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白姓有多少年歷史

白姓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5 21:45:25

⑴ 白姓起源及簡介 姓白的名人有哪些

白姓起源及簡介
白姓的淵源主要有四大支;古人白阜、姜姓、羋姓和贏姓。
第一支出自古人白阜。相傳出自炎帝大臣怪義的兒子白阜,自阜也為炎帝之臣,為神農氏通水脈,其後有白氏。這支白氏至少有5000年的歷史,但白阜的後裔一直無聞。
第二支源出姜姓。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後裔姜尚於齊,是為姜姓齊國。春秋時,秦穆王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東拒晉國,西滅十二國,稱霸西戎。秦穆公之重臣蹇叔,是為百里奚推薦、用重金從齊國請來的齊國貴族,其子西乞術和白乙丙同為秦國名將,白乙丙之後以字為氏。公元前278年,白乙丙裔孫白起率秦軍攻人楚國國都,因功封武安君,後忤昭王,又為相國范雎所忌,賜死於甘肅靈台西的陰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因思念其功,封其子白仲於太原,子孫世為太原人,後來這支白姓發展為自姓中著名的望族。姜姓白氏的歷史有2600多年。
第三支出自羋姓。春秋後期楚平王太子建之子勝,在公元前487年被楚惠王封在自邑。在今河南息縣包信鎮西南,因楚國的邑大夫稱公,故稱白公勝,其後裔以邑為氏。這支羋姓白氏的歷史有2500年。 .
第四支出自贏姓。秦文公(公元前765一前716年在位)之子公子白之後裔.以其字為氏。這支贏姓白氏的歷史有2700多年。
歷史上白族的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期,白姓主要活動在陝西、湖北、河南地區。兩漢至唐朝,由於由西域和西北民族的白姓加入,在甘肅、青海東部的黃河以西活動的白姓,隨後進入了陝甘寧和川西北.很快東遷南下進入中原,東部的山東、南部的廣西已經有了白姓的分布。到宋元明時,白姓基本上已分布於長江南北各地,其主體仍在四川和西北地區。明末白姓進入了台灣。
宋朝時期,白姓大約9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1%,排在一百二十位以後。陝西為白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白姓總人口的3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陝西、四川,這二省占白姓總入口的62%,其次分布於山東、山西、河南、安徽等省。白姓的分布重心在西部,形成西部秦川晉、東部魯豫皖兩大塊白姓聚集區域,白姓的主體在西北。
當代白姓的人口已達280萬,為全國第七十九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陝西、山西四省,大約占白姓總人口50%,其中分布於四川、黑龍江、甘肅、青海、內蒙古、雲南,這六省區又集中了26%的白姓人口。河南居住了白姓總人口的16%,為白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豫冀、秦晉兩大塊白姓的聚集區。
白姓在人群中分布在陝甘寧大部、河南西部、河北大部、京津、內蒙古中部、黑吉蒙交界地段、湖北西北、四川北段、雲南南部,白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區可達到1.6%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0.4%,居住了大約43%的白姓人群。在四川大部、雲南中部、陝西南段、重慶北段、湖北北部、河南東部、安徽西北、山東西部、河北東北、遼寧西部、黑吉中部、內蒙古東部和西部,新疆西北,白姓一般占當地人口比例在0.4%--0.6%之間,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會國總面積的16.2%,居住了大約25%的白姓人群。
歷史上姓白的名人
白姓歷代重要人物有:戰國秦國名將白起(公孫起),魏國水利專家白圭;北朝北魏太原太守白邕;唐朝詩人白居易、白行簡,宰相白敏中,朔州刺史白道生;五代後周中書令白文珂;元朝戲曲作家白樸;明朝水利專家白英;清朝書法家白雲上;北伐名將、民國政府國防部長白崇禧,行政法學家白鵬飛;當代京韻大鼓演員白雲鵬、白鳳鳴。
姓白的男明星
白凱南、白彪、白誠鉉、白允植、白鷹、白道彬、白正男等等。
姓白的女明星
白百何、白雪、白歆惠、白靈、白冰、白智英、白冰冰、白露娜、白靜、白茹、白雪仙、白燕等等。

