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軍事理論課主要內容有哪些
軍事理論課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國防、軍事思想、世界軍事、軍事高科技、高技術戰爭、綜合訓練等。軍事理論講的主要是有關軍隊和戰爭的概念、范疇、原理、原則等的體系。
科學的軍事理論是軍事活動的本質及其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來源於軍事實踐,經理論概括後給軍事實踐以指導,並在不斷接受軍事實踐檢驗的基礎上得到豐富和發展。
目前世界各國著重研究探討的軍事理論主要有三方面內容: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毛澤東軍事思想、現代高新技術條件下作戰的新規律新特點。
(1)用軍事理論做商業擴展閱讀:
學生通過學習有關軍隊和戰爭的概念、范疇、原理、原則等的體系,提升其思想道德素養,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科學的軍事理論是軍事活動的本質及其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其來源於軍事實踐,經理論概括後給軍事實踐以指導,並在不斷接受軍事實踐檢驗的基礎上得到豐富和發展。
《軍事理論》以國防教育為主線,通過軍事理論課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軍事理論課的出現,適應了當前國際形勢的需要。當今世界多極化成為主流,軍備競賽由數量轉為質量的競賽。盡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國際敵對勢力處心積慮遏制中國的發展,將戰略重點放在台灣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區。
在軍事理論課上,可以學習到軍事理論課的重要意義、軍事理論課的性質及其內容、國防建設指導思想、新中國國防建設成就等。
同時可以學到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科學含義和基本特徵、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科學體系的基本內容、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指導意義等重要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軍事理論課教程
❷ 軍事理論論文參考文獻怎麼寫,幫忙看下有什麼要修改的。
參考文獻標准格式為:[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刊名或出版地,起止頁碼. 你的就內差時間和頁容碼。
一般如這樣:劉國東.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的經濟意義[J].商業經濟,2001,(9):10-18)
前沿就是摘要,文章摘要。就是提煉一下文章所寫內容。
❸ 軍事理論作業題目:反顛覆是否應該納入國防的范疇 寫1000字左右 論文
第一,從對衛星的測控來看,中國在建立防空雷達網、導彈防禦網方面有了質的提高。從這次發射嫦娥一號並對其實施精確測控來看,中國在北京、青島、雲南、喀什四個地方(從電視上公布出來的,可能還有些沒公布出來,我就不猜測了)均建有大型射電望遠鏡,這四個地方的望遠鏡已聯成一網,一是用於天文和氣象的觀測,二則是對於空中目標的監測。其觀測的精神那是相當的高,並且其觀測的方式不受天候的影響,也就是說,它是二十四小時的全天候的。另一方面,它的精度驚人。那個專家說:這個射電望遠鏡的觀測精神,可以觀測到月球上蘭球大小的一個東西,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蘭球運動員在月球上投籃,在地上可以觀測到有沒有投進!由此我們可以想像,既然有如此精度,還有什麼來襲導彈發現不了監視不了呢,有什麼導彈比蘭球還小的?這個就不說了,我們再說這個網的規模,應該說這個射電望遠鏡在中國來說也不是什麼新鮮東西了,幾十年前就在用了,現在的問題是這個東西在中國到底建了多少?在我想來,絕對不只四座,為什麼呢,因為以前發射衛星也需要測控,但每次發射衛星其運行軌跡是不一樣的,在西昌發射的時候是這幾個,那麼在九泉、在太原發射的時候呢,由誰來擔任測控的第一棒,由此來看,這個射電望遠鏡的網路已在全國聯成一網,這個應該可以推斷出來。除此之外,還有由遠望號(共五艘,當然不是一起出動)測控船,這個是移動的,不是固定的,哪裡需要加強放哪裡。這些望遠鏡組成的網並不是像電視上所說的那樣由INTERNET來聯在一起的,而是由軍方提供的專用2M光纖信道保障的,其時延不超過2s,實時性是可以得到充分保障的。射電望遠鏡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探測距離非常遠,我們知道嫦娥在月球上時離地球是三十八萬公里,這么遠都能探測到,那麼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的飛行物,只要在其可視的角度內,均可看得一清二楚。不用說太多了,結合前不久官方公布出來的一個新聞也可以得到結論:中國已建成覆蓋全國的防空雷達網,我想這個雷達網也應該包括這個測控網吧,那麼我們的導彈防禦網那也是不錯的!第二、從發射嫦娥的運載火箭分析,我們洲際導彈的變軌能力一點也不是吹的。從發射衛星時第三級火箭飛行動畫可以看出,在第三級火箭上共有五個發動機,其中一個是主發動機,其餘四個是變軌發動機,也可以叫矢量發動機,通過遙控這四個矢量發動機,可以實現三百六十度的轉向,不但是那天看到的可以飛向南邊的台灣,還可以飛向西邊的印度。當然了,如果我們要射向某個可以攔截我們導彈的國家,可以在前期按常規彈道導彈來運行,等著對方計算我們軌跡,等他們把我們的常規軌跡算出來並把攔截導彈發射出來後,我們就可以像游蛇一樣,改變方向羅。敵人原以為我們是攻擊其A城市,結果我們跑到它的B城市去羅。應該說火箭變軌並不是我們的專利,老美跟老毛子早就有了,可是我們也有,它也就不好訛我們了。其實在所有衛星上,所有的太空飛行器上,都有小動量火箭,但這跟火箭上的矢量發動機還是不同的。所以我們那些亂說的網友,小心火箭變軌到你家樓頂上!這就是我們的一個戰爭實力。第三、嫦娥的大眼睛讓我們的巡航導彈又可以少依靠一些GPS了。嫦娥上的三維地形攝像機並不是只攝下三維地形那麼簡單,我們看看公眾數據的GE就知道,在圖形里含有很多的信息,比如高程,海撥,經緯度,距離,相對位置等等都在裡面。我們既然能在月球上拍這些東西,難道我們在地球上就沒干過?那一定是干過不知多少回了,我們也會有GE一樣的東西,只是我們沒有把它共享而已。如此一來,我們在給巡航導彈載入地形匹配地圖時,就可以輕車熟路了。對於北斗、GPS的依賴也就少了一些,如果在導航信號遭到干擾,就可以用另外的辦法。還有,在提到嫦娥飛向月球時,它可以根據太陽、地球及其它星球的位置來定位自己的位置,這也驗證了以前相傳的巡航導彈以其它天體為參考來定位的方法,看來還是有據可查的。第四、嫦娥的發射,預示著我們的太空站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第三步我們要讓月球車從月亮上帶上月球土壤或石頭樣口返回地球,這就要求月球車有足夠的能源,也就是要求發射火箭需要更大的推力。目前長征五已具有了近地軌道25噸的運載能力,這個能力可以發射太空站了,如果要實現載人登月,那就得要有最少六十噸的運載能力了。這個時候,建立太空站那就是小意思了。第五、當我們在月球建立基地的時候,我們的太空戰能力就有了質的飛路了。如果我們的激光武器在地球上不好使的話,因為有大氣存在而使其產生能量消耗和折射,那麼在月亮上往地球上照射時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特別是對那些地球同步衛星,那更是一碟好菜了。所以,月球也是太空戰的一個堡壘,也是一個據點,不能不佔有。當然,對於那些什麼氦三之類的常規說法,我們不用去管它。第六、嫦娥衛星的探測方法,為我們提供更多的軍事信息提供了很多的好手段。其實我們應該反過來講,因為嫦娥衛星上用到的技術是我們已有的技術,是在其它衛星上已用過的技術,也就是說在以前,我們的信息獲取手段本來就有了很高的水平,包括偵察衛星的觀察解析度(在三年前我們的八千萬像素的成像晶元就已製造出來),它使我們的航拍解析度提高到了厘米級。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周方)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全面介紹了中國航天事業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就和重大成果。據介紹,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
