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有飛奪瀘定橋的資料,只要幾句話!急急急急!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長征先頭部隊紅1軍團第1師第1團一部在 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後,蔣介石急調川軍2個旅增援瀘定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為迅速渡過大渡河,挫敗國民黨軍前後夾擊紅軍的企圖,決定紅1軍團第1師及幹部團由安順場繼續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兩路夾河而進,火速奪占瀘定橋。27日晨,右路先頭部隊紅1軍團第2師第4團,由團長黃開湘(又名王開湘)、政治委員楊成武率領從安順場出發,沿途擊破川軍的阻擊,經2晝夜強行160公里,29日晨佔領了瀘定橋西橋頭。瀘定橋扼川康要道,全長100餘米,寬2.8米,由13根鐵索組成,橫跨在洶涌奔騰的大渡河上,兩岸是峭壁,東橋頭與瀘定城相連。守城川軍第4旅第38團(欠1個營)在紅軍抵達前,已將橋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懸空的鐵索。是日16時,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在全團火力掩護下冒著川軍的密集火力,攀踏著鐵索,向對岸沖擊,當接近橋頭時,川軍突然施放火障,突擊隊勇敢地穿過火牆,沖進瀘定城,同川軍展開巷戰。後續部隊及時投入戰斗,經激戰,紅軍佔領瀘定城,川軍一部被殲,其餘向天全潰逃。與此同時,紅1師和幹部團擊潰川軍的阻擊,勝利到達瀘定城,策應了紅4團的奪橋戰斗。接著,中央紅軍主力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大渡河,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於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②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演講稿600字
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梁啟超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壯也,故冒險。惟苟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為者;惟好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此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啟超曰: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也;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1860年10月6日嗎?那天,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城,闖進了圓明園,讓這座世界上最輝煌壯麗的建築頃刻間變成一片焦土和瓦礫,這是作為中國子民一輩子的恥辱。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對我們泱泱大國施以獸行。從此,中國人民走上了艱難的救國救民的抗戰征程……
黑暗終於過去,光明終於到來。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地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從此,我們抹去了黑暗的陰影,迎來了輝煌的榮耀! 1997年香港重回祖國的懷抱; 2003年我國成功地加入世貿組
織;2005年神州「六」號載著人類的夢想探索宇宙。如今,我們國家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體育強國,徹底洗刷了「東亞病夫」的恥辱,令世界刮目相看。你聽, 08年奧運會的腳步已越來越近;你看,「五福娃」高唱「北京歡迎您!」向全世界人民發出誠摯的邀請……
滄海桑田,風雨坎坷,怎能讓偉大的祖國再歷盡磨難。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先行者留給我們不怕困難,開拓前進的大無畏精神,作為世界上最堅韌民族的一員,作為龍的子孫,讓我們時刻謹記「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中華之騰飛而讀書!
③ 采訪稿 雷鋒式的好榜樣
苦難的童年
親 人
祖父雷新庭:
祖父雷新庭,多年靠種地主唐四滾子10畝田,勉強維持一家半飽的生活,在高地租、高利貸和苛捐雜稅的盤剝下得了重病。雷鋒3歲那年冬天,地主唐四滾子,逼雷新庭一定要在年關前還清租債,雷新庭年關時節含恨去世。
父親雷明亮:
父親雷明亮,參加過毛主席領導的湖南農民運動,當過自衛隊長。一九三八年被抓夫,遭到國民黨的毒打,造成內傷殘疾,回到家鄉後邊養病邊種地勉強度日。一九四四年又遭到日寇毒打,傷勢更加嚴重,翌年秋天終於死去。
母親張元潢:
母親張元潢出生在一個鐵匠家裡,十幾歲後被送到雷家做了童養媳。成婚後辛苦操持一家人的生活,在公爹.丈夫、大兒子、小兒子相繼辭世後生活日益艱難,在受到地主的凌辱及逼害之後,於一九四七年中秋之夜懸梁自盡。
哥哥雷正德:
哥哥雷正德,十二歲時外出當了童工,在繁重勞動的折磨下得了童子癆(肺結核)。一天,他突然昏倒在機器旁,軋傷了胳膊和手指。被解僱後又到一家印染作坊當了童工,由於勞累過度,肺病加重,又無錢醫治,沒幾天就死去了。
出生
雷鋒於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簡家塘村的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里。(見右圖)
難忘的傷痕
雷鋒在不滿七歲時就成了孤兒。本家的六叔奶奶收養了他。他為了幫助六叔奶奶家,常常去上山砍柴,可是,當地的柴山都被有錢人家霸佔了,不許窮人去砍。雷鋒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見了,這個地主婆指著雷鋒破口大罵,並搶走了柴刀,雷鋒哭喊著要奪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舉起刀在雷鋒的左手背上邊連砍三刀,鮮血順著手指滴落在山路上......
