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狗在海南,怎麼運到南京
在國內自己辦理大約就是100來元。在那裡都是這樣的手續。你自己看著辦好了。 檢疫手續費一般是50元,各地可能價格不同。 在清明前我剛剛托運了一個薩摩(3個月多帶籠子12公斤)和一個小雪(3個月多帶籠子3公斤)到上海,我在西安15公斤總共下來空運花銷就是158元。國內海航的活體托運最便宜。 如果自己托運需要做這些。 1、需要當地的防疫站的免疫證明。主要是狂犬疫苗的注射證明。這個就是常說的身份牌。動物檢疫畜牧局理托運檢疫證明。50元一個狗。(各地價格不同) 2、查詢當地民航的航線。提前至少 1日確定訂下有氧艙,詢問好托運價格,活體按公斤算。不是票價的百分比。你可以問一問看航空公司的貨運電話。如:海航、南航等等,一般都有登記的。托運如果經常做的話,或者民航有熟人,很便宜的。一般一公斤就是5-8元。 3、常去機場的話,還能遇見發貨主,讓他們代發也是可以的,前提就是要准備好檢驗證明。價格比自己發可能稍微貴一些。但是要比交給托運公司便宜多了。 4、需要至少提前2小時個半到機場辦理相關手續。各個民航有規定飛機機艙在起飛前多少小時就停止進貨品了。海航2小時,東航100分鍾。 籠子包裝要按規定包好。去機場的時候帶上寬膠帶、布帷或者報紙,還有鉗子、或者螺絲刀這類的。安檢員有些很好,包裝的差不多就讓過了,有些就比較操蛋,都帶上沒有什麼壞處的。目的是把下面的盤子固定住、籠子用鉗子夾緊。 籠子選擇輕便為宜。最好就和寵物大小差不多,避免不必要的花費。 5、有些狗狗因為高空壓力大,下來腿軟。精神不好。因各地機場條件不同,等待時間也不一樣。直轄市在飛機落地後一個半小時才能拿到,省會城市大概一個小時。活體可以先提的。你要和提貨出說明,先幫你找。 6、托運前12小時禁水禁食,小傢伙蠻受苦的。你可以當天晚上或者一起床為一些葡萄糖來補充能量。和對方商量好如何照顧到新地的幼犬。 7、其實最怕的就是以及水土不服,比如南方空氣濕潤,北方乾燥。當地氣候溫暖,目的地變天等等。 水土不服,你可以這樣做,狗狗到家後飲用的水換成板藍根,起清熱消火的作用。可能會有輕微的咳嗽現象發熱,這是呼吸道感染。這個時候,注意犬舍的消毒。在喝板藍根的基礎加上念慈庵和1/10之一的羅紅黴素或者清晨喂阿莫西林一粒,約一周可自愈。後一定要把疫苗打齊。板藍根喝多了容易拉希,這個要注意。 8、多陪陪它,狗狗對於新的環境可能不會習慣,晚上比較鬧,可以把你不穿的舊衣服給它當作鋪蓋,裡面放上一個鬧鍾滴滴答答的響聲像其他小狗的心跳一樣,可以讓它睡得比較安慰。注射完畢疫苗後在出去遛彎,保證健康。 簡單的說去寵物醫院開疫苗的證明,你說就是正常的疫苗,英特威,2聯1個,5聯或者6聯打了2、3個,不用打針的。給他們說准備托運用的,這個通常沒有指定的地方。這個價格估計也優惠不了,你打電話問問當地的動物檢疫局電話是多少。找人托運就是價格高倒是省力,自己有時間了就自己做好了。 你要做的是 1、到寵物醫院開疫苗證明。 2、到動物檢疫局開托運證明。 3、到機場托運處稱重、辦理托運手續。記住提前到。 看似麻煩,其實做一次就知道沒有那麼復雜啦。
㈡ 對核彈頭的運載工具該如何處置
不妨看看俄羅斯的情況。
眾所周知,由於簽署了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俄羅斯應該在2003年以前同烏克蘭和哈薩克一起削減並銷毀約1200枚陸基導彈。還應銷毀數百枚按計劃應予削減的或使用保障期已到的潛艇彈道導彈。銷毀這些導彈會對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對生態安全構成威脅的主要成分,是液體和固體的核燃料以及核彈頭。
