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戚繼光是怎樣率領軍隊平息「海波」的成功的原因是什麽
明代名將戚繼光不僅有一腔愛國熱情和戰場指揮才幹,還是一位銳意進取、對軍事制度進行改革的創新者,其行為成為當朝後期衰敗陰暗局面中的一個亮點。
1555年,戚繼光調赴浙江就任都指揮使之際,中國東部沿海正不斷受到倭寇侵犯。一股70人的倭寇登陸後竟深入腹地行程千里,從浙東竄入安徽、江蘇,一路掠殺,還圍繞南京城兜一大圈。當時在南京駐有軍隊12萬人,卻多不敢出戰。最後這股倭寇雖然被殲,但明軍傷亡竟達4000人!
當時中國人口、財力和軍隊數量都超過日本多倍,倭寇還非正規軍,然而明軍幾十年間在沿海卻陷於被動挨打的局面。仔細分析這一反常現象,可以看出當時中日雙方在軍事組織和戰術上的差距。倭寇雖缺乏統一指揮,只以小股力量殺人越貨,卻體現出日本下層社會結構的嚴密,其大小頭目對下屬能施以嚴格管制和指揮,還採取了飄忽不定的狡詐戰法並配備了仿西洋火槍而製成的鳥銃,因而屢屢以少勝多。明朝軍隊量多而質差,重要原因是因其實行「衛所」世兵制,每個「軍戶」出丁一人,代代不變。此制度建立後,士兵逃亡和換籍眾多,至明中葉以後衛所出現大量空額,所剩殘卒也多為軍官役用,訓練廢弛。偌大的明王朝,紙面上兵力多達280萬人,能作戰的卻十分有限。
戚繼光奉命抗倭後,立即改革軍制,不用衛所制的世兵,招募流亡農民和礦工,精選3000人組建新部隊。這些士兵多受過倭禍之害,戚繼光就此以「保國衛民」訓導官兵,同時嚴肅軍紀,實行「連坐法」,規定全隊退卻則隊長斬首等法規,使所部戰斗意志高昂。他還擯棄舊式「看武藝」的訓練法,採取了鴛鴦陣等新戰術,並建立了隊、哨、營等新編制,組織調度比較靈活。戚繼光還注重研究葡萄牙和日本的新式火器,仿製出鳥銃和「佛朗機」炮,從而使明軍進入了冷熱兵器混用的階段。
軍制改革後,這支軍隊出現在浙東沿海戰場,抗倭形勢很快改觀。戚繼光不把數量有限的部隊分兵把口,而形成一個拳頭主動出擊,在台州九戰九捷。大感驚恐的日本海盜轉而竄擾福建、廣東沿海後,戚家軍也隨之南調。戚繼光根據倭寇在海邊游動需要一些據點和島嶼作為巢穴的特點,也以主動攻擊為主,其中夜襲橫嶼島一仗殲敵2000人。戚家軍經過在浙江、福建、廣東三省轉戰10年,日本海盜因懼殲而不敢再犯。
後人追念戚繼光這位民族英雄的業績時,也會引出一些遺憾。從當時中日雙方的戰略態勢看,最有效地平定倭患應是建立一支實力勝於日本海盜的艦隊,以明初鄭和下西洋的建船水平也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與戚繼光共同作戰的名將俞大猷便主張:「大治戰艦,賊來則擊,賊去則追,又來又擊,又去又追」。防敵、殲敵於海上,確是戰勝海上強敵的根本途徑。然而明朝當權者承襲了農耕民族的保守觀念,缺乏海洋觀念,對付海上來敵主要靠的是陸戰。試想,若是戚繼光、俞大猷能指揮艦隊馳騁東海,那將何其壯哉!後來的中國歷史也必將改寫。可惜這僅是一種美麗的假設,而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❷ 戚繼光抗倭招兵在浙江義烏進行,都有哪些原因
原因如下:
戚繼光到浙江赴任後,發現衛所的將士作戰能力一般,而金華、義烏的人比較彪悍,於是戚繼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繼光的指導訓練下,將其練成一支精銳的部隊,後稱「戚家軍」。
戚繼光根據南方多沼澤的地理特點制定陣法,又給他的部隊配備火器、兵械、戰艦等裝備,戚家軍因此名聞天下。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舉進攻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率軍扼守桃渚,於龍山大破倭寇,戚繼光一路追殺至雁門嶺。倭寇遁走之後,趁虛襲擊台州,戚繼光一馬當先手刃倭寇首領,余黨走投無路,全部墜入瓜陵江淹死。而圻頭倭寇竟又來侵犯台州,戚繼光率軍於仙居將其全殲。
台州大捷後,戚繼光官升三等。而後,閩、廣一帶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帶作亂,總督胡宗憲無法平定,於是讓戚繼光來增援,戚繼光率軍於上坊巢將其擊破,倭寇奔走建寧,戚繼光引軍回浙江。
❸ 當年戚繼光發明的鴛鴦陣,吹噓無傷擊敗倭寇,有那麼強嗎
戚繼光作為我們的大英雄,抗擊倭寇的名將,必須要吹一波。他發明的鴛鴦陣,的確可以無傷擊敗倭寇。它強悍的原因是在於戰術的壓制、武器的壓制、嫻熟的配合。
一、戰術的壓制
戚繼光發明的鴛鴦陣可謂是戰術的革新,這種陣法是以小單位多兵種聯合作戰,機動性高,攻防一體,靈活多變,改變了之前步兵大方陣、大兵團的傳統理念。開始作戰之前,先用火器的火力覆蓋(根據史料表明,戚繼光的輜重營火器比為58.70%,並不比神機營的火器差。)壓制敵人,再用中長距離攻擊,等到敵人疲勞時,再派鴛鴦陣登場,勢必無往不利。
憑借著這些優勢,在1561年,戚繼光的鴛鴦陣登上歷史舞台,並且消滅了3萬日寇。同年,戚家軍在浙江抵抗倭寇,9戰9勝,讓倭寇聞風喪膽,遠離了我國的海岸。
❹ 請問明朝戚繼光軍隊抗倭時有沒有大量使用火器以及有沒有使用弩箭
有!!綜述:
戚繼光認為鳥銃也適宜騎兵使用,因此推斷戚家軍的火槍騎兵應當是以槍法准確著稱;八、戚繼光編煉的車營建制應該更接近朝鮮壬辰戰爭時期的明軍,孫承宗在戚家軍戰術的基礎上創建的車營編制比例和現代的裝甲師已無區別,是在平原地區和騎兵作戰的利器;九、袁崇煥的直屬部隊——明朝最精銳的「關寧鐵騎」,皆裝備有 5眼火繩槍,其火力突擊能力在當時天下無敵。
水兵營資料
人員編制:每營編2哨,共510人。戰船火器:大、中、小戰船10艘;大將軍炮4門;佛郎機40門;碗口銃30門;噴筒500個; 鳥嘴銃68支。
明朝水師
明朝水師綜述——明朝水軍實力在當時的世界上非常強大,綜合作戰能力可以列前七位,嘉靖到萬曆年間,僅僅在江浙一帶,戰船的型號就達到了二十一種,如果加上福建和兩廣,型號更是繁多。
隨著火器的大量應用,海軍戰術也隨之發生了重大改變,抗倭名將俞大猷適時提出「海戰不過是以大船勝小船,以大銃勝小銃;以多船勝寡船,以多銃勝寡銃。」,由此可見,明代的海戰很早就進入了近代的模式。在嘉靖年間,明軍的戰船一半以上的戰斗人員都使用火器,而到了萬曆年間,比例達到了99%。
