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安事變後東北軍西安軍後來怎麼樣了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從此一去不復返。近20萬東北軍群龍無首,並在主戰主和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最後竟發展到內部殘殺。1937年2月2日,不顧大局的東北軍少壯派應德田、苗劍秋、孫鳴九等人殺死東北軍元老派67軍軍長王以哲等人。血案發生後,王以哲的至交、第105師師長劉多荃為了替王以哲報仇,將部隊開進西安搜捕少壯派軍官,誘殺了對促成東北軍聯共抗日有功的旅長高福源,致使內部殘殺的悲劇愈演愈烈。危急關頭,中共代表周恩來苦口婆心多方做工作,才避免了事態的進一步擴大。1937年3月東北軍高級將領輕率地接受了蔣介石提出的東北軍東調的"乙案",鑽入了各軍不相統屬、部隊分割使用的圈套。東北軍遂東調,分駐豫南、皖北、蘇北地區。4月到6月,南京政府對東北軍進行整訓、縮編,化大為小,化強為弱,由每軍四師的甲種軍縮編成每軍二師、每師二旅的乙種軍編制,僅騎兵第2軍保留三個師。整編後的東北軍有6個軍:第49軍,軍長劉多荃,轄第105師(師長高鵬雲)和第109師(師長趙毅);第51 軍,軍長於學忠,轄第113師(師長周光烈)和第114師(師長牟中珩);第53軍,軍長萬福麟,轄第116師(師長周福成)和第130師(師長朱鴻勛);第57軍,軍長繆徵流,轄第111師(師長常恩多)和第112師(師長霍守義);第67軍,軍長吳克仁,轄第107師(師長金奎壁)和第108師(師長張文清);騎兵第2軍,軍長何柱國,轄騎兵第3師(師長徐良)、騎兵第4師(師長王奇峰)和騎兵第6師(師長劉桂五)。西安兵諫後叛離東北軍的第 106師(師長沈克)、騎兵第10師(師長檀自新)、炮兵第6旅(旅長黃永安)、炮兵第8旅(旅長喬方)均依附蔣軍另立門戶。原由東北義勇軍編成的馮占海的第63軍番號被撤銷,僅保留了第91師。另外,抗戰爆發後,馬佔山還受命組建了一支新的部隊--東北挺進軍。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東北軍被蔣介石分割使用於各個戰場,逐步被削弱、肢解、消滅,也有一部分在戰場上起義,走向了新生。
第49軍
1937年8月中下旬,日軍開始沿津浦路大舉南犯。劉多荃率第49軍進駐滄縣及靜海附近。8月21日,由日軍第10師團步兵第10聯隊主力組成的右側掩護隊,開始向靜海前進。49軍之一部立即加以阻擊,與敵發生激烈戰斗。日軍以猛烈的炮火向靜海轟擊,49軍守軍奮力抵抗不支,被迫向南撤退。
1937年10月底,49軍被調到淞滬戰場。105師在錢江弄、江橋一線堅守陣地,遭到日軍重火力猛攻,626團團長顧忠全陣亡,該團一營傷亡過半。 109師在紀王廟、馬同橋一線與數倍日軍苦戰,四個團長中高睦姻、姜奎舉等三個團長相繼陣亡,營長傷亡了2/3。109師一個整師基本打光了。
盡管第49軍損失慘重,但蔣介石在戰後根本不理睬其整補的要求。萬般無奈之下,劉多荃帶著109師師長趙毅親自到武漢去活動,花了好大一筆錢才打通了門路,調來了全部徒手的預5師補充 109師。預先講好條件,趙毅仍為109師師長,原預5師的團長以上主官全部留任。劉多荃將張學良當年留用的一部分武器裝備該師。補充後的109師一式捷克式步槍,每連六挺捷克式輕機槍,每營配有重機槍連,團有迫擊炮,堪稱裝備精良的生力軍。然而劉多荃、趙毅高興得沒多久,在一次下命令讓109師開拔時,原預 5師留任的四個黃埔生團長全部告長假,部隊一點也開不動。事情反映到蔣介石那裡,蔣介石非但不處分故意搗蛋的團長,反而借機將趙毅撤職,換上了嫡系李樹德,劉多荃任命的其他東北軍軍官也都被撤換掉,接著又將109師劃歸第1戰區劉峙指揮。49軍的一個整師就這樣被剝離。1939年大批日軍猛攻南昌,劉多荃率部守御松山、萬家埠一線。由於修水作戰失利,又被蔣介石借題發揮,揪住不放,對49軍大加撻伐,劉多荃由中將軍長降為上校軍長;105師師長王鐵漢撤職留任,責令戴罪立功;副軍長高鵬雲、參謀長秦靖宇相繼調離,另派中央嫡系林耀堂和凌振倉分別繼任。誰能料到,東北軍整整一個第49軍就此名存實亡了!
1941年12月,王鐵漢升任第49軍軍長。1947年9月,第49軍被調往東北參加內戰,後來在遼沈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全殲。王鐵漢在大陸解放前逃往台灣。第49軍前軍長劉多荃則留在大陸,全國解放後曾任政務院參事室參事和全國政協委員。
第51軍
1937年8月,第51軍被調往山東,負責海防守備,於學忠任第3集團軍副司令兼第51軍軍長。1938年1月升任第3集團軍總司令,不久又改任第5集團軍總司令。
1938年1月,日軍調遣16個師團共計23萬兵力,沿津浦鐵路一南一北,分兩路夾擊戰略重地徐州。於學忠以51軍兩個師的兵力約2.5萬人,死守蚌埠,血戰臨淮關,頂住了日軍3個師團共計4萬人的瘋狂進攻。在連續8天的防守中,51軍傷亡七千餘人,但他們守住了淮河,日軍的傷亡達九千人以上。
淮河戰役後,於學忠率領疲勞之師增援台兒庄,任中央兵團副總指揮,在率部智取韓庄、爭奪賈家埠、血戰禹王山的戰斗中再立戰功。徐州撤退時,於學忠率部殿後,該部被敵人分割包圍,切成數段,但他指揮部隊浴血奮戰,終於殺出重圍,勝利完成了掩護任務,受到第5戰區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傳諭嘉獎,並晉升為一級上將。
l938年6月,51軍奉命參加武漢會戰,於學忠任第3兵團副總司令兼第5集團軍總司令,在大別山麓與日軍激戰。武漢失陷後,於學忠率部開往大別山打游擊,襲擊敵人後方,並在金家寨一帶進行休補。
1939年2月,於學忠被任命為魯蘇戰區總司令,指揮東北軍51軍、57軍到魯南山區打游擊。此間他不再兼任51軍軍長職務,114師師長牟中珩升任軍長。從1939年到1943年,在魯南抗戰5年中,於學忠部傷亡慘重。
1944年3月,於學忠被免去蘇魯戰區總司令的職務,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副院長,從此失去軍權。牟中珩在1944年12月調任第10戰區副司令長官後,原113師師長周毓英繼任第51軍軍長。
