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形成於什麼時期
一、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一)定義與內容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是指中國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時期,各階級、集團及其軍事家、
軍事論著者對於戰爭和軍隊問題的理性認識。公元前21世紀至1840年之間的歷史,稱為中
國古代史。
論及中國古代軍事思想,與軍事科學、軍事理論在概念上並無嚴格的區分,許多場合把
古代軍事思想、軍事科學、軍事理論三者等同看待。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基本內容包括:戰爭的起源、性質和作用,戰爭與政治,戰爭經濟,戰爭與主觀指導,將帥修養,治軍,戰略戰術,戰爭保障等方面。
二、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形成發展
(一)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史簡述
1、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初步形成階段(萌芽階段)(奴隸社會)大約從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8世紀,中國古代處於奴隸社會的發展階段,經歷了夏王朝、商王朝、西周王朝三個歷史時期。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萌芽主要表現有二點:一是從這一時期產生的甲骨文和金文(鑄或刻於青銅器上的銘文)中發現了一些關於商周兩朝的軍事記載。二是隨著戰爭和軍事活動的增多,人們對其認識逐漸加深,於是在記錄軍事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總結經驗,闡發想法,提煉觀點,在西周晚期終於了形成能夠傳布四方、留存後世的兵書——著述年代最早的兵書——《軍志》和《軍政》。這兩部兵書由於年代久遠、難以保存而散佚,在古代文獻的記載中則是最常見的早期兵書。史家和兵家對《軍志》和《軍政》
多有引用。
2、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成熟階段(春秋戰國)大約從公元前770到公元前221年,中國古代處於奴隸社會轉向封建社會的過渡階段,史學家稱之為東周,又稱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成熟集中表現為:《武經七書》中有六部是在這一時期問世的,即《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黃石公三略》、《尉繚子》。此外還有著名的《孫臏兵法》也是在這一時期成書。這些兵法經典標志著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繁榮與發展已經早早達到了為後人難以超越的頂峰。從實踐的角度看,千百年來征戰沙場的傑出將帥是人才輩出、各領風騷;從理論的角度看,千百年來能與孫武、
吳起、孫臏等軍事思想家相提並論的人、能與他們的著作相提並論的兵書則是絕無僅有。
3、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延續(封建社會)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到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古代處於封建社會的發展階段,歷經秦、漢、三國、晉、南北朝(南——宋齊梁陳/北——北魏東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等朝代。在這二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大體上沒有創新和突破,基本上局限在注釋講解、繼承傳授兵聖孫武和一代頂尖的大師們留下的、高不可攀的不朽巨著。所以說,描述整個封建社會跨越二千年的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發展軌跡,只有兩個字最合適——延續。當然,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在二千年的延續中,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一個不斷適應新的情況、不斷與實際相合、不斷從抽象還原到具體、不斷衍生出新的根須和新的枝葉的動態過程。總的來看,雖然高度無長進,但范圍有擴展。綜合性的兵書再無名著問世,但專業性的兵書不乏傳世之作。例如:軍隊編制方面有南宋陳傅良的《歷代兵制》,軍事訓練方面有明朝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紀實》,海防思想方面有明朝鄭若曾的《籌海圖編》、《海防圖論》、《江南經略》和清朝魏源的《海國圖志》,軍事裝備方面有的明朝趙士楨的《神器譜》和焦勖(xu)的《火攻挈(qie)要》。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在封建社會得以延續,既是春秋戰國時期軍事思想強大生命力的顯示,又是歷代兵家努力實踐努力開拓的結果。
❷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形成於什麼時期
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時期。
中國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從此戰爭成為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此時,盡管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處於低級階段,還是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
傳在西周時期,已出現《軍志》、《軍政》等軍事著作,雖早失傳,但在後來問世的《左傳》、《孫子兵法》等書中,還保留著一些片斷的引文。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的作用
中國傳統的軍事戰略思想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在數千年歷史演化的長河中,社會形態、政治體制、經濟結構、民族融合、科技水平以及文化心理、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因素互相交織、彼此矛盾運動,形成了蔚為大觀的軍事文化資源。
