褐,外披彩色魚鱗甲,頭帶雙卷尾長冠,昂首挺胸,巍然佇立,有非凡的神態和威嚴的魅力。一般戰士的神態: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內心似聚結著怒氣;有的立眉圓眼,眉間的肌肉擰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濃眉大眼,闊口厚唇,性格憨厚純朴;有的舒眉秀眼,頭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側目凝神,機警敏銳;有的昂首靜思,有的低首若有所思,兩者雖然得刻畫一個「思」字,由於表現手法不同,前者給人的印象是氣宇軒昂略帶傲氣,後者沉靜文雅。秦俑表現的是古代軍事題材,它既沒有選擇兩方交戰、將士廝殺的戰爭場面,也沒有選擇將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場面。而是捕捉了將士披甲,直兵列陣地,嚴陣以待的臨陣場面。盡管我在這個井然有序的靜態軍陣營,藝術家們在單個陶俑的雕塑上,還是力求「偶動與靜之中」。使那一件件披甲之銳的武士俑昂眉張目,肅然佇立,神態堅定而勇敢,他們好似整裝待發,又好似處於臨戰狀態,還有那一件件駕車的御手俑,雙臂前伸,緊握髻繩,目視前方,待命而發;那一匹匹曳車的陶馬,兩耳豎立,雙目圓睜,張鼻嘶鳴,躍躍欲試;那一件件騎士俑,右手牽馬,左手提弓,機警的立於馬前,一旦令下,就將馳騁疆場。正是由這千百個充滿生氣、神態各異的陶俑構成整體靜態的軍陣地,達到了一種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靜極則生動,愈靜則愈動」。惟有這種靜態的軍陣才能使人們感到軍陣巨大威懾力的深淺莫測。這樣恢宏的陣列,宏偉的構圖,空前絕後,無與倫比。
秦始皇二號俑坑呈曲尺形,位於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東西長96米,南北寬為84米,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坑內建築與一號坑相同,但布陣更為復雜,兵種更為齊全,是3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它是由騎兵、戰車和步兵(包括弩兵)組成的多兵種特殊部隊。二號坑建有1.7萬平方米的陳列大廳,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遺址陳列廳。二號坑有陶俑陶馬1300多件,戰車80餘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為首次發現。二號坑東、西兩端各有4個斜坡門道,北邊有2個斜坡門道,俑坑坐西面東,正門在東邊。坑內布局分為4個單元。 第一單元,位於俑坑東端,四周長廊有立式弩兵俑60個,陣心由八路面東的160個蹲跪式弩兵俑組成。弩兵採取陣中張陣的編列,立、跪起伏輪番射擊,以彌弩張緩慢之虞。 第二個單元,位於俑坑的右側,由64乘戰車組成方陣(車系木質,僅留遺跡)。每列8乘,共有8列。車前駕有真馬大小的陶馬4匹。每車後一字排列兵俑3個,中為御手拉馬轡,另兩個分別立於車左和車右,手持長柄兵器。 第三單元,位於中部,由19輛戰車,264個步兵俑和8個騎士俑組成長方形陣,共分3列。每匹馬前立騎士俑一個,一手牽馬韁,一手作拉弓狀。每乘車後除三名車士外,還配有8~36個步兵俑。 第四單元,位於軍陣左側,108個騎士俑和180匹陶鞍馬俑排成11列橫隊,組成長方形騎兵陣。其中第1、3列為戰車6輛。每匹馬前,立胡服騎士俑一個,右手牽馬,左手拉弓。而俑坑內的108件騎兵俑是我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數量眾多的古代騎兵的形象資料。在服飾裝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嚴格模擬古代騎兵的戰時形象。與步兵、車兵俑顯然不同。它頭戴圓形小帽,帽子兩側帶扣系在頜下,身著緊袖、交領右衽雙襟掩於胸前的上衣,下穿緊口連襠長褲,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鎧甲,肩上無披膊,手上無護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輕巧的特色,鎧甲顯得簡單而靈活。騎兵俑特殊的裝束也與騎兵的戰術特點密切相關。
而銅車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為之一新。其工藝之復雜,作之精巧,技藝之卓越無不令人驚嘆。秦陵二銅車是一種帶有篷蓋的豪華車,車輿接近正方形,它寬78厘米,進深88厘米,其寬度僅比一號車長4厘米,可進深較之一號車長40厘米。二號車輿上罩著一塊類似於龜蓋狀的篷蓋。大篷蓋不僅將車輿全部罩了起來,甚至連車輿前邊的「駕駛室」也遮蓋起來,形成封閉式的車輿。以便車主與「駕駛員」傳遞命令。二號銅車屬於小轎車類型。車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如果躺在這樣寬敞、舒適、豪華的車輿內,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種「軟卧車」的舒服感。既使遠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長途顛簸的疲勞。二號車車內設備更富有特色。車輿內曝有彩繪精美的軟墊。考古專家曾在車輿底部發現一塊方形大銅板,其大小幾乎與輿論輿論底尺寸相當,銅板表面彩繪著各種鮮艷的幾何形圖案花紋,下面四角和中部有8個3厘米高的銅支釘支撐。這塊彩繪大銅板無疑就是古車上的「文茵」,類似於一種軟墊製品。如果車中鋪設雙重文茵,一定更加平穩而舒適,其功能無異於現代的「軟卧車」。可以說二號車屬於我國最早的「軟卧車」模型。考古專家經過仔細清理發現二號銅車馬總共由3462個鑄件組成,其中銅鑄件1742件,金鑄件737件,銀鑄件983件。總重量達1241公斤,其中金鑄件3公斤多,銀鑄件,4公斤多。一號銅車馬鑄件的數量也不會相差太遠。兩乘車加起來不少於5000多個零部件,尤其令人拍手叫絕的是這里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鑄造成型。而這5000多個零部件無論是大至2平方米以上的篷蓋、傘蓋及車輿、銅馬、銅俑等,還是不足0.2平方米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鑄造成型。就拿篷蓋與傘蓋的鑄造來說,它不僅面積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為0.4厘米,薄的地方僅有0.1厘米,再加上篷蓋、傘蓋,都有一定的弧度,這樣難度大的篷蓋、傘蓋能一次性澆鑄成功,不要說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發達、設備齊全的今天也並非易事。銅馬和銅俑的鑄造也令我們當代的工程師望塵莫及。我們發現8匹銅馬、兩個御官俑的鑄造都達到了維妙維肖的程度,無論是整體造型,還是神態、性格、氣質的刻劃都可以與秦俑坑那雕塑最好的將軍俑相媲美。銅馬、銅俑鑄造如此准,形神兼備實為罕見。比如銅馬的籠頭,它是由82節小金管和78節小銀管連接起來,每節扁狀金銀管長僅0.8厘米,一節金管與一節銀管以子母卯形式相連接,其精細和靈活程度較之現代的表鏈毫不遜色。經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那馬脖子下懸掛的纓絡,這些纓絡全是採用一根根細如發絲的銅絲製作的。專家們用放大鏡反復觀察,驚奇地發現銅絲表面無鍛打痕跡,粗細均勻,表明很可能是用拔絲法製成。尤其是以銅絲組成的鏈環,是由銅絲兩端對接焊成,對接面合縫嚴密。如此纖細的銅絲(0.5毫米)到底是用什麼方法製作?採取什麼樣的工藝焊接?目前還是一個謎團。總之,銅車馬的鑄造工藝堪稱古代青銅冶鑄方面了不起的奇跡。試想當時沒有車床,更沒有現代化的冶鑄設備,鑄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銀、銅大小規格不同的車馬部件實在是一項偉大的創舉。秦始皇兵馬俑二號俑坑出土的總之,秦俑二號坑出土的弓箭手、輕車兵、騎兵俑等,首次為我們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騎兵、輕車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資料,在古代軍事史的研究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秦始皇三號俑坑位於一號兵馬俑坑西端北側,與二號兵馬俑坑東西相對,南距一號坑25米,東距二號坑120米,面積約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門前有一乘戰車,內有武士俑68個。從3號坑的布局看,似為總指揮部,統帥左、右、中三軍。三號俑坑號的陶俑大部分沒有頭,陶馬馬頭也同樣殘缺不全,甚至有的殘破陶片坑內也不見蹤影。由此不難看出,三號俑坑曾遭受過嚴重的人為破壞。三號俑坑對於古代軍事史的研究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春秋戰國之前的戰爭,指揮將領往往要身先士卒,沖鋒陷陣,所以他們常常要位於卒伍之前。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戰爭規模的增大,作戰方式的變化,指揮者的位置開始移至中軍。秦代戰爭將指揮部從中軍中獨立出來,這是軍事戰術發展的一大進步。指揮部獨立出來研究制訂嚴密的作戰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揮將領的人身安全有了進一步的保證。這是古代軍事戰術發展成熟的重要標志。三號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發現時代最早的軍事指揮部的形象資料。建築結構,陶俑排列,兵器配備,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揮部形制、卜占及出戰儀式,命將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飾、裝備等問題的珍貴資料。
大凡參觀過兵馬俑的人們,對於少數陶俑臉部殘留的彩繪或許還記憶猶新。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艷和諧的彩繪。陶俑的戰袍上繪有朱紅、桔紅、白、粉綠、綠、紫等色。褲子繪有藍、紫、粉紫、粉綠、朱紅等色。甲片多為黑褐色,甲組和連甲帶多為朱紅。同時也有一部分甲組、連甲帶繪成紫色。陶俑的顏面及手、腳面顏色均為粉紅色,表現出肌肉的質感。特別是面部的彩繪尤為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連眼睛的瞳孔也彩繪的活靈活現。陶俑的發髻、胡須和眉毛均為黑色。整體色彩顯得絢麗而和諧。同時陶俑的彩繪還注重色調的對比。從個體看,有的上著綠色長襦,下穿綠色短褲。再從整體來看,如探方20戰車後的一排陶俑,第一個身著紅袍第二個身著綠袍,第三個身著紫袍,第四個身著白袍。不同色彩的服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陶馬也同樣有鮮艷而和諧的彩繪。如探方20出土的一組陶馬,其局部仍然保留著鮮艷的色彩。四匹馬似為白蹄棗紅馬,但是在局部用色方面又有明顯的區別。如馬軀體部分為棗紅色,前體腔及肚皮部位分綠色,生殖器則繪為黑色。馬腿表面也是棗紅色,內面異為粉綠色,蹄為白色。馬前腿內側的兩個小夜眼(俗稱)也繪為白色。馬頭部的顏色更是精心彩繪,兩腮及眼睛以下部位為白色,鼻樑棗紅色,鼻孔為粉紅色,嘴唇下部亦為棗紅色,舌胎則為粉紅色,牙齒又繪為白色,馬鬃、馬尾均為黑色。總之,陶馬的色彩既逼真又艷麗,使之靜態中的陶馬形象更為生動,更具有藝術魅力。秦俑彩繪主要有紅、綠、藍、黃、紫、褐、白、黑八種顏色。如果再加上深淺濃淡不同的顏色,如朱紅、粉紅、棗紅色、中黃、粉紫、粉綠等,其顏色就不下十幾種了。化驗表明這些顏色均為礦物質。紅色由辰砂、鉛丹、赭石製成。綠色為孔雀石,藍色蔚藍銅礦,紫色為鉛丹與藍銅礦合成,褐色為褐鐵礦,白色為鉛白和高嶺土,黑色為無定形炭。這些礦物質都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顏料。秦俑運用了如此豐富的礦物顏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已能大量生產和廣泛使用這些顏料。這不僅在彩繪藝術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著重要意義。秦俑彩繪技術也有許多獨到之處。一般在彩繪之前對陶俑表面先進行處理。由於陶俑是沒有釉的素陶,具有較多的毛細孔,表面不能滑潤。而彩繪則要求毛細孔不易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易太滑,也不能太澀。為了達到這一要求,陶俑在燒造之前表面似用極細的泥均勻塗抹,並加以壓光,減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潔度,同時在陶俑燒造之後,似進行了化學物理處理。從陶俑陶片斷面觀察,也證明了陶俑燒造之前表面曾用細泥塗抹,有的部位不只塗抹一次,陶俑表面還塗有一層薄薄的類似以膠質的物質,表面塗膠減少了陶俑兩者緊密地粘接起來,使之彩繪不易脫落。彩繪技法則是根據不同部位採取不同的方法。一般陶俑的顏面、手、腳面部分先用一層赭石打底,再繪一層白色,再繪一層粉紅色,盡量使色調與人體膚色接近。而袍、短褲、鞋等處的彩繪則是採取平塗一種顏色,只是在衣袖與袖口、甲片與連甲帶之間運用不同的色調作對比,更顯示出甲衣的質感。有些胡須、眼眉的處理,則是用黑色繪成一道道細細的毛發。總之,彩繪工序復雜,手法多樣,著色講究,充分顯示了彩繪的層次和質感,使雕塑與彩繪達到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其中有些彩繪技法為漢代所繼承。陶俑、陶馬彩繪嚴格模擬實物,但在色調的掌握上以暖色為主,很少使用冷色。紅、藍、綠等色調的使用,巧妙地表現出秦軍威武。
兵馬俑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不可低估,而兵馬俑更是全世界的一個奇跡,他讓外國人贊嘆,讓中國人驕傲!

