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軍事理論的創新發展

軍事理論的創新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06 18:07:43

A. 軍事理論如何與有效創新相結合

實施精品戰略、打復造精品成果是改變制軍事理論研究在低層次徘徊現狀的科學之道。一是力避「形式新、內容舊」。二是扭轉「模仿多、原創少」。三是改變「成果多、精品少」。

只有真正研透信息化戰爭的特性和本質,把握信息化軍隊建設的特點和規律,盡快跳出機械化思維的窠臼,勇於突破機械化作戰的定勢,提出帶有根本性、導向性的全新概念、重大觀點並形成系統學說,才能實現我軍軍事理論研究質的飛躍。

B. 中國軍事理論發展史1

中國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時期,各階級、集團及其軍事家和軍事論著者對於戰爭與軍隊問題的理性認識,,隨著社會的前進、戰爭的發展而不斷深化。一、產生時期公元前21世紀(一說公元前22世紀),中國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從此戰爭成為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此時,盡管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處於低級階段,還是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奴隸主對外族發動掠奪戰爭,或用武力鎮壓本族奴隸的反抗,都是以征討「違天命者」、「弔民伐罪」、「敬天保民」相號召,並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嚴刑厚賞驅使士卒作戰。作戰方式是集團列陣正面沖殺。到商代以後,作戰逐漸以車兵為主。對軍隊指揮,要求行動統一,嚴厲管理。這種思想,指導著夏、商、西周幾個王朝的軍事斗爭。通過這一時期的戰爭實踐,人們已初步認識到審勢而動,量力而行,眾可以勝寡,強可以勝弱,反映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念。傳在西周時期,已出現《軍志》、《軍政》等軍事著作,雖早失傳,但在後來問世的《左傳》、《孫子兵法》等書中,還保留著一些片斷的引文。二、迅速發展時期約從公元前 8世紀初至前 3世紀末,即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逐漸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制度的變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變化和兵器的改進,軍事制度和作戰方式也隨之變化。為適應這些新情況的需要,產生了統率軍隊的專職將帥,涌現了許多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軍事家和兵書著作。著名的《孫子兵法》,標志著封建統治階級軍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統而全面的軍事理論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導戰爭的規律,並奠定了中國軍事思想的基礎,指導著後代的戰爭實踐和軍事理論的研究,在國際上也享有極高的聲譽。《孫子兵法》提出,軍事斗爭必須巧妙地運用權謀,即「上兵伐謀」,「必以全爭於天下」,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是高明的軍事家所期求的最理想的戰爭結局。它打破了奴隸社會的天命觀,以樸素的辯證法和唯物主義思想,指出戰爭獲勝不取決於鬼神,只要能夠做到「知彼知己」,就可以「百戰不殆」。它提出了「以正合,以奇勝」和「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作戰思想。《孫子兵法》還指出,戰爭勝負是由政治、經濟、天時、地利、人事等因素所決定的,所以封建統治階級要修明政治,順應民心。這些思想,也為《孫子兵法》同時代的其他兵書和論及軍事的著作所重視。戰國時期,人們對戰爭的認識又進了一步。例如,傳為軍事家吳起所著的《吳子》,就探索了戰爭的實質,論及戰爭發生的根源,並把戰爭分成幾種類型,賦予定義,提出對付各類戰爭的方略。軍事家孫臏所著《孫臏兵法》,更主張拋棄「責仁義,式禮樂」的思想,要求用戰爭手段解決社會混亂局面;其作戰思想則特別強調「貴勢」和以奇制勝。