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抗美援朝116師武器裝備

抗美援朝116師武器裝備

發布時間:2021-03-13 17:53:57

1. 抗美援朝時志願軍什麼裝備讓美軍膽戰心驚

從紅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歷次作戰中,嘹亮的軍號都為我軍取得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司號員鼓鼓嘴,千軍萬馬跑斷腿」。這句當年流傳在軍營中的順口溜,形象地說明了司號兵的重要地位。當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編制中,就有一支神奇的司號兵隊伍,它是人民軍隊的光榮與驕傲。

抗日戰爭時期的「軍號游擊戰」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建軍初期,就設立了司號兵。新兵入伍後,都要進行號譜的背誦訓練,如沖鋒號、集合號、防空號等等。軍營的生活、訓練和作戰基本上都要聽號音指揮,號聲一響,聽不懂號譜就會傻眼。司號兵編制在我軍通信兵的序列中,連編有司號員,營編有號目,師和團有號長。每當師、團舉行閱兵式,全師、全團的司號兵還要集中起來,為閱兵式吹奏軍樂,場面十分壯觀。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軍號游擊戰法,曾使日偽軍聞風喪膽。1939年冬,膠東軍區第5旅第15團在棲霞縣松山鎮戰斗中,巧妙地發揮了軍號的威懾作用。當時,由於進攻兵力不足,15團將全團的司號兵集中起來,按每組兩人在松山鎮四周分別設置了多組司號兵。攻擊開始後,我軍司號兵在松山鎮的四面同時吹起沖鋒號。日偽軍聽到這么多號聲,以為八路軍大部隊包圍了松山鎮,驚慌失措,命令火炮和輕重機槍向四面八方瘋狂掃射,造成火力分散。15團2營乘虛而入,發起猛烈攻擊。日偽軍見勢不妙,倉皇向東山方向逃竄。這時我司號兵又發起新的「軍號攻擊」,一會兒這邊發號,一會兒那邊發號,一會兒兩邊一起發號,一會兒四周同時發號,敵人感到大兵壓境,驚恐萬分,只好放棄東山逃竄。此戰,日軍小隊傷亡過半,偽軍中隊大部被殲。

「游動發號,牽制敵人」是「軍號游擊戰」的又一戰法。1940年秋,我軍由兩個排組成的保衛隊與50多人的日偽軍發生激戰。敵人先採取拖的戰術,企圖等援軍到來後就對我進行圍攻。我軍為了及時撤出危險地帶,司號長林軍帶一名司號員機智靈活地利用地形、地物一邊向敵人游動射擊,一邊吹沖鋒號迷惑敵人。我軍陣地上不但四處吹響號聲,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吹響不同的調。敵人搞得莫名其妙,以為我軍增援部隊到了,因此不敢進攻,只向有號聲的地方開炮射擊。保衛隊抓住這一機會,安全地撤離了危險地帶。膠東八路軍創造的「軍號游擊戰法」,後來被收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回憶史料》。

志願軍司號員:一把軍號退敵一個營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1950年12月31日黃昏,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三個軍團的協同下,在西起臨津江口,東至麟蹄的200多公里正面戰線發起了第三次戰役,勢如摧枯拉朽,「聯合國軍」的陣地被我軍迅速突破。1951年1月1日。志願軍全線轉入追擊作戰。第50軍149師和第39軍116師,分別向高陽和漢城方向迅猛攻擊。追擊部隊直插釜谷里,切斷了「聯合國軍」的退路。

釜谷里雖是一個小鎮,但距漢城不到40公里,是敵我雙方拚死爭奪的「咽喉要道」。1951年1月2日晚,我志願軍374團在釜谷里受到「聯合國軍」的阻擋。當時,我偵察排潛入敵方陣地抓回一名哨兵。經審問,得知這里全部是英軍,有一個聯隊的兵力。但我方翻譯誤把一個聯隊理解成了一個「連隊」,於是,團領導就指派一連和三連說,你們趕快把他們俘虜了算了。不料。這里的守敵竟有一個團(英軍的聯隊就是團)。

得知這個情況後,我志願軍374團迅速調整部署。3日凌晨3點,七連83名官兵,接受了攻佔釜谷里北面一個小高地。切斷敵人退路的任務。戰斗中,由於守敵有強大的炮火支援,我軍剛到山腳下,指導員和副連長就相繼犧牲。七連戰士在連長的帶領下仍拚死沖鋒,經過一番激戰,小高地終於被拿下,但連長卻身負重傷。犧牲前,他對戰友說:「我們鋼鐵連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你們一定要守住陣地!」

他身邊的司號員鄭起堅定地回答說:「您就放心吧。我是共產黨員,請把手槍交給我,我接替您指揮!」

鄭起拿起連長的手槍,站在山頭上大聲喊道:「同志們,現在連隊的於部都犧牲了,大家聽我指揮。共產黨員都要站在前面,人在陣地在!」當時全連只剩下26人。

英軍為了打通退路,向無名高地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猛烈攻擊,這是鄭起在朝鮮戰場上經歷的最為慘烈的一次戰斗。在英軍第六次進攻之後,七連陣地上僅剩下7人。

事後才知道,被困在釜谷里的英軍是號稱王牌部隊的「萊福槍團」和一個重坦克營。該團團長奧斯特曾揚言說,「萊福槍團」的戰鬥力可以頂得上中國的一個師或一個軍!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天這支王牌部隊的六次大規模進攻,竟沒能打下這個小高地。

久攻不下,「萊福槍團」孤注一擲,發動了第七次進攻。在半小時內,敵人將5000發炮彈雨點般傾瀉到了七連陣地上,接著又組織起8輛坦克和一個營的兵力,向七連陣地發起了最後的沖鋒。激戰之後,七連彈葯所剩無幾。不久,子彈打光了!

眼看敵人就要佔領陣地了,怎麼辦?情急之下,鄭起想到了身上的軍號。他取出軍號。傲立山頭,奮力吹響了沖鋒號!

