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廣東陽春衛國有什麼歷史

廣東陽春衛國有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11 16:21:51

『壹』 廣東最有名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五嶺巍峨,珠江縱橫。廣東先民的歷史,從現已發掘的出土文物看,在廣東最早出現的人類是不是馬壩人。從馬壩人化石可以有力地證明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不僅在北國,而且在嶺南的大地上也生息,繁衍,通過勞動創造我遠古的歷史文明。珠江流域和黃河、長江流域同樣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搖籃和發祥地。

時移世易,經過了若干千萬年的滄桑巨變,廣東的遠古人類實現從原始群向氏族公社,乃至奴隸社會的轉變。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廣東先民每邁進一步都給後人留下了眾多、分布很廣的文化遺址,主要有:距3萬年前,反映原始群向氏族公社過度的封開峒中岩人遺址距今約10000年至16000年,反映母系氏族社形成期的陽春獨石子、封開黃岩洞遺址;距今約七八千年,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發展期的英德青塘墟;距今約4000年至6000年,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期的韓江、珠江三角洲的「貝丘」文化遺址;距今約三四千年反映母系氏族公社末期至父氏公社時期的西橋樵山和馬壩石峽文化遺址。

廣東憲兵押解南京大屠殺要犯谷壽夫上刑場
廣東飛行員擊落侵華日軍兩大王牌飛行員
廣東軍民抗擊1/8的侵華日軍

具體請看
http://www.southcn.com/news/gdnews/sz/kangzhan/guangdong/

『貳』 廣東歷史的簡介

1、鎮海樓(廣州博物館)

又名望海樓,俗稱五層樓。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園)小蟠龍岡上,為廣州城市標志之一。現是專門收藏、展覽關於廣州歷史文物和史料的場所。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候朱亮祖擴建廣州城,將宋三城(子城、東、西兩城)合並,並開拓北城800餘丈,城牆橫跨越秀山,在上面建一座五層高樓以壯觀瞻。建築有雄鎮海疆之意,故名鎮海樓。

廣州城的歷史上,除了鎮海樓,沒有哪座建築能夠在漫長的6個世紀中都穩居「城標」的寶座。廣州博物館館藏的《十三行油畫》,畫面描繪了清代廣州十三行商船雲集的繁榮景象,商館右後方不遠處的一座紅色五層高樓格外顯眼,這就是鎮海樓。藏品中還有一張外國明信片,圖片的主體就是清代的鎮海樓。

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鎮海樓就是外國人眼中「廣州」的象徵,進一步引申,也就是「中國」的象徵。自明代起,漂洋過海的外國商船,一過獅子洋,經虎門北上,沿途可見蓮花塔、琶洲塔、赤崗塔。駛近廣州城外,望到高聳在越秀山上的鎮海樓,便知到了廣州。

600多年間,鎮海樓由於它的特殊地理位置而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清初尚可喜兵抵廣州城下,300守城將士堅守鎮海樓十個晝夜,不眠不休,最後彈盡糧絕,無一生還。如今鎮海樓的旁邊仍存放有一批大炮,是明清時期廣州城防大炮。

1883年,正逢中法交戰之時,兵部尚書彭玉麟奉命到廣東督師抗法,以五層樓為海陸兩軍指揮部。1885年,朝廷議和之聲甚囂塵上之際,彭玉麟上書朝廷,力爭抵抗。但清政府最終選擇了妥協,郁悶中的彭玉麟舉目廣州城,撰下了一副廣東最有名的對聯:「萬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候安在,使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

對於這副對聯,有評論解讀說,聯中「故侯」指朱亮祖,鎮海樓是他建的,如今人亡樓存,可證歷史滄桑。「使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則是有感而發,當年彭玉麟因中法戰爭率兵至廣東辦理防務。他是主戰派,反對和議,但最終只得「淚灑英雄」了。此聯先詠樓,後寫人,意境磅礴,不失為一幅佳聯。

據《鎮海樓名聯話舊》一文作者陳叔垣先生說,少時他曾隨其父登鎮海樓,親見三樓懸掛木雕對聯,下款署為「宮保雪琴彭玉麟」(宮保是官銜,雪琴是彭的字)等字,五樓則懸掛兩廣總督瑞麟書寫的「鎮海樓」三字。