解放戰爭時期,第51軍被改為整編第51師,周毓英任中將師長,駐守棗庄。1947年1月,周毓英率整編第51師師部向我華東野戰軍投降。牟中珩在 1946年出任第二綏晉區副司令,1948年9月在濟南戰役中被俘。1949年初,蔣介石曾脅迫於學忠去台灣,在中共地下黨人的幫助下,他避居四川重慶鄉間。建國後,於學忠曾任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河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河北省體委主任等職。
第53軍
"七七"事變後,萬福麟任第1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53軍軍長,負責平漢線以北永定河及大清河一線的防守。在日本侵略軍的猛烈攻擊下,萬部損失慘重,被迫退出戰場,孤軍游擊於太行山區。1939年2月,萬福麟重整部隊,參加了豫北、豫東的對日作戰。6月,武漢會戰開始,萬福麟任第26軍團軍團長兼第53 軍軍長,負責防守德安、星子一線。9月,在鄂東南大冶、陽新一線抗擊來犯日軍,苦戰數日,敵人受到重創,其本部亦傷亡慘重。武漢會戰後,第53軍奉命休整補充,萬福麟調赴重慶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軍長職務由周福成接任。1943年,53軍被編入遠征軍第20集團軍對日作戰,為打通中國雲南至緬甸的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作出了突出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1948年11月,周福成在遼沈戰役中率53軍官兵投誠。萬福麟則在1949年逃往台灣。原53軍副軍長黃顯聲,在西安事變後為營救張學良將軍奔走呼號,1938年被國民黨逮捕,1949年11月27日在重慶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10月10日,第53軍116師346旅691團在華北戰役中完成掩護主力部隊撤退任務後,與大部隊失去聯系,在團長、共產黨員呂正操的帶領下,於晉縣小樵鎮改編為人民自衛軍,毅然北上在冀中平原打游擊。後來這支部隊正式編為八路軍序列。呂正操創建的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在反"蠶食"和反"掃盪"斗爭中,創造了平原游擊戰爭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
第57軍
1937年11月,繆徵流的第57軍奉命駐防南通、啟東、海門、如皋、靖江一線的江防要點。112師在無錫附近與敵接戰,緊接著又參加了鞏衛江陰、固守鎮江的戰斗,損失較大,師長霍守義負傷,全師撤往江北。12月10日,112師開赴南京前線。12日,日軍向南京發起總攻,112師671團、673團在南京城北長江一線陣地阻擊日軍,傷亡慘重。第112師副師長李蘭池在率隊沖鋒時於南京太平門附近中彈壯烈犧牲,後被國民政府追謚為少將。
11月間,第57軍的第111師在靖江、揚州一線抗擊登陸日軍,打響了靖揚之戰,幾次戰斗均極為激烈。11月25日拂曉,日軍以猛烈炮火轟擊長江北岸 111師陣地,佔領施家橋,掩護大批日軍登陸,旋又佔領了都天廟。111師333旅的萬毅部全部退守橫溝橋。上午8時,日軍沿揚州城公路向333旅陣地沖擊,111師師長常恩多親率兩營官兵與敵浴血奮戰。酣戰之際,常師長又果斷地命令662團出擊,連續擊退日軍步兵的三次反攻。日軍遂調來坦克在前面開路,後繼以步兵再次沖向111師陣地。常師長指揮士兵以平射炮和集束手榴彈向敵坦克猛轟,並以猛烈火力向日步兵射擊。戰至下午4時,日軍狼狽逃竄。111師乘勝追擊至施家橋。
1938年3月,在台兒庄戰役中,57軍的333旅奉命馳援守衛山東臨沂的龐炳勛部。面對日軍精銳坂垣師團,333旅官兵毫不畏懼,血戰15晝夜,先後攻克敵人三個據點。戰斗中,333旅傷亡官兵一千多人,有的營只剩下十餘人,有的連隊軍官全部傷亡,由軍士自動代理連長作戰,前赴後繼,戰斗不止。日軍亦傷亡慘重,傷亡2000多人。為此,333旅受到會戰總指揮部的通電嘉獎,57軍亦通令全軍,稱之為"解臨沂之圍,壯本軍之譽"。
1939年2月,57軍被調到魯蘇戰區,在於學忠指揮下在敵後進行游擊戰。在此期間57軍的高級將領開始走向反動。1940年9月15日,57軍軍長繆徵流同日軍代表談判,商定了"互不侵犯,共同防共"的秘密協定。這件事被111師師長常恩多和333旅旅長萬毅獲悉,常恩多和萬毅都是中共地下黨員,兩人秘密擬定了除奸方案。9月22日晚,常恩多和萬毅帶人抄了軍長繆徵流的軍部,抓獲了副軍長朴炳珊及與日軍簽訂協議的談判代表,繆徵流倉皇出逃。但蔣介石不僅不將通敵人員嚴辦,反而斥責常恩多"不識大體",還撤銷了57軍番號,111師、112師直接由魯蘇戰區指揮,並陰謀瓦解111師。1942年8月3 日,111師一部在常恩多、萬毅和魯蘇戰區政務處長郭維城的率領下,在日偽頑反共囂張的嚴峻時刻,毅然宣布起義,參加八路軍。在奔赴解放區的途中,常恩多犧牲在擔架上。為維護統一戰線,起義部隊仍用第111師番號,師長為萬毅,副師長為郭維城。1944年10月20日,該部隊正式改編為八路軍濱海支隊,萬毅為濱海軍區副司令員兼濱海支隊支隊長。1945年8月,濱海支隊與其他山東的八路軍部隊組建成"東北挺進縱隊",在縱隊司令員萬毅指揮下挺進東北。部隊克服重重困難,配合周保中同志率領的抗日聯軍,肅清敵偽勢力,建立民主政權。以後又和兄弟部隊並肩作戰,在解放戰爭中三下江南,四保臨江,血戰四平,參加了偉大的的遼沈戰役、平津戰役,一直打到海南島。抗美援朝時又作為38軍的組成部分,在松骨峰戰役中痛殲美軍,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志願軍彭德懷司令員在嘉獎通電最後特意加了兩句:"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38軍萬歲!"
