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古代的官職部門究竟是大宰府還是太宰府
太宰府
日本的古代官名基本都是依據唐朝官制,而唐朝官名延旬的是周制。周朝初期用的還是甲骨文!刻在龜殼上啊,太和大兩個字真的不好區分。所以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以前)很多時候都有太、大不分的官職,叫太什麼也對,叫大什麼也成。
到了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出台以後,這種現象就相對較少了。而古代以「太」字為尊,所以「太子」、「太師」、「太史令」、「太宰」這些稱呼逐漸正規化,而以「大冢宰」、「大宗伯」、「大司農」這種秦漢以前的正式官位作為對比後來官職的一種「雅稱」,文官官職尤其如此,武官名仍有「大將軍」、「大都督」這類「大」字官名。日本大化革新以後的官職基本都是「唐制」,所以正式官位,尤其是文官位(正一位的征夷大將軍是武職),應該以「太」什麼的居多,一旦遇到太、大通用的記載,那麼大字官名多數是民間雅稱,不算正式官名。
綜上,無論叫太宰府和大宰府,其實都不算叫錯。只不過「太宰」是正式官名,「大宰」亦或「大冢宰」是對太宰這個官名的「雅稱」。
『貳』 日本的官職稱謂都有哪些
你說的是古代還是現代?在現代,天皇不是官職,在日本天皇只是一種象徵而已,首相相當於總統,還有首相要組成內閣,稱謂總理大臣,下面大臣等於中國的部長
主要的政府官職
外務大臣
防衛大臣
國土交通大臣
農林水產大臣
通產大臣
日本銀行總裁
參,眾議員
知事,這是現代的。
古代的就是,正一位:關白,
從一位:太政大臣——1
正二位:左大臣 右大臣——2
從二位:內大臣 藏人所別當——2
正三位:大納言4——4
從三位:中納言4 彈正尹 左近衛大將 右近衛大將 太宰帥——8
正四位上:中務卿——1
正四位下:參議4 七省卿(式部卿 治部卿 民部卿 兵部卿 刑部卿 大藏卿 宮內卿)——11
從四位上:左京大夫 右京大夫 春宮大夫 中宮大夫 左近衛中將2 右近衛中將2 勘解由長官 檢非違別當——10
從四位下:左大弁 右大弁 修理大夫 彈正大弼 左衛門督 右衛門督 左兵衛督 右兵衛督 藏人頭 太宰大貳——10
正五位上:左中弁 右中弁 中務大輔 大膳大夫 太宰少貳——5
正五位下:左少弁 右少弁 七省大輔(式部大輔 治部大輔 民部大輔 兵部大輔 刑部大輔 大藏大輔 宮內大輔) 彈正少弼 左近衛少將2 右近衛少將2——14
從五位上:少納言3 大國守(大和守 河內守 伊勢守 武藏守 下總守 上總守 近江守 陸奧守 越前守 播磨守 肥後守 常陸守 上野守) 中務少輔 寮頭(大學頭 主計頭 主稅頭 雅樂頭 玄蕃頭 木工頭 左馬頭 右馬頭 兵庫頭 圖書頭 典葯頭) 左衛門佐 右衛門佐 左兵衛佐 右兵衛佐——32
從五位下:侍從4 大監物2 七省少輔(式部少輔 治部少輔 民部少輔 兵部少輔 刑部少輔 大藏少輔 宮內少輔) 左京亮 右京亮 修理亮 大膳亮 春宮亮 中宮亮 寮頭(內匠頭 內藏頭 大炊頭 主殿頭 掃部頭 縫殿頭) 勘解由次官 檢非違使佐 五位藏人4 上國守(山城守 攝津守 尾張守 三河守 遠江守 駿河守 甲斐守 相模守 美濃守 信濃守 下野守 出羽守 加賀守 越中守 越後守 丹波守 但馬守 因幡守 伯耆守 出雲守 美作守 備前守 備中守 備後守 安藝守 周防守 紀伊守 阿波守 贊岐守 伊予守 築前守 築後守 肥前守 豐前守 豐後守) 帶刀——68