對這種「魔鬼般狂嘯」的軍號,英軍太熟悉了。「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就曾在《朝鮮戰爭回憶錄》里這樣描述志願軍的軍號:「這是一種銅制的樂器,能發出一種特別刺耳的聲音。在戰場上,她彷彿是非洲的女巫,只要她一響起,中共軍隊就如著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撲向聯軍。每當這時,聯軍總被打得如潮水般潰退。」

當然,這次也沒有例外。當鄭起一口氣吹響兩遍沖鋒號之後,對面的英軍被嚇得愣住了。雖然他們端著槍,而且距這位志願軍戰士只有十幾米,卻沒有向他開槍!後來,一位英軍士兵在日記里這樣寫道:「聽到這號聲,我感覺到這分明是中國式的葬禮!」

最初,英軍迷惑、驚慌,接著,轉頭便往山下逃。真是兵敗如山倒,正如李奇微所說,「聯合國軍」再一次如潮水般潰退了。當然,這其中包括他們那幾輛無堅不摧、火力強大的重型坦克!

就這樣,我志願軍374團7連從83人打到最後7人;從2日午夜打到3日黃昏,硬是擊退了英軍數次的輪番進攻,像釘子般牢牢守住了陣地,扎緊了「口袋」,使主力部隊創造了殲滅英軍王牌「萊福槍團」大部的經典戰例。1951年冬天,鄭起榮立特等功。不久,志願軍總部又授予他「二級戰斗英雄」稱號。如今,70多歲的鄭起老人早已離休,在遼寧鞍山安度晚年。而那把軍號也已作為一級文物,被收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

英軍怕中國軍隊的軍號,美軍也不例外。美軍官兵普遍反映:「聽到中國軍號嘶鳴,我們個個膽戰心驚。」

在朝鮮戰爭期間,我軍戰俘營里的管理人員詢問美軍第2師一個工兵營長是怎樣被俘的,他回答說:「你方到處都是莫名其妙的怪物在叫,把我們叫懵了,結果就成了俘虜。」我方管理人員聽後,一陣大笑,然後把「怪物」叫來當場表演。美軍營長恍然大悟。尷尬地低下了頭。

2. 抗美援朝,蘇聯真的是無償援助我們60個師的裝備嗎

抗美援朝是新中國建立之後,中國軍隊在國際戰爭中的第1次亮相,跟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了一場硬核之戰。我們的軍隊實力是相當薄弱的,硬是用小米加步槍了打敗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軍隊,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除了指揮官高超的指揮技術和我們最可愛的人志願軍戰士奮勇殺敵浴血犧牲的因素外,蘇聯的援助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但如果說蘇聯無償支援了我們60個師的武器裝備,這就太有點誇張了。

但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國力凋敝,根本拿不出這么多錢購買武器,雙方經過談判達成協定,我方最終以錫、銻、鎢、鉛等稀有金屬作為交換,才最終獲得了這一批武器。我國在抗美援朝期間,也向蘇聯購買了一批先進的武器,先進的武器是必須用現金來支付的,當時我國是非常窮的,一直到了1965年才還清債務。