第67軍
1937年8月下旬,吳克仁滿懷報國之志昂然請纓,率67軍奔赴華北前線的河北大城,在西起姚馬渡、中經馬廠迄小衛庄一線構築陣地防守。9月1日,日軍第6師團在飛機、重炮掩護下,猛攻67軍的大城防線。吳克仁指揮全軍與敵血戰十日,日軍屢遭重挫無法前進。當日軍增派二十餘艘汽艇,載有山炮、機槍等重武器溯子牙河偷襲時,又被67軍預先埋伏在姚馬渡的部隊兜頭猛擊,第一艘汽艇首先被擊沉,後續敵艇也被分段截擊。日軍船隊雖憑借重火器反撲,又派飛機助戰,但在67軍沉重打擊下,終於潰不成軍,被擊沉汽艇五艘,斃傷三四百人後狼狽逃竄。日軍惱羞成怒,又調集二十餘門火炮、五架飛機,出動三千餘人,於20 日再次猛攻67軍正面。吳克仁親臨前線,指揮御敵,敵我雙方竟至演成肉搏。67軍官兵終以重大犧牲壓倒敵焰,粉碎了日軍強大攻勢。大城防線鏖戰月余,67 軍以傷亡兩千餘人的代價重挫敵鋒,殲敵數千,並阻扼敵軍南犯,掩護了友軍安全撤退,受到最高長官部的通電嘉獎。
1937年10月底,淞滬戰場中國軍隊處於不利地位,蔣介石急從華北戰場抽調第67軍南下增援。11月5日,67軍臨危受命,協同第43軍郭汝棟部" 搶占松江,死守三日",掩護主戰場上的中國軍隊撤退。8日夜12時,"死守三日"的軍令已經完成,吳克仁讓郭汝棟率百十人的43軍殘部先撤,他親自率67 軍在後掩護。經一路突圍苦戰,9日下午吳克仁率部到達蘇州河邊白鶴港。不料蘇州河大橋被炸斷,吳克仁冒著敵機狂轟濫炸指揮屬下先行泅渡。傍晚時分突有一支日軍便衣隊襲至,交戰中吳克仁不幸中彈落水,光榮犧牲,時年43歲。這是抗戰開始後正面戰場上第一位為國捐軀的國民黨軍中將軍長!整個保衛松江和突圍戰役,67軍光榮戰死的還有軍參謀長吳桐崗、師參謀長鄧玉琢、322旅旅長劉啟文、321旅旅長朱之榮和王熙瑞等八名團長以及絕大多數的營、連、排長,107師損耗殆盡,108師也傷亡慘重。然而令人憤慨的是,這樣一支忠勇報國的部隊,不僅沒有得到應得的褒獎表彰,卻被別有用心的宣傳機構誣蔑為"吳克仁率部叛亂,67軍臨陣投敵",蔣介石乘機取消了67軍番號,縮編為108師,師長為張文清,撥歸中央軍王敬久的第25軍。
後來,張文清升任第25軍軍長。1940年,108師參與了圍剿新四軍的皖南事變。解放戰爭時期,108師所在的25軍歸黃百韜指揮,淮海戰役期間,在大興庄、兩檯子、大小牙庄、碾庄等地分別被華野4縱、13縱先後打擊,直至全軍覆沒。
騎兵第2軍
1937年8月下旬,騎兵第2軍調晉綏前線與日軍作戰。軍長何柱國率騎3師(騎6師在綏遠作戰,歸馬佔山指揮;騎4師一直駐河北,1938年因缺少馬匹,騎4師被改為步兵第24師,至此騎4師番號被撤銷)從陝西經同蒲路北上,增援大同,歸第18集團軍總司令朱德指揮。大同失守後,騎兵第2軍退到晉西北平魯一帶抗日。9月下旬在井坪鎮一役中,騎兵第2軍被日軍擊潰,損失很大。1939年冬,騎兵第2軍奉令換防到豫皖邊的沈邱、項城一帶,歸第1戰區前方指揮官孫桐萱指揮。1940年,何柱國升任第15集團軍總司令,由騎3師師長徐良接任騎2軍軍長。以後騎6師歸還建制,又合並騎3師和騎6師,保留騎3師番號,由王照問的暫編第14師廖運澤部撥歸騎兵第2軍建制。1944年,徐良升為第15集團軍副總司令,騎兵第2軍軍長由非東北軍系的暫編第14師師長廖遠澤升任,騎3師師長王照騎2軍副軍長,所遺騎3師師長由徐長熙升任。
抗戰勝利後,騎兵第2軍開赴濟南。1946年,王耀武任第2綏靖區主任,將騎兵第2軍改為第96軍,仍以廖遠澤為軍長,所屬的騎3師改為暫編第15師,這樣,騎兵第2軍的番號不復存在,東北軍騎兵軍也就名實全亡了。
何柱國在抗戰勝利後雙目失明,退役養病。建國後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等職。
建國後的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銜時原東北軍出身的將領有25名被授予將銜,其中上將1人:呂正操;中將1人:萬毅;少將23人:解方、陳銳霆、賈陶、沙克、封永順、趙東寰、於權伸、趙承金、高存信、李覺、徐明、宋學飛、金振鍾、張志毅、楊有山、張加洛、羅文、紀亭榭、管松濤、郭維城、王振乾、江潮、張學思。
❷ 抗日戰爭時國軍和日軍的陸軍武器裝備差距有多大
2樓和5樓說的都比較中肯。
美援大量到來前都沒比日軍好過,最初在淞滬打八一三的幾個德械師倒是不差,但淞滬日軍有海空支援,還是被虐的命。
以當時的國力,連子彈和山炮都不能自行生產,拿什麼去打贏一支後勤工業體系完整,海空軍強大,軍隊組織結構嚴密,軍令政令暢通的軍隊?
個人不是很同意把敗戰歸咎於國民黨消極抗戰的說法。
打贏打不贏其實和所謂消極抗戰沒什麼關系,淞滬八一三抗戰國民政府投入正規軍70餘萬,日軍投入30餘萬,蔣介石把最能打的部隊都砸到了淞滬戰場,能說國民政府消極么?顯然這是不公正的,但人多卻沒有現代化的軍事體制和思想,桂系的精銳部隊甚至進攻前團長給戰士訓話,准備士氣大振去打鬼子,結果被飛機發現一頓炸彈,整個團給炸的失去建制,這能用消極抗戰來解釋么?
戰爭是個總體性的,綜合性的國力,軍力,生產力和組織力的對抗,我們國家當時在這些方面全面落後日本至少20年,但直到今天我們中很多人還簡單地把失敗歸咎於國民政府消極抗戰,是很可悲的。實事求是的說,打贏日本的是美國人,不是我們,如果美國人不參戰,日本最起碼可以佔住沿海最繁榮的地方然後憑借海空軍固守不退,我們是毫無辦法的,沒有蘇聯參戰,沒有美國迫使梅津美治郎把關東軍精銳一個勁往東南亞調,我們連東北都收不回來。
如果國民政府消極抗戰,那新四軍在南方打國民政府軍比打日本人還多,又該怎麼解釋呢?八路軍加起來就打了一次大型戰役百團大戰,結果日本人一報復就把整個冀中都丟掉了,這又該怎麼解釋呢?
事實上國民政府的問題其實是軍令政令不統一——不抵抗的張學良是通過換個旗子加入國民政府的,都說蔣介石不讓小張抵抗,可事實上那時候蔣介石根本沒空管小張,忙著剿共呢,小張前幾年自己都承認不抵抗的命令是自己下的;另一個大漢奸韓復榘,是山東的地方軍閥,不戰而逃,被蔣介石槍斃;很多地區國民政府都是通過當地的軍閥在統治,並沒有直接的控制力,這些軍閥平時不聽國民政府的,打了敗仗就怪國民政府,投降了還要國民政府負責,而我們的宣傳機構,也一直有意無意地加深這種印象,其實仔細用腦子想想就知道了,根本是說不通的。
8年抗戰中國始終處於下風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是整體發展程度和國力的落後;第二就是國家還沒有徹底統一,牽扯了很多力量,但這個沒有統一的責任,不是國民政府或者蔣介石一家應該背的。
----------------------------------------------
日本的陸炮肯定是不如美國的,毫無疑問,而且炮彈嚴重不足,但這和國軍抗日有什麼關系?哪個告訴你國軍抗日時候大量使用美製火炮的?