就是說,這副對聯當時懸掛在三樓,是彭玉麟本人書寫的。彭的手跡後來遺失,改由葉恭綽、沈演公、吳子夏等書法家「補書」。現在這副對聯懸掛於五樓,且用兩種字體,由兩位書法家書寫。

清光緒年間,廣東幾個陳姓族人,倡議在廣州籌建一座全省性的陳氏合族祠堂,各地陳氏熱烈響應,紛紛慷慨捐資。

1892年,京城傳來喜報:一名陳姓子弟被欽點探花郎。這對在建的祠堂而言,可謂錦上添花。族人驚詫四起,喜不自禁:建祠的功效竟然如此靈驗!於是更大規模的籌資活動開始。

1894年,宏偉而精緻的陳氏祠堂宣告竣工。這座祠堂,就是聞名至今的陳家祠;而那名高中探花的陳姓子弟,叫陳伯陶,東莞市中堂鎮鳳涌人,他也是修建陳家祠的幾個倡議者之一。

陳伯陶五歲就讀,六歲師從廣東歷史上有名的大學者陳澧。他少年勤學,生性聰慧,十歲便能背誦五經。某日,父親的兩位朋友方文炳(東莞報功祠四君子之一)與方應錫來訪,夜飲,見伯陶夜讀,就出上聯為「半夜讀書燈火細」的對聯叫伯陶應對。伯陶應聲說「三更飲酒月輪高」。聽後,方文炳對方應錫說「此佳婿也」。方應錫即與陳家訂立婚姻,把次女許配給陳伯陶。

21歲,陳伯陶中了秀才,25歲時獲鄉試第一名。老師陳澧更以對聯贈送給陳伯陶,勉勵他「文章高似羅浮頂,科第連登會狀元」。可惜,此話並未「一語成讖」,光緒十八年陳伯陶復出應試,在殿試中初置第一,也就是狀元。然而在試卷中,他將「宣撫司」寫成了「宣慰司」,因此被壓在第十名之外。所幸得到咸豐朝狀元、戶部尚書翁同和為他據理力爭,謂此積學之士,故改列第三名,成為了東莞歷史上唯一的文探花。

在這之後,38歲的探花郎陳伯陶,歷任雲南、貴州、山東鄉試副考官,文淵閣校理,武英殿纂修,國史館總纂,憲政編查館一等諮議等職。雖沒高官厚爵,而對於生性不善逢迎的陳伯陶而言,也稱得上青雲直立。即便在甲午戰敗、戊戌變法等事件沖擊下,陳伯陶也是不為所動、坐懷不亂。

庚子亂起,八國聯軍攻陷京師,光緒和慈禧倉惶出逃。陳伯陶仍不為時勢所動,早在1898年,他便親自見證了李鴻章代表中國與英方簽署《拓展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及香港地區235個島嶼99年的恥辱之事。兩宮返京後,陳伯陶入職南書房,後被派往日本考察學務,歸國後出任江寧提學使。陳伯陶重視國學,曾四處奔走,游說勸諭國內外華人華資辦學以振興中華。

1906年,陳伯陶協助當時的兩江總督端方,在六朝古都南京創辦國內首個培養僑生的學堂,目的是培養華僑學生的國文及國語等,並由陳伯陶命名―――暨南學堂,也就是今天廣州暨南大學的前身。陳伯陶更以提學使身份,兼任暨南學堂監督,親自製定辦學章程和經費預算。他與中國教育的深厚淵源,由此可見一斑。

鳳凰網—清代兵部尚書青睞鎮海樓?

人民網—中國廟立著「黑臉番鬼」?

