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個階段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1840年到1949年兩半社會時期: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 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
1952年新民主主義時期 隨著土改基本完成,主要矛盾變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1956年,中共八大 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 主要矛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2017年十九大 主要矛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 中國近代史的兩個主要矛盾是什麼
在近代史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
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民族矛盾)
2.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階級矛盾)
而前者為最主要矛盾。但兩大主要矛盾在歷史的進程中,呈現出錯綜復雜關系和起伏狀態,兩大主要矛盾規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就是要推翻外國資本—帝國主義,擺脫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說,近代中國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實現國家近代化,改變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拓展資料:
中國近代史的主題
反侵略,反帝,反封建,求民主
反侵略、反帝是中華民族和外來侵略者的民族矛盾,這構成了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社會」。在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反侵略發展成為反帝。反封建、求民主是中國人民(包括農民、工人、手工業者、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等的革命階級)和封建主義或勢力(包括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等)的階級矛盾,這構成了中國近代的「半封建社會」。
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是中國近代的主要矛盾,通過斗爭,將民族矛盾化為民族獨立,將階級矛盾化為人民當家做主。由此形成了新中國。
參考資料:中國近代史-網路
3. 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
然而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並非不是一成不變的,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不同的歷史時期,主要矛盾也在發生著變化。一時間民族矛盾突出、尖銳,一時間階級矛盾又占據了高點,主要矛盾的變化貫穿著整個近代中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互相轉化,更迭地起主導作用,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3)歷史中各種矛盾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在整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革命對象和任務性質。在近代史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而前者為最主要矛盾。但兩大主要矛盾在歷史的進程中,呈現出錯綜復雜關系和起伏狀態。
兩大主要矛盾規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就是要推翻外國資本—帝國主義,擺脫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說,近代中國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實現國家近代化,改變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4. 近代中國的矛盾是什麼.
著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可以說這是對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
首先,關於對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的理解。這一矛盾包括哪些方面?它與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是怎樣的關系?在近代中國,封建的生產關系始終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土地制度來看,地主土地私有制始終占統治地位,農民依然受著地主的壓迫與剝削,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始終存在著,而且有時還很突出。而教材中卻不把國內矛盾表述為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這是因為近代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和階級關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從經濟結構來看:在自然經濟之外又出現了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近代後期又出現了官僚資本主義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經濟。從階級關系來看則出現了無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因此,近代中國社會的階級矛盾也復雜化了。在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矛盾之外又出現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及民族資產階級與大地主、大買辦、官僚資產階級的矛盾。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只是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矛盾中的一部分。因而,用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來表述,就無法涵蓋近代中國社會的國內矛盾。
其次,我們必須明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並非始終是近代中國社會中最主要的矛盾。兩大主要矛盾發展是不平衡的。可以這樣說:當列強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時,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也正是如此,才有清政府的對外宣戰、愛國官兵的英勇抵抗、人民群眾自發的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才有國共兩黨的二次攜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而當列強改變侵華手段與方式,使用經濟、政治而非軍事的手段和以間接的「以華治華」而非直接的殖民統治的方式時,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最突出。如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國共十年對峙時期、解放戰爭的時期。
總之,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兩大矛盾地位的變化則影響著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
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中國革命一切問題最基本的依據。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它既不同於鴉片戰爭前的封建社會,又不同於一般的資本主義社會,也不同於受某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直接支配的殖民地。
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決定了近代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是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
(1)封建時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了,但是封建剝削制度依然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仍占著顯著的優勢。
(2)民族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它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軟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系。
(3)封建專制政權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統治,接著是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聯盟的專政。封建勢力是中國最反動最腐朽的勢力,是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主要工具和社會基礎。