3. 十二軍三十四師一百團在抗美援朝中獲二級英雄的人是誰

抗美援朝戰爭發生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經過兩年九個月的艱苦卓絕的戰斗,共斃傷俘敵71.8萬餘人,其中美軍29.7萬餘人。迫使"聯合國軍"於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輝煌勝利。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根據中央軍委輪番作戰方針,先後有27個軍另1個師入朝參戰。從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首番參戰部隊有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66軍、第50軍、第20軍、第27軍、第26軍共計9個軍30個師(其中第20軍、第27軍、第26軍首番參戰轄4個師);1951年4月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參戰部隊有第64軍、第63軍、第65軍、第60軍、第12軍、第15軍和第20軍、第26軍、第27軍、第39軍、第40軍共計11個軍33個師;1951年6月中旬以後,屬於第三番參戰部隊有第67軍、第68軍、第47軍和第12軍、第15軍、第60軍、第20軍、第26軍、第27軍、第63軍、第64軍、第65軍、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50軍共計17個軍51個師,另有第36軍、第37軍兩個軍擔任在朝鮮南市、泰州、院里三個機場擔任搶修、維護警戒任務。1952年9月,第23軍、第24軍、第46軍入朝,輪換第20軍、第27軍、第42軍回國;同年11月,第33師入朝,擔任東海岸元山地區的防禦任務;為加強1953年春季反登陸作戰力量,第16軍、第1軍、第54軍、第21軍先後於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入朝。朝鮮停戰前後,大部分部隊先後凱旋迴國。第1軍、第16軍、第21軍、第23軍、第54軍暫駐朝鮮執行維護停戰協定實施任務,並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幫助朝鮮人民重建家園。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個軍勝利完成任務後,分三批全部撤離朝鮮回國。為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作出卓越貢獻的中國人民志願軍27個軍參戰概況如下:志願軍第38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38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梁興初、江擁輝(代),政治委員劉西元、吳岱(代)。轄第112師、第113師、第114師。先後隸屬第13兵團、志願軍總部、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該軍於1950年10月19日首批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勝利完成任務後,於1953年7月10日回國。該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被譽為"萬歲軍"。志願軍第39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39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吳信泉、張竭誠(代),政治委員徐斌洲、李雪三、石瑛(代)。轄第115師、第116師、第117師。先後隸屬第13兵團、志願軍總部、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該軍於1950年10月19日首批由遼寧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1953年5月7日回國。志願軍第40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40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溫玉成,政治委員袁昇平。轄第118師、第119師、第120師。先後隸屬第13兵團、志願軍總部、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該軍於1950年10月19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1953年7月回國。志願軍第42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42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吳瑞林,政治委員周彪、郭成柱。轄第124師、第125師、第126師。先後隸屬第13兵團、志願軍總部。該軍於1950年10月19日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和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1952年10月30日回國。志願軍第66軍:1950年10月由華北軍區第66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肖新槐,政治委員王紫峰。轄第196師、第197師、第198師。隸屬志願軍總部。該軍於1950年10月25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1951年4月10日回國。志願軍第50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50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曾澤生,政治委員徐文烈。轄第148師、第149師、第150師。先後隸屬志願軍總部、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該軍於1950年10月26日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和遼寧安東(今丹東)兩地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1951年4月12日回國休整。同年7月上旬再次入朝,擔任朝鮮西海岸防禦及搶修機場任務,11月參加西朝鮮灣渡海攻島作戰。1955年4月19日回國。志願軍第20軍:1950年11月由第3野戰軍第20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張翼翔、政治委員張翼翔(兼)、譚佑銘。轄第58師、第59師、第60師及第89師。隸屬第9兵團。該軍於1950年11月7日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第二、五次戰役和朝鮮東海岸防禦。1952年10月11日回國。該軍172團3連連長楊根思(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志願軍第27軍:1950年11月由第3野戰軍第27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彭德清,政治委員劉浩天、曾如清。轄第79師、第80師、第81師及第94師。隸屬第9兵團。該軍於1950年11月12日由吉林臨江入朝,參加了第二、五次戰役和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10月14日回國。志願軍第26軍:1950年11月由第3野戰軍第26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張仁初,政治委員李耀文。轄第76師、第77師、第78師及第88師。隸屬第9兵團。該軍於1950年11月19日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第二、四、五次戰役和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6月5日回國。志願軍第64軍:1951年2月由第1野戰軍第64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曾思玉、唐子安,政治委員王昭、黃文明。轄第190師、第191師、第192師。隸屬第19兵團。該軍於1951年2月16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和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1953年8月回國。志願軍第63軍:1951年2月由第1野戰軍第63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傅崇碧,政治委員龍道權。轄第187師、第188師、第189師。隸屬第19兵團。該軍於1951年2月17日由遼寧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1953年9月回國。志願軍第65軍:1951年2月由第1野戰軍第65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肖應堂,政治委員王道邦,後軍長兼政治委員王道邦。轄第193師、第194師、第195師。隸屬第19兵團。該軍於1951年2月22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1953年10月回國。志願軍第60軍:1951年3月由第2野戰軍第60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韋傑、張祖諒,政治委員袁子欽。轄第179師、第180師、第181師。先後隸屬第3兵團、第20兵團。該軍於1951年3月17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1953年9月回國。志願軍第12軍:1951年3月由第2野戰軍第12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曾紹山,政治委員李震。轄第31師、第34師、第35師。隸屬第3兵團。該軍於1951年3月21日由遼寧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1年夏秋防禦戰術、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及上甘嶺戰役、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1954年4月25日回國。該軍100團2連班長伍先華(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爆破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104團4連副排長楊春增(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91團5連戰士胡修道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殺敵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志願軍第15軍:1951年3月由第2野戰軍第15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秦基偉、李成芳(代),政治委員谷景生。轄第29師、第44師、第45師。隸屬第3兵團。該軍於1951年3月25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及上甘嶺戰役、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1954年5月回國。該軍135團2營通信員黃繼光(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135團7連排長孫占元(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87團9連邱少雲(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志願軍第47軍:1951年4月由第4野戰軍第47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曹里懷、張天雲,政治委員李人林、劉賢權、陳發洪(代)。轄第139師、第140師、第141師。先後隸屬志願軍總部、第9兵團。該軍於1951年4月11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和1953年春上浦防東山作戰。1954年9月24日回國。該軍141師偵察連文書羅盛教(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愛民模範"稱號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一級戰士榮譽勛章。志願軍第67軍:1951年6月由華北軍區第67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李湘、邱蔚,政治委員曠伏兆。轄第199師。第200師、第201師。隸屬第20兵團。該軍於1951年6月21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1954年9月29日回國。該軍595團1連戰士李家發(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志願軍第68軍:1951年6月由華北軍區第68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陳仿仁,政治委員李呈瑞。轄第202師、第203師、第204師。隸屬第20兵團,該軍於1951年6月24日由遼寧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5年4月9日回國。該軍607團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志願軍第36軍:1951年9月由華北軍區第36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王建業(代),政治委員康健民。轄第106師、第107師。隸屬第23兵團。該軍於1951年9月7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入朝,主要擔負機場的搶修、維護和警戒任務。1951年11月30日回國。志願軍第37軍:1951年9月由華北軍區第37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張世珍,政治委員帥榮。轄第109師、第110師。隸屬第23兵團。該軍於1951年9月7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入朝,主要擔負機場的搶修、維護和警戒任務。1951年11月30日回國。志願軍第23軍:1952年9月由第3野戰軍第23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鍾國楚、吳瑞山,政治委員盧勝、謝福林。轄第67師、第69師、第73師。先後隸屬第9兵團、第19兵團。該軍於1952年9月5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3月回國。該軍200團9連戰士許家朋(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志願軍第24軍:1952年9月由第3野戰軍第24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兼政治委員皮定均、張震(代)。轄第70師、第72師、第74師。隸屬第9兵團。該軍於1952年9月12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5年10月回國。志願軍第46軍:1952年9月由第4野戰軍第46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肖全夫,政治委員吳保山。轄第133師、第136師、第137師。先後隸屬志願軍總部、第19兵團。該軍於1952年9月15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5年10月回國。志願軍第16軍:1952年12月由第2野戰軍第16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尹先炳、潘焱,政治委員陳雲開、戴潤生。轄第32師、第46師、第47師。先後隸屬第9兵團、第19兵團。該軍於1952年12月28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和夏季反擊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4月回國。志願軍第1軍:1952年12月由第1野戰軍第1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黃新廷、唐金龍,政治委員梁仁芥、顏金生。轄第1師、第2師、第7師。先後隸屬第19兵團、志願軍總部。該軍於1953年1月22日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10月回國。志願軍第54軍:1952年12月由第4野戰軍第54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丁盛,政治委員謝明、謝家祥。轄第130師、第134師、第135師。先後隸屬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第20兵團。該軍於1953年2月2日入朝,參加了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和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7月回國。志願軍第21軍:1952年12月由第3野戰軍第21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吳泳湘、謝振華,政治委員謝福林、吳融峰。轄第61師、第62師、第63師。隸屬第20兵團。該軍於1953年3月14日由遼寧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和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7月回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正義之師中國人民志願軍用落後的武器裝備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出了國威、軍威。同時,我軍73%的野戰軍部隊(按入朝前隸屬關系,第1野戰軍4個軍、第2野戰軍4個軍另1個師、第3野戰軍6個軍、第4野戰軍3個軍、華北軍區5個軍、東北軍區5個軍)經受了現代條件同世界強敵作戰的考驗和鍛煉,培育了一大批適應現代戰爭需要的軍事指揮人才,提高了我軍綜合素質和作戰能力及軍事理論水平。中國人民志願軍英模榜「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獲得者:彭德懷 楊根思 黃繼光 伍先華 許家朋 孫占元邱少雲 李家發 楊連第 楊春增 楊育才 胡修道特級英雄:楊根思 黃繼光一級英雄:卜廣德 於泮宮 於喜田 王 海 王兆才王學鳳 王德明 毛張苗 孔慶三 劉慶亮劉維漢 孫占元 孫生祿 孫振錄 伍先華李鳳林 李家發 李延年 余新發 許家朋沈樹根 邱少雲 張永富 張積慧 吳志洲員寶山 周厚剛 陳忠德 楊寶山 楊育才楊春增 楊連第 胡修道 趙寶桐 柴去振徐長富 高成山 高景灝 倪祥明 秦家彬曹慶功 曹玉海 郭忠田 郭恩志 曹家富崔建國 雷寶森 魯 珉 魏玉德 譚煩雲一級模範:王興紀 孫鳳鉅 羅盛教 張益仁

