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高技術武器裝備有哪些不足

高技術武器裝備有哪些不足

發布時間:2021-02-02 16:15:47

1. 高技術武器裝備有哪些不足和局限性

那要看什麼裝備 任何裝備都有其的優點和缺點

2. 高技術戰爭對武器裝備發展的影響有哪些

高技術戰爭對武器裝備的發展主要是三化: 一、「芯」化——現代戰爭無「芯」不戰 芯,指晶元。現代戰爭可謂無「芯」不戰。人們常說,現代信息技術以計算機技術為標志。殊不知:計算機技術原來植根於半導體,也就是晶體管或者晶元技術。沒有晶元,就根本談不上計算機。海灣戰爭中,大量高技術武器投入實戰,被認為是世界性的軍事革命的開端。而正當美國慶幸其在海灣的勝利而得意洋洋時,日本卻嘲諷說:「美國在海灣靠的是日本的晶元。」因為當時日本的晶元技術領先美國至少十年。美國則立即惱羞成怒的分辨說:「美國是用了日本的晶元,但為數極少,只佔2%至5%。」可日本又馬上反唇相譏:「那也是至關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後來經過美國有關部門調查,結論是:美國武器裝備用了20種日本晶元,其中9種為日本獨有,美國不能生產。 因此,現代及未來武器裝備的信息化,主要表現在晶元的嵌入。即使計算機「從桌面消失」,向幾乎所有武器裝備大規模「嵌入」,使「電子」向「機械」大范圍滲透,以致使現代飛機、大炮、軍艦、裝甲車都「裝滿了晶元」,從而使它們不僅有「力」,還有「智」;有「勇」還有「謀」,大大提高武器裝備的信息利用程度。 現代及未來的戰爭將是:「信息所產生的影響正向日益大於炸彈所產生的影響轉變」,信息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席捲各國武器裝備的一個浪潮——增大信息比例,提高信息含量,嵌入晶元,鏈接數據。 二、「網」化——現代戰爭無「網」不戰。 網,指網路。現代戰爭可謂無「網」不戰。如果說晶元的嵌入尚屬信息化對機械化的「隱形」帶動,那麼網路化就是「明顯」式的了。正是計算機網路把各種作戰單元從信息的意義上連成整體。「網路中心戰」是由美軍提出來的,它的含義是:以往的戰爭都是以平台為中心(這里說的平台是指飛機、軍艦、坦克、大炮等裝備,也指作戰參謀部、後方援助部隊等組織)。而以網路為中心的新型戰爭,則是以聯系這些「平台」的網路為主的戰爭。換句話說,是把戰爭理解為「由敵我各種『平台』和『環境』共同組成一個大的『生態』系統」。通過快捷的指揮和部隊之間的同步行動,使戰爭變得更迅速和更富有成效,因而與以往那種時間和空間的「消耗戰」大不相同,節奏更快,整體凝聚。也就是把戰場各個作戰單元網路化,把信息優勢轉變成作戰行動優勢,使分散配置的部隊掌握戰場態勢,協調行動,發揮最大作戰效能。 意味深長的是,就在人們為應對網路而尚感生疏的時候,技術的發展又把一個新的概念——網格,擺在了世人的面前,並很快讓人意識到:網格來臨的時候,網路過時了。網格,可以說是更高級的網路,是一種全新的信息共享方式。網路只是將計算機連接起來,而網格技術則是把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儀器、設備等都連接起來,實現真正的資源共享。換句話說網格就像電網一樣,只要用戶一按開關,電流就來了。在網格的計算機里一輸入你想知道的信息,其他地方的資源信息也會源源不斷的提供給你,不必再一個一個的分別登陸某個網站去找。網格的實質就是在對網路做進一步信息集成,是在做「系統的系統」,以使系統的功能進一步「相乘」而非「相加」。所以,在網路中心戰中,必需把軍隊看作一台完整的戰斗機器,它擁有各種各樣的空間系統、飛機、無人機、軍艦、潛艇、戰車、地面站、衛星及通信線路……,但以上這些都只是網路或網格上的一個「點」。而為了達到「完整的戰斗機器」的整體功能,所有的「點」都必需進行「全局操作」——對所有裝備的硬體、軟體都要規定相應的標准,並按照這些標准去設計、製造、試驗和部署武器裝備。 三、「天」化——現代戰爭無「天」不戰。 天,指太空。 美國總統肯尼迪有句名言:誰控制太空,誰就能控制地球。實際上,現在美軍作戰已經是離不開「天」了,到了「無『天』不戰」的地步。何以見得?首先,幾十、上百個轟炸目標的選定,全靠事前衛星的偵察。美國是發展間諜衛星最早最乙肝的國家。其次,拉開空襲序幕的戰斧式巡航導彈之所以能達到2000公里距離有10米以下的精度,也是在制導過程中利用了衛星長距離的「地圖匹配」技術,存有衛星圖片形成的數字地圖。再次,即使是那些龐然大物般的轟炸機如B1B、B2、B52以及從航母起飛的F/A18E/F、EA18G,從地面起飛的F15、F16、以及各類軍艦、戰車等等又何曾離得開太空技術。它們的導航、它們打出去的導彈、扔下來的炸彈,大部分是靠衛星導引。美國整個武器系統已經嚴重依賴衛星,衛星成了美軍作戰網路的主結點。如果遭到反衛星武器的摧毀,美軍的信息優勢將不復存在,先進的武器會癱瘓,快速反應能力將喪失。反衛星,將是未來戰爭的對策「首選」。所以,武器裝備的「天」化就是把武器裝備發行量的和衛星掛鉤,增加空間信息含量,添置衛星信息接收和發送設備,開發軍兵種專業衛星應用軟體,發射軍兵種專用衛星和研製具有「有限星威懾」能力的武器裝備。