抗戰期間的國民政府軍用美軍火炮和日軍對抗的機會總體來說不太多,淞滬的時候用的是德國造火炮,只有緬甸遠征軍用過一些美軍的迫擊炮和小型輕炮,重炮是沒有的,緬甸也不適合重炮跟隨機動,還是空軍支援更多。國內戰場在大反攻以前的外援都爛在滇緬公路了,國軍哪來的美製重炮和日本人對轟啊,好不容易弄幾門來自己又生產不出炮彈,還要進口,無法形成有實際意義的運用規模,這種比較沒什麼意義。
你要比較就要先搞清楚國軍到底用過什麼,沒用過什麼,不要預設立場進行比較,這樣結論肯定經不起推敲。
老蔣的個人利益么?犧牲國家利益自己撈好處的領導人多的是了,某國貪污腐敗滿地跑已經習以為常了,有誰說過什麼么?評價一個領導人很簡單,把你自己放到他那個位子,看看你能不能做的更好,想想老蔣將一個軍閥混戰的中國一步步統一成一個能大體上一個政府的國家,我自問如果是老蔣,未必比他強多少,就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對領導人有好惡,但如果要作為一個邏輯推理的論斷拿出來,是不能憑感覺的。
❸ 馬佔山將軍的生平和簡介
馬佔山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8歲時馬佔山加入馬賊,在組織中逐漸累積功勞。張作霖身邊的吳俊升於1911年將他提拔為連長。1925年升任旅長,在九一八事件前夕時為東北邊防軍第3旅旅長兼黑河警備司令。
1931年9月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張學良任命馬佔山代理黑龍江省政府主席。10月中旬,在江橋抗戰中,關東軍以及同關東軍合作的張海鵬試圖進攻齊齊哈爾。
關東軍同馬佔山軍於11月4日至6日在嫩江鐵橋北側大興驛附近發生沖突,關東軍的部隊是為了掩護鐵路修護部隊的步炮混編部隊,約800人,馬佔山則率領約1,000名騎兵。
最後這場作戰因6日日軍增援抵達,馬佔山軍先行撤離,該役日軍死傷約200人、馬佔山軍死傷約700人。
11月11日,關東軍與馬佔山軍對峙,向齊齊哈爾以北撤退的要求被馬佔山拒絕,雙方再度發生遭遇戰;該役馬佔山集結了省軍12,000人(步兵9,000、騎兵3,000,配備14門火炮),日軍則有6,000人、32門火炮。
這次遭遇戰持續到11月18日,在日軍空軍炸射下馬佔山軍開始撤退,19日日軍佔領齊齊哈爾。第2次若槻內閣針對關東軍進攻齊齊哈爾引起國際輿論譴責而暗示會以內閣總辭職進行抗議,結果關東軍通過激戰佔領齊齊哈爾、馬佔山撤離該城。
該役日軍戰死人數不多,但是因嚴冬作戰造成大量凍傷者,最終統計死傷達1,181人;而馬佔山軍則是戰死500人、負傷600人,絕大部分部隊仍然是完整撤出。
此後11月下旬張景惠在關東軍的支持下於齊齊哈爾成立了黑龍江省的新政權。率領2萬大軍且聲望極高的馬佔山抵抗到了最後。
1931年12月7日,關東軍參謀板垣征四郎到馬佔山根據地,勸說馬佔山就任將要成立的滿洲國的黑龍江省省長,馬佔山被謝介石說服參加新政權的建立。
1932年(昭和7年、民國21年)2月5日,日軍佔領哈爾濱後,成立滿洲國的活動加速,2月7日馬佔山歸順關東軍。
2月16日,馬佔山乘坐日軍飛機由哈爾濱飛往奉天(今沈陽市)。同日晚,在大和旅館舉行了張景惠(黑龍江省省長)、臧式毅(奉天省省長)、熙洽(吉林省省長)、馬佔山(此後就任黑龍江省省長)的四巨頭會談(滿洲國建國會議)。
2月17日,張景惠任委員長的東北最高行政委員會成立。2月18日,該委員會發出電文,宣布東北地方脫離國民政府。
3月1日,東北最高行政委員會在張景惠家通過了「滿洲國」建國宣言,滿洲國從此誕生。馬佔山任黑龍江省省長,並於同年3月9日兼任滿洲國軍政部部長。
不過,馬佔山利用軍政部長身份繼續私下籌措作戰物資。4月1日馬佔山與部分隨員從齊齊哈爾逃出,4月7日抵達黑河,通過無線電發出了東北全境徹底抗戰的呼籲,4月7日成立東北救國抗日聯軍。
不過在5月份東北抗日聯軍對哈爾濱攻擊時,因友軍程志遠投誠日本,抗日聯軍戰敗,並處於劣勢。在1932年底前後東北抗日聯軍大多被日軍殲滅,馬佔山在12月4日在滿洲里市乘火車逃入蘇聯。
1933年6月,馬佔山自歐洲回到中國,但他徹底抗戰的主張被蔣介石拒絕,只被任命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在1934年他到天津租界寓居。
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他支持張學良。
1937年七七事變後,1937年8月21日馬佔山被軍委會任命為東北挺進軍總司令,隸屬在第八戰區,由傅作義指揮,率領騎兵部隊與日軍多次周旋。馬佔山通過馬賊時代的經驗掌握了巧妙的游擊戰術,在日軍官兵中獲得了「東洋的拿破崙」的別名。
1940年,馬佔山被任命為黑龍江省政府主席;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被任命為東北行營政治委員會委員。第八戰區部隊戰後與中國共產黨軍進行平綏路戰役,兩軍僵持不下,也阻礙了國軍北上接收日佔區的進度,在戰役後,馬佔山便稱病寓居北平。
雖然在1946年10月馬佔山被任命為東北副司令長官,但並未授予任何軍權,因此在1948年10月再度稱病辭職,再次返回北平寓居。1948年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北平之際,馬佔山推薦鄧寶珊給傅作義,與中共方面進行和平談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50年,他在北京逝世。享年64歲。
(3)東北挺進軍武器裝備擴展閱讀:
江橋抗戰打響了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槍,得到全中國人民的高度贊揚與支持,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
1931年11月4日,日軍向齊齊哈爾江橋發起進攻,「決戰江橋」正式開戰。江橋抗戰打響了中國武裝抗日的第一槍。
當天,日本關東軍300餘人乘拂曉大霧向江橋進攻,被馬佔山部迎頭痛擊,敗退泰來;中午,日軍百餘人在飛機掩護下攻我大興陣地,再敗;晚上,日偽軍糾結4000餘人,山炮數十門,飛機7架,鐵甲車4輛,向我陣地猛撲,馬佔山部英勇還擊。
次日,日偽軍8000餘人,在百門大炮和20多架飛機掩護下發動強攻,我守軍步兵、騎兵配合,激戰到晚上,把敵人打退。11月6日,日軍又增派1000餘人,增加野炮、重炮、飛機、鐵甲車等再度大舉進攻,馬佔山親臨前線指揮戰斗。
馬佔山所帶領的抗日部隊確實用槍打下兩架日本飛機,其中一架現在還擺放在江橋戰役紀念館里。出身正規軍的馬佔山部隊裝備有大炮,還有大量精銳騎兵,甚至有少量裝甲部隊,但和日軍戰斗機相比還有些低劣。
為此馬佔山想出了一個妙招:他安排14排軍人,每排10人,仰躺地面上,形成一個方陣,步槍槍口朝上,日軍戰斗機飛臨方陣上空時,140支步槍同時射擊,一架日軍戰機中了26槍,油箱起火後墜毀。那架飛機成了日本侵略中國以來,中國軍人擊落的第一架戰機。
這場戰役,中國軍隊傷亡1800餘人,斃日偽軍2000餘人,嫩江橋上的日軍幾近全殲。為保存實力,馬佔山乘夜放棄了江橋陣地,撤到大興站以北整頓補充。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教授趙貞介紹:「這是抗日戰爭打響之後我們打的第一場殲滅戰,什麼叫全殲呢,日軍自己報道就只有兩個字叫『全滅』,一個沒跑出去,全被殲滅在這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佔山
❹ 抗戰期間馬佔山最後是么結局
1950年復6月,毛主席派人邀馬佔山出席制政治協會議,但馬佔山因患肺癌,不能行動,未能出席。
1950年11月29日,馬佔山病逝於北京寓所,終年65歲。
馬佔山(1885-1950),字秀芳,著名抗日愛國將領。1885年11月 30日生於吉林懷德縣,祖籍河北省豐潤縣。陸軍中將加上將銜,被世人稱作"抗日英雄" 。1931年"九·一八"事變,馬佔山在齊齊哈爾就任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率領愛國官兵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江橋抗戰打響了抗日第一槍。
