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斯大林軍事思想科學地揭示了帝國主義時代戰爭的根源和類型。錯在哪裡
軍事思想是關於戰爭的軍事理論,不是關於戰爭的政治理論。
揭示帝國主義時代戰爭的根源和類型屬於政治學的范疇。
所以這句話是錯誤的,因為分類不清楚。
2. 中國軍事理論發展史
中國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時期,各階級、集團及其軍事家和軍事論著者對於戰爭與軍隊問題的理性認識,,隨著社會的前進、戰爭的發展而不斷深化。 一、產生時期公元前21世紀(一說公元前22世紀),中國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從此戰爭成為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此時,盡管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處於低級階段,還是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奴隸主對外族發動掠奪戰爭,或用武力鎮壓本族奴隸的反抗,都是以征討「違天命者」、「弔民伐罪」、「敬天保民」相號召,並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嚴刑厚賞驅使士卒作戰。作戰方式是集團列陣正面沖殺。到商代以後,作戰逐漸以車兵為主。對軍隊指揮,要求行動統一,嚴厲管理。這種思想,指導著夏、商、西周幾個王朝的軍事斗爭。通過這一時期的戰爭實踐,人們已初步認識到審勢而動,量力而行,眾可以勝寡,強可以勝弱,反映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念。傳在西周時期,已出現《軍志》、《軍政》等軍事著作,雖早失傳,但在後來問世的《左傳》、《孫子兵法》等書中,還保留著一些片斷的引文。 二、迅速發展時期約從公元前 8世紀初至前 3世紀末,即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逐漸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制度的變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變化和兵器的改進,軍事制度和作戰方式也隨之變化。為適應這些新情況的需要,產生了統率軍隊的專職將帥,涌現了許多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軍事家和兵書著作。著名的《孫子兵法》,標志著封建統治階級軍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統而全面的軍事理論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導戰爭的規律,並奠定了中國軍事思想的基礎,指導著後代的戰爭實踐和軍事理論的研究,在國際上也享有極高的聲譽。《孫子兵法》提出,軍事斗爭必須巧妙地運用權謀,即「上兵伐謀」,「必以全爭於天下」,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是高明的軍事家所期求的最理想的戰爭結局。它打破了奴隸社會的天命觀,以樸素的辯證法和唯物主義思想,指出戰爭獲勝不取決於鬼神,只要能夠做到「知彼知己」,就可以「百戰不殆」。它提出了「以正合,以奇勝」和「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作戰思想。《孫子兵法》還指出,戰爭勝負是由政治、經濟、天時、地利、人事等因素所決定的,所以封建統治階級要修明政治,順應民心。這些思想,也為《孫子兵法》同時代的其他兵書和論及軍事的著作所重視。戰國時期,人們對戰爭的認識又進了一步。例如,傳為軍事家吳起所著的《吳子》,就探索了戰爭的實質,論及戰爭發生的根源,並把戰爭分成幾種類型,賦予定義,提出對付各類戰爭的方略。軍事家孫臏所著《孫臏兵法》,更主張拋棄「責仁義,式禮樂」的思想,要求用戰爭手段解決社會混亂局面;其作戰思想則特別強調「貴勢」和以奇制勝。這些主張,都是對《孫子兵法》軍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三、豐富和提高時期從公元前 3世紀末至公元13世紀,中國經歷了秦、漢、晉、隋、唐、宋、元等幾個大的王朝的統治和更迭。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先秦的軍事思想對軍事斗爭仍然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由於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及戰爭的發展,軍事思想也進一步得到豐富和提高。就戰爭種類而言,有建立封建王朝的統一疆域的戰爭,有多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民族起義的戰爭,又有國內諸民族貴族為了爭奪中央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就軍隊發展而言,兵種和兵器裝備有了較大的變化。不但有了獨立的騎兵,而且舟師水軍參戰的數量也更多了。這就要求作戰指揮必須加強步、騎、水軍等的配合作戰,使得戰略戰術運用和指揮藝術都得到高度發展。在這一時期,通過戰爭實踐,造就了許多著名的軍事家和將領,出現了許多總結軍事斗爭經驗的兵書。秦始皇的大規模築長城、修馳(直)道、重兵戍邊等軍事措施,對後世建設邊防的戰略思想,有重大影響。在著名的楚漢戰爭中,張良為劉邦決策,收攬民心,分化對方,爭取同盟,孤立項羽,取得了戰爭勝利。西漢王朝在對北方匈奴貴族的反擊作戰中,由名將衛青、霍去病率獨立的騎兵集團主動出擊,快速機動,遠程奔襲,以及正面沖擊,翼側迂迴等作戰行動,創造性地發展了大規模使用騎兵的戰略戰術。兵書《六韜》,針對頻繁的戰爭,提出了愛惜民力、休養生息的思想,並對作戰指揮機構以及步兵、騎兵的協同作戰等作了論述。兵書《三略》,進一步闡述了「柔能制剛,弱能制強」的樸素的軍事辯證法思想,並指出最高統治者必須廣攬人才,重視民眾與士卒的作用。從漢到隋曾多次發生過從黃河流域向江南進軍的大規模戰爭,大都是步、騎兵和水軍多路並進的多兵種大集團的配合作戰。其中,東漢末年的赤壁之戰,晉滅吳之戰,東晉苻秦的淝水之戰,以及隋滅陳之戰最為著名。