⑵ 中國至今有多少年歷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從小接受的概念就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但是根據我國可考證的歷史,包括夏朝在內,也才四千一百年。遠遠沒有五千年歷史,所有說這種說法是很不嚴謹的。那麼中國到底有多少年歷史呢?下面讓我們來一起分析。

下面讓我們反過來思考一下。司馬遷的記載中最模糊的一點就是,准確的記載只有周宣王時期以後的歷史,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年,距今2861年,這是大致是一個的正確的時間。周朝前面是有商、夏的,極有可能也是有三皇五帝的。根據“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這句口口相傳的民謠可得知:周朝存在時間比夏商更長的。可以大約估計一下,夏商大約可以合計一千餘年,三皇五帝合計五百餘年,加起來有4300多年。

至此,可以得出一個淺顯的結論,中華歷史肯定在四千年以上,但是還達不到五千年的高度。我們可以期待未來的考古發現,或許能夠有更大的發現。

⑶ 白氏傳統道醫源於哪裡至今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源於北京白雲觀。清朝嘉慶10年(1805)白氏祖先白義鵬進京趕考落榜後,輾轉專道教祖庭北屬京白雲觀拜師學醫,獲得主管道醫藏經樓的陳道玄道長的真傳。此後,經白氏家族200餘年傳承和發展,歷經白氏六代傳人,自成一脈。

⑷ 白姓至少有多少年歷史

漢族的白姓主要組成部分的祖先是楚國公子白公勝,楚平王在位時,立了專太子建做太子,並為屬太子建聘了秦國公主孟贏為妻。但楚平王聽說孟贏長得非常美,就自己把孟贏霸佔為妻,後來就千方百計把太子建廢了。太子建逃亡鄭國在鄭國試圖發動政變被鄭國人殺死了。伍子胥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逃亡吳國。後來,出國允許公子勝回到楚國。楚國封公子勝為白公巣邑大夫。公子勝老想著替自己的父親太子建報仇,在楚國發動政變,自己自封為楚王,不久就被鎮壓殺死。公子勝死後,楚國對其子孫還是寬容的,其子孫因為公子勝曾被封為白公,大部分以白為姓。公子勝因為被封在白地,所以也被稱為白公勝。白公勝被殺於公元前479年,因此,白姓距今約有2500多年。漢族白姓中還有一些來自秦武公的太子公子白,公子白的後代也有姓白的。秦武公的年代要比楚平王時期晚200年,所以白姓起源還應該是2500年前的白公勝。

⑸ 白姓起源於哪裡什麼時候有的為什麼叫白

白姓是中國的姓氏之一,源出有五:源自嬴姓、羋姓、出自以地名為氏、出自部落、出自改姓。白姓最早源自嬴姓。秦武公死後,公子白未能繼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將君位從公子白手中奪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國都城雍(今陝西鳳翔)附近的平陽(今陝西歧山、噤縣一帶),德公把平陽封給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後,他的後人就以白為氏。
白姓源出有五:

出自嬴姓
據《中國姓氏地圖》顯示,白姓源自嬴姓。秦武公死後,公子白未能繼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將君位從公子白手中奪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國都城雍(今陝西鳳翔)附近的平陽(今陝西歧山、噤縣一帶),德公把平陽封給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後,他的後人就以白為氏。

出自羋姓
漢族白姓出自顓頊帝的裔孫白公勝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尚龍錄》等資料所載,顓頊帝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季連的後裔熊繹在荊山一帶建諸侯國,定都丹陽。公元前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他的兒子於公元前689年遷都郢,改國號楚。楚平王時,太子建因做晉軍襲鄭國的內應而被殺,太子建的兒子熊勝便逃到吳,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孫子惠王即位後,楚令子西把熊勝招回國,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縣包信東南),稱為白公勝。可晉國伐鄭,子西出兵救鄭,白公勝因子西言而無信,發動政變,殺死子西,囚禁惠王,並著手改革朝政以爭取民心,但以失敗告終。他自殺後,其子孫便以祖輩封邑名為氏,稱白氏,是為河南白姓;也有以「白公」、「白侯」為氏的。