立志參軍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路過雷鋒的家鄉。雷鋒看見宿營的隊伍一住下來便向老鄉問寒問暖,還幫助老鄉挑水,掃地.買柴買菜按價付錢,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就從心底萌生了要參軍的願望。雷鋒找到部隊的連長,堅決要當兵,當連長得知他苦難的身世後告訴他還小,等長大了才能當兵,並把一支鋼筆送給了他,鼓勵他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保衛和和建設中國。
參加兒童團
一九五零年,鄉里成立了農民協會,進行了土地改革,雷鋒積極投入了這場運動,當了兒童團長,站崗,放哨.巡邏,防止敵人破壞,他還學會了說快板,搞宣傳。
學生時代
一九五零年夏天,鄉政府保送孤兒雷鋒免費讀書。一九五六年夏天,從荷葉壩小學畢業,幾年裡,雷鋒克服困難,勤奮學習,受到師生的的一致好評。他幫助落後的同學,愛護集體的糧食,並與壞份子做斗爭,受到學校老師、同學和鄉親們的一致好評。在畢業典禮上,他上台發言,毅然要求留在農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走上工作崗位
一九五六年九月,雷鋒在鄉政府做通信員,十一月,年滿十六歲的雷鋒被推薦到望成縣委做公務員。一九五七年,雷鋒光榮地年經被評為機關模範工作者。
一九五八年春天,雷鋒來到困山湖農場當了一個拖拉機手。
一九五八年九月,雷鋒來到鞍鋼做了一名C-80推土機手。
一九五九年八月,雷鋒來到弓長嶺焦化廠參加基礎建設。第二年夏季的一天,他帶領夥伴們冒雨奮戰,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損失,<<遼陽日報>>報道了雷鋒搶救水泥的事,贊揚他舍己為人的事跡.
雷鋒在鞍山和焦化廠工作了一年零二個月,曾三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五次被評為標兵,十八次被評為紅旗手,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稱號.
參加人民解放軍
參軍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徵兵工作已經開始,雷鋒迫切要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但鑒於焦化廠的徵兵名額有限,且雷鋒在工地的表現十分突出,領導也捨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報名.這可急壞了雷鋒,他跑了幾十里路,來到遼陽市人民武裝部向余政委講起自己的經歷,表明他參軍的志願和決心.
武裝部的余政委和工程兵派來的接兵的領導專門研究了雷鋒的入伍問題,認為他是苦孩子出身,經過實際工作的鍛煉,政治素質好,入伍動機明確,雖然身高1.54米,體重不足55公斤,身體條件差些,但他在農場開過拖拉機,在工廠開過推土機,多次被評為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和先進工作者.相信他入伍會成長得更快.最後決定批准雷鋒入伍.
一九六零年一月八日,雷鋒領到了入伍通知書,隨新兵一同由遼陽來到駐地營口市.他做為新兵代表在歡迎戰友入伍大會上講話.
雷鋒所在團是有著光榮戰爭歷史的部隊,他決心以實際行動發揚優良傳統,開飯時,他主動給大夥讀報,宣傳黨的政策:休息時,他教大家唱歌,雷鋒在這個大家庭里感受到無此的溫暖,由於他身小臂力弱,開始練投手榴彈時不合格,他天不亮就消消地出去練習,十幾天後,他終於和其他同志一樣,在實彈學習中得到了優秀
後來居上
新兵訓練結束後,雷鋒被分到運輸連當汽車兵,"服從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燒木炭,我就去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去做黃繼光".這是雷鋒向組織上表明的態度.
雷鋒性格開朗,平時很活躍,教唱歌,辦牆報,說快板樣樣都行,上級領導安排他參加戰士演出隊,他就起早貪黑地背台詞,後來考慮到雷鋒的湖南口音與大家的普通話不協調,影響演出效果,他就主動提出換下自己,而集中精力為演出做好後勤工作,大家雖沒有看到雷鋒的表演,但台上的每一個節目都包含著雷鋒的辛勤勞動,和他那處處關心集體,一切服從工作需要的精神.
雷鋒回到運輸連後,便投入到緊張的學習駕駛技術之中去,針對缺少教練車的現狀,他帶領大家做了一個汽車駕駛台.雷鋒廢寢忘食地學習技術,被大家一致推舉為技術學習小組長.五月份,雷鋒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駕駛員,被分到二排四班,交給一台13號車上了建設工地.
