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軍事理論論文。。。。2500字
國防科技與軍事是密切相關的兩個領域。二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概括為:軍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國防科技領域的形成與發展;國防科技的發展為軍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質技術手段,在此同時還會促使軍事領域不斷發生變革,甚至導致出現軍事革命;軍事上的變革和戰爭提出了新的需要又會給國防科技發展以新的推動力。國防科技與軍事之間相互關系的這種機制或邏輯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規律。近幾年來,新軍事革命問題成為人們關心的熱門話題。實際上,新軍事革命正是上述客觀規律在軍事高技術迅速發展這一特定條件下的反映。當然,國防科技與軍事的關系還會受到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
一、軍事上的需要是國防科技發展的強大動力
社會的需要是科技發展的動力。恩格斯曾指出:「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05頁)。同樣的,作為整個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國防科技,則是社會的特殊需要———軍事需要的產物,而且這種需要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把國防科技推向前進。
自從國家產生以後,為了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以及維護和獲取國家的根本戰略利益,便產生了國防和國家間的戰爭。為了鞏固國防或為了奪取戰爭的勝利,各國都力圖掌握更先進的軍事技術手段,於是便組織專門力量研製武器裝備,國防科技便由此產生。由於新的武器的發明和使用可以造成軍事上的巨大優勢,從而使得「最幼稚的公理論者」,也從「手槍戰勝利劍」的鐵的事實中,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國防科技對於軍事及戰爭的重要影響,因此國防科技便愈來愈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正如科學學創始人丁·貝爾納所認為的:「自古以來,改進戰爭技術,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學。這並不是由於科學傢具有好戰的特性,而是因為戰爭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急迫。各國君主和政府不那麼樂於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貼,都樂於向軍用研究工作提供經費,因為科學界能研製出新的裝備,而這種裝備由於十分新穎,在軍事上極為重要」。這里如實地指出了為滿足軍事上的需要研製武器裝備,是國防科技發展的動力和主要任務與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從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長達40餘年的冷戰歲月,美蘇兩國進行了激烈的軍備競爭,兩國都執行優先發展國防科技的戰略,並要求國防科技部門為軍隊研製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戰術技術性能上超過對方的先進武器裝備。在軍事需求的強烈刺激下,兩國的國防科技發展獲得了強大的推動力,達到了極度的繁榮。許多其他國家在這種臨戰狀態下也被迫採取相應的對策加速國防科技的發展。據統計,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國每年的國防科研經費累計高達800~1000億美元。就這樣,在冷戰的軍事需求的推動下,國防科技發展進入了軍事高技術時代。
冷戰結束以後,世界主要國家都調整了軍事戰略,壓縮了軍費開支,軍事需求從原先既追求武器裝備的數量又重視其質量轉向主要追求其高質量,國防科技也因此而進入注重發展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的新時期,即進入了「打什麼仗需要什麼武器就能研製出什麼武器」的新時期。
自90年代初開始,美國國防部、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及三軍,每年都要研究並提出美軍的軍事需求,同時根據這種需求制定和調整其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計劃。例如,1996年,美軍又確定了新的未來11大軍事需求,為滿足這些軍事需求還分別制定了國防科技「基礎研究計劃」、《國防技術領域計劃》和《聯合作戰科學技術計劃》,這些計劃對所要研究發展的科學技術領域及武器裝備所要達到的性能要求都有明確的規定。俄羅斯、日本及西歐國家也採取了類似的舉措。由於未來的軍事需求主要是關於信息戰能力的需求,因此有關國家的國防科技發展正緊密圍繞奪取信息優勢的信息戰技術、C3I系統和精確制導武器等軍事高技術開展研究工作。
綜上所述,國防科技完全是在軍事或國防的需要的推動下不斷獲得發展的。國不可一日無防,國防不可一日無科學技術。展望未來,世界各國的國防科技都將在軍事需求的不斷推動下,繼續不斷地獲得發展,並隨著軍事需求的高技術化而日益走向高技術化。
二、國防科技發展對武器裝備的影響
軍事上的需要導致國防科技的發展,而國防科技發展為了滿足軍事上的需要,必須不斷研製出新型武器裝備,因而必然對武器裝備,即對軍事技術手段產生重大影響。
總體上看,直接從事武器裝備研製的國防科技對武器裝備發展的影響是全面的、決定性的。這集中表現在:使武器裝備的原理和種類不斷多樣化、結構逐漸復雜化、性能日益得到提高。