3. 現代戰爭中高技術武器裝備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1、爭奪信息優勢的斗爭成為戰爭的首要內容,並貫穿於戰爭始終。電子對抗和計算機網路戰將成為重要的作戰手段。擁有信息優勢的一方,就可能掌握戰爭主動權,奪取戰場的勝利。處於劣勢的一方,往往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2、戰爭時空觀發生變化。未來戰爭將在陸、海、空、天、電磁五維戰場上同時展開,且不受地域、晝夜的限制,前方後方變得模糊,也沒有明顯的戰線;戰爭節奏明顯加快,過去那種曠日持久的戰爭可能縮短為數月甚至更短的時間。

3、聯合作戰將成為主要的作戰樣式。計算機及通信網路把參戰的陸、海、空軍和航天部隊聯成一體實施聯合作戰,單純的陸戰、海戰、空戰將被取代;「網路中心戰」將取代「平台中心戰」,成為一種嶄新的作戰樣式。

4、遠程精確打擊成為主要戰法,出現非接觸式作戰、「外科手術式」打擊等新的作戰樣式;一體化的指揮自動化系統將大大增加戰場透明度,使「發現戰場上的所有高價值目標」和「發現目標即予以毀傷」成為可能,「地毯式轟炸」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3)高技術武器裝備有哪些不足擴展閱讀

武器裝備是戰爭的主要物質手段,受軍事需求牽引和技術進步推動而發展;反過來,它的發展也推動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的變化。歷史上如此,現代高技術戰爭條件下也是如此。

世界上只要還存在戰爭,對先進武器裝備的需求就不會停止。而戰爭實踐又檢驗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發展的成效,影響或變更對武器的需求。朝鮮戰爭促使噴氣式戰斗機迅速發展;越南戰爭中,精確制導炸彈、武裝直升機備受青睞;

中東戰爭使電子對抗裝備、無人機身價倍增;英阿馬島戰爭使人們對反艦導彈刮目相看。海灣戰爭後,各軍事大國紛紛總結經驗教訓,著眼於未來戰爭的需要,加速發展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新型巡航導彈、防區外精確制導武器、定向能武器以及信息裝備。

4. 軍事高技術對現在武器裝備有哪些影響

最明顯的是向超視距 虛擬戰爭 信息戰 太空戰 方向的發展
雷達 電子 導彈技術的專發展 使戰爭可以在視線范屬圍外就開始 現代空戰看不到對方戰機就結束了 海灣戰爭中襲擊巴格達的導彈是從波斯灣的軍艦上發出的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網路戰爭 海灣戰爭就是例子
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 使外太空也有成為戰場的可能 真正即將變成四維的
但是這些終歸是不能代替地面戰爭的 只有陸軍才能終結戰爭 毛澤東的觀點