釘子精神
施工任務中,他整天駕駛汽車東奔西跑,很難抽出時間學習,雷鋒就把書裝在挎包里,隨身帶在身邊,只要車一停,沒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駕駛室里看書.他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鑽.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 善於擠和鑽
一次義務勞動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疼得很厲害,他來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些葯回來,見一個建築工地上正熱火朝天地進行施工,原來是給本溪路小學蓋大樓,雷鋒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輛小車,加入到運磚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鋒被一群工人圍住了,面對大家他說:"我們都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我和大家一樣,只要盡了自己的一點義務,也算是有一份光發一份光吧!"這天下午,打聽到雷鋒名字及部隊駐地的市二建公司組織工人敲鑼打鼓送來感謝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鋒做了一件好事,過了個特殊的星期天.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駐地撫順發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被記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摺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存摺上203元)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侍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卻捨不得喝一瓶汽水.
入黨
團黨委樹立雷鋒為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標兵後,雷鋒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他出身貧苦,愛憎分明,好學上進,階級覺悟高,入黨動機正確,根據一貫表現,支部大會一致通過了雷鋒的入黨申請。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八日,雷鋒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一九六零年底,雷鋒事跡被以<<苦孩子好戰士>>為題在報刊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各地邀請他作報告的單位越來越多,他以一部血淚斑斑的家史,告訴人們不要忘記過去,激勵人們在建設祖國中團結一致,更堅定地去戰勝困難。應廣大人民的要求,連里把雷鋒事跡搞了一個展覽室,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也來人收集雷鋒的事跡……
團結友愛
雷鋒把自己的藏書拿出來供大家學習,被人們稱為「小小的雷鋒圖書館「。他幫助同志學習知識,同班戰友喬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鋒就手把手地教他認字,學算術。同班戰友小周父親得了重病雷鋒知道後以小周的名義給家裡寫了信又寄去10元錢。戰友小韓在夜裡的出車中棉褲被硫酸水燒了幾個洞,雷鋒值班回來發現後,把自己的帽子拆下來一針一針地為小韓補好褲了,輕輕地蓋在他身上。知道這個情況的喬安山說:「為了給你補褲子,雷鋒半宿都沒睡!」
人民的勤務員
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要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後,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顫,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裡。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麼感謝你呀!「 過年的時候,戰友們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種文娛活動。雷鋒和大家在俱樂部打了一陣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節,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是多麼需要人幫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一起請假後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這個幫著打掃候車室,那個給旅客倒水,雷鋒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
雷鋒就是選擇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做好事,難怪人們一見到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鋒。
孩子們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後,雷鋒先後擔任了撫順市建設街小學(即現在的雷鋒小學)和本溪路小學校外輔導員。
雷鋒平時工作.學習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時間或風雨天不能出車的日子請假到學校去找教師,同學談心,或進行其他輔導活動。他善於團結小朋友,啟發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雷鋒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辛勤培養下一代茁壯成長。共表團撫順市委為表彰雷鋒的事跡,曾於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頒發獎狀,上面寫著:「獎給優秀輔導員雷鋒同志,保持光榮,繼續前進」。
模範班長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團上下一致推舉雷鋒為撫順市人大代表。
雷鋒參加完人代會回到連里就擔任了二排四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班長。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小孩,手裡還拉著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里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寧可自己淋得透濕,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
謙虛謹慎
雷鋒入伍以來,多次立功受獎,他被選為市人大代表,出席過沈陽軍區首屆共青團代表會議,他的照片,日記和模範事跡.通過報紙.電台作了廣泛的宣傳,雷鋒陸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熱情贊揚他的來信,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於黨,歸於熱情幫助我的同志,至於 我個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這么一點點貢獻,比起對我的要求和期望還是很不夠的……」
犧牲經過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點多鍾,細雨霏霏,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駐地。他們把車開進連隊車場後,發現車身上濺了許多泥水,便不顧長途行車的疲勞,立即讓喬安山發動車到空地去洗車。經過營房前一段比較窄的過道,為安全起見,雷鋒站在過道邊上,揚著手臂指揮小喬倒車轉彎;「向左,向左……倒!倒!」汽車突然左後輪滑進了路邊水溝,車身猛一搖晃,驟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曬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桿子,雷鋒不幸被倒下來的方林桿子砸在頭部,當場撲倒在地,昏過去……
戰友們立即用擔架把他送到附近醫院搶救,各級首長立即趕到了醫院,同時以最快速度把沈陽的醫療專家接到雷鋒床前。由於顱骨損傷,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這個勞動人民的好兒子,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年僅22歲,就這樣和我們永別了!