馬佔山在"七·七"事變後,重上抗日前線,堅持武裝抗日。解放戰爭期間,他又為和平而奔走,對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立下了功勞。
1950年11月29日,馬佔山病逝於北京寓所,終年65歲。
❺ 八路軍入關東北的曾克林將軍資料
曾克林(1913—2007),江西省興國縣人,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第七師二十一團連副政治指導員,紅三軍團第四師十二團連政治指導員,紅二十八軍第三團參謀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平西挺進軍司令部作教科科長,冀東軍分區參謀長,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沈陽衛戍司令部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軍區副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遼南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四十四軍副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部副司令員,海軍後勤部副部長,海軍顧問,海軍航空兵部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因病於2007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
有一副輓聯濃縮了曾克林將軍的一生:
長征有功抗戰有功解放有功挺進東北立頭功延安匯報建奇功;
陸軍有您空軍有您海軍有您建設海航更有您萬裏海空銘記您。
搶占東北的「先鋒官」
1945年8月日軍投降後,朱德總司令先後發出了向東北進軍的第一號、第二號命令,李運昌同志領導的冀熱遼軍區成立了「東北前進工作委員會」和「前方指揮所」,指揮冀熱遼軍區一萬三千多名主力部隊和二千五百多名地方幹部,分三路縱隊進軍東北。時任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的曾克林同志,率兩個團及朝鮮義勇軍支隊共4000人,會師蘇軍攻克山海關,捷足快進,於9月5日首先抵達沈陽,與先期佔領沈陽的蘇軍會合,出任沈陽衛戍區司令員。
為使黨中央盡快了解東北情況,9月中旬,他作為重要「信使」,與兩名蘇軍軍官一起,乘坐蘇軍飛機飛往延安匯報情況。劉少奇同志稱贊曾克林同志為搶占東北的「先鋒官」,迅速主持政治局會議,聽取了曾克林同志的匯報,經向在重慶談判的毛主席報告後,黨中央做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重大戰略決策,向全黨發出了指示,成立了以彭真為書記的臨時東北局。很快曾克林陪同彭真、陳雲等回到沈陽,展開工作;隨後,八路軍、新四軍十萬大軍海陸兼程,搶在了國民黨軍隊前面,提前進入東北,完成了與國民黨爭奪東北戰略要地關鍵性一步。
我軍現代化的先行者
解放戰爭後期,我軍武器裝備有了較大發展變化,工兵、炮兵、裝甲兵日益增多,並在戰爭中大顯神威;空軍、海軍也在籌建中。我軍開始了由過去的單一步兵向現代化的諸軍兵種合成軍轉變。此時,曾克林同志順時應勢,服從組織安排,能上能下,先後從陸軍轉入裝甲兵、空軍和海軍,並擔任要職,創造了諸多「第一」,成為我軍高級將領向現代化轉變的先行者之一。
1949年2月,東北野戰軍組建了我軍歷史上第一個戰車師,組織上決定調曾克林擔任師長,為第四野戰軍特種兵的創建和發展奠定了基礎。1949年10月空軍成立,朱總司令親自找他談話,又讓他到空軍工作。他到空軍報到後,隨即作為空軍黨委的代表,與其他同志一起,到南京組建了空軍第一個航空兵混成旅。該旅下轄三個飛行團,後擴建為三個航空師。
1952年4月,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海軍航空兵部在北京成立,標志著海軍又一個新的兵種誕生。曾克林調任航空兵部副司令員,旋即到上海組建海軍航空兵的第一支部隊——航一師,並兼該師師長。從此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先後擔任海軍航空兵部副司令員兼第一航空師師長、海軍後勤部副部長、海軍顧問、海軍航空兵部司令員兼黨委書記。
為了打破敵人的空中襲擾,奪取浙東沿海的制空制海權,1954年初,由華東空軍、海軍和浙江省軍區聯合組成了前線總指揮部,海軍航空兵根據上級作戰部署,在寧波機場組建了浙東前線對空指揮所,曾克林任指揮員,他調整了部隊部署,組織部隊進行訓練,隨時准備迎接戰斗。1954年3月18日,國民黨空軍出動F-47戰斗轟炸機六架,對我進行護漁的華東海軍艦艇部隊進行襲擾。曾克林接到舟山基地請求支援的電話後,立即命令六團出擊。該團副大隊長崔巍、中隊長姜凱迅速駕機起飛,一舉擊落敵機兩架,取得了海軍航空兵首戰勝利。
1954年5月,曾克林又在寧波指揮部隊參加了解放東磯列島戰斗,取得了擊落敵機六架、擊傷一架的戰績。接著,他積極貫徹上級關於「力量向南伸」的方針,指揮部隊積極尋找戰機,從1954年6月到12月,多次戰鬥起飛,又取得了擊落、擊傷敵機各兩架的戰果。經過半年較量,浙東沿海的制空權已完全被我掌握,為解放一江山等敵占島嶼創造了條件。
1955年以後,海航部隊又參加了浙閩沿海對敵作戰、封鎖金門作戰、保衛海南島、抗美援越等一系列戰斗,部隊涌現出了「海空雄鷹團」、戰斗英雄舒積成等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每當有戰事的時候,將軍總是到第一線檢查指導工作或親自指揮,為保衛祖國海空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忠義)
❻ 馬佔山在解放後任什麼軍職,授予什軍銜
解放後並沒有授予軍銜。
馬佔山在民國時為陸軍中將加上將銜。解放後無職務,在1950年6月初,毛澤東主席派人電邀馬佔山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一屆二次會議。馬佔山因患肺癌,不能行動,未能出席。因不是解放軍一員,所以1955年解放後沒有授予軍銜。
1948年底,馬佔山響應共產黨號召,參與和平解放北平的活動。中共北平地下黨通過馬佔山邀請鄧寶珊去北平,勸告傅作義放下武器,接受和平。
1949年1月上旬,馬、鄧、傅3人經過多次商議,決定響應和平解放北平的號召,宣布起義。
1950年6月初,毛澤東主席派人電邀馬佔山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一屆二次會議。馬佔山因患肺癌,不能行動,未能出席。
1950年11月29日,馬佔山病逝於北京寓所,終年65歲。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務院送了輓聯和花圈,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親自送靈,把他安葬在北京西郊萬安公墓。
(圖為劇照馬佔山。)
(6)東北挺進軍武器裝備擴展閱讀
馬佔山任職經歷:
1932年2月,日軍攻佔哈爾濱後,馬佔山曾投降日本,就任偽黑龍江省省長,後又任偽滿洲國軍政部長。同年4月擺脫日軍監視,在黑河舉兵反正,通電繼續抗日,並揭露偽滿內幕,任東北救國抗日聯軍總司令。
1936年參與張學良、楊虎城發動的西安事變,後任東北挺進軍總司令。1940年任黑龍江省主席,後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1946年任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1949年1月與傅作義、鄧寶珊等人一起接受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放北平的條件,宣布起義。