由於國防科研的開展,使許多新的理論、原理和技術被用於武器裝備之中,從而不斷出現一批又一批概念全新的武器裝備。從利用機械能殺傷敵人的冷兵器到利用化學能的近代火器(包括槍、炮、普通炸彈、氫彈、中子彈、激光武器、電磁微波武器),甚至是利用生物遺傳密碼對付敵人的生物武器等,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無一不是國防科研的重要成果。從種類上統計,國防科研大致已使武器裝備從冷兵器時代的20多種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200多種,現在又進一步增加到1000種以上。
隨著武器裝備的種類越來越多、概念越來越新,其結構也越來越復雜。早期的武器僅由幾個零部件構成,後來發展到包括數十個、數百個零部件,現在已增加到數千個、數萬個甚至上千萬個零部件,其復雜性增加了若干個數量級。
在武器裝備的性能方面,集中表現在國防科技的發展使武器裝備的作用距離和作用范圍不斷擴大,可靠性日益增強,射程、威力(精度和殺傷半徑)、機動性和生存能力都在逐漸提高。
現代雷達的探測距離已達數十公里至數千公里以上,現代的偵察探測 裝置可以在數百里之外甚至4萬多公里的同步軌道上監視地面的目標。如美國的KH-12照像偵察衛星在幾百公里軌道上對地面目標的分辯率為01米,一次照像即可覆蓋數百平方公里的地面區域。
至於戰鬥武器系統性能的提高,更令人驚嘆不已。例如,在作用距離或射程方面,採用增程技術可使火炮的射程從20多公里增大到50公里以上。在命中精度方面,採用制導炮彈可使射擊精度達0.3米,各種導彈的射程則可依據需要任意控制,其中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已達1萬多公里,命中精度在10米以內;採用空中加油技術可使軍用飛機作遠距離的甚至是作不著陸的環球飛行等。在殺傷力方面,國防科技已使單件兵器的殺傷威力大得驚人。
武器系統殺傷力的提高,主要是由於新的國防科研成果被用於武器系統,使其各方面的性能都得到明顯改進的結果。軍事運籌學建立了一系列理論模型來確定武器的殺傷效能與有關性能之間的關系。比較典型的一個數學模型是:式中:a、N1、λ1、P1依次為一方武器的作戰效能、數量(如火炮數或坦克數)、射速和每發彈的殺傷概率:N2、λ2、P2則依次為另一方武器的數量、射速和殺傷概率。從上式可見,只要提高自己所掌握的武器的性能,就可以明顯提高其作戰效能。通過採用精確制導技術、高爆彈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完全可以達到這一目的。例如,美國的155毫米榴彈炮,由於採用了「銅斑蛇」激光制導炮彈,使其對坦克的命中概率比使用普通非制導炮彈提高了2500倍。現代坦克和大口徑火炮由於採用了自動裝填機、計算機火控系統,反應時間由數十秒縮短在10秒以內,射速提高了一倍以上。現在研製的坦克、飛機、軍艦等的機動速度和戰場靈活性都有了明顯提高,而且普遍裝備有電子對抗設備,甚至採用嶄新的隱身技術來對付敵方的攻擊,以確保自己的生存。
現代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對武器裝備性能的影響是全面的,而且使其性能改進的范圍之廣、程度之高是過去任何時代所無法比擬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各國所研製的一代又一代的新式武器和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實踐證明,為一種武器所提供的高技術含量趙多,其性能越好,戰斗效能就越高。原子彈、氫彈和中子彈等核武器的摧毀能力是眾所周知的,各種高技術常規武器的打擊能力也在海灣戰爭中得到了充爭證明。現在,配備有先進電子設備和精確制導武器的6架F-111或3架F-15戰斗機就能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戰時300架B-17轟炸機才能完成的作戰任務,而8架F-117A隱身戰斗機只要配備2架空中加油機就能完成75架非隱身作戰飛機和支援飛機才能完成的空襲任務。更有甚者,一艘現代大型攻擊型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相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全部海軍艦隊攻擊力的總和。
現代國防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正在並還將導致更多更新的高技術武器裝備問世,如計算機病毒、電磁微波炸彈和炮彈等信息戰武器以及天基和空基高能激光武器、無人作戰航空器、微型偵察探測器、微型攻擊機器人等。這一切將使未來的軍事領域發生深刻的變化。
三、國防科技的重大突破導致軍事上的變革
國防科技發展可為軍事或戰爭的需要提供必不可少的武器裝備。與此同時,國防科技發展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即戰術技術性能得到極大提高的新技術或新型武器裝備的研製成功往往會導致軍事領域發生變革,或發生軍事革命。這種變革涉及軍事理論或軍事學說的各個方面,而且接照馬克思主義軍事學說的觀點,軍事理論的變革主要體現為作戰方式的變革和軍隊編制構成的變革。
(一)新武器強制性地引起作戰方式的變革
所謂作戰方法,就是戰爭過程中的用兵方法,即組織兵力、兵器實施戰斗的方式或方法。作戰方法種類繁多,如按行動類型區分,有進功方法、防禦方法等;按行動規模區分,有戰略、戰役和戰術范圍的作戰方法;按軍兵種劃分,有空戰、海戰、陸戰、坦克戰、炮戰、化學戰等作戰方法。軍事史表明,所有這些作戰方法都是由武器裝備決定的,即有什麼樣的武器裝備,就有什麼樣的作戰方法。正如恩格斯所提出的:「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87)從古至今,要在戰場上有效地殺傷敵人以及抵禦敵人的進攻,必須依靠手中的武器並充分發揮武器的效能,因此作戰方式、方法必然會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而變化。
當青銅器和鐵兵器出現以後,遠古時期沒有隊形的搏鬥便被有嚴格組織的戰斗隊形———「陣」(如古羅馬軍隊的方陣)所取代。