中國海軍的裝備,主要以福船為主,誕生於福建沿海的一種船型的統稱,其底尖上闊,首尖尾寬兩頭翹。建材主要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共有六號,海戰用的福船,是指一號和二號。按曾在1560年取得數次大勝的抗倭名將戚繼光雲:「福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驅,全仗風勢,倭船自來矮小如我小蒼船,故福船乘風下壓,如車碾螳螂。斗船力而不在斗人力」據《武備志》雲「用火器與浪漕間,起伏盪漾,未必能中賊。即使中矣,亦無幾何,但可假次以嚇敵人之心膽耳。所恃者有二:發射佛朗機。是惟不中,中則無船不粉,一也。以火球之類於船頭,相遇之時,從高擲下,火發而賊船焚,二也」。由此可見中國海軍船型大,干舷高,在沖撞等近戰場合有明顯優勢。
明朝東征水師——[1]大福船:一號稱大福船,柁樓三重,底尖上闊,首尾高昂,能容百人「吃水太深,起止遲重」,機動性能不好;[2]二號福船:二號稱福船較一號稍小,「合常用之」。福船高大如樓,可容百人。底尖上闊,船首昂起張開,尾部高聳,吃水約3。5米,艦首備紅夷炮1門、千斤佛郎機6門、碗口銃3門,迅雷炮20門,噴筒60個,嚕密銃10支,弩箭500支,火葯弩10張,火箭300支,火磚100塊,及冷兵器上千。乘員64人,水手9人,戰士55人,據《武備志》描述,這種巨船設樓三層於上.其傍皆護板,護以茅竹,豎立如垣,其帆桅二道。中有四層。下層裝壓艙石,第三臣放置淡水櫃,第二層為士兵居住的地方。最上一層為露台,需從第三層的梯爬上,兩旁用板翼作欄,人靠在上面作戰,矢石火炮皆俯瞰而發。實為海戰利器。
福船的缺點是機動性能不好,「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驅,全仗順風順潮,而迴翔有所不便,又其吃水深,惟利空闊大洋,在裏海則易膠淺,須跟哨船接濟」。(《續文獻通考》)
[3]草撇船:福船型中的第三號稱為草撇船,又名哨船,比福船小。
[4]海滄船:福船型中的第四號稱為海滄船,和哨船差不多,比福船稍小,吃水約七八尺,風小時機動,配合福船。武器裝備有千斤佛郎機4門,碗口銃3個,嚕密銃6,噴筒50,煙罐80,火炮10,火磚50,火箭200,葯弩6張,弩箭100。乘員53人,水手9人,戰士44人。
[5]蒼山船:海滄船中最小的叫蒼山船,又名蒼山鐵,船體較小,高出水面,吃水5尺,設有櫓,風順則揚帆,風息則盪櫓。此船輕便靈巧,主要用於追敵和撈取首級。裝備千斤佛郎機2門,碗口銃3個,嚕密銃4把,噴筒40個,煙筒60個,火磚30塊,火箭100支,葯弩4張,弩箭100支。全船37人,水手4人,戰士33人,編三甲。第一甲佛郎機與鳥槍,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
火銃:明代的火銃在元代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種類繁多,從明初的洪武手銃到以後的永樂手銃,造工越來越精細。永樂手銃口徑14-15毫米,誤差不超過1毫米;長度為35-36厘米,誤差不超過1厘米。由現存火器上的出廠編號做最保守的估算,當時明銃至少也有十六萬四千多支。明軍當中已經編成有專職使用火銃的部隊,號稱神機營。
明朝鳥槍的來歷:——從宋末元初開始,中國就有筒形發射式火器,稱之為火銃,但是性能並不是很高。公元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明軍在收復被葡萄牙人侵佔的雙嶼戰斗中,俘獲了一些善於製造火繩槍的日本人及槍枝。由馬憲、李槐等人,學習了製造火槍的方法,並在其基礎上,加以研究改進,於公元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造出了「比西番尤為精絕」的中國第一批火繩槍一萬支,稱之為「鳥嘴銃」,即鳥槍。
火槍性能:明軍鳥槍——鳥槍槍管用熟鐵打造,重約5—6公斤,有準星、照門,安裝木托之上。銃口長出木托2寸,托後7寸向下彎曲,通條一根,重3兩,另有火繩,每次裝粒狀黑色火葯3錢,鉛子重3錢。火門有蓋,使用龍頭類火繩發火機。發射時將火繩點燃安入龍頭,右手開火門後緊握槍尾,用食指扣板機向後,龍頭落在火門,燃葯發射。《武備志》說:「後手不棄把,點火則不動,故十發有八九中,即飛鳥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成為當時戰斗中的「利器」。
鳥槍口徑在9—13毫米之間,射程可達300米左右。槍全長112厘米—150厘米,和明代中葉以前的各種火銃(類似西方同時期的火門槍)相比,具有身管長、口徑小、重量輕、便於步、騎兵使用的特點。明代後期,鳥槍已經是明軍的主要裝備。每名鳥槍手配備火葯罐2個,一個裝發射葯,—個裝引火葯,攜帶鉛彈300發。
射擊戰術:明——早在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大將沐英征討雲南叛軍思倫發,根據敵象兵打前陣的特點,他命令「置火銃、神機箭為三行,列陣中,待象進,則前行銃箭俱發;若不退,前行退後,次行繼之;又不退,次行退後,三行繼之。」
這是最早的火器戰術,但並沒有做為制度流傳下來,西方和日本軍隊在十五世紀末期,開始使用火器並排輪放戰術,就時間上來講,比明軍晚了一個多世紀。
在明成祖時代,提出了一種「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神機營配合步兵、騎兵作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到神宗年間,火槍戰術分為兩種,一種是依託戰車,把鳥槍和佛郎機銃搭配在一起進行作戰;一種類似於日本的三段射擊,《明實錄》里邊記載:神機營銃手分三排站中間,刀手和槍手站在兩翼。
但隨著明朝的日趨沒落,在後來的實際運用中,明軍似乎沒有一次嚴格執行過這些戰術紀律,最典型的當屬薩爾滸之戰,明軍面對清軍騎兵沖鋒,立即「火器齊發」,然後就完了。