❼ 是關於歷史的 1.抗戰勝利後,美國和蔣介石發動內戰的資料 2.內戰烽火燒起後的第一個雙方軍士斗爭的資料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是如何發動全面內戰的
1945年4月,中共七大,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周恩來作《論統一戰線》的發言。
8月25日,中共中央根據政治局23日擴大會議的討論,發表《對目前時局的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闡明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內戰的政治方針,要求國民黨政府承認解放區的抗日軍隊,召開各黨派和無黨派代表人物的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以避免內戰,奠定今後和平建設的基礎。26日,中共中央向黨內發出《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
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在國民黨代表張治中、美國大使赫爾利的陪同下從延安抵重慶。毛澤東赴重慶向蔣介石闡明了共產黨的政治觀點,積極尋求維持國內和平的協議,並指出如果打內戰中華民族有毀滅的危險。經過43天的談判,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然而在當國共談判剛剛開始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29日,國民黨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奉蔣介石密令在各戰區重新印發《「剿匪」手本》。9月20日,蔣介石剛與毛澤東會見完即密電各戰區司令長官,要求抓緊時機控制所有戰略據點、交通線,務求將各解放區劃片分割,分而治之。即使是在《雙十協定》公布後的第二天,蔣介石仍對其部下各軍部發布「剿匪」內戰的密令,企圖將共產黨領導的各地前抗日游擊武裝剿滅過半。
9月5日至10月15日,美國空軍運送國民黨三個整編軍搶佔南京、上海、北京、天津。當時駐華美軍總司令魏德邁這樣在日記中描述:「這無疑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空中軍隊調動」。10月中旬至1946年6月17日,蔣介石請求美國海軍運送國民黨9個軍利用沿海地區分送至華北、華中和東北,並為此共耗資6億多美元。
9月10日至10月上旬,晉、冀、魯、豫地區集中主力和地方部隊3.1萬人,在游擊武裝5萬人的配合支援下,向奉蔣介石密令進犯上黨地區企圖圍剿我地區武裝的國民黨軍閻錫山一部展開反擊,奪回屯留、壺關、長子、潞城、長治5城,殲滅閻錫山部主力13個師3.5萬餘人,將閻錫山一部驅趕出解放區地界。上黨大捷,有力促進了國、共雙方於10月10日簽署《雙十協定》。
9月19日,周恩來根據毛澤東指示在重慶談判中提出:我軍將從廣東、浙江、蘇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8個省區的根據地撤退,向隴海路以北及蘇北、皖北集中。這項倡議以極大的誠意向國民黨政府傳達出一個信息,共產黨為了促成聯合政府的成立,不惜主動放棄大片根據地,來換取中國和平民主的實現。
10月24日國民黨調令第三十軍、四十軍、新八軍等近十五萬餘人進犯我邯鄲、同蒲、平綏、津浦一線。
12月16日,周恩來率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到達重慶出席政治協商會議。19日,中共政協代表團向國民黨政府提出立即無條件停戰的建議。27日,又提交書面補充建議,國民黨政府由於圍剿解放區的行動屢屢受阻,再次組織內戰的准備尚未就緒,並鑒於蘇、美、英對中國問題的態度,不得不同意談判停戰問題。
1946年1月10日,中國共產黨代表同國民黨政府代表簽署停戰協定,雙方均向各自部隊頒發於13日午夜生效的停戰令。同日由國民黨、共產黨、民主同盟、青年黨、社會賢達代表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開幕,31日閉幕。會議通過了《政府改組案》、《和平建國綱領案》、《軍事問題案》、《國民大會案》、《憲法草案案》。
3月1日至17日,蔣介石在重慶召開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蔣介石在會上公開號召破壞政協會議協議,全會通過了推翻政協憲政案中各項民主原則的決議及其他多項反共決議。
6月26日,蔣介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召集四十萬軍隊大舉圍攻中原解放區,企圖一舉殲滅共產黨的核心領導力量,同時發動了向各個解放區的全面進攻。短暫的和平民主局面被徹底破壞,新的全國內戰因而爆發。
8月,毛澤東在延安向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發表談話,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
10月11日,國民黨軍攻佔張家口,達到它向解放區全面進攻的頂點。蔣介石為表面的勝利沖昏頭腦,當即悍然下令召開由國民黨一黨包辦的「國民大會」,追隨他的只有從民主同盟中先後分裂出去的青年黨、民社黨兩個小黨派。這個一黨包辦的「國大」於11月15日至12月25日舉行。
11月19日,周恩來離南京返延安,行前向中外記者宣布,發動新的全國內戰的人,不要很長時間就將遭到徹底失敗。
由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吹響了解放全中國的號角。
內戰烽火燒起後的第一年雙方軍士斗爭的資料
【1946年6月國民黨陸軍序列】
國防部
榮2師 嫡系、美械裝備、整編44旅
第93師 嫡系、美械裝備、整編93旅
第97師 嫡系、警衛師、美械裝備
第6軍[201、202、204師] 青年軍復員中、美械裝備、整編202師等
第79軍[98、194、暫2師] 嫡系、整編79師
台灣警備司令部
第62軍[95、151、157師] 粵軍及嫡系95師、半美械裝備、整編62師
第70軍[75、107師]嫡系、整編70師[139、140旅]
雲南警備司令部
第2軍[9、76、預2師] 嫡系、美械裝備、整編9師
第53軍[116、130師] 東北軍、美械裝備
重慶警備司令部
整10師[10、83、85旅] 嫡系、原14軍
東北行營
東北保安司令部
新1軍[50、新30、新38師] 嫡系、美械裝備
第一綏靖區兼第1集團軍
第71軍[87、88、91師] 嫡系、美械裝備
第93軍[暫18、暫20、暫22師]滇軍
第二綏靖區
第13軍[4、54、89師] 嫡系、美械裝備
第三綏靖區
第52軍[2、25、195師] 嫡系、半美械裝備
第60軍[182、184、暫21師] 滇軍
第四綏靖區
新6軍[14、207、新22師] 嫡系、美械裝備
冀東綏靖區
第94軍[5、43、121師] 嫡系、美械裝備
北平行營
第二戰區
第6集團軍
第61軍[66、69、72師] 晉軍
第7集團軍
第19軍[68、暫37、暫40師] 晉軍
第33軍[71、暫38、暫46師] 晉軍
第8集團軍
第34軍[73、暫44、暫45師] 晉軍
第43軍[70、暫39、暫49師] 晉軍
第十一戰區
第4集團軍
整30師[27、30、67旅] 西北軍、原30軍及嫡系67師
整40師[39、106旅]西北軍
第34集團軍
第3軍[7、32師]嫡系、原3軍及32師
第16軍[22、94、109師] 嫡系、原16軍及西北軍22師
第92軍[21、56、142師] 嫡系、原92軍及皖軍39軍
第十二戰區[新騎4師]晉綏軍
第35軍[101、新31、新32師] 晉綏軍
