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少林寺始建與那一年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
少林寺的歷史
少林寺的歷史源遠流長。創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其沿革情況是,創自北魏,興於隋唐,元明昌盛,民國衰落,解放以後重振道場。
1.創自北魏
南北朝時期,中國佛行一時,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元宏為印度僧人跋陀在少室山陰依山劈基敕建少林寺。跋陀在少林寺傳授小乘佛教,主張自我解脫。當時四方慕名前來少林寺求法者達數百人,其中高足弟子有慧光,僧稠等人。跋陀傳教慧光,僧稠等弟子以後,傳法中斷,燈序轉移,沒有在少林寺繼續發展。南朝劉宋末年,南天竺香至國王的第三王子,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摩可迦業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從印度來到中國。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達少林寺,廣集僧徒,首傳禪宗,歷史九年,寺院逐漸擴大。東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達摩傳法於慧可以後,離開少林寺他去。死於禹門,葬於熊耳山、造塔於定林寺,(今河南省峽縣)。禪門一向奉達摩為初祖,慧可為二祖。後連續單傳至六祖。
2.興於隋唐
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武帝下令禁止傳播佛道二教,並遣返僧尼道士回撒,寺廟庵觀,遂遭廢棄。大象年間,靜帝宇文衍,重建佛寺,並改少林寺為「涉梏寺。」隋開皇年間,隋文帝相堅,改「涉梏寺」為「少林寺」,並賜田一百頃,供寺僧生活養息之用,自此,少林寺佛業重振。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討伐王世充的征戰中,少林寺和尚曇雲宗、志堅、惠揚等13人,因救助有功,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贊許和封賞。唐高宗李治和武後則天當政之時,東都洛陽成為政治活動中心,嵩山近在京機改為神岳。禪於少室山,少林寺成為他們經常駕臨的地方。武則天又因其代唐為周的需要,特別提倡佛教,高抬僧尼。其後,唐朝諸帝,「優崇佛教」。從此,少林寺日益隆盛起來。擁有土地14,000多畝,殿堂樓閣5,000多間。成為中外馳名的大佛寺,博得「天下一第名剎」得稱號。
3.元明昌盛
元明至清初,少林寺的社會地位,被抬得更高。在稱呼上多加一「祖庭少林禪寺」或「大少林禪寺」的尊號。元代之時,少林和尚已發展到2000多名。有不少著名的文人為寺僧撰寫碑銘,有些和尚除在佛界享有觀位之外,還在宮府中居於要職。比如裕公和尚,當時名聲很大,度化門徒千餘人,被尊為「大宗師」,元惠宗也經常詔裕公入帳議事。元世祖忽必烈,為裕公加封了「光宗正法」之號,後來又贈封為「大司空開府議同三司」,死後追封為「晉國公」,「少林開山光宗正法大禪師」。在裕公主持少林寺期間,「興議起廢,延徒說法,施者如丘山,來者如歸市」。當時少林寺極為興盛,創建鍾樓鼓樓,增修廊屋車廚。金碧輝煌,殿宇一新,中外僧徒,雲集少林,演武禮佛,「眾常二干」。 明代是少林寺鼎盛時期,殿宇樓閣,歷經修茸,樓殿金碧,花木滿園。現在少林寺的布局和主要殿宇,大都為此時重建。明朝的王子中就有八人到少林寺出家。少林寺被稱為「域內巨剎。」
4.民國衰落
從清朝末年以後,少林寺逐漸衰落,特別是民國17年(公元1928年),軍閥混戰,石友三放火燒毀了少林寺.熊熊烈火,持續了45天。主要建築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以及雨廂的鍾樓,鼓樓.繁那羅殿,六祖堂,香稽廚,食庫房,桌禪堂,西禪堂,靜室客堂,跋陀殿,十方堂等建築,都付之一炬。《少林寺志》,《少林拳譜》木刻板,銅版大藏經等珍貴文物,具成灰盡。赫赫有名的少林寺,從此成為殘牆斷壁。瓦磷堆積,雜草從生,破敗不堪的一個寺院。石友三是破壞文物的千古罪人。
5.解放以後重振道場