出自部落
據《姓氏尋源》及《元命苞》所載,遠古時期,中國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領炎帝有一個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脈,為疏通水道做出了貢獻。其子孫便以「白」為姓,稱白氏。

出自以地名為氏
據《姓氏考略》所載,唐置白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一帶),國人以地為氏,稱為白姓。

出自改姓或賜姓
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以及被他人賜姓:
①回族白姓:《續通志 · 氏族略》載:元代有西域巴喇哈紇城人察罕,當地人稱白為察罕,因以名之。元仁宗賜姓白。 比如元時西域紇城人察罕,元朝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賜姓白;又元代回 回世家伯篤那丁,「其子察汗,賜姓白氏」。《元史 ·世族表》雲:「伯篤那丁,居極紇城,亦回回族也,其子察汗,仁宗賜姓白氏。」 或稱廣西回 族白姓,為西亞人伯齡之後。明初,伯篤那丁之孫伯齡,至廣西,落戶桂林,遂改「伯」為「白」。據清顧嗣立編纂的有元一代詩歌總集《元詩選》記載,伯篤魯丁字至道,稱魯至道,西亞 答失蠻人,因「伯」與「白」諧對音,其後裔先取「伯」為姓,後改白姓。《明孝宗實錄》、《錦衣衛選薄》:陝西丁也 是哈密回 回,初居甘州(今張掖),任指揮使,後遷居北京,其孫亦撒,為錦衣衛百戶,嘉靖六年賜姓白名勇。 明代,哈密回 回哈只阿力,英宗北狩有翊戴之功,天順英宗復辟,哈只阿力舉家內附,任錦衣衛 僉事。卒後,子阿討刺襲職,賜姓白名瑜。瑜子白鑌,鑌之子白瀾、白贏及五世白鏞、六世白廷圭、七世白三捷,均延用白姓並世襲錦衣衛 僉事。部分由中亞、西亞的阿拉伯語音譯字 易卜拉欣改字而來,分別取其祖輩名字中的每一個阿拉伯語音譯字 立姓而來。因阿拉伯語音譯字易卜拉欣,故後裔多以伊、白、拉冠姓。(
如元時西域紇城人察罕,明時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賜姓白;又元代回回世家伯篤那丁,「其子察汗,賜姓白氏」。
②猶太族(藍帽回回):猶太人留居河南開封之後裔中有白姓。
③滿族和蒙古族等:瓜爾佳氏、納喇氏、白佳氏、巴雅拉氏、伊喇氏、伯蘇特氏、那塔拉氏、扎拉里氏、那木都魯氏、薩察氏、納塔氏、拜嘉拉氏、塔喇氏、巴魯特氏、薩加拉氏,以及加入滿族的拜都氏(蒙古族)、巴岳圖氏(蒙古族)、塔喇巴齊克氏(蒙古族)、拜英格哩氏(鄂溫克族)、白氏(漢族)。 今蒙古族之白姓來源部分有二:或為察干氏所改,蒙語「察干」漢語意為「白」,取其漢意而以「白」為姓;或為伯顏氏所改,此則取其首音而諧「白」而為單姓。
④突厥族等:據《台北縣氏族略》所載,唐代突厥人白元光系改姓而來。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固兀日氏,源出古老的蒙古乃蠻王之子屈出律的固勒札部,通古斯語拼音為「Kouldja」,後為「固勒札」,是新疆地區古老的伊犁河谷中部河流渡口卡倫(哨所)的名稱,位置在今新疆伊寧,後建有固勒札城(寧遠城,今新疆伊寧),以其城邑名稱為姓氏,稱固勒札氏。元末明初,該部為蒙古准噶爾部所吞並,逐漸演化稱為蒙古固兀日氏。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字姓為白氏等。
出自氐族。《三國志· 注》 轉引《魏略 ·西戎傳》曰:「氐人有王所從來久矣。自漢開益州,置武都郡,排其種人,分竄山谷間,或在福祿,或在研、隴左右,其種非一。稱盤瓠之後,或號青氐,或號白氐....,處中國,即其服色而名之也。」白氐,當即氐族之白姓。
為白亞氏所改。《古今中國姓氏大全》注「白亞」雲:「歷史上罕見姓,《魏書 ·官氏志》記載,西河譏胡有白亞氏,後改姓白。」「譏胡」,《姓氏考略》、《姓氏詞典》皆引作「飢胡」;「西河」,在今山西之汾陽。
據《五代史》載,吐谷渾亦有白姓。吐谷渾酋長有白承福,庄宗賜姓李;又陳永貴,胡人,本字姓白,為行軍總管;李可久,為吐谷渾寧、朔兩府留後,本姓白氏,賜姓李。
⑤其他民族:裕固族斯娜氏、阿克達塔爾氏、巴依亞提氏,鄂倫春白依爾氏,土族白彥氏,漢姓為白。台 灣土著、佤、東鄉、苗等族均有白姓。下面摘自《中華古今姓氏大辭典》, 撒拉族之白姓,則由回民、漢民連同其姓氏一並融入。 鄂倫春族有白依爾「哈拉」(氏族),或以為姓,後或取其首音諧「白」而為單姓。 基諾族之白姓,則取自人名。基諾族生子女常請巫師起名,而巫師往往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之。若巫師名「白臘」,則男孩或名「白臘腰」,女孩則名為「白臘呂」(基諾族 讀法:腰,男性;呂,女性)。故基諾族多名「白臘義」者。或取其首音諧「白」而為姓。、哈尼族之白姓,居雲南之綠春。相傳清初有車苗、車山、車者三兄弟,父母雙亡,流落他鄉,老二車山到得元陽孟弄白土官家任要職,後遂以白為姓。 錫伯族之白姓,則由巴雅喇、伯佳氏所改。土族之白姓,則由「巴顏—孔」所改。本民族名,意為富豪之家,或以之代姓,或取首音諧「白」以為姓。 裕固族之白姓,則由巴依亞提氏所改。巴依亞提為戶族名,以之代姓。

