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什麼是推動軍事認識發展的動力

什麼是推動軍事認識發展的動力

發布時間:2021-02-02 16:39:25

A. 什麼是軍事革命產生和發展的內在動力

社會甚本矛盾存在和沖突

B. 政治~推動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是實踐,那麼其他動力有些什麼~請舉幾個例子謝謝

還有理論學習

C. 推動新軍事革命發生和發展的直接動力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發展與運用對么

推動新軍事革命發生和發展的直接動力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發展與運用對的

D. 什麼是實踐為什麼說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

實踐不僅對社會發展起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人的認識具有決定作用。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我們學習的各門具體科學知識,無不來自實踐。為什麼會產生這么多具體科學知識?(閱讀課文Pl20——I2l)
(1)認識是適應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
例如:看醫生、買書、買文具、買服裝等生活問題要上哪裡?農業生產要注意什麼?工業生產中應注意什麼?等問題。和什麼打交道?和什麼不打交道?先認識什麼後認識什麼?這些不是人任意規定的,它只能由實踐的需求來決定。實踐需要解決什麼問題?人們就關注什麼問題,這些問題也就成了認識的對象。
人類的認識活動,總是為各個時代社會實踐的特定需要服務的,科學研究的任務也是圍繞著人類實踐的需要這個中心來確定的。
我們學習的數學、力學等知識都是實踐活動中產生的,也是為實踐服務的。
(2)認識是在變革對象的實踐中發生的
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人腦怎樣反映客觀事物呢?客觀事物是怎樣反映到人腦中去的呢?是人們的實踐活動完成了這個任務。人們只有在實踐中同客觀事物接觸並反復作用,變革客觀對象,使客觀對象的各種特性暴露出來,客觀對象的特性作用於人的感官,反映到人們的頭腦中,人們才能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深入到事物內部,認識其本質和規律。
對客觀事物怎樣才能獲得認識呢?請看毛澤東「語錄」和課文第6段。(學生自行歸納得出結論)要獲得什麼認識就必須參加什麼實踐。
總之,認識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人腦里固有的,而是社會實踐中產生的。實踐出真知,實踐是一切科學知識的源泉。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
人類的認識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總是由淺人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級到高級地發展著(1)實踐的發展不斷提出新的認識課題,提供新的經驗,提高人的認識能力,從而推動認識的發展
在實踐過程中,矛盾不斷解決又不斷產生,需要解決的新課題不斷涌現,這就會推動人們去探索、去研究。(閱讀恩格斯「語錄」)理解這種需要為什麼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教師通過舉例引導學生理解)
人們的認識能力歸根結底也是在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社會實踐水平越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就越強。因而,人們能夠在新的實踐水平上總結新經驗、回答新課題、獲得新認識,產生新科學,使人類的認識不斷發展。
馬克思主義總是自覺地面向實踐、幾十捕捉思戴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並根據社會提供的新經驗,進行系統深入地研究,提出能夠正確解決時代客體的新結論。不斷發展著的實踐從根本上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鄧小平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並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2)實踐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認識工具和技術手段,從而推動認識的發展
人靠感覺器官直接接觸外界事物的范圍很有限,思維器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因而要不斷地認識世界就需要新的工具和技術手段。任何改造客觀事物的工具,同時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工具。隨著生產實踐的發展,人們還製造了專門用於認識世界的工具,如望遠鏡、顯微鏡、雷達、人造衛星、電腦等。現代實踐提供著越來越多、越來越精密的認識工具和技術手段,日益擴大了人們的視野,幫助人們深入探索和研究客觀世界的奧秘,促進了認識的發展。
3.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
(1)認識的目的是把認識應用於實踐,去指導實踐
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是人們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而認識的最終目的是把理性認識應用於實踐,去指導實踐。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人們研究自然科學是為了改造自然,研究社會科學是為了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並不實行,那麼這種理論再好也是無意義的。
對待馬克思主義,有個學風問題:究竟是從本本出發,還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和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我們一定要從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
(2)對待學習知識目的的態度
4.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准
(1)「檢驗認識」的含義
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就是將主觀認識同客觀事物及其規律進行對照,看二者是否符合。
(2)主觀認識和認識的對象都不能充當標准
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認識正確與否,靠人的主觀認識本身無法證明,即使運用再先進的方法,再發達的頭腦進行判斷、推理,都無濟於事。認識的對象本身也不會「自言其明」,只有通過實踐這個唯一的途徑,用其結果檢驗才能證明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唯一標准。因為正確認識就是同客觀事物相符合的認識。

E. 結合材料,說明為什麼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因為:
實踐發展的需要推動著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和回研究.
實踐的發展答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
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我國航天科技實踐的發展,促進了關鍵技術的突破,航天測控能力的提升,豐富和拓展了我國對宇宙空間的認識.