5. 軍事高技術對現代武器裝備有哪些影響

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軍事高技術的發展正在軍事領域引發一場深刻的變革。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生的屢次局部戰爭,特別是20世紀末發生的科索沃戰爭中,人們可以看出:現代戰爭已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高技術的較量,誰擁有軍事高技術,誰就能夠在戰爭中占據更大的主動權;現代戰爭已進入高技術時代。
一) 武器裝備的大量使用將明顯地改變現代戰場與作戰行動
(1)作戰空域擴大,戰場向大縱深、高度立體化方向發展,不存在明顯的前方和後方。
兵力兵器遠距離作戰能力的提高使作戰空域向大縱深發展,使作戰行動更加強調實施大縱深。同時,武器裝備的分布高度增大,使作戰空間向高低結合的高度立體化發展,作戰行動更加強調"空地一體"、"海空一體"甚至"陸海空天一體"的立體化作戰。
(2)由於兵力兵器的快速作戰能力的提高,以及在夜間和不良氣象條件下作戰能力的提高,使作戰行動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時域發展。
(二) 高技術武器裝備將強制性地引起作戰方式的變革
恩格斯曾指出:"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軍事技術的進步、武器裝備的不斷變革,必然會推動作戰方式的發展變化。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迅速崛起的高技術猛烈沖擊下,二次大戰以來形成的傳統作戰理論逐漸失去了指導意義,作戰理論的變革勢在必然。
海灣戰爭是舉世公認的戰爭史上水準最高的一場高技術局部戰爭。在談到作戰理論對其影響時,美國前國防部隊迪克·切尼認為,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提出並寫進作戰條令中的"空地一體作戰"理論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在這場戰爭中,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軍實施了電子-火力突擊、垂直突破、縱深機降、遠距離包圍迂迴等空地一體作戰行動,最終贏得了戰爭。
近幾年,信息戰理論又成為一種新的作戰指導思想。信息能力被當作衡量一個國家作戰能力的關鍵,甚至成為現代戰爭的核心,對作戰的勝負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信息技術裝備已廣泛地滲透到戰場的各個領域,構成日臻完善的作戰"神經系統",並創造了軟、硬殺傷相結合的電子戰手段。計算機病毒和"黑客"攻擊也構成了信息戰的主要內容。 二、當代軍事高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當代高技術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而且種類也是形形色色。就其分類方法而言,也不盡相同.從宏觀層次上來分,目前軍事高技術主要可分為六大技術群,即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航天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和海洋技術。其中信息技術又包括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十五」期間,我國在確定對提高綜合國力起重要作用的高技術領域時,又增加了一個「先進防禦技術」。
從軍事高技術與高技術武器裝備的關系出發,軍事高技術還可劃分為兩類技術:一是支撐高技術武器裝備發展的共性基礎技術,其主要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新材料技術、高性能推進與動力技術、模擬技術、先進製造技術等;二是直接應用於武器裝備並使之具有某種特定功能的應用技術,其主要包括偵察監視技術、偽裝與隱身技術、精確制導技術、電子戰與信息戰技術、指揮自動化系統技術、軍事航天技術、核武器和化學武器及生物武器技術、新概念武器技術等。