這些主張,都是對《孫子兵法》軍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三、豐富和提高時期從公元前 3世紀末至公元13世紀,中國經歷了秦、漢、晉、隋、唐、宋、元等幾個大的王朝的統治和更迭。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先秦的軍事思想對軍事斗爭仍然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由於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及戰爭的發展,軍事思想也進一步得到豐富和提高。就戰爭種類而言,有建立封建王朝的統一疆域的戰爭,有多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民族起義的戰爭,又有國內諸民族貴族為了爭奪中央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就軍隊發展而言,兵種和兵器裝備有了較大的變化。不但有了獨立的騎兵,而且舟師水軍參戰的數量也更多了。這就要求作戰指揮必須加強步、騎、水軍等的配合作戰,使得戰略戰術運用和指揮藝術都得到高度發展。在這一時期,通過戰爭實踐,造就了許多著名的軍事家和將領,出現了許多總結軍事斗爭經驗的兵書。秦始皇的大規模築長城、修馳(直)道、重兵戍邊等軍事措施,對後世建設邊防的戰略思想,有重大影響。在著名的楚漢戰爭中,張良為劉邦決策,收攬民心,分化對方,爭取同盟,孤立項羽,取得了戰爭勝利。西漢王朝在對北方匈奴貴族的反擊作戰中,由名將衛青、霍去病率獨立的騎兵集團主動出擊,快速機動,遠程奔襲,以及正面沖擊,翼側迂迴等作戰行動,創造性地發展了大規模使用騎兵的戰略戰術。兵書《六韜》,針對頻繁的戰爭,提出了愛惜民力、休養生息的思想,並對作戰指揮機構以及步兵、騎兵的協同作戰等作了論述。兵書《三略》,進一步闡述了「柔能制剛,弱能制強」的樸素的軍事辯證法思想,並指出最高統治者必須廣攬人才,重視民眾與士卒的作用。從漢到隋曾多次發生過從黃河流域向江南進軍的大規模戰爭,大都是步、騎兵和水軍多路並進的多兵種大集團的配合作戰。其中,東漢末年的赤壁之戰,晉滅吳之戰,東晉苻秦的淝水之戰,以及隋滅陳之戰最為著名。在這些戰爭中,政治斗爭與軍事斗爭的結合,謀略與決策,以及作戰指揮藝術,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李衛公問對》一書,聯系唐代初期的戰爭經驗,對以往兵書進行了探討,對《孫子兵法》提出的虛實、奇正、攻守等原則及其內在聯系,作了比較辯證的論述。李筌的《太白陰經》認為,戰爭的取勝決定於國家政治的優劣、力量的強弱以及謀略的運用。到了遼、宋、西夏和後來的宋與金、蒙古等幾個民族政權並立的統治時期,互相長期處於對立狀態,戰爭頻繁。這時期,隨著生產發展和戰爭的需要,出現了火器和復雜的裝備器材,對作戰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宋王朝,由於政治腐敗,軍權由皇帝絕對控制,軍隊作戰能力低下,造成屢戰失利。統治者為了教習文臣武將熟悉軍事,命曾公亮等編纂《武經總要》,總結古今兵法和本朝方略,並頒布《孫子兵法》、《吳子》、《司馬法》、《六韜》、《尉繚子》、《三略》和《李衛公問對》為《武經七書》,官定為武學教材。這時,許洞的《虎鈐經》和何去非的《何博士備論》,均對皇帝絕對控制軍隊指揮權及其危害提出了非議。南宋名將岳飛提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他率「岳家軍」突破皇帝「欽定」的作戰旨意,採取步、騎配合的靈活戰法,擊敗了金軍強大的騎兵。陳規在《守城錄》中,記錄了軍隊開始使用火器和改進城防工事進行防禦作戰的方法,主張「守中有攻」,對城市防禦戰法有所創新。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遼、西夏、金等政權,均以騎兵見長,特別是後來興起的蒙古族,建立了兵牧合一的制度,充分發揮其騎兵優勢,以高度的機動靈活制敵,並善於學習和利用敵方先進技術,不斷改進其軍隊的裝備。蒙古貴族和後來建立的元王朝戰勝南宋時,採取遠距離的戰略迂迴和步、騎、水軍聯合多路進軍,實施大集團軍隊的戰略進攻。以上的實踐經驗和兵書內容,進一步發展和豐富了古代的軍事思想。四、在革新與守舊的矛盾中繼續前進的時期大約從14世紀末至19世紀40年代,約從明朝至清朝後期,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沒落的境地,不但有連綿不斷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民族起義戰爭和統治者的平叛戰爭等,而且外國也開始入侵中國。