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史上最成功的以少勝多 以弱勝強的戰役是哪個
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數不勝數,而這樣的戰役在西方卻少得可憐,因為他們讓為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偶爾有個戰役,便被吹捧的無以復加,仔細一看,雙方加起來不過幾萬人,居然也敢稱會戰。舉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淮海戰役勝利後,斯大林一聽解放軍用60萬打敗國民黨軍80萬,而且殲敵55.5萬後,連說奇跡。因為在整個二戰中,也沒有哪個戰役是以少勝多的。在西方,能真正意義上稱得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只有奧斯特里茨戰役、坎尼戰役和哈勒哈河,包括蘇沃洛夫在阿爾卑斯山的行軍也非常經典。 以下舉一些中國戰爭史上比較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做一下比較,因為資料有限,所以難免會有出入,其中還有一些空缺,網友若有資料,可將其補上。 名稱 主要指揮者 雙方兵力 結果 先秦時期 牧野之戰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萬——17萬,一說70萬 全軍覆沒 柏舉之戰 孫伍、伍員、磕閭 3萬——20萬 千里破楚,五戰入郢 陰晉之戰 吳起 5萬——50萬 大敗秦軍 伊闕之戰 白起 12萬——24萬 全殲 即墨之戰 田單 不詳 將燕軍逐出齊國 鄗代之戰 廉頗、樂乘 20萬——60萬 大敗燕軍 秦漢時期 巨鹿之戰 項羽 2萬——40萬 殲滅 彭城之戰 項羽 3萬——56萬 殲20萬 井陘之戰 韓信 3萬——20萬 滅趙,俘趙王歇 濰水之戰 韓信 數萬——20萬 滅齊, 昆陽之戰 劉秀 不足2萬——42萬 王邑僅率數千人逃回洛陽 祝阿、臨淄之戰 耿弇 數萬——20多萬 滅張步,平齊 赤亭之戰 虞詡 3千——數萬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兗州之戰 曹操 數萬——數10萬 迫降30萬 官渡之戰 曹操 2萬——10餘萬 殲7萬餘人 赤壁之戰 周瑜 5萬——20餘萬 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合肥之戰 張遼 7千——10萬 大敗吳軍 夷陵之戰 陸遜 5萬——數10萬 蜀國從此衰落 涼州之戰 馬隆 3500——數萬 平定涼州 前秦滅前燕之戰 王猛 6萬——30萬 殲敵近20萬 淝水之戰 謝玄 8萬——97萬 苻堅至洛陽,僅剩10餘萬 沙苑之戰 宇文泰 數萬——20萬 伏擊戰,殲8萬餘人 玉壁之戰 韋孝寬 不詳——15萬左右 城邑保衛戰,殲7萬餘人 金鄉之戰 於仲文 8千——10萬 全殲敵軍 隋唐五代時期 淺水原之戰 李世民 不詳——10餘萬 消滅薛仁杲 虎牢之戰 李世民 3500——10餘萬 殲滅竇建德 唐平蕭銑之戰 李靖 不詳——40餘萬 平蕭銑 磧口之戰 李靖 3千——不詳 殲數萬 蔡州之戰 李愬 9千——不詳 平淮西叛軍 奉天、靈台之戰 郭子儀 不詳——30餘萬(一說數十萬) 殲敵近10萬 太原之戰 李光弼 不滿萬人——10萬 城邑保衛戰,殲敵7萬餘人 雍丘之戰 張巡 3千——數萬 城邑保衛戰,不詳 睢陽之戰 張巡 6800——13萬 城邑保衛戰,殲12萬人 嘉山之戰 郭子儀、李光弼 不詳——5萬余 殲敵4萬 象牙潭之戰 周本 7千——數萬 俘5千 六合之戰 趙匡胤 2千——2萬 殲5千 宋遼金夏蒙元時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戰 劉舜卿 不詳——20多萬 擊退夏蕃聯軍 達魯古城之戰 完顏阿骨打 不詳——27萬 大敗遼軍 護步達岡之戰 完顏阿骨打 2萬——70萬 大敗遼軍主力 和尚原之戰 吳玠、吳璘 數千——10餘萬 俘萬余,大敗金軍 順昌之戰 劉錡 1.8萬——10餘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郾城之戰 岳飛 數千——1.5 大敗金軍精銳 陳家島海戰 李寶 3千——10萬 海戰,全殲金軍 採石之戰 虞允文 1.8萬——17萬 水戰,大敗金軍 海州之戰 魏勝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六合之戰 畢再遇 不詳——1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廬州之戰 杜杲 不詳——號8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邊堡寨之戰 成吉思汗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 成吉思汗 4萬——8萬 全殲 迦勒迦河之戰 哲別、速不台 不足3萬——8萬 全殲 賽約河之戰 拔都、速不台 不足5萬——10萬 全殲 釣魚城之戰之戰 王堅 不詳——4萬 鄂州之戰 伯顏 20萬——60萬 大敗宋軍 丁家洲之戰 伯顏 10萬——13萬 大敗宋軍精銳 厓山海戰 張弘范、李恆 數萬——20萬 海戰,全殲 虎嘯山之戰 張庭瑞、焦德裕 5千——數萬 大敗宋軍 鄱陽湖之戰 朱元璋 20萬——60萬 水戰,全殲 明清時期 白溝河之戰 朱棣 1O余萬——60萬 死傷10多萬 上峰嶺之戰 戚繼光 1500——2千 殲敵倭寇300餘人 台州之戰 戚繼光 不詳 9戰9捷 渾河之戰 努爾哈赤 4人——800 奇跡 薩爾滸之戰 努爾哈赤 4.5萬——約11萬 殲敵約5萬人 寧遠之戰 袁崇煥 不滿2萬—13萬(或五六萬,或10餘萬) 貴陽之戰 王三善 2萬——10萬 扭轉了平叛戰局 清征達瓦齊之戰 阿五錫、巴圖濟爾噶勒 22——2千餘人 奇跡 渾河之戰 長齡 4萬——10多萬 收復南疆西四城 近代、現代時期 南京之戰 徐紹楨 約萬人——約2萬人 攻堅戰 第一次反圍剿 毛澤東、朱德 約4萬——約10餘萬 殲1.2萬 第二次反圍剿 毛澤東、朱德 3萬——20萬 殲3萬 第三次反圍剿 毛澤東、朱德 3萬餘人——30萬 殲3萬 第四次反圍剿 朱德、周恩來 約7萬——近40萬 殲萬餘人 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徐向前 近3萬——不詳 殲6萬餘人 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 徐向前 近8萬——20萬 殲8萬人 黃橋戰役 粟裕 7千——1.5萬餘人 殲敵1.1萬餘人 蘇中戰役 粟裕 3萬餘人——12萬 殲敵53700人 魯南戰役 粟裕 不詳 殲敵53530人 萊蕪戰役 粟裕 不詳 殲敵56800人 孟良崮戰役 粟裕 不詳——約45萬人 殲敵32680人 晉中戰役 徐向前 6萬餘人——約13萬人 殲敵100370人 豫東戰役 粟裕 不詳 殲敵93970人 淮海戰役 粟裕、劉伯承 60萬——80萬 殲敵555570人 九連山戰斗 不詳 不詳 5戰5捷,殲6個連又1個排 以上這些戰役,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像伊闕之戰、巨鹿之戰、虎牢之戰、納忽山和不黑都兒麻之戰、迦勒迦河之戰、賽約河之戰、黃橋戰役為全殲敵軍的殲滅戰。用少數兵力去圍殲多數敵軍,指揮員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像白起、成吉思汗、粟裕都是善於打殲滅的人(我個人認為他們三人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打殲滅戰的統帥),項羽則是以勇猛聞名的,李世民則是以疲敵取勝的。這種戰役以蒙古時期最多,這也充分體現了其軍事思想。 像即墨之戰、赤亭之戰、玉壁之戰、太原之戰、雍丘之戰、睢陽之戰、順昌之戰、六合之戰、廬州之戰、寧遠之戰為城邑防禦戰。這種戰役對指揮員的要求有兩條:一是沉著,二是智謀超群。此外,軍民同仇敵愾也是非常重要的。像韋孝寬守玉壁殲敵7萬、李光弼以不滿萬人守太原殲敵7萬、張巡以3千守雍丘屢敗叛軍,以6800人守睢陽則殲敵12萬,雖然最後寡不敵眾,睢陽被攻佔,張巡被殺,但這並不能否認張巡的軍事才能。這樣的戰役,看後會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 像台州之戰、薩爾滸之戰、第一——第四次反圍剿、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蘇中戰役、晉中戰役、淮海戰役、九連山戰斗為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役。這樣的戰役,也是解放軍最拿手的。值得一提的是九連山戰斗,此戰雖小,卻集中體現了毛澤東的軍事思想。 像鄗代之戰、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為集中兵力,圍殲敵軍一部的戰役。這種戰役也是解放軍的拿手本領。 此外,柏舉之戰、井陘之戰、濰水之戰、祝阿、臨淄之戰、唐平蕭銑之戰為連續靈活用兵的戰役;夷陵之戰、淺水原之戰、嘉山之戰為後發制人,疲敵制勝的戰役;赤壁之戰、陳家島海戰、採石之戰、厓山海戰、鄱陽湖之戰為海戰和水戰;其他的戰役也各有各的特點,像彭城之戰、渾河之戰、清征達瓦齊之戰都是靠勇猛精神獲勝的,特別是後兩個戰役,只能用奇跡來形容。
❷ 三國演義中以弱勝強的兩次著名戰役是
三國演義中以弱勝強的兩次著名戰役是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
1、官渡之戰
曹操利用袁紹恃強驕躁、不善用人、疏於籌策的弱點,後發制人,攻守相濟,把握戰機,出奇制勝,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2、赤壁之戰
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
(2)什麼戰役是軍事史上以弱勝強擴展閱讀:
官渡之戰的歷史背景:
東漢末年,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它卻沉重地打擊了漢朝地主階級的統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東漢政權分崩離析,名存實亡。
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獨攬軍政大權,地主豪強也紛紛組織「部曲」(私人武裝),占據地盤,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轉入爭權奪利、互相兼並的長期戰爭,造成中原地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凄慘景象。
當時的割據勢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紹、河內的張楊、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南陽的張綉等。形成群雄並起的局面,在這些割據勢力的連年征戰中,袁紹、曹操兩大集團逐步壯大起來。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赤壁之戰
網路-官渡之戰
❸ 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急!!!