結論:在朝鮮戰爭中,明軍火炮技術和裝備水平占壓倒性優勢。火槍方面你追我趕,雖然最後在技術上也優於日本,但由於製造工藝和制度的原因,裝備水平和戰術素養不如日軍高。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因為明軍在火器運用上以火炮為主,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日軍的火槍優勢,這也是朝鮮戰爭中日軍竭力避免和明軍在平原進行野戰的重要原因之一。
火槍種類:
鳥銃:單兵火繩槍,明軍在俘獲的日本鐵炮基礎上加以研究改進。用熟鐵打造槍鳥銃:單兵火繩槍,明軍在俘獲的日本鐵炮基礎上加以研究改進。用熟鐵打造管,重約5—6斤,與火銃比增加準星照門,用扳機夾鉗火繩點火,安了彎型槍托,槍管細長,口徑比在50—70倍之間。火門有蓋,使用龍頭類火繩發火機,一根火繩可多次擊發不滅。
嚕密銃:單兵火繩槍,在嚕密國(土耳其)貢入的鳥槍基礎上創制。銃全長5—7尺,重6—8斤,管長4尺5寸,前安準星,後設照門,桑木或柳木製銃床。槍托尾部有鋼刃,敵人逼近時,即倒轉來作斬馬刀用。這銃射程遠,威力大,在結構上也優於鳥嘴銃。《武備志》說:「鳥銑:唯嚕密銃最遠最毒」。
佛郎機銃:大口徑火繩槍,介乎於炮槍之間。在繳獲的佛郎機(葡萄牙)人艦船中得到的火繩槍基礎上創制。有子銃9桿,可連續快速開火,重量比普通火繩槍重,但威力更大,射程更遠。
掣電銃:單兵火繩槍,明朝火器專家吸取魯密銃及佛郎機的優點自行創造。銃長約 6尺,重5斤,採用後裝子銃的形式,子銃6個。發火裝置與魯密銃不同,是撞擊式燧發槍,構造和性能與無大差異,主要是改進了發火裝置,將火繩點火法,改進為燧石發火。擊錘上夾燧石,扣板機龍頭下壓,因彈簧的作用與燧石磨擦發火。這樣不但克服了風雨對射擊造成的困難,而且不須用手按龍頭,射擊精度更為准確,並在各種情況下,隨時都可發射。且下面加有護圈。子銃預先裝填好,輪流裝入槍管發射,可以加快射擊速度。
迅雷銃:5管火繩槍,明朝火器專家趙士楨吸取鳥銃及三眼銃的優點自行創造近似近代多管式機關槍。。單管長2尺,正五菱形分布。5管各有準星火門,火線以薄鋼片隔。5管中有長木柄,中空成筒,內有火球一個,銃彈射畢可點火焰,柄端有槍頭,可近搏。柄有機匣引火,5管共用。銃前有牛皮牌套可保護射手。隨銃有叉架一個。跪姿使用,先射一彈,後轉72度射第二管,以此推。能連發五彈,至萬曆三十年經過改進的迅雷銃「戰酣連發」,可以一氣發射十八彈。
三眼銃:3管單兵手銃,由3支單銃繞柄平行箍合而成,成品字型,各有突起外緣,共用一個尾部,單銃口徑15毫米,全長350—450毫米,都有葯室和火門,可連射。射後可當錘擊敵。
四眼銃:4管單兵手銃,由4支單銃平行繞軸箍成,與三眼銃類似。
五排槍:5管單兵火繩槍,凈鐵打造槍管,每管重1斤4兩,長4尺,各有一個火門,可裝鉛彈4、5枚及火葯若干。5管平行排列,合安一個木柄,點火後5管依次射擊。
五雷神機:5管單兵火繩槍,管用鐵造,各長1尺5,重5斤,圍柄而排,有準星,管內裝葯2錢,鉛彈一枚,共用一個火門,槍管可旋轉,點火射擊後轉到下一火門,平射可達120步(每步5尺)。
七星銃:車載 7管銃,管用鐵造,長1尺3寸,7管平行排列,一管居中,6管圍繞,外有鐵皮,加箍三道,均有火葯彈丸,尾部合為一處,後按一根5尺長木柄。車輪徑1尺5寸,戰時7銃齊射,管口能高能低,威力較大。
十眼銃:單兵單管銃,管用熟鐵打造,重15斤,長5尺,中間1尺為實體,兩頭各長2尺為管,每頭平分5節,每節長4寸,有箍一道,火門一個,每節裝火葯和鉛彈一枚。用時先點一頭,依次發射,然後掉頭再發射另一條?
三連珠銃:單兵多發銃,銃管較長,分三段裝填,每段各有一個火門,逐段裝填,依次發射。
十連珠銃:10管銃,每管裝10彈,共100彈,10管繞軸平行,箍合成10管銃,射擊密集齊進之騎兵。
連子銃:連射單兵銃,銅鐵鑄造,尾安木柄,銃膛後有火葯,裝於一節一節之小紙筒中,共用一引線,每節火葯射一彈丸。銃筒中間豎插一鐵筒,彈丸依次裝滿,首枚彈丸於銃筒中,射後第二枚彈丸自動落下,由第二節火葯射發,如此反復可連射多發!
馬上佛郎機銃:騎兵用小型佛郎機,銃身短小,長154毫米,口徑28毫米,重1斤10兩和1斤12兩,有4道箍,第二和第三箍中間有方型圓孔,可栓繩。
震疊銃:倭寇戰明軍,見明軍舉槍便伏地,射閉前沖,使明軍無暇裝填。此銃則先發一彈,間隔後再發一彈,使倭寇不勝防。
鉛彈一窩蜂:多彈火槍,身用鐵鑄,口徑小身管短,能裝百枚小彈丸。槍小可挎腰而攜。用時先將前端鐵腳插於地,尾抵小木樁,使槍口昂。點火後百彈齊飛散射面大。
快槍:長柄火槍,長5.5尺,重5斤,前為鋒利槍頭,後接2尺長槍筒,有4道箍,內壁光滑,從口裝入三四錢火葯及鉛彈,筒後為長柄。用時先去槍頭,
1.5寸火線插入筒內,點發後再裝槍頭,同敵近戰而搏。
夾把銃:雙管單兵手銃,由兩個聯體單銃組成,中夾一長桿冷兵器,用多道箍與銃緊固。戰時先發銃彈,後為冷兵器近搏。
飛天神火毒龍槍:多用途單兵槍,身用銅鐵鑄造,管長1尺3,裝彈一枚,管安長柄,上有槍鋒,筒旁有毒火噴筒2個。敵遠可發彈射敵,敵近噴射毒火,敵至則以槍鋒格鬥。
大炮
萬曆年間明軍裝備的火炮,分為兩部分介紹,一是各式火炮性能,二是佛郎機炮詳述。一各式火炮性能
[1] 虎蹲炮:虎蹲炮是明代中葉將軍炮之一(明代將一些較大的炮封為將軍),創制於嘉靖年間。這種炮身長2尺,重36斤,上加鐵箍,並配備鐵爪、鐵絆。發射前用大鐵釘將炮身固定好。每發裝5錢重的小鉛子或小石子100枚,上面用1個重30兩的大石子或大鉛子壓住。虎蹲炮屬於中型火炮,和大將軍炮一樣是明軍炮兵中的主流裝備。一般架在廂車或是馬背上射擊,步兵使用,四個人操作,和大將軍炮不同的是,虎蹲炮體積輕,後座力較小,便於快速發射,而且炮彈屬於殺傷彈,一炮能打出百多小彈丸,是實施高密度面積打擊的利器。
[2] 飛礞炮:輕型毒殺火炮,身用鐵鑄造,長1尺多,口徑3寸,尾有一2尺3之木柄,炮彈圓柱型,長4寸,直徑2.5寸,內裝毒葯和鐵渣。彈底引信同向炮內,敵軍中彈瞬息即斃。
[3]滅虜炮:車載中型火炮,凈鐵打造,管長2尺,重95斤,有5道箍,射1斤鉛彈。用滅虜車載行,每車3門。
[5]大碗口銃:一種小型火炮,沒有瞄準具,身管短,射速慢,射程近。由於沒有瞄準具,命中率較低,北京軍事博物館現存一具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用銅鑄造的大碗口筒,口徑三寸四分七,長一尺一寸,重六十三斤。銘文為:「水軍左衛,進字四十二號,大碗口筒可見這種火器已用於水上作戰。
[6]飛雲霹靂炮:輕型爆炸性火炮,身用鐵造,射生鐵鑄造的球型爆炸炮彈!