③ 學先鋒找榜樣手抄報

\kjhgkh

④ 雷鋒精神永放光芒的手抄報

雷鋒的故事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徵兵工作已經開始,雷鋒迫切要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但鑒於焦化廠的徵兵名額有限,且雷鋒在工地的表現十分突出,領導也捨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報名.這可急壞了雷鋒,他跑了幾十里路,來到遼陽市人民武裝部向余政委講起自己的經歷,表明他參軍的志願和決心. 武裝部的余政委和工程兵派來的接兵的領導專門研究了雷鋒的入伍問題,認為他是苦孩子出身,經過實際工作的鍛煉,政治素質好,入伍動機明確,雖然身高1.54米,體重不足55公斤,身體條件差些,但他在農場開過拖拉機,在工廠開過推土機,多次被評為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和先進工作者.相信他入伍會成長得更快.最後決定批准雷鋒入伍.一九六零年一月八日,雷鋒領到了入伍通知書,隨新兵一同由遼陽來到駐地營口市.他作為新兵代表在歡迎戰友入伍大會上講話. 雷鋒所在團是有著光榮戰爭歷史的部隊,他決心以實際行動發揚優良傳統,開飯時,他主動給大夥讀報,宣傳黨的政策:休息時,他教大家唱歌,雷鋒在這個大家庭里感受到無此的溫暖,由於他身小臂力弱,開始練投手榴彈時不合格,他天不亮就消消地出去練習,十幾天後,他終於和其他同志一樣,在實彈學習中得到了優秀.
立志參軍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路過雷鋒的家鄉.雷鋒看見宿營的隊伍一住下來便向老鄉問寒問暖,還幫助老鄉挑水,掃地.買柴買菜按價付錢,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就從心底萌生了要參軍的願望.雷鋒找到部隊的連長,堅決要當兵,當連長得知他苦難的身世後告訴他還小,等長大了才能當兵,並把一支鋼筆送給了他,鼓勵他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保衛和和建設中國.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徵兵工作已經開始,雷鋒迫切要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但鑒於焦化廠的徵兵名額有限,且雷鋒在工地的表現十分突出,領導也捨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報名.這可急壞了雷鋒,他跑了幾十里路,來到遼陽市人民武裝部向余政委講起自己的經歷,表明他參軍的志願和決心.武裝部的余政委和工程兵派來的接兵的領導專門研究了雷鋒的入伍問題,認為他是苦孩子出身,經過實際工作的鍛煉,政治素質好,入伍動機明確,雖然身高1.54米,體重不足55公斤,身體條件差些,但他在農場開過拖拉機,在工廠開過推土機,多次被評為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和先進工作者.相信他入伍會成長得更快.最後決定批准雷鋒入伍.
一九六零年一月八日,雷鋒領到了入伍通知書,隨新兵一同由遼陽來到駐地營口市.他作為新兵代表在歡迎戰友入伍大會上講話.
雷鋒所在團是有著光榮戰爭歷史的部隊,他決心以實際行動發揚優良傳統,開飯時,他主動給大夥讀報,宣傳黨的政策:休息時,他教大家唱歌,雷鋒在這個大家庭里感受到無此的溫暖,由於他身小臂力弱,開始練投手榴彈時不合格,他天不亮就消消地出去練習,十幾天後,他終於和其他同志一樣,在實彈學習中得到了優秀.
後來居上
新兵訓練結束後,雷鋒被分到運輸連當汽車兵,"服從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燒木炭,我就去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去做黃繼光".這是雷鋒向組織上表明的態度.
雷鋒性格開朗,平時很活躍,教唱歌,辦牆報,說快板樣樣都行,上級領導安排他參加戰士演出隊,他就起早貪黑地背台詞,後來考慮到雷鋒的湖南口音與大家的普通話不協調,影響演出效果,他就主動提出換下自己,而集中精力為演出做好後勤工作,大家雖沒有看到雷鋒的表演,但台上的每一個節目都包含著雷鋒的辛勤勞動,和他那處處關心集體,一切服從工作需要的精神.
雷鋒回到運輸連後,便投入到緊張的學習駕駛技術之中去,針對缺少教練車的現狀,他帶領大家做了一個汽車駕駛台.雷鋒廢寢忘食地學習技術,被大家一致推舉為技術學習小組長.五月份,雷鋒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駕駛員,被分到二排四班,交給一台13號車上了建設工地.
釘子精神
施工任務中,他整天駕駛汽車東奔西跑,很難抽出時間學習,雷鋒就把書裝在挎包里,隨身帶在身邊,只要車一停,沒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駕駛室里看書.他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鑽.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 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鑽.
一次義務勞動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疼得很厲害,他來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些葯回來,見一個建築工地上正熱火朝天地進行施工,原來是給本溪路小學蓋大樓,雷鋒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輛小車,加入到運磚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鋒被一群工人圍住了,面對大家他說:"我們都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我和大家一樣,只要盡了自己的一點義務,也算是有一份光發一份光吧!"這天下午,打聽到雷鋒名字及部隊駐地的市二建公司組織工人敲鑼打鼓送來感謝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鋒做了一件好事,過了個特殊的星期天.
可敬的"傻子"
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摺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存摺上203元)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待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卻捨不得喝一瓶汽水.
雷鋒在1960年8月20日的日記中寫道:"我要做一個有利於人民,有利於國家的人.如果說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願意做這樣的'傻子'的."40多年過去了,今天重讀《雷鋒日記》,重溫他那一個心眼向著黨,向著人民,向著國家的"傻子"精神,仍能給我們深刻的啟示和教益.
"傻子"精神,實質上就是多做貢獻,少取報酬的精神.有人覺得,在實際生活中,這種精神只有像雷鋒那樣的少數先進典型才能具備,多數人無法做到.這種缺乏自覺和自信的態度是不正確的.我們只要客觀地觀察一下就會看到,每個人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既離不開對家庭對社會的索取,也不能不對家庭和社會做出自己的回報和奉獻.在這種奉獻與索取之間,具體到每個人,其所得所失計算起來可能會千差萬別,但從總體上進行衡量,則必定是奉獻多於索取,積累大於消耗,樂於吃虧的"傻子"多於只知佔便宜的"聰明人".不然,我們今天的生活何以會比我們的前人好出千百倍 如今,世界上的財富正在變得越來越多,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這個基本的趨勢,證明了魯迅先生指出的鐵的事實:世界卻正由愚人造成,聰明人決不能支持世界.只要有雷鋒那種甘當"傻子"的覺悟,並切實付諸實踐,就完全能夠成為一個高尚的無私奉獻的人.
有人認為,雷鋒的"傻子"精神是計劃經濟年代的產物,現在實行市場經濟就行不通了.這種認識是片面的.誠然,市場經濟講的是等價交換,只盡義務不取報酬不符合市場規則.但是,市場經濟同樣需要"傻子"精神,其核心就是誠實守信.有真心誠意為顧客著想的"傻子"精神,就會大大增加企業的可信度,不但能受到顧客廣泛歡迎,也能使自己獲得令人羨慕的經濟效益.同時還應看到,人們在市場之外還有更加廣闊的生活天地.除了市場上討價還價,錙銖必較之外,在處理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時,無私奉獻的精神還是必不可少的.
"傻子"總是與"聰明人"相比較而存在的.既然有人把雷鋒這種甘於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的人稱為"傻子",那麼在他們眼中,那些善於鑽營,見便宜就上的人,自然就是"心眼多得數不過來"的"聰明人".但實踐證明,樂於奉獻的人雖然在物質所得上難免吃虧,卻能由此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充分享受人間的親情和生活的美好,並創造出一個具有豐富多彩價值的人生.相比之下,那些利用各種歪門邪道巧取豪奪的人,他們自以為"聰明",實際上擺脫不掉欲壑難填的折磨,最後或者道德墮落,身敗名裂,或者觸犯刑律,身陷囹圄.這分明是"鬼"迷心竅,愚蠢透頂,哪裡談得上什麼聰明 !
入黨
