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軍事力量對比(軍隊數量,裝備,軍種等等)
1938年,世界七大強國戰爭潛力對比:
美國41.7% 德國14.4% 蘇聯14.0% 英國10.2% 法國4.2% 日本3.5% 義大利2.5%%
許多小白喜歡吹蘇聯這窮逼國家,任何一個有點大腦的人,都知道蘇聯只能排第三,根本比不上美國和德國。尤其是之後德國佔領西歐許多地區後,使得德國實力進一步增強,
在蘇德戰爭爆發前:看看蘇德軍事實力對比:
德國直接統治區生產了4億噸煤、3180萬噸鋼,而蘇聯只有1億5千萬噸煤、1790萬噸鋼。充足的煤使德國擁有700億度電力(蘇聯480億度),開動了126萬台金屬切割機床(蘇聯58.4萬台),德國的機器製造工人超過蘇聯一倍。同時整個西歐也在為德國生產,那裡有4876個兵工廠,僅法國每年就提供1300輛載重汽車和100萬發炮彈。
但是,德國缺乏稀有金屬,尤其缺乏工業的血液——石油,1941年德國及其佔領國開採石油190萬噸,從煤中合成燃料410萬噸,還獲得了法國、比利時等一批國家的儲備880萬噸石油。
我們知道截至1944年2月底德國在佔領區收入的佔領費為四百七十六億六千三百一十萬馬克,這也是巨大的經濟收入。
若論德蘇單獨戰爭,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當然也沒有討論的必要。對希特勒來說,入侵俄國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在沒有打敗英國前,有著美國可能參戰的重大威脅。這是他最擔心的事情。意味著不可能用全力對付蘇聯。
鋼鐵產量:(單位:萬噸)
1943年:美國8059 德國2076 蘇聯1200 英國1315 日本765
1944年:美國8132 德國1832 蘇聯1635 英國1234 日本673
從鋼鐵產量來看,如果美國在1944年保持中立,不再支持蘇聯和英國,德國仍然有翻盤,並且打敗英國和蘇聯的可能性。
二戰期間,
槍支年產最高為美國,年產720萬支槍(1943)
火炮年產最高為美國,年產22.09萬門(1943)
飛機年產最高為美國,年產9.6318萬駕(1944) 可憐的蘇聯最高年產4萬,而且性能低下的炮灰飛機。
坦克年產最高為美國,年產3.85萬輛(1943)
此外,在海軍方面,僅1943年
美國的產量:航母65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11艘,驅逐艦128艘,護衛艦298艘,潛艇55艘,商船1145萬噸,子彈197億發.
可憐的蘇聯,全年的鋼鐵產量,拿來與美國對比,恐怕做完1145萬噸商船後,做子彈的鋼鐵都沒有了。如果美國把投入海軍的資源投入陸軍做坦克,別說年產3.85萬輛坦克,年產20萬輛坦克也是可以的
此外美國還花費巨大的財力,物力搞原子彈。
在空軍方面,
戰鬥力性能最好的是美國的野馬戰鬥力,
轟炸機性能最好的是美國的遠程戰略轟炸機。
空軍和海軍,蘇聯和德國聯手也比不上美國。只要美國確立起海權優勢和空中優勢,然後把投入海軍的鋼鐵和資源投入陸軍坦克,年產坦克的數量,超過德國和蘇聯總和的2倍無壓力。
真搞不懂,為什麼總有些二貨喜歡YY窮逼蘇聯的炮灰戰術。如果美國絕對中立。,蘇聯會被德國最終拍死,如果蘇聯不參戰,美國照樣幹掉德國,如果德國和蘇聯聯手,美英照樣贏得最後勝利,不過多死點人罷了。
㈡ 二戰各國軍事實力排名。