[7]毒火飛炮:輕型火炮。身用熟鐵,長1尺多,裝葯10多兩,發鐵殼爆彈,彈內有5兩砒霜、硫磺、毒葯。其戰時鐵殼碎片擊殺敵人馬,毀其戰具,毒氣可毒殺敵軍人馬。
[8]千子雷炮:車載炮,身用銅鑄,口徑5寸,管長1尺8寸,內裝火葯6分,後裝細土2分,再裝填鉛彈二三升。炮身用鐵箍固定於4輪車上,前有隔板,抵近敵軍撤板而射。
[9]葉公神銃:車載炮,身用凈鐵打造,分天、地、玄三號。天字型大小神銃重280斤,長3尺5寸;地字型大小神銃重200斤,長3尺2寸,玄字型大小神銃重150斤,長3尺1寸。每炮有三輪炮車一輛,前有兩輪,輪高2尺5寸,後面有一輪,輪高1尺3寸,前高後低,炮口昂揚。
[10]攻戎炮:車載炮,下安兩輪,上置車箱,炮身嵌安其中,加鐵箍5道。車廂兩側各有鐵錨2個。用時鐵錨置地,用土壓實,以減後坐力。用騾馬拖曳,可隨軍機動。
[11]大將軍炮:大型火炮,身用生鐵鑄造,長三五尺,重五百斤,有多道加強箍,分大、中、小三種,發射7斤、3斤和1斤的鉛彈,用一輛車運載。車輪前高後低,可在車上直接發射,具有較大威力。
[12]無敵大將軍炮:每炮母炮載以炮車,配子炮3門,射時子炮裝入母炮,射畢取出。再裝填第二個子炮。每個子炮內有500鉛彈,散布可達20餘丈。
[13]威遠將軍炮(子母炮):類似現代的榴彈炮,射程遠、火力猛、威力大。且是輕型火炮,輕巧靈便,易於遠途征戰時拖運攜帶,尤其適用於地形復雜之處。《清史稿》載:子在母腹,母送子出,從天而降,層層碎裂,銳不可當,威力驚人……
大將軍炮
二佛郎機炮詳述[1]來歷及發展來歷:佛郎機炮是明正德年間(16世紀初)由西方傳入的一種新式火炮,即短管加農炮。
佛郎機大炮是一種鐵制後裝滑膛加農炮,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開炮時先將火葯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相對紅夷大炮而言,佛郎機大炮的炮管較薄,口徑小(最大的一種也在85毫米以下),重量輕許多。佛郎機大炮獨有的炮腹相當粗大,一般在炮尾設有轉向用的舵桿炮管上有準星和照門。對於子母炮這種火炮的概念,大家可以想像成槍與子彈的關系,以現代的定裝葯槍彈為對照,空的子炮相當於彈殼,火門相當於底火,當子炮內裝入火葯與彈丸後就和子彈的功能一樣了,此外炮腹可視為槍支的彈膛。佛郎機大炮的結構可以概括為兩點:1.後裝炮 2.定裝彈葯。我們可以認為:佛郎機大炮不僅是後裝炮的祖先,而且是近代金屬定裝彈葯的原型。*
佛郎機大炮有4大優點:
一.射速快。以重型佛郎機大炮「無敵大將軍」為例「每炮母炮載以炮車,配子炮3門,射時子炮裝入母炮,射畢取出。再裝填第二個子炮。」根據實際操演,前三炮射擊總共費時不到20秒,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
二.散熱快。由於後裝炮前後相通,空氣流通,且炮管較薄,易於散熱。散熱快可以使火炮增加持續射擊的能力,也減少了火葯自燃的可能性。
三.子炮的容量確定。容量決定了火葯的裝填量,因此不會發生因過填裝而導致的炸膛事故。
四.子炮是鐵鑄的,可以承擔一部分火葯壓力,使炮腹的壽命增長,此外子炮損壞了(多是出現裂縫)一個,不影響火炮的射擊性能。
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佛郎機大炮也有一個無法克服的缺點:子炮與炮腹間縫隙公差大,造成火葯氣體泄漏,因此不具備紅夷大炮的遠射程。
應該說明朝是對佛郎機大炮十分重視的,但是進口的少,仿製的多,且仿製的火炮各種規格齊全,從千餘斤的多用途重型(要塞、野戰、戰艦)火炮「無敵大將軍」到百餘斤的大「佛郎機」,再到幾十斤的「小佛郎機」(可馱在馬上點放,自行火炮?),連士卒手中都有幾斤重「萬勝佛郎機銃」(配九個子銃)。明長城出土的各型佛郎機數量很大,是軍隊火器的主力。究其原因有三:1.佛郎機型火炮口徑小,發射開花彈威力不大,以發射霰彈為主,射速又快,近距離殺傷力極大,殺傷面積廣,是守城的利器。「無敵大將軍」炮可「每個子炮內有500鉛彈,散布可達20餘丈」。2.佛郎機型火炮對內膛的要求底,工藝簡便(三個部分是分開鑄造),用料少可以大量鑄造。3.由於不易炸膛,對放炮士卒的技術要求低,不必長時間的訓練(各種資料上顯示當時的火炮炸膛事故頻繁,惟獨少見佛郎機型火炮的相關記載)。
發展:嘉靖二年(1523年),明朝在南京仿製佛郎機,稱「大將軍」。經過研製改造,製成大樣、中樣、小樣三種,有銅鑄,也有鐵鑄。
大樣佛郎機身長2尺8寸5分,重300多斤。《武備志》將仿製的佛郎機分為5號。其中3號和4號是屬於輕型的。3號長四五尺,裝鉛子每個重5兩9錢,用葯6兩。4號長二三尺,裝鉛子每個重3兩,用葯3兩半。
1號和2號是屬於重型的。1號長八九尺,裝鉛子每個重1斤,用葯1斤。2號長六七尺,裝鉛子每個重10兩,用葯11兩。各式佛郎機的射程,凡重在70斤以上的,可達五六里。1、2號佛郎機可用於水戰。要塞型佛郎機炮重達1000斤,威力遠超1、2號。
[2]數據性能:明代佛郎機炮是歐洲早期後裝炮的發展型,但又不同於現代的後裝炮。它前有準星,後有照門,可從照門孔內進行瞄準,有炮架,可以上下左右轉動。腹部膨大,留有長口,炮身外面用木包住,並加以防炸裂的鐵箍,另有子銃5個,在子銃內裝填彈葯,輪流安入腹部的長口內發射。
(註:子銃又稱提心炮,相當於火炮的葯室部分,它是一種比母銃身管稍細的又一炮管,與母銃身管一起構成雙重炮管。)因為採用子母銃分離方式,所以體重較輕,最輕者僅有150斤,重者達千斤。
《明史》記載佛郎機炮:「銅為之、長五六尺,大者重干余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長頸,腹商修孔,,以子銃五枚夕貯葯置腹中,發及百餘丈。
這種火炮的優點是以子銃預貯彈葯,不必臨時裝填,可加快發射速度。缺點是身管較短,和紅夷炮相比,不能有較遠的射程。[歐洲資料,短加農炮射程在340至2000米之間,在六七百米時命中率最高。]而中國因為罕遇歐洲那樣強大的海上對手,所以仿製的船用佛郎機炮彈重量比較輕,千斤巨炮在射程上可以與紅夷炮相比,達到兩三千米[有史料記載紅夷炮射程可達十里,即五千米,估計是設置在高城上的緣故,野戰或海戰很難達到]。
[3]佛朗機與紅夷炮的區別——紅夷炮:17世紀上半葉,明朝天啟年間(17」世紀20年代)從澳門葡萄牙人手上買來並仿製,這是一種前裝滑膛炮,即歐洲的寇非林長炮,廣泛用於當時英國與荷蘭的戰艦。
《明史》記紅夷炮之輸入及其形制性能:「其後(指輸入佛郎機炮以後),大西洋船至,夏得百炮,曰紅夷。長二丈余,、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數十里,由此觀之,紅夷炮身管長度達二丈余,而佛郎機炮的身管卻只有「五六尺」(見上述引文),前者約為後者的四倍,、其射程之遠,威力之大,便是理所當然的。