弓箭發明以後,較遠距離的射箭便成為一種作戰方式,而且使古代戰車及騎兵受到威脅,於是出現了專門的步兵及步兵戰術。
火葯的發明,迎來了軍事發展的一個新時代。使用火葯的火槍、火炮發明並用於戰爭以後,先後出現了線式戰術、散兵戰術及線式和散兵相結合的戰術。而且,隨著軍事技術的改進,巷戰的方式方法也在發生變化。老式的建築街壘和防街壘的方法被炮彈和炸葯所粉碎。18世紀60年代以後,艦載線膛炮、無煙火葯等伴隨著蒸汽動力艦船技術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從而出現了成一線縱列隊形進行集火射擊的海戰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坦克、飛機和航空母艦等一系列新式武器裝備獲得了迅速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相繼產生了飛機、火炮和坦克相配合、梯次快速裝甲集群突擊的閃擊戰術及大縱深作戰方法,還出現了空中戰役、空降作戰、戰略轟炸等新戰法。戰列艦在海戰中的地位最終被航空母艦所取代,艦載機的制空作戰講座-35-中國國防科技信息1998年第3期和空中轟炸攻擊作戰成為爭奪制海權的關鍵。由於多軍兵種的誕生,多軍兵種的聯合作戰逐漸變成了主要的作戰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70年代以來,由於以探測技術、C3I系統、電子戰技術等信息技術的精確制導武器等為代表的軍事高技術的崛起和發展,正在軍事領域引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其中作戰方式的變革尤為引人注目。海灣戰爭和波黑戰爭都表明,使用精確制導武器的中遠程精確打擊作戰、空襲與反空襲作戰、爭奪電磁頻譜使用權的電子戰等已成為現代戰爭的典型作戰方式。
現在已可以斷言,隨著國防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以計算機病毒等為手段的攻擊計算機互聯網路、通信系統、金融系統的信息戰,以及用各種「軟殺傷」武器或「硬殺傷」武器摧毀C3I系統的指揮控制戰即將成為未來高技術戰爭的嶄新作戰方式。
(二)新武器引起軍隊組織編制的改變
隨著武器裝備的不斷發展,軍隊的軍兵種結構及規模(包括編制人數和武器裝備的數量)也不斷發生相應的變化。恩格斯在談到這一問題時曾指出:「隨著新的作戰工具即射擊火器的發展,軍隊的整個內部組織就必然改變了,各個人藉以組成軍隊並能作為軍隊行動的那些關系就改變了,各個軍隊相互間的關系也發生了變化。」(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第1卷,北京:戰士出版社,1981.53)實際上不只是火器如此,各種新武器的發明也都會帶來類似的變化。
新武器裝備導致新軍兵種的誕生和舊兵種的消亡,已是公認的歷史事實。
從古代到20世紀初,軍隊一直由陸軍和海軍組成,而且以陸軍為主,兵種也不多。步兵是最老和最基本的兵種。步槍發明以後,手持冷兵器格鬥的步兵被步槍手所取代,步兵逐漸形成了班、排、連、營、團、師的組織體制。火炮用於戰爭,導致了炮兵的出現。隨著化學武器、坦克、通信設備等各種武器和技術裝備的出現,陸軍中又增加了防化兵、通信兵、裝甲兵、工程兵、偵察兵等兵種。機槍、坦克和裝甲車輛大量裝備部隊使在戰場上馳聘了幾千年之久的騎兵退出了戰爭舞台。海軍由於任務的特殊性一直是一個獨立軍種。潛艇、導彈、核武器及航空母艦的發展,使大炮巨艦主義成為歷史。主要以航空母艦為基地的海軍航空兵這一海軍新兵種的建立使海軍艦隊的構成由以戰列艦為中心變為以航空母艦為中心。
飛機的研製成功並用於空戰標志著空中戰場的開辟。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步顯示出飛機這一新裝備的重大作用,隨後空軍這一嶄新的軍種在各國紛紛建立。軍用飛機的發展又引起空降兵的出現,同時促進了高炮、防空導彈和雷達的研製,進而導致了防空兵的問世。此外,進入60年代以後,由於核彈頭及其運載裝置的發展,一些核大國還組建了戰略火箭軍或戰略核部隊這一新軍種。
據預測,隨著信息戰技術和軍用航天器(包括各種偵察衛星、作戰衛星、軍用空間站、軍用空天飛機等)及空間武器系統(天基定向能武器、動能武器、電磁脈沖武器等)的發展,未來很可能出現全新的信息戰和天戰等更新的軍兵種或作戰部隊。
為了合理地利用多軍兵種的各種武器裝備更有效地進行作戰,以增強進攻和防禦能力,許多國家又組建了包括多軍兵種的合成軍。新武器裝備的出現除了引起軍兵種類型的變化之外,還會引起軍隊中各國兵種構成比例和軍隊規模的變化。
一般而論,新武器裝備的新技術含量高,性能較優異,但結構復雜,造價昂貴,因此各國只能根據需要和可能組建相應的軍兵種,並隨著國防科技和經濟發展逐步增大技術性的軍兵種在整個軍隊構成中的比例。以前蘇軍為例,20年代各軍種的比例是:陸軍98.6%,空軍0.5%,海軍10%,30年代末上述比例依次變為75.2%,12.8%,9.7%,其餘2.3%為新組建的國土防空軍。這種比例一直保持至50年代末。60年代以後,由於新武器裝備的發展,戰略火箭軍組建,上述比例發生了重大改變。到80年代末,前蘇軍的軍種結構為:陸軍45.2%,空軍10.7%,海軍10.7%,防空軍12.3%,戰略火箭軍7.1%,邊防軍5.5%,內衛軍8?%。不但如此,陸軍、邊防軍、內衛軍等都是由多軍種組成的合成部隊。美軍的技術軍兵種比例也逐漸增大,80年代末,美陸、海、空三軍的比例為35.9%、27.0%、27.9%,此外還有9.2%的海軍陸戰隊。至於兵種的構成比例,也大致是技術兵種比例逐漸增大。如現在不少國家都組建了強大的裝甲兵、電子戰部隊等。
由於新武器的性能發生了質的飛躍,從而使部隊的戰鬥力越來越強。現在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相比,取得同樣的作戰效果,所需兵器兵力只及第二次大戰時的10~20%。另一方面,由於新武器的殺傷力、破壞力極大,使用大量兵器兵力容易造成更大的損失,並增大後勤保障的難度。因此,從必要性、可行性及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等各方面因素出發,各國軍隊的規模及編制單位的構成就越來越小。