4. 一個關於抗美援朝的問題

不是這樣的

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根據中央軍委輪番作戰方針,先後有27個軍另1個師入朝參戰。從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首番參戰部隊有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66軍、第50軍、第20軍、第27軍、第26軍共計9個軍30個師(其中第20軍、第27軍、第26軍首番參戰轄4個師);1951年4月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參戰部隊有第64軍、第63軍、第65軍、第60軍、第12軍、第15軍和第20軍、第26軍、第27軍、第39軍、第40軍共計11個軍33個師;1951年6月中旬以後,屬於第三番參戰部隊有第67軍、第68軍、第47軍和第12軍、第15軍、第60軍、第20軍、第26軍、第27軍、第63軍、第64軍、第65軍、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50軍共計17個軍51個師,另有第36軍、第37軍兩個軍擔任在朝鮮南市、泰州、院里三個機場擔任搶修、維護警戒任務。1952年9月,第23軍、第24軍、第46軍入朝,輪換第20軍、第27軍、第42軍回國;同年11月,第33師入朝,擔任東海岸元山地區的防禦任務;為加強1953年春季反登陸作戰力量,第16軍、第1軍、第54軍、第21軍先後於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入朝。朝鮮停戰前後,大部分部隊先後凱旋迴國。第1軍、第16軍、第21軍、第23軍、第54軍暫駐朝鮮執行維護停戰協定實施任務,並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幫助朝鮮人民重建家園。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個軍勝利完成任務後,分三批全部撤離朝鮮回國。

為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作出卓越貢獻的中國人民志願軍27個軍參戰概況如下:

志願軍第38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38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梁興初、江擁輝(代),政治委員劉西元、吳岱(代)。轄第112師、第113師、第114師。先後隸屬第13兵團、志願軍總部、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該軍於1950年10月19日首批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勝利完成任務後,於1953年7月10日回國。該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被譽為"萬歲軍"。

志願軍第39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39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吳信泉、張竭誠(代),政治委員徐斌洲、李雪三、石瑛(代)。轄第115師、第116師、第117師。先後隸屬第13兵團、志願軍總部、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該軍於1950年10月19日首批由遼寧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1953年5月7日回國。

志願軍第40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40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溫玉成,政治委員袁昇平。轄第118師、第119師、第120師。先後隸屬第13兵團、志願軍總部、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該軍於1950年10月19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1953年7月回國。

志願軍第42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42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吳瑞林,政治委員周彪、郭成柱。轄第124師、第125師、第126師。先後隸屬第13兵團、志願軍總部。該軍於1950年10月19日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和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1952年10月30日回國。

志願軍第66軍:1950年10月由華北軍區第66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肖新槐,政治委員王紫峰。轄第196師、第197師、第198師。隸屬志願軍總部。該軍於1950年10月25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1951年4月10日回國。

志願軍第50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50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曾澤生,政治委員徐文烈。轄第148師、第149師、第150師。先後隸屬志願軍總部、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該軍於1950年10月26日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和遼寧安東(今丹東)兩地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1951年4月12日回國休整。同年7月上旬再次入朝,擔任朝鮮西海岸防禦及搶修機場任務,11月參加西朝鮮灣渡海攻島作戰。1955年4月19日回國。

志願軍第20軍:1950年11月由第3野戰軍第20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張翼翔、政治委員張翼翔(兼)、譚佑銘。轄第58師、第59師、第60師及第89師。隸屬第9兵團。該軍於1950年11月7日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第二、五次戰役和朝鮮東海岸防禦。1952年10月11日回國。該軍172團3連連長楊根思(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志願軍第27軍:1950年11月由第3野戰軍第27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彭德清,政治委員劉浩天、曾如清。轄第79師、第80師、第81師及第94師。隸屬第9兵團。該軍於1950年11月12日由吉林臨江入朝,參加了第二、五次戰役和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10月14日回國。

志願軍第26軍:1950年11月由第3野戰軍第26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張仁初,政治委員李耀文。轄第76師、第77師、第78師及第88師。隸屬第9兵團。該軍於1950年11月19日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第二、四、五次戰役和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6月5日回國。

志願軍第64軍:1951年2月由第1野戰軍第64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曾思玉、唐子安,政治委員王昭、黃文明。轄第190師、第191師、第192師。隸屬第19兵團。該軍於1951年2月16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和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1953年8月回國。

志願軍第63軍:1951年2月由第1野戰軍第63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傅崇碧,政治委員龍道權。轄第187師、第188師、第189師。隸屬第19兵團。該軍於1951年2月17日由遼寧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1953年9月回國。

志願軍第65軍:1951年2月由第1野戰軍第65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肖應堂,政治委員王道邦,後軍長兼政治委員王道邦。轄第193師、第194師、第195師。隸屬第19兵團。該軍於1951年2月22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1953年10月回國。

志願軍第60軍:1951年3月由第2野戰軍第60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韋傑、張祖諒,政治委員袁子欽。轄第179師、第180師、第181師。先後隸屬第3兵團、第20兵團。該軍於1951年3月17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1953年9月回國。