6. 軍事高技術對作戰有什麼影響

高技術對現代軍事領域的影響是十分廣泛和深刻的。研究高技術對現代戰爭理論發展的影響,是軍事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就此談幾點看法。 一、高技術條件下戰爭理論發展具有明顯超越性 技術決定戰術,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必然促進和推動戰爭理論的變革,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和技術水平條件下,技術推動戰爭理論發展表現有不同的特徵。高技術促進現代戰爭理論發展不同於以往,其重要特徵就是具有明顯的超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諸方面: 1 、高技術可以超越武器裝備變革的實際存在而直接促進戰爭理論的發展 技術應用於軍事過程,一般要經歷科學存在、生產存在、裝備存在三個階段。某種先進技術發明創造出來,並具有在軍事領域應用的功能或性質,為其科學存在;當發明創造投入生產,轉化為軍事上需要的技術成品(武器裝備),為其生產存在;當產品大量裝備部隊,形成新的戰鬥力,為其裝備存在。 在以往的歷史時代,先進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最終推動戰爭理論的變革,通常要在順序經過上述三個階段,並在實際形成戰鬥力之後才能實現。這是因為,在生產力比較低的歷史時代,科學技術轉化為產品要經歷較長的時間,武器產品大量裝備部隊,形成新的作戰能力也要較長時間,使人們需要經歷較長的過程才能認識新技術的巨大作用,並以此來建構新的戰爭理論。因此,以往新的作戰理論原則只能產生於新式武器裝備存在之後,而不能在其之前,這是很自然的事。現代高技術對戰爭理論發展的影響,與以往歷史上有所不同了,在其處於科學存在或生產存在階段,就能超越裝備存在階段而促使戰爭理論發生變革,改變其性質和內容。如美國 1982 年提出「空地一體作戰」理論時,新型坦克、隱形飛機、精確制導等,並未大量裝備部隊,有許多甚至未投入生產。美國政府提出的「星球大戰」理論,也不是星際武器產生和裝備部隊的結果,而是根據高技術群體可能在軍事領域應用的科學存在來設計和籌劃的。 這種超越現象,是由現代高技術君群自身的發展與武器裝備生產以及軍事理論研究活動的內在聯系所決定的。其一,高技術群體內部各個領域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把影響軍事活動的可能和趨勢整體地呈現在人們面前,使人們能夠十分近似地把握未來戰爭的圖景進而改進或更新戰爭理論;其二;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度驚人,只要科學技術能提供設計,生產就能實現其存在,而只要軍隊需要,產品就能很快滿足其要求,這就改變了以往那種「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的傳統思維,而能夠實現「打什麼仗製造什麼武器」的理論構想。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再需要等到新式武器大量裝備部隊之後才去構思戰爭理論,而是可以大膽地超越設計和創造;其三,現代軍事理論研究活動本身,把技術對戰爭的影響當作重要的課題,又藉助高技術提供的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先進科研手段,整體、系統、科學地分析高技術對戰爭的影響,從而使戰爭理論研究 超越裝備發展階段而設計未來戰爭的能力。 2 、高技術可以超越戰爭實踐而直接促進戰爭理論的發展 在以往的軍事技術條件下,無論從冷兵器作戰到火器作戰,還是從火器作戰到通用武器作戰,無一不是遵循這樣一條軌跡:在戰爭實踐形態發生根本性變化以後,人們才開始逐漸從某些經驗性的認識上升為系統的戰爭理論。在高技術時代,戰爭理論則可以超越戰爭實踐形態而發展和創新。高技術的發展,不僅為實現「打什麼仗製造什麼武器」提供了可能,而且為軍事理論研究提供了先進的預測手段。以往人們對未來戰爭的預測,無論是定量預測還是定性預測,都是決策者及其幕僚人員依賴人腦和人工的手段去分析、判斷、推理,這樣得出的結論往往帶有或多或少的隨意性。現代高技術是以微電子技術為核心的技術群體,其中以電子計算機為基礎的現代資訊理論、系統、控制論等「軟」技術為軍事預測提供了模擬手段。