1美10分 2德9分 蘇7分 英7分 日6.5分 中4分 法意醬油 兩國實力雖都不差,但在二戰中表現極差,屬於牆頭草角色,其他小國排不上分。
在這說明下第一美德兩國可能有爭議,德國表現不錯 ,在軍隊素質裝備質量軍事指揮上並不低於美國,還略微高出美國。
美國第一10分主要是地理位置以及生產力佔有,若美國和德國單挑的話,進攻方8分,防守方12分。
然後蘇 英的差距不是太大,德國相當於他們二者總和,兩線作戰。
日本6.5分 在裝備和經濟微弱於蘇英,但日本在二戰中的狂熱以及戰爭表現僅次德國,總得來說是勝多輸少,在太平洋前期獲得諸多戰績,中途島決戰失敗主要原因是驕傲自大,中途島戰役 日本對美國,其海空軍實力當時站絕對優勢。中途島戰役成為太平洋戰爭的重要轉折點。
中國4分 主要分是給中國人本身3分,國民生產力和裝備實力1分。
㈢ 二戰中中日總兵力對比
二戰前夕,斯大林曾說過:「中國沒有軍事工業,現在只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她。」這種充滿沙文主義色彩的評判,聽起來相當刺耳,卻是中國人不得不承認的殘酷現實。到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時,中國軍備的全面落伍,在中日直接較量中驚人地展現了出來。
無論國家的經濟形態、技術形態還是軍事形態,日益西化的日本都遙遙領先中國整整一代。先以雙方海軍軍力對比為例:「七七事變」前夕,中國海軍兵員共約兩萬五千人,共有66艘艦艇,分為巡洋艦、輕巡洋艦、運輸艦、練習艦、魚雷艇五類,總噸位57608噸。
而截至1937年6月,日本海軍兵員十二萬七千人,共有艦艇285艘,總噸位超過115萬噸。其中作戰軍艦約77萬噸。包括航母4艘(近7萬噸,總噸位,下同),水上機母艦2艘(約3萬噸),戰列艦9艘(約27萬噸),重型巡洋艦12艘(近10萬噸),輕型巡洋艦21艘(近11萬噸),驅逐艦102艘(超過12萬噸),潛艇59艘(超過7萬噸)。
㈣ 二戰各國軍事實力排名
1.美國,美國是二戰時期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工業世界第一,年產量飛機達10萬架,和坦克4萬輛,軍隊數量最高峰達1200萬
軍隊數量:9分,
士兵質量:8分,
武器裝備:8分,
指揮水平:8分,
綜合國力:10分,
總體實力:10分。
2.納粹德國,德國是二戰時期科技最發達的國家,工業世界第三,經濟第三,(第一名和第二是美國和蘇聯,但是德國人均高於蘇聯),雖然德國的產量比美蘇少,但是質量高於美蘇,軍隊人數最高峰達1700萬,(其中1200萬德軍,500萬是撲從國軍),質量遠遠高於其他國家,如,在荷蘭戰役中,有一個德軍60人對戰荷軍1200人的戰役,兵力1:20,荷軍為防禦,德軍為進攻,最終德軍勝利,傷亡為德軍死亡6人,荷軍死亡60人,死亡比列為1:10,受傷不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荷軍是遠高於德軍,10個荷軍生命換取1個德軍生命,代價也太高了吧,而且荷軍是躲在戰壕,而德軍在沖鋒,雖然德軍傷亡不是1:20,但是德軍不怕死,剩餘的荷軍不是逃跑,就是被浮。
軍隊數量:9分,
士兵質量:10分,
武器裝備:10分,
指揮水平:10分,(如北非戰役隆美爾5萬德軍,義大利30萬對戰60萬英軍20萬法軍,把英軍打得丟盔棄甲)
綜合國力:8分,
總體實力:10分,