正六位上:左大史2 右大史2 大內記2 中務大丞 春宮大進 中宮大進 內膳正 東市正 西市正 彈正大忠 左近江監2 右近將監2 太宰大監2——19
正六位下:七省大丞(式部大丞 治部大丞 民部大丞 兵部大丞 刑部大丞 大藏大丞 宮內大丞) 春宮大進 中宮大進 寮助(圖書助 雅樂助 玄蕃助 主計助 木工助 左馬助 右馬助 兵庫助 大學助 主稅助 典葯助) 隼人正 織部正 采女正 彈正少忠2 大國介(上總介 常陸介 上野介 大和介 河內介 伊勢介 武藏介 下總介 上總介 近江介 陸奧介 越前介 播磨介 肥後介 常陸介)中國守(安房守 若狹守 能登守 佐渡守 丹後守 石見守 長門守 土佐守 日向守 大隅守 薩摩守) 秋田城介 六位藏人4——58
從六位上:中務少丞2 中監務2 春宮少進2 中宮少進2 左京大進 右京大進 修理大進 大膳大進 寮助(內匠助 內藏助 大炊助 主殿助 掃部助 縫殿助) 上國介(山城介 攝津介 尾張介 三河介 遠江介 駿河介 甲斐介 相模介 美濃介 信濃介 下野介 出羽介 加賀介 越中介 越後介 丹波介 但馬介 因幡介 伯耆介 出雲介 美作介 備前介 備中介 備後介 安藝介 周防介 紀伊介 阿波介 贊岐介 伊予介 築前介 築後介 肥前介 豐前介 豐後介) 主膳正 主水正 太宰少監2——57
從六位下:中務大錄2 七省少丞(式部少丞 治部少丞 民部少丞 兵部少丞 刑部少丞 大藏少丞 宮內少丞)左京少進2 右京少進2 修理少進 大膳少進 下國守(和泉守 伊賀守 志摩守 伊豆守 飛騨守 隱岐守 淡路守 壹岐守 對馬守) 左衛門大尉2 右衛門大尉2 勘解由判官 檢非違使大尉——29
正七位上:七省大錄(式部大錄 治部大錄 民部大錄 兵部大錄 刑部大錄 大藏大錄 宮內大錄)2 左衛門少尉2 右衛門少尉2 檢非違使少尉 彈正大疏 大外記2 中內記2 寮大允(大學大允 主計大允 主稅大允 雅樂大允 玄蕃大允 木工大允 左馬大允 右馬大允 兵庫大允 圖書大允 典葯大允)2——46
正七位下:中務少錄4 少監物2 大主鈴2 左兵衛大尉2 右兵衛大尉2 寮大允(內匠大允 內藏大允 大炊大允 主殿大允 掃部大允 縫殿大允)2——24
從七位上:七省少錄(式部少錄 治部少錄 民部少錄 兵部少錄 刑部少錄 大藏少錄 宮內少錄)4 少外記2 左兵衛少尉2 右兵衛少尉2 寮小允(大學小允 主計小允 主稅小允 雅樂小允 玄蕃小允 木工小允 左馬小允 右馬小允 兵庫小允 圖書小允 典葯小允)4——78
從七位下:典膳4 東市佑 西市佑 大典鑰2 寮小允(內匠小允 內藏小允 大炊小允 主殿小允 掃部小允 縫殿小允)4——32
正八位上:彈正少疏 隼人佑 織部佑 采女佑 少內記2 少主鈴2——8
正八位下:左衛門大志2 右衛門大志2 主膳佑 主水佑——6
從八位上:少典鑰2 左衛門少志4 右衛門少志4 左兵衛大志2 右兵衛大志2——14
從八位下:左兵衛少志4 右兵衛少志4——8
其實跟中國古代的官職差不多個鳥樣,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為幫助
『叄』 日本戰國時代官職問題
公卿
正一位
關白
従一位
太政大臣
正二位
左大臣 右大臣
従二位
內大臣 蔵人別當
正三位
大納言 權大納言
左馬寮御監 右馬寮御監
検非違使別當 公卿院別當
従三位
大宰帥
弾正尹
中納言 權中納言
谷倉院別當 內膳別當