團黨委樹立雷鋒為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標兵後,雷鋒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他出身貧苦,愛憎分明,好學上進,階級覺悟高,入黨動機正確,根據一貫表現,支部大會一致通過了雷鋒的入黨申請.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八日,雷鋒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一九六零年底,雷鋒事跡被以《苦孩子好戰士》為題在報刊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各地邀請他作報告的單位越來越多,他以一部血淚斑斑的家史,告訴人們不要忘記過去,激勵人們在建設祖國中團結一致,更堅定地去戰勝困難.應廣大人民的要求,連里把雷鋒事跡搞了一個展覽室,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也來人收集雷鋒的事跡……
團結友愛
雷鋒把自己的藏書拿出來供大家學習,被人們稱為"小小的雷鋒圖書館".他幫助同志學習知識,同班戰友喬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鋒就手把手地教他認字,學算術.同班戰友小周父親得了重病雷鋒知道後以小周的名義給家裡寫了信又寄去10元錢.戰友小韓在夜裡的出車中棉褲被硫酸水燒了幾個洞,雷鋒值班回來發現後,把自己的帽子拆下來一針一針地為小韓補好褲了,輕輕地蓋在他身上.知道這個情況的喬安山說:"為了給你補褲子,雷鋒半宿都沒睡!"
人民的勤務員
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 "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要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後,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顫,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裡.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麼感謝你呀!"過年的時候,戰友們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種文娛活動.雷鋒和大家在俱樂部打了一陣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節,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是多麼需要人幫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一起請假後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這個幫著打掃候車室,那個給旅客倒水,雷鋒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
雷鋒就是選擇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做好事,難怪人們一見到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鋒.
孩子們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後,雷鋒先後擔任了撫順市建設街小學(即現在的雷鋒小學)和本溪路小學校外輔導員.
雷鋒平時工作.學習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時間或風雨天不能出車的日子請假到學校去找教師,同學談心,或進行其他輔導活動.他善於團結小朋友,啟發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雷鋒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辛勤培養下一代茁壯成長.共表團撫順市委為表彰雷鋒的事跡,曾於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頒發獎狀,上面寫著:"獎給優秀輔導員雷鋒同志,保持光榮,繼續前進".
模範班長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團上下一致推舉雷鋒為撫順市人大代表.
雷鋒參加完人代會回到連里就擔任了二排四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班長.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小孩,手裡還拉著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里外的獐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獐子溝走去,寧可自己淋得透濕,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
謙虛謹慎
雷鋒入伍以來,多次立功受獎,他被選為市人大代表,出席過沈陽軍區首屆共青團代表會議,他的照片,日記和模範事跡.通過報紙.電台作了廣泛的宣傳,雷鋒陸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熱情贊揚他的來信,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於黨,歸於熱情幫助我的同志,至於我個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這么一點點貢獻,比起對我的要求和期望還是很不夠的……"
女友的回憶
在雷鋒日記中,許多人看到一段署名為"你姐黃麗"的留言.幾十年來,大家都在問,這個黃麗是誰 直到一九九七年,隱而不談這段往事的王佩玲終於披露出青年時代與雷鋒共處的情景.
一九五八年二月,王佩玲在團山湖農場與雷鋒相識,那時,王佩玲19歲,雷鋒17歲.王佩玲常常向雷鋒借書看,他們常常在一些談論起書中的故事和人物,雖然有時觀點不一致,便爭執之後雙方都感到特別快樂.三月十三日吃完午飯,雷鋒送給她一本嶄新的日記本,一句話沒說就跑開了,在日記的扉頁上是雷鋒對她的祝願和鼓勵.
由於兩人常常接觸,便受到場里人的閑言碎語,王佩玲去湘潭學習4個月,雙方互相通信,談些彼此的學習和工作情況.五八年十一月,雷鋒調往鞍鋼,臨別前雷鋒送王佩玲一張照片,王佩玲送雷鋒一個日記本,並寫了一段留言,這就是如今陳列在軍事博物館里《雷鋒日記》中的那段話,當時不便簽真名,雷鋒想了想說:"就寫黃麗吧,黃王同音,麗為天生麗質!
後來,王佩玲離開農場輾轉安徽,湖北等地,與雷鋒失去了聯系,六三年三月六日中午,王佩玲突然發現報紙刊登毛主席的題詞和雷鋒的優秀事跡,至此才知道心愛的弟弟已改名並已離開人世,王佩玲大病一場.
一九六五年,27歲的王佩玲結婚成家.
犧牲經過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點多鍾,細雨霏霏,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駐地.他們把車開進連隊車場後,發現車身上濺了許多泥水,便不顧長途行車的疲勞,立即讓喬安山發動車到空地去洗車.經過營房前一段比較窄的過道,為安全起見,雷鋒站在過道邊上,揚著手臂指揮小喬倒車轉彎;"向左,向左……倒!倒!"汽車突然左後輪滑進了路邊水溝,車身猛一搖晃,驟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曬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桿子,雷鋒不幸被倒下來的方木桿子砸在頭部,當場撲倒在地,昏過去……
戰友們立即用擔架把他送到附近醫院搶救,各級首長立即趕到了醫院,同時以最快速度把沈陽的醫療專家接到雷鋒床前.由於顱骨損傷,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這個勞動人民的好兒子,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年僅22歲,就這樣和我們永別了!
八月十七日,在撫順市望花區政府禮堂召開隆重的追悼會.近十萬人護送雷鋒的靈柩向烈士陵園走去.
一九六三年一月,國防部命名雷鋒生前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共青團追任雷鋒為全國少先隊優秀輔導員,解放軍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相繼發出關於學習雷鋒的通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相繼發表社論,評論和介紹雷鋒事跡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報紙發表了毛澤東主席的光輝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雷鋒,這個光輝的名字,在我們的心中閃爍著不滅的光輝.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將在我們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斷發揚光大,他那不可磨滅的美好形象,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雷鋒精神
雷鋒精神是對雷鋒事跡所表現出來的先進思想,道德觀念和崇高品質的理論概括和總結.已經成為雷鋒和雷鋒式的先進人物崇高思想和優秀品德的結晶,已經成為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黨,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發展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關系的象徵.
一心向著黨,向著社會主義的堅定的政治立場.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崇高思想.
甘當革命的"螺絲釘",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的愛崗敬業態度.
刻苦學習和鑽研理論的"釘子"精神.