尤其是卷帙浩繁、種類眾多、內容豐富的各類「兵書」,成為中國傳統軍事戰略思想的重要載體。據陸達節在《歷代兵書目錄》一書中的統計,中國兵書見於著錄的有1304部,6831卷,存世者288部,2106卷。
另據許保林《中國兵書知見錄》統計,著錄者為3380部,23503卷,其中存世者2308部,18567卷。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統計數字,雖然各家的統計口徑不大一致,但都說明了中國傳統的軍事思想文化資源極為豐富。
除了各類專門的「兵書」「兵法」典籍之外,中國傳統軍事戰略思想還散見於歷代政史哲及各類典籍之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縱橫家、雜家等諸子百家均有相關論述,兩漢三國以及後世的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文人士大夫也有很多文人論兵的精闢見解。
其中,很大一部分軍事戰略思想在今天的軍事斗爭實踐中依然作為基本價值立場,是我軍戰略決策的重要鏡鑒。譬如,「知兵非好戰」「慎戰而備戰」「義兵必勝」「以戰止戰」等思想體現的戰爭觀,仍然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中國傳統軍事戰略思想的抽象繼承必須完整准確地處理好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以及科技革命飛速發展對軍事變革的深刻影響等重要關系。近代以降,在中西方極為不對稱的軍事沖突中,來自西洋的堅船利炮完勝還幾乎停留在冷兵器時代的中國軍隊。
雖然洋務運動過程中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口號,但是,由於工具理性的巨大威力,中國傳統軍事戰略思想受到西方資產階級軍事思想的巨大沖擊和挑戰。一波懷疑和否定中國傳統軍事戰略思想的思潮接踵而至。
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如:「今之戰術非孫吳兵書中戰術可盡也」「西國槍炮盛行戰陣之間,舊日成法已難膠執」,等等。不但中國人自己在反思和批判,西方的一些研究者也從中國傳統戰略思想的外部展開分析和研究。
比如,美國密執安大學的阿拉斯泰爾·約翰斯頓就曾撰文指出,中國傳統軍事戰略有很多過於「理想化」和矛盾的地方,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很難在軍事斗爭實踐中實現。
由此,我們必須承認,隨著近代以來科技革命日新月異,全球化浪潮洶涌澎湃,軍事斗爭實踐的現實樣態已經迥異於農耕時代,中國傳統的軍事戰略思想必須在新的時代背景和全球化視角下自我革新自我揚棄自我升級。
我們今天對中國傳統軍事戰略思想的抽象繼承,既要從近代以來由於巨大的歷史陣痛所導致的虛無主義泥潭中走出,也要避免重新陷入唯我獨尊的完全復古主義當中。
我們必須清楚,我們抽象繼承的是戰略路線、戰略手段中蘊含的斗爭智慧,而不是具體的軍事斗爭形式。這涉及「道和器」的辯證邏輯,需要充分釐清。
❸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特點是什麼
古代軍事思想是在冷兵器時代、火器和冷兵器並用時代的軍事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經歷了由原始社會末期到封建社會晚期漫長的歷史過程。
以金屬兵器的廣泛使用為標志的第一次軍事革命,促進了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中國從奴隸制社會到封建社會前期,軍事思想的發展水平一直居於世界前列。
遠古時代,伴隨著戰爭和戰爭准備活動的出現,人們開始了對戰爭等軍事問題的思考,軍事思想開始萌芽。由於那時人類社會還普遍處於蒙昧狀態,人們最初往往把戰爭發生和勝負的原因歸結為「天意」「神旨」等。
中國上古時代傳說的黃帝、炎帝、蚩尤部落間的戰爭,兩河流域蘇美爾人關於「秩序」之神戰勝「混沌」之魔的傳說,反映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秦代修築萬里長城體現的「用險制塞」思想;漢代推行軍屯實邊措施;隋至唐初將全國劃分為若干軍事戰略區,採取強干弱枝、居中馭外、中外相維的兵力部署原則;
明代提出的哨於遠洋、擊於近海、鞏固海岸、嚴守要城的海防思想,使中國古代國防思想有了新的發展。唐代李世民的「持久」防守和圍城打援、一舉兩克的戰法;
《衛公兵法》提出的速決和持久不可偏廢的觀點;火器出現後,明代有人提出火器在線、各兵種配合作戰的思想,進一步豐富了中國古代作戰指導思想。
❹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成熟於什麼時候
約從公元來前 8世紀初自至前 3世紀末,即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逐漸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制度的變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變化和兵器的改進,軍事制度和作戰方式也隨之變化。為適應這些新情況的需要,產生了統率軍隊的專職將帥,涌現了許多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軍事家和兵書著作。著名的《孫子兵法》,標志著封建統治階級軍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統而全面的軍事理論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導戰爭的規律,並奠定了中國軍事思想的基礎,指導著後代的戰爭實踐和軍事理論的研究,在國際上也享有極高的聲譽。
❺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分為哪幾個時期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分為發展時期、提高時期、繼續前進時期。
發展時期:
約從公元前 8世紀初至前 3世紀末,即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逐漸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制度的變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變化和兵器的改進,軍事制度和作戰方式也隨之變化。為適應這些新情況的需要,產生了統率軍隊的專職將帥,涌現了許多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軍事家和兵書著作。
