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蔣介石的指揮能力怎麼樣
紅軍長征時期,面對李德等人的中規中矩的指揮,蔣很容易就能判斷紅軍前進方向,從而可以調集重兵,在湘江之戰中給予紅軍以重創。如果不是因為紅軍將士英勇善戰,換做普通的軍閥部隊,湘江之戰足以讓對手崩潰、覆滅。到了赤水之戰,換做毛指揮,紅軍的前進路線就變得復雜多變,蔣被繞的眼花繚亂,判斷屢次失誤,導致國軍行動變得極為被動,抓不住紅軍主力,從而不斷喪失戰機。
即便今天來看赤水當時的地圖,紅軍的行動也是一團亂麻,很難從中判斷紅軍的意圖
個人感覺,蔣與毛的軍事能力都是晚清曾國藩一脈相承的。但是蔣只學到了曾國藩「結硬寨、打呆仗」「步步為營、穩打穩扎」的作戰方式,毛卻學到了曾國藩「真美人不甚爭珠翠,真書家不甚爭筆墨」的作戰思想,並總結出「人是戰爭第一要素」的思想,可以說也是一種無招勝有招了。
⑵ 紅軍的軍事顧問李德在被撤銷職務之後怎麼樣了
長征初期,李德軍事指揮錯誤使中央紅軍在長征初期損失慘重。
遵義會議後不久,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從而正式結束了李德、博古對紅軍的軍事指揮。
此後的長征路上,李德雖然不再擁有軍事指揮權,
1935年10月,李德隨紅軍到達陝北。1939年8月李德離開延安返回莫斯科。
⑶ 德國的軍事實力怎麼樣
德國的軍事實力非常強大,在國際上得到各國的認可,以精細的技術著稱,德國的軍工也是如此,軍事實力在世界上算是大國了。
二戰德國戰敗以後,英、法、美、蘇四國對德國實施了分區佔領,德國不但領土被分割,支付巨額的戰爭賠款,而且軍事發展受到嚴格的限制。不要說核武器了,就連大型攻擊性武器發展都受到嚴格限制,這使德國的軍工產業受到嚴重的影響,導致現在德國很多大型武器都需要進口,比如戰機、導彈系統等。
在軍工技術方面,德國在陸地作戰裝備等方面還是很強的,但是在航空工業,雷達系統,電子裝備等方面其發展水平比較差,比較依賴於美國等其他國家。
不過鑒於德國的國防任務,主要是在北約框架下進行的有限的作戰行動,所以實際軍事實力是完全夠用的。
⑷ 怎麼評價李德,博古,這兩個人
李德,博古,是共產國際來中國代表。但是他們的想法和思考,沒有結合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而是沿用了過去的經驗,結果必然是失敗的。
李德
李德和博古,沒有領導當時的紅軍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根本的原因在於沒有靈活運用所學,也沒有結合當時中國的具體情況,這樣的情況,必然會走向失敗。
博古成了四八烈士,李德後來回德國,過著穩定的生活。他們經歷了那個時代的洗禮,一個回國,一個成了烈士,不管如何,他們都為中國的革命事業,貢獻了力量。我們不應忘記,也不能忘記,他們所做的貢獻。
⑸ 希特勒的軍事能力在歷史上大概是什麼水平
最強的業余軍事指揮者。他不笨,眼光不錯,直覺也准。但是畢竟是業余的,幹了太多哭笑不得的事。微操到營,經常換前線指揮官,不了解前線情況就瞎指揮等等……
⑹ 德國目前的軍事實力怎麼樣
近年來軍隊的物資戰備情況「沒有好轉,而是進一步趨向惡化」。例如聯邦國內防軍的空中運輸能力目前非容常薄弱,進出行動地區的飛行任務經常延誤數天,取消飛行幾乎成為常態。
2017年底德國海軍的6艘212型潛艇全部處於停用狀態。目前服役的14架A-400M運輸機一度全部趴窩。其他機型也出現大規模停飛,機組成員經常無法完成訓練飛行時長。
舊船艦淘汰得順利、及時,但新船艦的交付時間卻被推遲數年
2.1萬個士兵級別以上的軍官和士官職位空缺
能夠滿足極端身體要求或從事特殊行動的人員尤其短缺——例如飛行員、戰斗蛙人或水雷清理潛水員。計算機和電子學專家同樣不足。
將參加北約快速反應部隊的聯邦國防軍部隊缺少坦克、防彈背心、冬季作戰服和帳篷。
⑺ 李德的軍事能力怎麼那麼菜