3.蘇聯,蘇聯是二戰時期軍事實力第二強國,經濟第二,工業第二,軍隊人數高峰時達1500萬,另有1000萬非正規軍,如武裝平民,在蘇德戰場,550德軍對戰2500萬蘇軍,有時不武裝的蘇聯平民也偷襲德軍,斯大林格勒300萬蘇軍對戰100萬德軍,由此可見蘇軍兵力如此巨多
軍隊人數:10分,
士兵質量:7分,
武器裝備:7分,
指揮水平:8分,
綜合國力:9分,
總體實力:9分,
4.英國,英國是二戰時期第一大殖民帝國,第二大海軍強國,第四大經濟總量,在北非戰役最中打敗德軍,(由於德軍人數極少,英軍50萬對戰德軍,10萬對戰意軍,自由法國15萬對戰德軍,5萬對戰意軍)殲滅德軍4萬多,在大西洋海戰,英軍也取得重大戰果
軍隊人數:6分,
士兵質量:8分,
武器裝備:8分,
指揮水平:8分,
綜合國力:7分,
總體實力:7分,
5.法國,法國是二戰時期世界第四大海軍強國,雖然在短短一個月被德國打敗,但並不代表實力差,第一是因為對手太強,士兵質量及指揮能力與德國差太多,如果對手是蘇聯,法國是不會輸的
軍隊人數:7分,
士兵質量:8分,
武器裝備:8分,
指揮水平:7分,
綜合國力:6.9分,
總體實力:6.9分,
6.義大利,義大利是二戰時期世界第5大海軍強國,第6大經濟體,
軍隊人數:6分,
士兵質量:7分,(但是精神層面低)
武器裝備:7.9分,
指揮水平:5分,
綜合國力:6分,
總體實力:6分,
7.日本,日本是二戰時期軍隊精神最高不怕死,世界第三大海軍強國,
軍隊人數:8分,
士兵質量:6分,
武器裝備:5分,
指揮水平:6分,
綜合國力:5分,
總體實力:5分,
8.波蘭,波蘭在二戰時期陸軍較強,軍隊人數為150萬以上,
軍隊人數:5分,
士兵質量:6.5分,
武器裝備:6分,
指揮水平:5分,
綜合國力:5分,
總體實力:4.8分,
9.土耳其,土耳其在二戰時期是中立國,但國力較強,武器裝備比日本好一點,
10.西班牙,西班牙也是中立國,但是綜合國力也偏強,
11.中國,中國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國家,也是二戰傷亡最多,付出代價最高的國家,
軍隊人數:7分,
士兵質量:5分,(共產黨所領導的軍隊為6分)
武器裝備:5分,(國軍6.5分,共軍4分)
指揮水平:6.5分,
綜合國力:5分,
總體實力:5分但
㈤ 二戰各國實力比較
戰前一般是美國/德國、蘇聯、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中國這樣排名。二戰後期是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中國、日本/義大利、中國由於二戰前後的巨大差異,主要給你比較一下各國的綜合表現排名吧
1 美國,工農業產值、科技實力等均居世界第一,戰前軍事實力並未太多表現,二戰過程中陸海空軍事實力急劇膨脹,穩居世界第一
2 德國,二戰初期時候工業世界第三,科技第二,軍事第一,不過由於二戰的兩面作戰,最終戰敗,綜合表現第二
3 蘇聯,戰前工業實力世界第二,軍事實力也很強,不過主要是靠自身的巨大戰略潛力,戰後僅次於美國。綜合表現第三
4 英國,戰前海軍實力第一,殖民地第一,但本國國家較小,並未有強大陸軍支持,不列顛空戰是它的輝煌之作,綜合第四
5 日本,陸海軍實力均在亞洲第一,不過最終陸軍在中國陷入泥沼,海軍被美國消滅,珍珠港是其巔峰,基本控制太平洋東部地區。最後一個被滅。綜合表現第五
6 中國,科技工業都比較落後,實力在戰前大國中最弱,但成功的堅強八年抗戰,以及流傳後世的游擊戰,基本拖住了大半日本陸軍,難能可謂。是戰後的五大國之一,綜合表現第六