暫3軍[暫10、暫11、暫17師] 晉綏軍
東北挺進軍[新騎5、新騎6師]東北軍
晉陝綏邊區
第22軍[86師、新11旅] 陝軍
第67軍[新26、騎7師] 嫡系
西北行營[騎8師] 馬家軍
整18師[168、189、騎10旅] 馬家軍、原11軍
整81師[35、暫60旅] 馬家軍、原81軍
整82師[100、190、騎14旅] 馬家軍、原82軍
第3集團軍
整17師[12、48、84旅] 嫡系、原17軍及12師
整23師[173、191旅] 嫡系、原91軍
新疆警備司令部
整42師[65、128、暫58旅] 嫡系、原42軍及新疆128師
整78師[178、179旅] 嫡系、原新2軍
整騎1師[騎6、騎7旅] 馬家軍、原騎5軍
鄭州綏靖公署
第一戰區[騎1旅]嫡系
第31集團軍
整27師[31、47、49旅] 嫡系、原27軍及49師
整32師[139、141旅] 晉軍、原32軍、整編32師[141、149旅]
整85師[23、110旅]嫡系、原85軍
第37集團軍
第9軍[203、205、206師] 青年軍復員中、美械裝備、整編203、205、206師
整36師[28、123、165旅] 嫡系、原36、80、新7軍
整76師[24、144、新1旅] 嫡系、原76、78軍及新1師
第38集團軍
整1師[1、78、167旅] 嫡系、原1軍、半美械裝備
整38師[17、55、177旅] 陝軍、原38、96軍
整90師[53、61旅]嫡系、原90軍
第四綏靖區
整15師[64、135旅]豫軍、原15軍及嫡系135師
整55師[29、74、181旅] 西北軍、原55、69軍
整68師[81、119、143旅] 西北軍、原68軍及81師
第五綏靖區
整3師[3、20旅]嫡系、原10軍及西北軍20師
整41師[122、124旅] 川軍、原41軍
整47師[104、125、127旅] 川軍、原45、47軍
徐州綏靖公署
第5軍[45、96、200師] 嫡系、美械裝備、整編5師
第32集團軍
整28師[52、80、192旅] 嫡系、原28軍及美械裝備的80師
整57師[117、預3、預4旅] 嫡系、原98軍及突擊縱隊
整88師[62、新21旅] 中央化川軍、原88軍
第一綏靖區
整25師[40、108、148旅] 中央化雜牌軍、原25軍及148師
整49師[26、79、105旅] 中央化東北軍、原49軍及79師
整74師[51、57、58旅] 嫡系、原74軍、美械裝備
整83師[19、63旅]嫡系、原100軍、美械裝備
第19集團軍
整21師[145、146、新7旅] 川軍、原21軍及新7師
整51師[113、114旅] 東北軍、原51軍
整52師[33、82旅]嫡系、原97軍
第二綏靖區
第58軍[183、新10、新11師] 滇軍、原58、新3軍、整編58師
第73軍[15、77、193師] 嫡系、美械裝備、整編73師
第20集團軍
第8軍[榮1、103、166師] 嫡系、美械裝備、整編8師[42、103、166旅]
第12軍[111、112、新36師] 東北軍及魯軍新36師、整編12師
第96軍[暫12、暫14、暫15師]中央化東北軍、原騎3軍及魯軍、整編45師
第三綏靖區
整59師[38、180旅]西北軍、原59軍
整77師[37、132旅]西北軍、原77軍
第八綏靖區
第7軍[171、172師]桂軍
第48軍[138、174、176師] 桂軍
武漢行營
武漢警備司令部
整11師[11、18、118旅] 嫡系、原18軍、美械裝備
第六綏靖區
整66師[13、185、199旅] 嫡系、原66、87軍
整75師[6、16旅]嫡系、原75軍
第七綏靖區
第10集團軍
整4師[59、90、102旅] 中央化粵軍
整69師[60、92、99旅] 嫡系、原99軍及60師
第27集團軍
整20師[133、134旅] 川軍、原20軍、半美械裝備
整26師[41、44、169旅] 嫡系、原26軍及169師、半美械裝備
整72師[34、新13、新15旅] 中央化川軍、原72軍
衢州綏靖公署
第31軍[208、209師] 青年軍復員中、美械裝備、整編208師
整44師[150、162旅] 川軍、原44軍
整65師[154、160、187旅] 粵軍,原65軍
廣州行營
第46軍[175、188、新19師] 桂軍、半美械裝備、整編46師
第54軍[8、36、198師] 嫡系、美械裝備、整編54師
第63軍[152、153、186師] 粵軍、整編63師
第64軍[131、156、159師] 粵軍、原62軍及桂軍131師、半美械裝備、整編64師
川黔湘鄂綏靖公署
整56師[163、164、新17旅] 川軍、原56軍
川康綏靖公署
整24師[136、137旅] 川軍、原24軍
整39師[126、新9旅] 川軍、原95軍
【1946年國軍人數統計】
步兵2029000人
騎兵41000人
炮兵75000人
工兵58000人
輜重汽車兵51000人
通訊兵35000人
戰車兵16000人
鐵甲列車兵2000人
裝甲兵20000人
憲兵50000人
交通警備鐵道兵團警衛旅及監護部隊等53000人
交通警察總隊60000人
衛戍警備江防機場守衛要塞指揮部布雷總隊學兵預備隊52000人
軍官總(大)隊100000人
地方部隊240000人
收編偽軍310000人
機關762000人
學校164000人
空軍40000人
海軍30000人
總計4183000人
其中步騎兵正規軍207萬人,用於進攻解放區的171.7萬,用於守備統治區的35.3萬。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是如何發動全面內戰的
1945年4月,中共七大,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周恩來作《論統一戰線》的發言。
8月25日,中共中央根據政治局23日擴大會議的討論,發表《對目前時局的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闡明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內戰的政治方針,要求國民黨政府承認解放區的抗日軍隊,召開各黨派和無黨派代表人物的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以避免內戰,奠定今後和平建設的基礎。26日,中共中央向黨內發出《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
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在國民黨代表張治中、美國大使赫爾利的陪同下從延安抵重慶。毛澤東赴重慶向蔣介石闡明了共產黨的政治觀點,積極尋求維持國內和平的協議,並指出如果打內戰中華民族有毀滅的危險。經過43天的談判,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然而在當國共談判剛剛開始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29日,國民黨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奉蔣介石密令在各戰區重新印發《「剿匪」手本》。9月20日,蔣介石剛與毛澤東會見完即密電各戰區司令長官,要求抓緊時機控制所有戰略據點、交通線,務求將各解放區劃片分割,分而治之。即使是在《雙十協定》公布後的第二天,蔣介石仍對其部下各軍部發布「剿匪」內戰的密令,企圖將共產黨領導的各地前抗日游擊武裝剿滅過半。
9月5日至10月15日,美國空軍運送國民黨三個整編軍搶佔南京、上海、北京、天津。當時駐華美軍總司令魏德邁這樣在日記中描述:「這無疑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空中軍隊調動」。10月中旬至1946年6月17日,蔣介石請求美國海軍運送國民黨9個軍利用沿海地區分送至華北、華中和東北,並為此共耗資6億多美元。