著名的《孫子兵法》,標志著封建統治階級軍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統而全面的軍事理論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導戰爭的規律,並奠定了中國軍事思想的基礎,指導著後代的戰爭實踐和軍事理論的研究,在國際上也享有極高的聲譽。
提高時期:
從公元前 3世紀末至公元13世紀,中國經歷了秦、漢、晉、隋、唐、宋、元等幾個大的王朝的統治和更迭。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先秦的軍事思想對軍事斗爭仍然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同時,由於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及戰爭的發展,軍事思想也進一步得到豐富和提高。就戰爭種類而言,有建立封建王朝的統一疆域的戰爭,有多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民族起義的戰爭,又有國內諸民族貴族為了爭奪中央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
就軍隊發展而言,兵種和兵器裝備有了較大的變化。不但有了獨立的騎兵,而且舟師水軍參戰的數量也更多了。這就要求作戰指揮必須加強步、騎、水軍等的配合作戰,使得戰略戰術運用和指揮藝術都得到高度發展。
在這一時期,通過戰爭實踐,造就了許多著名的軍事家和將領,出現了許多總結軍事斗爭經驗的兵書。秦始皇的大規模築長城、修馳(直)道、重兵戍邊等軍事措施,對後世建設邊防的戰略思想,有重大影響。
繼續前進:
大約從14世紀末至19世紀40年代,約從明朝至清朝後期,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沒落的境地,不但有連綿不斷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民族起義戰爭和統治者的平叛戰爭等,而且外國也開始入侵中國。
這一時期,由於火器的改進和從外國引進部分先進兵器,出現了獨立的水師、炮兵、工兵及其他技術兵種,加以作戰對象發生了變化,因而在建軍和作戰指揮等方面都發生相應的變化。
這時,一方面出現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單純防守作戰的思想;另一方面,從實踐中總結出的帶有強烈革新內容的軍事思想,也在不少兵書中出現。明代傑出抗倭將領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就是這種革新思想的代表作。
(5)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公元前21世紀,中國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從此戰爭成為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此時,盡管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處於低級階段,還是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
奴隸主對外族發動掠奪戰爭,或用武力鎮壓本族奴隸的反抗,都是以征討「違天命者」、「弔民伐罪」、「敬天保民」相號召,並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嚴刑厚賞驅使士卒作戰。作戰方式是集團列陣正面沖殺。到商代以後,作戰逐漸以車兵為主。對軍隊指揮,要求行動統一,嚴厲管理。這種思想,指導著夏、商、西周幾個王朝的軍事斗爭。
通過這一時期的戰爭實踐,人們已初步認識到審勢而動,量力而行,眾可以勝寡,強可以勝弱,反映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念。傳在西周時期,已出現《軍志》、《軍政》等軍事著作,雖早失傳,但在後來問世的《左傳》、《孫子兵法》等書中,還保留著一些片斷的引文。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是中國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時期,各階級、集團及其軍事家和軍事論著者對於戰爭與軍隊問題的理性認識。它隨著社會的前進、戰爭的發展而不斷深化。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
❻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初見蓓蕾夏商周(形成階段)
1,時間:大約從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8世紀,中國為奴隸社會時期
2,戰爭的主要特點是:兵器以木器,石器為主,作戰方式基本是以密集隊形進行集團肉搏正面沖殺。只是到了商代以後才逐漸以車兵為主,作戰中形成了以車兵為核心的方陣隊形,產生了一些萌芽的軍事思想。
3,軍事思想:一是把軍事視為對內統治的特殊手段。由於當時所受外部侵略少,軍隊主要承擔了治理諸侯和鎮壓奴隸反抗的任務。二是以「禮」和「刑」為治軍的基礎。三是迷信色彩重,形成了以天命為主的戰爭觀。戰例有春秋戰國宋楚兩國的泓水交戰。
代表作:《軍政》,《軍志》
第二階段:春秋戰國漸成熟(成熟階段)
1時間:大約從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3世紀末,它是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
2戰爭特點:這一時期,戰爭的變化和發展比較明顯,一是從戰爭形態來看,爭霸戰爭,兼並戰爭非常激烈,頻繁,大約有600多次,用兵數量也逐漸增多了,由幾千人發展到幾十萬人;戰爭的時間也長了,以前的戰爭,一戰就解決問題,到後來有打幾個月的甚至經年不息。二是從軍事技術來看,鐵兵器的製造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軍事築城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國家築了方城,長城;攻守的器械也開始增多,如雲梯的使用。
3,軍事思想:一是形成比較完整的戰爭觀,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已被各國所接受;二是總接出了一些戰爭的指導原則,如「不戰則已,戰則必勝」,「知己知彼,百戰不貽」等;三是軍事斗爭與政治斗爭,外交斗爭同時或交互進行。如晉,楚城濮之戰,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這一思想。
這一時期產生了一些有名的軍事專著。被封建社會一直視為兵學經典的〈武學七書〉中,就有5部產生在這個時期,其中包括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影響最大的軍事理論的奠基作〈孫子〉
