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歷史
第一個問題:都鐸之前有很多王朝,征服者威廉之前的先不提,威廉一世開創的是諾曼王朝,然後是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具體的內容你可以去查一下維基網路,網路也勉強可以。
第二個問題,英法七年戰爭,如果單從戰爭層面上講,當時和法國人作戰的士兵主要來自於英國本土,也有部分北美民兵。
但從長遠角度上考慮,很多歷史學家認為,英法七年戰爭後,法國勢力退出北美大陸,使得英屬北美殖民地免去了長期存在的法國人入侵的威脅,因此北美殖民地不在依賴於母國的軍事保護,和母國的矛盾越發突出,因此英法七年戰爭加速了北美獨立運動
B. 誰能介紹一本講英國歷史和一本講美國歷史的書(英文原版),內容要全,介紹英美從古代至今的歷史。
美國歷史的話,很推薦你讀布爾斯廷的《美國人》三部曲,英文版的寫的很宏大,不過是年鑒學派的著史,寫的很細很生動,也許會不習慣。「the Americans」
再有就是美國教科書了,因為通史性質的書編寫起來較龐雜,所以很多經典的著作都是就某一時期來展開敘述的。
英國史的話,推薦看英文版的牛津英國通史
希望可以幫到你
C. 誰能講一下英國的歷史,包括蘇格蘭啊,愛爾蘭呀什麼的
做任務,望樓主採納,謝謝!!
奧運會由國家派隊伍出賽,當然英國隊;世界盃上一個足協就能派一個隊,英國有4個足協: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和威爾士,所以有4支隊
英國包括大不列顛(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是歐洲共同體12個成員國之一。它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是由不列顛群島中大部分島嶼組成的,其中第一大島是大不列顛,第二大島上有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蘇格蘭西部沿海有一個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島。蘇格蘭本土的東北沿海有奧克尼群島和薩得蘭群島。上述這些群島都與本土有行政上的關系,但愛爾蘭海上的馬恩島以及大不列顛與法國之間的海峽群島則基本上自治,不是聯合王國的組成部分。
英國的面積大約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從南部海岸到蘇格蘭的最北部差不多將近1000公里(約600英里),橫向最寬處差不多將近500公里(約300英里)。
"Britain"這個詞起源於希臘和拉丁詞,而最終可能追溯到凱爾特語。盡管用"史前時期"這一尺度來衡量時,凱爾特人也是稍後才來到不列顛群島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創造了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築遺址和圓形巨石陣這樣的著名歷史遺跡),但是有關英國歷史的文字記載畢竟還是從講述凱爾特人開始的。"凱爾特"這個詞語相當普遍地經常用來區分不列顛群島的早期居民和後來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侵者。
羅馬人的統治從公元43年起延續了300多年。在羅馬人於408年最後撤走之前,該島開始遭到來自北歐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的侵擾,經歷了一段日趨混亂的時期。"England"這個詞正是從"Angles"而來的。在此後的兩個世紀中,侵擾逐步變成了定居,並建立了許多小王國。不列顛人在如今的威爾士和康沃爾地區獨立生存下去。這些小王國中出現了力量較強稱霸全國的王國,先是在北方(諾森布里亞王國),然後在中部(麥西亞王國),最後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國)。但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海盜接著入侵英國並定居下來,盡管在10世紀時西撒克斯王朝曾擊敗過入侵的丹麥人並一度稱霸英格蘭的廣大區域。
1066年發生了對英格蘭的最後一次成功入侵。諾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擊敗了英國人,來自法國的諾曼人和其他人來此定居。在隨後的3個世紀中,法語成為貴族的語言,法律結構受到了英吉利海峽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響,社會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影響。