7,法國,義大利 兩國在戰前都算是強國,但法國被滅國,只有自由法國勉強還在抵抗,維希政府成為傀儡,是二戰大國中唯一被滅國的。義大利侵全國之力勉強打敗衣索比亞,估計中國去打那非洲小國也就差不多了,而且義大利並未在二戰的正面戰場有出彩表現,最早戰敗,基本就是配角更是有最弱歐洲強國之稱。綜合兩國並列第七
㈥ 二戰美日實力對比(詳細一點)
首先,論經濟工業,美國遠遠高出日本,1939年,美國的工業佔世界39%,而日本僅佔4%,我們可以舉個列子,假如美國一年造39000輛坦克,而日本僅是4000輛坦克,這一對比數量近日本的10倍,經濟,美國人均收入是日本7倍,1941年前的美國軍事實力並不是很強大,除了美國的海軍,日本的海軍在戰前實力排第三,海軍總噸位是美國的70%,在太平洋戰爭報發時,由於美國把更多的兵力都投入了歐洲和大西洋,可以去搜索太平洋戰場和先歐後亞,美國太平洋艦隊被重創時並沒有得到支援,美國在太平洋只是防禦部隊,因為日本在中途島海戰,美國以少勝多,結果美國在太平洋的防禦反而成了進攻,就像一戰時期德國在東線同俄軍一樣,首先,二戰時日本傷亡80%來自於太平洋美軍造成,但是其兵力有60%被拖在中國,也就是說,日本還有實力,因為戰前美國在太平洋的軍隊本來是要用來防禦,等打敗德國再來打日本,所以1941到1945年日本的實力並沒有很大的下降,這也是美國為什麼要投原子彈,當時德國已經投降,對於軸心國來說,德國的失敗就是軸心國一切的失敗,這個也可以明白為什麼美國要先打敗德國,因為打敗德國,對於日本,他有可能就投降了,但是事實上日本做好了戰爭到最後,如果美軍登陸日本作戰,美軍加蘇聯和盟軍的傷亡可能會付出100萬人,所以美國投了原子彈,如果沒有原子彈,日本也不會那麼容易投降,至少會堅持到1945年12月甚至1946年,日本如果美日實力對比,日本並不是一個等級,這沒錯,但是很多人都不理解,既然日本知道同美國的差距,為什麼還要去惹他,現在可以告訴你一個答案,因為有德國,日本知道憑自己的力量不可能打敗美國,1940年,德國佔領了西歐,這就極大的刺激了日本對美國發動戰爭的野心,同時,日本知道,美國也不會把主力來對付他,日本在開戰前可能就已經猜出美國會先歐後亞,日本知道這對德國是不利的,但是誰會去想這個,日本只為自己,而且美國參戰只是時間問題,日本為美國的更早參戰提供了借口,我看過一個資料,德國沒有日本,但他依然很強大,但是日本沒有德國,他卻堅持不了多久,這個搜索先歐後亞就可以查到,德國的失敗,義大利的奔潰,日本的失敗必將到來,所以日本為什麼敢去惹美國,說白了,日本偷襲珍珠港就是為美國打德國提供了借口,日本法西斯的實力在二戰一直都沒有被消滅光,假如美國全力對付日本,我敢說,日本最多堅持到1942年
㈦ 二戰時美國日本軍力對比
太平洋戰爭前美日兩國的國力和軍事力量的對比。 1941 年太平洋爆發前,日本工業產值為 90 億美元,美國是 2000 多億美 元。日本年產鋼 580
萬噸,年產彈葯可達 50 萬噸,美國產鋼 3300 多萬 噸,工業潛力再開展前卻沒有激活. 美國參戰後,在其經濟實力的支持下武器生產能力大增,到 1943 年已
經成為盟軍軍火的主 要供應者到 1945 年,美軍總兵力達到 1050 萬人其軍事工業的規模已 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 機 4 萬架,坦克 2
萬輛的水平,二戰時美國共生產 8 萬輛坦克,有近 4 萬輛是位於底特律的克 萊斯特工廠生產的 M4 謝爾曼坦 克.