左近衛大將 右近衛大將
正四位上
中務卿
正四位下
參議
式部卿 治部卿 民部卿 兵部卿 刑部卿 大蔵卿 宮內卿 蔵人頭
殿上人
従四位上
左大弁 右大弁
従四位下
中宮大夫 權中宮大夫 修理大夫 權修理大夫 春宮大夫(這。。。) 弾正大弼
左近衛中將 左近衛權中將 右近衛中將 右近衛權中將
左衛門督 右衛門督 左兵衛督 右兵衛督
大宰大弐 勘解由長官
正五位上
左中弁 權左中弁 右中弁 權右中弁
中務大輔 權中務大輔 大膳大夫 權大膳大夫 左京大夫 右京大夫 大宰少弐
權大宰少弐
正五位下
左少弁 權左少弁 右少弁 權右少弁
式部大輔 權式部大輔 治部大輔 權治部大輔 民部大輔 權民部大輔 兵部大輔
權兵部大輔 刑部大輔 權刑部大輔 大蔵大輔 權大蔵大輔 宮內大輔 權宮內大輔
院預 五位蔵人 弾正少弼
左近衛少將 左近衛權少將 右近衛少將 右近衛權少將
従五位上
神祗伯 中務少輔
大舎人頭 図書頭 內匠頭 大學頭 雅楽頭 玄番頭 主計頭 主稅頭 諸陵頭
木工頭 左馬頭 右馬頭 兵庫頭 縫殿頭
左衛門佐 權左衛門佐 右衛門佐 權右衛門佐 左兵衛佐 權左兵衛佐 右兵衛佐
權右兵衛佐
鎮守府將軍 検非違使佐
大和守 伊勢守 武藏守 下總守 近江守 下野守 陸奧守 越前守 播磨守
河內守
従五位下
神祗大副 權神祗大副
少納言 侍従 大監物 勘解由次官
式部少輔 權式部少輔 治部少輔 權治部少輔 民部少輔 權民部少輔 兵部少輔
權兵部少輔 刑部少輔 權刑部少輔 大蔵少輔 權大蔵少輔 宮內少輔 權宮內少輔
中宮亮 權中宮亮 大膳亮 權大膳亮 左京亮 右京亮 修理亮 權修理亮 春宮亮
陰陽頭 內蔵頭 大炊頭 主殿頭 典薬頭 掃部頭
山城守 攝津守 尾張守 三河守 遠江守 相模守 駿河守 甲斐守 美濃守
出羽守 加賀守 越中守 越後守 丹波守 但馬守 因幡守 伯耆守 出雲守
美作守 備前守 備中守 備後守 安藝守 周防守 紀伊守 阿波守 贊歧守
伊豫守 築前守 築後守 豐前守 豐後守 肥前守 肥後守
正式官
正六位上
神祗少副 權神祗少副
大外記 大內記
左大史 右大史
左近衛將監 右近衛將監
中務大丞 六位蔵人 弾正大忠 院判官代
正親正 內膳正 奉膳正 造酒正 囚獄正 東市正 西市正
正六位下
式部大丞 治部大丞 民部大丞 兵部大丞 刑部大丞 大蔵大丞 宮內大丞
大舎人助 図書助 權図書助 內匠助 權內匠助 大學助 權大學助 雅楽助
權雅楽助 玄蕃助 權玄蕃助 主計助 權主計助 主稅助 權主稅助 諸陵助
權諸陵助 木工助 權木工助 左馬助 權左馬助 右馬助 權右馬助 兵庫助
權兵庫助 縫殿助 權縫殿助
隼人正 織部正 采女正
弾正少忠 大宰大監 代院公文 院掌
大和介 伊勢介 武藏介 上總介 下總介 近江介 下野介 上野介 常陸介
陸奧介 越前介 播磨介 河內介
安房守 若狹守 能登守 佐渡守 丹後守 石見守 長門守 土佐守 日向守
大隅守 薩摩守
従六位上
神祗大佑 中監物 大宰少監 検非違使大尉
中務少丞 式部少丞 治部少丞 民部少丞 兵部少丞 刑部少丞 大蔵少丞 宮內少丞
中宮大進 修理大進 春宮大進
陰陽助 權陰陽助 內蔵助 權內蔵助 大炊助 權大炊助 主殿助 權主殿助
典薬助 權典薬助 掃部助
主水正 舎人正 主膳正 主蔵正
左衛門大尉 右衛門大尉 左兵衛大尉 右兵衛大尉
山城介 攝津介 尾張介 三河介 遠江介 相模介 駿河介 甲斐介 美濃介
出羽介 加賀介 越中介 越後介 丹波介 但馬介 因幡介 伯耆介 出雲介
