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結合實際談談高校開設軍事理論課的理解和認識
你是不是河南農大的? 我們也考這道題。
2. 論述學習軍事理論課對大學生的教育意義
當代大學生軍事理論學習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研究
開設軍事課程是時代的呼喚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所以,必須加強全民的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近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開設軍事課程可以培養高素質的國防後備力量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要著力培養人才的全面素質。第一,要培養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質。軍事課是對國防和軍事的理性認識,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理淪與實踐的教育。從道德意義上說;保衛國家安全,是每個公民最高的社會公德。因此,國防教育與「兩課」教育異曲同工,相得益彰。
一、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開展國防教育是貫徹落實法律法規的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以下簡稱《國防教育法》)規定,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高等學校應當設置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並應當將課堂教學與軍事訓練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並將國防教育列入學校的工作和教學計劃,採取有效措施,保證國防教育的質量和效果[1]。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中對此強調指出,學生軍訓是普通高校本、專科學生的必修課,學校要納入教學計劃。普通高校本、專科的軍事理論課教學時間為36學時,軍事技能課訓練時間為2~3周。
(二)高校開展國防教育是當前國際形勢的需要
當今世界多極化成為主流,軍備競賽由數量轉為質量的競賽。盡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國際敵對勢力處心積慮遏制中國的發展,千方百計地推行西化,將戰略重點放在台灣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區。同時還千方百計進行思想滲透,與我們爭奪下一代,或策劃顛覆破壞活動,企圖搞垮國家政權,或搜集情報,竊取中國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等重要情報。而且中國周邊環境也存在較大危機,我們必須時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國防常識,隨時為祖國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作出貢獻。
二、高校國防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實現途徑
(一)愛國主義教育是大學生國防教育的靈魂和主線
國防教育應當把保衛祖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愛國主義熱情作為重點。愛國主義教育是對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的核心,應始終貫穿於大學生國防教育的整個過程。
(二)國防教育以軍事理論課教學與軍事訓練為主
軍事理論課教學與軍事訓練,是開展大學生國防教育的主要途徑和手段。軍事理論課是一門綜合性和普及性的軍事知識課程,旨在系統地向大學生講授國防史、現代國防、軍事形勢、軍事思想、現代武器、現代軍事科學技術、現代戰爭、軍事地形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軍事理論課主要採取課堂教學的形式,為了使大學生掌握軍事知識、認識戰爭規律,預知未來戰爭特點,必須把學習軍事理論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軍事理論課的教學內容要突出重點,把中國國防、軍事思想、高技術戰爭作為課程的重點和主幹,劃分掌握、熟悉、了解三類,形成一個主幹清楚、層次分明、各個部分相互聯系的整體。在軍事理論課教學中,應遵照教育心理學的科學原則,增強教育主體交互性的觀念,改變灌輸式、說教式的教育方法,多採用引導式、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營造和諧的教育環境;堅持理論講授與直觀教學相結合,藉助投影、幻燈、錄像和模型,廣泛運用多媒體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視、聽效果,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
軍事技能訓練是目前中國高校進行大學生國防教育的主要途徑。軍事技能訓練採取在校內集中組織實施或在訓練基地分批輪訓的形式。軍事技能訓練主要包括解放軍條令條例教育與訓練、輕武器射擊、戰術、軍事地形學和綜合訓練。通過軍訓使大學生了解掌握手中武器裝備、技術器材工作原理及性能,並使大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強的毅力得到磨煉,增強組織紀律性,熟悉相應的戰斗動作,提高整體戰術水平。
要提高軍訓工作質量,就必須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既要注重啟發,用通俗易懂、趣味性強的語言講解內容,增強授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又要藉助掛圖、模型,運用多媒體課件,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要將課堂教學與觀摩相結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在學習我軍武器裝備時,可採取現場教學的方法,組織參觀軍隊院校,參觀現代武器裝備和兵器模型等,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他們對軍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管理上要注重實效,要將軍事理論和集中軍事技能訓練納入學生學籍管理體系,按照學分制進行管理,在發放畢業證書、授予學位上給予必要限定,增強大學生參與軍訓的約束性。
(三)建立健全國防教育管理與評價機制,是高校國防教育有序高效運行的重要保證
首先是進一步完善國防教育聯系機制,把黨委辦公室、行政辦公室、保衛部(人武部)、教務處、宣傳處、學工部、工會、共青團等部門以及各系部(院)納人國防教育辦公室成員單位,形成以保衛部(人武部)和教務處為主,各系部處室齊抓共管的國防教育機制。
以上框架再結合你自己的實際情況展開來寫很容易完成3000字以上的論文了。
這樣可以么?