美國的綜合國力仍遠高於日本。這里簡單的舉例一組數據: 1、美國的國民收入是日本的 7 倍 2、美國的鋼鐵產量是日本的 5 倍 3、美國的煤炭產量是日本的 7 倍
4、美國的汽車產量更是日本的 80 倍 此外,美國工廠的現代化和自動化水平要高於歐洲和日本,美國人的 生產管理是當時世
界上最先進的,兩方面結合起來,美國工人的人均生產力是世界上最 高的。日本已經基 本無潛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國內的軍 事、經濟以達到頂峰,也就是說如
果日本不能利用現有的力量迅速消滅 對手,那麼進入消耗戰後,日本必敗無疑。 軍工生產:1941-1945 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 17 艘、戰列艦 2 艘、巡 洋艦
9 艘、 驅逐艦 63 艘 、 潛艇 147 艘。 而在同一時期美國生產了航母 (包 括護航航母在內)131 艘、戰列艦 10 艘 、巡洋艦 48 艘、驅逐艦
355 艘、 護衛艦 498 艘、潛艇 203 艘。僅從數量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日美在 生產能 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個二戰期間僅僅建成了 63 艘驅逐艦而美國在同一
時期卻有七百四十餘艘反潛艦艇建成下水
日美雙方作戰飛機年產量對比:盟國不僅在飛機數量上佔了上風,而 且在戰爭中不斷推
出新型飛機,到了戰爭後期美軍的飛機性能已經遠遠 優於日軍。 反觀日本, 在整個二戰期間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
『零』式從很多方面來說確實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戰斗機,但是到了 1943 年其性能已經明顯落後於美國的新機型(由於日軍輕視對飛行員的保護, 只注重飛機性能,
過量採用木質材料與蒙皮, 『零』式在被擊中後很容易 起 火燃燒, 導致機毀人亡) 在美國生產的飛機中約有 97810 架是多引擎 。 轟炸機(雙發或 四發)
,而日本僅僅生產了 15117 架(基本上是雙發機) 。 因此,無論是從飛機生產數量上,或是從飛機總載荷上看,兩國之間的差 別都非常之明顯。
由於工業基礎和技術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陸軍根本談 不上機械化,其重 型裝備供給量與實際需求之間差距甚遠。 1941-1945 年, 日軍只生產了
604 門口徑大於 105 毫米的野戰火炮和 70-105 毫米口徑火炮 6512 門,而同一時期美國卻生產了重炮 7803 門, 其他中型口徑火炮 27082
門。1941-1942 年,日本將坦克生產列入了 A 級(即最高級別) ,但由於科技水平和生產工藝的落後,日本只生產了中 型坦克 1065 輛,輕型坦克
1024 門。而美國卻生產了中型坦克 24997 輛, 輕型坦克 4052 輛。要指出的是,二戰時期日本的中型坦克無論是火炮威
力還是裝甲厚度都只能相當於盟軍的輕型坦克。 由於日軍坦克在戰斗中的 表現欠佳,到了 1943 年坦克的生產被降到了 D 級。日本不但缺少坦克,
車輛也是日軍的軟肋,日本車輛生產在頂峰時為 1941 年的 47901 輛,而 美國在 1943 年的汽車生產量卻達到了 621502 輛。
除了重型裝備,其它武器日本的生產數量也是嚴重不足。1941 年底日 本的武器庫足夠裝備 103 個師團, 陸軍戰斗序列有 51 個師團和 59 個旅團。
戰爭初期陸軍的武器彈葯的產量和消耗量大體相同, 但隨著戰爭規模的不 斷擴大,軍隊數量急劇增,而日本的武器彈葯保有量卻沒有明顯的增加。 1943 年日本陸軍規模從
240 萬人升到 310 萬人,美國則從 415 萬人激增 到了 889 萬人。到戰爭結束時日軍的武器彈葯雖然可以裝備 104 個師團, 但其戰斗序列卻達到
171 個師團,這還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軍事人員。 1940 年統計,日本本土人口 7314 萬,雖然強征了大量中國和朝鮮勞 工,
但並不等於這樣騰出來的本國人力就能形成戰鬥力強的部隊。 事實上, 太平洋戰爭前 6 個月日軍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的勝利正是依靠多年積累 的精銳部隊。1944
年日本有 1335 萬名女性勞動力,但其中的 780 萬人從 事的是農業和林業工作, 只有 225 萬人參加工業及軍工生產。 而美國 1941 年就有 1460
㈧ 二戰的時候世界各國軍事力量對比
美國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國,早在很早之前,美國的整體力量就已經非常的強大了,就拿經濟來說,在1940年的時候,美國就已經達到了2000多億美元,當時,美國的兵力已經有1050萬人,還配有很多非常先進的武器。
中國在二戰期間是一個剛從封建社會掙扎出來的處在動盪年代的國家,當時的經濟並不景氣,訓練有素的士兵不多,還有幾十萬的民兵,武器也大多是自己製造的或者是從敵人那裡奪來的,整體實力不容樂觀。好在當時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最終打敗了侵略者,才有了今天中國的繁榮昌盛!