同時,身管長大,其炮體重量亦必相應增大,否則難以保證炮身的結構強度,紅夷炮重至三千斤,佛郎機炮最重只有千餘斤,反之,炮體笨重是紅夷炮又一特點,也是其缺點所在。但射程遠威力大的優點卻使它能夠壓倒佛郎機炮而後來居上,正如時人所謂:「今紅夷銃法盛傳中國,佛郎機又為常技矣。」顯而易見,紅夷大炮作為長身管、遠射圈的重型火炮,與上述西方同時期的長炮是屬於同一類型的。有效射程最大已達2000碼,約1830米。
紅夷大炮:紅夷大炮是明代後期傳入中國的,也稱為紅衣大炮。紅夷者紅毛荷蘭也,因此大部分人認為紅夷大炮是從荷蘭進口的,其實當時明朝將所有從西方進口的前裝滑膛加農炮都稱為紅夷大炮,明朝官員往往在這些巨炮上蓋以紅布,所以訛為「紅衣」。具考證,當時明朝進口的紅夷大炮只有少量是從荷蘭東印度公司進口,後來因台灣問題與荷蘭人交惡,大多數是與澳門的葡萄牙人交易得來的,明朝當時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還做中間商將英國的艦載加農炮賣給中國。
明朝前期的自製大口徑火銃在原理上與這些紅夷大炮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前裝滑膛火門點火式的,但是具體做出來就大有區別了。明朝前期火銃多以銅為原料,內膛呈喇叭型,炮管顯得單薄,以其口徑而言炮管顯得太短,其外型基本上與現存最早的元代「碗口銃」相同。這種火銃與紅夷大炮相比火葯填裝量少,火葯氣體密封不好,因此射程近,此外容易過熱,射速也慢,以銅為材質雖然不易炸膛,但是費用教高(銅是鑄造貨幣的金屬),而且銅太軟,每次射擊都會造成炮膛擴張,射擊精度和射程下降非常快,作為武器而言壽命太短,唯一的優點是重量輕。在動輒重數千斤的紅夷大炮面前,明朝前期的火銃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大炮在設計上確實有其優點,它的炮管長,管壁很厚,而且是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葯燃燒時膛壓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節射角,配合火葯用量改變射程;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多數的紅夷大炮長在3米左右,口徑110-130毫米,重量在2噸以上。
紅夷大炮最突出的優點是射程,對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環節,即使現今也不例外。明朝自製鐵火銃的最大射程不超過三里,而且要冒炸膛的危險;而一般三千斤的紅夷大炮可以輕松打到七八里外,史籍記載最遠可達十里!十里相當於現代五公里多,相當遠了,曾經對這個數據產生過懷疑,但是西方的同類型火炮的性能證明了這個數據是准確的(當時西歐各國已有領海這一概念,當時的領海是以海岸火炮的射程來定的,16世紀末期的領海是三海里,約合五點五公里)。遠射程的紅夷大炮結合開花彈,成了明朝末期對抗後金鐵騎的最強武器。當時的戰法為:將後金的騎兵誘入城頭紅夷大炮射程,然後用開花彈集火射擊,效果非常顯著,連努爾哈赤都被炸死。很長時間內,後金騎兵不敢進攻裝備有紅夷大炮的寧遠、錦州、山海關等戰略要地。
紅夷大炮在實戰中表現優異,引起了明朝的重視,除了進口以外還大量仿製,但是明朝末期國力不濟,無法鑄造和進口更多造價昂貴的紅夷大炮。但是紅夷大炮以逐漸成了明朝軍中重型火器的中堅力量,將原來的重型大口徑火銃淘汰。
開花彈:開花彈是爆炸性炮彈的別稱,因其爆炸時彈片四射,猶如花朵綻放得名。開花彈源於北宋火器「火球」(原字為「毛」字底加一「求」),外型渾圓,內盛火葯,裹以數層厚紙,點燃火葯引線「葯捻」後用拋石器投入敵陣,炸燒敵兵,南宋時改用鐵炮發射。「火球」的威力十分有限,原因有三:1.紙制的外殼無法形成彈片殺敵,只有炸和燒兩種功能。2.內部的火葯硝碳磺比例為60:22:18,與黑火葯比例75:15:10相差很大,爆炸威力大減。3.重量輕,材質薄,射程太近。為了克服這些缺點,鐵殼的「火球」出現了,這即為開花彈。開花彈具體的發明時間無法確認,推測應在發明了鐵殼的爆炸性火器「霹靂震天炮」和「火蒺藜」之後,大體在南宋後期。
明代開花彈被廣泛使用於同北方游牧民族的戰爭中,在此摘錄一條新聞: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者日前在托克托縣境內發掘出土了20多枚明朝早期地雷,據稱,這是我國首次出土明朝地雷。這次出土的地雷為鐵鑄球體,大小規格分為兩種,大的直徑11厘米、重1.7公斤,小的直徑為8.5厘米、重0.8公斤,球體表面有一突出台體,高約0.6到0.7厘米,直徑約3厘米,檯面中間有一直徑約0.4到0.5厘米的圓型小孔,用以裝火葯和引爆火葯捻,當打開已經銹蝕的小孔時,還能倒出里邊的火葯。火葯均為黑色,其中有一枚較大的火葯為土灰色,且部分火葯呈米粒大小的顆粒狀。
當時明朝軍隊的火炮除了裝備開花彈,還裝備了實心彈(又稱「葡萄彈」)和霰彈。實心彈是由鐵或者鉛鑄造而成,少量是用石塊磨成球體,這種彈主要用於攻城洞穿城牆工事,射程遠但是對殺傷人員而言威力不大,除非直接命中,而一旦被實心彈直接命中的話非死即殘。再看霰彈,霰彈在當時是野戰火炮的大威力彈種,由數升鉛鐵小丸構成,射擊時可以形成彈幕,殺傷力極大,但是霰彈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射程太近,一般不超過三里,開花彈是鐵殼,可以及遠,同時爆炸時威力大。
由於這些歐洲先進火器優
❺ 戚繼光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1] 。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戚繼光幼年時風流倜儻,很有個性。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喜歡讀書,通曉儒經、史籍。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繼光繼承祖上的職位,任登州衛指揮僉事。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戚繼光負責管理登州衛所的屯田事務,當時山東沿海一帶遭受到倭寇的燒殺搶掠,戚繼光有心殺賊,寫下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詩句。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繼光受張居正的推薦,進署都指揮僉事一職,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營二十五個衛所,防禦山東沿海的倭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繼光被調往浙江都司僉事,並擔任參將一職,防守寧波、紹興、台州三郡。