3. 請結合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課,談談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重要意義
淺談高校國防教育的重要意義 摘要:高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高校國防教育對增強學生國防觀念,培養學生國防精神,培養國防人才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國防教育法的頒布實施,我國許多高校國防教育工作取得一定進展,但是多地方還有待完善. 關鍵詞: 高校; 國防教育 國防教育是國防領域里的教育形式,是為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防禦外來侵略,顛覆和威脅,維護世界和平而對公民進行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國防政治思想品德,軍事理論,軍事技術戰術和國防實力等諸多方面施以影響的的一切活動.高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於提高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增強國防觀念.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地,提高學生人文和科學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的綜合育人基地,其國防教育在整個國防教育體系中屬於基本素質教育范疇,僅具有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提高全民國防意識的功能,而且對促進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具有很強的育人功能. 高校國防教育作為我國全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於不斷強化高校學生為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防禦外來侵略和顛覆的精神素質,普及軍事知識和技能,提高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在思想上,組織上為進行國防建設和開展國防斗爭做好充分准備.當今世界科學和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在軍事在軍事上的廣泛運用,使戰爭對人的精神,知識,技能以及體魄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國防教育作為一種全面的綜合性教育,在提高學生國防素質和能力方面正越來越顯示出重要作用,在國防領域無論,精神還是制度建設都與國防教育密切相關,都要依靠國防教育為之作思想基礎,同時,國防領域內的人才培養,武器發展,人和武器的科學結合等,也都要依靠國防教育為之注入生機和活力.在性的歷史時期深入,廣泛,持久地開展高校國防教育,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 <一高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青年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在全國人口中佔有比較大的比重,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將陸續走向自己的工作崗位,履行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神聖使命和職責.從國防建設的角度看,抓好高校青年學生的國防教育,才能保證國防事業後繼有人,保證我們的軍隊,民兵和預備役部隊成員具有良好的政治,軍事,文化和身體素質.從高校學生的成長過程看,國防教育激發的國防意識,可以推動他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習.國防教育中歌頌的戰斗英雄形象,可以培養他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使其勇於開拓創新,不甘落後,力爭上游;國防教育中的組織紀律訓練,可以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組織紀律性,國防教育中的軍事體育訓練,對於高校學生強健體質的形成更具有直接促進作用,對高校學生進行國防教育,使他們了解國防歷史,牢記國恥,振奮精神,努力學習,為將來建設祖國,保衛祖國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高校國防教育有利於增強高校學生的國防觀念. 20世紀末期冷戰結束以後,國際形勢總體上陸續趨向緩和,我國的安全環境相對穩定,長期處於和平的環境中,往往回使一些人的國防觀念淡化,甚至產生和平麻痹思想,然而天下並不是真正的太平,局部戰爭不斷,威脅我國國家安全的一些因素依然存在.所以開展高校國防教育的意義就在於啟發全體高校學生清楚的認識今天的形勢,明確我國所面臨的威脅,正確認識戰爭與和平的關系,懂得只有增強國防觀念,居安思危才能增強力量,才能提高威懾力,遏止和贏得戰爭的能力,才能使和平得以實現,享受真正的和平. <三高校國防教育有利於培養高校學生的國防精神.