日本在當時的經濟是很不錯的,有283億美元,雖然日本地方不大,但是配備的軍事力量和武器還是非常先進的,但是和美國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德國在希特勒的帶領下,經濟發展的非常富有,有561億美元,比日本還要好,然後希特勒為了能夠增強軍事力量,開始製造一些先進的武器和軍火,這為他後來發動戰爭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蘇聯應該是二戰的時候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了,他的工業革命進行的比較早,軍隊的人數從最初的600萬人發展到後期的1200萬人,軍隊的人數也是非常龐大的,除此之外,蘇聯還生產塔克和火炮等軍火,據統計,在二戰時蘇聯共生產了10.8萬輛坦克還有大量的火炮。
(8)二戰軍事實力對比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死於戰爭及與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飢饉、缺醫少葯、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屠殺等)的人約為7000萬;
歐非戰場約佔23,歐非戰場死亡人員中的13是死於納粹集中營或是被納粹集體屠殺、虐殺的,佔二戰中遭交戰各方刻意屠殺、虐殺的平民及戰俘總數的80%以上。
在這7000萬人中蘇聯佔2660萬(1941年-1945年,軍人佔35%,蘇聯方面因戰爭造成的傷病人數也是及其巨大的,僅在冊軍人的傷病累計數便高達1830多萬人次);
中國約佔1800萬人(1937年-1945年,其中軍人約佔15%,另外因戰爭造成的傷病者累計約1600萬人次,因此傷亡累計約為3500萬人)。
7000萬人按死因可分為三類:一是死亡的軍人;二是死於屠殺虐殺的平民及戰俘;三是死於戰爭相關原因的人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軍人死亡人數合計約有1800多萬(不含死亡的俘虜);
死於交戰各方刻意殺戮的平民和戰俘大概也有1800多萬(其中80%以上死於納粹德意志第三帝國之手);
而死於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飢饉、缺醫少葯、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等的人數則在1500-3000多萬(這個主觀性比較強,看所在國怎麼劃定相關原因的范圍了,中華民國和蘇聯等國後來都大幅調增了各自的死亡人數,正因如此二戰死亡人數便有了5000~7000萬的變化)。
比如中華民國所列的傷亡數為3500萬,其中死亡佔1800萬,而在這死亡的1800萬人中屬於前兩類死因的人數大概佔20%。
蘇聯前兩類的死亡人數則要佔到死亡總數的一半以上,中華民國死亡的1800萬人中還包括了諸如1942年河南大旱引發飢荒而死亡的300多萬人以及其他非淪陷區各種原因的非正常死亡,因為戰爭導致救援無力災情擴大,把這些死亡列入也是合理的。
而抗戰勝利後不久中華民國所公布的死亡人數為800多萬,統計標准有所變化。
軍隊在戰爭中的損失(減員)一般由死亡、傷病、被俘、失蹤等幾部分構成,而軍人的死亡又包括陣亡、因傷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蘇軍在蘇德戰爭中的損失為例:
蘇軍損失累計為2959.3萬。其中死亡為681.7萬(陣亡佔76%,因傷致死佔16%,因病、事故等死亡佔8%),被俘或失蹤為445.6萬,傷病累計為1832萬人次(受傷佔82.9%,因病減員佔16.6%,凍傷佔0.5%)。
另外,軍隊所處的戰爭態勢不同,其損失的構成便有極大差別,以蘇德戰爭期間的蘇軍為例,蘇軍的歷年月均損失為:
1941年71萬,1942年61.4萬,1943年65.5萬,1944年57.3萬,1945年70萬,相差並不太大,損失最慘的1941年與損失最輕微的1944年之比不過為1.24倍,但其歷年損失中死、傷、俘構成比例卻有天壤之別,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蹤人員月平均為49.6萬;
1942年為27.1萬,1943年19.2萬,1944年14.7萬,1945年18.6萬,其高低之差達3.37倍以上。
一般來說,處於進攻的一方其傷員所佔比例較大,而敗退的一方,由於其傷員無法及時撤出,或最終成為俘虜,或因得不到有效醫治而死亡,因此敗退的一方其損失中死亡、被俘人員所佔的比例一般都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圍的部隊最為典型。
如被合圍在斯大林格勒的28萬德軍,除了3萬多傷員空運出圍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戰場所遇也有類與此,一個個的島嶼成了已喪失制海權的日軍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絕大部分守島日軍的歸宿。
㈨ 二戰時期,日德的軍事實力對比