志願軍第12軍:1951年3月由第2野戰軍第12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曾紹山,政治委員李震。轄第31師、第34師、第35師。隸屬第3兵團。該軍於1951年3月21日由遼寧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1年夏秋防禦戰術、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及上甘嶺戰役、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1954年4月25日回國。該軍100團2連班長伍先華(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爆破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104團4連副排長楊春增(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91團5連戰士胡修道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殺敵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志願軍第15軍:1951年3月由第2野戰軍第15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秦基偉、李成芳(代),政治委員谷景生。轄第29師、第44師、第45師。隸屬第3兵團。該軍於1951年3月25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及上甘嶺戰役、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1954年5月回國。該軍135團2營通信員黃繼光(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135團7連排長孫占元(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87團9連邱少雲(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志願軍第47軍:1951年4月由第4野戰軍第47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曹里懷、張天雲,政治委員李人林、劉賢權、陳發洪(代)。轄第139師、第140師、第141師。先後隸屬志願軍總部、第9兵團。該軍於1951年4月11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和1953年春上浦

防東山作戰。1954年9月24日回國。該軍141師偵察連文書羅盛教(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愛民模範"稱號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一級戰士榮譽勛章。

志願軍第67軍:1951年6月由華北軍區第67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李湘、邱蔚,政治委員曠伏兆。轄第199師。第200師、第201師。隸屬第20兵團。該軍於1951年6月21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1954年9月29日回國。該軍595團1連戰士李家發(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志願軍第68軍:1951年6月由華北軍區第68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陳仿仁,政治委員李呈瑞。轄第202師、第203師、第204師。隸屬第20兵團,該軍於1951年6月24日由遼寧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5年4月9日回國。該軍607團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志願軍第36軍:1951年9月由華北軍區第36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王建業(代),政治委員康健民。轄第106師、第107師。隸屬第23兵團。該軍於1951年9月7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入朝,主要擔負機場的搶修、維護和警戒任務。1951年11月30日回國。

志願軍第37軍:1951年9月由華北軍區第37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張世珍,政治委員帥榮。轄第109師、第110師。隸屬第23兵團。該軍於1951年9月7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入朝,主要擔負機場的搶修、維護和警戒任務。1951年11月30日回國。

志願軍第23軍:1952年9月由第3野戰軍第23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鍾國楚、吳瑞山,政治委員盧勝、謝福林。轄第67師、第69師、第73師。先後隸屬第9兵團、第19兵團。該軍於1952年9月5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3月回國。該軍200團9連戰士許家朋(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志願軍第24軍:1952年9月由第3野戰軍第24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兼政治委員皮定均、張震(代)。轄第70師、第72師、第74師。隸屬第9兵團。該軍於1952年9月12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5年10月回國。

志願軍第46軍:1952年9月由第4野戰軍第46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肖全夫,政治委員吳保山。轄第133師、第136師、第137師。先後隸屬志願軍總部、第19兵團。該軍於1952年9月15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5年10月回國。

志願軍第16軍:1952年12月由第2野戰軍第16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尹先炳、潘焱,政治委員陳雲開、戴潤生。轄第32師、第46師、第47師。先後隸屬第9兵團、第19兵團。該軍於1952年12月28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和夏季反擊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4月回國。

志願軍第1軍:1952年12月由第1野戰軍第1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黃新廷、唐金龍,政治委員梁仁芥、顏金生。轄第1師、第2師、第7師。先後隸屬第19兵團、志願軍總部。該軍於1953年1月22日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10月回國。

志願軍第54軍:1952年12月由第4野戰軍第54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丁盛,政治委員謝明、謝家祥。轄第130師、第134師、第135師。先後隸屬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第20兵團。該軍於1953年2月2日入朝,參加了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和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7月回國。

志願軍第21軍:1952年12月由第3野戰軍第21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吳泳湘、謝振華,政治委員謝福林、吳融峰。轄第61師、第62師、第63師。隸屬第20兵團。該軍於1953年3月14日由遼寧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和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7月回國。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正義之師中國人民志願軍用落後的武器裝備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出了國威、軍威。同時,我軍73%的野戰軍部隊(按入朝前隸屬關系,第1野戰軍4個軍、第2野戰軍4個軍另1個師、第3野戰軍6個軍、第4野戰軍3個軍、華北軍區5個軍、東北軍區5個軍)經受了現代條件同世界強敵作戰的考驗和鍛煉,培育了一大批適應現代戰爭需要的軍事指揮人才,提高了我軍綜合素質和作戰能力及軍事理論水平。

5. 抗美援朝交戰雙方武器對比

參考《抗美援朝戰爭史》

一、志願軍入朝第一次戰役時的裝備水平:

士兵標准裝備:手榴彈3枚, 步槍或沖鋒槍1枝(步槍是三八大蓋或中正式步槍, 沖鋒槍主要是美式湯姆森);

班:輕機槍1挺,(日式歪把子、捷克式);

連:60毫米迫擊炮3門,擲彈筒若干, 9挺班用機槍;

營:編制1個機炮連, 包括2個重機槍排,共配備重機槍6挺,1個迫擊炮排, 配備81或82毫米迫擊炮3門。火箭筒在編者暫時保留,缺編的營不予補充;

團:編制1個92步兵炮連,配備4門炮,一個重迫擊炮連,配備4門炮。或按照每連6門81或82毫米迫擊炮代替;

師:編制1個山炮營,配備75毫米的41式92式或美式山炮12門。

15軍炮兵團:5門105榴、17門75野炮。

46軍炮團1952年秋季入朝參戰,全團共有41式山炮24、美式山炮4、75野炮4。

二、志願軍初期的主要裝備(中華網:朝鮮戰爭中的輕武器——志願軍裝備的雜式槍械):

1、中國人民志願軍裝備的手槍型號多,品種復雜,主要有:德國7.63mmMl932式毛瑟自動手槍、比利時9mm大威力勃朗寧半自動手槍、7.65mmM1900式、M1910式、M1910/22式勃朗寧手槍、美國0.32英寸野人牌手槍,西班牙的星牌、阿斯特拉、皇家手槍等等。