威爾士雖然常常處於英格蘭人的勢力范圍之內,但一直是凱爾特人的堡壘。然而在1282年盧埃林王子陣亡之後,愛德華一世發動了一場戰役並取得勝利,把威爾士置於英格蘭的統治之下。威爾士人的民族情緒繼續高漲,15世紀初由歐文·格林德領導的起義便說明了這一點。1536年和1542年的聯合法令把英格蘭與威爾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統為一體。
當初住在蘇格蘭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紀,來自愛爾蘭的蘇格蘭人在如今的阿蓋爾地區定居。洛錫安住著英格蘭人,而威爾士不列顛人則繼續北上來到斯特拉思克萊德。9世紀時,蘇格蘭各地區聯合起來抵禦北歐海盜。在整個中世紀,英格蘭當時強大的君主國一直威脅著蘇格蘭的獨立。
英格蘭與蘇格蘭最終的聯合表明,當時宗教上的差異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視更加至關緊要。在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於1603年由蘇格蘭詹姆斯六世(英格蘭詹姆斯一世)繼位。即使如此,英格蘭和蘇格蘭除了在奧利弗·克倫威爾統治時一度被強行聯合在一起,在17世紀它們一直是相互獨立的。到1707年,由於意識到更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合會帶來益處,雙方同意建立一個單一的大不列顛議會。蘇格蘭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區。但是在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這兩位漢諾威王室新教徒統治期間,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詹姆斯二世黨人發動過兩次叛亂,試圖恢復信奉天主教的斯圖亞特王室。
愛爾蘭在公元前就出現了許多王國,但愛爾蘭並沒有能免受北歐海盜的侵犯,到公元10世紀時竟成了北歐海盜的一統天下。
1169年英格蘭的亨利二世發動對愛爾蘭的入侵。英格蘭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統治者的權力,因為他急於想使愛爾蘭教會完全順從羅馬。愛爾蘭大部分地區都落到了盎格魯—諾曼權貴手中,但是在中世紀英格蘭幾乎沒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轄權。
都鐸王朝的幾位君主幹預愛爾蘭的傾向要強烈得多。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對愛爾蘭造反者發動過一系列戰役。'抵抗運動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烏爾斯特省,1607年由於抵抗運動失敗以及領導人出逃,烏爾斯特變成了來自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移民聚居地區。
由於英國內戰(1642~1652),愛爾蘭又爆發了多次起義,但都被克倫威爾鎮壓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廢黯之後,英格蘭與愛爾蘭之間的戰爭更是不斷。18世紀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時期。18世紀末,英國政府為謀求穩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愛爾蘭議會(建立於中世紀)獲得立法自主權;在憲法上與大不到顛的唯一紐帶是王國政府。然而,該議會僅僅代表少數盎格魯-愛爾蘭特權階層,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發生了一次起義,但沒有成功;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列顛聯合為一體。
雖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義者的起義遭到了鎮壓,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期,一股稱為愛爾蘭共和軍的游擊力量開始對英國當局採取軍事行動。1920年通過的愛爾蘭政府法案規定要成立兩個地方自治議會,一個設在都柏林,另一個設在貝爾法斯特。該法案於1921年在北愛爾蘭實施,烏爾斯特省9個郡中有6個接受了它們自己的議會,同時在英國議會中仍享有席位,並服從英國議會的最高管轄權。但是,愛爾蘭共和軍繼續在南部為爭取脫離英國當局贏得獨立而戰斗。1921年6月簽訂了停戰協定之後,根據同年12月締結的英—愛條約建立於愛爾蘭自由邦,1949年該自由邦成為愛爾蘭共和國。