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戰爭,這場戰爭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並給後人留下有意義的歷史掌故和歷史遺跡。「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授鞭斷流」、「圍棋賭墅」等成語,一直膾炙人口。
秦晉兩軍隔淝水為陣,謝玄採用激將法,派人對苻融說:要秦軍稍向後退,在淝水岸邊讓出一片戰場,以便兩軍決戰。當時秦軍諸將都認為應堅守淝水,不讓晉軍過河。但苻堅卻認為可以鐵騎數十萬向水逼近而殺之。苻融按照苻堅的命令,號令三軍後退,不料命令一下,全軍立即騷動,人心惶惶,朱序又在陣後大呼:「秦軍敗矣!」於是,苻堅的幾十萬大軍不戰自潰。
謝玄指揮八千晉軍乘機渡河,揮刀砍殺,秦軍爭相逃命,苻融企圖穩住陣腳,但混亂中馬被絆倒,被晉軍殺死。秦軍大敗,自相踐踏而死者「蔽野塞川」,僥幸不死者,「棄甲宵遁」聽到「風聲鶴唳」,以為晉軍追到。一路上「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什七八」。苻堅也身中流矢,舍棄了乘坐,單騎逃回淮北,搜集殘部,潰退洛陽,百萬大軍,只剩十餘萬殘兵了。至此,苻堅南侵的美夢徹底破滅,回到長安,不久也就國滅身亡。而八公山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則成為戰爭史上的奇觀為後人所傳頌。
❹ 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
1、官渡之戰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爆發了一場決定性大戰。當時北方割據勢力以袁紹最大,曹操次之,兩大勢力決戰是勢所必然的。袁紹有軍隊數十萬,佔地面積又大,但不得人心。
曹操能用於對抗袁紹的軍隊僅三、四萬,但比較得到百姓擁護,而且獻帝在他手中,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盡管在白馬、延津取得局部勝利,但敵強我弱的態勢仍未根本改變,於是決定誘敵深入,主動撤退到官渡,深溝高壘,固守陣地,以待有利時機。
雙方在官渡相持數月後,曹操出奇兵火燒烏巢,盡焚袁軍糧草輜重,並趁機向袁軍全力進攻,一舉消滅袁軍七萬余,袁紹和兒子袁譚率親兵八百餘騎逃過黃河。此一戰役,曹操以少勝多,殲滅袁紹的主力,為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2、赤壁之戰
赤壁大戰後,劉備乘勝取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荊州牧,奠定了壯大發展、進據益州的基礎。曹操吸取失敗教訓,大興水軍,進控江淮,與孫權對峙。孫權為抗曹,繼續與劉備聯盟,任其在荊州發展。三國鼎立格局逐漸形成。
赤壁之戰,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3、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唯有鮮卑慕容垂部的3萬人馬尚完整無損。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不僅如此,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面也隨之解體,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權。
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他族貴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國家,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前秦隨之滅亡。此戰的勝利者東晉王朝雖無力恢復全中國的統治權,但卻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淝水之戰也成為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載入軍事史,對後世兵家的戰爭觀念和決戰思想產生著久遠影響。
4、彭城之戰
彭城之戰時爆發在楚漢相爭時期,劉邦乘項羽在進攻齊地,聯合眾王進攻項羽的大本營彭城,劉邦一方有六十多萬軍隊。
項羽聽說後,只帶了三萬騎兵快馬加鞭來打劉邦,劉邦做夢都沒想到項羽會來的那麼快,當項羽開始進攻的時候,劉邦等人還在縱情享樂,當聽到項羽開始進攻的時候,由於沒有統一的指揮,劉邦等人的軍隊被項羽殺的潰不成軍,最終項羽大勝,開創了以少勝多的首例。
5、昆陽之戰
爆發於更始元年(23年),它是綠林起義軍推翻王莽政權的一次戰略性 決戰,也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個典型戰例。
在這次決戰中,劉秀等人領導的農民 起義軍,以大無畏的勇敢精神和靈活機動的戰法,一舉全殲王莽軍的主力,撞響了新莽 王朝徹底覆滅的喪鍾。它在歷史上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劉秀又精選了三千人的敢死隊,自城西沖擊新軍的中堅。王邑、王尋輕視劉秀,自以為很容易打敗劉秀。因而,他們只率領萬餘人巡視陣地。了防止各營出現混亂,他們下令各營嚴格管束自己的部隊,沒有命令,不準擅自出兵。
王邑、王尋迎戰劉秀,但他們不是劉敢死隊的對手,新軍的陣勢很快即被劉秀軍擊破,士卒混亂潰逃。這時新軍其餘的部隊,因不敢輕舉妄動,故無人主動支援王邑、王尋軍作戰。劉秀率領漢軍,奮勇沖擊,並一鼓作氣打垮了王邑、王尋的部隊,斬殺了王尋。
王邑的中堅被沖垮,王尋被斬殺後,新軍各部隊失去了指揮中樞,立即混亂。這時昆陽城內的漢軍看到劉秀等人所率的敢死隊取得勝利,也大喊著沖殺之聲,沖出城門,內外夾攻新軍,殺聲震天動地,新莽的四十二萬大軍迅速土崩瓦解。
新莽軍本是強迫征來的貧苦百姓,早已對王莽政權痛恨之極,經起義軍內外夾攻,自然棄陣而逃。潰逃的莽兵相互推擠,「走者相騰踐,伏屍百餘里」。
碰巧又遇上大風和大雷雨,屋瓦被大風颳走,大雨傾盆而下水暴漲,王邑軍隨隊的虎豹都嚇得發抖,新軍士卒掉入水中淹死的有萬餘人,滍川被屍體堵塞得幾乎斷流。王邑、嚴尤、陳茂等人僅帶少數長安精騎,踏著死屍渡河才得逃脫。
漢軍繳獲了新軍的全部軍用物資,各種東西堆積如山,一連搬了一個多月還沒搬完。王邑率領千餘殘兵一氣奔逃到洛陽。當王莽得知昆陽慘敗的消息後,異常震驚,整個新莽朝廷上下也為之驚恐。
❺ 世界歷史上有哪些戰役是以弱勝強的
最有名的就是:
官渡之戰 曹操 2萬——10餘萬 殲7萬餘人
赤壁之戰 周瑜 5萬——20餘萬 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淝水之戰 謝玄 8萬——97萬 苻堅至洛陽,僅剩10餘萬
還有人民解放軍的"淮海戰役"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數不勝數,而這樣的戰役在西方卻少得可憐,因為他們讓為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偶爾有個戰役,便被吹捧的無以復加,仔細一看,雙方加起來不過幾萬人,居然也敢稱會戰。舉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淮海戰役勝利後,斯大林一聽解放軍用60萬打敗國民黨軍80萬,而且殲敵55.5萬後,連說奇跡。因為在整個二戰中,也沒有哪個戰役是以少勝多的。在西方,能真正意義上稱得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只有奧斯特里茨戰役、坎尼戰役和哈勒哈河,包括蘇沃洛夫在阿爾卑斯山的行軍也非常經典。
以下舉一些中國戰爭史上比較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做一下比較,因為資料有限,所以難免會有出入,其中還有一些空缺,網友若有資料,可將其補上。
名稱 主要指揮者 雙方兵力 結果
[color=orange][b]先秦時期[/b][/color]:
[b]牧野之戰[/b]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萬——17萬,一說70萬 全軍覆沒
[b]柏舉之戰[/b] 孫伍、伍員、磕閭 3萬——20萬 千里破楚,五戰入郢
[b]陰晉之戰[/b] 吳起 5萬——50萬 大敗秦軍
[b]伊闕之戰[/b] 白起 12萬——24萬 全殲
[b]即墨之戰[/b] 田單 不詳 將燕軍逐出齊國
[b]代之戰[/b] 廉頗、樂乘 20萬——60萬 大敗燕軍
[color=orange][b]秦漢時期[/b][/color]:
[b]巨鹿之戰[/b] 項羽 2萬——40萬 殲滅
[b]彭城之戰[/b] 項羽 3萬——56萬 殲20萬