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白皮書指出,中國航天事業是在基礎工業比較薄弱、科技水平相對落後和特殊的國情、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中國獨立自主地進行航天活動,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里,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和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國在衛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溫燃料火箭技術、捆綁火箭技術以及靜止軌道衛星發射與測控等許多重要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遙感衛星研製及其應用、通信衛星研製及其應用、載人飛船試驗以及空間微重力實驗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據白皮書介紹,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研製並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主要
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研製並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資源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
和經濟效益。白皮書說,中國獨立自主地研製了12種不同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適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5100千克,基本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自1985年中國政府正式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以來,已將27顆外國製造的衛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了63次發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連續21次發射成功。白皮書說,中國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航天器發射場,並圓滿完成了各種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和各類人造衛星、試驗飛船的發射任務。中國航天器發射場既可完成國內發射任務,又具有完成為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和開展其他國際航天合作的能力。中國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測控網,包括陸地測控站和海上測控船,圓滿完成了從近地軌道衛星到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從衛星到試驗飛船的航天測控任務。中國航天測控網已具備國際聯網共享測控資源的能力,測控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白皮書說,中國於1992年開始實施載人飛船航天工程,研製了載人飛船和高可靠運載火箭,開展了航天醫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的工程研究,選拔了預備航天員,研製了一批空間遙感和空間科學試驗裝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第一艘「神舟」號無人試驗飛船,標志著中國已突破了載人飛船的基本技術,在載人航天領域邁出了重要步伐。
從長徵到神舟:中國航天的第二座里程碑9月25日發射成功的神七,被稱為中國航天的又一座里程碑。站在激情年代的高起點上,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國航天事業開始追趕並挺進世界先進水平之列。以「863」計劃為新契機,1992年中央決定實施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經過11載刻苦攻關,中國終於突破了載人飛船12項關鍵技術,1999年11月成功發射 「神舟」一號,2003年10月2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中國擁有了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第二座里程碑。從1970到2004,橫亘在這跨世紀兩個年頭之間的35載歷史,寫滿了中國航天界的傳奇: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歷經白手起家、配套發展、加速起飛和爭雄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在世界航天領域,中國在衛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溫燃料火箭技術、捆綁火箭技術以及靜止軌道衛星發射與測控等許多重要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遙感衛星研製及其應用、通信衛星研製及其應用、載人飛船以及空間微重力實驗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2004年,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一年內8次升空,箭無虛發,將10顆不同類型的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以「連珠炮」的形式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中國航天的整體實力。總體而言,在有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等世界航天大國群雄鼎立的格局中,中國航天的綜合實力已無可爭議地牢牢站在世界第三的位置上。