同時,屬於銷毀之列的導彈90%以上用的是液體燃料。其中使用氮四價元素作為氧化劑,該元素經過簡單的化學加工可變成在化學生產中普遍使用的硝酸,尤其常用於化肥生產。作為燃料使用的劇毒物質庚基化合物的情況更為復雜,這種物質會造成人體神經麻痹或窒息。在這一點上,庚基化合物近似化學毒劑,它在水中的可溶性強,能夠深入土壤,可以長久地保持自己的毒性。
目前在液體火箭中,燃料箱里還保存有成千上萬噸劇毒的庚基化合物。問題隨之而出:怎麼處理?有三種有效處理庚基化合物的途徑:按其直接用途使用,製造其他有益物質或銷毀。利用其直接用途的建議是:安全保存期內的導彈的某些部分,可以用於向軌道發射各種用途的人造衛星。比如說,目前廣泛使用於發射衛星的運載火箭「質子」的發動機就是靠庚基化合物工作的。
有效利用庚基化合物的第二種用途,包括對庚基化合物進行中和、解毒和轉為安全的化學物質。但研究顯示,中和庚基化合物的化學方法,尚未解決。
在抽出液體燃料火箭的燃料後,為了分解火箭外殼,須預先把它從發射井中運走,運到專門的工廠。要用熱蒸汽徹底清除燃料箱和輸送管道中的剩餘燃料。同時,形成的所謂生產污水,還需進行再處理。
最近研製出了使生產污水變為無害物質的輻射化學方法。其顯著特點是不會污染環境。使固體火箭燃料變廢為寶,也是重要的科學技術問題。實際上這種燃料是帶有某些能提高其動力性能並改善其物理、化學性質的添加劑的特種火葯。在分解固體火箭時,機械性破壞(不引爆)和從火箭外殼里取出燃料是相當復雜而且危險的時刻。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看炸毀導彈發射井的盛況。
中亞草原被巨大的爆炸聲所震撼。前蘇聯時代設置在哈薩克的洲際彈道導彈SS-18的發射井和地下司令部,在高性能炸葯的爆炸聲中陸續被毀掉。這是根據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採取的具體步驟,炸毀發射井和地下司令部,同拆卸、運輸和銷毀核彈頭與導彈一起,形成了冷戰善後處理事宜的基礎。
戰格斯托貝地處作為前蘇聯最大的核試驗場而遐邇聞名的塞米巴拉金斯克以南180公里。周圍被寂靜的大草原環抱,能夠聽到的只有鳥鳴和蒼蠅的嗡嗡聲。
1995年6月15日下午1時,對面的山丘上升起了紅色信號彈。此後不久,在距離800米遠的地方火焰沖天,火焰逐步向周圍蔓延,一股股像蘑菇雲那樣的黑煙騰空而起。
地面出現了震盪。隨著巨大的轟鳴聲,圓盤一樣的東西飛向天空,碎片雨點般地落下來。白煙柱升向200米高的上空,在空中飄舞。
炸毀在冷戰時代為了與美國對峙而設置的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井,轉瞬之間便告結束。
看似圓盤飛舞的東西,原本是發射井五角形的鋼掩裝置。重量為120噸。旁邊深40米的發射井遺跡,宛如突然張開了大口。
破壞一個發射井,需要使用約2噸的高性能炸葯。士兵把纜繩系在身上,下到6米深的地方,把炸葯放在6個地方。
在擴充軍備的時代,戰略火箭部隊軍官是前蘇聯軍隊尖子中的尖子。戰略火箭部隊管理的發射井設計得極為牢固,它能夠經得起發射高熱和敵人的轟炸。然而,時下他們的使命是研究發射井的結構,尋找其弱點,並通過自己的雙手將其炸毀,使之不能使用。
引爆前,戰略火箭部隊一位師級大校對人們說:「請諸位好好看一看,花費30年時光才建成的體系是怎樣毀於一瞬的。」
第二天,即1995年6月16日,雖然不允許人們參觀地下司令部釣具體配置。但他們介紹,在各個團的地下司令部里,曾配有發射核導彈的鑰匙,有值班軍官坐在那裡。涉及軍隊機密的裝置,事先已全部拆走,與前一天一樣,爆炸也是在瞬間完成的。