在這些戰爭中,政治斗爭與軍事斗爭的結合,謀略與決策,以及作戰指揮藝術,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李衛公問對》一書,聯系唐代初期的戰爭經驗,對以往兵書進行了探討,對《孫子兵法》提出的虛實、奇正、攻守等原則及其內在聯系,作了比較辯證的論述。李筌的《太白陰經》認為,戰爭的取勝決定於國家政治的優劣、力量的強弱以及謀略的運用。到了遼、宋、西夏和後來的宋與金、蒙古等幾個民族政權並立的統治時期,互相長期處於對立狀態,戰爭頻繁。這時期,隨著生產發展和戰爭的需要,出現了火器和復雜的裝備器材,對作戰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宋王朝,由於政治腐敗,軍權由皇帝絕對控制,軍隊作戰能力低下,造成屢戰失利。統治者為了教習文臣武將熟悉軍事,命曾公亮等編纂《武經總要》,總結古今兵法和本朝方略,並頒布《孫子兵法》、《吳子》、《司馬法》、《六韜》、《尉繚子》、《三略》和《李衛公問對》為《武經七書》,官定為武學教材。這時,許洞的《虎鈐經》和何去非的《何博士備論》,均對皇帝絕對控制軍隊指揮權及其危害提出了非議。南宋名將岳飛提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他率「岳家軍」突破皇帝「欽定」的作戰旨意,採取步、騎配合的靈活戰法,擊敗了金軍強大的騎兵。陳規在《守城錄》中,記錄了軍隊開始使用火器和改進城防工事進行防禦作戰的方法,主張「守中有攻」,對城市防禦戰法有所創新。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遼、西夏、金等政權,均以騎兵見長,特別是後來興起的蒙古族,建立了兵牧合一的制度,充分發揮其騎兵優勢,以高度的機動靈活制敵,並善於學習和利用敵方先進技術,不斷改進其軍隊的裝備。蒙古貴族和後來建立的元王朝戰勝南宋時,採取遠距離的戰略迂迴和步、騎、水軍聯合多路進軍,實施大集團軍隊的戰略進攻。以上的實踐經驗和兵書內容,進一步發展和豐富了古代的軍事思想。 四、在革新與守舊的矛盾中繼續前進的時期大約從14世紀末至19世紀40年代,約從明朝至清朝後期,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沒落的境地,不但有連綿不斷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民族起義戰爭和統治者的平叛戰爭等,而且外國也開始入侵中國。這一時期,由於火器的改進和從外國引進部分先進兵器,出現了獨立的水師、炮兵、工兵及其他技術兵種,加以作戰對象發生了變化,因而在建軍和作戰指揮等方面都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時,一方面出現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單純防守作戰的思想;另一方面,從實踐中總結出的帶有強烈革新內容的軍事思想,也在不少兵書中出現。明代傑出抗倭將領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就是這種革新思想的代表作。他根據沿海復雜的地形條件和倭寇火器裝備的特點,對陣法作了重大改革。他制定了以 12人為單位的「鴛鴦」,把它作為戰斗隊形的基礎。何良臣的《陣紀》一書,對於軍隊組訓和戰法的論述,也具有革新的內容。孫承宗主編的《車營扣答合編》,反映了在大量火器裝備部隊後,編制和戰法的改革。茅元儀編纂的《武備志》,則試圖從軍事理論、建軍作戰、兵器製造使用、天象地理、江河海防諸方面,提出實行軍事改革的依據,以求振興明王朝的武備。清王朝建立以前,後金(清王朝前身)與明軍發生薩爾滸之戰,清太祖努爾哈赤以「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夏允□《倖存錄》)的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充分發揮其步騎協同作戰的長處,對明軍的多路進攻實行各個擊破,反映了軍事指揮上的新思想。乾隆以後,統治者局限於騎射為滿洲之根本的思想,採取閉關鎖國政策,在軍事上逐漸趨於保守落後。但是,也有不少人針對這種狀態,提出了某些革新思想。例如,惠麓酒民的《□□百金方》,主張團結民心,實行兵民聯防;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提出京城要建立多層次設防的思想;年羹堯的《治平勝算全書》,強調平時對軍隊嚴格訓練,戰時才能取勝等,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是中國古代千百次王朝戰爭和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的經驗總結它的豐富內容,是前人留下的寶貴軍事遺產,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國近代的直至現代的軍事思想,都從中批判地繼承和吸取了許多有價值的內容。
3. 求大學軍事理論報告一篇(2000字)。
《孫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所著的一部軍事著作,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題思想,但又構成了完整的思想體系。
孫武指出,戰爭是關繫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道」「天」「地」「將」和「法」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五項基本要素。在古代,戰爭曠日持久會危及國家的存亡。因為,無論何時,戰爭的消耗和軍費的開支都是十分龐大的,所以他主張速勝。此外,為彌補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敵國,他又主張「困糧於敵」,「勝敵而益強」以盡可能小的代價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戰而勝。不靠硬攻而奪取敵城,不須久戰而毀滅敵國。而為實現這一目標,他就特別強調以謀略取勝,用兵的上策是以政治謀略取勝,其次是外交手段取勝,再次使使用武力,下策才是攻城。