中國航天是在基礎薄弱、科技落後和特殊國情、特定歷史條件下,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里,迅速、大規模發展起來的。事實證明了中國航天體制非常成功,而這種成功的意義,遠不局限於本領域。對世界而言,它說明中國人有志氣有智慧在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中國有能力完成在外界看來似乎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對國內其他戰略行業而言,航天人獨立自主,創新進取的精神,也有著旗幟一樣的導引作用。比之於航空和造船及汽車製造業,中國航天是外國技術封鎖最嚴密,獲得外援最少的。而恰恰是這樣的限制,促成了中國航天成功挺進世界前列。在改革開放30年的今天,在中國很多戰略產業都陷入技術空心化的形勢下,中國航天的成功是值得深刻反思的:為什麼航天能,而別的行業不能?在當前世界金融危機、資源危機,中國今年以來連續遭受特大雪災河特大地震的艱難形勢下,神七的發射成功,其意義不僅僅是像奧運會的金牌第一一樣使中國人充滿自豪,它還有著定海神針一樣穩定民心士氣的作用。它告訴世界也激勵自己的人民,不管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住中國前進的步伐。當年美國作家協會主席索爾茲伯里在寫到長征時由衷地贊道:閱讀長征的故事,使人們再一次感到,人的精神一旦被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它將激勵一個有著十一億人的民族,向著一個無人能夠預言的方向前進。被長征號火箭推舉著進入太空的神七,此刻就負載著中華民族這一不屈的人類精神。一、艱難歲月里繪就的雄偉藍圖中國航天事業起始於20世紀五十年代。世界航天都是從導彈的基礎上起步的,中國也不例外。1956年2月,有中國導彈之父之稱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3月,國務院制訂《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
(
)》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內使中國噴氣和火箭技術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在抗美援朝戰爭還沒有塵埃落定,國內百廢待興的艱難時世,新中國領導人不僅做出航空與導彈(航天)事業齊頭並進的決策,還
地指明「獨立發展的道路」。正是在這一正確戰略指導下,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迅速孕育成長展翅高翔。20世紀五十年代正是美蘇冷戰
的時刻。1957年10月,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1958年美國衛星上天,雙方爭霸的舞台從核武器戰轉向宇宙空間的事實,刺激了決不甘心只做觀眾的中國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由錢學森、趙九章等負責擬訂發展人造衛星的規劃
,代號為「五八一」任務。1958年4月,中國開始興建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5月17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指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雖然新中國公開亮出了向宇宙進發的雄心,但當時技術先進實力強大的美、蘇都沒有把中國的
當回事。朝鮮戰爭讓美、蘇都領教了中國人的英雄豪氣,但誰也不相信在百年戰爭的廢墟上,在幾乎空白的技術和工業基礎上,中國人能一步登天。1961年4月12日,蘇聯把宇航員加加林送上太空;1969年7月16日上午,美國把2名宇航員送上月球。這些轟動全球的航天事件,伴隨著雙方領導人好鬥的政治言論,長期、連續地吸引著世界媒體,中國的航天雄心和計劃、進展更無人關注。人們今天用疑惑的目光看待印度航天計劃,而在40多年前,中國遇到的是一種近乎忘卻的輕視。但中國卧薪嘗膽般地沿著自己的道路,穩扎穩打步步為營。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蘇聯「P—2」導彈首次發射試驗成功。1963年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星際航行委員會,1966年6月30日,周恩來總理視察酒泉運載火箭發射基地,觀看中近程火箭發射試驗,祝賀發射成功。1966年10月27日,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成功。乘著這一振奮人心的巨大「沖擊波」,幾天後「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和「東方紅一號」 人造衛星開始研製。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航天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也是中國航天事業從此發生質變的一個標志。之後,中國邁開驚天的步伐。三、神七把中國航天帶到新高度新起點神七上天,毫無疑問,將把中國航天帶到一個新高度,但放在世界航天的坐標繫上,這個高度還是有限的。從運載能力、技術先進性與可靠性、航天器性能和研發能力等指標來評價,中國已經是航天大國,但和世界航天領域的先進水平相比,中國還不是航天強國,沒有驕傲的本錢。航天大國與航天強國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總體形態上,美國、俄羅斯將邁出太空梭時代,正在進行星際探測,而中國才起步,而且是從美、俄40多年前就已經實現的登月開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是人類航天活動的三大領域,也是人類太空征程的三個階段。顯然中國正處在第一和第二階段早期。從其他一些指標來說,美國、俄羅斯都有全球定位系統,歐洲也即將開始構建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美、歐、俄都有大型空間站,且美、歐早已開始了第三階段的探測。日本、印度等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勢頭也很猛,並在技術上各有千秋。其次,雖然中國三十年來經濟有了很大發展,但工業化程度並沒有顯著提高,工業基礎依舊薄弱,科學創新低,在材料、工藝等基礎技術方面與先進水平差距很大,就像車廂沉重拖累車頭一樣,導致中國的航天產品在技術性能和經濟性等方面,無法趕上發達國家。最後還有中國航天體制和其他一些復雜的原因,影響中國航天未來的發展。 產生於
時代,且身披國防尖端神秘外衣的中國航天,其運作主要是採取國家投入、聯合攻關、全盤調控,不問市場的軍工發展模式。這曾經是集中人力物力辦大事的中國體制的一大優點。但在經濟全球化,國內市場經濟程度已相當高的今天,這一模式越來越顯現出