[b]井陘之戰[/b] 韓信 3萬——20萬 滅趙,俘趙王歇
[b]濰水之戰[/b] 韓信 數萬——20萬 滅齊,
[b]昆陽之戰[/b] 劉秀 不足2萬——42萬 王邑僅率數千人逃回洛陽
[b]祝阿、臨淄之戰[/b] 耿弇 數萬——20多萬 滅張步,平齊
[b]赤亭之戰[/b] 虞詡 3千——數萬
[color=orange][b]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b][/color]:
[b]兗州之戰[/b] 曹操 數萬——數10萬 迫降30萬
[b]官渡之戰[/b] 曹操 2萬——10餘萬 殲7萬餘人
[b]赤壁之戰[/b] 周瑜 5萬——20餘萬 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b]合肥之戰[/b] 張遼 7千——10萬 大敗吳軍
[b]夷陵之戰[/b] 陸遜 5萬——數10萬 蜀國從此衰落
[b]涼州之戰[/b] 馬隆 3500——數萬 平定涼州
[b]前秦滅前燕之戰[/b] 王猛 6萬——30萬 殲敵近20萬
[b]淝水之戰[/b] 謝玄 8萬——97萬 苻堅至洛陽,僅剩10餘萬
[b]沙苑之戰[/b] 宇文泰 數萬——20萬 伏擊戰,殲8萬餘人
[b]玉壁之戰[/b] 韋孝寬 不詳——15萬左右 城邑保衛戰,殲7萬餘人
[b]金鄉之戰[/b] 於仲文 8千——10萬 全殲敵軍
[color=orange][b]隋唐五代時期[/b][/color]:
[b]淺水原之戰[/b] 李世民 不詳——10餘萬 消滅薛仁杲
[b]虎牢之戰[/b] 李世民 3500——10餘萬 殲滅竇建德
[b]唐平蕭銑之戰[/b] 李靖 不詳——40餘萬 平蕭銑
[b]磧口之戰[/b] 李靖 3千——不詳 殲數萬
[b]蔡州之戰[/b] 李靖愬 9千——不詳 平淮西叛軍
[b]奉天、靈台之戰[/b] 郭子儀 不詳——30餘萬(一說數十萬) 殲敵近10萬
[b]太原之戰[/b] 李光弼 不滿萬人——10萬 城邑保衛戰,殲敵7萬餘人
[b]雍丘之戰[/b] 張巡 3千——數萬 城邑保衛戰,不詳
[b]睢陽之戰[/b] 張巡 6800——13萬 城邑保衛戰,殲12萬人
[b]嘉山之戰[/b] 郭子儀、李光弼 不詳——5萬余 殲敵4萬
[b]象牙潭之戰[/b] 周本 7千——數萬 俘5千
[b]六合之戰[/b] 趙匡胤 2千——2萬 殲5千
[color=orange][b]宋遼金夏蒙元時期[/b][/color]:
[b]西夏、吐蕃攻宋之戰[/b] 劉舜卿 不詳——20多萬 擊退夏蕃聯軍
[b]達魯古城之戰[/b] 完顏阿骨打 不詳——27萬 大敗遼軍
[b]護步達岡之戰[/b] 完顏阿骨打 2萬——70萬 大敗遼軍主力
[b]和尚原之戰[/b] 吳絳?、吳璘 數千——10餘萬 俘萬余,大敗金軍
[b]順昌之戰[/b] 劉錡 1.8萬——10餘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b]郾城之戰[/b] 岳飛 數千——1.5 大敗金軍精銳
[b]陳家島海戰[/b] 李寶 3千——10萬 海戰,全殲金軍
[b]採石之戰[/b] 虞允文 1.8萬——17萬 水戰,大敗金軍
[b]海州之戰[/b] 魏勝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b]六合之戰[/b] 畢再遇 不詳——1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b]廬州之戰[/b] 杜杲 不詳——號8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b]邊堡寨之戰[/b] 成吉思汗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b]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b]成吉思汗 4萬——8萬 全殲
[b]迦勒迦河之戰[/b] 哲別、速不台 不足3萬——8萬 全殲
[b]賽約河之戰[/b] 拔都、速不台 不足5萬——10萬 全殲
[b]鄂州之戰[/b] 伯顏 20萬——60萬 大敗宋軍
[b]丁家洲之戰[/b] 伯顏 10萬——13萬 大敗宋軍精銳
[b]?山海戰[/b] 張弘范、李恆 數萬——20萬 海戰,全殲
[b]虎嘯山之戰[/b] 張庭瑞、焦德裕 5千——數萬 大敗宋軍
[b]鄱陽湖之戰[/b] 朱元璋 20萬——60萬 水戰,全殲
[color=orange][b]明清時期[/b][/color]:
[b]白溝河之戰[/b] 朱棣 1O余萬——60萬 死傷10多萬
[b]上峰嶺之戰[/b] 戚繼光 1500——2千 殲敵倭寇300餘人
[b]台州之戰[/b] 戚繼光 不詳 9戰9捷
[b]渾河之戰[/b] 努爾哈赤 4人——800 奇跡
[b]薩爾滸之戰[/b] 努爾哈赤 4.5萬——約11萬 殲敵約5萬人
[b]寧遠之戰[/b] 袁崇煥 不滿2萬—13萬(或五六萬,或10餘萬)
[b]貴陽之戰[/b] 王三善 2萬——10萬 扭轉了平叛戰局
[b]清征達瓦齊之戰[/b] 阿五錫、巴圖濟爾噶勒 22——2千餘人 奇跡
[b]渾河之戰[/b] 長齡 4萬——10多萬 收復南疆西四城
[color=orange][b]近代、現代時期[/b][/color]:
[b]南京之戰[/b] 徐紹楨 約萬人——約2萬人 攻堅戰
[b]第一次反圍剿[/b] 毛澤東、朱德 約4萬——約10餘萬 殲1.2萬
[b]第二次反圍剿[/b] 毛澤東、朱德 3萬——20萬 殲3萬
[b]第三次反圍剿[/b] 毛澤東、朱德 3萬餘人——30萬 殲3萬
[b]第四次反圍剿[/b] 朱德、周恩來 約7萬——近40萬 殲萬餘人
[b]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b] 徐向前 近3萬——不詳 殲6萬餘人
[b]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b] 徐向前 近8萬——20萬 殲8萬人
[b]黃橋戰役[/b] 粟裕 7千——1.5萬餘人 殲敵1.1萬餘人
[b]蘇中戰役[/b] 粟裕 3萬餘人——12萬 殲敵53700人
[b]魯南戰役[/b] 粟裕 不詳 殲敵53530人
[b]萊蕪戰役[/b] 粟裕 不詳 殲敵56800人
[b]孟良崮戰役[/b] 粟裕 不詳——約45萬人 殲敵32680人
[b]晉中戰役[/b] 徐向前 6萬餘人——約13萬人 殲敵100370人
[b]豫東戰役[/b] 粟裕 不詳 殲敵93970人
[b]淮海戰役[/b] 粟裕、劉伯承 60萬——80萬 殲敵555570人
[b]九連山戰斗[/b] 不詳 不詳 5戰5捷,殲6個連又1個排
以上這些戰役,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像伊闕之戰、巨鹿之戰、虎牢之戰、納忽山和不黑都兒麻之戰、迦勒迦河之戰、賽約河之戰、黃橋戰役為全殲敵軍的殲滅戰。用少數兵力去圍殲多數敵軍,指揮員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像白起、成吉思汗、粟裕都是善於打殲滅的人(我個人認為他們三人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打殲滅戰的統帥),項羽則是以勇猛聞名的,李世民則是以疲敵取勝的。這種戰役以蒙古時期最多,這也充分體現了其軍事思想。
像即墨之戰、赤亭之戰、玉壁之戰、太原之戰、雍丘之戰、睢陽之戰、順昌之戰、六合之戰、廬州之戰、寧遠之戰為城邑防禦戰。這種戰役對指揮員的要求有兩條:一是沉著,二是智謀超群。此外,軍民同仇敵愾也是非常重要的。像韋孝寬守玉壁殲敵7萬、李光弼以不滿萬人守太原殲敵7萬、張巡以3千守雍丘屢敗叛軍,以6800人守睢陽則殲敵12萬,雖然最後寡不敵眾,睢陽被攻佔,張巡被殺,但這並不能否認張巡的軍事才能。這樣的戰役,看後會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
像台州之戰、薩爾滸之戰、第一——第四次反圍剿、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蘇中戰役、晉中戰役、淮海戰役、九連山戰斗為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役。這樣的戰役,也是解放軍最拿手的。值得一提的是九連山戰斗,此戰雖小,卻集中體現了毛澤東的軍事思想。
像鄗代之戰、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為集中兵力,圍殲敵軍一部的戰役。這種戰役也是解放軍的拿手本領。
此外,柏舉之戰、井陘之戰、濰水之戰、祝阿、臨淄之戰、唐平蕭銑之戰為連續靈活用兵的戰役;夷陵之戰、淺水原之戰、嘉山之戰為後發制人,疲敵制勝的戰役;赤壁之戰、陳家島海戰、採石之戰、厓山海戰、鄱陽湖之戰為海戰和水戰;其他的戰役也各有各的特點,像彭城之戰、渾河之戰、清征達瓦齊之戰都是靠勇猛精神獲勝的,特別是後兩個戰役,只能用奇跡來形容!