八月十七日,在撫順市望花區政府禮堂召開隆重的追悼會。近十萬人護送雷鋒的靈柩向烈士陵園走去。
一九六三年一月,國防部命名雷鋒生前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共青團追任雷鋒為全國少先隊優秀輔導員,解放軍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相繼發出關於學習雷鋒的通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相繼發表社論,評論和介紹雷鋒事跡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報紙發表了毛澤東主席的光輝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雷鋒,這個光輝的名字,在我們的心中閃爍著不滅的光輝。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將在我們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斷發揚光大,他那不可磨滅的美好形象,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④ 以新聞的形式報道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民的英勇抗戰事跡
勿忘國恥——山西翼城抗戰老兵事跡
原標題:89歲抗戰老兵有40處槍傷 鼓膜被炸壞4彈片留身體
【核心提示】70年前,他們正值青春。年輕的雙眼,目睹山河破碎。家國的淪喪,刺痛著年輕的心。
他們挺身而出,義無反顧,擊退侵略者,保衛家園。他們收獲了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勝利。
如今,英雄垂暮,提起當年,渾濁的雙眼,綻放異彩。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活在當下的我們,不應忘記,沒有他們當年的以命相搏,就沒有這場戰爭的勝利,更沒有今天的和平與幸福。
今起,「北京·人物」將尋訪他們——為民族獨立,英勇抗擊日寇的老兵們,記錄他們的故事,銘記他們的功勛。
同時,我們也將探詢他們心中的夢想,幫他們圓夢。為了祖國,他們奉獻著鮮血和生命;為了他們,我們自當竭盡所能。
我們歡迎讀者為我們提供線索,讓我們能夠找到更多生活在北京的老兵,讓他們的故事為更多人知道。我們也歡迎更多的市民、社會組織加入到我們的行列中來,與我們一起——感恩老兵,幫他們圓夢。
這是一個手掌大小的小冊子,上面寫著「十三軍三十八師工兵連花名冊」。
花名冊上一共有182個名字,翟維俊的名字寫在第一個。
花名冊內頁上,有一處黑,不像是油墨。「那是血,我的血。」已至耄耋之年的翟維俊老人說完,撩開衣服,右胸口鬆弛、褶皺的皮膚上,有一個硬幣大小的疤痕。「當時花名冊就揣在這兒。」翟維俊拍拍胸口。
戰爭,改變了翟維俊。他的左耳幾乎沒有聽力,他21歲時,左耳鼓膜被敵人的炮彈炸壞了;他的前胸後背,槍傷留下的疤痕有40多處,至今還有4塊彈片留在身體里,一到陰天下雨,彈片就「作祟」,不僅傷處疼痛,翟維俊甚至還會尿血。
「這么多年,一直這樣。」老伴李佩珍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可翟維俊並不覺得有多難捱,他很為自己身上的傷疤驕傲,因為那是一場場生死搏鬥的見證,那更是抗擊侵略者、保家衛國的「勛章」。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不久,山西省一百多個縣淪入日寇之手。翟維俊的老家——山西省翼城縣橋上村也被日寇佔領。
日本兵搶糧食、抓壯丁,派飛機沒完沒了地轟炸……當時,翟維俊剛剛小學畢業,是村裡少有的識字後生。
1939年5月6日對他來說是黑色的一天。一大早,日本人的轟炸機盤旋而來,轟炸村落。一顆炸彈就丟在翟家的屋頂上,轟響過後,祖父、父親、堂兄,還有鄰居家的夥伴都倒在血泊中,再也沒有起來……
「我要是晚出屋一分鍾,也就沒命了。我父親當時只有37歲呀……」老人的聲音有些哽咽。國恨家仇刺激著少年翟維俊,他把日本兵的殘暴牢牢記在心頭,幻想著自己能拿起槍,保衛家園。「絕不能當亡國奴!」如今,雖然已過去了70多年,翟維俊喊出這句話時,眼中依然冒著火焰。
1943年,村裡成立抗日游擊隊,已經17歲的翟維俊第一個跑去報名。「娃個子太小了,不行!不要把槍丟了。」副村長陳貴華當頭潑下一盆冷水。翟維俊臉一紅,使勁挺了挺胸脯,恨不得讓頭發絲都立起來,讓自己顯得高大些。「這娃雖小,但膽大機靈。」憑著村長翟廣仁的這句話,翟維俊加入了游擊隊。
「我們都是神槍手,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別看游擊隊最初只有4名隊員,槍也只有4支,勢單力薄,可翟維俊他們就像《游擊隊歌》中唱得那樣,是神出鬼沒的「飛行軍」,沒少讓村子附近隆化城的鬼子吃苦頭。
他們晝夜在山頭和要道巡邏放哨,一發現鬼子,馬上通知鄉親們轉移,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在西白駒、堯都村,游擊隊員們和民兵一起設伏,打擊進村掃盪的日寇……嚇得鬼子們好一段時間不敢出城。