2、沖鋒槍:美國M3式沖鋒槍、英國的司登沖鋒槍和舊中國仿造的湯姆遜沖鋒槍。

11mm三元式沖鋒槍。1947年(民國36年),國民黨兵工署第60廠依照美國0.45英寸M3A1式沖鋒槍製成了一種沖鋒槍,定為「三元式」。

9mm三七式沖鋒槍,此槍是在 M3A1式沖鋒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其主要改進點將槍的口徑從0.45英寸(11.43mm)改為9mm。

3、步槍:都是屬於非自動步槍,是以毛瑟步槍為主,在裝備的毛瑟步槍中,有7.92mmMl898式毛瑟步槍,7.92mm98K式毛瑟步槍,7.92mmMl924式毛瑟步槍,7.92mm二四式步槍(又稱中正式步槍),7.92mm漢式步槍(漢陽造),6.5mm三八式步槍。

4、機槍:7.92mmZB-26式輕機槍(捷克式)、7.7mmMKⅡ式布倫輕機槍、7.92mm勃然式輕機槍、7.92mmMl937式麥德森機槍、7.92mmKE7式啟拉利輕機槍、7.92mm30式勃朗寧輕機槍。

重機槍:7.92mmD式勃朗寧重機槍、7.92mm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7.7mm九二式重機槍(日造)、0.30英寸(7.62mm)M1917A1式勃朗寧(水冷式)重機槍;

5、志願軍使用的手榴彈:主要為東北和山西的兵工廠生產的國產手榴彈、蘇制反坦克手榴彈。

三、更換蘇式裝備後的槍械:

1、7.62mmППЩ41式沖鋒槍——國產仿製產品為1950式7.62mm沖鋒槍;

2、1951年式7.62mm半自動手槍,也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裝備。它是我國兵工廠根據原蘇聯7.62mTT 1930-33式半自動手槍(又稱托卡列夫半自動手槍)仿製;

3、1891年式納甘步槍,——國產仿製產品53式步槍;

4、五三式重機槍。

(上述裝備為國產第一代仿蘇制裝備)

四、五六式沖鋒槍,五六式半自動步槍沒有投入朝鮮戰場。

1955年,中國同蘇聯簽訂協議,引進蘇制AK—47突擊步槍和C—41半自動步槍技術,在國內自製,分別定名為56式沖鋒槍和56式半自動步槍。1959年國慶閱兵時,上述兩種槍首次亮相。到1964年,中國全軍完成了第二代步槍換裝。

五、志願軍裝備的坦克和美軍裝備的坦克:

志願軍:T—34/85 、IS-2重型坦克、SU-100;

美 軍:

步兵師屬坦克營編制:軍官39、士兵638;裝備M26坦克63輛,M45坦克6輛,M24坦克2輛。合計71輛。

團屬坦克連:轄坦克22輛

M24「霞飛」輕型坦克 、M41「沃克·布爾多哥」輕型坦克 、M4A3E8中型坦克 、",M4"謝爾曼」M26「潘興」中型坦克 、M45中型坦克、M46中型坦克 、LVT系列履帶式登陸車 。

6. 抗美援朝鮮中方武器有哪些

抗美援朝是我國政府在接到朝鮮政府出兵請求後匆忙間決定的,當時新中國成立版剛剛一年,國家權正在大規模開始重建,部隊已經開始復員,而軍工生產也被讓位於地方建設,由於部隊開始復員,大量武器彈葯被統一回收,部隊後勤開始步入正軌,據統計當時人民解放軍擁有各種槍械200餘萬支(挺),當然這個數字可能比實際擁有略小一點,因為有的部隊可能因某種原因瞞報一些。

據有關資料表明,當時我軍的武器裝備種類繁多,型號各易,既有美國二戰後期生產的新型步、機槍,也有北伐戰爭時期的老式"漢陽造"步槍。分別為蘇聯、美國、英國、日本、捷克、德國、加拿大等國家製造。僅步槍口徑從6.5mm到11.43mm多達13種,各種槍械的型號更是多達幾十種。

7. 抗美援朝蘇聯援助志願軍四十個整師裝備嗎

抗美援朝期間,蘇聯實際上提供了39個師的裝備

在朝鮮的志願軍有34個師專更換了裝備,另屬2個師的武器作為補充消耗和分給軍校、軍區用作訓練。
此外,無償提供朝鮮3個師的裝備

蘇聯之後,又向中國提供了21個師的裝備,完成了軍隊的換裝

8. 抗美援朝敵我雙方武器裝備差距有多大

志願軍武器裝備與美軍相比,就像「叫花子與龍王比寶」,可以用「敵有我無,敵多我少,敵好我差」十二個字來概括。這種差距,在志願軍初入朝時尤為突出。

敵有我無:此時,美國投入到朝鮮戰場上的空軍和海軍的飛機約1200架,包括戰斗截擊機(殲擊機)、戰略轟炸機、輕轟炸機、戰斗轟炸機和運輸、救護、指揮等飛機,此外,地面部隊每個師還編有22架炮兵校正機;投入到戰場上的海軍各種艦艇300餘艘,其中包括航空母艦、巡洋艦、戰列艦、驅逐艦、登陸艦、掃雷艇等。美軍地面部隊全部機械化或摩托化,共有坦克1000餘輛(每個步兵師和陸戰師各編有140餘輛)、裝甲車330餘輛(每個師各編有35輛),每師還編有各種車輛3800餘輛。志願軍既沒有空軍參戰,也沒有海軍參戰,地面部隊也沒有坦克和裝甲車編制,每個軍只臨時配有100輛左右負責物資運輸的汽車。
敵多我少:除上述武器裝備敵有我無外,敵我雙方都有的主要武器,志願軍也遠比美軍少。美國地面部隊每個師除裝備坦克外,還有各種火炮959門,包括榴彈炮72門、各種直射炮(山炮、野炮、無坐力炮)120門、各種迫擊炮160門、高射炮64門、火箭筒543具,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徑火炮330餘門。美軍在朝鮮有7個師和第八集團軍總部,總計有各種火炮6049門,其中榴彈炮568門、高射炮784門(不包括南朝鮮軍和其他「聯合國軍」的)。志願軍一個軍才編有各種火炮522門,包括有直射炮108門、各種迫擊炮333門、火箭筒81具,而且沒有坦克,也沒有榴彈炮和高射炮,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徑火炮僅190餘門。志願軍一個軍的火炮僅相當於美軍一個師火炮裝備的54%。志願軍第一批入朝6個軍(其中第五十軍和第六十六軍火炮編制更少),加上志願軍炮兵的火炮在內,共有各種火炮不足3000門(其中榴彈炮320門、高炮36門),僅相當於美軍火炮總數的45%左右。志願軍沒有空軍、沒有坦克,而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也少得可憐。另外美軍一個師裝備各型無線通信機1400部,有線電話機1100部。志願軍一個軍裝備無線通信機只有69部,有線電話機375部,僅相當於美軍一個師同類裝備的5%和34%。
敵好我差:志願軍不但沒有空軍和海軍參戰,沒有坦克和裝甲車編制,而且火炮和槍支在性能和質量上也都不能與美軍相比。美軍火炮新、口徑大、射程遠、彈葯足,最大射程可達20多公里,均有汽車牽引或吉普車載運,威力大,機動性能好。志願軍裝備的火炮幾乎全部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繳獲的日軍和國民黨軍的裝備,火炮陳舊、型號雜、口徑小、射程近(最遠10公里)、彈葯不足,多由騾馬馱載或由人員攜行,威力小,機動性能差。美軍步兵的槍支都是自動半自動的;志願軍步兵裝備的槍支,美製、俄制、德制、日制和舊中國製造的都有,自動槍極少。
這就是志願軍武器裝備與美軍武器裝備的現實,這就是志願軍武器裝備與美軍武器裝備的巨大差距。敵我雙方武器裝備優劣如此懸殊,使雙方在戰場上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9. 抗美援朝戰爭我軍參戰的部隊是哪些