部隊的戰斗人員雖然在減少,但由於武器裝備結構越來越復雜,維護保養任務和消耗量越來越大,因此軍隊的工程技術人員、後勤保障人員等均在增加。例如,戰時美軍部隊的戰斗人員和保障人員的比例為1:3,有時甚至達1:5。平時,美軍正規部隊中有一半為文職人員。
一方面部隊的戰斗人員在減少,另一方面部隊的保障人員在增加,這似乎存在著矛盾。如果在保持部隊擁有可靠的戰斗能力條件下,盡量減少武器裝備和戰斗人員的數量,則技術保障和勤務保障任務量均可明顯減少,保障人員數量也可減少,從而保證整個部隊的規模縮小。這正是目前各國軍隊確定組織編制的一個重要出發點。
總之,隨著國防科技的不斷發展和武器裝備的日益現代化、高技術化,軍隊的組織編制將進一步從數量規模型轉變為質量效能型,從人力密集型轉變為科技密集型。
⑵ 我國軍事理論的研究與創新應做哪些轉變
A 我國軍事理論的研究與創新應做哪些轉變
新世紀新階段,世界新軍事變革迅猛發展,戰爭基本形態進一步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轉變,國際戰略格局正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深刻的調整和重塑,影響國家安全的因素更具綜合性復雜性多變性,軍事實踐發展要求軍事理論不斷創新。
我們黨對推動軍事理論創新高度重視。黨的十七大報告將「軍事理論創新」列為軍事領域「四個創新」之首,並對「繁榮和發展軍事科學」作出戰略部署。黨的十六大以來,軍事科研領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推進軍事科研改革發展,加大軍事理論創新力度,圍繞回答新世紀新階段「軍隊履行什麼樣的使命、怎樣履行使命」,「建設什麼樣的軍隊、怎樣建設軍隊」,「未來打什麼樣的仗、怎樣打勝仗」等國防和軍隊建設重大問題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
1、著眼強化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引領作用,把深入研究黨的軍事指導理論作為核心科研任務,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黨的軍事指導理論;
2、著眼解決「三個確保」時代課題,深入研究加強和改進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有效途徑,為增強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科學性、實效性提供理論支撐;
3、著眼與時俱進加強軍事戰略指導,突出重大戰略問題研究,軍事戰略理論研究不斷深入;
4、著眼推動我軍由機械化、半機械化軍隊向信息化軍隊轉變,深入研究軍隊信息化建設特點規律,初步構建軍隊信息化建設理論;
5、著眼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深入研究信息化戰爭特點規律和制勝機理,初步構建軍隊信息化作戰理論;
6、著眼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初步形成非戰爭軍事行動理論體系;著眼向科學管理要效益、要戰鬥力,創新信息化軍隊管理理論;
7、著眼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構建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理論;
8、著眼把握當代世界軍事發展趨勢,學習借鑒外軍理論研究成果,在堅持傳統與借鑒吸收結合中繁榮發展我國軍事科學。
實踐證明,科學發展觀既是指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也是引領軍事理論創新突破的科學指南。
應當看到,近年來我軍軍事理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但與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要求相比,與軍隊現代化建設和軍事斗爭准備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有重大影響、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還不是很多,原創性前瞻性系統性還不是很強,歸根結底就是軍事理論創新質量效益還不夠高。與此同時,我軍軍事科研工作也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如信息化程度不夠高、資源整合力度不夠大、科研隊伍創新能力不夠強、理論研究與部隊實際結合不夠緊、成果交流應用渠道不夠通暢等。改變這種局面,迫切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敏銳觀察和正確把握世界軍事發展大勢,深入探索信息化條件下軍事科研特點規律,科學制定軍事理論創新發展規劃,合理確定軍事理論創新發展目標任務,統籌推進軍事科研改革發展,積極搶占軍事理論創新制高點,不斷推出具有中國氣派的原創性成果。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軍事科研單位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更加自覺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新起點上加快推進軍事理論創新。
強化科學發展理念,打牢加快推進軍事理論創新思想根基。運用是最好的尊崇,踐行是最真的信仰。科學發展觀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推進軍事理論創新,要求我們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決破除一切妨礙軍事理論創新發展的思想觀念,積極應對挑戰,著力破解難題,堅定不移推進軍事理論創新。