對於現代戰爭來說,戰場無前後方之分,武器也不再是刀劍槍炮等,國家防線已滲透到了政治生活的每個角落,但是《孫子兵法》作為我國古代關於戰略戰術書籍中精華的精華,對於現代軍事理論還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的。「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現代軍事作戰理論與《孫子兵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它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戰爭經驗和進行兼並戰爭的軍事理論,揭示了戰爭的客觀規律,具有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孫子總結的用兵原則,對現代軍事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毛澤東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世界各大軍事院校和軍事研究機構都把《孫子兵法》作為教材和研究資料。不僅如此,在現代日常生活中,《孫子兵法》也無處不在,各行各業都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奉為經典。
通過這場軍事理論課的學習,我明白了我國幾千年來所留下的豐富的軍事理論知識,心中充滿了民族自豪感,我為我國優秀的文化財產而驕傲。但同時也清醒的認識到,我國的綜合國力還不夠強大,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台獨勢力仍威脅著國家的安全。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好好學習軍事理論課程,時刻關注國家形式動態,時刻准備著做好二十一世紀合格的接班人。
4. 軍事理論問題
主要是加強海軍建設,因為擁有海上生命線,才擁有國家的發展,近代列強的發展都是伴隨海軍的步伐前進的。而海軍又是最不容易成軍和建設的。我國的海岸線太長,對海外原料依存度較大,而且有收復台灣的任務。必須有一隻藍水海軍。在亞洲來看,美國的喬治布希號航母已經部署沖繩,印度有三艘,甚至泰國還有一艘。日本韓國分別有自己的大型兩棲登陸艦(准航母),而且日本裝備了宙斯盾系統的金剛級驅逐艦也不容小覷。
對於空軍,盡管我們有J-10,J-11等三代戰機,但便觀周邊,日本的F-4,F-16(J),韓國的F-15(K),F-16,印度的su-27,su-30,以及駐扎關島的F-22,B-2,對我們的威脅還是很大的,我們除了繼續發展,還是發展
對於陸軍,美國人都認為我們的陸軍最強,但是現在強調協同作戰,數字化對抗,我們也要加緊變化,
太空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印度,日本都在虎視眈眈。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神舟飛船的成功
戰爭理論
戰爭理論,是關於戰爭問題的系統化的理性認識和知識體系。科學的戰爭理論,是戰爭規律和戰爭指導規律的正確反映,是戰爭准備與實施的指南。它是軍事學術的骨幹,由戰爭觀、戰爭准備和戰爭實施理論組成一個整體。其基本功能是:揭示戰爭產生、發展、消亡的規律;揭示戰爭的本質、性質、目的和歷史作用,從而明確對待戰爭的態度,揭示戰爭與革命、戰爭與和平的關系;揭示戰爭與政治、經濟、軍事、科技、自然條件等因素的相互關系,進而闡述在戰爭中利用這些因素的指導理論與原則;創造指導戰爭和作戰方法的理論與原則等。中國戰爭理論的根本任務,是研究制止戰爭和打贏衛國戰爭的理論與指導原則。
戰爭理論是戰爭實踐的產物,是血的經驗升華的結晶,它受鐵面無情的戰爭實踐的檢驗。其先進與否,對戰爭的勝負影響極大,關繫到國家和軍民的生死存亡。在戰爭史上,因為戰爭理論落後或不符合戰爭實際而招致失敗或亡國的事例屢見不鮮。中國是世界上產生戰爭理論最早的國家。公元前6世紀末一公元前 5世紀初成書的《孫子兵法》是世界公認最早的戰爭理論名著。它和繼後成書的《吳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等古代兵法,反映了一些普遍的戰爭規律和指導原則,有許多原理至今不失其朝氣蓬勃的生機和指導意義,對中外戰爭理論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各個時期和國家的戰爭理論,在其發展過程中有其歷史的繼承性和創造性,並重在創新上。戰爭理論的發展,受國家的軍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統帥才能、戰爭經驗、地理環境和國際戰略形勢等因素的制約,同時也受外國戰爭理論的影響。各個時期和各個國家的戰爭理論各有其不同的內容和特徵,但也有某些共同性。戰爭理論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一切剝削階級的戰爭理論,都是為其剝削階級的政治、經濟利益服務的。無產階級的戰爭理論,是徹底的為無產階級的政治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的,所以它具有無窮的生命力和戰鬥力。戰爭理論還具有很強的民族特徵,民族特有的愛國精神和尚武精神,對戰爭理論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戰爭理論還具有很強的時代氣息,符合時代、戰爭的發展方向和能反映未來戰爭實踐需求的戰爭理論,才有生機和戰鬥力。
階級革命和產業革命,是戰爭理論發展的重要因素。16世紀以前,歐洲封建社會時代的戰爭理論幾乎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17、18世紀開始的英、法資產階級革命和18世紀開始的產業革命,為資產階級戰爭理論的形成提供了條件。拿破崙創造的軍隊人數眾多性和作戰行動運動性的新的作戰體系,是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和新的社會關系的產物。資產階級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的《 戰爭論 》和約米尼的《戰爭藝術概論》、《法國革命戰爭批判軍事史》等著作,總結、研究了拿破崙戰爭的經驗和統帥藝術,創立了資產階級奠基性的戰爭理論,對後來資產階級的戰爭理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由於受階級、歷史的局限和唯心主義哲學的影響,一切剝削階級的戰爭理論,都未能客觀地、全面地、正確地揭示戰爭根源和戰爭的普遍規律,其戰爭指導原則,不可避免地存有形而上學和機械論的色彩,誇大統帥和武器在戰爭中的作用,不能正確地揭示政治因素和人民群眾在戰爭中的決定作用。