網路—趙眜

網路—南越文王墓

網路—陳伯陶

『叄』 二十年前陽春市衛國鎮劉金海犯了什麼罪坐牢

還有人知道這個鎮…衛國現在現在屬於春灣鎮范圍

『肆』 廣東陽春有什麼歷史

陽春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全市總面積4054.7平方公里。南北長104公里,東西寬91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漠陽江北南縱貫全市,為狹長的河谷盆地和小平原。轄15個鎮和1個街道辦事處共309個村委會、28個居委會。

歷史沿革
清以前
戰國(前3世紀),陽春為百越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兵第一次南征百越下嶺南,置南海郡,陽春地屬之。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兵第二次南征百越,在嶺南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陽春地屬桂林郡。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為合浦郡高涼縣地。 陽春鉤髻頂驚現「佛光」
三國吳赤烏元年(238年)置莫陽縣,屬高興郡,為陽春地建縣之始。 晉太康元年(280年),撤高興郡,莫陽縣屬高涼郡。今陽春境北部為蒼梧郡臨允縣地。 南朝宋元嘉年間,在原臨允縣南部(即今縣境北部和西北部)分置龍潭縣、甘東縣,均屬新寧郡。 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撤銷莫陽縣,改設陽春郡並置陽春縣,這是以「陽春」名建縣之始。陽春郡轄陽春、甘泉二縣。 隋開皇十年(590年),撤銷陽春郡,陽春縣屬高州;龍潭縣改稱銅陵縣,分甘泉縣置西城、流南二縣,均屬端州。大業二年(606年)復置高涼郡,陽春縣屬之;撤銷西城、流南二縣,並入銅陵縣,屬信安郡管轄。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春州,州治在今陽春市區,並恢復流南縣,春州領陽春、流南二縣。同年又分春州置勤州(又稱銅陵郡),從銅陵縣分置富林縣,勤州領銅陵、富林二縣。春、勤二州隸屬嶺南道。武德五年(622年)恢復西城縣,屬春州;撤銷勤州,將富林縣並入銅陵縣。不久,西城、流南二縣並入陽春縣。萬歲通天二年(697年)恢復勤州,轄銅陵縣。長安二年(702年)又撤勤州,銅陵縣改屬春州。 開元十八年(730年),復置勤州及富林縣,勤州領銅陵、富林二縣。天寶元年(742年),春州又稱南陵郡,並析陽春縣置羅水縣屬之;勤州又稱雲浮郡。乾元元年(758年),春州仍領陽春、羅水二縣;勤州由富林徙治於銅陵,又稱銅陵郡,領銅陵、富林二縣。五代(907-960年),屬南漢,復置流南縣,春州領陽春、羅水、流南三縣;勤州領銅陵、富林二縣。 宋開寶五年(972年)撤銷春州,陽春、羅水、流南三縣改屬恩州。次年,復置春州,撤銷勤州;並將富林縣並入銅陵縣,羅水、流南二縣並入陽春縣;春州領陽春、銅陵二縣。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撤銷春州,陽春縣改稱新春縣,屬新州轄。天禧四年(1020年),再復春州,新春縣復稱陽春縣,春州領陽春、銅陵二縣。熙寧六年(1073年)廢春州,把銅陵縣並入陽春縣,陽春縣屬南恩州。 元代沿宋制,陽春縣仍屬南恩州(至元十三年至十八年曾改稱南恩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陽春縣改屬肇慶府。萬曆五年(1577年),從陽春縣劃出富林及西部山區並入東安縣(1914年改稱雲浮縣)。 清代沿明制,陽春縣仍屬肇慶府。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至13年(1912~1924年),陽春縣屬肇羅陽鎮守使管轄。 民國14年,屬廣東省第七行政區專員公署管轄。 民國25年10月,改隸廣東省第三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27年1月,改屬廣東省第七行政區專員公署。 民國38年2月,改隸廣東省第十行政區專員公署。
新中國時期
1949年10月22日,陽春縣解放,隸屬粵中地區專員公署。 1950年7月,明代由陽春縣劃出並入東安縣的西部山區,從雲浮縣劃歸陽春縣。 一江兩岸
1952年5月,陽春縣改屬粵西行政區(因署治湛江,1956年改稱為湛江專區、湛江地區)。 1958年11月至1961年3月,陽春縣與陽江縣合並為兩陽縣。 1961年3月,復設陽春縣。 1983年9月,改屬江門市管轄。 1988年1月,歸陽江市管轄。 1994年5月5日,陽春撤縣設市(縣級),由陽江市代管。

『伍』 陽春市衛國鎮劉金海十年犯了什麼、罪坐牢

去法院問下嗯

『陸』 陽春市春灣鎮衛國山中間村劉姓是那支系

怎麼排輩份的?