代表作:〈孫子〉 〈吳子〉 〈孫臏兵法〉,〈司馬法〉 〈尉繚子〉,〈六韜〉等
第三階段:發展時逢秦五代(發展階段)但艾版縱橫談指出:中國軍事思想在封建社會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1『時間:大約從公元前3世紀---公元10世紀中葉,我國經歷了秦,漢,晉,隋,唐諸王朝,是封建社會發展的上升階段。
2,戰爭特點:秦朝統一天下後,進入了以鐵兵器為主的時代,騎兵成為戰爭力量的主角,出現了新的軍種---舟師水軍。
3,軍事思想:一是戰略思想趨向完善,成熟,諸葛亮的〈隆中對〉成為當時的決策楷模。二是出現了許多總結軍事斗爭經驗的兵書,特點是通過戰例來說明問題。如〈李衛公問對〉
第四階段:自成體系宋嘉佑(體系階段)
1,時間:大約從公元960年到1840年,我國經歷了宋元明清(前期),這是封建社會會的後期,也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形成體系的重要時期。
2。戰爭特點:火器逐漸普遍使用,戰爭進入了冷熱兵器時代
3,軍事思想:一是武學開始納入國家教育體系,並確立了兵書的正統地位;二是兵書數量繁多,門類齊全,共1815種,占古代兵書總數的3/4以上;三是兵書概括性強,自成體系,宋仁宗將〈武經七書〉列為武學必讀之書。使散亂的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形成體系,自成一家。
❼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步形成時期--公元前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夏商西周時期)
軍事思想的主要特點:
1、以天命觀為核心的戰爭觀。
2、以「禮」和「刑」為治軍基礎。
第二階段:迅速發展時期--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末(春秋戰國時期)
軍事思想的主要特點:
1、形成較完整的戰爭觀。
2、提出了若干普遍的戰爭指導原則。
3、軍事斗爭與政治斗爭、外交斗爭的結合。
第三階段:豐富發展時期--公元前3世紀末至13世紀(秦至五代時期)
軍事思想的主要特點:
1、由創造學派向綜合各家之長轉化,對軍事思想進行了整理。
2、對先秦所提出來的一些軍事思想有所發展。
3、戰略思想趨向於完善和成熟。
第四階段:體系完善時期--14世紀至19世紀40年代(明至清朝後期)
軍事思想的主要特點:
1、武學開始納入國家教育體系,並確立了兵書的正統地位。
2、兵書數量繁多,門類齊全,軍事思想研究向體系化發展。
3、火器對軍事思想的影響,在組織指揮方式上、軍事訓練方式上也有了相應的變化。
(7)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春秋爭霸和戰國爭雄,為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場。
理論來源於實踐,同時用於指導實踐。春秋時期的諸侯想的是稱霸天下,戰國時代的王者想的是一統天下。無論是稱霸天下,還是一統天下,都要讓對手屈服。要讓對手屈服,只是期望「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不可能的。
那麼,接下來的就是相互征伐,就是要有能征善戰的將軍和謀士領兵出征,從而給各種軍事思想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平台!從孫臏計殺龐涓、勾踐滅吳,到白啟長平之戰坑殺降卒四十萬、秦國統一六合,任何一種軍事思想都有機會在殘烈的戰場上一試身手,證明自己的正確。
當然,也有如趙奢者,兵敗而亡!但無論如何,戰爭實踐確實推動了戰爭理論、戰爭思想的極大發展。
❽ 10、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最早出現在什麼時期。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最早出現在奴隸社會。
公元前21世紀(一說公元前22世紀),中國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從此戰爭成為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此時,盡管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處於低級階段,還是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
商朝以後,戰爭以戰車和士兵為主。軍隊指揮要求統一作戰,嚴格管理。這種思想指導了夏、商、西周時期的軍事斗爭。通過這一時期的戰爭實踐,人們初步認識到要因勢利導,量力而行。
(8)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
從公元前8世紀初到公元前3世紀末,即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逐步從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制度的改革導致了士兵組成的變化和武器的改進。
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出現了專職的軍隊將領,代表新地主階級出現了許多軍國主義者和戰書。
孫子著名的《孫子兵法》標志著封建統治階級軍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統全面的軍事理論著作,揭示了指導戰爭的一系列規律,奠定了中國軍事思想的基礎,指導了後世的戰爭實踐和軍事理論研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從公元前3世紀末到公元13世紀,中國經歷了秦、漢、金、隋、唐、宋、元等幾個朝代的統治和變遷。在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先秦軍事思想在軍事斗爭中仍然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同時,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戰爭的發展,軍事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在戰爭類型上,有建立封建王朝統一疆域的戰爭,有反對大規模農民起義和民族起義的戰爭,也有各種民族貴族爭奪中央政權主權的戰爭。
在軍事發展方面,武器和武器裝備的種類發生了重大變化。他們不僅有獨立的騎兵,而且有更多的師。
❾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最早出現在什麼時期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最早出現在什麼時期.