馬克思、恩格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軍事哲學思想和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研究歷史上的、當前的、未來的戰爭,把研究一般的革命戰爭和無產階級的革命戰爭結合起來,首創了無產階級革命戰爭理論。它在軍事科學史上,第一次客觀地、全面地、正確地揭示了戰爭的根源、本質、性質和戰爭的普遍規律,揭示了革命戰爭對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明確了對待戰爭的態度,提出了無產階級和被壓迫的民族在武裝起義、革命戰爭中應遵循的指導原則,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的人民、民族謀求解放和保衛自己的行動指南。列寧、斯大林、毛澤東在戰爭與革命的高潮時期,在領導武裝起義、革命戰爭和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偉大斗爭中,都實踐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戰爭理論,創立了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戰爭的理論和指導原則,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5. 中國軍事理論發展史1
中國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時期,各階級、集團及其軍事家和軍事論著者對於戰爭與軍隊問題的理性認識,,隨著社會的前進、戰爭的發展而不斷深化。一、產生時期公元前21世紀(一說公元前22世紀),中國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從此戰爭成為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此時,盡管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處於低級階段,還是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奴隸主對外族發動掠奪戰爭,或用武力鎮壓本族奴隸的反抗,都是以征討「違天命者」、「弔民伐罪」、「敬天保民」相號召,並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嚴刑厚賞驅使士卒作戰。作戰方式是集團列陣正面沖殺。到商代以後,作戰逐漸以車兵為主。對軍隊指揮,要求行動統一,嚴厲管理。這種思想,指導著夏、商、西周幾個王朝的軍事斗爭。通過這一時期的戰爭實踐,人們已初步認識到審勢而動,量力而行,眾可以勝寡,強可以勝弱,反映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念。傳在西周時期,已出現《軍志》、《軍政》等軍事著作,雖早失傳,但在後來問世的《左傳》、《孫子兵法》等書中,還保留著一些片斷的引文。二、迅速發展時期約從公元前 8世紀初至前 3世紀末,即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逐漸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制度的變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變化和兵器的改進,軍事制度和作戰方式也隨之變化。為適應這些新情況的需要,產生了統率軍隊的專職將帥,涌現了許多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軍事家和兵書著作。著名的《孫子兵法》,標志著封建統治階級軍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統而全面的軍事理論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導戰爭的規律,並奠定了中國軍事思想的基礎,指導著後代的戰爭實踐和軍事理論的研究,在國際上也享有極高的聲譽。《孫子兵法》提出,軍事斗爭必須巧妙地運用權謀,即「上兵伐謀」,「必以全爭於天下」,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是高明的軍事家所期求的最理想的戰爭結局。它打破了奴隸社會的天命觀,以樸素的辯證法和唯物主義思想,指出戰爭獲勝不取決於鬼神,只要能夠做到「知彼知己」,就可以「百戰不殆」。它提出了「以正合,以奇勝」和「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作戰思想。《孫子兵法》還指出,戰爭勝負是由政治、經濟、天時、地利、人事等因素所決定的,所以封建統治階級要修明政治,順應民心。這些思想,也為《孫子兵法》同時代的其他兵書和論及軍事的著作所重視。戰國時期,人們對戰爭的認識又進了一步。例如,傳為軍事家吳起所著的《吳子》,就探索了戰爭的實質,論及戰爭發生的根源,並把戰爭分成幾種類型,賦予定義,提出對付各類戰爭的方略。軍事家孫臏所著《孫臏兵法》,更主張拋棄「責仁義,式禮樂」的思想,要求用戰爭手段解決社會混亂局面;其作戰思想則特別強調「貴勢」和以奇制勝。這些主張,都是對《孫子兵法》軍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三、豐富和提高時期從公元前 3世紀末至公元13世紀,中國經歷了秦、漢、晉、隋、唐、宋、元等幾個大的王朝的統治和更迭。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先秦的軍事思想對軍事斗爭仍然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由於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及戰爭的發展,軍事思想也進一步得到豐富和提高。就戰爭種類而言,有建立封建王朝的統一疆域的戰爭,有多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民族起義的戰爭,又有國內諸民族貴族為了爭奪中央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就軍隊發展而言,兵種和兵器裝備有了較大的變化。不但有了獨立的騎兵,而且舟師水軍參戰的數量也更多了。這就要求作戰指揮必須加強步、騎、水軍等的配合作戰,使得戰略戰術運用和指揮藝術都得到高度發展。