F.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政治必修4)這句話怎麼理解,有什麼例子。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主要表現在:

1)社會實踐不斷給人們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課題(新的認識課題),推動認識的發展;

2)社會實踐不斷為人們提供經驗和新的觀察、研究的物質手段、認識工具;

3)社會實踐推動人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實踐不斷提高人們的認識能力)。

人是人的客觀存在,人本身是物質的,也是具有特定意識體存在的客觀物質。人內在矛盾的包含一對物質矛盾:意識本體對於生命本體的物質矛盾,此一矛盾是人類內在的基本矛盾,它是物質的。人內在矛盾總體同時與外在世界構成人類的發展矛盾。

(6)什麼是推動軍事認識發展的動力擴展閱讀:

早期馬克思主義者主要是社會總體矛盾的解放探索與對於自然的解放探索。當代馬克思主義對現代科學及社會發展進行新的發現與探索在個人為核心的人類內在矛盾實踐領域進行廣泛的探索,汲取資產階級學者的有益成果,進一步擴大研究范疇,將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進行了全面豐富。

在實踐中,人按照對事物運動規律的認識去改造事物,把它塑造成適合人佔有和利用的形式,充分顯示了人的主體能動性。

同時,人在實踐中自覺地把自己和自然界區分開來,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具有發主體意識。實踐的發展,既是人的主體性不斷發展和提升的過程,同時也是人的主體意識不斷提高和弘揚的過程。

G. 簡述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人類認識從古到今有了巨大的發展,特別是現代科學發展更加迅速,新理論層出不窮,新學科不斷出現,新知識爆發式地增加,說明了人類認識在快速發展。那麼,認識發展的動力是什麼呢?有人說是「求知慾」、「好奇心」、「科學興趣」等,這些心理因素對認識的發展無疑有重要的作用,但從根本上說,這些並不是認識發展的推動力。人類認識發展的歷史表明,認識每前進一步都離不開實踐,是實踐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才推動認識由淺入深、由片面向更多方面發展。

同學們知道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嗎?它是19世紀自然科學上的三大發現之一。這個定律是怎樣得來的呢?

17世紀以前,生產活動基本上是手工操作,人們用人力、畜力、風力、水力帶動一些簡單的機械。後來,隨著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紡織、采礦等工業逐步發展起來,生產中越來越多地採用了機器。在這個基礎上,逐漸發展了關於動力測量以及機械運動傳遞的學說,在機械運動范圍內也有了運動守恆的初步概念。到了18世紀,有了溫度和熱量的概念,計溫學和量熱學也逐步建立起來了。

隨著人們實踐領域的擴大,18世紀後期,熱機出現了。首先出現的熱機是蒸汽機,並廣泛運用於生產,使生產力得到迅速發展。但實踐證明蒸汽機還存在不少缺點,這就需要人們不斷加以改進。在改進蒸汽機的同時,人們又製成了一些新的熱機。如為了交通運輸的需要,製成了柴油機和汽油機;為了適應電力工業的需要,製成了蒸汽輪機。當時的熱機一般效率很低,怎樣用較少的燃料來使熱機盡可能地多作功,即一定量的熱到底可以轉化為多少功?這是物理學和實際生產技術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於是人們就從事熱功當量的研究。1840年至1878年,英國物理學家焦耳經過40年的不懈努力,終於測出了熱功當量的數值:J=4. 18焦耳/卡=427公斤米/千卡。這就從實驗上證明了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同時,又有人在理論上從氣體的定壓和定容比熱之差推算了熱功當量的數值。這時,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才以科學定律的形式被確立起來。

為什麼蒸汽機不在中世紀出現?為什麼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要到19世紀後期才被人們發現呢?

我們知道,認識來源於實踐,任何科學發明都不是憑空產生的。有了一定實踐的需要,才能提出某種認識的任務。蒸汽機是在工場手工業發展起來,迫切需要強大的動力機以後產生的。因此,蒸汽機就不可能在中世紀出現。蒸汽機在生產上廣泛運用以後,為了提高它的工作效率,人們就得不斷改進它,這也是實踐的需要。以後生產又向前發展,實踐又向人們提出了更新的任務,為了滿足各生產部門的需要,又製成各種更新的熱機,這樣又必然促成生產力進一步發展。

為了解決熱機效率以及生產中遇到的能量轉化的新問題,人們就要從事各種科學實驗,這樣就推動了物理學、化學的發展,最後導致了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的發現。可見,這個定律是在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發展的基礎上發現的,沒有近代工業生產的發展,這個定律是不可能發現的。