4. 如何理解在大學生中開設軍事理論課的意義
每個公民都是國家的細胞,而大學生是血液細胞,每個大學生都有關心國家,為國家准備的義務,軍事理論課讓每個大學生明白國際形勢,軍事分布,戰爭歷史,更加愛好和平,為國家儲備人才
5. 大學生學習軍事理論課的意義
大學生學習軍事理論課的意義:對大學生進行集中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課教學,是回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正答確決策,它既能體現人才培養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和諧統—,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利國防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基本軍事技能,又有力地促進了大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開設軍事課程是國家法律賦予高校的義務,開設軍事課程是時代的呼喚,開設軍事課程可以培養高素質的國防後備力量,軍事課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做好徵集大學生入伍工作。
(5)談談在高校開放軍事理論課的意義擴展閱讀
《大學生軍事理論課教程》全書分為緒論部分和五個章節。
緒論部分主要介紹了大學生軍事課的性質和要求,開設軍事課的意義和作用,學習軍事課應注意把握的幾個問題;
1、第一章中國國防,主要包括國防概述、法規、建設和動員;
2、第二章軍事思想,主要包括軍事思想概述、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的軍事思想以及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論述;
3、第三章戰略環境,主要包括戰略環境概述、國際戰略格局和我國周邊安全環境及國家安全觀;
4、第四章軍事高技術,主要包括軍事高技術概述及其應用;
5、第五章信息化戰爭,主要包括信息化戰爭概述、基本特徵、發展趨勢以及信息化戰爭與國防建設。
6. 大學生學習軍事理論課的意義是什麼
大學生學習軍事理論課的意義:對大學生進行集中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課教學,版是一項具有戰略權意義的正確決策,它既能體現人才培養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和諧統—,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利國防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基本軍事技能,又有力地促進了大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開設軍事課程是國家法律賦予高校的義務,開設軍事課程是時代的呼喚,開設軍事課程可以培養高素質的國防後備力量,軍事課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做好徵集大學生入伍工作。
(6)談談在高校開放軍事理論課的意義擴展閱讀:
中國大學生從來都有著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每當國家需要的時候,大學生們都會站在時代的前列,挺身而出,用青春熱血保衛國家的和平安全。當代大學生有著強烈的愛國之心和報國之志,他們中蘊藏著巨大的人才資源,和平時期抓好對大學生的軍事訓練和教育,進一步強化他們為國獻身的思想品質,提高他們操作高科技裝備的能力,一旦發生戰爭,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就是極為可觀的戰略後備人才,能夠確保我們戰勝任何最強大的對手。
7. 論述在大學開設軍事理論課的意義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有何啟示
教育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10月23日印發《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建設標准》,規定大學生的軍事技能實際訓練時間不得少於14天,記2學分。按照《標准》,高校軍事課設《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能》,為必修課程,實行學分制管理。
歷史不容遺忘,警鍾時常回響。正如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所言,「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滿足感前所未有,14億中國人民為我們取得的成就和進步感到驕傲自豪。
」我們今天站在了離夢想最近的地方,我們處在了最美好的新時代,可以說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都是太平盛世下的寵兒。或許我們已經習慣了今天擁有的一切,但是我們可能並不了解今天這種生活是從何而來。
我們不能忘記,過去沒有槍沒有炮只能以血肉之軀抵抗侵略的歷史,不能忘記過去被他國任意敲詐金錢、任意踐踏主權、任意分割領土的屈辱,那些為國家繁榮富強做出巨大貢獻的英烈楷模們,那些隱姓埋名無私奉獻的無名英雄們,是他們的奮斗和努力換來了如今的太平盛世。
(7)談談在高校開放軍事理論課的意義擴展閱讀
作為國家之棟梁的青年一代,更應該對國家歷史瞭然於胸。雖然不會再有硝煙戰爭,但是國家之間的競爭依然存在,犧牲依然存在,我們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不能被眼前的和平所麻痹,更不應該忘記和平背後的流血犧牲。
而軍事理論課程的設計就是要大家以史為鑒,不忘過去慘痛教訓,不斷強化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和憂患危機意識。
愛國不滿足於為你的輝煌成就歡呼吶喊,更想要去深入了解你的偉大和堅毅。今日中國之盛世,離不開革命先輩們的流血犧牲。
但長久的國富民強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努力和奮斗,尤其是肩負國家重擔的青年一代,我們不應該只是祖國繁榮昌盛的旁觀者和見證者,更要做參與者和共享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的家國情懷不能丟棄,要一代一代流傳下去。
軍事理論課的目的就是要不斷強化這種家國意識,讓當代大學生有責任心有使命感。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有挑起時代重擔,扛起時代大旗,共築和平盛世的決心和毅力!