這一時期,由於火器的改進和從外國引進部分先進兵器,出現了獨立的水師、炮兵、工兵及其他技術兵種,加以作戰對象發生了變化,因而在建軍和作戰指揮等方面都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時,一方面出現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單純防守作戰的思想;另一方面,從實踐中總結出的帶有強烈革新內容的軍事思想,也在不少兵書中出現。明代傑出抗倭將領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就是這種革新思想的代表作。他根據沿海復雜的地形條件和倭寇火器裝備的特點,對陣法作了重大改革。他制定了以 12人為單位的「鴛鴦」,把它作為戰斗隊形的基礎。何良臣的《陣紀》一書,對於軍隊組訓和戰法的論述,也具有革新的內容。孫承宗主編的《車營扣答合編》,反映了在大量火器裝備部隊後,編制和戰法的改革。茅元儀編纂的《武備志》,則試圖從軍事理論、建軍作戰、兵器製造使用、天象地理、江河海防諸方面,提出實行軍事改革的依據,以求振興明王朝的武備。清王朝建立以前,後金(清王朝前身)與明軍發生薩爾滸之戰,清太祖努爾哈赤以「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夏允□《倖存錄》)的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充分發揮其步騎協同作戰的長處,對明軍的多路進攻實行各個擊破,反映了軍事指揮上的新思想。乾隆以後,統治者局限於騎射為滿洲之根本的思想,採取閉關鎖國政策,在軍事上逐漸趨於保守落後。但是,也有不少人針對這種狀態,提出了某些革新思想。例如,惠麓酒民的《□□百金方》,主張團結民心,實行兵民聯防;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提出京城要建立多層次設防的思想;年羹堯的《治平勝算全書》,強調平時對軍隊嚴格訓練,戰時才能取勝等,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是中國古代千百次王朝戰爭和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的經驗總結它的豐富內容,是前人留下的寶貴軍事遺產,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國近代的直至現代的軍事思想,都從中批判地繼承和吸取了許多有價值的內容。提問人的追問 2010-03-17 17:26我要的是近代的回答人的補充 2010-03-17 17:51中國近代軍事理論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封建社會制度已是強弩之末,又面臨西方國家的威脅,許多有識之士開始以新的視角,探討拯救國家與民族的道路。林則徐、魏源是他們的代表人物。他們自覺地收集外國軍事資料,研究敵情,提出了組織民眾,軍民配合,沿海各省協力籌防和以守為戰,以逸待勞,在沿海、陸地殲滅敵人的方針。第二個階段:兩次鴉片戰爭後,面臨深重的民族災難,洋務派代表奕忻、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主張「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整頓軍隊,創練新軍,籌辦海防,興辦學堂,選派出國留學人員。同時,隨著西式武器陸續裝備軍隊,出現了步騎、步炮協同作戰,海軍獨立作戰、陸海協同作戰等戰術的變革。戰斗中的陣形由密集向疏散發展。中國近代軍事思想形成了。第三個階段:19世紀50年代爆發的太平天國起義,在武器裝備建軍和作戰指導思想以及戰略戰術等方面,超過了以往歷代農民起義軍的水平。另外,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湘軍、淮軍等領導人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等人也積累了一套建軍理論和作戰原則,對以往的軍事思想有所發展。辛亥革命前後,孫中山等人逐漸認識到國防與民生互為表裡的,並大膽借鑒蘇聯紅軍經驗,設立黨代表制度,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使軍隊的面貌煥然一新。