難征倭寇、北御韃靼是戚繼光英雄事跡的縮寫。
1、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進犯樂清、瑞安、臨海等地,戚繼光率軍前往救援,但因為道路隔絕而沒有來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繼光的罪。而後,汪直余黨作亂於岑港,戚繼光與俞大猷兩軍會合,前往圍攻。但很長時間都沒有攻下來,於是朝廷將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罷免,讓其帶罪殺敵。駐守在岑港的倭寇抵禦不住戚繼光與俞大猷的進攻,於是打算逃走。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備駕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繼光趁機發動進攻,擊沉倭寇大船,余黨向閩南逃竄。從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燒殺搶掠,給事中羅嘉賓等人彈劾戚繼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正要准備治罪,戚繼光卻因平定汪直的功勞而復官,讓戚繼光守衛守台、金、嚴三郡。
戚繼光到浙江赴任後,發現衛所的將士作戰能力一般,而金華、義烏的人比較彪悍,於是戚繼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繼光的指導訓練下,將其練成一支精銳的部隊,後稱「戚家軍」。戚繼光根據南方多沼澤的地理特點制定陣法,又給他的部隊配備火器、兵械、戰艦等裝備,戚家軍因此名聞天下。
2、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舉進攻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率軍扼守桃渚,於龍山大破倭寇,戚繼光一路追殺至雁門嶺。倭寇遁走之後,趁虛襲擊台州,戚繼光一馬當先手刃倭寇首領,余黨走投無路,全部墜入瓜陵江淹死。而圻頭倭寇竟又來侵犯台州,戚繼光率軍於仙居將其全殲。台州大捷後,戚繼光官升三等。而後,閩、廣一帶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帶作亂,總督胡宗憲無法平定,於是讓戚繼光來增援,戚繼光率軍於上坊巢將其擊破,倭寇奔走建寧,戚繼光引軍回浙江。
3、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進犯福建,並聯合福寧、連江等地的倭寇,先後攻陷壽寧、政和、寧德等地,從廣東南澳方面侵略的倭寇聯合福清、長樂的倭寇攻陷玄鍾所,並進犯龍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倭寇聲勢浩大,當地官軍不敢進攻,於是胡宗憲傳令讓戚繼光帶兵剿賊。戚繼光領命後引兵先進攻橫嶼,橫嶼四面水路險隘不易通行,戚繼光命將士們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進,大破橫嶼倭寇,斬首兩千二百餘級。而後,戚繼光乘勝追擊,殺至福清,搗毀牛田,端了倭寇巢穴。倭寇余黨慌忙逃往興化,戚繼光也不停歇,一路狂追,又搗毀倭寇據點六十餘營,斬首無數。
戚繼光平定福建倭患後班師回浙江,行至福清,遇見少量倭寇從東營澳登入,戚繼光率兵急攻,斬首兩百人。經過幾番戰斗,閩廣一帶的倭寇幾乎被戚繼光殺光。
4、戚繼光回到浙江後,從日本國本土而來的新的倭寇又伺機侵略,他們人數日益壯大以後,襲擊興化,但圍攻了好幾個月都沒有攻下來。而此時劉顯派了八個人帶著書信到興化傳達信息,被倭寇攔殺,倭寇就換上劉顯使者的服飾騙開城門,趁機攻陷了興化城。
倭寇攻陷興化後,劉顯率兵逼近興化,但因為兵少,劉顯不敢擅自攻城,卻因此被彈劾,背負罪名。而福建總兵俞大猷也表示需要有大軍合圍。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以譚綸為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前來支援,而都指揮歐陽深卻中了倭寇埋伏搏戰而死,倭寇遂占據平海衛。 四月,戚繼光率領浙江兵前來支援。戚繼光到後,譚綸立刻籌備對倭寇的總攻,先在各海道上環立柵欄阻斷倭寇歸路,而後譚綸以劉顯為左軍,俞大猷為右軍,譚綸自領中軍,以戚繼光為先鋒,圍攻平海衛,一舉告破,斬首兩千餘級,戚繼光等率兵追擊,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斬殺三千多人。於是劉顯等復興興化。朝廷以戚繼光先前橫嶼大戰,錄前後戰功,以戚繼光為都督同知,世廕千戶,代替俞大猷為總兵。
5、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倭寇余黨糾合一萬多人圍攻仙游,打了三天,戚繼光率兵前往解圍,倭寇敗走,戚繼光率軍追擊,追至王倉坪,斬首百餘級,不少人都墜於懸崖摔死。余黨數千人逃走占據漳浦蔡丕嶺。戚繼光分五哨(古代軍事編制單位)將士攀岩而上,與倭寇短兵相接,連俘帶殺一百多人。 剩下的倭寇劫掠漁船逃到海上,而後侵擾福寧,戚繼光率領李超等前往將其擊敗,又乘勝追至永寧,殺死三百多人。
同年,潮州倭寇聚眾二萬,與海盜吳平互為犄角之勢劫掠潮州,俞大猷率兵殺敗倭寇,並將吳平招降,讓吳平駐扎在梅嶺。 但不久之後,吳平糾合被明軍擊敗的流散倭寇一萬多人,夥同林道乾、曾一本先後在走馬溪、泊浦澳登陸,洗劫南村堡和港口村。戚繼光即刻率軍前來圍剿,吳平得知後放棄之前據守的梅嶺,集合大船一百多艘,逃入南澳,並修築大寨防禦。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俞大猷率領水軍,戚繼光率領步兵,二人合力圍剿吳平,吳平破敗,孤身逃往鳳凰山。
6、隆慶元年(1567年),給事中吳時來向明穆宗上疏,建議讓戚繼光、俞大猷等人訓練薊門一帶的士兵。但朝議後決定只任命戚繼光即可。於是朝廷任戚繼光為神機營副將。當時譚綸剛剛在遼、薊一帶募集了三萬步兵,又在浙江招募了三千士兵,請求讓戚繼光對其訓練,得到了穆宗的許可。