『柒』 陽春的歷史文化

粵方言是境內最大的方言,使用人口約占總人口67.7%,可分為以下4片:(1)春中白話,通行於春城、合水、陂面、圭崗等鎮,以及永寧、潭水、三甲鎮的部分村莊,使用人口約30餘萬:(2)春北白話,通行於春灣、松柏、河塑鎮以及石望鄉、衛國鄉,使用人口約17萬;(3)春西白話,通行於西部的八甲、雙滘鎮以及山坪鄉,受境內客家話影響較大,使用人口約5萬;(4)春南白話。通行於南部的崗美、河口兩鎮,使用人口近7萬。客家話是境內第二大方言,32%的人口使用這種方言。近30萬人,主要分布於潭水河以南的春西、春南地區,如潭水、三甲、八甲、雙滘、河口等地,以及永寧山區、西山邊緣和漠陽江兩岸的一些村落。此外,境內現有瑤族近1萬人,主要分布於永寧、圭崗、合水的部分村落,但漢化傾向較明顯,能使用瑤語的僅有數百人。
陽春白話
粵語陽春話是粵方言中的一種,屬粵語高陽片,也稱陽春白話或者陽春白。
根據各地語音有所不同,陽春話可分為4片:春中片分布在春城、合水、陂面3鎮街,圭崗、馬水兩鎮大部和永寧、潭水、三甲3鎮部分村落;春西片分布山坪、八甲、雙滘3鎮部分地區,接近高州話;春南片分布在崗美鎮和河口鎮部分地區,接近陽江話;春北片分布在春灣、松柏、河塱、石望4鎮,發音近新興話。
春中口音包括春城,合水,馬水和潭水。在陽春春城鎮(市府所在地)使用的語言是陽春白話。春北白話與新興縣話相互影響,春西白話與高州話相互影響,春南白話受陽江話影響較大,聲調與陽江話基本相同。
春中白話是歷代派至陽春的駐軍官兵所操的各種廣州音系方言,是與大批遷徙而來的高要移民所講的高要方言融合的結果。它是音調較為平和的粵語方言,有8個發音。
陽江話
陽春南部與江城區交接地方(如崗美)等地使用的是陽江話。 基於瑤族居民散居於陽春各地,其生活習性及語言絕大部分已趨於漢化,原所有的「族語」逐漸融入漢語,年紀在四十歲以下的人已基本不會說「族語」了。能操「族語」者已是寥若晨星。