C. 為什麼說軍事理論的創新發展是信息化戰爭產生與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這就是一個想然後去做的問題,問題大,有點難描述。嗯,有點像現在,我們有專點知識的都知道我們以屬後要進太空打戰爭,但是我們技術條件並不允許,但是條件足夠了,我們的戰爭發展就會像吹氣球一樣。就比如現在地球幾個大流氓,手握核武器,任何一個都不敢打一場大型戰爭,唯恐會打爛這個星球,但是只要我們有移民星球並移民的條件,那個時候就是一場戰爭的導火索,人是不會滿足的,當消化完資源後,戰爭是最好的利器,每一個國家都如此。算了,小子高中生,上課去了,樓主看樓主^o^(本來想在從一戰,二戰說說的,樓主可以想想以前戰爭理論發展後引導出來的戰爭貌似元朝與西亞歐洲的戰爭便如此)

D. 如何用現代科學的思維方法推動我國軍事理論的創新

第一,推進中國特色軍事理論的創新和發展,必須以先進的軍事思想版為指導。這權是軍事理論發展保持正確方向的首要重大問題。
第二,推進中國特色軍事理論的創新和發展,必須以軍委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依據。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是我們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和人民,進行人民戰爭和鞏固國防的根本指導思想。
第三,推進中國特色軍事理論的創新和發展,必須堅持"三個面向"。任何有先導作用的軍事理論,就在於它具有符合實踐發展要求的生命力,而任何有生命力的軍事理論就在於它是隨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科學。
第四,推進中國特色軍事理論的創新和發展,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靈魂和理論品格,也是創新和發展中國特色軍事理論的根本思想路線。
第五,推進中國特色軍事理論的創新和發展,必須正確借鑒外國經驗和理論成果。
第六,推進中國特色軍事理論的創新和發展,必須在重大現實軍事問題的研究上取得新突破。

E. 軍事理論中的四大創新和五支隊伍

1、「四大創新」:推進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組織、軍事管理創新,是國防與軍隊改革的重點。

創新軍事理論,為軍隊科學發展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創新發展軍事理論,是我軍的一個傳統和優勢。推動軍事理論創新,必須堅持以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為統領,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適應世界軍事變革的大趨勢,在繼承我國優秀軍事遺產,弘揚我黨我軍優秀軍事理論成果的基礎上,大膽借鑒和吸納世界上一切有益的軍事理論成果。推動軍事理論創新,還應當注重理論研究的超前性、實用性和綜合性,突出重大現實問題研究,提高軍事理論成果的質量和效益。

創新軍事技術,為軍隊科學發展提供穩固的技術支撐。科學技術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深刻改變著人、武器及人和武器的結合方式等戰鬥力三要素的內涵,從而深刻地改變著戰鬥力生成模式。為此,必須高度重視武器裝備和國防科技發展的自主創新。努力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力爭在一些基礎性、前沿性、戰略性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掌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防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趕有所不趕,推動我軍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的自主式發展、跨越式發展、可持續發展。

創新軍事組織,為軍隊科學發展提供科學的組織基礎。隨著戰爭形態由機械化向信息化加速轉變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一些體制機制上制約軍隊建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制約和影響軍隊建設發展和戰鬥力提高的關鍵因素。體制編制調整改革總的方向,是逐步建立起適應武器裝備現代化發展水平和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方式變化的新型體制編制。重點圍繞建立健全聯合作戰指揮體制、聯合訓練體制、聯合保障體制,建立適應信息化戰爭要求的指揮體系、訓練體系和保障體系;重點優化力量結構和部隊編成,調整各軍兵種內部力量結構,增加高新技術裝備部隊比重,推動作戰部隊編成向充實、合成、多能、靈活的方向發展。

創新軍事管理,為軍隊科學發展提供可靠的管理保障。當前,軍隊建設發展和軍事斗爭准備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資源分散、重復建設、政出多門、管理多頭、職責不清的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高層領導機關進一步完善有利於加強集中統一領導的工作協調機制,提高戰略管理能力,切實加強規劃計劃的統籌指導作用,加強對規劃計劃執行過程的宏觀監督和有效調控,堅決防止出現與體系建設目標相背離的「大而全」、「小而全」,努力提高軍隊建設的整體質量和效益。

2、「五支隊伍」:圍繞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打贏未來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目標,2003年9月,中央軍委頒發了《實施軍隊人才戰略工程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著眼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目標,明確提出新世紀新階段我軍重點要抓好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五支隊伍」建設:一是抓好新型高素質指揮軍官隊伍建設,即建設一支具有戰略眼光,能夠敏銳洞察和准確把握世界軍事發展趨勢,能夠完成我軍建設任務和作好軍事斗爭准備,掌握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理論和本部隊主戰裝備及指揮系統的高素質新型指揮軍官隊伍。二是抓好高素質新型參謀隊伍建設,即建設一支具有全面過硬的軍事素質,善於對信息化軍隊建設和信息化作戰問題出主意、拿辦法,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基本掌握一門外語,達到國家中等計算機水平的、能參善謀的高素質新型參謀隊伍。三是抓好高素質新型科學家隊伍建設,即建設一支懂當代高科技、用當代高科技、鑽當代高科技,能夠站在世界高科技發展前沿,組織謀劃我軍武器裝備創新發展和組織關鍵武器裝備技術攻關的高素質新型科學家隊伍。四是抓好高素質新型技術專家隊伍建設,即建設一支精通高新武器裝備性能,能夠迅速排除高新武器裝備各種故障,解決軍隊高新武器裝備復雜技術難題,獨立完成重要技術保障任務的高素質新型技術專家隊伍。五是抓好高素質新型士官隊伍建設,即建設一支具備專業技術基礎知識,能夠熟練掌握和正確操作高技術武器裝備,在訓練和作戰第一線直接操縱主戰裝備的高素質新型士官隊伍。