不忘昨日中國之悲壯,心系今日中國之富強,勇擔明日中國之重任,這才是高校開展軍事理論課程教學應有之義。
8. 高校學習軍事理論的意義1000字
大學的第一課就是軍訓,軍訓由軍事技能與軍事理論組成。軍訓技能強健了我們的體魄,而軍事理論課的學習使我們改變了知識結構,提高了綜合素質,增強了國防概念。
那麼,對於依法參加軍事理論課的學習給我們帶來的益處我將從知識結構的改變、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增強國防觀念這三個方面具體闡述。
對於知識結構的改變,作為大一新生的我們,對於歷史知識了解的比較少。通過對中國近代國防歷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就中國之所以落後挨打,就是因為社會制度的落後。具有文明歷史,曾經長期領先於世界發展的中國,在近代卻是領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殺,財富被掠奪,民族尊嚴被帝國主義列強肆意踐踏,帝國主義列強一直沒有停止對中國的侵略。我們的人民在近代歷史中的一百多年裡一直生活在一場接一場的侵略戰爭的深重災難之中,僅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傷亡就達到3500萬人,從滿清王朝、北洋政府到國民黨政府都不能使中國改變因為落後而挨打的命運,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成為了中國落後的主要根源。中國人民經過無數次的探索、挫折、失敗,最後才找到了社會主義這條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的正確道路,而正是由於中國人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才使中國人民戰勝了一切敵人,最終從屈辱中站立起來,走上了獨立富強的道路,使中華民族近百年來成千上萬的先烈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理想得到了實現。因此,只有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立才使中國的命運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使帝國主義列強任意宰割中國領土主權、任意欺凌屠殺中國人民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通過這些歷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適合國家社會的制度才能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而這些歷史的學習也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不僅是對祖國的無比深厚的感情和保衛祖國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現為是關心祖國的命運和前途,為祖國的前途,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進步而奮斗的精神。中國只有強大起來,才會使任何國家都不敢侵略我們。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夠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所以,我們的愛國主義與熱愛社會主義就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國,熱愛祖國就必須熱愛社會主義,這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是中國人民必然的選擇。
所以我認為,軍事理論課的學習對於知識結構的改變是體現在正確的世界觀的樹立,社會主義信念的增強,以及熱愛祖國的強烈思想到深層的、理性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升華。
對於綜合素質的提高則是集中體現在思想道德素質中。
80末90後的我們,在家裡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愛的澆灌下長大,沒吃過苦,沒受過累,所有的好東西基本上都是自己的,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也很少有機會過這種集體生活,所以免不了會自私,處處以自己的利益為重
但是,通過軍事理論課的學習,我們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也就是集體主義價值觀。學習中,我們認識到中國革命戰爭史就是人民軍隊的奮斗史,而人民軍隊就是集體主義精神的化身,集體主義就是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個人利益服從人民利益的思想。所以,如果沒有集體主義,就沒有人民軍隊,就沒有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人民軍隊是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是人民的子弟兵,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年代,無論是在炮火連天的戰場,還是在抗災搶險的時候,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人民軍隊總是會沖在最前面,為人民利益而奮不顧身,當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發生沖突時,他們始終將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利益,體現了高尚的無私奉獻精神。在人民軍隊的歷史中涌現出了無數的為了人民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的英雄人物,成為我們社會中堅持樹立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典範,人民軍隊所體現出來的集體主義精神在今天已經成為了我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強大推動力。