⑹ 白姓的由來歷史上出現過哪些白姓名人

一、由來:

白姓最早源自嬴姓。秦武公死後,公子白未能繼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將君位從公子白手中奪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國都城雍(今陝西鳳翔)附近的平陽(今陝西歧山、噤縣一帶),德公把平陽封給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後,他的後人就以白為氏。

二、名人

1、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閑適詩在後代有很大影響,其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閑的意緒情調,都曾屢屢為人稱道,但相比之下,這些詩中所表現的那種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閑適」思想,以及歸趨佛老、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度,因與後世文人的心理較為吻合,所以影響更為深遠。

2、白樸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朴,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開封)人,晚歲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作家」。

白樸放浪形骸,寄情於山水之間,但他卻並不可能真正遁跡世外,對現實熟視無睹。加之,他的足跡所至,恰恰是曾經繁華一時,而今被兵火洗劫變為的荒涼境地。前後景象的對比,更激起他對蒙古統治者的怨恨。他以詩詞來宣洩這種怨恨,控訴蒙古統治者的罪惡行徑。

3、白起

白起,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孫白公勝後代。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

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全殲敵軍。

4、白敏中

白敏中(792年-861年),字用晦,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人,祖籍同州韓城(今陝西韓城),郡望太原陽谷(今山西太谷),唐朝宰相,刑部尚書白居易從弟。

咸通二年(861年),南蠻作亂。唐懿宗召白敏中入朝議事,並命人扶他上殿。白敏中堅持請辭,遂以中書令之職出任鳳翔節度使。不久,白敏中再次上表,請求辭官歸鄉,守護祖墓。唐懿宗又任命他為東都留守,但他卻極力推辭。唐懿宗無奈,只得讓他以太傅之職退休。

5、白行簡

白行簡(776年-826年)唐代文學家,字知退,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人,著名文學家白居易之弟。公元805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累遷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職。著有文集10卷,文辭簡易,有其兄風格。