翟維俊還悄悄潛入隆化城,機警地繞過炮樓,躲過敵人的哨兵,將幾幅抗日標語高高地貼在隆化城的東門。天一亮,城牆上「打倒日本侵略者」「打倒漢奸賣國賊」的抗日標語,讓隆化城炸了鍋,方圓十幾里的老百姓全圍在城門前,暗暗拍手叫好。翟維俊就混在人群中,不露聲色。
「看到日本人氣得直跳腳,我心裡那叫一個痛快!」憶起當年,翟維俊爽朗地笑起來。
翟維俊還救過一名美國飛行員。
1944年春的一天,「隆隆隆……」的引擎聲在空中響起,翟維俊和鄉親們抻著脖子往天上看,來的要是日本飛機,就得趕緊隱蔽。
晴朗的天空中,一架飛機尾部冒著黑煙,像醉漢似的打著轉。「砰」地一聲,飛機彈出一個白色降落傘,向著村北方向緩緩下降。
「這飛機不是美國的,就是蘇聯的,不能讓盟軍的飛行員落到日本人手裡。快,救人去!」村武委會的馬主任從小山頭上跑下來,邊跑邊喊。
翟維俊和幾個年輕人跟上馬主任,朝村北跑去。
「再快點,我們必須趕在敵人前邊到達。」馬主任催促著,翟維俊摸了摸腰間的手榴彈,加快了腳步。
翟維俊他們邊跑邊打聽,最終在吳村南溝一戶人家裡找到了盟軍飛行員。這是個高個子、藍眼睛的外國人,他聽不懂中文,從行囊中掏出一張地圖和一張紙,紙上寫著漢字:「我是美軍,幫助中國打日本,如飛機出事,請幫助。」馬主任伸手比了個「八」字:「我們是八路軍游擊隊,來救你的,快跟我們走!」
此時,負責放哨的翟維俊發現兩個漢奸警備隊員鬼鬼祟祟地摸了上來。「糟了,有敵人,快撤!」翟維俊他們拉起飛行員,向橋上村方向飛奔。
身後的敵人漸漸多起來,足有一個班。敵人邊追邊射擊,馬主任和飛行員的腿部接連被擊中。翟維俊趕緊掩護他們隱蔽。
眼瞅著敵人越來越近,翟維俊心生一計。他突然起身大吼:「同志們,別開槍!一班向左,二班向右,抓活的!」
敵人一下懵了,以為中了八路軍的埋伏,胡亂放了幾槍就撤了。翟維俊的「空城計」成功了。
見敵人撤了,翟維俊背起受傷的美國飛行員就走。背著大塊頭的美國人,身材單薄的翟維俊很吃力,走了幾十米,衣服就被汗水浸濕,但他咬牙堅持著……終於,美國飛行員被救回橋上村。
為了盡快轉移美國傷員,鄉親們拆下門板做了副擔架,連夜把美國飛行員送到陽城軍分區。
「解放後,那位被救的美國飛行員還專程來中國找過我們,可惜沒能見到面。以後……大概也沒機會見了。」說到這兒,老人有些傷感,但很快又恢復了平靜。「人家是幫我們打日本鬼子的,遇到危險,我們理應幫助,斷不能求回報、求感謝。」
19歲那年,翟維俊加入陳賡率領的晉冀魯豫軍區(原八路軍129師)4縱隊第十三旅工兵連(渡江戰役後更名為十三軍三十八師工兵連),先後任文書、班長、排長、連長,抗日戰爭結束後,他還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經歷了大大小小100多次戰斗,立戰功10次。他在前線火線入黨,兩次被評為戰斗英雄。
「我還被開過追悼會呢。」老人笑起來。那是一次戰斗中,他因傷掉隊,與部隊斷了聯系,戰友誤認為他已犧牲。直到20年後,戰友重逢,大家才知道翟維俊還活著。
如今,老人住在永安里靈通觀一棟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老式居民樓里,房間不足60平方米,還保持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陳設,卧室的牆皮已經發黃,甚至脫落……
老人從大衣櫃里掏出了一個頗有年頭的黑色老式皮包。「這可是他的寶貝。」老伴兒抿嘴一笑。
翟維俊小心翼翼地從皮包中掏出一件掛滿勛章的淺綠色馬甲,鄭重地穿上。陽光下,胸前的勛章閃耀著光芒。
時間改變了容顏,但翟維俊依舊惦記著部隊。他總喜歡拿出花名冊,安靜地翻看。溝壑密布的手指,慢慢地滑過一個又一個名字,在老人的眼中,那手寫的名字後面是一張張年輕的臉,指尖依然記得,彼此初見時的握手與擁抱。
「這其實已是復製品了,原件在軍博。」老人說。1995年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輾轉找到翟維俊,希望能收回他手中這份當時國內惟一一份八路軍花名冊。軍博曾希望購買,老軍人斬釘截鐵地拒絕:「送給軍博,分文不要!我不能用一百多個同志的名字來賣錢。」
女兒為翟維俊復印了20份花名冊,陸續被翟維俊的戰友要走,如今,老人手中的花名冊是最後一份。
復印的每一份花名冊的內頁上,都有那片血漬。老人的手,在血漬的位置摩挲,喃喃自語:「軍人,就應該流血為人民……」
記者 鄧偉攝
老兵檔案
姓名:翟維俊
祖籍:山西省翼城縣橋上村
生日:1926年1月12日
部隊:八路軍129師4縱隊第十三旅工兵連
戰役:
1943年參加翼城縣抗日游擊隊,多次參與抗日游擊戰。1944年參加營救美軍飛行員戰斗。
1945年正式參軍後,先後參加解放晉南、呂梁戰役和淮海戰役等大型戰役。參加戰斗百餘次,立功十次。
老兵願望
「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我盼望著有機會參加慶祝活動」
90歲的翟維俊,身體一直很好,他總結了一套長壽秘訣:「飲食,鍛煉和心情」。他自製了一種鍛煉手眼協調能力的「打棍」——三根擀麵杖大小的木棍在他手裡靈活擺動,健腦健身。卧室門口的房樑上,有根固定的鐵棍,那是老人的單杠。只見他健步上前,輕輕一躍,就攀上了杠子。