⑤ 關於愛黨的手抄報

雷鋒的故事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徵兵工作已經開始,雷鋒迫切要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但鑒於焦化廠的徵兵名額有限,且雷鋒在工地的表現十分突出,領導也捨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報名.這可急壞了雷鋒,他跑了幾十里路,來到遼陽市人民武裝部向余政委講起自己的經歷,表明他參軍的志願和決心. 武裝部的余政委和工程兵派來的接兵的領導專門研究了雷鋒的入伍問題,認為他是苦孩子出身,經過實際工作的鍛煉,政治素質好,入伍動機明確,雖然身高1.54米,體重不足55公斤,身體條件差些,但他在農場開過拖拉機,在工廠開過推土機,多次被評為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和先進工作者.相信他入伍會成長得更快.最後決定批准雷鋒入伍.一九六零年一月八日,雷鋒領到了入伍通知書,隨新兵一同由遼陽來到駐地營口市.他作為新兵代表在歡迎戰友入伍大會上講話. 雷鋒所在團是有著光榮戰爭歷史的部隊,他決心以實際行動發揚優良傳統,開飯時,他主動給大夥讀報,宣傳黨的政策:休息時,他教大家唱歌,雷鋒在這個大家庭里感受到無此的溫暖,由於他身小臂力弱,開始練投手榴彈時不合格,他天不亮就消消地出去練習,十幾天後,他終於和其他同志一樣,在實彈學習中得到了優秀. 立志參軍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路過雷鋒的家鄉.雷鋒看見宿營的隊伍一住下來便向老鄉問寒問暖,還幫助老鄉挑水,掃地.買柴買菜按價付錢,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就從心底萌生了要參軍的願望.雷鋒找到部隊的連長,堅決要當兵,當連長得知他苦難的身世後告訴他還小,等長大了才能當兵,並把一支鋼筆送給了他,鼓勵他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保衛和和建設中國.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徵兵工作已經開始,雷鋒迫切要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但鑒於焦化廠的徵兵名額有限,且雷鋒在工地的表現十分突出,領導也捨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報名.這可急壞了雷鋒,他跑了幾十里路,來到遼陽市人民武裝部向余政委講起自己的經歷,表明他參軍的志願和決心.武裝部的余政委和工程兵派來的接兵的領導專門研究了雷鋒的入伍問題,認為他是苦孩子出身,經過實際工作的鍛煉,政治素質好,入伍動機明確,雖然身高1.54米,體重不足55公斤,身體條件差些,但他在農場開過拖拉機,在工廠開過推土機,多次被評為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和先進工作者.相信他入伍會成長得更快.最後決定批准雷鋒入伍. 一九六零年一月八日,雷鋒領到了入伍通知書,隨新兵一同由遼陽來到駐地營口市.他作為新兵代表在歡迎戰友入伍大會上講話. 雷鋒所在團是有著光榮戰爭歷史的部隊,他決心以實際行動發揚優良傳統,開飯時,他主動給大夥讀報,宣傳黨的政策:休息時,他教大家唱歌,雷鋒在這個大家庭里感受到無此的溫暖,由於他身小臂力弱,開始練投手榴彈時不合格,他天不亮就消消地出去練習,十幾天後,他終於和其他同志一樣,在實彈學習中得到了優秀. 後來居上 新兵訓練結束後,雷鋒被分到運輸連當汽車兵,"服從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燒木炭,我就去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去做黃繼光".這是雷鋒向組織上表明的態度. 雷鋒性格開朗,平時很活躍,教唱歌,辦牆報,說快板樣樣都行,上級領導安排他參加戰士演出隊,他就起早貪黑地背台詞,後來考慮到雷鋒的湖南口音與大家的普通話不協調,影響演出效果,他就主動提出換下自己,而集中精力為演出做好後勤工作,大家雖沒有看到雷鋒的表演,但台上的每一個節目都包含著雷鋒的辛勤勞動,和他那處處關心集體,一切服從工作需要的精神. 雷鋒回到運輸連後,便投入到緊張的學習駕駛技術之中去,針對缺少教練車的現狀,他帶領大家做了一個汽車駕駛台.雷鋒廢寢忘食地學習技術,被大家一致推舉為技術學習小組長.五月份,雷鋒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駕駛員,被分到二排四班,交給一台13號車上了建設工地. 釘子精神 施工任務中,他整天駕駛汽車東奔西跑,很難抽出時間學習,雷鋒就把書裝在挎包里,隨身帶在身邊,只要車一停,沒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駕駛室里看書.他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鑽.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 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鑽. 一次義務勞動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疼得很厲害,他來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些葯回來,見一個建築工地上正熱火朝天地進行施工,原來是給本溪路小學蓋大樓,雷鋒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輛小車,加入到運磚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鋒被一群工人圍住了,面對大家他說:"我們都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我和大家一樣,只要盡了自己的一點義務,也算是有一份光發一份光吧!"這天下午,打聽到雷鋒名字及部隊駐地的市二建公司組織工人敲鑼打鼓送來感謝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鋒做了一件好事,過了個特殊的星期天. 可敬的"傻子" 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摺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存摺上203元)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待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卻捨不得喝一瓶汽水. 雷鋒在1960年8月20日的日記中寫道:"我要做一個有利於人民,有利於國家的人.如果說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願意做這樣的'傻子'的."40多年過去了,今天重讀《雷鋒日記》,重溫他那一個心眼向著黨,向著人民,向著國家的"傻子"精神,仍能給我們深刻的啟示和教益. "傻子"精神,實質上就是多做貢獻,少取報酬的精神.有人覺得,在實際生活中,這種精神只有像雷鋒那樣的少數先進典型才能具備,多數人無法做到.這種缺乏自覺和自信的態度是不正確的.我們只要客觀地觀察一下就會看到,每個人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既離不開對家庭對社會的索取,也不能不對家庭和社會做出自己的回報和奉獻.在這種奉獻與索取之間,具體到每個人,其所得所失計算起來可能會千差萬別,但從總體上進行衡量,則必定是奉獻多於索取,積累大於消耗,樂於吃虧的"傻子"多於只知佔便宜的"聰明人".不然,我們今天的生活何以會比我們的前人好出千百倍 如今,世界上的財富正在變得越來越多,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這個基本的趨勢,證明了魯迅先生指出的鐵的事實:世界卻正由愚人造成,聰明人決不能支持世界.只要有雷鋒那種甘當"傻子"的覺悟,並切實付諸實踐,就完全能夠成為一個高尚的無私奉獻的人. 有人認為,雷鋒的"傻子"精神是計劃經濟年代的產物,現在實行市場經濟就行不通了.這種認識是片面的.誠然,市場經濟講的是等價交換,只盡義務不取報酬不符合市場規則.但是,市場經濟同樣需要"傻子"精神,其核心就是誠實守信.有真心誠意為顧客著想的"傻子"精神,就會大大增加企業的可信度,不但能受到顧客廣泛歡迎,也能使自己獲得令人羨慕的經濟效益.同時還應看到,人們在市場之外還有更加廣闊的生活天地.除了市場上討價還價,錙銖必較之外,在處理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時,無私奉獻的精神還是必不可少的. "傻子"總是與"聰明人"相比較而存在的.既然有人把雷鋒這種甘於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的人稱為"傻子",那麼在他們眼中,那些善於鑽營,見便宜就上的人,自然就是"心眼多得數不過來"的"聰明人".但實踐證明,樂於奉獻的人雖然在物質所得上難免吃虧,卻能由此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充分享受人間的親情和生活的美好,並創造出一個具有豐富多彩價值的人生.相比之下,那些利用各種歪門邪道巧取豪奪的人,他們自以為"聰明",實際上擺脫不掉欲壑難填的折磨,最後或者道德墮落,身敗名裂,或者觸犯刑律,身陷囹圄.這分明是"鬼"迷心竅,愚蠢透頂,哪裡談得上什麼聰明 ! 入黨 團黨委樹立雷鋒為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標兵後,雷鋒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他出身貧苦,愛憎分明,好學上進,階級覺悟高,入黨動機正確,根據一貫表現,支部大會一致通過了雷鋒的入黨申請.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八日,雷鋒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一九六零年底,雷鋒事跡被以《苦孩子好戰士》為題在報刊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各地邀請他作報告的單位越來越多,他以一部血淚斑斑的家史,告訴人們不要忘記過去,激勵人們在建設祖國中團結一致,更堅定地去戰勝困難.