元和十四年春,白行簡隨其兄白居易前往忠州,第二年又隨兄回到京城長安,授職左拾遺,累遷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長慶末年,振武水運營田使賀拔志歲終結課失實,朝廷詔命白行簡復核,他把情況查實後,揭露了賀的舞弊行為,賀畏罪自殺。寶歷二年冬,白行簡病卒,時年50歲。

⑺ 白姓的起源,關於白姓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白起:眉縣人,秦國時大戰將,善用兵,一生南征北戰,百戰百勝,為秦統一中國立下大功,受封「武安君」,世稱「常勝將軍」,又稱「戰神」。
白居易:唐代傑出的詩人,貞元進士,歷任秘書省校書郎、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在文學上他積極倡導現實主義和樸素文風。所著《與元九書》詩論,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文獻。詩文朴實無華,廣為流傳。

白行簡:白居易弟,當時有名文學家。他長於辭賦,但未有流傳下來,現存傳奇小說《李娃傳》是他的代表作。《三夢記》近於雜錄。

白敏中:下邽人,白居易從弟,唐代大臣。進士出身,歷仕武宗,懿宗二朝,兩度為相,政績卓著。

白玉蟾:閩清(今屬福建省)人,宋代名士,詔封紫清真人。博覽群書,善書,工畫,著有《海瓊集》等。

白景亮:元朝南陽人,知明法律,善於書算,官至衢州路總管。

白毓昆:江蘇省通州(今南通)人,早年創刊《地學雜志》。武昌起義爆發後,宣傳革命,策動灤州新軍起義,參與組織「北方革命協會」。後任北方革命軍政府參謀長,因兵敗被捕犧牲。

白崇禧:廣西桂林人,國民黨桂系首腦。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均擔任國民黨軍隊重要職務。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地渡過長江,白崇禧所統率的軍隊主力在鄂、湘、桂地區被殲滅。同年底,從南寧逃往台灣省,任蔣介石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1966年12月2日病死於台北。

⑻ 白姓 歷史上有那些名人

1、白圭

白圭,戰國時期中原(洛陽)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譽。在魏惠王屬下為大臣,善於修築堤壩,興修水利。《漢書》中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他主張減輕田稅,徵收產物的二十分之一。提出貿易致富的理論。主張根據豐收歉收的具體情況來實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方法經商。

穀物成熟時,進收糧食;蠶繭出產時收進絮帛,出售糧食。白圭並提出了農業經濟循環說,認為農業的一個周期為12年。他亦認為經商要按時機,就像孫子吳起用兵、商鞅行法。一說,水利專家白圭和貿易致富的白圭是兩人。

⑼ 白姓的起源

1)白姓在中國姓氏中居於第73位,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在回、蒙古等民族中也有較多人口。

2)白姓的來源比較復雜,有許多互無關系的支派。《元命苞》雲:「炎帝臣有白阜怪義之子,為神農通水脈,當為白姓之始。」這是白姓的一支。

《新唐書·宰相世系》上說:「白氏出自姬姓。周太王五世孫虞仲封於虞(山西平陸東),為晉所滅。虞之公族井伯奚作為晉國伯姬的陪嫁奴隸到了秦國,後來得到秦穆公的賞識,受邑於百里,因號百里奚。奚生視,字孟明,古人皆先字後名,故稱孟明視。孟明視有二子:一曰西乞術,二曰白乙丙,其後以為氏。」白乙丙的後代以白為姓,形成了白姓的又一支。因春秋時的秦國建都於雍(今陝西鳳翔東南),故這支白氏起源於今陝西。

白居易自述白氏先祖世系的《太原白氏家狀二道》說:「白氏羋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鄭。建之子勝。居於吳楚間,號白公,因氏焉。」此白姓是春秋時楚國公族的後代。

此外,傳說古代南方有個白民國,唐代在其地置白州(治所為今廣西博白縣),當地人以地為氏,也稱白氏。此即《姓氏尋源》所雲「《逸周書》白民之國,今之白州,或有以地為氏者」。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於秦、楚、魏等地。戰國時,秦國有名將白起,郿(今陝西眉縣)人,屢戰獲勝,公元前278年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後被逼自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因思其功,封其子白仲於太原,子孫世為太原人。