(4)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並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是近代中國一切災難的總根源,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主要障礙。
(5)由於中國是在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統治和半統治之下,由於中國實際上處於長期的不統一狀態,又由於中國的土地廣大,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6)由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中國人民的貧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5. 歷史中的一些矛盾,敬請高手來回答
這個需要從學術史方面來考察。
《史記》有夏商的記載,後代的學者也不是不相信他的記載。因為,太史公所處的時代畢竟離春秋戰國不遠,而他更能看到許許多多我們今天可能永遠無法看到記載。他寫夏商的歷史就是根據他所看到的記載來的,而這些記載或者書籍又是一代代相傳下來的,所以,太史公示用根據的。
只是到了民國,有許多學者,如胡適、顧頡剛等等,在康有為的影響下,發起了一股懷疑古思潮,認為古人的記載不一定可信。比如,戰國諸子都稱頌堯舜禹,可是關於堯舜禹的記載,其實大部分是後來的學者偽造的「偽史」,並非真實的「信史」。這股思潮走向極端,便是懷疑古人的一切了。因此,許多學者對於像《史記》這樣的史書都抱著懷疑的態度,對象夏商這些遠古歷史的記載,尤其不敢相信。所以,便沒有人能,也蒙人敢說夏王朝究竟真的存在過。
直道甲骨從殷墟發掘出來,人們用甲骨文的材料與《史記》的記載相對照(這得歸功於羅振玉和王國維),發現《史記》的記載大部分是可信的。既然商代如此,夏朝也就有可能是真實的。只是太史公當時所參考的書籍、材料我們今天看不到也不知道罷了。
就是這樣的。
6. 近代史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以下材料來源於搜搜問問:
中國近代史是指從鴉片戰爭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歷史,歷時110年,是以社會性質作為分期標準的。整部中國近代史,既是中國人民的屈辱史、抗爭史和探索史;又是中國人民獲得翻身解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的歷史。 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指出:「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10頁講到:鴉片戰爭後,"隨著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7. 歷史上中國文化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1949)
主要矛盾: 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矛盾,呈現出錯綜復雜的狀況。其中有:中華民族與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矛盾,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資產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封建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派系之間的矛盾,各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爭奪的矛盾等。
在這些社會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兩對主要矛盾及其斗爭貫穿整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始終,並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2、新民主主義社會(1949—1956)
(1)新中國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主要矛盾: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眾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殘余勢力之間的矛盾。新生共和國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繼續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遺留任務,徹底解決同三大敵人的矛盾;二是動員人民醫治戰爭創傷,恢復破敗的國民經濟。
(2)從1953年到1956年底主要矛盾:到1952年,隨著國民黨反動殘余勢力被消滅,鎮壓反革命運動取得偉大勝利,特別是土地改革的順利完成,使國內的階級關系發生歷史性的變化。
中國還存在兩種基本的矛盾,國內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國外是中國同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隨著土改完成,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逐步成為國內的主要矛盾。這一主要矛盾的解決就是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7)歷史中各種矛盾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文化的產生是以人的生命體驗和生存經驗為基礎的。不同生存環境的刺激和作用,造成了人們對自身及自身以外的世界的不同感受與看法,而處在相同生存環境里的人,又會形成許多共同的感受和經驗。在封閉的生存環境里,這些共同的東西是產生部落或者村落文化的基礎。
隨著歷史的發展,部落或者村落之間人們的各種聯系不斷增多,封閉的狀態逐漸就會被打破。人們帶著自己所處的環境里所形成的感受、認識,習慣等互相交往,必然要產生沖突和磨擦。
所以,文化的沖突是由文化的「先天性」或者文化的本性所決定的,是文化在不斷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種必然現象。
8. 歷史上各個時期的中國社會主要矛盾
西周抄:階級矛盾
東周:統治階級間的矛盾
秦:地域間的矛盾
漢:階級矛盾
晉:民族矛盾(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
南北朝:民族,宗教,階級,統治階級(混亂的時代)
隋:階級,民族(六征高麗等)
唐:階級,藩鎮割據
宋:民族矛盾(女真,蒙古等)
元:民族矛盾
明:民族(開國的蒙古,滅國的滿族),階級
清:民族(滿和漢,中國人和洋人),宗教(儒教和佛教的混合理論對抗洪秀全的基督)
建國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相對落後的社會生產力(政治書上的,不好多說)
總歸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永遠不會錯
9. 以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
1、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民族矛盾。
2、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階級矛盾。
這兩對主要矛盾及其斗爭貫穿整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始終,並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9)歷史中各種矛盾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社會主義發展的過渡性的社會,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社會主義社會中的一個發展階段,這是兩個根本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產階級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政黨制度的基本特徵是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參政,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親密戰友。
10. 什麼是近代中國社會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了社會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革命的首要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從根本上推翻反動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築,變革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為建設繁榮富強的國家、和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改善與政治地位的提高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
近代中國社會的兩大歷史任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前一個任務為後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後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與必然要求.中華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務,在現代主要是完成後一任務.兩大任務是統一的,統一於解放和發展中國的社會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