李德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過3年但只有街壘巷戰經驗,不問中國國情、不顧戰爭實際情況,僅憑課本上的條條框框,坐在房子里按地圖指揮戰斗,同時又具備黃教主霸道總裁體質,不要你覺得,只要我覺得,不聽別人的建議。
⑻ 為什麼要派李德到紅軍中當軍事顧問
共產國際顧問-李德
李德(1901-1974),德國人,原名奧托·布勞恩,又名華夫,還曾用名李特羅夫。李德是我黨我軍歷史上大名鼎鼎、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是最高三人團成員。
李德沒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軍事知識主要來自於蘇聯軍事學院的課堂上的教材中。就是這么一個人物。卻於1932年被共產國際派到中國來擔任軍事顧問,雖然說是顧問,可是由於其身份的特殊,當時的李德儼然就是中共中央的最高權力者,大事小事全由他一人說了算。因為他本身的水平有限,又是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國指揮一支兵力有限的軍隊同另一支相當強大的軍隊作戰,加這他過於盲目自信,使得他給中國革命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中國共產黨人及時發現了再跟李德及其忠實的合作者博古走下去的危險,在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上將他們趕下了台。在這之後,李德又以「局外人」的身份隨紅軍長徵到達了陝北。
遵義會議後的一個個勝利,使李德漸漸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態度轉變,紅軍長征至四川巴西地區時,李德已調到新組建的紅軍大學當教員。
到延安後,李德不再被邀請參加中央的任何會議。1937年底,王明等人回到了延安。李德多次找王明和張聞天請求共產國際把他召回蘇聯。王明則竭力勸阻,蘇聯正在搞肅反,等待他的可能是流放甚至槍斃。李德暫時打消了回蘇聯的想法。但他還是想在適當的時候去蘇聯。1939年秋天,周恩來不慎從馬上摔了下來,胳膊骨折,造成重傷。中央決定讓周恩來去蘇聯療傷,李德同機前往莫斯科。李德結束了在中國的軍事生涯,從此再也沒有回到過中國。
回到蘇聯後,由於在指導中國革命中犯有錯誤,李德被進行了審查。但他並沒有受到殘酷迫害,只是喪失了以前的政治地位。之後,他被分配到蘇聯外國文學出版社從事編譯工作。1941年至1948年,李德在蘇聯的克拉斯諾戈爾斯克任教。
1953年,斯大林去世以後,蘇聯的國際國內政策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李德回到了闊別26年的祖國。回國後的李德成了德共中央的馬列主義研究院和社會科學研究所的一名工作人員。他除了編書、譯書外,自己也寫作並發表了不少文章,主要有《關於出版德文列寧著作問題》、《列寧與軍事科學》、《列寧著作<戰爭與革命>的序言和注釋》、《軍事專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社會主義網路全書》、《自由與社會主義》等,還將蘇聯「解凍文學」的代表作《一個人的遭遇》等文學名著譯為德文。
60年代中期,中蘇關系日趨緊張。就在這個時候,1964年5月27日,他在東德黨的中央機關報《新德意志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毛澤東以誰的名義講話》的署名文章,在其中的他大肆歪曲謾罵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公開向中國黨及其領袖以至領導政策宣戰。其代表作是長篇回憶文章《從上海到延安》,隨後又對其作了大量初充修訂,於1973年正式出版了單行本《中國紀事》,成為了當時對中國共產黨進行歪曲和攻擊主要文章。
1974年8月15日,李德因病在東德逝世,終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