應廣大人民的要求,連里把雷鋒事跡搞了一個展覽室,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也來人收集雷鋒的事跡…… 團結友愛 雷鋒把自己的藏書拿出來供大家學習,被人們稱為"小小的雷鋒圖書館".他幫助同志學習知識,同班戰友喬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鋒就手把手地教他認字,學算術.同班戰友小周父親得了重病雷鋒知道後以小周的名義給家裡寫了信又寄去10元錢.戰友小韓在夜裡的出車中棉褲被硫酸水燒了幾個洞,雷鋒值班回來發現後,把自己的帽子拆下來一針一針地為小韓補好褲了,輕輕地蓋在他身上.知道這個情況的喬安山說:"為了給你補褲子,雷鋒半宿都沒睡!" 人民的勤務員 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 "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要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後,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顫,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裡.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麼感謝你呀!"過年的時候,戰友們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種文娛活動.雷鋒和大家在俱樂部打了一陣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節,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是多麼需要人幫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一起請假後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這個幫著打掃候車室,那個給旅客倒水,雷鋒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 雷鋒就是選擇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做好事,難怪人們一見到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鋒. 孩子們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後,雷鋒先後擔任了撫順市建設街小學(即現在的雷鋒小學)和本溪路小學校外輔導員. 雷鋒平時工作.學習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時間或風雨天不能出車的日子請假到學校去找教師,同學談心,或進行其他輔導活動.他善於團結小朋友,啟發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雷鋒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辛勤培養下一代茁壯成長.共表團撫順市委為表彰雷鋒的事跡,曾於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頒發獎狀,上面寫著:"獎給優秀輔導員雷鋒同志,保持光榮,繼續前進". 模範班長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團上下一致推舉雷鋒為撫順市人大代表. 雷鋒參加完人代會回到連里就擔任了二排四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班長.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小孩,手裡還拉著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里外的獐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獐子溝走去,寧可自己淋得透濕,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 謙虛謹慎 雷鋒入伍以來,多次立功受獎,他被選為市人大代表,出席過沈陽軍區首屆共青團代表會議,他的照片,日記和模範事跡.通過報紙.電台作了廣泛的宣傳,雷鋒陸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熱情贊揚他的來信,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於黨,歸於熱情幫助我的同志,至於我個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這么一點點貢獻,比起對我的要求和期望還是很不夠的……" 女友的回憶 在雷鋒日記中,許多人看到一段署名為"你姐黃麗"的留言.幾十年來,大家都在問,這個黃麗是誰 直到一九九七年,隱而不談這段往事的王佩玲終於披露出青年時代與雷鋒共處的情景. 一九五八年二月,王佩玲在團山湖農場與雷鋒相識,那時,王佩玲19歲,雷鋒17歲.王佩玲常常向雷鋒借書看,他們常常在一些談論起書中的故事和人物,雖然有時觀點不一致,便爭執之後雙方都感到特別快樂.三月十三日吃完午飯,雷鋒送給她一本嶄新的日記本,一句話沒說就跑開了,在日記的扉頁上是雷鋒對她的祝願和鼓勵. 由於兩人常常接觸,便受到場里人的閑言碎語,王佩玲去湘潭學習4個月,雙方互相通信,談些彼此的學習和工作情況.五八年十一月,雷鋒調往鞍鋼,臨別前雷鋒送王佩玲一張照片,王佩玲送雷鋒一個日記本,並寫了一段留言,這就是如今陳列在軍事博物館里《雷鋒日記》中的那段話,當時不便簽真名,雷鋒想了想說:"就寫黃麗吧,黃王同音,麗為天生麗質! 後來,王佩玲離開農場輾轉安徽,湖北等地,與雷鋒失去了聯系,六三年三月六日中午,王佩玲突然發現報紙刊登毛主席的題詞和雷鋒的優秀事跡,至此才知道心愛的弟弟已改名並已離開人世,王佩玲大病一場. 一九六五年,27歲的王佩玲結婚成家. 犧牲經過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點多鍾,細雨霏霏,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駐地.他們把車開進連隊車場後,發現車身上濺了許多泥水,便不顧長途行車的疲勞,立即讓喬安山發動車到空地去洗車.經過營房前一段比較窄的過道,為安全起見,雷鋒站在過道邊上,揚著手臂指揮小喬倒車轉彎;"向左,向左……倒!倒!"汽車突然左後輪滑進了路邊水溝,車身猛一搖晃,驟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曬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桿子,雷鋒不幸被倒下來的方木桿子砸在頭部,當場撲倒在地,昏過去…… 戰友們立即用擔架把他送到附近醫院搶救,各級首長立即趕到了醫院,同時以最快速度把沈陽的醫療專家接到雷鋒床前.由於顱骨損傷,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這個勞動人民的好兒子,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年僅22歲,就這樣和我們永別了!

⑥ 我是向上向善好少年手抄報內容

奮發向上、崇德向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新時代少年,我們要努力多做好人好事,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我們的生活很幸福,那幸福是什麼?幸福是穿新衣、住新房;幸福是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新知識;幸福是一家人圍在桌邊一起聊天一邊吃可口的飯菜……其實幸福有很多,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呀。近代以來,無數革命先輩和時代楷模為實現祖國今天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天,我來到名人館,向大家介紹我國核武器建造的元勛——鄧稼先。

鄧稼先是我國偉大的科學家,被稱為「兩彈元勛」。他從小就立志要學好本領,報效祖國。長大後,他去美國留學,26歲就獲得了博士學位,被稱為「娃娃博士」。他的老師讓他留在美國深造,可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美國條件這么好,你為什麼還要回去呢?我愛我的祖國,我要為她貢獻力量!在飛沙走石的戈壁灘上,鄧稼先不畏嚴寒酷暑,日復一日地進行研究和試驗。經過不懈的努力和鑽研,鄧稼先和同事們終於成功研製出我們國家的原子彈、氫彈。1964年10月,中國自己設計、製造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1967年6月,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鄧稼先無愧於「兩彈元勛」的光榮稱號。

我也喜歡軍事科技。近年來,「神九」與「天宮一號」實現首次載人交會對接;「嫦娥二號」工程完美收官;「蛟龍號」載人成功深潛海底7000米;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交付入列,殲-15艦載機成功起降;

「嫦娥三號」成功發射……,我國重大科技工程全方位成功亮相,上天入海書寫了一串串閃亮的「中國創造」。看到中國越來越強大的新聞,我心情激動,萌發了為祖國富強而貢獻力量的美好願望。今天的美好生活來自逐漸強大的祖國。爸爸周末陪著我上科技館、圖書館,汲取科學知識;媽媽暑假帶著我去北京登長城、看故宮;去青島、大連參觀軍事博物館,直觀了解歷史文化和現代科技的結合。感謝老師和家長告訴我,有理想就要堅定信念。

作為小學生,我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每個人都貢獻出自己小小的力量,累積起來,就是對祖國大大的愛。為了美好的明天,讓我們一起加油!