9月10日至10月上旬,晉、冀、魯、豫地區集中主力和地方部隊3.1萬人,在游擊武裝5萬人的配合支援下,向奉蔣介石密令進犯上黨地區企圖圍剿我地區武裝的國民黨軍閻錫山一部展開反擊,奪回屯留、壺關、長子、潞城、長治5城,殲滅閻錫山部主力13個師3.5萬餘人,將閻錫山一部驅趕出解放區地界。上黨大捷,有力促進了國、共雙方於10月10日簽署《雙十協定》。
9月19日,周恩來根據毛澤東指示在重慶談判中提出:我軍將從廣東、浙江、蘇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8個省區的根據地撤退,向隴海路以北及蘇北、皖北集中。這項倡議以極大的誠意向國民黨政府傳達出一個信息,共產黨為了促成聯合政府的成立,不惜主動放棄大片根據地,來換取中國和平民主的實現。
10月24日國民黨調令第三十軍、四十軍、新八軍等近十五萬餘人進犯我邯鄲、同蒲、平綏、津浦一線。
12月16日,周恩來率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到達重慶出席政治協商會議。19日,中共政協代表團向國民黨政府提出立即無條件停戰的建議。27日,又提交書面補充建議,國民黨政府由於圍剿解放區的行動屢屢受阻,再次組織內戰的准備尚未就緒,並鑒於蘇、美、英對中國問題的態度,不得不同意談判停戰問題。
1946年1月10日,中國共產黨代表同國民黨政府代表簽署停戰協定,雙方均向各自部隊頒發於13日午夜生效的停戰令。同日由國民黨、共產黨、民主同盟、青年黨、社會賢達代表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開幕,31日閉幕。會議通過了《政府改組案》、《和平建國綱領案》、《軍事問題案》、《國民大會案》、《憲法草案案》。
3月1日至17日,蔣介石在重慶召開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蔣介石在會上公開號召破壞政協會議協議,全會通過了推翻政協憲政案中各項民主原則的決議及其他多項反共決議。
6月26日,蔣介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召集四十萬軍隊大舉圍攻中原解放區,企圖一舉殲滅共產黨的核心領導力量,同時發動了向各個解放區的全面進攻。短暫的和平民主局面被徹底破壞,新的全國內戰因而爆發。
8月,毛澤東在延安向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發表談話,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
10月11日,國民黨軍攻佔張家口,達到它向解放區全面進攻的頂點。蔣介石為表面的勝利沖昏頭腦,當即悍然下令召開由國民黨一黨包辦的「國民大會」,追隨他的只有從民主同盟中先後分裂出去的青年黨、民社黨兩個小黨派。這個一黨包辦的「國大」於11月15日至12月25日舉行。
11月19日,周恩來離南京返延安,行前向中外記者宣布,發動新的全國內戰的人,不要很長時間就將遭到徹底失敗。
1946年6月26日 全面內戰爆發,解放軍中原突圍
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以193個旅、158萬兵力,向各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全面內戰爆發,解放軍中原部隊開始突圍。
國民黨軍用於圍攻中原解放區的總兵力為8個整編師又2個旅共22萬人,由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指揮。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為保存有生力量,爭取主動,命中原部隊立即突圍。中原軍區主力部隊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於6月底由湖北宣化店等地分路向西突圍,實行戰略轉移。
❽ 東北軍有多少投降了共產黨
整建制來的有:111師的常多恩、萬毅;源691團團長呂正操
1942年8月3日深夜,國民黨蘇魯戰區總部周圍突然槍聲大作,111師六六六團快速包圍戰區總部,解除警衛部隊的輕重武器後,把戰區總司令於學忠控制並監視起來,迅速逮捕該師頑固不化的反動軍官,干凈利落地消滅了對日妥協、專打內戰的反共地主武裝李延修、厲保元所部。這就是蘇魯戰區政務處長、代秘書長共產黨員郭維城按照常恩多將軍的部署率領東北軍111師發動的「八·三」起義。從此由常恩多師長親手帶起來的東北軍111師正式脫離了國民黨控制的蘇魯戰區,成為共產黨八路軍所指揮的「東北挺進軍」
日後,這支隊伍在萬毅率領下去了東北,成了38軍114師
還有一個就是呂正操
691團團長,日後在冀中投奔GCD
❾ 國民黨愛國將領中第一個率軍抗日的是誰
馬佔山:打響武裝抗日第一槍的愛國將領
1931年月4日,在黑龍江省嫩江橋面,東北軍愛國將領馬佔山率領中國軍隊,向發動進攻的日本侵略者奮起反擊,打響了武裝抗日斗爭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武裝抗日的序幕。
馬佔山又名秀芳,1885年生於吉林懷德,祖籍河北豐潤。綠林出身,精於騎射。1907年入奉軍第六騎兵旅。1929年被張學良任命為黑龍江省騎兵總指揮。1930年任黑河警備司令兼黑龍江省陸軍步兵第三旅旅長。「九·一八」事變後,由於南京政府對日本侵略採取了消極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軍在輕易攻陷遼、吉兩省後,又開始進犯黑龍江省,欲吞並東北全境。10月,時任黑龍江省政府代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的馬佔山,不滿於蔣介石奉行的不抵抗錯誤政策,決心進行抵禦。敵軍打算通過嫩江大橋,向北進犯當時的黑龍江省會齊齊哈爾,佔領全省。為了防止敵軍通過大橋,馬佔山讓駐軍燒毀嫩江橋橋面並毀壞3個橋孔。日軍陰謀破產後,向江橋調兵遣將,並以修復江橋為借口,多次挑釁。11月4日,日軍在飛機、大炮和裝甲車掩護下,出動4000多人,向嫩江橋發起進攻。中國守軍奮起還擊,江橋戰役正式打響。中國軍隊在嫩江橋及其附近的大興地區,與日軍展開了一場場殊死拼殺。馬佔山將軍一面調兵遣將,一面親臨前線指揮。將士們同仇敵愾,在裝備落後,沒有防空和反坦克武器的不利情況下,擊退敵人的一次次進攻,日軍嫩江支隊一部遭到圍殲。這次戰斗,日軍共損失兵力1000餘人,是「九·一八」事變以來首次受到的重挫。中國軍隊也付出了沉重代價,傷亡600餘人。
江橋抗戰,打響了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槍,得到全中國人
民的高度贊揚與支持,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馬佔山將軍「為國家爭國格,為民族爭人格」的大犧牲精神,奮起抵抗並重創入侵之敵的英勇壯舉,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抗日運動的高漲。
1932年2月,日軍攻佔哈爾濱後,馬佔山曾投降日本,就任偽黑龍江省省長,後又任偽滿洲國軍政部長。同年4月擺脫日軍監視,在黑河舉兵反正,通電繼續抗日,並揭露偽滿內幕,任東北救國抗日聯軍總司令。因遭日滿軍圍攻,退入蘇聯境內。1933年繞道回國,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1936年參與張學良、楊虎城發動的西安事變,後任東北挺進軍總司令。1940年任黑龍江省主席,後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1946年任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1949年1月與傅作義、鄧寶珊等人一起接受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放北平的條件,宣布起義。新中國成立後寓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