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老人盼望著能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慶祝活動。
⑤ 作為少年兒童的我們對中國現在及歷史的感想
牢記歷史教訓,連日來,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的「偉大壯舉光輝歷程——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展覽」吸引了眾多觀眾,很多人都受到震撼和感動,然而也有不和諧之音。記者日前在展館出口處就聽見一位穿著時尚的女青年發出「真無聊,耽誤我這么長時間」的抱怨,讓人感到震驚!
在無數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的努力下,如今我們的生活早已遠離了戰火硝煙。有些年輕人便覺得長征精神、革命情懷成為了「過去時」,與市場經濟下注重「利益」和「務實」有些不搭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開始盛行……新時期和平環境下,當代青年應該如何看待長征精神?又如何弘揚和傳承長征精神?日前,記者就此話題采訪了部分全國青聯委員以及學生代表。
「忘記長征精神就意味著背叛」
「對長征精神的漠然,首先是因為對長征精神理解上有偏差。」10月25日,在京部分全國青聯委員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展覽時對記者說。
有人誤將長征精神簡單理解為吃苦耐勞的精神。眾多全國青聯委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長征精神首先是對共產主義信仰的執著精神。全國青聯委員、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處長周京平由於工作關系,接觸了大量經濟犯罪分子,他對長征精神理解頗深:「從近年來我們查處的大量經濟犯罪案件來看,淪為不法分子的,幾乎無一不是肇端於革命理想信念發生了動搖,在利益的誘惑下,渙散了意志,無視黨紀國法,栽入了犯罪的深淵,成了社會的不和諧音符。我想,在當代青年中大力倡導長征精神,樹立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至關重要的思想基礎,必須夯實打牢。」
長征已經遠遠超出了簡單的歷史概念,它已經成為整個民族精神動力的重要來源。「長征精神是在當時歷史背景下產生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全國青聯委員、內蒙古師范大學雕刻藝術學院院長烏日切夫說。在他看來,長征精神是堅定信念、追求理想、鍥而不舍的奮發圖強精神,是生死相依、患難與共、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是不怕艱苦、勇往直前、奮力拚搏的艱苦奮斗精神。
「在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烈為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表現出無與倫比的革命英雄氣概,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激盪人心的強大力量,是始終激勵我們戰勝困難、勇往直前的強大動力和寶貴財富。如果忘記長征精神就意味著背叛。」北京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副主任張涓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黃海軍兩位全國青聯委員向記者表達了他們參觀後的心聲。
在現場,一位參觀展覽的年輕母親對自己年幼的兒子說:「我帶你來看展覽,不只是要告訴你,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還想讓你像那些紅軍叔叔一樣,做一個永遠都挺立不倒的中國人。」
「長征精神是老一輩革命家和革命烈士留給我們整個民族的寶貴財富。」烏日切夫說,「現在的青年一代,往往缺少了些堅忍不拔的毅力,稍遜了些顧全大局的作風。我不反對青年一代享受改革開放、現代文明的建設成果。但是我想,如果像老一輩革命家那樣勤奮學習、辛勤工作、節儉生活,我們的生活將會更美好。」
全國青聯副主席、全國學聯主席、北京大學學生劉凱10月22日曾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上代表青年學生講話。他對記者說:「今天的青年學生,或許依然要尋找長征的精神實質,尋找那份當今或多或少失去了卻很重要的品格。因為那是我們民族沸騰的血液。」
「現在是新世紀,新長征」