⑦ 收集十大元帥事跡手抄報

1、元帥——朱德(1886-1976)四川儀隴縣人
朱德,無論從哪個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帥交椅非他莫屬。
由於在黨史軍史上的地位極為特殊,
今天人們對他的誤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階,1886年生於四川儀隴縣一個農家。少年下田勞作並讀過私塾,20歲時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師范,畢業後回縣城當了體育教員。看到社會黑暗和時局動盪,他徒步跋涉三個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學日本成為「士官三傑」之一的蔡鍔所主辦的雲南講武堂。在講武堂中,朱德參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朱德畢業後,在滇軍中由少尉排長干起,在討袁和軍閥混戰中一直升至少將旅長,名震川滇。當時他與別的將領不同,對黷武爭權深感厭倦,喜好音樂,在家中廣泛接納青年軍官及學生,並讀過《新青年》等雜志。
1921年,朱德主動離開月收入大洋數以千計的軍界,外出學習。翌年,朱德到上海見到孫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與軍閥結盟。他又見到陳獨秀,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一個舊軍隊的將軍想入黨,這使當時的中共中央領導人大感驚訝,盡管鼓勵朱德追求進步,卻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歐,到德國學習戰術,並研究社會主義理論。在那裡,他見到了周恩來。翌年,經周恩來介紹加入了共產黨。
1925 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產主義勞動大學,並在軍訓班學習。在那裡,他提出回國後如打不贏就上山,令蘇軍的教官驚訝。 1926年朱德回國後,利用舊關繫到川軍、滇軍中動員北伐,並秘密做共產黨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義時,朱德率領滇軍教育團一部參加,任第九軍副軍長。起義軍南征潮汕失敗時,他在危境中率領「鐵軍」余部近千人進入粵北、湘南,於1928年4月走上井岡山與毛主席會合,建立了紅四軍並任軍長,成為全國第一支主力紅軍的最高軍事指揮員。
1930年,朱德成為紅一方面軍總司令,翌年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此後幾十年間,「總司令」在黨內成為朱德的代稱。在紅軍長征時,他有時也擔負具體作戰指揮。
抗戰初期,他率八路軍總部前往太行山前線。1940年回延安後,因年紀已大,主要協助毛主席指揮全局,不過1947年攻克石家莊時他曾親臨前線指揮。
建國後,朱德先後任國家和黨的副主席、人大委員長,1955年授十大元帥時為第一名。
1959 年廬山會議上,他不同意給彭德懷那樣定性,被有人說成年老糊塗。「文革」初定林彪為接班人時,他不表贊成,1975年又率先揭發江青,可見心底如明鏡。 1976年7月,朱德以90歲高齡去世。毛主席曾稱他是「紅司令」,並說,「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2、元帥——彭德懷(1898-1974)湖南省湘潭縣人
彭德懷,在軍史上的地位僅次於朱德,
授銜時是軍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戰軍的代表。
盡管他軍事業績上有勝有敗,但從平江暴動到朝鮮停戰,
一直在第一線從事戰斗指揮,這一點全軍無人可比。
他的軍事造詣並不出色,
但二十多年身經百戰的資歷足以使他傲視群雄,
位列元帥第二理所當然。

3、元帥——林彪(1906-1971)湖北黃崗縣人
林彪,第四野戰軍的代表,
十大元帥中他的戰績和指揮能力都堪稱第一。
但他在十人中的資歷倒數第二,位列第三是
由於當時他是十人中除朱德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
林彪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黃岡縣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五年考入黃埔軍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七年在國民革命軍葉挺獨立團任排長、連長。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營長、團長,第一縱隊司令員,紅四軍軍長,紅一軍團軍團長,紅軍大學校長。參加了紅軍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指揮了遼沈、平津等重大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司令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第七、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央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與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等結成反革命集團,同江青反革命集團互相勾結,有預謀地誣陷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陰謀奪取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陰謀敗露後,於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乘飛機外逃,在蒙古溫都爾汗地區墜機身亡。
一九七三年中共中央決定開除其黨籍。一九八一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確認為反革命集團案主犯。

4、元帥——劉伯承(1892-1986)四川開縣人
劉伯承,第二野戰軍的代表,軍事生涯僅次於朱德。
他在軍事指揮和學術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對中國軍隊正規化的影響最大。
白崇禧稱他是「共軍第一號悍將」,
而毛主席對他則別有看法。
授銜時劉伯承在黨內軍內已無實權,
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資歷,二是他在軍中人望甚高,
三是毛主席不會將他對劉的看法公開化。

5、元帥——賀龍(1896-1969)湖南桑植縣人
賀龍,藉助南昌暴動總指揮
和紅二方面軍總指揮的資歷成為元帥。
他未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
軍事造詣和戰績沒有任何出色之處。
他創建紅二軍團時有很強的封建宗族色彩,
在十年間洪湖蘇區僅能自保,談不上發展。
後人往往將此歸罪於夏曦洪湖肅反,
其實鄂豫皖蘇區的肅反比洪湖蘇區更為嚴重。
抗戰時一二零師是八路軍的三個師中力量最弱、戰績最小的,
長期擔任預備隊的角色。
賀龍解放戰爭時僅任晉綏軍區司令這一兵團級的職務,
建國後任體委主任。
但如僅就表象認為賀龍一無是處也不客觀,
授銜時他在軍委中位置僅次於彭德懷和林彪,
廬山會議後他更擔任了軍委第二副主席,
成為毛主席牽制林彪的首要人物,
六五年取消軍銜制就出自他的手筆。

6、元帥——陳毅(1901-1972)四川樂至縣人
陳毅,一身代表著南方三年游擊戰、新四軍、
第三野戰軍三個派系。
他是半路出家從軍的文人,軍事造詣有限。
抗戰以來他指揮的較大戰役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都要依賴粟裕。
但他在軍中的資歷和地位,
以及他與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人的歷史淵源,
而使得這三個派系的代表人物只能是他,不可能是粟裕。

7、元帥——羅榮桓(1902-1963)湖南衡山縣人
羅榮桓,眾所周知他是政工元帥,
代表著政工在軍中的地位,
意味著中國軍隊所特有的中國特色。
在十大元帥中他的資歷最淺,二七年入黨,
從未擔任過戰略方面的最高職。
同時他又是十人中學歷最高的,上過大學。

8、元帥——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縣人
徐向前,同賀龍類似,
藉助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的身分成為元帥。
他的資歷僅高於林彪和羅榮桓,
在黃埔一期畢業生中原是不被看好的人物。
他的軍事業績最顯著之處是曾指揮過一度是紅軍中
最強的紅四方面軍。
但自從指揮西路軍在河西走廊全軍覆沒後,
再不曾有過值得一提的戰績。
解放戰爭時他僅任兵團司令,
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攻克了太原。
由於紅四方面軍這一派系人數眾多,
必須在元帥中有代表人物,
曾為總指揮的徐向前就是最佳人選了。

9、元帥——聶榮臻(1899-1992)四川江津縣人
聶榮臻,華北野戰軍的代表。
盡管他曾在黃埔軍校任職,
但實際也沒有受過系統的軍事教育。
他指揮華北野戰軍同傅作義對峙三年,
沒有出色的戰績。
他一生的軍事業績中,凡輝煌之處往往與林彪有關:
紅軍時期他是紅一軍團政委;
抗戰開始時他擔任一一五師副師長;
平津戰役又是東野與華野聯合作戰,
以至於北京軍事博物館的一位創作員曾經說過:
「要想寫好《聶傳》,先得搞好《林傳》。」

10、元帥——葉劍英(1897-1986)廣東梅縣人
葉劍英,沒有派系背景,沒有實際戰績。
由於在十人中名列最後,容易誘發人們揣測。
實際上,因上述幾個因素的制約,
除他之外找不出別人能平衡這個位置了。
確定葉劍英為元帥在於他的特殊地位和資歷,
從北伐直到建國,他一直充當著
「中共軍方在政壇上的代表」這一角色,
除他之外黨內軍內再無他人有這種特殊地位了。
而在資歷方面,他的軍事生涯僅次於朱德和劉伯承。
自雲南講武堂畢業後,
他在粵軍中長期擔任高級幕僚的職務,
當他協助老蔣率黃埔學生軍第一次東征時,
林彪還沒進黃埔的大門呢;
長征中他一度接替劉伯承任紅軍總參謀長;
解放戰爭三年,他又任總參謀長直至建國。
在重大歷史事件中,他兩度扮演了微妙的角色。
二七年七月他向賀龍、葉挺通報朱培德的動態
而直接引發了南昌暴動;
三五年過草地時他的作為又導致了紅軍的公開分裂。
且不說他在以後的歲月中,
對粉碎「四人幫」和華、鄧之爭所起的微妙作用了。
至於他本人軍事造詣與指揮能力如何,歷史沒給他機會證明

⑧ 求一份不錯的自然博物館小報!