在這一時期,通過戰爭實踐,造就了許多著名的軍事家和將領,出現了許多總結軍事斗爭經驗的兵書。秦始皇的大規模築長城、修馳(直)道、重兵戍邊等軍事措施,對後世建設邊防的戰略思想,有重大影響。在著名的楚漢戰爭中,張良為劉邦決策,收攬民心,分化對方,爭取同盟,孤立項羽,取得了戰爭勝利。西漢王朝在對北方匈奴貴族的反擊作戰中,由名將衛青、霍去病率獨立的騎兵集團主動出擊,快速機動,遠程奔襲,以及正面沖擊,翼側迂迴等作戰行動,創造性地發展了大規模使用騎兵的戰略戰術。兵書《六韜》,針對頻繁的戰爭,提出了愛惜民力、休養生息的思想,並對作戰指揮機構以及步兵、騎兵的協同作戰等作了論述。兵書《三略》,進一步闡述了「柔能制剛,弱能制強」的樸素的軍事辯證法思想,並指出最高統治者必須廣攬人才,重視民眾與士卒的作用。從漢到隋曾多次發生過從黃河流域向江南進軍的大規模戰爭,大都是步、騎兵和水軍多路並進的多兵種大集團的配合作戰。其中,東漢末年的赤壁之戰,晉滅吳之戰,東晉苻秦的淝水之戰,以及隋滅陳之戰最為著名。在這些戰爭中,政治斗爭與軍事斗爭的結合,謀略與決策,以及作戰指揮藝術,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李衛公問對》一書,聯系唐代初期的戰爭經驗,對以往兵書進行了探討,對《孫子兵法》提出的虛實、奇正、攻守等原則及其內在聯系,作了比較辯證的論述。李筌的《太白陰經》認為,戰爭的取勝決定於國家政治的優劣、力量的強弱以及謀略的運用。到了遼、宋、西夏和後來的宋與金、蒙古等幾個民族政權並立的統治時期,互相長期處於對立狀態,戰爭頻繁。這時期,隨著生產發展和戰爭的需要,出現了火器和復雜的裝備器材,對作戰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宋王朝,由於政治腐敗,軍權由皇帝絕對控制,軍隊作戰能力低下,造成屢戰失利。統治者為了教習文臣武將熟悉軍事,命曾公亮等編纂《武經總要》,總結古今兵法和本朝方略,並頒布《孫子兵法》、《吳子》、《司馬法》、《六韜》、《尉繚子》、《三略》和《李衛公問對》為《武經七書》,官定為武學教材。這時,許洞的《虎鈐經》和何去非的《何博士備論》,均對皇帝絕對控制軍隊指揮權及其危害提出了非議。南宋名將岳飛提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他率「岳家軍」突破皇帝「欽定」的作戰旨意,採取步、騎配合的靈活戰法,擊敗了金軍強大的騎兵。陳規在《守城錄》中,記錄了軍隊開始使用火器和改進城防工事進行防禦作戰的方法,主張「守中有攻」,對城市防禦戰法有所創新。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遼、西夏、金等政權,均以騎兵見長,特別是後來興起的蒙古族,建立了兵牧合一的制度,充分發揮其騎兵優勢,以高度的機動靈活制敵,並善於學習和利用敵方先進技術,不斷改進其軍隊的裝備。蒙古貴族和後來建立的元王朝戰勝南宋時,採取遠距離的戰略迂迴和步、騎、水軍聯合多路進軍,實施大集團軍隊的戰略進攻。以上的實踐經驗和兵書內容,進一步發展和豐富了古代的軍事思想。四、在革新與守舊的矛盾中繼續前進的時期大約從14世紀末至19世紀40年代,約從明朝至清朝後期,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沒落的境地,不但有連綿不斷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民族起義戰爭和統治者的平叛戰爭等,而且外國也開始入侵中國。這一時期,由於火器的改進和從外國引進部分先進兵器,出現了獨立的水師、炮兵、工兵及其他技術兵種,加以作戰對象發生了變化,因而在建軍和作戰指揮等方面都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時,一方面出現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單純防守作戰的思想;另一方面,從實踐中總結出的帶有強烈革新內容的軍事思想,也在不少兵書中出現。明代傑出抗倭將領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就是這種革新思想的代表作。他根據沿海復雜的地形條件和倭寇火器裝備的特點,對陣法作了重大改革。他制定了以 12人為單位的「鴛鴦」,把它作為戰斗隊形的基礎。何良臣的《陣紀》一書,對於軍隊組訓和戰法的論述,也具有革新的內容。孫承宗主編的《車營扣答合編》,反映了在大量火器裝備部隊後,編制和戰法的改革。茅元儀編纂的《武備志》,則試圖從軍事理論、建軍作戰、兵器製造使用、天象地理、江河海防諸方面,提出實行軍事改革的依據,以求振興明王朝的武備。清王朝建立以前,後金(清王朝前身)與明軍發生薩爾滸之戰,清太祖努爾哈赤以「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夏允□《倖存錄》)的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充分發揮其步騎協同作戰的長處,對明軍的多路進攻實行各個擊破,反映了軍事指揮上的新思想。乾隆以後,統治者局限於騎射為滿洲之根本的思想,採取閉關鎖國政策,在軍事上逐漸趨於保守落後。但是,也有不少人針對這種狀態,提出了某些革新思想。例如,惠麓酒民的《□□百金方》,主張團結民心,實行兵民聯防;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提出京城要建立多層次設防的思想;年羹堯的《治平勝算全書》,強調平時對軍隊嚴格訓練,戰時才能取勝等,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是中國古代千百次王朝戰爭和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的經驗總結它的豐富內容,是前人留下的寶貴軍事遺產,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國近代的直至現代的軍事思想,都從中批判地繼承和吸取了許多有價值的內容。提問人的追問 2010-03-17 17:26我要的是近代的回答人的補充 2010-03-17 17:51中國近代軍事理論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封建社會制度已是強弩之末,又面臨西方國家的威脅,許多有識之士開始以新的視角,探討拯救國家與民族的道路。林則徐、魏源是他們的代表人物。他們自覺地收集外國軍事資料,研究敵情,提出了組織民眾,軍民配合,沿海各省協力籌防和以守為戰,以逸待勞,在沿海、陸地殲滅敵人的方針。