新中國成立後,對少林寺進行了多次修茸,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政府撥出專款,組織力量,對少林寺送行了全面的整修。落架修復了千佛殿,地藏殿,初祖庵大殿;翻修了立雪亭,方丈室,東西僚房,退居房,配房;恢復和重建了天王殿,大雄殿、鍾樓、鼓樓、法堂、東西禪堂,繁那羅殿,六祖堂;新建起了僧院、碑廊、鍾譜堂,整修了院落、塔林及碑刻等。
Ⅱ 佛教距今多少年
中國記載與印度記抄載有不同,中國記載有快3000千年的歷史了,而印度記載有不到2000年的歷史,一般來講,人們認為佛教的發源地在印度,所以應以印度記載為准,但印度當年的歷史記錄與中國的准確性和全備是無法相比,中國5000年的歷史都可追述,所以大部分史學家認為應以中國的記載為依據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所創,他的名字是悉達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因為他屬於釋迦 (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佛教徒也尊稱為本師釋迦摩尼佛,佛教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東漢時自西向東傳入我國,後傳人日本。
Ⅲ 中文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
算甲骨文五千年左右
Ⅳ 韶關南華寺的歷史傳說
南華寺位於曲江縣復馬壩制鎮。據明萬曆《曹溪通志》記載: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印度高僧智葯三藏見此地"山水回合,峰巒奇秀,嘆如西天寶林山也",遂建議地方官奏請武帝建寺。天監三年(504),寺廟建成,梁武帝賜額"寶林寺"。
唐儀鳳二年(677)始,中國佛教南派禪宗創始人六祖慧能來寶林寺說法37載,使南宗禪法大播於天下。故南華寺素有南禪祖庭之稱,還與嵩山少林寺並稱為禪宗祖庭,在東南亞佛教國家有重要影響。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武則天賜慧能水晶缽盂、磨衲袈裟等物。
唐神龍元年(705),中宗又賜寶缽、磨衲袈裟等物,並將寺名賜改為中興寺;神龍三年(707)再改法泉寺。宋開寶元年(968),太祖賜額改稱南華寺,沿稱至今。
(4)南華寺距今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寺院地位:
南華寺最早一批被國務院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南華寺作為明、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南華寺是中國佛教名寺之一,是禪宗六祖惠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被譽為嶺南禪林之冠。
Ⅳ 天寧寺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
01.南通天寧禪寺:
始建於唐朝,是南通年代久,規模較大而又保存較好的一座佛教寺院。它是南通江海地區 南通天寧寺現存的三座唐寺(狼山廣教寺,如皋定慧寺,南通天寧寺)之一,明《萬曆志》、清《康熙志》皆作這樣的記載:「唐咸通中僧藻煥堂建。舊名光孝天順元年僧法恩奏改今名。」《乾隆志》作了這樣的補充「寺有光孝塔五級,後有毗盧閣。宋咸淳中(約990年—1003年)君人管某建,僧法恩募捐。」這里記載「天順元年法恩奏改今名」有誤,應為善慧。『管某』,難以評考,僧人曾稱為「管公,管婆」,並在金剛殿供奉其像。在咸淳年間,有宋度宗兵部尚書、郡人(一說石港人)印應雷舍其宅入寺(一記管某舍宅入寺)。天寧寺原系奉聖寺,居州治之西政和間(公元1111年—1118年)遷天寧禪寺並入報恩光孝,後以天寧禪寺通稱。
02.常州天寧寺:
位於常州市內紅梅公園南面,解放路728號,始建於唐永徽年間(公元650年—655年),初名廣福寺,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改為現名,已有1300餘年歷史。幾經毀建,幾度更名。 向有「東南第一叢林」、「一郡梵剎之冠」的稱譽。是中國重點保護寺院和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常州天寧寺雄踞常州東門外,前俯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後倚常州第一大公園—紅梅公園,是常州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剎。其特點是五大:殿大、佛大、鍾大、鼓大、寶鼎大。 常州天寧寺始建於唐朝永徽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天寧寺的開山祖師是法融禪師,乾隆曾三次到常州天寧寺拈香,並為寺題「龍城象教」匾額和楹聯。這里終日香火鼎盛,遊客如雲。常州天寧寺內主要殿宇有八殿、二十五堂、二十四樓、三室、兩閣等建築,總面積過110畝之多。天王殿為中國屈指可數大殿,檐下掛有中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當代著名書法家趙朴初題寫「天王殿」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巨匾。羅漢堂內,五百羅漢個個金身雄偉,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大雄寶殿是全寺最大的佛殿,供奉三尊大佛,俗稱「三世佛」即正中的釋迦尼佛、東方世界葯師琉璃光佛及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大殿兩側牆上嵌有石刻羅漢像518幅,其藝術水平之高更為罕見,被視為寺中瑰寶。天寧寺以它悠久的歷史,雄偉的建築,造型別具的佛像以及那累累的佛學碩果,吸引著千千萬萬的海內外遊客。
03.揚州天寧寺:
是清代揚州八大名剎之一。但它的歷史到底始於何時,眾說紛紜。最早的說法,是說唐代柳毅舍宅造寺,這個柳毅就是唐代傳奇《柳毅傳》中的主人公。柳毅是小說中的人物,我們也許不必深究。普通的傳說,是東晉時謝安捐出別墅建寺,以供尼泊爾僧人佛馱跋陀羅在此翻譯《華嚴經》。但是,對這一說法學者也有不同的意見。
比較可靠的說法,應該是《寶佑惟揚志》所記載的,天寧寺始建於武則天證聖元年(695),以年號為名,最初稱為「證聖寺」。《寶佑惟揚志》是宋代編纂的揚州志書,與建寺時間較近,當時寺廟的名聲又很大,當不會有太大出入。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證聖寺改名「興教院」。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全國重要州府均建「天寧寺」,所謂「建寺」也包括將原有的寺廟更名,於是賜予此寺「天寧禪寺」之名,從此沿襲至今。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天寧寺,來歷就在於此。
04.浙江寧波寧波天寧寺:
位於寧波海曙區中山西路206號。因塔磚上「咸通四年(863年)造此磚記」銘文,故又稱咸通塔,俗稱烏龜塔。天寧寺原名國寧寺,始建於唐大中五年(851年),規模宏大。後寺名數易,至民國初改稱天寧寺,已毀。寺前原建有左右兩塔,左塔於清光緒年間崩,現存者為右塔。系五層樓閣式磚塔,平面呈方形,佔地面積9平方米,殘高12米。單層塔壁,中空。立面呈拋物線狀。平磚與菱角牙子疊澀出檐,檐出較遠。內部筒形。底層有拱門,原可能堆塑火焰門。二層起四面均有佛龕。為浙江省現存年代最久和唯一的一座唐塔。
天寧寺位於嘉興海鹽縣西門外,寺址東至團結港,南至鹽嘉塘,西至寺弄,北至萬祿浜,面積90約余畝。
據明天啟《海鹽縣圖經》記載,天寧寺創建於漢,當時名禪悅院。宋崇寧四年(1105年)敕賜「天寧永祚禪寺」,簡稱天寧寺。寺內建有佛殿、山門、圓通殿。1334年,因潮水直逼海鹽,梵琦禪師提議建鎮海塔。塔於後至三年(1337年)9月23日開工,經歷二十九個春秋才建成。此後梵琦禪師又於唐大歷三年(768年)提議創建佛閣,取名大變閣,至此天寧寺雄偉規模基本形成。
05.浙江嘉興天寧寺:
自南而北以中軸線對稱,從烏丘塘起,先是石制牌樓,過牌坊。進入山門就是大雄寶殿,殿後是更為高大的千佛閣,穿過千佛閣就是高聳入雲的鎮海塔。後幾經風霜,閣前大雄寶殿和金剛殿分別於1979年10月和1980年5月拆除,現僅存千佛閣、鎮海塔部分塔身。
鎮海塔建於元代,其高度、建築造型均為周邊地區之首,塔七面八層,高二十四丈,極為宏麗,為江南各界所贊頌。後於康熙八年因不慎失火,塔身俱毀,僅存塔心,寺僧覺海於康熙十六年重修,歷經八年才得以修復。抗戰期間卻難逃厄運,曾兩次遭受炮擊塔身嚴重創傷,其中五、六層尤為嚴重,致使整座塔向西南傾斜。1956年8月1日因強台風襲擊,塔剎吹塌,後為確保周圍居民安全,不得不在1960年拆除上面三層。1966年改建為自來水塔。