隆慶二年(1568年),明穆宗讓戚繼光訓練薊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總兵官以下的官員都受戚繼光的節制。戚繼光到任後,時薊州有總兵郭琥,而戚繼光為總理,無法統一號令,於是朝廷將郭琥調走,以戚繼光為總兵官,鎮守薊州、永平、山海等地。又以戚繼光前破吳平有功,進封為右都督。時北蠻子侵略青山口,戚繼光引兵將其擊退。
萬曆元年(1573年),北蠻小王子與董狐狸謀劃進犯,向明朝廷索要賞賜遭到拒絕,於是二人在喜峰口燒殺搶掠,戚繼光得知後率兵前往平亂,差點活捉董狐狸。同年夏,董狐狸侵略桃林,被戚繼光擊退。 而後董狐狸的侄子董長昂侵犯界嶺,又被擊敗。董狐狸多次侵擾邊境不但沒有佔到便宜,反而損失慘重,於是獻關求賞,朝廷答應其按年給予賞賜。萬曆二年(1574年),董長昂又入侵邊境但無法從關口攻入,於是逼著他的叔父董長禿寇犯邊境。戚繼光領兵將其擊敗並活捉董長禿。董狐狸與董長昂率領宗族三百人來到戚繼光關前請罪,董狐狸穿素服大哭請求赦免董長禿。戚繼光與部下商議後決定接受其投降,董狐狸於是將劫掠的百姓放回,並發誓不再反叛。自此董狐狸與董長昂再也不敢侵犯薊門。
戚繼光鎮守的薊門固若金湯,北蠻子無法攻入,於是轉而進犯遼東,戚繼光率兵增援,協助遼東守將李成梁將其擊退。[34] 朝廷封戚繼光為太子太保,又進封少保。
戚繼光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英雄、抗倭名將,中華兒女將永遠銘記這位傑出的英雄、先輩!向他致敬!!!
❻ 戚繼光的事跡
簡寫就這樣: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
詳細點:早期經歷
戚繼光幼年時風流倜儻,很有個性。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喜歡讀書,通曉儒經、史籍。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繼光繼承祖上的職位,任登州衛指揮僉事。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戚繼光負責管理登州衛所的屯田事務,當時山東沿海一帶遭受到倭寇的燒殺搶掠,戚繼光有心殺賊,寫下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詩句。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繼光受張居正的推薦,進署都指揮僉事一職,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營二十五個衛所,防禦山東沿海的倭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繼光被調往浙江都司僉事,並擔任參將一職,防守寧波、紹興、台州三郡。
南征倭寇
岑港之戰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進犯樂清、瑞安、臨海等地,戚繼光率軍前往救援,但因為道路隔絕而沒有來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繼光的罪。而後,汪直余黨作亂於岑港,戚繼光與俞大猷兩軍會合,前往圍攻。但很長時間都沒有攻下來,於是朝廷將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罷免,讓其帶罪殺敵。駐守在岑港的倭寇抵禦不住戚繼光與俞大猷的進攻,於是打算逃走。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備駕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繼光趁機發動進攻,擊沉倭寇大船,余黨向閩南逃竄。 從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燒殺搶掠,給事中羅嘉賓等人彈劾戚繼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正要准備治罪,戚繼光卻因平定汪直的功勞而復官,讓戚繼光守衛守台、金、嚴三郡。
戚繼光到浙江赴任後,發現衛所的將士作戰能力一般,而金華、義烏的人比較彪悍,於是戚繼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繼光的指導訓練下,將其練成一支精銳的部隊,後稱「戚家軍」。戚繼光根據南方多沼澤的地理特點制定陣法,又給他的部隊配備火器、兵械、戰艦等裝備,戚家軍因此名聞天下。
台州之戰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舉進攻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率軍扼守桃渚,於龍山大破倭寇,戚繼光一路追殺至雁門嶺。倭寇遁走之後,趁虛襲擊台州,戚繼光一馬當先手刃倭寇首領,余黨走投無路,全部墜入瓜陵江淹死。而圻頭倭寇竟又來侵犯台州,戚繼光率軍於仙居將其全殲。台州大捷後,戚繼光官升三等。而後,閩、廣一帶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帶作亂,總督胡宗憲無法平定,於是讓戚繼光來增援,戚繼光率軍於上坊巢將其擊破,倭寇奔走建寧,戚繼光引軍回浙江。
福建之戰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進犯福建,並聯合福寧、連江等地的倭寇,先後攻陷壽寧、政和、寧德等地,從廣東南澳方面侵略的倭寇聯合福清、長樂的倭寇攻陷玄鍾所,並進犯龍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倭寇聲勢浩大,當地官軍不敢進攻,於是胡宗憲傳令讓戚繼光帶兵剿賊。戚繼光領命後引兵先進攻橫嶼,橫嶼四面水路險隘不易通行,戚繼光命將士們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進,大破橫嶼倭寇,斬首兩千二百餘級。而後,戚繼光乘勝追擊,殺至福清,搗毀牛田,端了倭寇巢穴。倭寇余黨慌忙逃往興化,戚繼光也不停歇,一路狂追,又搗毀倭寇據點六十餘營,斬首無數。
戚繼光平定福建倭患後班師回浙江,行至福清,遇見少量倭寇從東營澳登入,戚繼光率兵急攻,斬首兩百人。經過幾番戰斗,閩廣一帶的倭寇幾乎被戚繼光殺光。
興化之戰
戚繼光回到浙江後,從日本國本土而來的新的倭寇又伺機侵略,他們人數日益壯大以後,襲擊興化,但圍攻了好幾個月都沒有攻下來。而此時劉顯派了八個人帶著書信到興化傳達信息,被倭寇攔殺,倭寇就換上劉顯使者的服飾騙開城門,趁機攻陷了興化城。