錢學森在《論系統工程》一書中說,作戰模擬方法「實質上提供了一個『作戰實驗室』,在這個實驗室里,利用模擬的作戰環境,可以進行策略和計劃的實驗,可以檢驗策略和計劃的實驗,可以檢驗策略和計劃的缺陷,可以預測策略和計劃的效果,可以評估武器系統的效能,可以啟發新的作戰思想。」因此,在新的戰爭形態尚在醞釀的時候,在具體的戰爭還沒有發生的時候,人們可以依據高技術可能達到的水平,依靠科研專家隊伍,運用以電子計算機模擬為代表的先進的科研手段和方法,開始對新的戰爭實踐形態進行「設計」。在東西方「冷戰」時期,這種「設計」本身就是戰爭創造力的競賽,你設計一種作戰樣式,我就設計另外一種作戰樣式與你對抗,從「硬殼式前沿防禦」到戰役機動集群,從「縱深打擊」到「空地一體作戰」,從核威懾到「戰略防禦倡議」,等等,都展示了戰爭理論先於戰爭實踐而創造的生動局面。盡管這種「設計」歸要到底離不開實踐,然而它所表現出的超前性,已不再單純是過去戰爭經驗的總結和現實戰爭情況的分析,不再是某次具體戰爭的對策,而是科學家、專業人員與決策者相結合,為保證在戰爭中制勝,而對未來戰爭進行的整體上的預先安排和運籌。當然這種在高技術條件下超越戰爭實踐發展的戰爭理論最終還是離不開實踐,還是要應用於戰爭實踐,並在實踐中檢驗、修正、完善,使之越來越適應實戰的需要。 3 、高技術可以超越不同層次的戰爭理論領域,同時促進戰略、戰役、 戰術理論的發展 在核武器出現以前,先進技術導致戰爭理論的變革有著某種特序漸進的連續變化的規律,即先進技術首先引起戰術層次理論的變革,漸及戰役、戰略層次的理論。核武器的出現使戰爭理論的發展變化呈現為與上述過程相反的逆式過程。由於它首先以大規模殺傷兵器的身份粉墨登場,因而它首先在戰略層次引起了變革,產生了核戰爭戰略理論,爾後派生出核條件下戰役、戰術理論。而今高技術在更高水平和更廣范圍內打破了戰爭理論發展的這兩種模式,即;既不是單純按由戰術到戰役、戰略的程式,也不是單純按從戰略反轉到戰役、戰術的程式發展,而是可以超越不同理論層次或領域,對戰爭理論發生全方位的深刻影響,幾乎可以同時導致戰術、戰役、戰略理論全面而深刻的變革。 現代高技術不是一兩個孤立的發明,而是一個個相互聯系的技術群體,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和方面的戰爭理論的整體需求。在高技術條件下,武器裝備是以系統的形式存在的,一般具有能用於戰略、戰役、戰術等各個范圍的技術性能與作戰功能。如,衛星通信系統提供的信息資料在戰略、戰役、戰術范圍都可以利用; C3I 指揮控制系統從統帥部到最小戰術單位都可構成指令和反饋系統,等等。高技術武器裝備的設計與製造雖然在技術性能上有戰術、戰役、戰略武器的區分,但由於採用模塊設計和系統控制的轉換,而實上運用則是可以靈活掌握的。這就使戰爭本身原來存在的戰略、戰役、戰術行動出現了跨界或互相滲透的現象。美軍入侵格瑞那達、襲擊利比亞,已經很難說是戰斗行動還是戰役行動,或是戰略行動。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指揮機構可以直接指揮到每架飛機,甚至對每架飛機的出動時間、攻擊目標的詳細坐標,都直接作出了規定。這說明,高技術的指揮控制系統大大提高了集中掌握戰爭全局的能力,在很多情況下,戰略目的可以不再通過若干戰役行動來達成,戰役也可不再通過若干戰斗來達成。戰略行動、戰役行動、戰斗行動,只是不同層次作戰組織的活動領域,但這些不同層次的作戰行動可能是同時實施和完成的。這就使得戰爭理論打破順序發展的程式和層次上的嚴格區分而齊頭並進發展。 高技術條件下戰爭理論發展的超越性,使得世界各國在戰爭理論研究上,更加重視超前性研究。過去那種戰爭理論研究的「歷史時間觀」正在為「未來時間觀」所取代,「歷史外推」的研究方法正在為「預測模擬」的研究方法所取代。現代戰爭理論的發展,正呈現出一種階段性超前,並隨著未來與現實的接近而逐步完善的發展模式。充分認識和把握戰爭理論發展的這種趨勢,對發展我軍的戰爭理論有著重要意義。 二、高技術條件下戰爭理論具有威懾和實戰雙重功能 中國古代軍事家孫子早在 2500 年前就提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著名論斷,但作為系統的現代威懾理論卻是在核武器時代產生的。以往戰爭理論基本上是指導戰爭准備與實施的理論,是為了打贏現實戰爭的。核武器出現後,由於其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因而核威懾理論隨之產生。如全面核威懾理論、有限核威懾理論等,其基本的思想是以核優勢震懾敵方,使其屈服於自己的意志。核威懾理論的產生,使得現代戰爭理論呈現出實戰與威懾並重的發展趨勢。