全國青聯委員、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處長左傳長博士對記者說:「現在是新世紀,新長征。在新時代有新的主題,時代賦予長征精神新內涵。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就是其中之一。自主創新也是,這是時代的要求,但做起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政策的扶持,需要百姓的支持。」
對於新長征,他的理解是:現在我們面臨著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機遇與挑戰,改革、發展的任務非常艱巨,涉及到經濟的發展,比如宏觀調控等,都沒有成熟的經驗可借鑒,其難度絲毫不亞於戰爭中攻克一個堡壘。所以我們要動員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這是新世紀我們必須進行的新的長征。「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往無前的開拓創新,始終不渝的艱苦奮斗是長征精神在新時代的體現。」劉凱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某種程度上,創造力是第一競爭力。創新是多學習,勤思考,敢挑戰,一篇論文的完成,一項活動的完成,或許容易,或許很難,難易之分,其實就看我們是否用心去思考,敢不敢獨辟蹊徑,乃至敢不敢向已有的權威挑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更是一群熱血青年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別的展覽可以不看,這個展覽不管多忙我都要來看。弘揚長征精神,具體到今天就是要弘揚艱苦奮斗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這是很重要的。」全國青聯委員、北京仁創科技集團董事長秦升益對此體會很深:他在1985年提出了用我國內蒙古沙漠上的風積石英砂,取代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鋯英砂做精密鑄造材料。當時我國進口鋯英砂需7000元一噸,而內蒙古的石英砂售價只要10元一噸。然而,這個設想當時多數人認為根本辦不到。但他充滿自信並堅定地開始了科研探索,他用自己的工資買材料研究,3年裡失敗了6000多次,用了9000多公斤沙子,終於克服重重困難,在1990年研製成功「耐高溫覆膜砂」技術及其產品,填補了一項國際鑄造業的空白。正是靠著自主創新,他們擁有了現在的自動化設備和生產基地,開發出50多項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成為國家首批創新型試點企業,一步步形成了現在的「沙產業」。
「長征精神會讓我們受益一生」
今年暑假期間,首都80餘名大學生代表分赴江西、廣西、貴州、四川、陝西、北京等六省市開展了「重走長征路弘揚愛國情」主題社會實踐活動。他們踏著紅軍前輩們的足跡,一路上考察調研,對長征精神有了更深的體會,對如何傳承長征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重走長征路的社會實踐沉澱下來的收獲,這種親身感觸到的長征精神會讓我們受益一生,我越發深刻地意識到當代青年肩上責任之重。重走長征路,我們看到了貧窮山區里孩子們破舊的衣衫和渴求的眼神,看到了農戶簡陋的房屋和臉上深深的皺紋。貧困、邊遠地區缺少的不僅僅是推動經濟發展的資源和開發經濟產品的空間,更缺乏推動經濟發展的技術和高素質人才。」中國傳媒大學學生郭陽說。
左傳長曾經作為團中央所派博士團成員在四川瀘州掛過職,一年的時間中走了紅軍長征的許多地方。他感慨地說:「這些地方很多都是老少邊窮地區,為長征的勝利作出過突出貢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之際,老少邊窮地區的發展是薄弱環節。這些地區的經濟不加以發展,那麼和諧社會就是不全面的。」
烏日切夫創作的《蒼狼白鹿》版畫,曾獲得2003年中國美術展最高獎——金彩獎,「我作為藝術教育和創作者,就要用藝德來陶冶學生,用品質來教育後人,並要以獨特的藝術來既表現歷史的悲壯與精彩,更要展示當代的繁榮和未來的輝煌,促進和諧文化發展。《蒼狼白鹿》反映的就是一種和諧文化,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我要以對這一文化底蘊的進一步挖掘、表現形式的不斷創新來弘揚長征精神,為和諧社會建設貢獻微薄之力。」
周京平說:「作為青年一代,我們更應加倍珍惜,用實際行動接好班,將老一輩鑄就的長征精神永遠傳承下去,積極努力去實現革命先烈未竟的事業,將我們的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得更加美好。預防和打擊經濟犯罪,維護經濟安全促進社會和諧是我們經偵幹警的法定責任。我們要立足本職,用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長征精神不斷激勵鞭策自己,永遠忠誠為民,嚴格執法,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民主與法制努力工作。」