抗美援朝戰爭發生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經過兩年九個月的艱苦卓絕的戰斗,共斃傷俘敵71.8萬餘人,其中美軍29.7萬餘人。迫使"聯合國軍"於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輝煌勝利。

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根據中央軍委輪番作戰方針,先後有27個軍另1個師入朝參戰。從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首番參戰部隊有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66軍、第50軍、第20軍、第27軍、第26軍共計9個軍30個師(其中第20軍、第27軍、第26軍首番參戰轄4個師);1951年4月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參戰部隊有第64軍、第63軍、第65軍、第60軍、第12軍、第15軍和第20軍、第26軍、第27軍、第39軍、第40軍共計11個軍33個師;1951年6月中旬以後,屬於第三番參戰部隊有第67軍、第68軍、第47軍和第12軍、第15軍、第60軍、第20軍、第26軍、第27軍、第63軍、第64軍、第65軍、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50軍共計17個軍51個師,另有第36軍、第37軍兩個軍擔任在朝鮮南市、泰州、院里三個機場擔任搶修、維護警戒任務。1952年9月,第23軍、第24軍、第46軍入朝,輪換第20軍、第27軍、第42軍回國;同年11月,第33師入朝,擔任東海岸元山地區的防禦任務;為加強1953年春季反登陸作戰力量,第16軍、第1軍、第54軍、第21軍先後於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入朝。朝鮮停戰前後,大部分部隊先後凱旋迴國。第1軍、第16軍、第21軍、第23軍、第54軍暫駐朝鮮執行維護停戰協定實施任務,並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幫助朝鮮人民重建家園。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個軍勝利完成任務後,分三批全部撤離朝鮮回國。

為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作出卓越貢獻的中國人民志願軍27個軍參戰概況如下:

志願軍第38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38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梁興初、江擁輝(代),政治委員劉西元、吳岱(代)。轄第112師、第113師、第114師。先後隸屬第13兵團、志願軍總部、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該軍於1950年10月19日首批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勝利完成任務後,於1953年7月10日回國。該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被譽為"萬歲軍"。

志願軍第39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39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吳信泉、張竭誠(代),政治委員徐斌洲、李雪三、石瑛(代)。轄第115師、第116師、第117師。先後隸屬第13兵團、志願軍總部、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該軍於1950年10月19日首批由遼寧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1953年5月7日回國。

志願軍第40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40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溫玉成,政治委員袁昇平。轄第118師、第119師、第120師。先後隸屬第13兵團、志願軍總部、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該軍於1950年10月19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1953年7月回國。

志願軍第42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42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吳瑞林,政治委員周彪、郭成柱。轄第124師、第125師、第126師。先後隸屬第13兵團、志願軍總部。該軍於1950年10月19日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和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1952年10月30日回國。

志願軍第66軍:1950年10月由華北軍區第66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肖新槐,政治委員王紫峰。轄第196師、第197師、第198師。隸屬志願軍總部。該軍於1950年10月25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1951年4月10日回國。

志願軍第50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50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曾澤生,政治委員徐文烈。轄第148師、第149師、第150師。先後隸屬志願軍總部、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該軍於1950年10月26日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和遼寧安東(今丹東)兩地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1951年4月12日回國休整。同年7月上旬再次入朝,擔任朝鮮西海岸防禦及搶修機場任務,11月參加西朝鮮灣渡海攻島作戰。1955年4月19日回國。

志願軍第20軍:1950年11月由第3野戰軍第20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張翼翔、政治委員張翼翔(兼)、譚佑銘。轄第58師、第59師、第60師及第89師。隸屬第9兵團。該軍於1950年11月7日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第二、五次戰役和朝鮮東海岸防禦。1952年10月11日回國。該軍172團3連連長楊根思(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志願軍第27軍:1950年11月由第3野戰軍第27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彭德清,政治委員劉浩天、曾如清。轄第79師、第80師、第81師及第94師。隸屬第9兵團。該軍於1950年11月12日由吉林臨江入朝,參加了第二、五次戰役和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10月14日回國。

志願軍第26軍:1950年11月由第3野戰軍第26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張仁初,政治委員李耀文。轄第76師、第77師、第78師及第88師。隸屬第9兵團。該軍於1950年11月19日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第二、四、五次戰役和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6月5日回國。

志願軍第64軍:1951年2月由第1野戰軍第64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曾思玉、唐子安,政治委員王昭、黃文明。轄第190師、第191師、第192師。隸屬第19兵團。該軍於1951年2月16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和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1953年8月回國。

志願軍第63軍:1951年2月由第1野戰軍第63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傅崇碧,政治委員龍道權。轄第187師、第188師、第189師。隸屬第19兵團。該軍於1951年2月17日由遼寧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1953年9月回國。