06.浙江省衢州天寧寺:
位於浙江省衢州市南街,系古代浙西佛教中心。梁天監三年(504年)由高僧卧雲禪師創建,已有一千四百餘年的悠久歷史。該寺原名「吉祥寺」,唐玄宗時改稱「開元寺」,宋朝曾更名為「報恩光孝寺」,後賜名為「天寧萬壽禪寺」。直至1926年重建後,國民政府浙江省主席林森手書「天寧古禪寺」橫額,始得今名。天寧寺歷史悠久,珍貴文物、名人留跡甚多,有清康熙皇帝玄燁御書朱熹詩碑、道光二十二年衢州知府湯俊的楹聯等。原有殿堂房屋19座,佔地5.914畝,建築面積3555.3平方米,現僅存千佛閣和方丈室。
07.河南鶴壁天寧寺:
位於大丕山東半山腰。原名大丕山寺,坐西向東,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477年—500年)。明代改為坐北面南,更名天寧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邑紳邢本立又改為座西面東,今天寧寺佔地2600平方米,有殿宇30餘間,形成東西、南北兩條軸線布局。南北軸線一進四院,主體建築有地藏殿、天王殿、羅漢殿、大雄殿、水陸殿;東西軸線一進三院,有山門、藏經閣、大佛樓等。
山門5間,在高基平台上,邑紳邢本立建。硬山頂,覆蓋灰色板瓦,通並一對朱紅棋盤大門,門額橫書"天寧寺"。穿過山門,即天寧寺前院,東西、南北兩條軸線在此交會,院內寬敞清幽,碑碣林立。其中有國家級重點保護單位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准敕不停廢記碑》。穿過二門,即天寧寺中院。迎面為藏經閣,始建於明萬曆三年(1557年),閣上層原存佛教經典6053卷,下層塑「千手千眼」佛一尊,俗稱「三皇姑」。過藏經閣即天寧寺後院。迎面為大佛樓,是東西軸線上最後一座建築。始建於北魏,元末毀於兵。今大佛樓為明正統十年(1445年)建。倚崖築成,面闊3間,進深3間,高21米,樓內有依崖鑿的「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國家級重點文物彌勒坐像一軀,兩腳鉅地面以下丈余,通高22.29米,有「八丈佛爺七丈樓」之美談。天寧寺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歷史價值、藝術價值頗高。
08.河南安陽天寧寺:
位於安陽市文峰區文峰中路西段,天寧寺始建於隋文帝仁壽初年(601年),唐、宋、元、明、清歷代增修擴建,至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彰德府(安陽古稱)知府黃邦寧維修,規模達到空前,時亭、台、樓、閣、殿、堂、廟、宇百間。
據現存清乾隆三十七年「重修天寧寺圖」碑記載「……明洪武間,置僧綱司於此,其規模雄壯,為南北叢林冠。寺有天寧寺塔(文峰塔)五級,由下而登,逐漸寬敞,其巔則為平台,周可容二百人,遠望太行,歷歷在目。……歷年既久,請殿悉成瓦礫,唯此塔巍然獨存……」塔的上身五級出檐,從下往上逐級增大。每層出檐的斗拱又不盡相同。八角檐頭系有銅鐸,微風吹動,叮當作響,給人以高遠靜穆之感。塔頂有相輪、塔剎。塔的下身四周正面,各有一門,其中正南面為真門,余為假門。券門首額,有磚雕二龍戲珠圖像。八角均有巨龍環繞的盤龍柱,上加鐵鏈枷鎖,非常壯觀。八根龍柱之間,有八幅磚浮雕佛教故事圖像:正南面為三身佛像;西南角是釋迦佛說法像;西面為悉達多太子誕生圖像;西北角一幅是釋迦佛雪山苦行修定像;北面為觀音菩薩與善財龍女像;東北角是佛為天人說法像;東面一幅為釋迦佛涅像;東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後侍佛聞法像。這些浮雕造型生動,神情逼真,姿態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另據安陽縣志記載:此塔建於五代周廣順二年(95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2001年定為中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9.河南新鄉天寧寺:
位於新鄉市紅旗區關堤鎮劉庄村。始建於金。承安年間(1196年),原名為大迷魂寺,明代建文年間改名為「天明寺」,清代順治年間更名為「天寧寺」。