在銷毀發射井之前,從導彈上拆下了核彈頭,運送到俄羅斯。一座發射井要取出幾十噸的毒性很強的液體燃料,運往哈薩克的拜克努爾宇航基地和俄羅斯。
導彈本身全部運往俄羅斯,在工廠內拆卸。
軍事基地關閉。往昔,這座基地住著1.4萬名軍人及其家屬,面積4平方公里。軍人已經撤走,如今只剩下少部分人。
㈢ 會招民工到海南島嶼上修軍事基地嗎
怎麼想都覺得……不會
㈣ 除了飛機,你怎麼去海南
是啊,我就是買從哈爾濱到海口的這才有票,長春基本買不到,我們是到萬寧,先不去三亞,下車親戚來接,要不也不敢這么走
㈤ 誰知道去哪偷核彈,我想偷個核彈
你不是在說胡話吧,就是告訴你核彈在哪裡,你也沒有辦法偷走,再說這是一種犯罪行為,不要去胡思亂想,做守法公民,做好自己的事情,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吧!嘿嘿!!!
㈥ 怎麼開車去海南
到雷州半島,海安等地都有往來海口的渡輪
㈦ 海南建軍事基地是真的嗎
是真的。但是民工一般是當地招。我是湛江的,家的不遠處就有石油平台製造,幾乎都是本地人。
㈧ 去海南省怎麼去
大連到海南,最好的方式是搭飛機,到海口或三亞都可以。要不你就坐火車到上海,上海南站K512次可以到海口或三亞。
㈨ 核武器是怎麼運輸的
核武器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核戰斗部,一部分是投射工具,再一部分是指揮系統。這三大部分中,難度最大,最重要的是核戰斗部。沒有核戰斗部,就不可能有核武器。但是,有了核戰斗部,而沒有相應的投射工具,也不能說是掌握了核武器。核彈的投射工具與一般炸彈的投射工具不同,前者要求投射距離要遠、運行軌道要高、投射地點要隱蔽、投射攻擊目標要准。在20世紀50年代,一般認為,遠程戰略轟炸機、中遠程導彈、核潛艇是投射核武器的三大有效工具。可是,中國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確實還沒有這些工具。所以,當中國的核試驗取得成功之後,一些敵對國家的軍事評論家聲稱,中國雖然有了「彈」,可是,卻沒有「槍」。其不言自明的道理是,中國雖然有了核試驗技術,但是,卻不能形成戰鬥力。
其實,這是西方一些敵對勢力的偏見,中國的決策者一點也不缺少戰略決策智慧。他們非常清楚,僅有原子彈、氫彈,而沒有把它們投到敵人那裡去的工具,這還不等於廢物?所以,在決定研究核武器的同時,就定下了研究核武器運載工具的決策。核武器的投射工具主要有,戰略轟炸機、戰略導彈、核潛艇等。戰略轟炸機是通過遠程空中運載,把核炸彈從空中投放給敵人的工具;戰略導彈是通過導彈的運載能力,把核彈頭投射給敵人的工具;核潛艇是通過水下發射,把核彈頭投射給敵人的工具。這三項重要投射工具,都包含著尖端技術。是需要經過艱苦努力才能得到的東西。
早在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決定研究和發展核武器的同時,就開始考慮核武器的運載工具問題了。當時,在解放軍炮兵系統成立了一支「炮兵特種部隊」,擔負使用導彈的訓練任務。1957年12月9日,中央軍委決定,解放軍炮兵和國防部第五研究所共同組建炮兵教導大隊。該大隊的任務就是為創建地對地戰略導彈部隊培訓指揮和技術幹部。