志願軍第65軍:1951年2月由第1野戰軍第65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肖應堂,政治委員王道邦,後軍長兼政治委員王道邦。轄第193師、第194師、第195師。隸屬第19兵團。該軍於1951年2月22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1953年10月回國。

志願軍第60軍:1951年3月由第2野戰軍第60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韋傑、張祖諒,政治委員袁子欽。轄第179師、第180師、第181師。先後隸屬第3兵團、第20兵團。該軍於1951年3月17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1953年9月回國。

志願軍第12軍:1951年3月由第2野戰軍第12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曾紹山,政治委員李震。轄第31師、第34師、第35師。隸屬第3兵團。該軍於1951年3月21日由遼寧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1年夏秋防禦戰術、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及上甘嶺戰役、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1954年4月25日回國。該軍100團2連班長伍先華(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爆破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104團4連副排長楊春增(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91團5連戰士胡修道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殺敵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志願軍第15軍:1951年3月由第2野戰軍第15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秦基偉、李成芳(代),政治委員谷景生。轄第29師、第44師、第45師。隸屬第3兵團。該軍於1951年3月25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及上甘嶺戰役、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1954年5月回國。該軍135團2營通信員黃繼光(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135團7連排長孫占元(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87團9連邱少雲(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志願軍第47軍:1951年4月由第4野戰軍第47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曹里懷、張天雲,政治委員李人林、劉賢權、陳發洪(代)。轄第139師、第140師、第141師。先後隸屬志願軍總部、第9兵團。該軍於1951年4月11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和1953年春上浦

防東山作戰。1954年9月24日回國。該軍141師偵察連文書羅盛教(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愛民模範"稱號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一級戰士榮譽勛章。

志願軍第67軍:1951年6月由華北軍區第67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李湘、邱蔚,政治委員曠伏兆。轄第199師。第200師、第201師。隸屬第20兵團。該軍於1951年6月21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1954年9月29日回國。該軍595團1連戰士李家發(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志願軍第68軍:1951年6月由華北軍區第68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陳仿仁,政治委員李呈瑞。轄第202師、第203師、第204師。隸屬第20兵團,該軍於1951年6月24日由遼寧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5年4月9日回國。該軍607團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志願軍第36軍:1951年9月由華北軍區第36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王建業(代),政治委員康健民。轄第106師、第107師。隸屬第23兵團。該軍於1951年9月7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入朝,主要擔負機場的搶修、維護和警戒任務。1951年11月30日回國。

志願軍第37軍:1951年9月由華北軍區第37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張世珍,政治委員帥榮。轄第109師、第110師。隸屬第23兵團。該軍於1951年9月7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入朝,主要擔負機場的搶修、維護和警戒任務。1951年11月30日回國。

志願軍第23軍:1952年9月由第3野戰軍第23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鍾國楚、吳瑞山,政治委員盧勝、謝福林。轄第67師、第69師、第73師。先後隸屬第9兵團、第19兵團。該軍於1952年9月5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3月回國。該軍200團9連戰士許家朋(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志願軍第24軍:1952年9月由第3野戰軍第24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兼政治委員皮定均、張震(代)。轄第70師、第72師、第74師。隸屬第9兵團。該軍於1952年9月12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5年10月回國。

志願軍第46軍:1952年9月由第4野戰軍第46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肖全夫,政治委員吳保山。轄第133師、第136師、第137師。先後隸屬志願軍總部、第19兵團。該軍於1952年9月15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5年10月回國。

志願軍第16軍:1952年12月由第2野戰軍第16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尹先炳、潘焱,政治委員陳雲開、戴潤生。轄第32師、第46師、第47師。先後隸屬第9兵團、第19兵團。該軍於1952年12月28日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和夏季反擊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4月回國。

志願軍第1軍:1952年12月由第1野戰軍第1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黃新廷、唐金龍,政治委員梁仁芥、顏金生。轄第1師、第2師、第7師。先後隸屬第19兵團、志願軍總部。該軍於1953年1月22日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10月回國。

志願軍第54軍:1952年12月由第4野戰軍第54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丁盛,政治委員謝明、謝家祥。轄第130師、第134師、第135師。先後隸屬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第20兵團。該軍於1953年2月2日入朝,參加了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和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7月回國。

志願軍第21軍:1952年12月由第3野戰軍第21軍編為志願軍序列。軍長吳泳湘、謝振華,政治委員謝福林、吳融峰。轄第61師、第62師、第63師。隸屬第20兵團。該軍於1953年3月14日由遼寧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准備和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7月回國。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正義之師中國人民志願軍用落後的武器裝備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出了國威、軍威。同時,我軍73%的野戰軍部隊(按入朝前隸屬關系,第1野戰軍4個軍、第2野戰軍4個軍另1個師、第3野戰軍6個軍、第4野戰軍3個軍、華北軍區5個軍、東北軍區5個軍)經受了現代條件同世界強敵作戰的考驗和鍛煉,培育了一大批適應現代戰爭需要的軍事指揮人才,提高了我軍綜合素質和作戰能力及軍事理論水平。

中國人民志願軍英模榜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獲得者:

彭德懷 楊根思 黃繼光 伍先華 許家朋 孫占元

邱少雲 李家發 楊連第 楊春增 楊育才 胡修道

特級英雄:楊根思 黃繼光

一級英雄:卜廣德 於泮宮 於喜田 王 海 王兆才

王學鳳 王德明 毛張苗 孔慶三 劉慶亮

劉維漢 孫占元 孫生祿 孫振錄 伍先華

李鳳林 李家發 李延年 余新發 許家朋

沈樹根 邱少雲 張永富 張積慧 吳志洲

員寶山 周厚剛 陳忠德 楊寶山 楊育才

楊春增 楊連第 胡修道 趙寶桐 柴去振

徐長富 高成山 高景灝 倪祥明 秦家彬

曹慶功 曹玉海 郭忠田 郭恩志 曹家富

崔建國 雷寶森 魯 珉 魏玉德 譚煩雲

一級模範:王興紀 孫鳳鉅 羅盛教 張益仁

閱讀全文

與抗美援朝116師武器裝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