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的發現說明,認識不僅從實踐中產生,而且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推動力量。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首先是實踐的需要推動認識的不斷發展。社會實踐不斷提出新問題,促使人們去思索、去解答,從而推動著認識向前發展。例如,由於戰爭的需要,古代人設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煙為信號傳遞軍情。同樣的原因,促使現代人創造了無線電發報機、雷達等科學技術,去探測和傳遞軍情。還有,畜牧業和農業的需要產生了天文學,水利工程和建築的需要產生了力學,測量土地面積的需要產生了幾何學,解決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失調問題的需要,推動了環境科學和生態科學的發展。

實踐的發展還能促進人的認識能力的提高。俗話說:「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老漁夫伏在船艙里聽水聲,就可以分辨出水下是何種魚群。生活在大森林裡的老獵人,聽到鳥叫聲就可判別出是什麼鳥。蛇醫看見被蛇咬傷過的傷口,能夠立刻指出這是眼鏡蛇還是響尾蛇,等等。這些都表明,誰在哪一方面的實踐多,而又善於總結經驗教訓,誰對哪一方面的知識就多,人的認識能力正是在實踐中鍛煉提高的。社會實踐水平越高,人的認識能力也就越強。社會實踐的發展,促使人們一代比一代更聰明。

實踐的發展還能給人們不斷提供新的認識工具和技術手段。人靠自身感覺器官接觸外界事物的范圍是有限的,而實踐提供的科學儀器大大增強了人的認識能力。現代科學的檢驗手段,可以從一滴血跡、一根毛發或一個煙頭驗出其血型和其他成分,幫助破案。飛馳在高空中的人造衛星,可以把地面行人拍攝下來。實踐發展所提供的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級的認識工具的技術手段,日益擴大人類認識的視野,使認識不斷達到新的廣度和深度。

總之,認識每前進一步都離不開實踐。

而在實際生活當中,有些人並不懂得實踐的重要性,不懂得人的認識從產生到發展都要依靠實踐,而認為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全靠有一個好的頭腦。誠然,有一個健康的頭腦,是獲得知識不可缺少的前提。但是,人的生理只是能力發展的一個物質條件,它本身並不是能力。如魯迅說:「其實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的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一樣,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人的聰明才智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如果脫離實踐,再聰明的頭腦也會變得遲鈍。仲永的故事就能說明這一點。

我國宋代文學家、號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寫下了一篇文章叫做《傷仲永》,說的是金溪這個地方有一個名叫仲永的兒童,五歲能寫詩,因此出了名,他的父親也受到了敬重,有的人甚至出錢來求他寫詩。他的父親以為這是生財之道,每天拉著他到處賣弄他的才能,不讓他好好學習,想憑著兒子的聰明的大腦發財致富。可是,等到王安石見到仲永的時候,仲永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作詩,遠不像過去傳聞的那樣好。又過了七年,王安石再打聽仲永的情況,仲永已和普通人一樣,什麼特殊才能也沒有了。

我們看完仲永的故事,是不是覺得仲永太可惜了,要不然,他不就成為一代大詩人了嗎?他不注意從實踐當中發展自己的才能,結果什麼才能也沒有了。我們應該吸取仲永的教訓。誰自以為比別人聰明而不去刻苦學習,那麼他就會變得落後,也不可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學習是這樣,生活能力的培養和鍛煉也是這樣。我們這一代少年朋友有優越的生活條件,社會的關心,父母的寵愛,往往使我們忽略了自己生活能力的鍛煉。有的同學離開父母就不行了,自己照顧不了自己,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對自己以後的發展也是很不利的。只有在實踐當中不斷發展自己的才能,才能做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

既然實踐在認識中的作用如此重要,我們就要尊重實踐,勤於實踐,從實踐中求真知,在實踐中長才幹。據說,我國宋代的陳堯咨很會射箭。有一次,一個賣油翁在旁邊觀看,陳堯咨連射幾箭,頗為得意地問賣油翁:「你看我射得如何?」老翁答道:「不過手熟罷了。」陳堯咨很生氣。於是這個賣油翁拿出一個有孔銅錢蓋在油葫蘆上,然後用勺子舀了一勺油,高高舉起,倒了下來,只見油細若絲,穿錢而過。勺里的油倒完了,銅錢上卻沒有一點油星。老翁說:「我也沒有什麼,只不過手熟而已。」後來有人根據這個故事演化出「熟能生巧」一詞,說明經過多次反復的實踐,就能找到竅門,提高能力,增長才幹。

人們常說,「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就是說,不管幹什麼,只要肯下功夫,刻苦訓練,就一定能幹好。還有「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等等,都是對實踐出真知的形象的說明。

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在實踐當中發展。不管是誰,要想在科學方面有所貢獻,在自己的崗位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都要重視實踐,勇於實踐,善於總結實踐提供的經驗和材料。而輕視實踐,脫離實踐,閉門造車,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沒有成套的經驗可以照搬,也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適合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道路上的理論,才能取得更大的勝利。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就是我們黨的領導人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出來的理論,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正確的理論。

