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黃埔軍校現在還在嗎
黃埔軍校現在還有。
1947年,孫立人在台灣奉命訓練新軍,決定在鳳山成立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直屬成都本校。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成都,學校停辦,共辦23期。蔣介石下令將台灣籍學生和國民黨高官政要的子弟200餘人空運到台灣。1950年10月,學校在台灣高雄縣鳳山市以陸軍軍官學校的名稱被重新建立,並續辦第二十四期作為黃埔軍校的繼續。
黃埔軍校狹義上講黃埔軍校應是1924年~1930年國民黨在廣東廣州黃埔區長洲島興辦的一所軍校,校址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和海軍學校校舍。當時校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廣義上講黃埔軍校即是1924年以後,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興辦的各個軍事學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內。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主要將領出自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軍校在創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1924年國民黨建校時期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名擴大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50年10月台灣當局在台灣高雄鳳山區「復建」所謂「陸軍軍官學校」延續至今。
㈡ 黃埔軍校的現名是什麼
陸軍軍官學校。
1924年國民黨建校時期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名擴大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
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50年10月台灣當局在台灣高雄鳳山區復建「陸軍軍官學校」延續至今。
(2)黃埔軍校把什麼和軍事xul擴展閱讀:
入校誓辭
一期:盡忠革命職務。服從本黨命令。實行三民主義。無間始終死生。遵守五權憲法。只知奮斗犧牲。努力人類平等。不計成敗利鈍。
二期:謹遵校訓,親愛精誠。服從黨綱,五權三民。履行遺囑,國民革命。繼承先烈,奮斗犧牲。發揚光大,赴義蹈仁。言出身隨,誓底功成。
三期:遵守總理共同奮斗之遺囑,親愛精誠之校訓,追隨校長、黨代表與本黨各同志,於廣東統一以後,更努力於全國之統一,以完成國民革命之工作。不愛錢,不怕死,不鬧意氣,實行主義,恪守黨綱,永矢勿渝,死而後已。謹誓。
四期:不愛錢,不偷生。統一意志,親愛精誠,遵守遺囑,立定腳跟。為主義而奮斗;為主義而犧牲。繼續先烈生命,發揚黃埔精神。以達國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謹誓。
㈢ 黃埔軍校與陸軍大學有什麼區別
陸軍大學
中國近代唯一的一所最高級別的軍事學府,它自一九零六年創立於保定,歷經四十四年之久,是近代中國軍事院校中存在時間較長的一所。它的存在對於中國近代軍事教育乃至中國近代軍事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陸軍大學主要培養團以上指揮軍官和師以上司令部參謀軍官,重點培養學員的聯合與合同作戰能力、運用軍事政策的能力和戰略能力。
黃埔軍校
全名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是一間中華民國的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設於中國大陸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軍校在1924年由中國國民黨成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軍訓練軍官,然後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黃埔軍校於1927年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再改制為陸軍軍官學校,並於中華民國政府遷台時一並遷至台灣高雄縣鳳山市。
㈣ 黃埔軍校它為國民黨革命作出了哪些貢獻
這可大了,抗日的時候靠的是黃埔的那些學生,後來內戰其實多數也是黃埔學生兩派的對抗
㈤ 黃埔軍校同一切舊式軍校的根本區別在於
黃埔軍校同一切舊式軍校的區別為:興辦人不同、培養對象不同、創立目的不同。
一、興辦人不同
1、黃埔軍校:黃埔軍校是中國國民黨興辦的軍事學校。
2、一切舊式軍校:一切舊式軍校是國家興辦的軍事學校。
二、培養對象不同
1、黃埔軍校:黃埔軍校的培養對象是革命軍隊幹部。
2、一切舊式軍校:一切舊式軍校的培養對象是軍隊士官。
三、創立目的不同
1、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創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2、一切舊式軍校:一切舊式軍校創立目的是培養軍人保家護國。
㈥ 黃埔軍校當年到底教了些什麼內容
蘇聯教員幫助開了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後來增加了輜重科政治科等內容。
㈦ 黃埔軍校有哪些歷史
1923年9月,孫中山派蔣中正、張太雷、沈定一三人組成「孫逸仙博士考察團」訪問蘇聯,學習建軍經驗。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命名成立「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28日選定廣州長洲島上的原廣東陸軍學堂和廣東海軍學校的舊址上建立軍校。5月,任命蔣中正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黨代表。隨後,任李濟深、鄧演達為教練部正、副主任,王柏齡、葉劍英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來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應欽為總教官。此外還有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和張秋人等共產黨人擔任教官及各方面負責工作。
孫中山在開學典禮結束後,同蔣中正、何應欽、王柏齡合影。1924年5月,從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錄學生350名,備取120名。5月5日開始入學。6月16日,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到會場給青年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要從今天起,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在陞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
孫中山的訓詞後來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歌歌詞。1925年2月,軍校出師東征使用的校名為中國國民黨黨立陸軍軍官學校,以排斥共產黨人在校內的地位。學校在當時集中了革命軍中有才能的人。黃埔軍校最初有許多從蘇聯來的教員,但在北伐戰爭期間蔣中正與中國共產黨關系破裂,所以這些蘇聯教員也紛紛離開了。
1926年,根據國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原陸軍軍官學校擴大改組,於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1926年10月27日,國民黨中央先決定在兩湖書院舊址設政治訓練班,後改辦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科,後將黃埔第五期政治科學員移往武昌就讀。1926年12月,又決定將黃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來武昌就讀,於1927年1月19日改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革命家宋綺雲、抗日女英雄趙一曼、文學家謝冰瑩,都是武漢分校畢業的。郭沫若曾任政治部教官等職。
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分裂,於是在廣州、武漢和南京分別出現了三所黃埔軍校。在武漢,3月22日,以國民黨中央的名義,決定將武漢分校擴大改組為(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開展討蔣斗爭。七·一五政變後,黃埔五期學員被迫畢業離校,軍校整體改編為張發奎的第二方面軍軍官教導團(團長是由第四軍參謀長葉劍英同志兼任),成為後來廣州起義主力,武漢軍校便不復存在;在廣州,原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依然開辦,1928年5月,副校長李濟深決定將學校改名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學校只剩下718人堅持至畢業,其餘散往武漢、南京等地,稱黃埔六期生。1929年9月10日,校長蔣中正以國民政府名義,改稱學校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第七期學生畢業後,1930年9月,學校被要求停辦。1927年底,在南京由蔣中正決定自行成立(南京)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宣誓反共。1928年3月,以中央軍事委員會名義明令改名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新中國成立後的海軍少將張學思,歷史學家黃仁宇都是中央軍校畢業的。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1937年8月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遷至成都。在抗日戰爭中成了培養抗日官兵的大本營。各期畢業生都一律開赴抗日前線參戰。抗戰結束後,實行軍校改制,於1946年元旦後改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蔣中正改任名譽校長,關麟征升任校長。
1947年,孫立人在台灣奉命訓練新軍,決定在鳳山成立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直屬成都本校,這便是通常所說的第十分校。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成都,學校停辦,共辦23期。
㈧ 黃埔軍校什麼叫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建於1924年,建校時的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作為中國現代歷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其影響之深遠,作用之巨大,名聲之顯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黃埔軍校建立以來,以孫中山的「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乾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革命為目的。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一方面灌輸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軍校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黃埔軍校自1924年6月在廣州創辦到1949年底遷往台灣,在大陸共辦了二十三期,其畢業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計有二十三萬餘人。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在中國現代史上佔有顯赫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