第二個階段:兩次鴉片戰爭後,面臨深重的民族災難,洋務派代表奕忻、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主張「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整頓軍隊,創練新軍,籌辦海防,興辦學堂,選派出國留學人員。同時,隨著西式武器陸續裝備軍隊,出現了步騎、步炮協同作戰,海軍獨立作戰、陸海協同作戰等戰術的變革。戰斗中的陣形由密集向疏散發展。中國近代軍事思想形成了。第三個階段:19世紀50年代爆發的太平天國起義,在武器裝備建軍和作戰指導思想以及戰略戰術等方面,超過了以往歷代農民起義軍的水平。另外,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湘軍、淮軍等領導人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等人也積累了一套建軍理論和作戰原則,對以往的軍事思想有所發展。辛亥革命前後,孫中山等人逐漸認識到國防與民生互為表裡的,並大膽借鑒蘇聯紅軍經驗,設立黨代表制度,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使軍隊的面貌煥然一新。
6. 軍事理論課主要內容有哪些
軍事理論課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國防、軍事思想、世界軍事、軍事高科技、高技術戰爭、綜合訓練等。軍事理論講的主要是有關軍隊和戰爭的概念、范疇、原理、原則等的體系。
科學的軍事理論是軍事活動的本質及其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來源於軍事實踐,經理論概括後給軍事實踐以指導,並在不斷接受軍事實踐檢驗的基礎上得到豐富和發展。
目前世界各國著重研究探討的軍事理論主要有三方面內容: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毛澤東軍事思想、現代高新技術條件下作戰的新規律新特點。
(6)軍事理論揭示擴展閱讀:
學生通過學習有關軍隊和戰爭的概念、范疇、原理、原則等的體系,提升其思想道德素養,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科學的軍事理論是軍事活動的本質及其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其來源於軍事實踐,經理論概括後給軍事實踐以指導,並在不斷接受軍事實踐檢驗的基礎上得到豐富和發展。
《軍事理論》以國防教育為主線,通過軍事理論課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軍事理論課的出現,適應了當前國際形勢的需要。當今世界多極化成為主流,軍備競賽由數量轉為質量的競賽。盡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國際敵對勢力處心積慮遏制中國的發展,將戰略重點放在台灣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區。
在軍事理論課上,可以學習到軍事理論課的重要意義、軍事理論課的性質及其內容、國防建設指導思想、新中國國防建設成就等。
同時可以學到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科學含義和基本特徵、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科學體系的基本內容、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指導意義等重要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軍事理論課教程
7. 軍事理論論文怎麼寫大概是什麼步驟
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論文各組成的排序為: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附錄和致謝。
論文正文
要點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問題-論點;
.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方法與步驟;
d.結論。
為了做到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常常將正文部分分成幾個大的段落。這些段落即所謂邏輯段,一個邏輯段可包含幾個小邏輯段,一個小邏輯段可包含一個或幾個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層次。論文的層次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五級。
要求
以畢業論文為例,現說明論文正文版面格式:
①正文部分與「關鍵詞」行間空兩行;
②漢語正文文字採用小四號宋體;正文英語正文文字採用Times New Roman12號,標題漢語採用四號黑體,標題英語採用Times New Roman14號,每段首起空兩格,1.25倍行距;
③段落間層次要分明,題號使用要規范。理工類專業畢業設計,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序號與層次要求;
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順,語言流暢,無錯別字,無違反政治上的原則問題與言論,要採用計算機列印文稿;
⑤圖表要求:所有圖表、線路圖、流程圖、程序框圖、示意圖等不準用徒手圖,必須按國家規定的工作要求採用計算機或手工繪圖,圖表中的文字漢語用小五號宋體;英語採用Times New Roman10. 5號;圖表編號要連續,如圖1、圖2等,表1、表2等;圖的編號放在圖的下方,表的編號放在表的上方,表的左右兩邊不能有邊;
⑥字數要求:一般不少於1500(按老師要求);
⑦學年論文引用的觀點、數據等要註明出處,一律採用章節附註。
8. 孫子兵法揭示戰爭的三個方面和四個層次 是什麼啊
孫子兵法的現代應用
《孫子兵法》作為揭示競爭規律的頂尖之作,展現出引導人們走出現代競爭迷宮的「理性之光」。這種「理性之光」,通過一系列「以智克力」、「以柔克剛」、「不戰而勝」等深刻的戰略理念展示出來,通過蘊涵在其中的「以德服人」、「天人合一」等深刻的哲學
理念展示出來。