能力和產業化水平低下的弊端。由於不重視市場和效益,使航天高科技向民用技術轉化方面步伐十分緩慢,致使航天工業還沒有像汽車工業、電器和房地產一樣成為國家的主要經濟增長點。由於認識上的差異,中國還沒有像美國的星球大戰和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一樣,將航天作為拉動國家科技、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火車頭,影響中國航天整體效益的發揮。此外,由於美國等國千方百計遏制中國戰略產業,封堵中國航天進入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市場,也影響中國航天對外合作和整體發展。縱觀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航天工業,其共有的特點是軍民一體化、市場化、集團化、國際化,重視開拓國外市場等,在將起作為尖端科技行業對待的同時,也非常重視開發其巨大的經濟效益,將其作為支柱性新興戰略產業來發展。未來我國航天產業發展,在繼續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時,也有必要借鑒世界航天大國的作法,促進航天產業轉型。在進行各項技術攻關和按計劃實施太空探索計劃的同時,還應該開展航天產業戰略發展模式研究,航天產業能力評估、所屬軍工企業的改革和改制,建立以競爭機制為主的市場運行體系、鼓勵航天產業集團開展
、加強國際合作等。神七把中國航天帶到了新起點,但新起點上的中國航天也將面對新挑戰
❹ 如何運用先進的軍事理論指導國防建設
這個問題太專業了,建議您去請教軍事理論專家、國防大學李莉教授內,她應該能給你些指容導和幫助。
李莉現為國防大學軍事科技教研室副主任、陸軍大校。近年來,李莉經常應邀到CCTV-新聞頻道「東方時空」、CCTV-4「海峽兩岸」、CCTV-7「防務新觀察」等欄目擔任軍事訪談嘉賓,同時擔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海峽之聲廣播電台特約軍事評論員,是我國目前最權威的軍事理論專家之一。
李莉教授與新安晚報也是結緣已久。2011年3月,新安晚報精心打造的《世界周刊》與讀者見面,當時就邀請了李莉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出任特約評論員,定期提供獨家稿件,深受讀者好評。
❺ 軍事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軍事戰略原理在企業戰略管理中也有諸多應用,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的企業也進入了戰略競爭時代。
那些在戰略思想和實踐方面超前的企業將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那些在戰略管理方面滯後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戰略管理從其概念形成開始就明確地形成了一個專門化領域,但即使形成了一個專門的領域後,企業戰略管理理論與軍事戰略思想的發展仍有著密切的聯系。
軍事理論也是思想政治建設的理論基礎,當前和今後的一個時期,部隊思想政治建設的一項重大任務,就是要教育引導廣大官兵牢記強軍標,努力把個人理想抱負融入強軍夢,強化使命當,失志紮根軍營,建功軍營。
軍事理論思想在教育中也有著廣泛應用軍事理論思想能更好的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促進大學牛身體素質的提高,有利於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作風養成軍事理論增強了大學生的國防意識,端正了大學生愛精神,擴展了大學生眼界,是大學生成長與成才必不可缺的一課。
對於大學生來說有著小到豐富知識,提高軍事素質,提升個人修養,在日後的人生規劃上起到指方向的作用大到為祖國貢獻力量,為祖國軍事實力的不斷強盛提供一份知識保障。
(5)用軍事理論做商業擴展閱讀:
軍事理論思想來源於人類的軍事實踐,同時又給人類的軍事實踐以理論指導,並在軍事實踐中接受檢驗。軍事思想理論包括戰爭觀、戰爭問題方法論、戰爭指導思想、建軍指導思想等基本內容,戰爭觀有指戰爭本質觀、戰爭和平觀、戰爭經濟觀、戰爭政治觀戰爭指導思想有毛澤東軍事思想等。建軍指導思想有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等。
他需要我們深刻理解並掌握和應用,將軍事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各方面去,更有利的利用在實際生活中並且更好地去發展建設我們的國家。
❻ 請問毛澤東軍事理論在商業中的價值
毛同志的軍事理論,主要在商業競爭中比較有用。有些策略的總結,在內這里就不復述了,總的來容說是就是如何保存自己,消滅敵人。不過就策略層面,林彪、粟裕都比他厲害。他最厲害並極具最有商業價值的,還是政治戰略層面,這里的政治並不是我們的政治生活環境,而是根本討論「為什麼而戰」「達到什麼目的」的思考。這即是軍隊發展和存在的理由,也是商業活動的本質。為什麼毛同志和他的小夥伴們,能打下一個新中國,和這兩個問題的研究密不可分。
❼ 大學軍事理論1500字論文,該怎麼寫啊,應該寫哪些方面的完全不知道寫什麼啊。求幫忙
作為當代大學生參加軍事教育學習是我們首要的義務,在認真履行這項義務的同時,我們更應為有學習國防知識的機會而感到榮幸,珍惜老師在課堂上所講授的每一個知識點,深刻領會教學綱領的用意,提高自身知識儲備和知識面的拓寬的程度,進而提升我們的自身素質。
同樣,軍事教育課以其廣闊的國防知識,為我們提供了增強國防素質的良好文化基礎,使我們這些生在和平時代的青年意識到國家依然面臨安全防禦問題,使我們意識到我國的國防實力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哪些差距,是我們認識到,作為國家的一員,我們有責任時刻樹立高度的民族危機感,激勵我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從而有能力在未來的工作中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和國家發展上做出貢獻。
國防意識是民族生存之魂,如果說國防是民族生存之盾,那麼國防意識就是民族生存之魂。強烈的國防意識是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是制止戰爭、威懾敵人的重要因素。公民國防意識的強弱關繫到國家的強弱、民族的興衰。當前,中國正大力發展經濟建設。在長期的和平環境中,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這當然是於國於民都極為有利的事情。如果缺乏國防意識,國防領域存在的安全隱患即使放在眼前,也很難發現。銀行、證券交易、通信系統以及計算機網路等這些和平時期給人民生活帶來極大便捷的領域都可能成為戰爭中被敵方攻擊的「軟肋」。對外交往、新聞出版、網路交流和秘密載體的處理如果不加註意,都存在著泄露國家機密和軍事機密的可能。此外,軍事設施的管理、城市建設布局的總體規劃、對戰略要地的開放、防空工程的商業化運作等與國防建設是否相沖突,這些問題必須放在國家安全的大背景下認真考慮。千里長堤,潰於蟻穴。種種看似不起眼的安全隱患如果不在平時加以關注和排除,必將危及我們或我們子孫的和平生活。在當今時代,世界並不太平。有人並不希望中國崛起強大,不絕於耳的「中國威脅論」就是一例。近來的戰爭實踐證明,戰場已經再無前後方之分,戰爭的武器不再只是槍炮,作戰人員也不再僅僅局限於軍人。隨著人類步入信息化時代,國家的每個公民都有可能成為未來戰場的戰士。信息化時代國防的范圍不再僅僅局限於軍事斗爭領域,國防的「防」線也不再只是單純的邊防、海防。它已延伸到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信息領域,進入到電磁空間,觸及到太空,滲透到每一個人的尋常生活之中。國防建設既是軍隊的事,更是全民的責任,我們必須強化國防意識,牢牢守住我們的民族生存之魂。