與組織導彈部隊同步進行的是各種距離的導彈的研製工作。1960年11月5日,我國仿造前蘇聯的P-2型導彈發射成功。盡管這是近程戰術導彈,但卻為我們研製中遠程導彈提供了技術准備。又過了4年,即1964年6月,我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中近程導彈試驗成功。比原子彈早4個月研製出中近距離的投射工具。
為了使未來的遠程核打擊力量早日形成戰鬥力和威懾力,中央軍委於1966年6月6日決定,組建地地戰略導彈部隊領導機構。由周恩來總理提議,我國的戰略導彈部隊稱為「第二炮兵」。同年7月1日,第二炮兵領導機關在北京正式辦公。為戰略導彈形成戰鬥力做好了組織准備。
在原子彈、氫彈試驗過程中,我們同時在研製著中遠程導彈,各項技術幾乎與「兩彈」同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第二炮兵領導機關成立之後,開始著手組建部隊。1968年以來,先後組建起中程、遠程和洲際導彈地對地戰略導彈部隊。部隊組建起來之後,先逐步建立起導彈發射陣地,我們的導彈部隊和他們建設起來的陣地,正等待著自己的導彈到這里「安家落戶」。
中國的中遠程導彈研究人員在夜以繼日地工作著。1965年底,有關部門為研製固體燃料導彈,提出了設計直徑更大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意見,隨後,他們根據設計方案,進行了電弧風洞等多項試驗。試驗證明這一設計是合理有效的。在試驗室獲得成功之後,開始向實用邁進。當年,中國第一台大型導彈發動機首次全程試驗成功。1966年1月6日,中國第一枚地對地中程導彈實用試獲得成功。同年10月19日,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召開關於「兩彈」的工作會議,他指出:「核爆炸成功之後,有人嘲笑我們有彈無槍,無非說我們光有原子彈,沒有運載工具。我們要用導彈把原子彈打出去,用行動來回答輿論的挑戰。」主抓核武器和導彈研究的聶榮臻元帥也說:「我們一定要爭口氣,把導彈、核彈結合好,讓他們看看中國人不比他們少個腦袋。」同年10月26日,導彈核武器運抵發射場,戰斗部和運載部進行了准確對接。27日,中國第一枚由導彈運載的核彈頭從酒泉試驗場發射升空,導彈運載著核彈頭,在空中按指令軌道運行千餘公里後,准確命中目標並爆炸。它表明中國第一代核導彈發射成功了。中國不僅有了「彈」,而且有了「槍」。從今以後,誰要敢對中國動用核武器,中國就用自己研製的「槍」把原子彈、氫彈射向對手。
1970年1月,我國成功地完成了兩級中遠程彈道導彈發射的試驗;1971年月,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枚洲際火箭首次飛行試驗獲得成功;1979年中國的戰略導彈完成了分段設計,並開始進行綜合試驗。1980年5月8日,第一枚運載火箭在酒泉航天中心向南太平洋地區發射,彈頭飛行數千公里後,准確命中預定地點。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成為第三個擁有洲際導彈的國家。
中國正在探索著各種運載工具的效能。1982年4月2日,中國使用固體推進劑,在地下發射「東風-5」型導彈獲得了成功。又過了6年,中國在水下發射遠程導彈也獲得了成功。
這些歷史的足跡,記載的是中國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研製出了曾經被美國和前蘇聯獨霸並用來進行核威脅與訛詐的核武器,而且還研製出了先進的核戰斗部運載工具。同時,還試驗成功了使用這些工具在各種不同條件下的發射的技術。也就是說,中國不僅有了「彈」,也有了把彈放出去的「槍」,同時,還學會了放「槍」的各種方式方法。