《新唐書》說白起是白乙丙的裔孫,而《太原白氏家狀二道》則說白起是白公勝的裔孫。白仲23世孫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邕五世孫白建,北齊五兵尚書,因功賜田韓城。白建曾孫白溫,任唐朝檢校都官郎中,遷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第六子白鍠,任鞏縣令,居鄭州,生五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鍠長子白季庚,任襄州別駕,生四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陽香山,成為白氏遷洛始祖,其後代分衍今河南偃師、伊川、宜陽、鞏義、鄭州、新鄭、沁陽等地,枝繁葉茂。此外,白氏在秦漢時期有遷至今山東者,如西漢白光為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西南)人;隋唐時期有遷至今寧夏、甘肅、廣西者,如唐代白孝德為安西(府治今甘肅臨潭縣東)人,白聳為馬平(今廣西柳州)人,這時還有一些其他姓氏的人改姓白;宋、明時期還分布於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蘇、廣東、福建、河北以及東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開始,閩、粵白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後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國者。

白氏在文化方面取得最突出成就的人物是白居易。他是唐代中期詩人,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被稱為「詩史」。此外,戰國時有兩個白圭,一為貿易理論家,一為水利專家。隋代有靈武(今屬寧夏)人白瑜舉,於大業九年(613年)起義,起義軍曾發展至數萬人。唐代還有文學家白行簡(白居易之弟),唐宣宗時宰相白敏中。五代後周有中書令白文珂。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樸,代表作品《牆頭馬上》,元末有紅巾軍將領白不信。明代有水利專家白英。清代有書法家白雲上、名臣白准泰。近現代有豫西農民武裝起義領袖白朗,地理學家白毓昆,國民黨桂系首腦白崇禧等。

⑽ 姓白的的起源 ,歷史。

白姓是中國的姓氏之一,源出有五:源自嬴姓、羋姓、出自以地名為氏、出自部落、出自改姓。

1、出自嬴姓

據《中國姓氏地圖》顯示,白姓源自嬴姓。秦武公死後,公子白未能繼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將君位從公子白手中奪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國都城雍(今陝西鳳翔)附近的平陽(今陝西歧山、噤縣一帶),德公把平陽封給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後,他的後人就以白為氏。

2、出自羋姓

漢族白姓出自顓頊帝的裔孫白公勝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尚龍錄》等資料所載,顓頊帝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季連的後裔熊繹在荊山一帶建諸侯國,定都丹陽。

公元前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他的兒子於公元前689年遷都郢,改國號楚。楚平王時,太子建因做晉軍襲鄭國的內應而被殺,太子建的兒子熊勝便逃到吳,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孫子惠王即位後,楚令子西把熊勝招回國,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縣包信東南),稱為白公勝。

3、以地名為氏

據《姓氏考略》所載,唐置白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一帶),國人以地為氏,稱為白姓。

4、出自部落

據《姓氏尋源》及《元命苞》所載,遠古時期,中國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領炎帝有一個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脈,為疏通水道做出了貢獻。其子孫便以「白」為姓,稱白氏。

(10)白姓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白姓名人

1、白圭

白圭,戰國時期中原(洛陽)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譽。在魏惠王屬下為大臣,善於修築堤壩,興修水利。《漢書》中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他主張減輕田稅,徵收產物的二十分之一。提出貿易致富的理論。主張根據豐收歉收的具體情況來實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方法經商。

穀物成熟時,進收糧食;蠶繭出產時收進絮帛,出售糧食。白圭並提出了農業經濟循環說,認為農業的一個周期為12年。他亦認為經商要按時機,就像孫子吳起用兵、商鞅行法。一說,水利專家白圭和貿易致富的白圭是兩人。

2、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孫白公勝後代。

熟知兵法,善於用兵,交好秦宣太後和穰侯魏冉的關系很好。輔佐秦昭王,屢立戰功。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

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賜死於杜郵。

3、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閱讀全文

與白姓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