『捌』 陽春的歷史沿革

清以前
戰國(前3世紀),陽春為百越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兵第一次南征百越下嶺南,置南海郡,陽春地屬之。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兵第二次南征百越,在嶺南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陽春地屬桂林郡。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為合浦郡高涼縣地。三國吳赤烏元年(238年)置莫陽縣,屬高興郡,為陽春地建縣之始。
晉太康元年(280年),撤高興郡,莫陽縣屬高涼郡。今陽春境北部為蒼梧郡臨允縣地。
南朝宋元嘉年間,在原臨允縣南部(即今縣境北部和西北部)分置龍潭縣、甘東縣,均屬新寧郡。
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撤銷莫陽縣,改設陽春郡並置陽春縣,這是以「陽春」名建縣之始,意取「漠水之陽,四季如春」。陽春郡轄陽春、甘泉二縣。
隋開皇十年(590年),撤銷陽春郡,陽春縣屬高州;龍潭縣改稱銅陵縣,分甘泉縣置西城、流南二縣,均屬端州。大業二年(606年)復置高涼郡,陽春縣屬之;撤銷西城、流南二縣,並入銅陵縣,屬信安郡管轄。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春州,州治在今陽春市區,並恢復流南縣,春州領陽春、流南二縣。同年又分春州置勤州(又稱銅陵郡),從銅陵縣分置富林縣,勤州領銅陵、富林二縣。春、勤二州隸屬嶺南道。武德五年(622年)恢復西城縣,屬春州;撤銷勤州,將富林縣並入銅陵縣。不久,西城、流南二縣並入陽春縣。萬歲通天二年(697年)恢復勤州,轄銅陵縣。長安二年(702年)又撤勤州,銅陵縣改屬春州。
開元十八年(730年),復置勤州及富林縣,勤州領銅陵、富林二縣。天寶元年(742年),春州又稱南陵郡,並析陽春縣置羅水縣屬之;勤州又稱雲浮郡。乾元元年(758年),春州仍領陽春、羅水二縣;勤州由富林徙治於銅陵,又稱銅陵郡,領銅陵、富林二縣。五代(907-960年),屬南漢,復置流南縣,春州領陽春、羅水、流南三縣;勤州領銅陵、富林二縣。
宋開寶五年(972年)撤銷春州,陽春、羅水、流南三縣改屬恩州。次年,復置春州,撤銷勤州;並將富林縣並入銅陵縣,羅水、流南二縣並入陽春縣;春州領陽春、銅陵二縣。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撤銷春州,陽春縣改稱新春縣,屬新州轄。天禧四年(1020年),再復春州,新春縣復稱陽春縣,春州領陽春、銅陵二縣。熙寧六年(1073年)廢春州,把銅陵縣並入陽春縣,陽春縣屬南恩州。
元代沿宋制,陽春縣仍屬南恩州(至元十三年至十八年曾改稱南恩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復稱肇慶府,隸廣東布政使司。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陽春縣改屬肇慶府。萬曆五年(1577年),從陽春縣劃出富林及西部山區並入東安縣(1914年改稱雲浮縣)。
萬曆五年(1577年)升瀧水縣為羅定州(領東安縣、西寧縣),直隸廣東布政使司。至此,肇慶府領:德慶州(領封川縣、開建縣)、高要、四會、新興、陽江、陽春、廣寧、高明、恩平等1州8縣。
清代沿明制,陽春縣仍屬肇慶府。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至13年(1912~1924年),陽春縣屬肇羅陽鎮守使管轄。
民國14年(1925年),屬廣東省第七行政區專員公署管轄。
民國25年10月(1936年),改隸廣東省第三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27年1月(1938年),改屬廣東省第七行政區專員公署。
民國38年2月(1949年),改隸廣東省第十行政區專員公署。
新中國時期
1949年10月22日,陽春縣解放,隸屬粵中地區專員公署。
1950年7月,明代由陽春縣劃出並入東安縣的西部山區,從雲浮縣劃歸陽春縣。1952年5月,陽春縣改屬粵西行政區(因署治湛江,1956年改稱為湛江專區、湛江地區)。
1958年11月至1961年3月,陽春縣與陽江縣合並為兩陽縣。1961年3月,復設陽春縣。1983年9月,改屬江門市管轄。
1988年1月,歸陽江市管轄。
1994年5月5日,陽春撤縣設市(縣級),由陽江市代管。
2012年7月1日起,陽春市將被納入省直管縣財政改革第二批試點范圍。