美作介 備前介 備中介 備後介 安藝介 周防介 記伊介 阿波介 贊歧介
伊豫介 築前介 築後介 豐前介 豐後介 肥前介 肥後介 秋田城介
従六位下
神祗少佑 刑部少判事 大蔵大主鑰 大宰府大判事 勘解由判官
大膳大進 左京大進 右京大進 中宮少進 權中宮少進 修理少進 權修理少進 春宮少進
主殿首 主書首 主漿首 主工首 主兵首 主馬首
和泉守 伊賀守 志摩守 伊豆守 飛驒守 隱岐守 淡路守 壹岐守 對馬守
正七位上
少外記 少內記 左少史 右少史
中務大錄 式部大錄 治部大錄 民部大錄 兵部大錄 刑部大錄 大蔵大錄 宮內大錄
大膳少進 左京少進 右京少進
左馬大允 右馬大允 兵庫大允
內蔵大主鑰 弾正大疏 検非違使少尉
左衛門少尉 右衛門少尉 左兵衛少尉 右兵衛少尉
大宰大典 大宰府少判事 大宰府主工首 大宰府大主城 鎮守府軍監 防人正
正七位下
少監物 陰陽博士 巡察弾正 大宰府主神
大舎人大允 図書大允 內匠大允 大學大允 雅楽大允 玄蕃大允 主計大允 主稅大允
諸陵大允 木工大允 縫殿大允
左近衛將曹 右近衛將曹
大和大掾 伊勢大掾 武藏大掾 上總大掾 下總大掾 近江大掾 下野大掾 上野大掾
常陸大掾 陸奧大掾 越前大掾 播磨大掾 河內大掾
従七位上
大舎人少允 図書少允 內匠少允 大學少允 雅楽少允 玄蕃少允 主計少允
主稅少允 諸陵少允 木工少允 左馬少允 右馬少允 兵庫少允 縫殿少允
陰陽允 內蔵允 大炊允 主殿允 典薬允 掃部允
陰陽師 暦博士
大和少掾 伊勢少掾 武藏少掾 上總少掾 下總少掾 近江少掾 下野少掾
上野少掾 常陸少掾 陸奧少掾 越前少掾 播磨少掾 河內少掾
山城掾 攝津掾 尾張掾 三河掾 遠江掾 相模掾 駿河掾 甲斐掾 美濃掾
信濃掾 出羽掾 加賀掾 越中掾 越後掾 丹波掾 但馬掾 因幡掾 伯耆掾
出雲掾 美作掾 備前掾 備中掾 備後掾 安藝掾 周防掾 紀伊掾 阿波掾
贊岐掾 伊豫掾 築前掾 築後掾 豐前掾 豐後掾 肥前掾 肥後掾
従七位下
大典鑰 大蔵少主鑰
正親佑 造酒佑 囚獄佑 東市佑 西市佑
典膳 大宰府博士 勘解由主典
正八位上
中務少錄 式部少錄 治部少錄 民部少錄 兵部少錄 刑部少錄 大蔵少錄 宮內少錄
大蔵典革 大蔵典履 大膳大屬 內蔵典履 內蔵典革 內蔵少主鑰
隼人佑 織部佑 采女佑 防人佑 弾正少疏
大宰少典 大宰府算師 大宰府醫師 大宰府陰陽師 大宰府主船 大宰府主廚 大宰府主城
安房掾 若狹掾 能登掾 佐渡掾 丹後掾 石見掾 長門掾 土佐掾 日向掾
大隅掾 薩摩掾
正八位下
神祗大史 検非違使大志 大宰府少工
中宮大屬 左京大屬 右京大屬 修理大屬 春宮大屬
主水佑 舎人佑 主膳佑 主蔵佑
左衛門大志 右衛門大志 左兵衛大志 右兵衛大志
近衛醫師 衛門醫師 兵衛醫師
従八位上
神祗少史 少典鑰 鎮守府軍曹
中宮少屬 大膳少屬 左京少屬 右京少屬 修理少屬 春宮少屬
大舎人大屬 図書大屬 內匠大屬 大學大屬 雅楽大屬 玄蕃大屬 主計大屬
主稅大屬 諸陵大屬 木工大屬 左馬大屬 右馬大屬 兵庫大屬 縫殿大屬 巡察大屬
馬醫師 諸楽師
左衛門少志 右衛門少志 左兵衛少志 右兵衛少志 検非違使少志
大和大目 伊勢大目 武藏大目 上總大目 下總大目 近江大目 下野大目 上野大目
常陸大目 陸奧大目 越前大目 播磨大目 河內大目
従八位下
修理算師 主計算師 主稅算師
大舎人少屬 図書少屬 內匠少屬 大學少屬 雅楽少屬 玄蕃少屬 主計少屬 主稅少屬
諸陵少屬 木工少屬 左馬少屬 右馬少屬 兵庫少屬 陰陽大屬 內蔵大屬 大炊大屬