F. 創新軍事理論對戰爭形式的發展起來什麼作用

其實讓我說吧,復往往理制論上行的同的事情,實踐中都行不同,說白了就是紙上談兵。我舉個例子,斯諾克檯球比賽,理論上只要桌上還有兩顆球,無論超分一方超多少分,另一方都有機會翻盤。但實戰中對手都不會在打下去了,所以理論往往和實踐不同。

G. 我國軍事理論的研究與創新應做哪些轉變

A 我國軍事理論的研究與創新應做哪些轉變


新世紀新階段,世界新軍事變革迅猛發展,戰爭基本形態進一步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轉變,國際戰略格局正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深刻的調整和重塑,影響國家安全的因素更具綜合性復雜性多變性,軍事實踐發展要求軍事理論不斷創新。

我們黨對推動軍事理論創新高度重視。黨的十七大報告將「軍事理論創新」列為軍事領域「四個創新」之首,並對「繁榮和發展軍事科學」作出戰略部署。黨的十六大以來,軍事科研領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推進軍事科研改革發展,加大軍事理論創新力度,圍繞回答新世紀新階段「軍隊履行什麼樣的使命、怎樣履行使命」,「建設什麼樣的軍隊、怎樣建設軍隊」,「未來打什麼樣的仗、怎樣打勝仗」等國防和軍隊建設重大問題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

1、著眼強化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引領作用,把深入研究黨的軍事指導理論作為核心科研任務,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黨的軍事指導理論;

2、著眼解決「三個確保」時代課題,深入研究加強和改進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有效途徑,為增強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科學性、實效性提供理論支撐;

3、著眼與時俱進加強軍事戰略指導,突出重大戰略問題研究,軍事戰略理論研究不斷深入;

4、著眼推動我軍由機械化、半機械化軍隊向信息化軍隊轉變,深入研究軍隊信息化建設特點規律,初步構建軍隊信息化建設理論;

5、著眼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深入研究信息化戰爭特點規律和制勝機理,初步構建軍隊信息化作戰理論;

6、著眼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初步形成非戰爭軍事行動理論體系;著眼向科學管理要效益、要戰鬥力,創新信息化軍隊管理理論;

7、著眼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構建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理論;

8、著眼把握當代世界軍事發展趨勢,學習借鑒外軍理論研究成果,在堅持傳統與借鑒吸收結合中繁榮發展我國軍事科學。

實踐證明,科學發展觀既是指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也是引領軍事理論創新突破的科學指南。

應當看到,近年來我軍軍事理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但與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要求相比,與軍隊現代化建設和軍事斗爭准備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有重大影響、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還不是很多,原創性前瞻性系統性還不是很強,歸根結底就是軍事理論創新質量效益還不夠高。與此同時,我軍軍事科研工作也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如信息化程度不夠高、資源整合力度不夠大、科研隊伍創新能力不夠強、理論研究與部隊實際結合不夠緊、成果交流應用渠道不夠通暢等。改變這種局面,迫切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敏銳觀察和正確把握世界軍事發展大勢,深入探索信息化條件下軍事科研特點規律,科學制定軍事理論創新發展規劃,合理確定軍事理論創新發展目標任務,統籌推進軍事科研改革發展,積極搶占軍事理論創新制高點,不斷推出具有中國氣派的原創性成果。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軍事科研單位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更加自覺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新起點上加快推進軍事理論創新。

強化科學發展理念,打牢加快推進軍事理論創新思想根基。運用是最好的尊崇,踐行是最真的信仰。科學發展觀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推進軍事理論創新,要求我們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決破除一切妨礙軍事理論創新發展的思想觀念,積極應對挑戰,著力破解難題,堅定不移推進軍事理論創新。

堅持以人為本核心立場,確保軍事理論創新正確方向。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全黨必須「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推進軍事理論創新,要求我們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認識和研究軍事問題,保證軍事理論創新的正確政治方向、學術方向和服務方向;從服務軍隊打贏、捍衛人民利益、促進民族復興、維護世界和平的全局高度把握軍事理論創新的定位,強化忠誠黨的科研事業、謀求強軍勝戰之道的學術擔當。