寺院原有大殿、中殿、白衣佛祖、伽藍各殿及山門、鍾鼓樓等建築,寺院巍峨壯觀,香火旺盛。文革期間寺院全部被毀,2003年又重建山門一座,鍾鼓樓2座,配殿等建築正在積極籌建中。
該寺現有僧人吃水井一口,滴血盟誓碑一塊。
10.河南邢台天寧寺:
天寧寺俗稱西大寺,邢台名剎。位於舊城的西側,與開元寺東西相對,據清光緒三十一年版《邢台縣志》記載:「天寧寺,邑治西北隅,唐初建,為華池蘭若,宋政和間賜天寧萬壽禪林,元至元五年虛照禪師重修」。根據史料記載,元代天寧寺被稱為巨剎,名「大天寧寺」,原有建築四大天王殿、大雄寶殿、水殿,虛照禪師塔及大量的歷代石刻。 虛照禪師塔(在天寧寺大殿後)史料記載說,在大唐初年,官府在邢州城內西側一個滿池蓮花的水塘旁,建起一座叫華池若蘭的寺院。寺院建成後,高僧設壇講經、禮佛皈僧……佛事活動空前昌盛,成為佛徒信眾修行的好去處。宋代的時候,華池若蘭已經成為中原重要禪林道場,宋徽宗政和年間(公元1111年-1118年),趙佶賜名華池若蘭為天寧萬壽禪林,成為邢州城內的又一座皇家賜建寺院。當時寺內香火很盛,規模更加空前。為了給邢州祈福,在天寧寺豎起了數十尺高《天寧寺尊勝陀羅尼經幢》。但「邢州未能一日安忱」,特別是在宋金時期因政權交替,戰火不斷,導致邢州一帶,「千里蕭條,為之一空,城中才百餘家,皆以土塞門,穴地出入」,更為可惜雄偉壯麗的天寧寺古剎遭受到連年兵火的摧殘,「經喪亂,鞠為瓦礫」,禪院失修,道場漸漸的荒廢了。公元1238年,這一年是宋嘉熙二年也是蒙古窩闊台汗十年,元軍進駐了邢州城,當時邢州帥府的諸公「擇時務所急者」在邢州進行了有名的「邢州大治」,同時為了重振天寧寺道場,請來了「大比丘」虛照禪師。
天寧寺經過虛照禪師的修復,恢復了大唐初期的蓮花塘上最具特色的水殿,什麼是水殿?就是建在水面上的建築。元代的邢州城,不僅是泉城,還是一個水城,從達活泉、野狐泉等發源的河水注入城內形成了許多水坑,而在邢台城西,由城西護水河的水通過西城牆的水關流入城內,並在城西形成了一個更大水塘,這股河水又通過北城牆的水關回灌入城北河濠中,佛殿建水塘中,水塘植滿蓮花,清氣若蘭,樂情在水,佛教把蓮花看成聖潔之花,以蓮喻佛,象徵菩薩在生死煩惱中出生,而不為生死煩惱所干擾。這座建於唐代「華池若蘭」道場在虛照的主持下「遂為邢州之聞剎」。 天寧寺宋代經幢(劉敦楨 攝)虛照禪師有功於歷史,有功於世,有功於大元帝國,他善於發現人才和用人,先是收邢州郝氏子全一至溫為僧,成為中原的釋都總領,後來聽說劉侃「隱武安山中久之」,「遣徒招致為僧」,「會太保劉文貞公學道於師」 「以其能文辭,使掌書記」收為門徒,法名子聰,這就是後來的劉秉忠,「緣契相植非偶然也」從此虛照禪師、劉秉忠成為天寧寺的永恆。1242年,從邢台天寧寺走出來的「聰書記」劉秉忠在另一位高僧海雲印簡的帶領下,走進了一個可以推動歷史進程的政治殿堂,定鼎燕京,建設元大都,以「元」為國號,完成了大元帝國的建立。
古剎人傳太保劉,早年逐世此藏修;主僧猶能談前事,我老今慚繼後游。
偉績一時名勝國,公評千載擬留侯;誰言河朔無邦彥,不負乾坤第一流。
這首《天寧寺懷劉文正》的詩,是明代「弘治三君子」之一劉大夏來到順德府天寧寺禮佛後聽寺內的僧人講述過去的歷史有感寫下的,在詩人的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劉秉忠的崇敬。 梁思成考察邢台天寧寺幾年前,已八十高齡的當代古建泰斗羅哲文先生來到天寧寺,在這座面闊三間的歇山殿前,用手觸摸著刻有雲紋、牡丹和蓮華的抱鼓石,看著普枋頭上海棠花瓣,仰視屋脊上的龍紋,觸景生情的回憶著當年梁思成夫婦來這里考察的往事,那是1935年,梁思成夫婦與弟子來到邢台天寧寺,並且親自登上了虛照禪師塔進行測量,用照相機記錄著天寧寺大殿的一切。第二年,劉敦楨與陳明達等古建大師也來到邢台,用相機再一次記錄下虛照禪師塔的雄姿。
西大寺,天寧寺也,而今只留有一座大殿落破於現代建築之中。
11.河北正定天寧寺:
天寧寺,舊名大藏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建,賜名「承天寺」。政和年間(1111-1118)始稱天寧寺。宋高宗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為祀奉父王徽宗,賜名「報恩廣寺」,後又改「報恩光寺」。現僅存天寧寺大殿。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寧寺大殿是我國南方現存典型的元代木構建築之一,面闊進深各為三間,單檐歇山頂。大殿當心間東首三桷柃下有「大元延祐五年歲在戊午六月庚申吉旦重建恭祝」的雙鉤墨題記。梁碳-14測定,有的柱子距今千年,有的梁柃、斗拱距今八百年,由此可見,此殿在元代重建時,保留了部分宋代木構件。在梁架結構上,大殿也較多地保存了宋代建築風格和特徵。