縫殿少屬
主殿大屬 典薬大屬 掃部大屬
大和少目 伊勢少目 武藏少目 上總少目 下總少目 近江少目 下野少目 上野少目
常陸少目 陸奧少目 越前少目 播磨少目 河內少目
山城目 攝津目 尾張目 三河目 遠江目 相模目 駿河目 甲斐目 美濃目
信濃目 出羽目 加賀目 越中目 越後目 丹波目 但馬目 因幡目 伯耆目
出雲目 美作目 備前目 備中目 備後目 安藝目 周防目 紀伊目 阿波目
贊岐目 伊豫目 築前目 築後目 豐前目 豐後目 肥前目 肥後目
令外官
大初位上
陰陽少屬 內蔵少屬 大炊少屬 主殿少屬 典薬少屬 掃部少屬 巡察少屬
正親大令史 囚獄大令史 內膳令史 造酒令史 東市令史 西市令史 大宰府判事大令史
大初位下
正親少令史 囚獄少令史 隼人令史 織部令史 采女令史 大宰府判事少令史 防人令史
安房目 若狹目 能登目 佐渡目 丹後目 石見目 長門目 土佐目 日向目
大隅目 薩摩目
挑文師
少初位上
主水令史 舎人令史 主膳令史 主蔵令史
和泉目 伊賀目 志摩目 伊豆目 飛驒目 隱岐目 淡路目 壹岐目 對馬目
少初位下
主殿令史 主書令史 主漿令史 主工令史 主兵令史 主馬令史
公卿:正一位到正四位下,即高級官員也可以認為敘任這些職位的都是貴胄
殿上人:從四位上到從五位下,即有見天皇的權利,需要通傳
正式官:正六位到從八位,小官員,無權覲見天皇
令外官:初位(分大初和少初),說其是官還不如說是吏更貼切
『肆』 古時太宰是什麼官位
太宰是中國古代官職,在不同的朝代職責和地位不同。「宰」作為官名,在甲骨文中已經出現,責任是總管王家事務。西周時開始設置太宰,也叫大冢宰,或大宰,即冢宰的首領。位次三公,為六卿之首。太宰原為掌管王家財務及宮內事務的官。周武王死時,成王年少,周公曾以冢宰之職攝政。 太宰的職責是「掌管國家的六種典籍,用來輔佐國王治理國家。」其中六種典籍是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可見當時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當於後來的宰相或丞相。但後來由於王室的衰落,太宰這個官職的重要性在春秋時期下降了許多,以致於被排除在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之外。周朝之後太宰一職被停止使用。參見周朝官制。
在秦朝時,太宰是負責皇帝飲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的官員。參見秦朝官制。在漢朝時,也有一名叫「太宰」的官職,但同周朝時的太宰職位大不相同,乃是輔佐主管宗廟禮儀的九卿之一太常的輔助官員。參見西漢官制。
一直到晉朝,因避諱司馬師的名字,將太師改稱太宰,才恢復成為地位高尚的崇官之一。宋朝宋徽宗政和改制,以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為太宰兼門下侍郎、以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為少宰兼中書侍郎,充首相、次相。
宰孔:周朝周襄王太宰 伯嚭:春秋時期吳國夫差太宰 田恆:春秋時期齊國齊平公太宰。
《論語·憲問》:「君薨,百官總己,以聽於冢宰三年。」冢宰為內朝主宰。在《周禮》中作為天官,成為六卿的首位,總管全國大事。鄭玄註:「變冢言大,進退異名也。百官總焉,則謂之冢,列職於王,則稱大。冢,大之上也。山頂曰冢。」春秋時以冢宰為執政之美稱。