運用統籌兼顧根本方法,提升軍事理論創新綜合集成水平。准確把握軍事學科深度分化、高度融合的發展趨勢,廣泛借鑒地方、外軍的科研經驗,進一步加大軍事科研對外開放、統籌整合的力度。統籌處理重大現實問題研究與基礎理論研究、出成果與出人才、理論創新與基礎建設、研究力量使用與培養、以我為主與開放聯合、保持傳統優勢與借鑒創新等重大關系,凝聚軍事理論創新強大合力。

弘揚求真務實作風,把握加快推進軍事理論創新戰略重點。緊貼軍事實踐,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部隊建設和軍事斗爭准備一線,深入研究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軍事斗爭准備拓展和深化、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等重大戰略問題,使軍事理論創新深深植根於軍事實踐的沃土之中。緊貼實戰,聚焦重大作戰問題和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諸多前瞻性問題,善於提出軍事新概念、新觀點、新理論、新戰法,善於提出強軍勝戰良策,善於提供即時對策咨詢。著眼增強軍事理論自主創新能力,著眼提高軍事理論創新整體效益,著眼不斷推進軍事科學學科體系建設,著眼培養造就高層次科研領軍人才、拔尖創新人才、各類專門人才和科研管理人才等,不斷完善軍事理論創新體制機制,為加快推進軍事理論創新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H. 為什麼說軍事理論的創新發展是信息化戰爭產生與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借鑒解放軍報文章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群迅猛發展並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一場人類歷史上影響極為深刻的世界新軍事變革蓬勃興起。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等高技術局部戰爭表明,信息化已經成為軍隊現代化的本質規定性,人類戰爭形態正在由機械化戰爭轉變為信息化戰爭。世界新軍事變革的加速發展,對國際戰略形勢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各主要國家紛紛調整軍事戰略,力圖搶占軍事高科技的制高點,奪取戰略主動權,形成了以高技術質量建設為顯著特徵的軍事競爭新態勢,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軍事技術形態出現了又一輪「時代差」。
近代以來,由於舊中國政治統治的腐朽,我國喪失了一些軍事變革機遇,總是落在世界軍事發展潮流的後面。面對方興未艾的世界新軍事變革,是緊跟時代潮流順勢而變,還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規;是立足國情、軍情奮發有為,還是亦步亦趨、照搬西方模式,成為了關系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的根本性、方向性問題。
提高軍隊軍事理論建設。堅持改革創新,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提供強大動力。解決我軍建設中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和機制性問題,出路在改革,辦法是創新。要創新軍事理論。自覺確立與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在繼續加強基礎研究的同時,突出重大現實課題的研究,大力創新戰略理論、作戰理論和軍隊建設理論,努力創建具有我軍特色的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化戰爭理論。使我軍進一步朝著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機構精幹、指揮靈便、戰鬥力強的目標邁進。要加強配套制度建設。適時推出並不斷完善與改革步驟相配套的政策制度,確保改革順利進行,鞏固和擴大改革成果。
注重科學籌劃,高標准做好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頂層設計。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涉及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方方面面,事關軍隊建設全局和長遠發展,是一項規模宏大、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按照先進性的要求,加強戰略籌劃,搞好頂層設計,強化宏觀指導,把中央軍委的戰略意圖和決策部署,轉化為具體建設思路和實際工作步驟,確保各項軍事工作有序展開、穩步推進、全面落實。要堅持科學態度,運用科學方法,加強科學論證,切實把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趨勢搞清楚,把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本質要求搞清楚,把我軍建設現狀和發展條件搞清楚,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一般與重點、需要與可能的關系,使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科學可靠,符合世界軍事變革的發展趨勢,符合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客觀要求。

I. 請問二戰中軍事理論的發展創新及作用

我知道是關於海戰抄主角的問題:
大家知襲道當今海戰是航母的時代,日本是從美國那裡學到的,但是卻首先在美國人身上應用。
多數的美國軍人當時仍然認為海戰是戰列艦的時代,直到珍珠港事件,他們終於明白了艦載機的威力。
所以在之後的中途島戰役和萊特灣戰役中成功的運用了航母。
我感覺這應該是二戰中軍事理論的發展創新及作用

閱讀全文

與軍事理論的創新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