陸軍:日軍跟德軍沒法比。當時德國陸軍是世界最強的,機槍,迫擊炮,坦回克都不是日本的歪把子能比答的。空軍:日軍也比不上德軍。德國的閃電戰,就是靠強大的空軍做配合的。海軍:日本是島國,海軍自然比內陸的德國高了,而且高了好幾個檔次。日本與美國的海軍幾乎是世界最強大的, 德國選日本做盟友最初就是看中日本海軍那幾首航空母艦戰斗群能夠控制重要航道。德國海軍拿得出手的只有潛艇。
㈩ 二戰各國實力對比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總計動員軍隊4 218萬餘人,損失2 210萬餘人,其中死亡515萬餘人;同盟國總計動員軍隊2 285萬人,損失1 540萬餘人,其中死亡338萬餘人。
二次世界大戰盟國軍隊死亡人數
澳大利亞: 23,400
巴西: 493
加拿大: 37,500
中國: 3,800,000 (包括傷亡)(資料來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陳列)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法國和「自由法國」的武裝力量: 210,000
希臘: 88,300
印度: 36,000
荷蘭: 7,900
紐西蘭: 11,625
挪威: 2,000
波蘭: 123,000
南非: 6,840
蘇聯: 13,700,000 (一說8,668,000)
英國: 264,000
美國: 292,000
南斯拉夫: 300,000
義大利(從1943年起) 17,500
[編輯]受襲擊國家軍隊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20,000
比利時: 12,000
保加利亞(從1944年起): 1,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丹麥: 1,800
芬蘭: 82,000
衣索比亞: 5,000
希臘: 88,300
印度: 24,300
盧森堡: 4,000
蒙古: 3,000
荷蘭: 7,900
挪威:3,000
菲律賓: 27,000
波蘭:123,000
羅馬尼亞(從1944年起): 5,000
南斯拉夫: 300,000
[編輯]軸心國軍隊死亡人數
保加利亞(到1944年至): 9,000
德國: 3,500,000 (包括德國軍隊中的奧地利人和蘇台德德意志人)
匈牙利: 200,000
義大利(到1943年至): 60,000
日本: 1,850,000
羅馬尼亞(到1944年至): 290,000
維希法國(Vichy France): 1,200
[編輯]平民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100,000
奧地利: 125,0000
比利時: 76,000
保加利亞: 10,000
中國: 30,000,000 (原有關於中國二戰傷亡數字從何而來,7,750,000數據何以存在,據中國抗日戰爭統計資料為平民傷亡在30,000,000人)-網路的精神在於客觀與真實。
捷克斯洛伐克: 294,000
丹麥: 2,000
衣索比亞: 5,000
芬蘭: 2,000
法國: 350,000
德國: 1,600,00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驅除出東歐國家的德國人: 2,000,000
希臘: 325,000
匈牙利: 290,000
印度: 25,000
義大利: 153,000
日本: 672,000
荷蘭: 200,000
挪威: 7,000
菲律賓: 91,000
波蘭: 5,680,000
羅馬尼亞: 200,000
蘇聯: 13,000,000
英國: 92,700
美國: 6,000
南斯拉夫: 1,200,000
猶太人 :6,000,000(雖說猶太人沒有國家,但是作為平民在戰爭中死亡數巨大,應該得到反應。)
總計平民死亡:約2730萬人
總計死亡:約5000萬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法西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發動的歷史上最大的戰爭。戰爭從1939年9月開始,一直到1945年9月結束。全世界共有61個國家、80%以上的人口捲入了這場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軍事沖突,其特點是軍事行動規模巨大,軍事生產空前發展,人員物資損失慘重,參戰人口達17億。二戰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戰爭。據不完全統計,僅在歐洲,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即達2600億美元(按當時的價值),共有5000餘萬人喪生。戰爭共分5個階段,以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的勝利告終。第二次世界大戰明顯地反映了戰爭對經濟、政治和科學技術進步的依賴以及經濟潛力、政治潛力、科學潛力和軍事潛力在奪取勝利中的密切聯系。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