堅持以人為本核心立場,確保軍事理論創新正確方向。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全黨必須「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推進軍事理論創新,要求我們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認識和研究軍事問題,保證軍事理論創新的正確政治方向、學術方向和服務方向;從服務軍隊打贏、捍衛人民利益、促進民族復興、維護世界和平的全局高度把握軍事理論創新的定位,強化忠誠黨的科研事業、謀求強軍勝戰之道的學術擔當。
運用統籌兼顧根本方法,提升軍事理論創新綜合集成水平。准確把握軍事學科深度分化、高度融合的發展趨勢,廣泛借鑒地方、外軍的科研經驗,進一步加大軍事科研對外開放、統籌整合的力度。統籌處理重大現實問題研究與基礎理論研究、出成果與出人才、理論創新與基礎建設、研究力量使用與培養、以我為主與開放聯合、保持傳統優勢與借鑒創新等重大關系,凝聚軍事理論創新強大合力。
弘揚求真務實作風,把握加快推進軍事理論創新戰略重點。緊貼軍事實踐,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部隊建設和軍事斗爭准備一線,深入研究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軍事斗爭准備拓展和深化、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等重大戰略問題,使軍事理論創新深深植根於軍事實踐的沃土之中。緊貼實戰,聚焦重大作戰問題和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諸多前瞻性問題,善於提出軍事新概念、新觀點、新理論、新戰法,善於提出強軍勝戰良策,善於提供即時對策咨詢。著眼增強軍事理論自主創新能力,著眼提高軍事理論創新整體效益,著眼不斷推進軍事科學學科體系建設,著眼培養造就高層次科研領軍人才、拔尖創新人才、各類專門人才和科研管理人才等,不斷完善軍事理論創新體制機制,為加快推進軍事理論創新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⑶ 軍事理論論文
大學生與軍訓教育自從進入大學以來,學校開展了一系列軍訓教育,從上學期的軍事技能訓練到這學期的軍事理論課程,以此加強大學生的國防觀念和軍事素質。而作為受教育者的我,也經歷著一系列的變化和提高,汗水與歡笑、感動與深思、激動與憂慮以及一股不可遏制的愛國激情沖擊著我的心,在其中我受益匪淺。在短暫而漫長的人生旅程中,我第一次與祖國母親貼得那麼近,由衷地體會到對她的愛,深切地感受到她的脈動,也真心地為她的安危擔憂。孫子雲:「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學習軍事理論,就大的方面來說,是讓我們以一種居安思危的心態來認識國防,汲取各種軍事理論的精華,放眼世界,立足當今。對個人而言,學習《國防教育》能加強我們的修養,陶冶我們的情操,開闊我們的胸懷。因而,我深刻的感受到在高校開展學生軍訓教學工作的必要性,它既是加強國防建設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正確決策,它既能體現人才培養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和諧統—,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利國防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基本軍事技能,又有力地促進了大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對於軍訓教學對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意義我想有以下四點:一、增強國防意識什麼是國防?國防是指「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所以,必須加強全民的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近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如今,雖然隨著蘇聯的解體,蘇美爭霸世界的冷戰局面結束了,但我們應當清楚地看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戰爭、地區戰爭不斷,天下並不太平。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從一個防禦性的組織變成了一個進攻性的軍事組織,不經聯合同授權就自行對不聽它話的國家進行武裝干涉,對世界和平構成重大威脅。剛剛結束的伊拉克戰爭,遲遲未決的台灣問題,劍拔弩張的日本與朝鮮等等這一系列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們在和平年代的憂思。因此必須加強國防,一個國防的國防建設是其主權的保證、發展的基礎;一個人的國防觀念是其愛國精神及綜合素質的體現。那麼如何加強國防觀念呢?軍訓教育就是一個重要措施。通過軍訓教育使大學生認識國防、了解國防,讓學生們深刻體會到國防與我們息息相關,這對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健全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拓寬學生眼界,端正學生的愛國熱情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增強國防意識是維護祖國的必須也是個人發展的必須。二、端正愛國精神愛國精神是衡量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准。什麼是愛國精神呢?其實這是個比較復雜的概念,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絕不是盲目的熱愛。其實愛國精神包含很多內涵,它既是一個人知識是水平的體現,也是一個人道德水準的反映,也是一個人思想覺悟的展示,可以說愛國主義精神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有人也許會問:愛國不是簡單的愛國嗎,還能有什麼內涵?