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中,國家通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承認合理的個人利益,以調動人們發展生產力的積極性來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但是,我們仍然要堅持和倡導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在我們社會中的主導地位,以維護我們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如果沒有集體主義的主導價值觀,我們的社會也就會失去社會主義的性質。因而就不但要求我們的人民軍隊要堅持集體主義的主導價值觀,而且要求我們全體人民都應當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觀,都應當自覺地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整體利益。所以,作為國家未來棟梁之材的大學生的我們就必須樹立集體主義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公民意識和國家意識,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人民利益之間的關系。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把個人利益置於國家和人民利益之上,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於犧牲個人的利益,要具有一種對國家、人民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真正增強自己的道德素質,使自己成為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祖國在今後能夠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
因而我們在軍事理論課中通過對中國革命戰爭歷史的學習和對人民軍隊的了解就會大大促進我們在今天樹立集體主義的價值觀。我認為,使我們樹立這種集體主義的價值觀也是對我們進行的一種愛國主義教育。從而也同時提高了我們的綜合素質。
關於國防意識,不可否認,二十一世紀國家之間的較量是以綜合國力為基礎,以經濟實力為先導。可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國家競爭白熱化的時候,極端的較量形式就會出現。這個極端的較量形式就是戰爭!當今的中國,安全隱患不可謂不多。南沙群島被東南亞小國強占,台灣問題尚未解決,中日東海問題和釣魚島爭端也日益升級。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超級大國在前蘇聯已經解體俄羅斯日漸衰微的情況下,把中國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紀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開始以各種手段遏制中國的發展。可以說,現在我國的國防形式不容樂觀,表面上的歌舞昇平實際掩藏著波濤洶涌。大國外交,是以實力為基礎進行的國家之間的較量。沒有實力就沒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沒有見到過任何一個國家在沒有實力的情況下卻擁有很高的國際地位。國際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的。當然,現在的中國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的國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資金支持國防建設。但是,這遠遠不夠。國防不僅僅是國家和軍隊的事情,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事情。可以說,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國防力量的有機組成部分。正如課上老師的舉例,瑞士為什麼可以保持中立600年無戰爭,從而發展成為世界經濟水平最高的國家?就是因為他們的全民國防,全民皆兵,那裡凡是16-55歲之間的人,身體無殘疾的就是兵,該國可以在國內任何位置召集軍隊,因為瑞士人家裡多有軍服和武器。這樣全民參與國防的國家是無堅不摧的。
所以在軍事理論這種愛國教育中,我們增強了國防意識概念的同時,也增強了國防意識。
軍事理論課的學習,也使我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
我們學習中國革命戰爭的歷史和人民軍隊的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增強勇於保衛祖國的國防意識的同時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我們不希望戰爭,但如果敵人硬要把戰爭強加於我們,我們也要以大無畏的精神敢於面對,為了祖國的主權、民族的尊嚴、人民的利益,我們也能夠走上戰場,決不退縮。我們要向人民軍隊學習,我們的人民軍隊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之所以能夠戰勝無數難以想像的困難,從小到大,以弱勝強,用劣勢武器打敗了強大的敵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戰爭奇跡,原因就在於我們的人民軍隊具有強大的政治優勢——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是任何敵人所無法擁有、而是人民軍隊所獨有的政治優勢。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就沒有中國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就沒有新中國。革命英雄主義體現著為了人民利益而不怕任何困難、不怕任何犧牲的奮斗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在人民軍隊中造就了千千萬萬個董存瑞、黃繼光那樣的英雄,使我們的軍隊能夠戰勝任何敵人。正是這種偉大的精神使人民軍隊具有了不可戰勝的力量,使我們的革命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這個勝利還體現著為了人民利益而奮斗的無產階級革命人生觀,也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正是因為有了這種人生觀,才使我們能夠樹立正確的苦樂觀、得失觀、利害觀、生死觀,才使我們的人民軍隊具有了不可戰勝的力量,而人民軍隊只有具有這種精神才是真正的革命軍隊。一個軍隊要有一種拚搏奮斗精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需要有一種為了共同的理想而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奮斗精神,需要在全體人民中倡導一種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奮斗的積極人生觀,這應當是社會主義社會中的主導人生觀,是我們所應當具有的精神支柱,是我們民族的靈魂。
我認為,軍事理論課就是一種愛國教育,通過這種教育,我們改善了知識結構,提高了綜合素質,增強了國防概念,也使我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愛黨愛民,愛社會主義,參與國防,人人有責,從我做起,人人參與國防的國家才是最安全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