❻ 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
最著名的:①巨鹿之戰 ②官渡之戰 ③赤壁之戰 ④淝水之戰
名稱 主要指揮者 雙方兵力 結果
先秦時期
牧野之戰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萬——17萬,一說70萬 全軍覆沒
柏舉之戰 孫伍、伍員、磕閭 3萬——20萬 千里破楚,五戰入郢
陰晉之戰 吳起 5萬——50萬 大敗秦軍
伊闕之戰 白起 12萬——24萬 全殲
即墨之戰 田單 不詳 將燕軍逐出齊國
鄗代之戰 廉頗、樂乘 20萬——60萬 大敗燕軍
秦漢時期
巨鹿之戰 項羽 2萬——40萬 殲滅
彭城之戰 項羽 3萬——56萬 殲20萬
井陘之戰 韓信 3萬——20萬 滅趙,俘趙王歇
濰水之戰 韓信 數萬——20萬 滅齊,
昆陽之戰 劉秀 不足2萬——42萬 王邑僅率數千人逃回洛陽
祝阿、臨淄之戰 耿弇 數萬——20多萬 滅張步,平齊
赤亭之戰 虞詡 3千——數萬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兗州之戰 曹操 數萬——數10萬 迫降30萬
官渡之戰 曹操 2萬——10餘萬 殲7萬餘人
赤壁之戰 周瑜 5萬——20餘萬 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合肥之戰 張遼 7千——10萬 大敗吳軍
夷陵之戰 陸遜 5萬——數10萬 蜀國從此衰落
涼州之戰 馬隆 3500——數萬 平定涼州
前秦滅前燕之戰 王猛 6萬——30萬 殲敵近20萬
淝水之戰 謝玄 8萬——97萬 苻堅至洛陽,僅剩10餘萬
沙苑之戰 宇文泰 數萬——20萬 伏擊戰,殲8萬餘人
玉壁之戰 韋孝寬 不詳——15萬左右 城邑保衛戰,殲7萬餘人
金鄉之戰 於仲文 8千——10萬 全殲敵軍
隋唐五代時期
淺水原之戰 李世民 不詳——10餘萬 消滅薛仁杲
虎牢之戰 李世民 3500——10餘萬 殲滅竇建德
唐平蕭銑之戰 李靖 不詳——40餘萬 平蕭銑
磧口之戰 李靖 3千——不詳 殲數萬
蔡州之戰 李愬 9千——不詳 平淮西叛軍
奉天、靈台之戰 郭子儀 不詳——30餘萬(一說數十萬) 殲敵近10萬
太原之戰 李光弼 不滿萬人——10萬 城邑保衛戰,殲敵7萬餘人
雍丘之戰 張巡 3千——數萬 城邑保衛戰,不詳
睢陽之戰 張巡 6800——13萬 城邑保衛戰,殲12萬人
嘉山之戰 郭子儀、李光弼 不詳——5萬余 殲敵4萬
象牙潭之戰 周本 7千——數萬 俘5千
六合之戰 趙匡胤 2千——2萬 殲5千
宋遼金夏蒙元時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戰 劉舜卿 不詳——20多萬 擊退夏蕃聯軍
達魯古城之戰 完顏阿骨打 不詳——27萬 大敗遼軍
護步達岡之戰 完顏阿骨打 2萬——70萬 大敗遼軍主力
和尚原之戰 吳玠、吳璘 數千——10餘萬 俘萬余,大敗金軍
順昌之戰 劉錡 1.8萬——10餘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郾城之戰 岳飛 數千——1.5 大敗金軍精銳
陳家島海戰 李寶 3千——10萬 海戰,全殲金軍
採石之戰 虞允文 1.8萬——17萬 水戰,大敗金軍
海州之戰 魏勝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六合之戰 畢再遇 不詳——1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廬州之戰 杜杲 不詳——號8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邊堡寨之戰 成吉思汗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 成吉思汗 4萬——8萬 全殲
迦勒迦河之戰 哲別、速不台 不足3萬——8萬 全殲
賽約河之戰 拔都、速不台 不足5萬——10萬 全殲
釣魚城之戰之戰 王堅 不詳——4萬
鄂州之戰 伯顏 20萬——60萬 大敗宋軍
丁家洲之戰 伯顏 10萬——13萬 大敗宋軍精銳
厓山海戰 張弘范、李恆 數萬——20萬 海戰,全殲
虎嘯山之戰 張庭瑞、焦德裕 5千——數萬 大敗宋軍
鄱陽湖之戰 朱元璋 20萬——60萬 水戰,全殲
明清時期
白溝河之戰 朱棣 1O余萬——60萬 死傷10多萬
上峰嶺之戰 戚繼光 1500——2千 殲敵倭寇300餘人
台州之戰 戚繼光 不詳 9戰9捷
渾河之戰 努爾哈赤 4人——800 奇跡
薩爾滸之戰 努爾哈赤 4.5萬——約11萬 殲敵約5萬人
寧遠之戰 袁崇煥 不滿2萬—13萬(或五六萬,或10餘萬)
貴陽之戰 王三善 2萬——10萬 扭轉了平叛戰局
清征達瓦齊之戰 阿五錫、巴圖濟爾噶勒 22——2千餘人 奇跡
渾河之戰 長齡 4萬——10多萬 收復南疆西四城
近代、現代時期
南京之戰 徐紹楨 約萬人——約2萬人 攻堅戰
第一次反圍剿 毛澤東、朱德 約4萬——約10餘萬 殲1.2萬
第二次反圍剿 毛澤東、朱德 3萬——20萬 殲3萬
第三次反圍剿 毛澤東、朱德 3萬餘人——30萬 殲3萬
第四次反圍剿 朱德、周恩來 約7萬——近40萬 殲萬餘人
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徐向前 近3萬——不詳 殲6萬餘人
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 徐向前 近8萬——20萬 殲8萬人
黃橋戰役 粟裕 7千——1.5萬餘人 殲敵1.1萬餘人
蘇中戰役 粟裕 3萬餘人——12萬 殲敵53700人
魯南戰役 粟裕 不詳 殲敵53530人
萊蕪戰役 粟裕 不詳 殲敵56800人
孟良崮戰役 粟裕 不詳——約45萬人 殲敵32680人
晉中戰役 徐向前 6萬餘人——約13萬人 殲敵100370人
豫東戰役 粟裕 不詳 殲敵93970人
淮海戰役 粟裕、劉伯承 60萬——80萬 殲敵555570人
九連山戰斗 不詳 不詳 5戰5捷,殲6個連又1個排
❼ 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有什麼
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數不勝數,而這樣的戰役在西方卻少得可憐,因為他們讓為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偶爾有個戰役,便被吹捧的無以復加,仔細一看,雙方加起來不過幾萬人,居然也敢稱會戰。舉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淮海戰役勝利後,斯大林一聽解放軍用60萬打敗國民黨軍80萬,而且殲敵55.5萬後,連說奇跡。因為在整個二戰中,也沒有哪個戰役是以少勝多的。在西方,能真正意義上稱得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只有奧斯特里茨戰役、坎尼戰役和哈勒哈河,包括蘇沃洛夫在阿爾卑斯山的行軍也非常經典。
以下舉一些中國戰爭史上比較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做一下比較,因為資料有限,所以難免會有出入,其中還有一些空缺,網友若有資料,可將其補上。
名稱 主要指揮者 雙方兵力 結果
[color=orange][b]先秦時期[/b][/color]:
[b]牧野之戰[/b]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萬——17萬,一說70萬 全軍覆沒
[b]柏舉之戰[/b] 孫伍、伍員、磕閭 3萬——20萬 千里破楚,五戰入郢
[b]陰晉之戰[/b] 吳起 5萬——50萬 大敗秦軍
[b]伊闕之戰[/b] 白起 12萬——24萬 全殲
[b]即墨之戰[/b] 田單 不詳 將燕軍逐出齊國
[b]代之戰[/b] 廉頗、樂乘 20萬——60萬 大敗燕軍
[color=orange][b]秦漢時期[/b][/color]:
[b]巨鹿之戰[/b] 項羽 2萬——40萬 殲滅
[b]彭城之戰[/b] 項羽 3萬——56萬 殲20萬
[b]井陘之戰[/b] 韓信 3萬——20萬 滅趙,俘趙王歇
[b]濰水之戰[/b] 韓信 數萬——20萬 滅齊,
[b]昆陽之戰[/b] 劉秀 不足2萬——42萬 王邑僅率數千人逃回洛陽
[b]祝阿、臨淄之戰[/b] 耿弇 數萬——20多萬 滅張步,平齊
[b]赤亭之戰[/b] 虞詡 3千——數萬
[color=orange][b]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b][/color]:
[b]兗州之戰[/b] 曹操 數萬——數10萬 迫降30萬
[b]官渡之戰[/b] 曹操 2萬——10餘萬 殲7萬餘人
[b]赤壁之戰[/b] 周瑜 5萬——20餘萬 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b]合肥之戰[/b] 張遼 7千——10萬 大敗吳軍
[b]夷陵之戰[/b] 陸遜 5萬——數10萬 蜀國從此衰落
[b]涼州之戰[/b] 馬隆 3500——數萬 平定涼州
[b]前秦滅前燕之戰[/b] 王猛 6萬——30萬 殲敵近20萬
[b]淝水之戰[/b] 謝玄 8萬——97萬 苻堅至洛陽,僅剩10餘萬
[b]沙苑之戰[/b] 宇文泰 數萬——20萬 伏擊戰,殲8萬餘人
[b]玉壁之戰[/b] 韋孝寬 不詳——15萬左右 城邑保衛戰,殲7萬餘人
[b]金鄉之戰[/b] 於仲文 8千——10萬 全殲敵軍
[color=orange][b]隋唐五代時期[/b][/color]:
[b]淺水原之戰[/b] 李世民 不詳——10餘萬 消滅薛仁杲
[b]虎牢之戰[/b] 李世民 3500——10餘萬 殲滅竇建德
[b]唐平蕭銑之戰[/b] 李靖 不詳——40餘萬 平蕭銑
[b]磧口之戰[/b] 李靖 3千——不詳 殲數萬
[b]蔡州之戰[/b] 李靖愬 9千——不詳 平淮西叛軍
[b]奉天、靈台之戰[/b] 郭子儀 不詳——30餘萬(一說數十萬) 殲敵近10萬
[b]太原之戰[/b] 李光弼 不滿萬人——10萬 城邑保衛戰,殲敵7萬餘人
[b]雍丘之戰[/b] 張巡 3千——數萬 城邑保衛戰,不詳
[b]睢陽之戰[/b] 張巡 6800——13萬 城邑保衛戰,殲12萬人
[b]嘉山之戰[/b] 郭子儀、李光弼 不詳——5萬余 殲敵4萬
[b]象牙潭之戰[/b] 周本 7千——數萬 俘5千
[b]六合之戰[/b] 趙匡胤 2千——2萬 殲5千
[color=orange][b]宋遼金夏蒙元時期[/b][/color]:
[b]西夏、吐蕃攻宋之戰[/b] 劉舜卿 不詳——20多萬 擊退夏蕃聯軍
[b]達魯古城之戰[/b] 完顏阿骨打 不詳——27萬 大敗遼軍
[b]護步達岡之戰[/b] 完顏阿骨打 2萬——70萬 大敗遼軍主力
[b]和尚原之戰[/b] 吳絳?、吳璘 數千——10餘萬 俘萬余,大敗金軍
[b]順昌之戰[/b] 劉錡 1.8萬——10餘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b]郾城之戰[/b] 岳飛 數千——1.5 大敗金軍精銳
[b]陳家島海戰[/b] 李寶 3千——10萬 海戰,全殲金軍
[b]採石之戰[/b] 虞允文 1.8萬——17萬 水戰,大敗金軍
[b]海州之戰[/b] 魏勝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b]六合之戰[/b] 畢再遇 不詳——1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b]廬州之戰[/b] 杜杲 不詳——號8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b]邊堡寨之戰[/b] 成吉思汗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b]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b]成吉思汗 4萬——8萬 全殲
[b]迦勒迦河之戰[/b] 哲別、速不台 不足3萬——8萬 全殲
[b]賽約河之戰[/b] 拔都、速不台 不足5萬——10萬 全殲
[b]鄂州之戰[/b] 伯顏 20萬——60萬 大敗宋軍
[b]丁家洲之戰[/b] 伯顏 10萬——13萬 大敗宋軍精銳
[b]?山海戰[/b] 張弘范、李恆 數萬——20萬 海戰,全殲
[b]虎嘯山之戰[/b] 張庭瑞、焦德裕 5千——數萬 大敗宋軍
[b]鄱陽湖之戰[/b] 朱元璋 20萬——60萬 水戰,全殲
[color=orange][b]明清時期[/b][/color]:
[b]白溝河之戰[/b] 朱棣 1O余萬——60萬 死傷10多萬
[b]上峰嶺之戰[/b] 戚繼光 1500——2千 殲敵倭寇300餘人
[b]台州之戰[/b] 戚繼光 不詳 9戰9捷
[b]渾河之戰[/b] 努爾哈赤 4人——800 奇跡
[b]薩爾滸之戰[/b] 努爾哈赤 4.5萬——約11萬 殲敵約5萬人
[b]寧遠之戰[/b] 袁崇煥 不滿2萬—13萬(或五六萬,或10餘萬)
[b]貴陽之戰[/b] 王三善 2萬——10萬 扭轉了平叛戰局
[b]清征達瓦齊之戰[/b] 阿五錫、巴圖濟爾噶勒 22——2千餘人 奇跡
[b]渾河之戰[/b] 長齡 4萬——10多萬 收復南疆西四城
[color=orange][b]近代、現代時期[/b][/color]:
[b]南京之戰[/b] 徐紹楨 約萬人——約2萬人 攻堅戰
[b]第一次反圍剿[/b] 毛澤東、朱德 約4萬——約10餘萬 殲1.2萬
[b]第二次反圍剿[/b] 毛澤東、朱德 3萬——20萬 殲3萬
[b]第三次反圍剿[/b] 毛澤東、朱德 3萬餘人——30萬 殲3萬
[b]第四次反圍剿[/b] 朱德、周恩來 約7萬——近40萬 殲萬餘人
[b]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b] 徐向前 近3萬——不詳 殲6萬餘人
[b]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b] 徐向前 近8萬——20萬 殲8萬人
[b]黃橋戰役[/b] 粟裕 7千——1.5萬餘人 殲敵1.1萬餘人
[b]蘇中戰役[/b] 粟裕 3萬餘人——12萬 殲敵53700人
[b]魯南戰役[/b] 粟裕 不詳 殲敵53530人
[b]萊蕪戰役[/b] 粟裕 不詳 殲敵56800人
[b]孟良崮戰役[/b] 粟裕 不詳——約45萬人 殲敵32680人
[b]晉中戰役[/b] 徐向前 6萬餘人——約13萬人 殲敵100370人
[b]豫東戰役[/b] 粟裕 不詳 殲敵93970人
[b]淮海戰役[/b] 粟裕、劉伯承 60萬——80萬 殲敵555570人
[b]九連山戰斗[/b] 不詳 不詳 5戰5捷,殲6個連又1個排
以上這些戰役,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像伊闕之戰、巨鹿之戰、虎牢之戰、納忽山和不黑都兒麻之戰、迦勒迦河之戰、賽約河之戰、黃橋戰役為全殲敵軍的殲滅戰。用少數兵力去圍殲多數敵軍,指揮員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像白起、成吉思汗、粟裕都是善於打殲滅的人(我個人認為他們三人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打殲滅戰的統帥),項羽則是以勇猛聞名的,李世民則是以疲敵取勝的。這種戰役以蒙古時期最多,這也充分體現了其軍事思想。
像即墨之戰、赤亭之戰、玉壁之戰、太原之戰、雍丘之戰、睢陽之戰、順昌之戰、六合之戰、廬州之戰、寧遠之戰為城邑防禦戰。這種戰役對指揮員的要求有兩條:一是沉著,二是智謀超群。此外,軍民同仇敵愾也是非常重要的。像韋孝寬守玉壁殲敵7萬、李光弼以不滿萬人守太原殲敵7萬、張巡以3千守雍丘屢敗叛軍,以6800人守睢陽則殲敵12萬,雖然最後寡不敵眾,睢陽被攻佔,張巡被殺,但這並不能否認張巡的軍事才能。這樣的戰役,看後會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
像台州之戰、薩爾滸之戰、第一——第四次反圍剿、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蘇中戰役、晉中戰役、淮海戰役、九連山戰斗為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役。這樣的戰役,也是解放軍最拿手的。值得一提的是九連山戰斗,此戰雖小,卻集中體現了毛澤東的軍事思想。
像鄗代之戰、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為集中兵力,圍殲敵軍一部的戰役。這種戰役也是解放軍的拿手本領。
此外,柏舉之戰、井陘之戰、濰水之戰、祝阿、臨淄之戰、唐平蕭銑之戰為連續靈活用兵的戰役;夷陵之戰、淺水原之戰、嘉山之戰為後發制人,疲敵制勝的戰役;赤壁之戰、陳家島海戰、採石之戰、厓山海戰、鄱陽湖之戰為海戰和水戰;其他的戰役也各有各的特點,像彭城之戰、渾河之戰、清征達瓦齊之戰都是靠勇猛精神獲勝的,特別是後兩個戰役,只能用奇跡來形容!