隨著高技術的發展和廣泛用於軍事,這一趨勢更加明顯、突出,並呈現出新的特點: 首先,高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擴展了軍事威懾力量的功能,使得威懾理論在現代戰爭理論中佔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我們知道,現代戰爭已不單純是軍事對抗,而是綜合國力特別是高技術的抗爭。高技術的發展不僅可以推動經濟的發展,改善支持戰爭的基本條件,而且可以直接發展軍事力量。同時,在高技術領域中,民用技術與軍用技術分界越來越小,軍轉民、民轉軍越來越便捷。因此,現代高技術的發展,必然將極大地擴展軍事威懾力量的功能。正因為如此,目前世界許多發達國家都把發展以高技術為核心的全面競爭戰略引入戰爭理論,把發展和保持強大的綜合威懾力量作為國家發展占略的重要目標。美國政府推行的「戰略防禦計劃」和西歐的「尤里卡計劃」,就是這種思想和政策的產物。正如西德總理科爾所說:「美國的戰略防禦計劃有 10% 是戰爭理論問題, 90% 是尖端技術問題」。這一情況說明,在相對和平時期,提高國家的威懾能力,既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又是戰爭理論的重要課題。 其次,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武器裝備的性能,使得威懾理論和實距理論進一步融合。其原因:一是高技術武器不同於核武器,它具有威懾和實戰的雙重功能。我們知道,高技術武器裝備,不僅在遠距離打擊和毀傷效果方面可與核武器不分仲伯,而且具有核武器不可比擬的准確性和可控性,因此高技術武器既可作為實施威懾的重要實力,又可用於實戰,從而克服了核武器只能用於威懾,一般難於在實戰中使用的不足。這樣,同以高技術武器裝備為物質基礎的威懾理論和實距理論作為達成一定政治目的的兩種手段,更易於相互轉換和交替使用。二是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發展,使得現代局部戰爭本身也成為一種重要的威懾手段。威懾不僅要以一定的實力為力有時還要採取一定的軍事行動才能達成目的。由於高技術武器具有精確而巨大的破壞力和遠程的的打擊力,一般來說,使用少量兵力、兵器,通過空中或遠距離打擊,即可達成一定的戰略目的;同時,由於擁有高技術優勢的一方,一般都掌握著主動權,能有效地控制戰爭的規模和過程。因此,有些國家為了實現某種政治目的,對其可能的對手不僅以軍事實力相威懾,而且有時採取有限的軍事行動來壓迫對方屈服於自己的意志。這種軍事行動,實際上也是一種威懾。如以色列襲擊伊拉克核反應堆、美國空襲利比亞、美英法等國在伊拉克建立「禁飛區」等,都屬於這一類的性質。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在高技術條件下,威懾和實距理論正逐步融為一體。它們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從而構成完整的現代戰爭理論體系。 三、高技術條件下戰役作戰理論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現代高技術使現代戰爭的戰役作戰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吳現出大立體、全縱深、高強度的特點。作戰行動將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層空間以及電磁頻譜領域晝夜不斷地進行。敵對雙方的作戰力量將在作戰地幅的全縱深,進行無後方作戰和非線性作戰。作戰將在較短的時間內,消耗大量作戰物資,給敵對雙方以巨大的毀傷和破壞。由此而引起了戰役作戰理論的各方面的深刻變化。 1 、進攻作戰理論的變化。傳統的進攻理論強調軍隊從行進間展開, 經火力准備,由戰術突破開始,進行線性作戰,逐步轉為戰役突破、戰略突破,逐次殲滅敵方防禦集團,奪占重要目標或地區。高技術條件下,這一理論的顯著變化是,進攻行動從以地面突擊為主,變為空中突擊為主;從前沿向縱深的連續打擊,變為全正面、全縱深的同時打擊。海灣戰爭中,美軍要求空中進攻戰局必須首先摧毀伊軍百分之五十的戰鬥力,地面進攻戰局開始後,空中打擊仍然保持連續不斷,武裝直升機的固定翼飛機是殲滅伊軍裝甲目標和摧毀堅固工事的主角,步兵的行動幾乎接近於從運動中肅清殘敵,很少突破和攻堅行動,並且從進攻開始就對伊軍從給深的戰略、戰役、戰術目標實施了猛烈的打擊。原蘇軍也有不少人認為,「未來高技術戰爭的勝敗不取決於大規模模使用地面部隊,而是與奇襲和空中優勢緊密相關」。 2 、防禦作戰理論的變化。