12.北京宣武天寧寺:
天寧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當時叫「光林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清代著名文人、《日下舊聞》的作者朱彝尊有《寓天寧寺詩》,詩中有句「萬古光林寺,相傳拓跋宮」。隋代時稱「宏業寺」。到唐代該寺名叫「天王寺」,現寺山門前西側立一大碑,上書「唐代天王寺」。到遼代,因古契丹人信奉佛教,遼朝又利用唐的幽州作為遼的五都之一南京「燕京」,又稱為「析津府」,故在燕京廣建寺院。天王寺因位於燕京城的宮城旁,則更是大規模的修建,並修建一座高大雄偉的磚舍利塔以弘揚佛法。天王(寧)寺塔不但是北京最古老的磚塔,現在還保存完好(有的資料說天寧寺塔建於遼代,但有的資料和古詩文說此塔建於隋代)。到金代,金在遼的燕京正式建都,天王寺在金中都皇城的宣華門里,是皇城中的唯一大寺,所以在金世宗、章宗時修建得更為輝煌,並改名為「大萬安寺」。在元初,該寺隨豪華的金中都毀於兵火,但唯舍利塔尚存。天王寺在明初,明成祖下旨重修該寺,天王寺在明正統年間又重修時改名「天寧寺」(有的資料說是明宣德年間改名天寧寺)。明正德、嘉靖年間和清乾隆年間都曾重修。
13.山西呂梁天寧寺:
天寧寺創建於唐貞觀元年(627年),是卦山諸多寺廟中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相傳中國佛教華嚴宗初祖法順(亦稱杜順)(557年—640年)曾在此山講經說法而建寺,又因為有太原節度使李說夫婦的捐助擴建而成為唐代華嚴宗巨剎。明清時代,又增建了聖母廟、卦山書院、朱公祠等,殿堂樓閣,鱗次櫛比,成為規模宏偉的古建築群。卦山天寧寺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基地。
14.山西晉中天寧寺:
位於太谷縣城東南8公里的惠安村南的鳳翼山上,因寺內供有高約10.8米巨石天成的釋伽牟尼坐像,當地人稱為大佛山。寺院創建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佔地面積1萬余平方米,有亭殿60餘間,整體寺院座南向北,依山而建,院內清幽整潔,牡丹、翠柏、花木相間,甚為雅靜既是風光優雅的旅遊勝地,又是三晉大地主要的佛教活動場所,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5.江西南昌天寧寺;
天寧寺位於江西省南昌市北部18公里處灣里區港下村。南昌灣里寺四周層戀疊翠,風光旖旎,古跡甚多,歷史上是佛、道兩教勝地,寺院觀壇達一百三十餘處,天寧寺是其中較為著名者。
天寧寺初建於唐朝,原名「光孝寺」,至清朝乾隆年間,始改今名。天寧寺幾度興廢,歷盡滄桑,鼎盛之時,香客雲集,遊人如織,香煙繚繞,經年不絕;後屢遭劫難,殿堂佛像多數被毀,千年名剎幾成白地。「文革」間,僅余有一間不足十二平方米的草屋。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實,天寧寺也得到了重新修復。
1984年,南昌市60歲的老居士萬仁煥,不忍佛門之地被荒棄,入寺剃度為尼,法名「順因」,發心要重修寺宇。經過幾年不懈地努力,於1989年建起大雄寶殿一座。是年冬天,順因法師利用赴台吊母喪之際,參訪台灣各大寺院,並積極宣傳自己重建天寧寺的宏願,獲得了大量佛教信眾的支持和無償饋贈。同時,雲居山真如禪寺及江西省眾多居士也慷慨解囊,盡全力協助天寧寺重建工作。自1990年後,寺中先後建起鍾彭二樓、韋馱殿、法堂、齋堂、海會塔、藏經樓、宿舍樓及山門等。如今的天寧寺,佔地三十餘畝,殿宇林立、規模宏偉。全寺以青石鋪地,殿堂內佛像造型逼真。近年又從緬甸敬請回佛一尊,供信眾徒瞻拜。旺盛的香火,秀麗的景色,使天寧寺不僅成為香客朝拜的主要場所,而且成為南昌市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
16.廣東雷州天寧寺:
位於廣東雷州市城區西門外,此寺建於唐大歷年間。