「我們擁有的是青春的熱情、堅定的信念和豐富的學識,這筆精神財富是無盡的。或許我們每一個個體的能量微不足道,但是我們團結起來就能使星火燎原。未來的我們,不管是奮戰在一線的高素質教師,還是致力於祖國科教文衛事業發展的工作者,都將不忘傳承長征精神。」郭陽說。
劉凱說:「新征程上,我想長征精神留給青年人的,不僅僅是思索和學習,更是一種踐行,轉化為信念堅定、刻苦學習的行為,轉化為學會協作、不懼困難的品質,轉化為樂觀豁達、勇敢創新的品格。我相信,將長征精神熔鑄在我們的青春中,會格外耀眼。」
全國青聯委員、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羅東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現在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與長征面臨的生死存亡是無法相比的。人必須立大志,努力為國家和社會作奉獻,才能實現人生價值。在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不能只看到經濟利益和實惠,要從個人主義中跳出來,真正樹立理想,為國家強大、民族復興貢獻力量。這樣在今後回顧人生歷程時才不會後悔虛度此生。
⑥ 像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書上的《再見了,親人》那樣的關於解放軍救人的感人事跡
像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書上的《再見了,親人》那樣的關於解放軍救人的感人事跡
⑦ 參觀武器展覽心得體會 急求!!
人民政權從誕生之日起,就受到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的封鎖與挑戰。人民軍隊,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保衛新生政權的使命。
創建一個新中國的使命已經完成,但解放全中國的道路並未走完。開國大典這天,中國還有半數以上的國土沒有解放,200多萬國民黨殘余部隊分布在中南、西南、華南、華東等地。
追殲殘敵,進軍邊疆,剿滅匪特,粉碎國民黨軍隊竄犯襲擾,平息反動武裝叛亂……人民軍隊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在人民共和國的每一個重要關頭、每一個重大時刻,人民軍隊總是挺身而出——
勝利進行抗美援朝戰爭和多次邊境自衛防禦作戰,捍衛了國家的獨立、主權和尊嚴;
扎實推進軍事斗爭准備,有效震懾和打擊危害國家安全和統一的各種分裂、破壞活動;
我國政府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後,我軍部隊奉命進駐香港、澳門,依法履行防務職責;
許多官兵常年駐守在高山海島、雪域戈壁,經受著嚴寒酷熱、缺水缺氧的艱苦惡劣環境考驗,用青春和熱血保衛著祖國的萬里邊防和遼闊海疆……
「這支軍隊規模越來越小,戰鬥力卻越來越強了。」曾多次到中國軍營參觀采訪的一名外國記者得出這樣的結論。
60年來,人民軍隊規模一減再減,軍隊員額從600多萬降低到目前的230萬,在大裁軍的舞台上,一批舊的兵種消失,一批新的兵種和專業成長起來。今天的人民軍隊已經發展成為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機構精幹、指揮靈便、戰鬥力強的精銳之師。
2009年8月至9月,一場名為「跨越―2009」的遠程機動作戰演練在從南粵大地到白山黑水的大半個中國展開。來自沈陽、蘭州、濟南和廣州4個軍區的4個陸軍師、近5萬官兵,在軍委、總部統一部署下,拉動到本戰區以外的合同戰術訓練基地,在陌生地區與「敵人」展開信息化條件下的作戰對抗。信息主導、體系對抗、火力主戰、聯合制勝、全域戰場……全新的演習,把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的新要求貫穿始終,呈現出鮮明的信息化特徵。
與此同時,遠在中國大陸數千海里之外的亞丁灣海域,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已經完成兩次輪換,先後為上百批次、800多艘中外船隻護航。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在確保被護船隻百分之百安全的同時,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遠程機動、預警預報、快速反應、綜合保障能力也得到鍛煉和提高。
俗話說,「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國家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國家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安全統一和穩定,我為我國擁有如此強的的軍事力量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