❽ 只有高超的軍事謀略才可以做到,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有哪些
1、官渡之戰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爆發了一場決定性大戰。當時北方割據勢力以袁紹最大,曹操次之,兩大勢力決戰是勢所必然的。袁紹有軍隊數十萬,佔地面積又大,但不得人心。
曹操能用於對抗袁紹的軍隊僅三、四萬,但比較得到百姓擁護,而且獻帝在他手中,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盡管在白馬、延津取得局部勝利,但敵強我弱的態勢仍未根本改變,於是決定誘敵深入,主動撤退到官渡,深溝高壘,固守陣地,以待有利時機。
雙方在官渡相持數月後,曹操出奇兵火燒烏巢,盡焚袁軍糧草輜重,並趁機向袁軍全力進攻,一舉消滅袁軍七萬余,袁紹和兒子袁譚率親兵八百餘騎逃過黃河。此一戰役,曹操以少勝多,殲滅袁紹的主力,為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2、赤壁之戰
赤壁大戰後,劉備乘勝取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荊州牧,奠定了壯大發展、進據益州的基礎。曹操吸取失敗教訓,大興水軍,進控江淮,與孫權對峙。孫權為抗曹,繼續與劉備聯盟,任其在荊州發展。三國鼎立格局逐漸形成。
赤壁之戰,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3、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唯有鮮卑慕容垂部的3萬人馬尚完整無損。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不僅如此,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面也隨之解體,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權。
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他族貴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國家,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前秦隨之滅亡。此戰的勝利者東晉王朝雖無力恢復全中國的統治權,但卻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淝水之戰也成為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載入軍事史,對後世兵家的戰爭觀念和決戰思想產生著久遠影響。
4、彭城之戰
彭城之戰時爆發在楚漢相爭時期,劉邦乘項羽在進攻齊地,聯合眾王進攻項羽的大本營彭城,劉邦一方有六十多萬軍隊。
項羽聽說後,只帶了三萬騎兵快馬加鞭來打劉邦,劉邦做夢都沒想到項羽會來的那麼快,當項羽開始進攻的時候,劉邦等人還在縱情享樂,當聽到項羽開始進攻的時候,由於沒有統一的指揮,劉邦等人的軍隊被項羽殺的潰不成軍,最終項羽大勝,開創了以少勝多的首例。
5、昆陽之戰
爆發於更始元年(23年),它是綠林起義軍推翻王莽政權的一次戰略性 決戰,也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個典型戰例。
在這次決戰中,劉秀等人領導的農民 起義軍,以大無畏的勇敢精神和靈活機動的戰法,一舉全殲王莽軍的主力,撞響了新莽 王朝徹底覆滅的喪鍾。它在歷史上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劉秀又精選了三千人的敢死隊,自城西沖擊新軍的中堅。王邑、王尋輕視劉秀,自以為很容易打敗劉秀。因而,他們只率領萬餘人巡視陣地。了防止各營出現混亂,他們下令各營嚴格管束自己的部隊,沒有命令,不準擅自出兵。
王邑、王尋迎戰劉秀,但他們不是劉敢死隊的對手,新軍的陣勢很快即被劉秀軍擊破,士卒混亂潰逃。這時新軍其餘的部隊,因不敢輕舉妄動,故無人主動支援王邑、王尋軍作戰。劉秀率領漢軍,奮勇沖擊,並一鼓作氣打垮了王邑、王尋的部隊,斬殺了王尋。
王邑的中堅被沖垮,王尋被斬殺後,新軍各部隊失去了指揮中樞,立即混亂。這時昆陽城內的漢軍看到劉秀等人所率的敢死隊取得勝利,也大喊著沖殺之聲,沖出城門,內外夾攻新軍,殺聲震天動地,新莽的四十二萬大軍迅速土崩瓦解。
新莽軍本是強迫征來的貧苦百姓,早已對王莽政權痛恨之極,經起義軍內外夾攻,自然棄陣而逃。潰逃的莽兵相互推擠,「走者相騰踐,伏屍百餘里」。
碰巧又遇上大風和大雷雨,屋瓦被大風颳走,大雨傾盆而下水暴漲,王邑軍隨隊的虎豹都嚇得發抖,新軍士卒掉入水中淹死的有萬餘人,滍川被屍體堵塞得幾乎斷流。王邑、嚴尤、陳茂等人僅帶少數長安精騎,踏著死屍渡河才得逃脫。
漢軍繳獲了新軍的全部軍用物資,各種東西堆積如山,一連搬了一個多月還沒搬完。王邑率領千餘殘兵一氣奔逃到洛陽。當王莽得知昆陽慘敗的消息後,異常震驚,整個新莽朝廷上下也為之驚恐。
❾ 世界歷史上最經典的以弱勝強的戰役是什麼
最有名的就是: 官渡之戰 曹操 2萬——10餘萬 殲7萬餘人 赤壁之戰 周瑜 5萬——20餘萬 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淝水之戰 謝玄 8萬——97萬 苻堅至洛陽,僅剩10餘萬 還有人民解放軍的"淮海戰役"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數不勝數,而這樣的戰役在西方卻少得可憐,因為他們讓為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偶爾有個戰役,便被吹捧的無以復加,仔細一看,雙方加起來不過幾萬人,居然也敢稱會戰。舉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淮海戰役勝利後,斯大林一聽解放軍用60萬打敗國民黨軍80萬,而且殲敵55.5萬後,連說奇跡。因為在整個二戰中,也沒有哪個戰役是以少勝多的。在西方,能真正意義上稱得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只有奧斯特里茨戰役、坎尼戰役和哈勒哈河,包括蘇沃洛夫在阿爾卑斯山的行軍也非常經典。 以下舉一些中國戰爭史上比較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做一下比較,因為資料有限,所以難免會有出入,其中還有一些空缺,網友若有資料,可將其補上。 名稱 主要指揮者 雙方兵力 結果 [color=orange][b]先秦時期[/b][/color]: [b]牧野之戰[/b]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萬——17萬,一說70萬 全軍覆沒 [b]柏舉之戰[/b] 孫伍、伍員、磕閭 3萬——20萬 千里破楚,五戰入郢 [b]陰晉之戰[/b] 吳起 5萬——50萬 大敗秦軍 [b]伊闕之戰[/b] 白起 12萬——24萬 全殲 [b]即墨之戰[/b] 田單 不詳 將燕軍逐出齊國 [b]代之戰[/b] 廉頗、樂乘 20萬——60萬 大敗燕軍 [color=orange][b]秦漢時期[/b][/color]: [b]巨鹿之戰[/b] 項羽 2萬——40萬 殲滅 [b]彭城之戰[/b] 項羽 3萬——56萬 殲20萬 [b]井陘之戰[/b] 韓信 3萬——20萬 滅趙,俘趙王歇 [b]濰水之戰[/b] 韓信 數萬——20萬 滅齊, [b]昆陽之戰[/b] 劉秀 不足2萬——42萬 王邑僅率數千人逃回洛陽 [b]祝阿、臨淄之戰[/b] 耿弇 數萬——20多萬 滅張步,平齊 [b]赤亭之戰[/b] 虞詡 3千——數萬 [color=orange][b]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b][/color]: [b]兗州之戰[/b] 曹操 數萬——數10萬 迫降30萬 [b]官渡之戰[/b] 曹操 2萬——10餘萬 殲7萬餘人 [b]赤壁之戰[/b] 周瑜 5萬——20餘萬 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b]合肥之戰[/b] 張遼 7千——10萬 大敗吳軍 [b]夷陵之戰[/b] 陸遜 5萬——數10萬 蜀國從此衰落 [b]涼州之戰[/b] 馬隆 3500——數萬 平定涼州 [b]前秦滅前燕之戰[/b] 王猛 6萬——30萬 殲敵近20萬 [b]淝水之戰[/b] 謝玄 8萬——97萬 苻堅至洛陽,僅剩10餘萬 [b]沙苑之戰[/b] 宇文泰 數萬——20萬 伏擊戰,殲8萬餘人 [b]玉壁之戰[/b] 韋孝寬 不詳——15萬左右 