《海康縣志》載「唐大歷五年開山岫公建」(即770年)。唐代是佛教極盛的朝代。六祖慧能對禪宗進行了大膽的革新,他的學說「凈心自悟」認為人人皆有佛性,能凈能悟即可成佛,不需坐禪苦行。天寧寺在當時享有一定的政治經濟特權。顯貴僧人交接官府,寺院佔有大量土地,擁有眾多奴僕,無須交稅。這種特權一直保持到清代中葉。宋代,天寧寺規模最大。紹聖四年(109年)蘇軾貶經雷州,因元祜黨爭,蘇軾一再遭受貶謫。先貶杭州,再貶惠州,直至貶到雷州。其時患難中捨命相陪的愛妾王朝雲已香消玉殞埋骨惠州,蘇學士凄風苦雨攜一僕人躑躅南下,感到心力交瘁,及至雷州住進天寧寺,心境稍得寬慰。當時城牆外的天寧寺,紅牆綠瓦,佛殿高聳,曲欄亭台相映交輝,佛塔如林,綠樹四合,一面臨水,碧水粼粼。其時天寧寺方圓約4里,置身寺中如臨蓬萊勝境。主持讓出方丈堂給蘇學士居住,每日與學士談佛論經,茶飯相待。蘇學士愛其境清幽,一日,幾杯薄酒過後雅興大發,在紙上書「萬山第一」四大字以贈。此書楷體,圓潤方正,乃天寧寺鎮寺之寶。
17.廣西南寧天寧寺:
「先有天寧寺,後有南寧城」,歷史悠久的天寧古寺,前身為始建於唐朝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的龍興寺,是南寧創建年代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280年的歷史了。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改稱天寧寺,並一直沿襲至今, 2010年12月16日拍的天寧寺大雄寶殿圖與北京、揚州、常州、嘉興、鶴壁、邢台、安陽、雷州、寧波等地的「天寧寺」同名,如璧互拱,遙相呼應,風采萬千,真乃「山河天眼裡,佛光普照中。世界法身內,光光相映空」。
18.福建福州天寧寺:
宋崇寧二年(1103)福州郡守王祖道在藤山時升里建寺,初定名極恩光孝寺。政和元年(1111)改名天寧萬壽禪寺。紹興七年(1137)改為極恩廣孝寺,俗稱天寧寺。清道光時避宣宗諱,改稱「天安寺」。寺內有天禪曉鍾,為南台八景之一。寺東有松風堂,南宋丞相李綱遭貶時曾居此處,堂側有來薰亭、藏六庵、天寧台。明嘉靖年間,官府占寺地建鹽倉,之後,鹽商亦在此建鹽倉百餘所,寺益毀。民國時寺廢,但寺內飾金「彌勒佛」塑像仍留在佛寺巷(原天王殿)半腰踏步處,「文化大革命」時被毀,寺址現為天安小學校址。
19.山東東營天寧寺:
東營(墾利)天寧佛教活動場所坐落於墾利縣勝坨鎮,墾利縣位於 天寧寺[1]黃河入海口,地處勝利油田腹地。天寧佛教活動場所佔地面積300餘畝,總投資6.5億元。目前正在建設五觀堂、天王殿、鍾鼓樓、山門、僧房、男女居室房等,已建成國內最大的大雄寶殿,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目前正在建設的是修行區、安養區和佛教文化區等。2007年11月4日,山東東營天寧寺舉辦大型奠基祈福法會。山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淄博普照寺主持仁昌法師、陽谷海會寺仁修法師等諸山長老及當地政府領導、四海信眾到會祝賀。
20.浙江溫州天寧寺:
天寧寺位於溫州鹿城區永寧巷118醫院內。
該寺舊名「報恩光孝禪寺」,北宋政和間(1111—1118)改今名,有華亞、妙峰二閣及貝葉生香閣。明初逆川大師受戒於此,後毀於火。
宣德(1426—1435)間僧古源募緣重建,尋毀於火。
景泰時(1450—1456)中貴人李瓚重建。其後寺宇歷經修葺,香火鼎盛。
抗戰時期為國民黨永 嘉縣地方行政幹部訓練所所在地。
今僅存殿閣一處,面闊3間,東西朝向,石柱木樑架,重檐歇山屋頂。內設立柱30根,檐柱為青石、圓形,其餘 柱為白石、方形。除角柱外,其他柱面均刻有楹聯。明間設青石地袱和抱袱,上刻鳥獸及卷草紋。明間後中金桁尚留題款:「大宋法沙門欽」兩 檐間用磚砌成迴廊式欄干平座,宛若樓台。其構造形式符合清代營造法式。古溫州四大名剎,「內有嘉福、天寧,外有護國、太平」,此為碩果 僅存者。
1985年列為溫州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此外,寺內尚有明代石雕十八羅漢及宋、元、明碑刻等多方,文物之富,為浙南寺院之最。 1997年列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21.河南內鄉天寧寺:
20 世紀30 年代至七十年代,宛西鄉村師范學校所在地。原址來源不詳。
20 世紀30 年代初, 彭禹廷以河南村治學院與宛西鄉村師范為基地, 掀起了聞名全國的宛西自治。
民國22(1933)年與鎮平、淅川、鄧縣三縣聯合舉辦宛西鄉村師范學校,內設干訓班,訓練軍政教幹部。並於農閑大規模進行壯丁訓練,至民國23(1934)年,訓練壯丁萬餘人。在治河改地、植樹造林、種植水稻等實際工作。