這部名著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出了國門,讓許許多多著名的國外戰略家陶醉沉迷於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戰略文化之中。
這部名著不僅跨越了國界,而且超越了時空。正如英國空軍元帥約翰·斯萊瑟在《中國的軍事箴言》一文中所言:「孫子的引人入勝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麼驚人的『時新』——把一些詞句稍加變換,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剛寫出來的。」
這部名著已經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戰爭著作,而成為政治、經濟、外交各個領域領導者的必讀書。孫子的思想不僅在現代軍事領域而且在政治、經濟、外交、體育等各個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在這種廣泛的應用中,人們不僅在古人的深邃的思想中獲取啟迪,同時又為孫子兵法注入了新時代的活力。
一、孫子兵法的應用現狀
孫子兵法的應用現狀首先表現在它的極高的普及率上。據有關媒體報道:《孫子兵法》在西方被譯作《戰爭的藝術》(The Art of War),在世界最大的「亞馬遜」網上書店裡,目前有多達102種與「孫子」相關的書目,其中由薩謬爾·格里菲斯翻譯、牛津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的平裝本《孫子兵法》最受歡迎(見圖),常年位居該書店科學類暢銷書排行榜的前幾位。據美國《洛杉磯時報》報道:「9.11」事件後,這個版本《孫子兵法》在一個月內就賣出了1.6萬冊。經常出國的朋友會發現,許多機場的書店櫃台上擺滿了《孫子兵法》,在候機或候車的場所也能夠看到許多人在翻閱《孫子兵法》。
一位著名的美藉華人作家談道:「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美國商界人士對中國千年的《孫子兵法》愈來愈好奇,如何利用孫子兵法,成了西方人探討商場必勝的另一秘訣。走進美國各大圖店的商業書籍欄目下,作者不同,內容各異的《孫子兵法》解釋與感悟俯拾即是,就連給美國商學院學生講演時,《孫子兵法》剛被我提起,一個微型《孫子兵法》的小語錄已經被美國學生高高舉起。」
(一)孫子兵法在軍事領域的應用
孫子兵法在現代軍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世界許多著名的軍事分析家認為,中國著名的軍事思想家孫子去世將近2500年之後,正在深刻地影響著現代戰場。據有關資料報道:美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在國防部官員和美軍軍官中舉辦了上千次《孫子兵法》講座。美國陸戰隊指揮官凱利將軍認為《孫子兵法》是所有機動戰的基礎。他將該書列為部隊的年度讀物,要求每個陸戰隊員必須閱讀。
最近,有一位名叫馬克·麥克尼利的專家寫了一部《孫子與現代戰爭兵法》。他談到:「《孫子兵法》是高層軍校學生必讀的一本書,已經融會在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軍事學說之中。」這部書的出版商在向西方讀者介紹此書時,稱《孫子兵法》是軍事理論上的一把「瑞士軍刀」,足以應對任何局面。
有一位翻譯過《孫子兵法》的美國人詹姆斯·克拉維爾說:「如果我是最高統帥,或被選為總統或當上總理,我要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所有軍官,特別是將軍,每年都要參加兩次《孫子十三篇》的考試,一次口試,一次筆試,及格分數為95分。考試不及格的將官立即自動罷免,並不準上訴,其他軍銜的軍官則自動降級。」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發達國家的戰略家再一次發現孫子兵法的重大價值,運用其中的戰略原理思考現實疑難的戰略問題,均獲得滿意的答案和結果。例如,有的專家依據孫子戰略威懾理論制定了國家核戰略。尼克松在其《真正的戰爭》一書中,直接運用孫子兵法的思想,批判美國當時的「相互確保摧毀」的戰略。
許多出台的現代軍事理論都是依據孫子兵法創立的。美國著名戰略理論家、美國國防大學校長理查德·勞倫斯中將在闡述《空地一體戰——縱深進攻》時,認為這一作戰原則所根據的原理是《孫子兵法》的「奇正之變」和「避實擊虛」。美國1982年新版《作戰綱要》,直接引用了大量孫子兵法的名言。這部《作戰綱要》編寫組的成員對孫子兵法進行了長時間的認真研究。1983年美國出版的《軍事戰略》,第二章的標題是《軍事戰略的演變——孫子的智慧》。
許多戰略決策者直接依據孫子兵法來思考現實的戰爭問題。有資料說,在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時,美國總統布希的桌子上擺著兩本書,一本是《凱撒傳》,一本是《孫子兵法》。據媒體報道,在這次戰爭中,有90頁之厚的《孫子兵法》英譯本運往沙烏地阿拉伯沙漠,供參戰人員閱讀。美國記者從戰雲密布的海灣戰場發回的消息稱:「盡管中國在這里沒有派駐一兵一卒,有一個神秘的中國人卻親臨前線,操縱著作戰行動,他就是2500多年前的孫子。」
在最近發生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司令就稱自己的作戰理論是根據《孫子兵法》提出的。媒體報道說:在伊拉克戰爭中,擔任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的弗蘭克斯是個熟讀《孫子兵法》的人。美軍在這場戰爭中採用的許多戰法都與孫子的思想相合,其中,孫子的「用間」思想不戰而下巴格達之役堪稱一絕。有一篇題目為「孫子出現在伊拉克戰場」的法新社的文章說:「中國著名的軍事思想家去世將近2500年之後,正在深刻地影響著在伊拉克戰場上英美戰地指揮官們的思維和行動方式」。「孫子的經典著作《孫子兵法》的戰略思想貫穿在攻克巴格達的整體戰略構想之中」。
孫子兵法對其他國家的作戰理念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利德爾·哈特這位「間接路線」戰略的倡導者說:他在20多年中論述的戰略戰術原則幾乎全部體現在孫子的13篇之中。芬蘭科協主席、前國防部戰略問題研究所所長尤瑪·米爾蒂寧在談到西方「新技術決定一切」的觀點時指出:「早在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戰略家孫子就列舉了決定戰爭勝負的一些因素。」他批評現代一些軍事家忽視了孫子所說的「士氣」這個最重要的因素。在一部印度人寫的《印度軍史》中寫道:印軍之所以能取得第三次印巴戰爭的勝利,是因為他們成功地運用了孫子避實擊虛的打法。