A .原始社會
B .奴隸社會
C .封建社內會
D .半殖民容地半封建社會
答案B~
公元前21世紀(一說公元前22世紀),中國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從此戰爭成為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此時,盡管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處於低級階段,還是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奴隸主對外族發動掠奪戰爭,或用武力鎮壓本族奴隸的反抗,都是以征討「違天命者」、「弔民伐罪」、「敬天保民」相號召,並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嚴刑厚賞驅使士卒作戰.作戰方式是集團列陣正面沖殺.到商代以後,作戰逐漸以車兵為主.對軍隊指揮,要求行動統一,嚴厲管理.這種思想,指導著夏、商、西周幾個王朝的軍事斗爭.通過這一時期的戰爭實踐,人們已初步認識到審勢而動,量力而行,眾可以勝寡,強可以勝弱,反映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念.傳在西周時期,已出現《軍志》、《軍政》等軍事著作,雖早失傳,但在後來問世的《左傳》、《孫子兵法》等書中,還保留著一些片斷的引文~
❿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形成於什麼時期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大約形成在奴隸社會的初期。
公元前21世紀(一說公元前22世紀),中國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從此戰爭成為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此時,盡管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處於低級階段,還是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
軍事思想作為獨立的意識形態出現,始於奴隸社會。「攻」、「守」、「戰術」、「統率」等軍事概念就產生於奴隸社會時期。
此時,人們已開始探討戰爭與物質力量的關系,在一定程序上認識到軍隊的多寡,武器的數量和質量,對於戰爭勝負具有重要作用。「強勝弱」、「眾勝寡」成為一般的作戰原則。
它標志著這時出現的軍事思想已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性質。但是在奴隸社會時期,在軍事思想中占據重要地位的是宗教迷信觀念,加之戰爭規模較小,作戰形式單純,這時的軍事思想還比較簡單。
(10)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兵書戰冊,大都出自於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前後500年的春秋戰國時代!如《六韜》出自春秋早期;《孫子兵法》成書於約公元前496—453年的春秋吳國時期;《吳子兵法》的作者生活在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尉繚子》《司馬法》《三略》等兵書戰冊,也都出自先秦時期。
北宋時期編撰的《武經七書》,除了唐朝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外,其他六部都出春秋戰國時代!可以說,春秋戰國時代的500年,奠定了中國2500年古代軍事思想的基礎。
稍加分析就會發現,是哲學基礎、思想自由和實踐支撐的高度重和,成就了這一時代的輝煌成就!
孔子高度推崇的周朝始自於公元前1046年。周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奴隸制朝代,採用分封制,初期的國君,彼此間大都是兄弟或叔侄。姜子牙等少數例外,但也者是周武王的股肱之臣。在此情況下,周朝高度重視禮樂,也就是長幼尊卑等級制度。
此時的戰爭也是有規矩的,其中很重要的兩條:
一是不能搞陰謀詭計,不能全偷襲!宋襄公是最後的模範殉道者。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討伐鄭國,與救鄭的楚兵展開泓水之戰。楚兵強大,宋襄公講究「仁義」,要待楚兵渡河列陣後再戰,結果大敗受傷,次年傷重而死。
二是不能傷害對方君主。大家都是親戚、朋友,有什麼不服氣的,戰場上可以決一勝負,無論是勝了敗了,以後還是兄弟!這一點,在春秋之前,甚至春秋早期,都是大家共同遵守的。
但是周朝中期後,春秋五霸相繼稱雄,開始打破了原來的禮教。三家分晉後的戰國時代,更是到了彼此只有利益、沒有禮教束縛的時期。大家都可以自立門派,暢所欲言,也就帶來的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兵法也是文化,當然也會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