開設軍事課程既能體現人才培養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和諧統—,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利國防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基本軍事技能,又有力地促進了大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開設軍事課程是國家法律賦予高校的義務我們國家已經邁向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健康軌道,增強法律觀念是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2001年4月28日九屆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第15條規定:「高等學校、高級中學和相當於高級中學的學校應當將課堂教學與軍事訓練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高等學校應當設置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 依法履行兵役義務、自覺接受國防教育,是法律賦予大學生的神聖義務。大學生是中華民族優秀青年的代表,是鞏固我國國防、抵禦外敵入侵、捍衛祖國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要後備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義務,在校期間接受軍事訓練,學習、掌握基本的軍事理論知識和軍事技能,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世界趨勢的角度上看,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大學生軍訓工作和軍事理論教育,將其作為加強國防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軍事課不僅是大學生履行義務的—種形式和大學生接受軍事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國家法律和政策規定的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開設軍事課程是時代的呼喚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所以,必須加強全民的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近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蘇聯的解體,蘇美爭霸世界的冷戰局面結束了,但我們應當清楚地看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戰爭、地區戰爭不斷,天下並不太平。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從一個防禦性的組織變成了一個進攻性的軍事組織,不經聯合同授權就自行對不聽它話的國家進行武裝干涉,對世界和平構成重大威脅。美國還利用台灣問題大做文章,操縱日本聯合制定所謂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企圖把我國的台灣劃入防禦體系之內。李登輝炮製「兩國論」妄圖分裂祖國:陳水扁上台後,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並且不斷以蠶食的手法推行「漸進式台獨」,諸如公布「本土化教育」、廢「國語」教育、將「中文系」並入「外國文學系」、「中華民國護照」加註「台灣」英文字樣、又要在2004年3月20日的「總統」選舉之日舉行所謂的「防衛性公投」和「和平公投等。2004年5月20日,陳水扁公然提出「2006年公投制憲、2008年實施台灣新憲法」,「讓台灣成為正常、完整的國家」的「台獨」時間表,向—個中國原則、向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向國際社會挑釁。陳水扁已經論為台灣、兩岸和國際社會一個徹頭徹尾的「麻煩製造者」、「危機製造者」。這些事件都對我國的國家主權、領土完整以及國防安全構成了威脅。 當代大學生肩負著21世紀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任重道遠。在高校開設軍事課程是時代的需要。
作為接受軍事教育啟發的結果,我們應在未來的工作和學習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用愛國主義精神激勵和鞭策自己,把愛國之情轉化為愛國之行,做堅定的愛國者。
愛國主義不僅是一種對祖國的深厚情感,更是一種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當代青年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就必須化愛國之情為報國之行,刻苦學習,錘煉自己,把滿腔的愛國熱情化為報國之行。成才是青年人的追求和渴望,也是祖國和時代的需要和呼喚,要科學地確立成才的目標和方向,做祖國現代化需要的人才。
為了對國家建設作出努力,我們一要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青年要把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具體的奮斗目標結合起來。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同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二要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勤奮學習,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要敢於向已有的科學成果挑戰,敢於向未知的新領域進軍,勇敢地去實踐,去探討。因為,當代青年是否具有強烈的開拓和創新能力關繫到我國科學的興衰。三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對待現實的態度,對國家、對人民有強烈的愛心;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強烈的責任感;對待人生,積極奮發,不消極頹廢,不得過且過;對學習,對工作興趣廣泛,求知慾望強烈,勤奮刻苦,有創新精神,有自信心;奮斗目標明確,意志堅定;對他人情操高潔,易於合作,有團隊精神。
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要做到知我中華,培育愛國情操。愛我中華,必先知我中華。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中國繼兩千多年前的《孫子兵法》之後,又一次在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軍事理論,閃耀著普遍的真理光芒。古代中國孫子兵學的產生,標志人們對戰爭和軍事問題的認識,由悟性階段進入了理性階段,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以拿破崙、克勞塞維茨、約米尼等人軍事思想為代表的第二次飛躍,發生在近代歐洲。它沖破中世紀的思想枷鎖,開始用科學手段探討戰爭和戰爭指導規律。不過,歐洲近代軍事科學相當程度上是藉助當時自然科學中的機械論和社會科學中的歷史唯心論精神建立起來的,難免魚龍混雜,真理與偏見並蓄。以馬克思恩格斯軍事理論為啟始的第三次飛躍,為真正科學地考察解決戰爭和軍事問題,首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南。毛澤東軍事思想則代表了這次飛躍的最高成就。