(二)孫子兵法在經濟領域的應用
孫子兵法在我國經濟領域的應用由來已久。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最早將《孫子兵法》引入經營管理的是戰國魏文侯時的白圭。他將孫吳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於生產經營,善觀時變,採取「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等策略,取得了成功。目前,有許多企業家和經濟學家對孫子兵法的商戰應用價值有深刻的體會。北京大學北大國際MBA中方院長胡大源說:「《孫子兵法》是對兩千多年前大量戰爭實例的精闢總結。當今MBA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深入觀察現實問題進而找出其規律的能力。每個企業都歡迎善於解決問題的經理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徐二明說:「在國外學習戰略是將《孫子兵法》作為經典的參考書,他們認為戰略中的許多思維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就解決了。其實外國人喜歡看的書,反而是我們的《孫子兵法》,他們覺得很有用。近年來,很多管理學學者發現企業競爭與戰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們已經將《孫子兵法》的理念應用於管理運作上。」 LG中國總裁盧庸岳說:「我很喜歡中國的《孫子兵法》,裡面有很多智慧的東西。對於經營管理也很有用。」
20世紀60年代,日本將《孫子兵法》引進了企業管理。日本學者村山孚說:日本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兩個支柱,一個是美國的現代管理制度,一個是《孫子兵法》的戰略和策略。日本企業家大橋武夫撰寫了《兵法經營學》,講述如何將兵法理論運用於商戰,其中特別強調以孫子兵法管理企業。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公開宣稱孫子兵法是他們成功的法寶。他說:「中國古代先哲孫子,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公司職員必須頂禮膜拜,對其兵法認真背誦,靈活應用,公司才能興旺發達。」日本麥肯齊公司董事長大前研一寫了《孫子對日本經營管理產生的影響》一文,指出日本企業所以能戰勝歐美企業,原因就在於日本「採用中國兵法指導企業經營管理,比美國的企業經營管理更合理有效」。他在《戰略家的頭腦》一書中,大量引證《孫子兵法》的內容,宣稱《孫子兵法》是日本企業的「最高經營教科書」。
美國的經濟學界和企業界在對孫子兵法頂禮膜拜上並不比日本人遜色。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喬治在《管理思想史》中則說:「你想成為管理人才嗎?必須去讀《孫子兵法》!」美國當今著名經營戰略學家哈默在他的文章中多次引用孫子的語錄。他說:「僅估計已知競爭者的當前戰略優勢無助於了解潛在競爭者的決心、持久力與創造力。孫子,一位中國軍事戰略家,3000年前就曾論證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美國福坦莫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北大國際MBA美方院長楊壯說:「《孫子兵法》是戰略理論領域的傳世之作,是世界兵法史上的經典之作,是一本企業致勝之道的巨著。」
其他國家的有頭腦的成功企業家也同樣看到了孫子兵法的價值。義大利埃尼公司總裁貝爾納貝說:「關於戰略這一題目,我正在讀《孫子兵法》,這是一本大約2500年前由一位中國將軍孫子所寫的經典教科書,這是一本關於戰略的全面的教科書,今天仍能運用到人類的各種活動中去。」
孫子的思想已經在現代經濟戰略理論上打上深深的印跡。美國營銷大師菲利浦·科特勒也曾在其《營銷管理》一書中,探討了兵法在營銷中的應用。日本企業家非常推崇孫子「上下同欲者勝」的思想,將其與儒家思想結合創立了溫情主義的合作型管理模式。在現代經濟戰略管理學中,有一個叫做「SWOT」的概念(Strengths ,Weakness,Opportunity and Threats),即「強弱、機遇和風險」。來華講授經濟學的美國學者約翰·阿利,將「SWOT」與《孫子兵法·虛實篇》聯系在一起。他指出:「《孫子兵法》的虛實之分及其倡導的以實擊虛的效果,與現代SWOT分析方法的效果如出一轍。SWOT分析法是營銷中流行的策略性方法。這種方法給出公司強弱的領域,給出市場的機會與風險。應用實力去追尋機遇的觀點,可以說是《孫子兵法》的再版。這完全是換一種說法說出了我們計劃要做的事情。」這位學者還專門撰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孫子七字謀略——營銷經理如何應用孫子兵法》。他在文中寫道:「《孫子兵法》雖然古老,卻可能成為未來的藍圖。」
孫子兵法幫助許多企業家獲得了巨大商戰的戰果。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董事會主席羅傑·史密斯在1984年銷售汽車830萬輛,居世界首位。他說他成功的秘訣就是「從2000年前中國一位戰略家與的《孫子兵法》一書中了許多東西」,從而使他獲得了一個「戰略家的頭腦」。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取勝者,謂之神」。市場是瞬息萬變的,經營者應依據市場變化靈活採取對策。索尼公司應用孫子的這一思想取得了成功。50年來,索尼「以正合,以奇勝」,不斷根據市場需求,推出新產品,佔領市場,支撐企業發展。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這種思想已成為企業的重要戰略思想。許多企業避開市場競爭主戰場,獨辟蹊徑,開辟無人涉足的細分市場,一舉獲得成功,達到了揚長避短,避實擊虛的效果。在這方面,日本的任天堂公司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它原是一家生產撲克牌的小公司,1980年獨辟蹊徑開發出普及型家庭游戲機,打開日本市場,1986年推出適合美國家庭的游戲機,又開辟了美國市場,現在正席捲歐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