H. 認識發展的直接動力是什麼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直接動力

恩格斯指出: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整個流體靜力學(托里拆利等)是由於16世紀和17世紀義大利治理山區河流的需要而產生的。這說明
A.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B.實踐是檢驗認識的惟一標准
C.所有科學的成果都直接來源於實踐的需要 D.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人類認識之所以不會永遠停留在一個水平上,而且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是因為科學研究的人物一般說來是圍繞著人類實踐的需要這個中心來確定的。正如恩格斯所認為的那樣,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古代的科學,首先取決於當時的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的需要,17、18世紀自然科學的興起,取決於歐洲當時生產技術蓬勃發展的要求。實際需要刺激了科學的發展,科學從實際需要中產生出來。現代科學研究有較大的相對獨立性,它探索的課題有時並不直接來自實踐的需要。然而,就是在這種研究中,人們仍然重視所取得的成果具有何種實際的意義。實際上,大多數科學研究課題,都是由社會經濟發展與實踐需要所決定的。人類實踐的不斷發展,必然不斷提出新的問題,這就迫使人們不斷進行研究、認識和解決,從而滿足實踐的需要。因此,實踐的發展就成為認識發展和科學進步的直接動力。
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選項。

I.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有何區別請具體解釋下

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人的認識只能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認識就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客體是認識的對象和內容,單是客體本身不能形成的認識。主體的自覺能夠性,是導致認識形成的必要條件,但僅有主體的能動性也不會產生認識。只有在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的實踐中,認識才會產生。因為只有通過實踐,人的感官才能同客體接觸,使客觀事物及現象反映到人的頭腦來;也只有通過實踐,主體同客體反復相互作用,才能使客體的各種本質特徵逐漸暴露出來,為主體所把握。所以,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一切科學知識,都是人們實踐經驗的總結,都是從實踐得到的。人們在生產活動和科學實驗的實踐中,逐漸地認識了自然的現象、性質和規律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產生了各們自然科學和生產技能。人們在實踐活動中,逐漸地認識了人與人的關系,認識了社會的本質和運動規律,從而形成了各門社會科學。哲學則是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歸根結底,也是來源於實踐。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強調認識來源於實踐,這並不排除學習間接經驗的重要性。事實上對於一個人來說,由於實踐范圍的有限性,由於客觀世界的無限多樣和永恆發展,因此就不能事事直接實踐。人類認識的發展,有著內在的連續性和繼承性,一個人沒有必要事事實踐。一個人的多數是通過學習間接經驗獲得的。但對我為間接經驗,對他人或前人來講仍是直接經驗。就認識總體來講,一切知識都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之源,間接經驗是認識之流。所以,我們既要認真讀書,努力學習間接經驗,又要積極參加實踐。
二、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還表現為實踐是認識的發展動力。人類認識發展歷史表明,人們的認識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現代科學的發展,新學科的出現,新知識的增加,都是由於實踐的推動。實踐所以成為認識發展的動力,這是因為:第一,社會實踐的發展,不斷提出需要解決的新課題,推動著人類的認識不斷發展,人們在總結實踐提供的新經驗基礎上,提出了新理論,解決了新課題,認識也就向前發展了。近二三十年,工業農業和軍事發展的需要,產生並推動了高能物理、控制論、資訊理論、系統論、遺傳工程學、現代材料學等學科的發展。第二,實踐的發展,不斷提供新的認識工具和技術手段,推動認識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感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社會實踐的發展對於認識深化的需要,迫使人們創造出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突破了人的生理器官的局限,擴大了人類知識的視野,深化了認識的層次,從而推動了人類知識的發展。第三,實踐的發展鍛煉和提高了人們的認識能力。認識的發展還有賴於認識能力的提高,而認識能力,不管是觀察能力還是思維能力,卻是在實踐中得到提高的。一個人的實踐經驗越豐富,實踐的水平越高,認識的能力也就越高。

J. 推動戰爭形態轉變的主要動因有多個,而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什麼

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性力量,也是推動內戰爭發展的原始動力和認識容戰爭發展的基本依據。

恩格斯曾指出:「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

(10)什麼是推動軍事認識發展的動力擴展閱讀

科技革命導致產業革命,產業革命引發物質生產基礎和社會組織方式的重塑。戰爭和軍事是植根於社會生產基礎的人類實踐,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到來將為新的軍事革命和戰爭演進提供新的支撐。

當前,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機器人、智能製造技術相互融合步伐加快,科技創新鏈條更加靈巧,技術更新和成果轉化更加快捷,產業更新換代不斷加快,使社會生產和消費從工業化向自動化、智能化轉變,社會生產力將再次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將實現大飛躍。

德國工業4.0、美國「再工業化」,以及其他主要國家的相應政策,將促成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到來,促使科技革命由技術領域向整個經濟領域乃至整個社會的全面擴散。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推動軍事認識發展的動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