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黨和國家在那一年做出實行改革開放滴決策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1979年,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廣東、福建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並決定在深圳、珠海、廈門、汕頭試辦經濟特區,福建省和廣東省成為全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1988年4月13日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通.過關於建立海南省經濟特區的決議,建立了海南經濟特區。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創建成功,為進一步擴大開放積累了經驗,有力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進程。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國.民經濟進入調整時期。1979年9月的十一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允許農.民在國.家統.一計劃指導下,因時因地制宜,保.障他們的經營自主.權,發揮他們的生產積極性。
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了題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為新時期中.國政.治體.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肯定了包產到戶的社.會主.義性質。
到1983年初,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廣。
1984年4月,黨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又進一步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這14個港口城市。逐步興辦起經濟技術開發區。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比較系統地提出和闡明了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確認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是全面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獻。政.治體.制的改.革與經濟體.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
80年代中期,中.國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個領域的改.革也開始啟動。
從1985年起,又相繼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開辟經濟開放區。
1988年增闢了海南經濟特區,海南成為中.國面積最大的經濟特區。
1990年,黨中.央和國.務.院從中.國經濟發展的長遠戰略著眼,又做出了開發與開放上.海浦東新區的決定。中.國的對外開放出現了一個新局面。
⑵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一個怎樣的歷史性決策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歷史性決策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
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國營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得到了明顯改善。
(2)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於什麼擴展閱讀:
十一屆三中全會所作出的這些在領導工作中具有重大意義的轉變,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沖破了「左」傾的觀念,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使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從過去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中解放出來。
在思想上、政冶上、組織上全面恢復和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正確路線,結束了1976年10月以來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將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引向健康發展的道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是以英明領袖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重大功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黨和國家歷史的新篇章,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⑶ 黨的哪次會議使中國開始富起來」這次會議確定的指導方針是什麼作出的歷史性決策是什麼
十一屆三中全會
⑷ 實行改革開放是() A,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國之路 B,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歷史性決策 C,新時期中國最
ABC
望採納!您的採納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美麗心情團隊感謝您!O(∩_∩)O謝謝
⑸ 歷史: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是在黨的哪次會議上做出的
准確點應該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此次會議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⑹ 黨的幾屆幾中全會上及時果斷地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決策。
全會指出,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法,這是一場廣泛而又深刻的革命。
全會指出,在經濟建設問題上,必須採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對陷於失調的國民經濟比例關系進行調整,對過分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著手認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平等互利的經濟合作,努力採用世界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並大力加強實現現代化所必須的科學教育工作。
(6)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於什麼擴展閱讀:
十一屆三中全會關鍵詞:
一、解放思想
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會議閉幕式上,鄧小平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
鄧小平在講話中說,「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
二、工作重點轉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現在就應當適應國內外形勢的發展,及時地、果斷地結束全國范圍的大規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幫」的群眾運動,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三、真理標准大討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高度評價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問題的討論,認為這對於促進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線,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四、四項基本原則
在1979年召開的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鄧小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他指出: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⑺ 十一屆中全會為什麼做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歷史性決策
首先,改革開放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從理論上來說,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社會。隨著實踐的發展,它必然要經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從不發達到發達、從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在根本上是適應的,但也有不適應的地方。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這種不適應必須通過改革來解決。改革是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是社會主義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從實踐上來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使古老的中華民族獲得新生。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回顧歷史可以看出,由於種種復雜的原因,我們曾經在相當程度上照搬了蘇聯模式,沒有完全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特別是當年「左」的錯誤的逐步發展,直接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內亂。而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一度拉大,社會主義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中國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使我們清楚地發現了體制上的弊端,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認識到不改革就沒有出路。正如鄧小平同志一針見血指出的:「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 在這樣的背景下,改革開放不可避免地成為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抉擇,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從此黨和國家滿懷信心地重新踏上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用歷史和世界的眼光來看,30年前啟動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30年後的今天,改革開放仍然是決定未來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順應時代潮流、符合黨心民心,是30年前必然要開啟、而今更難以倒退的偉大歷史進程。 其次,實踐證明改革開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 鄧小平同志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如果從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算起,改革開放則是中國近100年來的第三次革命。這場新的偉大革命,引領中國人民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廣闊道路,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經過這場革命的洗禮,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與此緊密相連,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面貌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整個世界的面貌在相當程度上發生了變化。這樣的變化,是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也是世界公認的。 30年改革開放的全部理論和實踐探索,歸結起來,就是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3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30年改革開放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3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的歷史抉擇是完全正確的。沒有改革開放,中國就不可能取得這樣巨大的發展和進步,就不可能具有在今日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就不可能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歷史飛躍。事實雄辯地證明,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面向未來,我們要繼續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就必須繼續堅持改革開放,而不能否認改革開放、放棄改革開放。 再次,改革開放過去、現在和未來始終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人類歷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與道路聯系在一起的。有道路,才有相互之間的更多交往,才有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才有人類文明的廣泛傳播。中國的發展、中國共產黨的發展,也是與道路聯系在一起的。經過長期艱辛的探索,中國共產黨終於走出了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又經過長期艱辛的探索,終於走出了一條通過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這條來之不易的道路,是發展之路,是進步之路,是希望之路,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 千年滄桑,百年歲月,走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很不容易。30年改革開放的成就,使我們感到由衷的喜悅、自豪和光榮;但30年乃至更長時間探索的艱辛,也同樣使我們刻骨銘心,永遠難以忘記。歷史不容許我們失去機遇,人民不希望我們再走彎路。因此,珍惜探索的成果,堅持正確的道路,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事關中國前途命運的選擇。 肯定30年的成就,並不意味著忽視現實存在的問題。我們當然也清醒地看到,社會生活中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人民群眾也有諸多不滿意的地方。所有這些,都需要認真對待、切實解決,但都不是走回頭路的借口。發展中的問題,從根本上說要通過深化改革、科學發展來解決。停頓和倒退絕不是出路,也不可能有任何出路。歷史不能倒退,人民也不希望倒退。 因此,堅持改革開放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過去30年的發展進步靠的是改革開放,中國現在和未來的發展進步仍然要靠改革開放。在新的更加艱巨繁重的任務、新的更加錯綜復雜的環境面前,我們必須堅定信念:堅決走充滿生機活力的新路,決不走實踐證明是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那種改旗易幟、放棄共產黨領導、放棄社會主義的邪路。惟有堅持改革開放的必由之路,始終做到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我們才能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航船乘風破浪,駛向更加光輝的未來。在這個極為重要的問題上,全黨要堅定不移,全國人民也要堅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