其使這是很多人包括與多大學生對愛國精神的誤解。愛國主義精神也是有層次的,一個要高層次愛國主義精神的人必定要有高層次的綜合素質,而軍訓教學正是為了培養我們的這種素質。通過軍訓教學大學生建立了積極的愛國精神,正確的愛國態度,科學的報國方法,存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三、拓寬眼界,順應時代當今世界是一個極度全球化的世界,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和交通工具的升級,使世界各國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一個嶄新的「地球村」是的世界已初步形成。因此,在現代社會不能只關注眼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只有拓寬視野、放眼世界,才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而這種情況在軍事應用計國防建設中尤顯突出。通過學習,我了解到當今世界復雜的形勢,美國稱霸的野心,日本崛起的企圖,歐洲在世界上的角色,俄羅斯與我國的關系,第三世界的發展以及我國在國際舞台的地位。通過學習,我了解到了當今前沿科技的發展,在軍事上各種武器的應用,各種先進的戰略系統應用,各種戰術策略的實施。通過學習,我初步了解了軍隊建設的各方面問題,步兵的基本軍事技能,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貢獻。這些知識極大的拓寬了我的眼界,豐富和健全了我的知識結構,使我進一步適應當今社會大發展。四、堅韌精神品質在軍事技能訓練中,教官嚴厲的軍人作風是我的楷模,烈日炎炎的炙熱考驗是對我的磨煉,艱苦繁重的訓練是對我的提升,整齊標準的列隊動作是對我的規劃。從中我學會了一種堅韌的品質。在軍事理論教學中,無數英雄人物感動著我,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胡修道,在他們身上都印證了一種堅韌的品質,正如竹子「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而這種品質是成就人生,取得事業輝煌和美滿家庭的重要品質,是適應社會積極人生的寶貴品質。而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應如何投身國防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八點:一、增強國防觀念,認識國防的重要意義。積極學習國防教育理論,理解研究國防知識。只有我們具有了一定的國防觀念,才可能積極學習國防知識和軍事技能、主動旅行國防義務。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國防是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計,國防與中華民族每一個成員息息相關。二、認識歷史,增強愛國情操從近代歷史很容易的可以看出,落後就要挨打,不團結,不愛國就會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大學生,作為華夏子孫,我們要用自己的身軀捍衛我們的國土。三、認識世界,認識現實多看國際新聞,了解現實,了解世界形勢,國家狀況。關心國家大事。不難從國際形勢中看到雖然表面上和平,但仍然存在危險。我們應該時刻警惕。四、努力學好科學知識作為學生,學習才是主業。只有我們學好了科學知識,有了一技之能,才能談得上報效祖國。只有學好了科學知識我們才能成為合格的四有新人,成為合格的接班人。五、掌握國防知識我們應當了解和掌握有關的國防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例如:國防基礎理論、軍事知識、國防歷史、國防形勢、國防法制……六、積極參加軍事訓練軍事訓練是我們大學生必須得學習的一種國防課程。在這些實踐性的教育環節中進一步鞏固我們所學的國防知識。軍事訓練中我們可以學會基本的軍事技術,在突發的戰爭中可以及時的為國家增加軍事人員,補充軍力,並且我們還可以從中豐富知識、增強體魄,還可以培養我們的無私奉獻的責任意識、令行禁止的紀律觀念、扎實奮斗的拼搏精神促進我們的全面發展.。七、自覺履行國防義務。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應該履行的義務。自覺形成「為國防盡義務光榮」的良好社會風尚。八、積極參加課余國防教育演講,實踐.參加和宣傳國防教育理論和知識.及全民教育,提高全體大學生以及全民的國防意識.我們是生長在新世紀的一代大學生,是肩負祖國建設勇往的一代,我們是幸福的,我們在和平中快樂的成長,父母把我們從天真浪漫的的童年時代小心翼翼地扶我們走過來,在溫暖和無微不至的懷抱中,得到了嚴父的教誨和慈母的重愛。對於我們已踏入青年的行列有了獨特的思維完整的性格和較穩定的人生觀,正缺乏一種精神的指列,一種「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激情。我們是祖國國防建設的後備軍,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縱觀國際形勢,我們需要培養一種世界的眼光,軍事理論課就是培養我們基本的國防知識和積極投身國防建設和為國效力的精神。現代戰爭告訴我們戰爭就是人民的戰爭,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必須依靠於人民的力量,我們就是未來戰爭而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曾記得一位教官說過:「你們是具有高素質的一代,如果我們的軍隊就是你們,那麼這支軍隊此是一個所向披,不可戰勝的軍人。」祖國的重任肩負於我們身上,祖國仍需加強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增強民族意識學成報效祖國,祖國明天輝煌關系於我們,我們相信祖國明天會更好!