愛國志士秋瑾說:但凡愛國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國文字、歷史,即不能生愛國之心也。學習歷史,知我中華,是升華愛國情感的基礎。要學習中華民族建設祖國家園、創造燦爛文明的歷史;學習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的歷史;學習中華民族反對民族分離、維護祖國統一的歷史;更要學習和了解當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學習歷史,就會為祖國的今天而驕傲,為祖國的明天而奮進。今天的中國已不是昨天的中國,明天的中國必將更加美好。我們偉大的祖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國力強盛。跨進2l世紀的中國正如醒獅雄起,巨龍騰飛,生機勃勃。只要我們萬眾一心、艱苦奮斗、開拓進取,必將在本世紀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成就,科學的態度對待歷史,全面地、辯證地了解和認識中國國情。既要從了解祖國的錦綉河山中激發熱愛之情,也要從認識我國自然條件的一些不足之處增強憂患意識;既要為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而自豪,又要為中國近代的屈辱而傷痛,從而轉化為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動力。
(一)創造了高超的以弱勝強的戰爭指導藝術。古今中外的戰爭各不相同,但戰爭指導藝術的高低具有可比性。一般說來,在力量上擁有一定優勢,或勢均力敵的條件下贏得的勝利,雖然也來之不易;但戰爭藝術的最高榮譽,從來屬於那些以弱勝強的統帥。西方歷史上的亞歷山大、漢尼拔、愷撒和拿破崙等人,都因此而摘取並獲得了「戰略之父」、「戰爭巨人」等桂冠和殊榮。相比之下,毛澤東的戰爭藝術更為高明。第一,世界歷史上的一些著名將帥,大都是能贏得若干戰役戰斗,能贏得整個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卻為數不多。而毛澤東一生不僅創造了大量以弱勝強的戰役戰斗範例,而且指揮贏得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最後勝利。其次,以往世界戰史上的以弱勝強,基本上是總兵力對比上的以少勝多,武器裝備上則相差無幾。毛澤東的戰爭藝術,不僅做到了數量上的以少勝多,而且還做到了以劣勢裝備打敗優勢裝備之敵,其中包括先後打敗兩支擁有當時世界一流武器裝備的外國侵略軍。第三,毛澤東不但擅長運用戰爭指導藝術,而且善於從戰爭指導藝術的運用中提煉和升華出理論。毛澤東軍事論著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影響之廣,在中外軍事史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與之相比擬。近幾十年來,毛澤東軍事思想在國際上廣為傳播,毛澤東軍事著作成為不少國家包括發達國家軍政要人的案頭讀物,被許多國家列為軍事院校的研修課程,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世界地位。
(二)所揭示的軍事規律達到了空前的廣度和深度。在毛澤東以前,中外眾多軍事統帥和軍事理論家在探索軍事規律上作出過各自的貢獻。但是,在世界軍事史上,還難以找到第二個像毛澤東那樣對軍事領域的種種問題既進行過長期而廣泛的實踐探索,又親自從事勤奮而深入理論研究的人物。從國內革命戰爭的指導原則到國際反侵略戰爭的指導原則,從建軍路線到作戰方略,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戰略決戰和戰略追擊,從游擊戰到運動戰和陣地戰,從小規模的戰斗到指揮百萬大軍的戰略戰役運籌,從持久勝敵的全面戰爭到速戰速決的邊界自衛還擊作戰,從「小米加步槍」條件下的建軍、作戰到建設國防現代化,從如何贏得戰爭到如何制止戰爭維護和平,這裡面既包括了中國革命戰爭和國防發展的特殊規律問題,又包含軍事領域的大量一般規律問題;既廣泛涉及到軍事科學的應用理論,又深刻地觸及到軍事科學的基礎理論,可以說覆蓋了軍事理論的各個重要層次和各個基本方面。所有這些,毛澤東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方法,對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武裝斗爭的直接經驗和前人進行戰爭的間接經驗,作了長期的實踐檢驗和精闢的理論概括。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毛澤東軍事思想,不能不是一座內容博大精深、結構系統完整的軍事理論大廈。毛澤東對軍事規律的理論揭示,就其豐富性、系統性和真理性而言,都達到了前人未能達到的程度。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地位,不只是比較於其它各家軍事理論而言的,其中也包括它在無產階級軍事理論發展史上的劃時代意義。在無產階級軍事理論歷史發展的前兩個階段,即馬克思主義軍事學說和列寧主義軍事學說的基礎上,毛澤東軍事思想又大大前進了一步。主要是:①對以前尚未遇到的新課題,第一次提供了科學答案。如開辟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革命新道路。②在前人未曾開墾的理論領域,首創了全新的學說。如軍事辯證法。③把過去已提出的一些基本觀點,發展成為系統的理論。如人民戰爭。④把以往的一些理論預見,變成了完整而成功的現實。如恩格斯關於無產階級的解放在軍事上也應有自己的表現的預言,在毛澤東關於人民戰爭戰略戰術的理論與實踐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⑤在先哲們沒能完全解決或解決得不理想的問題上,作出了迄今最成功的回答。如怎樣建設一支永遠保持無產階級性質的新型人民軍隊。因此,毛澤東軍事思想作為無產階級軍事理論歷史發展的當代豐碑,是名副其實、當之無愧的。
(三)提供了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問題認識論和方法論。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科學價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具根本意義的,是它的軍事問題認識論和方法論。這是因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包括研究、解決戰爭和軍事問題,無不受一定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指導和制約;一切理論也只有被用作認識論方法論意義的工具時,才能進入實踐過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長期發揮指導作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尚未在軍事領域充分展開。毛澤東把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系統地應用於軍事領域,從歷史觀、認識論、辯證法與軍事斗爭實際的緊密結合上,創建了一整套科學的軍事思想及軍事思維方法。它不僅集中地表現為毛澤東的軍事辯證法原理,同時也體現在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全部內容之中。如果說孫子兵法的認識論方法論價值可以超時代、跨領域地輻射,那麼,兼有高度哲學成就的毛澤東軍事思想所揭示的軍事斗爭的內在規律,就尤其具有穩定而廣泛的應用價值。例如,在軍事方面,毛澤東軍事思想既可以為我們抵制當代軍事思想中形形色色的錯誤觀點和思潮,正確地觀察思考戰爭與和平、軍事斗爭與軍事建設問題,提供一套科學的思路,又可以為我們新時期的國防和軍隊建設,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建軍與作戰,提供研究新情況、探索新規律、解決新問題的銳利思想武器。在非軍事方面,毛澤東軍事思想所揭示的能使人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軍事哲理,在現代社會中具有普遍的適應性和融通性。無論是政治、經濟、科技、外交等各條戰線,還是思想、文化、體育等各個行業,總之凡一切存在矛盾斗爭和開創性活動的領域,毛澤東軍事思想都能從立場、觀點和方法等多方面,撥動、啟迪人們的創造智慧,從中總結、抽象出科學的指導原則和實踐策略。