倭寇攻陷興化後,劉顯率兵逼近興化,但因為兵少,劉顯不敢擅自攻城,卻因此被彈劾,背負罪名。 而福建總兵俞大猷也表示需要有大軍合圍。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以譚綸為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前來支援,而都指揮歐陽深卻中了倭寇埋伏搏戰而死,倭寇遂占據平海衛。四月,戚繼光率領浙江兵前來支援。戚繼光到後,譚綸立刻籌備對倭寇的總攻,先在各海道上環立柵欄阻斷倭寇歸路,而後譚綸以劉顯為左軍,俞大猷為右軍,譚綸自領中軍,以戚繼光為先鋒,圍攻平海衛,一舉告破,斬首兩千餘級,戚繼光等率兵追擊,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斬殺三千多人。於是劉顯等復興興化。朝廷以戚繼光先前橫嶼大戰,錄前後戰功,以戚繼光為都督同知,世廕千戶,代替俞大猷為總兵。
仙游之戰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倭寇余黨糾合一萬多人圍攻仙游,打了三天,戚繼光率兵前往解圍,倭寇敗走,戚繼光率軍追擊,追至王倉坪,斬首百餘級,不少人都墜於懸崖摔死。余黨數千人逃走占據漳浦蔡丕嶺。戚繼光分五哨(古代軍事編制單位)將士攀岩而上,與倭寇短兵相接,連俘帶殺一百多人。 剩下的倭寇劫掠漁船逃到海上,而後侵擾福寧,戚繼光率領李超等前往將其擊敗,又乘勝追至永寧,殺死三百多人。
同年,潮州倭寇聚眾二萬,與海盜吳平互為犄角之勢劫掠潮州,俞大猷率兵殺敗倭寇,並將吳平招降,讓吳平駐扎在梅嶺。 但不久之後,吳平糾合被明軍擊敗的流散倭寇一萬多人,夥同林道乾、曾一本先後在走馬溪、泊浦澳登陸,洗劫南村堡和港口村。戚繼光即刻率軍前來圍剿,吳平得知後放棄之前據守的梅嶺,集合大船一百多艘,逃入南澳,並修築大寨防禦。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俞大猷率領水軍,戚繼光率領步兵,二人合力圍剿吳平,吳平破敗,孤身逃往鳳凰山。
北御韃靼
隆慶元年(1567年),給事中吳時來向明穆宗上疏,建議讓戚繼光、俞大猷等人訓練薊門一帶的士兵。但朝議後決定只任命戚繼光即可。於是朝廷任戚繼光為神機營副將。當時譚綸剛剛在遼、薊一帶募集了三萬步兵,又在浙江招募了三千士兵,請求讓戚繼光對其訓練,得到了穆宗的許可。
隆慶二年(1568年),明穆宗讓戚繼光訓練薊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總兵官以下的官員都受戚繼光的節制。 戚繼光到任後,時薊州有總兵郭琥,而戚繼光為總理,無法統一號令,於是朝廷將郭琥調走,以戚繼光為總兵官,鎮守薊州、永平、山海等地。又以戚繼光前破吳平有功,進封為右都督。時北蠻子侵略青山口,戚繼光引兵將其擊退。
萬曆元年(1573年),北蠻小王子與董狐狸謀劃進犯,向明朝廷索要賞賜遭到拒絕,於是二人在喜峰口燒殺搶掠,戚繼光得知後率兵前往平亂,差點活捉董狐狸。同年夏,董狐狸侵略桃林,被戚繼光擊退。 而後董狐狸的侄子董長昂侵犯界嶺,又被擊敗。董狐狸多次侵擾邊境不但沒有佔到便宜,反而損失慘重,於是獻關求賞,朝廷答應其按年給予賞賜。
萬曆二年(1574年),董長昂又入侵邊境但無法從關口攻入,於是逼著他的叔父董長禿寇犯邊境。戚繼光領兵將其擊敗並活捉董長禿。董狐狸與董長昂率領宗族三百人來到戚繼光關前請罪,董狐狸穿素服大哭請求赦免董長禿。戚繼光與部下商議後決定接受其投降,董狐狸於是將劫掠的百姓放回,並發誓不再反叛。自此董狐狸與董長昂再也不敢侵犯薊門。
戚繼光鎮守的薊門固若金湯,北蠻子無法攻入,於是轉而進犯遼東,戚繼光率兵增援,協助遼東守將李成梁將其擊退。 朝廷封戚繼光為太子太保,又進封少保。
名將隕落
萬曆十年(1582年),朝廷里內閣首輔張居正病逝,給事中張鼎思趁機上言戚繼光不應該放在北方,於是戚繼光被朝廷調往廣東。
萬曆十三年(1585年),給事中張希皋再次彈劾戚繼光,戚繼光因此遭到罷免,回鄉後病死。
❼ 2017年,中國海軍都有哪些裝備橫空出世
2017年是中國海軍實力大增的一年,方便了很多的先進的武器裝備。其中內4月26號下水的第二艘中國容航母,也是第一艘國產航母最引人關注。該艦同樣採用跟遼寧號航母一樣的滑躍式起飛,排水量為5萬噸級,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航母上搭載和遼寧號同樣的殲15戰斗機。可以說為中國海軍實力帶來了一個質的飛躍,為早日實現強軍夢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其次在2017年早年,下水了一艘導彈護衛艦,名為鄂州號。排水量1300噸,最大航速25節。此艦主要在溫州海警輔助,平時主要負責周邊海域巡航,對於漁民保護。戰時可充當對敵人作戰的艦艇。有效的補充了巡航海域的力量,保護了我國海疆的安全。
最後重量級的055級海面巡洋艦,排水量達到12000噸。這個數據超過了美日所有在服役的艦艇。並且搭載了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尤其是反導導彈。也將在未來的日子裡成為遼寧號的護衛艦。
❽ 1949年中國用來防禦戰爭的武器主要有哪些
較先進的武器都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繳獲的日式、美式裝備,數量內有限且不能自給,一旦容零配件用完或缺少專業的維修人員,就成為廢鐵一堆!大致如下:
陸軍:火炮:美式105mm榴彈炮、日式82mm迫擊炮、日式92式步兵炮等;
槍支:捷克式輕機槍、馬克沁重機槍、三八大杠、卡賓槍、駁殼槍(毛瑟槍)、中正式步槍(自給)等
空軍:美、英、日三國造的159架破舊飛機,數量少,機型雜,多達20多種,其中處於良好狀態的只有P-51戰斗機22架、C-46運輸機8架、C-5通信機5架、日制99式高級轟炸機23架。
海軍:以起義的國民黨海軍海防第二艦隊為核心組建:「惠安」、「吉安」號護航驅逐艦,「廣州」號護衛艦、「江犀」、「太原」、「楚同」、「永綏」、「安東」炮艦,「美盛」、「聯光」登陸艦及若干輔助船隻。
❾ 明朝時,戚繼光的戚家軍和火器部隊我覺得有點像海軍陸戰隊,我的說法對嗎
海軍陸戰隊是海軍中擔負渡海登陸作戰任務的兵種,戚家軍基本上打的是陸戰,而且他們早期賴以成名的戰斗基本上也是在陸地上擺陣,再加上他的火器,後期去遼東以後更改為火器騎兵,但作戰的確一直很勇猛,所以他更像近衛步兵團,就是所謂的精銳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