『玖』 陽春縣的歷史文化

據陽春獨石仔古人類文化遺址考古發現,距今萬年以前,兩陽人的祖先就已出現。
陽春縣杜步鄉的雙鳳舞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推行郡縣制度。公元前214年派軍隊攻打珠江流域的越族,秦統一了嶺南越族地方後,設置了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兩陽初屬其中的南海郡,開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漢武帝派兵打敗了匈奴後,於公元前111年(武帝元鼎六年)新設了合浦郡高涼縣,政治中心在今陽東縣大八鎮古城(另一說在麻汕上塘村)。高涼縣包括今陽江市、恩平市西部、茂名、高州、電白、化州、吳川和羅定的部分地方。高涼縣是粵西地區最古的縣。
東漢末,兩陽屬東吳統治范圍。公元220年(東漢建安二十五年)孫權將高涼縣從漢時的合浦郡分出,設為高涼郡,轉由廣州管轄,下統三個縣:安寧縣(今陽江市區及其東部)、高涼縣(今陽東縣北部地方)、西平縣(今陽東縣白沙鎮、江城區埠場鄉、平崗鎮、陽西縣程村鎮鄰近部分地區)。兩陽由縣升郡。
南北朝時,兩陽的地位顯得更為重要了。公元527年(梁大通元年)高涼郡從廣州分出,連同杜陵郡、寧康郡、陽春郡等合設為高州。高州州治中心在今江城(從公元527年至649年),管轄今陽江市及茂名市的大部分地方(包括良德)。陽江由郡升格為州,下管郡,郡管縣,歷時122年,是祖國南疆的交通要沖、軍事重鎮。
公元606年(隋煬帝大業二年)隋政權把安寧縣、高涼縣分出部分地方合成一個新縣--陽江縣。在陽春郡中設陽春縣。陽江縣、陽春縣從此得名。
公元649年(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陽江縣、西平縣、陽春縣、杜陵縣等從高州分出,建為恩州,屬廣州都督府管轄。恩州州治在陽江,從貞觀年間唐太宗時建恩州起至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撤除恩州,陽江、陽春各自為縣止,兩陽被稱呼為恩州達719年。此後。江、春兩縣歸肇慶府管轄。
公元1867年(清朝同治六年)陽江縣兩次升格為直隸州,下轄陽春、開平、恩平等縣。公元1870年(同治九年)陽江直隸州改為直隸廳。公元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陽江直隸廳再改為直隸州。公元1912年(民國元年)撤除州府,復設陽江縣、陽春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陽江、陽春屬江門粵中專區;1953年改屬粵西行署;1956年改屬湛江專區;1958年冬,合陽江縣、陽春縣為兩陽縣;1961年復分為陽江縣、陽春縣。1983年9月為江門市屬縣。1988年2月10日,原陽江、陽春兩縣從江門市分出,新建為陽江市,屬地級市建制。下轄現在的陽春市、陽西縣、陽東縣和江城區。1992年增設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1998年又增設崗僑管理區。

『拾』 陽春市黃村的資料有哪些 陽春市黃村的歷史有哪些

廣東省陽江市陽春市崗美鎮黃村是崗美鎮一個自然村,毗連那漠村,新圩村,水美,人好,英才輩出,氣候宜人。
崗美鎮黃村村委會是革命老區村,2011年被陽江市列為首期名鎮名村示範村之一。創新思路,真抓實干,重點做好農村特色經濟、基礎設施、村容村貌3項工作,推進名鎮名村示範村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加強發展農村特色經濟。村委會堅持「三立足、三發展」:立足傳統優勢發展種植業,全村種植蠶桑農戶達80%以上,面積3905畝,去年鮮繭產量780噸;立足品牌優勢發展養殖業,全村養殖母豬2400頭,年銷售豬苗超過40000頭,年上市商品豬8000多頭;立足區域優勢發展旅遊業,配合完成了陽春溫泉度假村項目征地,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黃村大發展的新引擎。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市建設局設計院對全村的村莊規劃編制,按照名鎮名村示範村實施方案,把改善基礎設施擺在突出的位置。近年來投入資金先後建成750平方米的黃村集貿市場和近100米長的小型商業街;鋪設硬底化水泥路17.5公里,實現了寨寨通水泥路;建成老人活動中心、文化綜合樓、籃球場等設施。村裡的文化公園明年可建成投入使用,屆時將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加強村容村貌整治。結合自身實際,著眼長遠發展,投入資金加強環境整治,其中建成3.5米寬、1.5公里長的硬底化環村大道和5條總長1.1公里通村巷道;整理舊村場前後土地22畝;建好排水、排污溝1.6公里;修建了巷道路燈、垃圾池。聘請2名環衛工人專門負責村裡的清潔,讓村民每天都生活在宜居舒適的優美環境中。
主要農產品:韭菜,橘子,楊桃,棗子,芒果,榴槤,大芋頭
村內資源:硅灰石,方硼石,鋁土礦,高嶺石,鈣長石
企事業單位:黃村小學

閱讀全文

與廣東陽春衛國有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