北京自然博物來館不是國家級源別的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位於首都南城中軸線上的天橋地區,背靠世界文化遺產天壇公園,面對現代化的天橋劇場, 具有特殊的文化環境。她的前身是成立於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1962年正式命名為北京自然博物館。

國家文物局的規定,博物館等級劃分共有三級,從高到低依次為一級、二級、三級.

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79家,按行政區劃排列)

中央部門(6家):故宮博物院、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航空博物館、北京魯迅博物館(這些是中央直屬的,才是國家級)

北京市(5家):首都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北京天文館、周口店猿人遺址博物館(其他省還有博物館入選一級博物館,這里不一一列舉)

北京自然博物館歷史悠久,很多省份的自然博物館都是參照北京自然博物館建立的.

⑨ 學校要求做關於柳州科技館和柳州軍事博物館的手抄報,應該怎麼起題目

這個類有點大,具體一點嘛,比如是不是一次活動,關於它的愛國意義,還是參觀的觀後感,還是館介紹,還是規劃設想。
你照我這個先想一想,估計你的題目也差不多能定了

⑩ 兵馬俑求資料。 我們要做關於歷史的手抄報!!!

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區城以東的驪山腳下。世界經度109.2733, 緯度34.3853,中國 陝西西安臨潼以東30多千米。
據  秦始皇陵兵馬俑《史記》記載:秦始皇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1500米處。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檔的過洞中。

兵馬俑景觀(20張)1974年3月,在陵東的西楊村村民抗旱打井時,在陵墓以東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間,發現規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經考古工作者的發掘,才揭開了埋葬於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寶藏。1975年國家決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館。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開始向國內外參觀者展出。2009年6月13日下午1點多,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再次開掘,之後在一號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1978年,前法國總理希拉克參觀後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了。不看秦俑,不能算來過中國。」從此秦俑被世界譽為「八大奇跡之一」目前已挖掘出3個俑坑。
秦始皇兵馬俑
編輯本段
秦始皇陵兵馬俑