關於國防意識,不可否認,二十一世紀國家之間的較量是以綜合國力為基礎,以經濟實力為先導。可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國家競爭白熱化的時候,極端的較量形式就會出現。這個極端的較量形式就是戰爭!當今的中國,安全隱患不可謂不多。南沙群島被東南亞小國強占,台灣問題尚未解決,中日東海問題和釣魚島爭端也日益升級。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超級大國在前蘇聯已經解體俄羅斯日漸衰微的情況下,把中國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紀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開始以各種手段遏制中國的發展。可以說,現在我國的國防形式不容樂觀,表面上的歌舞昇平實際掩藏著波濤洶涌。
大國外交,是以實力為基礎進行的國家之間的較量。沒有實力就沒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沒有見到過任何一個國家在沒有實力的情況下卻擁有很高的國際地位。國際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的。當然,現在的中國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的國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資金支持國防建設。但是,這遠遠不夠。國防不僅僅是國家和軍隊的事情,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事情。可以說,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國防力量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國防意識
二、增強國防意識
什麼是國防?國防是指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所以,必須加強全民的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近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而如今,我們應當清楚地看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戰爭、地區戰爭不斷,天下並不太平。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從一個防禦性的組織變成了一個進攻性的軍事組織,不經聯合同授權就自行對其他國家進行武裝干涉,對世界和平構成重大威脅。剛剛結束的伊拉克戰爭,遲遲未決的台灣問題,朝鮮核武器等這一系列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們在和平年代的憂思。因此必須加強國防,一個國家的國防建設是其主權的保證、發展的基礎;一個人的國防觀念是其愛國精神及綜合素質的體現。
積極學習國防教育理論,理解研究國防知識。只有我們具有了一定的國防觀念,才可能積極學習國防知識和軍事技能、主動旅行國防義務。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國防是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計,國防與中華民族每一個成員息息相關。
三、端正愛國精神
從近代歷史很容易的可以看出,落後就要挨打,不團結,不愛國就會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大學生,作為華夏子孫,我們要用自己的身軀捍衛我們的國土。愛國精神是衡量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准。
愛國精神有很多內涵,它既是一個人知識是水平的體現,也是一個人道德水準的反映,也是一個人思想覺悟的展示,可以說愛國主義精神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愛國主義精神也是有層次的,一個要高層次愛國主義精神的人必定要有高層次的綜合素質,而軍訓教學正是為了培養我們的這種素質。通過軍訓教學大學生建立了積極的愛國精神,正確的愛國態度,科學的報國方法,存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拓寬眼界,順應時代
當今世界是一個極度全球化的世界,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和交通工具的升級,使世界各國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一個嶄新的「地球村」是的世界已初步形成。因此,在現代社會不能只關注眼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只有拓寬視野、放眼世界,才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而這種情況在軍事應用國防建設中尤顯突出。而在當今世界上復雜的形勢,美國稱霸的野心,日本崛起的企圖,歐洲在世界上的角色,俄羅斯與我國的關系,第三世界的發展以及我國在國際舞台的地位。在當今前沿科技的發展,在軍事上各種武器的應用,各種先進的戰略系統應用,各種戰術策略的實施。在軍隊建設的各方面問題,步兵的基本軍事技能,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貢獻。這些知識極大的拓寬了我們的眼界,豐富和健全了我們的知識結構,使我們進一步適應當今社會大發展。
五、 掌握國防知識
我們應當了解和掌握有關的國防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例如:國防基礎理論、軍事知識、國防歷史、國防形勢、國防法制……
現代戰爭告訴我們戰爭就是人民的戰爭,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必須依靠於人民的力量,我們就是未來戰爭而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祖國的重任肩負於我們身上,祖國仍需加強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增強民族意識學成報效祖國,祖國明天輝煌關系於我們,我們相信祖國明天會更好!