⑷ 軍事理論概念是什麼
通過軍事理論課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本著磨練意志品質,激發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培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作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後備兵員和培養預備役軍官打下堅實基礎的目的,我們組織編寫了這本《軍事理論》教材。
《軍事理論概論》內容結合了新形勢下的國防政策和國防教育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重點突出,理論性強。在樹立大學生國防觀念、掌握軍事高技術知識、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及保衛祖國責任感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4)軍事理論研究擴展閱讀
《軍事理論概論》是根據2007年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修訂並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的精神編寫而成的。全書共分為8章,分別為世界軍事、中國軍事思想、中國防、中國武裝力量、高技術戰爭、軍事高技術、信息戰和軍事地形學。
軍隊建設主要包括:改進武器裝備,完善體制編制,創新軍事理論,進行軍事訓練,培養軍事人才,健全軍事法規,依法從嚴管理,提高保障能力,從總體上加強軍事、政治、後勤和裝備建設。它是國家武裝力量建設的重點,也是國防建設的主體。
國際軍事安全與合作是國家、國家集團和國際組織之間為安全目的在軍事安全領域進行的和平行動與交流協作,主要包括國際軍事安全、國際軍事合作、國際軍備控制與裁軍等內容。國際軍事安全,是國際間在全球、地區、多邊或雙邊關系中利用軍事資源維護和平與穩定的活動;國際軍事合作,是國家或國際組織之間為謀求共同的戰略利益在軍事領域的協調與合作。
國際軍備控制與裁軍,是通過多邊或雙邊國際協定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其他武器系統及武裝力量規模進行的限制與裁減。不同的集團或國家利益,決定參與國際軍事安全與合作的性質、目的、規模和形式。軍事既為戰爭而存在,亦為和平而存在。
軍事作為和平的保障手段,從一般領域向特殊領域延伸,從對抗領域向合作領域延伸,從國家領域向國際領域延伸,成為遏止和制約戰爭的基礎,擴大了傳統軍事觀的含義
⑸ 軍事理論都講些什麼
顧名思義,就是進行關於軍事方面的理論研究(貌似是廢話的說。。)回
簡單來說,要學習軍史,戰例,人答物,武器裝備與發展,國情學,社會發展理論,戰略研究等等一切對未來的軍事理論有幫助的知識,然後,根據所學與社會發展國際動態等實際情況,探索未來(下一步)更新理論,把握最新的理論研究方向,(其實就是為了能在和平或戰爭條件下領先對手)(大概就是這些)
⑹ 普通高校軍事理論研究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軍事理論課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國防、軍事思想、世界軍事、軍事高科技、高技術戰爭、綜合訓練等。軍事理論講的主要是有關軍隊和戰爭的概念、范疇、原理、原則等的體系。
科學的軍事理論是軍事活動的本質及其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來源於軍事實踐,經理論概括後給軍事實踐以指導,並在不斷接受軍事實踐檢驗的基礎上得到豐富和發展。
目前世界各國著重研究探討的軍事理論主要有三方面內容: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毛澤東軍事思想、現代高新技術條件下作戰的新規律新特點。
(6)軍事理論研究擴展閱讀:
高校開展軍事理論課的意義:
1、貫徹落實法律法規的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規定,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高等學校應當設置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並應當將課堂教學與軍事訓練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
2、適應當前國際形勢的需要
當今世界多極化成為主流,軍備競賽由數量轉為質量的競賽。盡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國際敵對勢力處心積慮遏制中國的發展,千方百計地推行西化,將戰略重點放在台灣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區。為此我們要掌握一定的軍事理論。
3、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需要
學校教育擔負著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各類專門人才的重要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學習軍事理論就是為培養合格人才而採取的一項重要措施。
4、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需要
堅持走精乾的常備與強大的國防後備力量相結合的道路,這是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對高等院校學生和高級中學學生進行軍事理論課,是黨中央、中央軍委從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出發作出的戰略決策。
參考資料:網路-軍事理論課教程
⑺ 軍事理論研究工作都做些什麼
顧名思義,就是進行關於軍事方面的理論研究(貌似是廢話的說。。)版
簡單來說,要學習權軍史,戰例,人物,武器裝備與發展,國情學,社會發展理論,戰略研究等等一切對未來的軍事理論有幫助的知識,然後,根據所學與社會發展國際動態等實際情況,探索未來(下一步)更新理論,把握最新的理論研究方向,(其實就是為了能在和平或戰爭條件下領先對手)(大概就是這些)
(先明白什麼是軍事理論:
http://ke..com/view/818168.htm)
應該是有的,比如國防部的部門,中科院,研究所等,對現有理論進行更新,觀瞻前沿動態等工作
⑻ 求軍事理論論文,3000字