城邑保衛戰,殲7萬餘人 [b]金鄉之戰[/b] 於仲文 8千——10萬 全殲敵軍 [color=orange][b]隋唐五代時期[/b][/color]: [b]淺水原之戰[/b] 李世民 不詳——10餘萬 消滅薛仁杲 [b]虎牢之戰[/b] 李世民 3500——10餘萬 殲滅竇建德 [b]唐平蕭銑之戰[/b] 李靖 不詳——40餘萬 平蕭銑 [b]磧口之戰[/b] 李靖 3千——不詳 殲數萬 [b]蔡州之戰[/b] 李靖愬 9千——不詳 平淮西叛軍 [b]奉天、靈台之戰[/b] 郭子儀 不詳——30餘萬(一說數十萬) 殲敵近10萬 [b]太原之戰[/b] 李光弼 不滿萬人——10萬 城邑保衛戰,殲敵7萬餘人 [b]雍丘之戰[/b] 張巡 3千——數萬 城邑保衛戰,不詳 [b]睢陽之戰[/b] 張巡 6800——13萬 城邑保衛戰,殲12萬人 [b]嘉山之戰[/b] 郭子儀、李光弼 不詳——5萬余 殲敵4萬 [b]象牙潭之戰[/b] 周本 7千——數萬 俘5千 [b]六合之戰[/b] 趙匡胤 2千——2萬 殲5千 [color=orange][b]宋遼金夏蒙元時期[/b][/color]: [b]西夏、吐蕃攻宋之戰[/b] 劉舜卿 不詳——20多萬 擊退夏蕃聯軍 [b]達魯古城之戰[/b] 完顏阿骨打 不詳——27萬 大敗遼軍 [b]護步達岡之戰[/b] 完顏阿骨打 2萬——70萬 大敗遼軍主力 [b]和尚原之戰[/b] 吳絳?、吳璘 數千——10餘萬 俘萬余,大敗金軍 [b]順昌之戰[/b] 劉錡 1.8萬——10餘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b]郾城之戰[/b] 岳飛 數千——1.5 大敗金軍精銳 [b]陳家島海戰[/b] 李寶 3千——10萬 海戰,全殲金軍 [b]採石之戰[/b] 虞允文 1.8萬——17萬 水戰,大敗金軍 [b]海州之戰[/b] 魏勝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b]六合之戰[/b] 畢再遇 不詳——1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b]廬州之戰[/b] 杜杲 不詳——號8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b]邊堡寨之戰[/b] 成吉思汗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b]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b]成吉思汗 4萬——8萬 全殲 [b]迦勒迦河之戰[/b] 哲別、速不台 不足3萬——8萬 全殲 [b]賽約河之戰[/b] 拔都、速不台 不足5萬——10萬 全殲 [b]鄂州之戰[/b] 伯顏 20萬——60萬 大敗宋軍 [b]丁家洲之戰[/b] 伯顏 10萬——13萬 大敗宋軍精銳 [b]?山海戰[/b] 張弘范、李恆 數萬——20萬 海戰,全殲 [b]虎嘯山之戰[/b] 張庭瑞、焦德裕 5千——數萬 大敗宋軍 [b]鄱陽湖之戰[/b] 朱元璋 20萬——60萬 水戰,全殲 [color=orange][b]明清時期[/b][/color]: [b]白溝河之戰[/b] 朱棣 1O余萬——60萬 死傷10多萬 [b]上峰嶺之戰[/b] 戚繼光 1500——2千 殲敵倭寇300餘人 [b]台州之戰[/b] 戚繼光 不詳 9戰9捷 [b]渾河之戰[/b] 努爾哈赤 4人——800 奇跡 [b]薩爾滸之戰[/b] 努爾哈赤 4.5萬——約11萬 殲敵約5萬人 [b]寧遠之戰[/b] 袁崇煥 不滿2萬—13萬(或五六萬,或10餘萬) [b]貴陽之戰[/b] 王三善 2萬——10萬 扭轉了平叛戰局 [b]清征達瓦齊之戰[/b] 阿五錫、巴圖濟爾噶勒 22——2千餘人 奇跡 [b]渾河之戰[/b] 長齡 4萬——10多萬 收復南疆西四城 [color=orange][b]近代、現代時期[/b][/color]: [b]南京之戰[/b] 徐紹楨 約萬人——約2萬人 攻堅戰 [b]第一次反圍剿[/b] 毛澤東、朱德 約4萬——約10餘萬 殲1.2萬 [b]第二次反圍剿[/b] 毛澤東、朱德 3萬——20萬 殲3萬 [b]第三次反圍剿[/b] 毛澤東、朱德 3萬餘人——30萬 殲3萬 [b]第四次反圍剿[/b] 朱德、周恩來 約7萬——近40萬 殲萬餘人 [b]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b] 徐向前 近3萬——不詳 殲6萬餘人 [b]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b] 徐向前 近8萬——20萬 殲8萬人 [b]黃橋戰役[/b] 粟裕 7千——1.5萬餘人 殲敵1.1萬餘人 [b]蘇中戰役[/b] 粟裕 3萬餘人——12萬 殲敵53700人 [b]魯南戰役[/b] 粟裕 不詳 殲敵53530人 [b]萊蕪戰役[/b] 粟裕 不詳 殲敵56800人 [b]孟良崮戰役[/b] 粟裕 不詳——約45萬人 殲敵32680人 [b]晉中戰役[/b] 徐向前 6萬餘人——約13萬人 殲敵100370人 [b]豫東戰役[/b] 粟裕 不詳 殲敵93970人 [b]淮海戰役[/b] 粟裕、劉伯承 60萬——80萬 殲敵555570人 [b]九連山戰斗[/b] 不詳 不詳 5戰5捷,殲6個連又1個排 以上這些戰役,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像伊闕之戰、巨鹿之戰、虎牢之戰、納忽山和不黑都兒麻之戰、迦勒迦河之戰、賽約河之戰、黃橋戰役為全殲敵軍的殲滅戰。用少數兵力去圍殲多數敵軍,指揮員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像白起、成吉思汗、粟裕都是善於打殲滅的人(我個人認為他們三人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打殲滅戰的統帥),項羽則是以勇猛聞名的,李世民則是以疲敵取勝的。這種戰役以蒙古時期最多,這也充分體現了其軍事思想。
❿ 世界歷史上有哪些戰役是以弱勝強的
最有名的就是:
官渡之戰 曹操 2萬——10餘萬 殲7萬餘人
赤壁之戰 周瑜 5萬——20餘萬 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淝水之戰 謝玄 8萬——97萬 苻堅至洛陽,僅剩10餘萬
根據【華韻珍藏】記錄統計
還有人民解放軍的"淮海戰役"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數不勝數,而這樣的戰役在西方卻少得可憐,因為他們讓為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偶爾有個戰役,便被吹捧的無以復加,仔細一看,雙方加起來不過幾萬人,居然也敢稱會戰。舉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淮海戰役勝利後,斯大林一聽解放軍用60萬打敗國民黨軍80萬,而且殲敵55.5萬後,連說奇跡。因為在整個二戰中,也沒有哪個戰役是以少勝多的。在西方,能真正意義上稱得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只有奧斯特里茨戰役、坎尼戰役和哈勒哈河,包括蘇沃洛夫在阿爾卑斯山的行軍也非常經典。
以下舉一些中國戰爭史上比較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做一下比較,因為資料有限,所以難免會有出入,其中還有一些空缺,網友若有資料,可將其補上。
名稱 主要指揮者 雙方兵力 結果
[color=orange][b]先秦時期[/b][/color]:
[b]牧野之戰[/b]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萬——17萬,一說70萬 全軍覆沒
[b]柏舉之戰[/b] 孫伍、伍員、磕閭 3萬——20萬 千里破楚,五戰入郢
[b]陰晉之戰[/b] 吳起 5萬——50萬 大敗秦軍
[b]伊闕之戰[/b] 白起 12萬——24萬 全殲
[b]即墨之戰[/b] 田單 不詳 將燕軍逐出齊國
[b]代之戰[/b] 廉頗、樂乘 20萬——60萬 大敗燕軍
[color=orange][b]秦漢時期[/b][/color]:
[b]巨鹿之戰[/b] 項羽 2萬——40萬 殲滅
[b]彭城之戰[/b] 項羽 3萬——56萬 殲20萬
[b]井陘之戰[/b] 韓信 3萬——20萬 滅趙,俘趙王歇
[b]濰水之戰[/b] 韓信 數萬——20萬 滅齊,
[b]昆陽之戰[/b] 劉秀 不足2萬——42萬 王邑僅率數千人逃回洛陽
[b]祝阿、臨淄之戰[/b] 耿弇 數萬——20多萬 滅張步,平齊