簡介
兵馬俑多用陶冶燒制的方法製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有的先燒後接,有的先接再燒。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艷和諧的彩繪。我們發掘過程中發現有的陶俑剛出土時局部還保留著鮮艷的顏色,但是出土後由於被氧氣氧化,顏色不到十秒鍾瞬間消盡,化作白灰。現在能看到的只是殘留的彩繪痕跡。兵馬俑的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整體風格渾厚、健壯、洗練。如果仔細觀察,臉型、發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藝術魅力。
一號俑坑發掘
一號坑的發現,緣於1974年3月,秦兵俑面世,當時西楊村農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剛好開在一號坑的東南角,。1974年7月中旬,由陝西省博物館、文管會、臨潼縣文化館聯合組成的考古發掘隊進駐秦俑坑工地。隨著工作范圍的不斷擴大,1976年-1978年,考古隊又增添了考古、保護、照相、修復等方面的人員,新生力量的加強,各項工作的開展,使考古隊一時顯得異常熱鬧。一號坑發掘工作全面開展,10多個修復組展開對兵馬俑的大規模修復。
二號俑坑發掘
如果說一號坑的發現,是農民打井偶然發現的話,二號兵馬俑坑則是考古工作者經過鑽探的科學發現。這里邊就沒有那麼多的曲折而有趣的故事了。1976年4—5月間,考古隊在一號坑的東端北側有目的的鑽探工作中,於4月23日又發現了一個兵馬俑坑。
二號坑保護大廳竣工後,正式的科學考古發掘工作就要開始了。1994年3月1日,在二號坑保護大廳內舉行了隆重的二號坑開工典禮,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張德勤親臨現場,宣布了二號坑發掘工作的正式開始。為了保證這一重點考古工程的科學化、規范化,國家文物局專門成立了二號坑專家組,以指導考古發掘工作。
三號俑坑發掘
三號坑的發現,同二號坑一樣,是考古隊經過鑽探的結果。繼一、二號兵馬俑坑之後,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號坑西端北側25米處,鑽探發現了一個陪葬坑,根據發現的先後,編號為三號坑。
二號俑坑
  車兵俑—馬俑  兵馬俑群秦始皇二號俑坑呈曲尺形,位於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東西長96米,南北寬為84米,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坑內建築與一號坑相同,但布陣更為復雜,兵種更為齊全,是3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它是由騎兵、戰車和步兵(包括弩兵)組成的多兵種特殊部隊。二號坑建有1.7萬平方米的陳列大廳,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遺址陳列廳。二號坑有陶俑陶馬1300多件,戰車80餘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為首次發現。二號坑東、西兩端各有4個斜坡門道,北邊有2個斜坡門道,俑坑坐西面東,正門在東邊。坑內布局分為4個單元。 第一單元,位於俑坑東端,四周長廊有立式弩兵俑60個,陣心由八路面東的160個蹲跪式弩兵俑組成。弩兵採取陣中張陣的編列,立、跪起伏輪番射擊,以彌弩張緩慢之虞。 第二個單元,位於俑坑的右側,由64乘戰車組成方陣(車系木質,僅留遺跡)。每列8乘,共有8列。車前駕有真馬大小的陶馬4匹。每車後一字排列兵俑3個,中為御手拉馬轡,另兩個分別立於車左和車右,手持長柄兵器。 第三單元,位於中部,由19輛戰車,264個步兵俑和8個騎士俑組成長方形陣,共分3列。每匹馬前立騎士俑一個,一手牽馬韁,一手作拉弓狀。每乘車後除三名車士外,還配有8~36個步兵俑。 第四單元,位於軍陣左側,108個騎士俑和180匹陶鞍馬俑排成11列橫隊,組成長方形騎兵陣。其中第1、3列為戰車6輛。每匹馬前,立胡服騎士俑一個,右手牽馬,左手拉弓。而俑坑內的108件騎兵俑是我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數量眾多的古代騎兵的形象資料。在服飾裝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嚴格模擬古代騎兵的戰時形象。與步兵、車兵俑顯然不同。它頭戴圓形小帽,帽子兩側帶扣系在頜下,身著緊袖、交領右衽雙襟掩於胸前的上衣,下穿緊口連襠長褲,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鎧甲,肩上無披膊,手上無護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輕巧的特色,鎧甲顯得簡單而靈活。騎兵俑特殊的裝束也與騎兵的戰術特點密切聯系。
而銅車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為之一新。其工藝之復雜,作之精巧,技藝之卓越無不令人驚嘆。秦陵二銅車是一種帶有篷蓋的豪華車,車輿接近正方形,它寬78厘米,進深88厘米,其寬度僅比一號車長4厘米,可進深較之一號車長40厘米。二號車輿上罩著一塊類似於龜蓋狀的篷蓋。大篷蓋不僅將車輿全部罩了起來,甚至連車輿前邊的「駕駛室」也遮蓋起來,形成封閉式的車輿。以便車主與「駕駛員」傳遞命令。二號銅車屬於小轎車類型。車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如果躺在這樣寬敞、舒適、豪華的車輿內,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種「軟卧車」的舒服感。即使遠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長途顛簸的疲勞。二號車車內設備更富有特色。車輿內曝有彩繪美的軟墊。考古專家曾在車輿底部發現一塊方形大銅板,其大小幾乎與輿論輿論底尺寸相當,銅板表面彩繪著各種鮮艷的幾何形圖案花紋,下面四角和中部有8個3厘米高的銅支釘支撐。這塊彩繪大銅板無疑就是古車上的「文茵」,類似於一種軟墊製品。如果車中鋪設雙重文茵,一定更加平穩而舒適,其功能無異於現代的「軟卧車」。可以說二號車屬於我國最早的「軟卧車」模型。考古專家經過仔細清理發現二號銅車馬總共由3462個鑄件組成,其中銅鑄件1742件,金鑄件737件,銀鑄件983件。總重量達1241公斤,其中金鑄件3公斤多,銀鑄件,4公斤多。一號銅車馬鑄件的數量也不會相差太遠。兩乘車加起來不少於5000多個零部件,尤其令人拍手叫絕的是這里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鑄造成型。而這5000多個零部件無論是大至2平方米以上的篷蓋、傘蓋及車輿、銅馬、銅俑等,還是不足0.2平方米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鑄造成型。就拿篷蓋與傘蓋的鑄造來說,它不僅面積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為0.4厘米,薄的地方僅有0.1厘米,再加上篷蓋、傘蓋,都有一定的弧度,這樣難度大的篷蓋、傘蓋能一次性澆鑄成功,不要說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發達、設備齊全的今天也並非易事。銅馬和銅俑的鑄造也令我們當代的工程師望塵莫及。我們發現8匹銅馬、兩個御官俑的鑄造都達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無論是整體造型,還是神態、性格、氣質的刻劃都可以與秦俑坑那雕塑最好的將軍俑相媲美。銅馬、銅俑鑄造如此准,形神兼備實為罕見。比如銅馬的籠頭,它是由82節小金管和78節小銀管連接起來,每節扁狀金銀管長僅0.8厘米,一節金管與一節銀管以子母卯形式相連接,其精細和靈活程度較之現代的表鏈毫不遜色。經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那馬脖子下懸掛的纓絡,這些纓絡全是採用一根根細如發絲的銅絲製作的。專家們用放大鏡反復觀察,驚奇地發現銅絲表面無鍛打痕跡,粗細均勻,表明很可能是用拔絲法製成。尤其是以銅絲組成的鏈環,是由銅絲兩端對接焊成,對接面合縫非常嚴密。如此纖細的銅絲(0.5毫米)到底是用什麼方法製作?採取什麼樣的工藝焊接?目前還是一個謎團。總之,銅車馬的鑄造工藝堪稱古代青銅冶鑄方面了不起的奇跡。試想當時沒有車床,更沒有現代化的冶鑄設備,鑄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銀、銅大小規格不同的車馬部件實在是一項偉大的創舉。秦始皇兵馬俑二號俑坑出土的總之,秦俑二號坑出土的弓箭手、輕車兵、騎兵俑等,首次為我們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騎兵、輕車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資料,在古代軍事史的研究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三號俑坑
三號俑坑
秦始皇兵馬俑三號坑位於一號坑西端北側,與二號坑東西相對,南距一號坑25米,東距二號坑120米,面積約為520平方米,整體呈凹字形,由南北廂房和車馬房組成,車馬房中有一輛駟馬戰車及四件兵馬俑,三號坑共可出土兵馬俑68個。從3號坑的內部布局看,應為一二號坑的指揮部。三號坑是三個坑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大火焚燒過的,所以出土時陶俑身上的彩繪殘存較多,顏色比較鮮艷。春秋戰國之前的戰爭,指揮將領往往要身先士卒,沖鋒陷陣,所以他們常常要位於卒伍之前。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戰爭規模的增大,作戰方式的變化,指揮者的位置開始移至中軍。秦代戰爭將指揮部從中軍中獨立出來,這是軍事戰術發展的一大進步。指揮部獨立出來研究制訂嚴密的作戰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揮將領的人身安全有了進一步的保證。這是古代軍事戰術發展成熟的重要標志。三號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發現時代最早的軍事指揮部的形象資料。建築結構,陶俑排列,兵器配備,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揮部形制、卜占及出戰儀式,命將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飾、裝備等問題的珍貴資料。
陪葬坑
秦始皇兵馬俑(另一種以陳景元為代表的說法是為宣太後修建的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向西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秦陵內共有3個兵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陶馬高1.72米,長2.03米,戰車與實用車的大小一樣。但兵馬俑並非按原比例還原,據記載秦人身高在165cm左右。秦俑大部分手執青銅兵器,有弓、弩、箭鏃、鈹、矛、戈、殳、劍、彎刀和鉞。青銅兵器因經過防銹處理,埋在地下兩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鋒利如新,它們是當時的實戰武器,身穿甲片細密的鎧甲,胸前有綵線挽成的結穗。軍吏頭戴長冠,數量比武將多。秦俑的臉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齡都有不同之處。
統一六國之後秦國實行全國徵兵制,兵源來自全國各地,這恐怕是他們在臉型、表情、年齡上有差別的主要原因。工匠們用寫實的藝術手法把它們表現得十分逼真,在這個龐大的秦俑群體中包容著許多顯然不同的個體,使整個群體更顯得活躍、真實、富有生氣。縱觀這千百個將士俑,其雕塑藝術成就完全達到了一種完美的高度。無論是千百個形神兼備的官兵形象,還是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戰馬塑造都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著力顯現它們「內在的生氣、動力、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絕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滿了個性特徵,顯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氣。俑坑發現種類齊全,數量空前的青銅兵器極大地豐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領域,其中長鈹,金鉤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兵器鑄造的標准化工藝、兵器表面防腐處理技術的發現和研究填補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設計者為了再現2000年前的秦軍「奮擊百萬」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他們不僅僅在於追求單個陶俑的形體高大,而且是精心設計了一個由8000餘件形體高大的俑群構成一組規模龐大的軍陣體系。右側為一個巨大的方陣,左前方為一個大型疏陣,左後方則是指揮部。那數千名手執兵器的武士,數百匹曳車的戰馬,一列列、一行行,構成規模宏偉、氣勢磅礴的陣容。有的頭挽發髻,身穿戰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為沖鋒陷陣的銳士;有的免盔束發,身穿戰袍,外披鎧甲,手持弓弩,背負銅鏃,似為機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頭戴軟帽,穿袍著甲,足登方口淺履,手持長鈹,似為短兵相接的甲士。  還有的身穿胡服,外著鎧甲,頭帶軟帽,足登短靴,一手牽馬一手提弓的騎士;有頭帶長冠,兩臂前伸,雙手握髻,技術熟練的御手;有頭戴長冠,穿戰袍,著長甲,手執無鉤的下級指揮官;有頭戴鶡冠,身著彩色魚鱗甲,雙手扶劍,氣度非凡的將軍。這栩栩如生的千百個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態、個性的刻畫方面,顯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氣。如將軍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著雙重短褐,外披彩色魚鱗甲,頭帶雙卷尾長冠,昂首挺胸,巍然佇立,有非凡的神態和威嚴的魅力。一般戰士的神態: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內心似聚結著怒氣;有的立眉圓眼,眉間的肌肉擰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濃眉大眼,闊口厚唇,性格憨厚純朴;有的舒眉秀  秦陵兵馬俑陶馬戰車眼,頭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側目凝神,機警敏銳;有的昂首靜思,有的低首若有所思,兩者雖然得刻畫一個「思」字,由於表現手法不同,前者給人的印象是氣宇軒昂略帶傲氣,後者沉靜文雅。秦俑表現的是古代軍事題材,它既沒有選擇兩方交戰、將士廝殺的戰爭場面,也沒有選擇將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場面。而是捕捉了將士披甲,直兵列陣地,嚴陣以待的臨陣場面。盡管我在這個井然有序的靜態軍陣營,藝術家們在單個陶俑的雕塑上,還是力求「偶動與靜之中」。使那一件件披甲之銳的武士俑昂眉張目,肅然佇立,神態堅定而勇敢,他們好似整裝待發,又好似處於臨戰狀態,還有那一件件駕車的御手俑,雙臂前伸,緊握髻繩,目視前方,待命而發;那一匹匹曳車的陶馬,驃肥體壯,張鼻嘶鳴,雙目圓睜,兩耳豎立;那一件件騎士俑,右手牽馬,左手提弓,機警的立於馬前,一旦令下,就將馳騁疆場。正是由這千百個充滿生氣、神態各異的陶俑構成整體靜態的軍陣地,達到了一種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靜極則生動,愈靜則愈動」。惟有這種靜態的軍陣才能使人們感到軍陣巨大威懾力的深淺莫測。這樣恢宏的陣列,宏偉的構圖,空前絕後,無與倫比。

網路就有呢

閱讀全文

與軍事博物館手抄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