由於高技術兵器提高了軍隊的機動作戰能力和火力,擴大了作戰半徑,也由於進攻兵器幾乎可以摧毀任何防禦工事,陣地支撐點因素已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防禦一方在一定地區內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成為制止敵人進攻的主要手段。這使防禦作戰理論發生了三點顯著變化。首先是強調機動防禦為主。因為機動防禦可綜合運用進攻、防禦、遲滯作戰等手段,是以進攻行動為主的防禦作戰。其次是更加強調靈活組織。美軍規定,無論是機動防禦還是地域防禦,均可選擇在相當靠前的地方防禦,在敵人逼近時實施打擊;可選擇在主要地域與敵決戰;可誘敵深入,然後打擊敵人翼側和後方;甚至可先敵發起破壞性進攻。第三是強調對進攻之敵實施縱深打擊和在後方縱深地域作戰。美軍認為,縱深作戰、近距離作戰和後方作戰在防禦中是統一的。「縱深作戰將打亂敵方縱深內的部隊運動,摧毀對攻方至關重要的高價值目標,並在關鍵時刻打亂敵軍的指揮與控制。」在後方地域,即己方縱深內作戰,「主要作用是通過不使指揮與控制、火力支援、後勤支援和預備隊的運動被敵軍打亂,來保護指揮官的行動自由。」 3 、指揮理論的變化。高技術指揮活動的根本變化是從指揮人力密集型的軍隊,變為指揮技術密集型的軍隊;從以人力指揮為主的理論,轉變為以自動化指揮系統為主的指揮理論。其表現是:在情報工作上,從人力偵察為主發展為以技術偵察為主,廣泛利用高技術偵察裝備獲取情報。海灣戰爭中,戰爭 國部隊之所以能准確、全面、及時地獲取情報,主要依靠具備全時、全方位的偵察和自動化傳遞信息能力的優勢技術裝備。其預警飛機 24 小時升空工作,情報偵察系統可適時傳輸戰場實況的多光譜圖象,全球定位系統和位置標定報告系統可隨時為飛機和地面部隊導航、指示目標;從地面到外層空間的情報、通信、指揮系統,每天管理 3.4 萬多個頻率,可每天保持 70 萬次電話呼叫和 15.2 萬份電文傳遞。 在作戰組織上,由統一、逐級計劃為主,轉變為統一、系統計劃為主。最高指揮機構的作戰計劃往往深入到部隊、分隊,如美軍規定,作戰必須制定總的計劃、戰中應急計劃(亦稱「分支計劃」)、後續行動計劃。其中,後兩個計劃帶有多方案的性質,預見作戰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可能的處置辦法,務求詳細周密 。海灣戰爭中,美軍調用了大量計劃人員,用計算機模擬作戰進程的各種情況,根據模擬結果和臨戰學習的實驗效果,制定和不斷修改計劃。空軍在作戰中,還採取了提前二日制定攻擊計劃,提前一日轉化為「空中任務指令」,控制到每一架飛機。 在作戰部署上,從追求「多多益善」的數量優勢觀念,轉化為追求「合理夠用」的效能觀念。在戰斗編組中大量增加了技術兵種的成分,對各軍、兵種的比例根據不同任務,經過充分的運籌分析,合理地確定。強調軍隊現地配置的機動性,盡量改變過去靜止配置的方法,盡量減少在一個地域停留的時間,以隱蔽作戰企圖,達成作戰的突然性。 在作戰保障上,一是從原來單純的保障行動,轉化為更具有戰斗性質的作戰行動。傳統的保障行動正在越來越多地列入作戰行動體系,偵察、通信保障已列為指揮的要素,工程保障除道路保障外,其它工程保障已由作戰部隊自己承擔,防空保障已完全作為作戰行動,「三防」保障也成為作戰行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二是由於軍隊的頻繁機動,補給量的空前增加,運輸保障已成為後勤保障的關鍵。三是重視技術保障的作用。為保障坦克、飛機、火炮、雷達、自動化指揮系統的正常運行和完好率,需要良好的儲備、測試、檢驗、搶修以及技術補充等,技術保障活動正在滲透到作戰的保障和各個環節中。

7. 高技術武器裝備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高技術偵察與監視器材,電子對抗裝備、精確制導武器,高技術作戰平台,核化生武器系統,軍隊指揮自動化系統,新機理武器

8. 高技術武器裝備對現代戰爭有什麼影響

  1. 高技術武來器裝備對現代戰爭的特徵,源對軍事上的影響,可以說是革命性的;

  2. 高技術戰爭的出現,迫使從事戰爭的人們重新看待一些傳統的觀念、理論和原則,重新衡量以前的戰略、政策和一些具體做法。

9. 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種類有哪些

高技術偵察與監視器材,電子對抗裝備、精確制導武器,高技術作戰平台,核化生武器系統,軍隊指揮自動化系統,新機理武器

閱讀全文

與高技術武器裝備有哪些不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