國防科技與軍事是密切相關的兩個領域。二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概括為:軍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國防科技領域的形成與發展;國防科技的發展為軍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質技術手段,在此同時還會促使軍事領域不斷發生變革,甚至導致出現軍事革命;軍事上的變革和戰爭提出了新的需要又會給國防科技發展以新的推動力。國防科技與軍事之間相互關系的這種機制或邏輯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規律。近幾年來,新軍事革命問題成為人們關心的熱門話題。實際上,新軍事革命正是上述客觀規律在軍事高技術迅速發展這一特定條件下的反映。當然,國防科技與軍事的關系還會受到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
一、軍事上的需要是國防科技發展的強大動力
社會的需要是科技發展的動力。恩格斯曾指出:「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05頁)。同樣的,作為整個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國防科技,則是社會的特殊需要———軍事需要的產物,而且這種需要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把國防科技推向前進。
自從國家產生以後,為了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以及維護和獲取國家的根本戰略利益,便產生了國防和國家間的戰爭。為了鞏固國防或為了奪取戰爭的勝利,各國都力圖掌握更先進的軍事技術手段,於是便組織專門力量研製武器裝備,國防科技便由此產生。由於新的武器的發明和使用可以造成軍事上的巨大優勢,從而使得「最幼稚的公理論者」,也從「手槍戰勝利劍」的鐵的事實中,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國防科技對於軍事及戰爭的重要影響,因此國防科技便愈來愈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正如科學學創始人丁·貝爾納所認為的:「自古以來,改進戰爭技術,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學。這並不是由於科學傢具有好戰的特性,而是因為戰爭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急迫。各國君主和政府不那麼樂於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貼,都樂於向軍用研究工作提供經費,因為科學界能研製出新的裝備,而這種裝備由於十分新穎,在軍事上極為重要」。這里如實地指出了為滿足軍事上的需要研製武器裝備,是國防科技發展的動力和主要任務與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從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長達40餘年的冷戰歲月,美蘇兩國進行了激烈的軍備競爭,兩國都執行優先發展國防科技的戰略,並要求國防科技部門為軍隊研製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戰術技術性能上超過對方的先進武器裝備。在軍事需求的強烈刺激下,兩國的國防科技發展獲得了強大的推動力,達到了極度的繁榮。許多其他國家在這種臨戰狀態下也被迫採取相應的對策加速國防科技的發展。據統計,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國每年的國防科研經費累計高達800~1000億美元。就這樣,在冷戰的軍事需求的推動下,國防科技發展進入了軍事高技術時代。
冷戰結束以後,世界主要國家都調整了軍事戰略,壓縮了軍費開支,軍事需求從原先既追求武器裝備的數量又重視其質量轉向主要追求其高質量,國防科技也因此而進入注重發展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的新時期,即進入了「打什麼仗需要什麼武器就能研製出什麼武器」的新時期。
自90年代初開始,美國國防部、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及三軍,每年都要研究並提出美軍的軍事需求,同時根據這種需求制定和調整其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計劃。例如,1996年,美軍又確定了新的未來11大軍事需求,為滿足這些軍事需求還分別制定了國防科技「基礎研究計劃」、《國防技術領域計劃》和《聯合作戰科學技術計劃》,這些計劃對所要研究發展的科學技術領域及武器裝備所要達到的性能要求都有明確的規定。俄羅斯、日本及西歐國家也採取了類似的舉措。由於未來的軍事需求主要是關於信息戰能力的需求,因此有關國家的國防科技發展正緊密圍繞奪取信息優勢的信息戰技術、C3I系統和精確制導武器等軍事高技術開展研究工作。
綜上所述,國防科技完全是在軍事或國防的需要的推動下不斷獲得發展的。國不可一日無防,國防不可一日無科學技術。展望未來,世界各國的國防科技都將在軍事需求的不斷推動下,繼續不斷地獲得發展,並隨著軍事需求的高技術化而日益走向高技術化。
二、國防科技發展對武器裝備的影響
軍事上的需要導致國防科技的發展,而國防科技發展為了滿足軍事上的需要,必須不斷研製出新型武器裝備,因而必然對武器裝備,即對軍事技術手段產生重大影響。
總體上看,直接從事武器裝備研製的國防科技對武器裝備發展的影響是全面的、決定性的。這集中表現在:使武器裝備的原理和種類不斷多樣化、結構逐漸復雜化、性能日益得到提高。
由於國防科研的開展,使許多新的理論、原理和技術被用於武器裝備之中,從而不斷出現一批又一批概念全新的武器裝備。從利用機械能殺傷敵人的冷兵器到利用化學能的近代火器(包括槍、炮、普通炸彈、氫彈、中子彈、激光武器、電磁微波武器),甚至是利用生物遺傳密碼對付敵人的生物武器等,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無一不是國防科研的重要成果。從種類上統計,國防科研大致已使武器裝備從冷兵器時代的20多種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200多種,現在又進一步增加到1000種以上。
隨著武器裝備的種類越來越多、概念越來越新,其結構也越來越復雜。早期的武器僅由幾個零部件構成,後來發展到包括數十個、數百個零部件,現在已增加到數千個、數萬個甚至上千萬個零部件,其復雜性增加了若干個數量級。
在武器裝備的性能方面,集中表現在國防科技的發展使武器裝備的作用距離和作用范圍不斷擴大,可靠性日益增強,射程、威力(精度和殺傷半徑)、機動性和生存能力都在逐漸提高。
現代雷達的探測距離已達數十公里至數千公里以上,現代的偵察探測 裝置可以在數百里之外甚至4萬多公里的同步軌道上監視地面的目標。如美國的KH-12照像偵察衛星在幾百公里軌道上對地面目標的分辯率為0
⑼ 普通高校軍事理論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他們的高校軍事理論肯定是研究怎麼作戰啊,一些戰略計策呀,就像孫子兵法。
⑽ 研究軍事理論的意義是什麼
理論指導實踐,反思過去的教訓,指導未來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