《尚書》稱:「冢宰掌邦治,統百官,均四海。」。
《左傳·昭公元年》記趙武謂子產:「武請於冢宰矣。」杜預註:「冢宰,子皮。」子皮為鄭的執政。
《左傳·隱公十一年》:「 羽父請殺桓公 ,將以求大宰。」 孔穎達疏:「《周禮》:天子六卿,天官為大宰。諸侯則並六為三而兼職焉。」
《周禮》有天官冢宰,與其他五官(地、春、夏、秋、冬)並列,則稱太宰;稱冢宰則總領百官,大五官之上。北周依《周禮》置六官,設*天官府,以大冢宰卿為主官,正七命。副為小冢宰上大夫,另有天官府都上士,辦理本府諸事。北周大冢宰若有「五府總於天官」之命,則與《周禮》之冢宰相同,執掌國政。若無此命,則僅統本府各官。
『伍』 日本戰國從五位下這是個什麼品級的官職 好像很大似的 和中國歷史上的正五品 從五品一樣嗎
以古代的日本位階制度來說,從五位下以上者為「通貴」(就是被認可為貴族)。華族(貴族)嫡男一般一上來就授以從五位
日本是這種階制來源於中國。
以從五位下來說,日本將之比作秦代的「五大夫」爵位,由於始皇帝曾經把松樹封為五大夫,因此又被叫做松爵(しょうしゃく)。
通常授爵從五位下者,以擔任國司的藤原氏傍流、橘氏和高階氏的一門與清和源氏、桓武平氏等軍事貴族的中階貴族層為多。
至鐮倉時代初期為止,京都的中下級貴族、鐮倉幕府於京都的官僚、源氏一門、名門的有力家臣等多為此位。
室町時代時則為足利將軍家和守護的初敘位階,以守護和有力國人等為多。
——日本的階制其實是身份爵位等級,類似九品中正制;和後來科舉制度建立後的品官制度不一樣
『陸』 8-12世紀日本九州的軍政中心大宰府究竟是什麼樣的
在現在的日本九州島福岡縣,有這么一座城市,叫“太宰府市”,其城市不大,人口僅7萬多,大致相當於中國一個小型縣城的規模,但此處卻是相當著名的旅遊目的地,每年來訪的遊客以千萬計,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此處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
太宰府,這個城市的名稱相當奇怪,既然叫“府”,這是不是當地在古代的行政區劃呢?其實並不是,這里實際上是日本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行政機關,而且這個機構影響力已經不限於日本了,而是整個東亞。
太宰府是個什麼樣的機構呢?
公元663年,日本派出部隊支援自己在朝鮮半島的盟友百濟,結果在白江口之戰被唐朝軍隊打得大敗,幾乎全軍覆滅,第一次感受唐王朝恐怖實力的日本舉國震動,為了防範唐王朝可能的報復,其之後在靠近東亞大陸的對馬島、壹岐島及九州的築紫地區設置了防衛系統和民兵組織,包括防人和烽火台等,而為了管理這一西南邊境地帶的軍政,日本朝廷此地設置大宰府,作為九州及周邊區域的軍事指揮中心。
到現在,太宰府市有許多著名古跡,比如舊大宰府中樞——大宰府遺址;當年負責招待外國使節並進行交易的場所——客館遺址;早期日本為了防範唐朝軍隊攻擊而建造的要塞——水城遺址等。
而12世紀,日本鐮倉幕府成立後,由於日本朝廷的勢力衰退,政局由武家所掌控,大宰府失去功能,約在12世紀中時停止運作。同時,大陸貿易也轉入九州沿岸的庄園領主和社寺手中,昔日繁華景象也轉移到了大宰府的外港,即著名的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