重建後的天寧寺進行之初,均集中軍政幹部搞試驗,先教後行。同時注重發展普通教育。民國19(1930)年,每區設一高級小學,每聯保設一初級小學,各保普設民校(俗稱夜班學)進行掃盲。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別廷芳積極為淪陷區學校提供校舍和經費,國立一中一分校、育德中學、安陽高中、開封職高等一批學校先後遷至西峽境辦學,為地方培養了大批人才。在推行法治方面,主張治亂世用重典,嚴刑峻法。
22.浙江金華天寧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南方3個典型的元代木結構的建築之一,位於金華城區東南隅的委江之畔。以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獨特的建築風格,吸引著不少古建築專家和遊客。創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年間,賜名承天寺。後曾名崇寧萬壽寺、報恩光孝寺。元仁宗延佑年間重建。明正統年間命名為天寧萬壽寺。
現存大雄寶殿是1979年重修的,保存了元代原貌。殿內斗拱多達數百,狀如飛鳥,人稱「百鳥朝鳳」。殿內有的柱子距今已有千年,有的梁袱、斗拱距今也有800餘年,這對研究江南從宋代到明代這一過渡時期建築結構的演變,具有極為珍貴的實證參考價值。
位於現婺江公園對面,離古子城僅百米,距金華八詠樓和太平天國侍王府也在200米左右。
Ⅵ 古城三廟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
1984年4月建館伊始,館址設在文廟內。從2002年開始,將文廟、東營廟、城隍廟三個古建群一氣貫通,從而使博物館南北縱深達600餘米,佔地8萬余平方米,囊括以元代建築為主,涵蓋宋、元、明、清各代古建風格的單體建築100餘座,形成一個精美的露天建築陳列,在規模上居全國縣市級博物館之最。在完整保留古建築風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建築內部條件加以改造,舉辦各類文物陳列,從而使建築陳列與文物陳列渾然一體,建築藝術和人文藝術交相輝映。
Ⅶ 中國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
中華文明始於三皇五帝,距今大概6000年。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內一。
從三皇五帝起容,夏,商,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新,東漢,三國(魏蜀吳)東西晉,五代十國,隋,唐,南北朝,北南宋,元,明,清,民國,共和國。
Ⅷ 聞名海內外的南華寺有多少年歷史了
南華寺始建於南北來朝梁武帝天源監元年(公元502年)。天監三年,寺廟建成,梁武帝賜"寶林寺"名。後又先後更名為"中興寺"、"法泉寺"、至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賜"南華禪寺",寺名乃沿襲至今。因禪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稱六祖道場。南華寺建築面積一萬二千多平方米,由曹溪門、放生池、寶林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靈照塔、六祖殿等建築群組成。建築除靈照塔、六祖殿外,都是1934年後虛雲和尚募化重修的。
南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距今1514年
1934年後虛雲和尚募化重修距今82年
被叫為南華禪寺(公元968年)距今1048年
Ⅸ 法門寺距今有多少年歷史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東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寶雞市90公里。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
Ⅹ 道教距今多少年歷史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它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