❽ 軍事理論對大學生的影響和作用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所以,必須加強全專民的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屬。
近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國防伴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為國家的利益而服務。歷史已經向我們證明,一切國防的共同實質,都是以捍衛和擴大國家利益為核心的。
國防彷彿是一道屏障,保障著國內的安定。正因為有著強大的國防力量,我們中國老百姓才能夠安逸的生活,而不用像中東等動亂不斷地區的人民一樣,為能否活到明天而擔心著。
我們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增強憂患意識。
❾ 求一篇大學軍事理論論文 1500字
寫作思路:運用所學的知識,根據目前本國的國情出發進行闡述,首先要寫明論點,接著證明自己論點的正確性,中心要明確。
正文: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才的培養目標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自我教育能力。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是其主要目標。國防教育是高校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軍事理論課是高校國防教育的重要載體,它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
我國軍工企業長期處於計劃經濟運營體制之下,無論是資金來源、項目立項與審批驗收都具有極強的政府與軍方色彩,加之軍事工業較民用工業在社會聲譽、技術先進性水平上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優勢,很多軍工企業對「軍轉民」、「民轉軍」所帶來的重要性認知不足。
以防止泄露軍事機密為借口,對法律框架內允許的軍事技術禁止向民用機構輸出,也無視民用機構在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及市場化運作方面取得的良好成績,在主觀上缺乏進行有效溝通交流的意識。
在長期軍民科技研發體系相互隔離的各自發展進程中,因信息不對稱原因導致重復研發現象非常普遍,同一項技術在不同的領域中被開發出來,只是在技術標准上有所差異。在融合之後,當軍方與民用商業機構同時認識到重復研發問題嚴重性的時候,就會形成「比較--篩選--摒棄」的合作模式,即通過比較同一類型技術的可靠性、發展潛力後,篩選出所有創新主體認為最佳的技術設計方案。
這一過程中,由於軍方研發機構能夠獲得更多的國家財政、稅收、土地及其他優惠政策的支持,加上其擁有更強勢的主導能力,民營機構往往只能成為跟隨者,既不願意對已有方案提出挑戰,更有著「不願意進行創新投入,直接『搭便車』」的內在動機。
我國目前國防科技工業支出的主要資金來源已經實現了開放式金融、銀行金融、資產證券化,以PPP為代表的社會資本合作體系也已經建立,但是對國家財政的依賴於非公有資本融入度仍然很低。在正規金融上,銀行普遍向軍民合作創業企業提供貸款還是基於信用與抵押貸款,在資本市場融資上也是主要靠單一的股票形式籌資。
汪書敖、汪書軒認為, 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本質屬於軍事斗爭的非暴力性, 主體力量只能是國家武裝力量而不是別的力量, 其戰略目的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 主要運用於人類社會處於和平狀態與危機狀態時期, 是一種戰略手段, 是武裝力量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戰略運用, 而不是一般的軍事行動.肖天亮認為, 非戰爭軍事行動屬於硬實力的「軟運用」, 其表現方式是通過逐步釋放戰爭能量, 對抗程度和強制性都較低, 但同樣能夠實現一定的政治目的。
軟實力釋放戰爭能量的方式可分為非對抗性釋放和對抗性釋放.類似的觀點還有, 劉小力、陳友獻認為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本質特點在於:其前提是在非戰爭狀態下實施的行動, 主體是軍隊或以軍隊為主其他力量參與的力量, 目的在於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保衛人民和平勞動與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際和平與穩定, 以及消除危機、遏制戰爭, 行動的對象是應對因國家間或人為的某種矛盾激化而導致的惡性突發事件和危機.上述分析立足於非戰爭軍事行動與戰爭行動的區別, 都強調了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戰略性, 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非戰爭軍事行動特有的性質。
但有些問題仍然有待進一步探討, 如非戰爭軍事行動究竟是非暴力性還是低暴力性, 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界定;非戰爭軍事行動可能涉及平時、危機和戰時的非戰斗行動, 在分析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性質時, 應考慮到這些因素。
在我國面臨非傳統安全威脅不斷增多的情況下, 軍隊作為國家安全重要的戰略資源, 發揮其在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的主體作用, 既是國家戰略的需要, 又是軍隊在和平時期的特殊使命。因此, 更加系統、深入地研究非戰爭軍事行動理論, 不斷深化對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認識, 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