中國從試驗成功第一枚原子彈和試射成功了第一顆運載火箭之後,到80年代中期,就形成了初步的核防禦力量。據日本一份刊物80年代中期刊登的報道稱,中國有威力最大的戰略導彈114枚。美國人在同一時期估計中國大約有核彈頭300到400枚之間。據美國人猜測,中國的核武器有4種型號,即東風-2型、東風-3型、東風-4型、東風-5型。東風-2型為中程彈道導彈,核彈頭當量為2萬噸TNT,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屬於彈道導彈。東風—3型射程大約在2500公里以上,使用液體推進劑,單級火箭發射,屬中程彈道導彈。東風-4型射程在7000公里以上,攜帶核彈頭的TNT當量為100到300萬噸,屬於遠程彈道導彈;東風-5型導彈的射程可達12000公里,可攜帶TNT當量400到500萬噸的彈頭,屬於洲際導彈。1980年5月,中國陸軍和海軍相配合,兩次在太平洋地區進行發射,就已經向世界宣告,中國掌握了洲際導彈和它的發射技術。也就是說,中國有了世界上射得最遠的「槍」,這種「槍」可以把核彈頭打到12000公里以內的任何目標。
核武器運載的另一種重要工具是潛艇,有了適當的潛艇才能進行水下發射。這種潛艇必須是核動力潛艇。核動力潛艇,噸位大、下潛深、航行距離遠、水下生存時間長。因此,只有製造出核動力潛艇,才能具備水下發射的基礎。當中國開始搞原子彈研究之後,毛澤東了解到核潛艇的作用時,就堅決地指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並分管國防尖端技術的聶榮臻元帥,於1958年6月起草了一份報告,題目是《關於開展研製導彈原子潛艇的報告》,把潛艇放到了與原子彈、導彈同等重要的位置。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彭德懷等重要領導,很快就批准了這個報告,並指示立即組織實施。
中央領導批示之後,任務下達到海軍,當時的海軍科研部部長親自負責組織科研隊伍,在人才、經費、資料等奇缺的情況下,開始了我國核潛艇的研究工作。他們採納了著名科學家錢偉長的建議,首先進行流體力學、水動力學、結構力學等課題的研究,為核潛艇的動力打下基礎。採納了著名聲學家汪德昭的建議,建立起水聲研究所。還採納了動力學專家黃義成的建議,建立起熱動力研究所。核潛艇的研究工作拉開了序幕。
經過幾年的准備,有了足夠的理論基礎,1965年,中央專門委員會決定,加快核潛艇和導彈驅逐艦等海軍重要裝備的研究。同年7月,海軍提出了動力堆設計方案。實質性的研究工作正式開始。幾經反復,終於在1968年11月,由指定的造船廠開始建造中國第一艘核潛艇。1970年12月26日,核潛艇艇體下水,並開始進入核動力裝置試裝階段。經過一年的試驗,核反應堆運行情況良好。1972年,海軍專門向中央打報告,請求批准核潛艇定型生產,並建議加快核潛艇研製。毛澤東圈閱了海軍的報告。1974年8月1日,中國自己設計製造的第一艘核動力潛艇正式交付海軍使用。中國國防尖端技術研究,又有了一個新的突破。該艇被命名為「長征一號」。北約稱之為「漢」級核潛艇。該艇長100米,寬11米,吃水8.5米,水下最大排水量5000噸。艇上裝有一座核反應堆,驅動蒸氣輪機帶動一個螺旋槳。水下最大航速為26節。中國的核武器又多了一件運載和發射工具,即水下運載工具。這樣,中國不僅有了防禦敵人的最有力的「彈」,而且,有了從地下、地面、水中、空中向敵人射擊的「槍」和運載工具。這些都標志著中國國防力量的增強與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