[b]赤亭之戰[/b] 虞詡 3千——數萬
[color=orange][b]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b][/color]:
[b]兗州之戰[/b] 曹操 數萬——數10萬 迫降30萬
[b]官渡之戰[/b] 曹操 2萬——10餘萬 殲7萬餘人
[b]赤壁之戰[/b] 周瑜 5萬——20餘萬 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b]合肥之戰[/b] 張遼 7千——10萬 大敗吳軍
[b]夷陵之戰[/b] 陸遜 5萬——數10萬 蜀國從此衰落
[b]涼州之戰[/b] 馬隆 3500——數萬 平定涼州
[b]前秦滅前燕之戰[/b] 王猛 6萬——30萬 殲敵近20萬
[b]淝水之戰[/b] 謝玄 8萬——97萬 苻堅至洛陽,僅剩10餘萬
[b]沙苑之戰[/b] 宇文泰 數萬——20萬 伏擊戰,殲8萬餘人
[b]玉壁之戰[/b] 韋孝寬 不詳——15萬左右 城邑保衛戰,殲7萬餘人
[b]金鄉之戰[/b] 於仲文 8千——10萬 全殲敵軍
[color=orange][b]隋唐五代時期[/b][/color]:
[b]淺水原之戰[/b] 李世民 不詳——10餘萬 消滅薛仁杲
[b]虎牢之戰[/b] 李世民 3500——10餘萬 殲滅竇建德
[b]唐平蕭銑之戰[/b] 李靖 不詳——40餘萬 平蕭銑
[b]磧口之戰[/b] 李靖 3千——不詳 殲數萬
[b]蔡州之戰[/b] 李靖愬 9千——不詳 平淮西叛軍
[b]奉天、靈台之戰[/b] 郭子儀 不詳——30餘萬(一說數十萬) 殲敵近10萬
[b]太原之戰[/b] 李光弼 不滿萬人——10萬 城邑保衛戰,殲敵7萬餘人
[b]雍丘之戰[/b] 張巡 3千——數萬 城邑保衛戰,不詳
[b]睢陽之戰[/b] 張巡 6800——13萬 城邑保衛戰,殲12萬人
[b]嘉山之戰[/b] 郭子儀、李光弼 不詳——5萬余 殲敵4萬
[b]象牙潭之戰[/b] 周本 7千——數萬 俘5千
[b]六合之戰[/b] 趙匡胤 2千——2萬 殲5千
[color=orange][b]宋遼金夏蒙元時期[/b][/color]:
[b]西夏、吐蕃攻宋之戰[/b] 劉舜卿 不詳——20多萬 擊退夏蕃聯軍
[b]達魯古城之戰[/b] 完顏阿骨打 不詳——27萬 大敗遼軍
[b]護步達岡之戰[/b] 完顏阿骨打 2萬——70萬 大敗遼軍主力
[b]和尚原之戰[/b] 吳絳?、吳璘 數千——10餘萬 俘萬余,大敗金軍
[b]順昌之戰[/b] 劉錡 1.8萬——10餘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b]郾城之戰[/b] 岳飛 數千——1.5 大敗金軍精銳
[b]陳家島海戰[/b] 李寶 3千——10萬 海戰,全殲金軍
[b]採石之戰[/b] 虞允文 1.8萬——17萬 水戰,大敗金軍
[b]海州之戰[/b] 魏勝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b]六合之戰[/b] 畢再遇 不詳——1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b]廬州之戰[/b] 杜杲 不詳——號8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b]邊堡寨之戰[/b] 成吉思汗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b]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b]成吉思汗 4萬——8萬 全殲
[b]迦勒迦河之戰[/b] 哲別、速不台 不足3萬——8萬 全殲
[b]賽約河之戰[/b] 拔都、速不台 不足5萬——10萬 全殲
[b]鄂州之戰[/b] 伯顏 20萬——60萬 大敗宋軍
[b]丁家洲之戰[/b] 伯顏 10萬——13萬 大敗宋軍精銳
[b]?山海戰[/b] 張弘范、李恆 數萬——20萬 海戰,全殲
[b]虎嘯山之戰[/b] 張庭瑞、焦德裕 5千——數萬 大敗宋軍
[b]鄱陽湖之戰[/b] 朱元璋 20萬——60萬 水戰,全殲
[color=orange][b]明清時期[/b][/color]:
[b]白溝河之戰[/b] 朱棣 1O余萬——60萬 死傷10多萬
[b]上峰嶺之戰[/b] 戚繼光 1500——2千 殲敵倭寇300餘人
[b]台州之戰[/b] 戚繼光 不詳 9戰9捷
[b]渾河之戰[/b] 努爾哈赤 4人——800 奇跡
[b]薩爾滸之戰[/b] 努爾哈赤 4.5萬——約11萬 殲敵約5萬人
[b]寧遠之戰[/b] 袁崇煥 不滿2萬—13萬(或五六萬,或10餘萬)
[b]貴陽之戰[/b] 王三善 2萬——10萬 扭轉了平叛戰局
[b]清征達瓦齊之戰[/b] 阿五錫、巴圖濟爾噶勒 22——2千餘人 奇跡
[b]渾河之戰[/b] 長齡 4萬——10多萬 收復南疆西四城
[color=orange][b]近代、現代時期[/b][/color]:
[b]南京之戰[/b] 徐紹楨 約萬人——約2萬人 攻堅戰
[b]第一次反圍剿[/b] 毛澤東、朱德 約4萬——約10餘萬 殲1.2萬
[b]第二次反圍剿[/b] 毛澤東、朱德 3萬——20萬 殲3萬
[b]第三次反圍剿[/b] 毛澤東、朱德 3萬餘人——30萬 殲3萬
[b]第四次反圍剿[/b] 朱德、周恩來 約7萬——近40萬 殲萬餘人
[b]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b] 徐向前 近3萬——不詳 殲6萬餘人
[b]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b] 徐向前 近8萬——20萬 殲8萬人
[b]黃橋戰役[/b] 粟裕 7千——1.5萬餘人 殲敵1.1萬餘人
[b]蘇中戰役[/b] 粟裕 3萬餘人——12萬 殲敵53700人
[b]魯南戰役[/b] 粟裕 不詳 殲敵53530人
[b]萊蕪戰役[/b] 粟裕 不詳 殲敵56800人
[b]孟良崮戰役[/b] 粟裕 不詳——約45萬人 殲敵32680人
[b]晉中戰役[/b] 徐向前 6萬餘人——約13萬人 殲敵100370人
[b]豫東戰役[/b] 粟裕 不詳 殲敵93970人
[b]淮海戰役[/b] 粟裕、劉伯承 60萬——80萬 殲敵555570人
[b]九連山戰斗[/b] 不詳 不詳 5戰5捷,殲6個連又1個排
以上這些戰役,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像伊闕之戰、巨鹿之戰、虎牢之戰、納忽山和不黑都兒麻之戰、迦勒迦河之戰、賽約河之戰、黃橋戰役為全殲敵軍的殲滅戰。用少數兵力去圍殲多數敵軍,指揮員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像白起、成吉思汗、粟裕都是善於打殲滅的人(我個人認為他們三人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打殲滅戰的統帥),項羽則是以勇猛聞名的,李世民則是以疲敵取勝的。這種戰役以蒙古時期最多,這也充分體現了其軍事思想。
像即墨之戰、赤亭之戰、玉壁之戰、太原之戰、雍丘之戰、睢陽之戰、順昌之戰、六合之戰、廬州之戰、寧遠之戰為城邑防禦戰。這種戰役對指揮員的要求有兩條:一是沉著,二是智謀超群。此外,軍民同仇敵愾也是非常重要的。像韋孝寬守玉壁殲敵7萬、李光弼以不滿萬人守太原殲敵7萬、張巡以3千守雍丘屢敗叛軍,以6800人守睢陽則殲敵12萬,雖然最後寡不敵眾,睢陽被攻佔,張巡被殺,但這並不能否認張巡的軍事才能。這樣的戰役,看後會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
像台州之戰、薩爾滸之戰、第一——第四次反圍剿、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蘇中戰役、晉中戰役、淮海戰役、九連山戰斗為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役。這樣的戰役,也是解放軍最拿手的。值得一提的是九連山戰斗,此戰雖小,卻集中體現了毛澤東的軍事思想。
像鄗代之戰、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為集中兵力,圍殲敵軍一部的戰役。這種戰役也是解放軍的拿手本領。
此外,柏舉之戰、井陘之戰、濰水之戰、祝阿、臨淄之戰、唐平蕭銑之戰為連續靈活用兵的戰役;夷陵之戰、淺水原之戰、嘉山之戰為後發制人,疲敵制勝的戰役;赤壁之戰、陳家島海戰、採石之戰、厓山海戰、鄱陽湖之戰為海戰和水戰;其他的戰役也各有各的特點,像彭城之戰、渾河之戰、清征達瓦齊之戰都是靠勇猛精神獲勝的,特別是後兩個戰役,只能用奇跡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