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雖不屬於聯合王國,但與聯合王國有著特殊的關系。海峽群島在10世紀和11世紀時曾是諾曼底公國的一部分。馬恩島在1266年以前名義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權,到1765年最終才直接由王國政府管轄。今天,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都有各自的立法機構和法律制度,英國政府則負責那裡的防衛和國際關系事務。
大約距今九千年以前,不列顛諸島與歐洲大陸還是連成一體的,那裡居住著 中石器時代的地中海人和阿爾卑斯人。約五千年前,伊比利亞人自地中海地區西 遷,是首批從大陸渡海過來的,征服了原有的居民。這次征服必定十分野蠻悲 慘,使我們已經找不到任何中石器人的痕跡了。著名文化古跡索爾茲伯里平原上 的怪石圈,就是伊比利亞人留下來的。是為第一次換血。 到了約兩千五百年以前,有凱爾特人自今天德國南部一路砍殺過來,先後占 領了今日法蘭西、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地,接著又越海占據了不列顛諸 島,殘酷屠戮伊比利亞人。是為第二次換血。 自公元一世紀中葉,羅馬帝國對不列顛進行了長達四百年的殖民統治。政 府、法律和商業都使用拉丁語,只剩下鄉下人才說凱爾特話。鋪石的公路自此四 通八達,繁榮城鎮星羅棋布,羅馬人還帶來了基督教,其文化、習俗、生活用品 也大量滲入,整個社會生活都羅馬化了。直到五世紀初老家起火,他們才開始撤 離。這是第一次被殖民地化。 前門去狼,後門進虎。緊接著於五世紀中葉,原居住在西北歐的三個日耳曼 野蠻部族——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人橫渡北海,所謂「條頓人的征服」,(嚴 格地講,可以說是四次引狼入室。因為羅馬軍團撤離以後,軟弱的不列顛暴露於 北方野蠻蘇格蘭人同皮克人的侵擾之下。據說首先是一位凱爾特部族領袖,主動 邀請朱特人前來協辦國防的;而朱特人見有隙可乘,後來才反客為主,並引發盎 格魯及撒克遜人也來大舉入侵。)耗時一百五十年。秦始皇焚書坑儒?小菜一 碟!日耳曼人把凱爾特整個一個民族的成年男子幾乎打殺干凈啦(第三次換 血)!他們這些劊子手構成了今天英吉利民族的主體。自然,殘留的婦孺免不了 繁衍生息,於是一代又一代的混血種橫空出世。 金庸歷史小說非常有趣,其耐看不亞於斯蒂文森。然而,若按照小說中那些 仁人志士伸張正義、替天行道的血性脾氣,非得要報伊比利亞人同凱爾特人,還 有中石器人的血海深仇,將那些屠夫的孽種——今日的英國人,殺個精光不可! 歷三四百年七國共存(類春秋戰國)的局面,遲到九世紀初,延伸至十一世 紀初,日耳曼野蠻人終於從自身各個部族紛亂稱雄之中名義上得到統一,演繹出 英國統治世系的第一個朝代——撒克遜系。 就在撒克遜系統御國家的同時,九至十一世紀,來自北歐的維京海盜——其 中主要是丹麥人,大規模入侵英國。他們除了在英格蘭東北部建立「丹麥區」, 進行直接赤裸裸的統治之外,以後又向南方擴張。到十一世紀上半葉,雖說不斷 受到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反抗,仍有三十年之久,整個英格蘭都已置於了丹麥國王 卡紐特統治之下——此三十年即英國朝廷的第二系,丹麥系。前後歷三百年,語 言、文化、司法、度量衡……無不受到深深的影響。屈辱的殖民地史,居然列入 了國祚的正統。 十一世紀中葉卡紐特帝國瓦解以後,政權重歸撒克遜人的手中,是謂西撒克 遜系。但是新王愛德華之母卻是個諾曼底人(所謂諾曼底人本來也不是諾曼底的 人,而是原居住於北歐的諾曼人,於九世紀南徙至今法國西北部、由於他們到來 才稱做諾曼底的地方,安頓了下來。操法語,與法國同化了。當時受封於國王的 公爵,其領地叫公國,伯爵的叫伯國。十世紀初建立了諾曼底公國,為法國封建 諸侯中最強大的;名份上為法王屬下,實際有相當的獨立性),國王本人是個半 撒克遜半諾曼底的雜種,他自幼在諾曼底長大,長期流亡於茲,三十八歲才回 國。即位以後便大量起用諾曼底人,還跟其表弟諾曼底公爵結為聯盟,以抗衡國 內的貴族,並使法語成為社會上層主要的交流工具。可謂里通外國、引狼入室之 先聲。 一○六六年,那位表弟諾曼底公爵威廉,根據表哥生前有讓他繼位之願望, 率兵五千乘艦隊入侵英國,打敗並殺死了新王哈羅德。英國大主教於西敏寺為之 加冕,憑著聖經將英格蘭交付與之,不久他便攜著一批歸順的大主教、王孫貴 族,返回諾曼底去也。勝利的法國人幾年以內不斷焚毀村莊,殺戮平民,掠奪英 國貴族的土地以犒賞親屬及隨從,統治上層換成了諾曼人的天下,新貴族取代了 盎格魯撒克遜的老貴族,諾曼底——法蘭西語和諾曼——法蘭西法律成了英格蘭 宮廷、英格蘭貴族的語言和法律。教會也由法國來的義大利籍大主教接管了。然 而,正是這位建立了諾曼底王朝的外國殖民君主同他的世子(繼位者)們,於司 法制度、興建教堂乃至形成上議院、文化……等等方面諸多建樹,即是說從世俗 (硬體)同靈魂(軟體)兩個方面,為社會公正奠定了基礎,開創了不朽的盛世 基業,很有一點漢武帝的氣象哩!原先盎格魯撒克遜時期每個人只有一個單名, 現今這樣名字後邊尾以姓氏,也是模仿他們法國貴族來的,這便是第三次殖民地 化。自此以後,再也沒有外族跨海入侵、成立霸業的情事了。君主世襲制度也是 從威廉肇始,故被英國人大捧特捧為「征服者威廉」,幾乎被當成我們的堯舜禹 湯(真是一群厚顏無恥的亡國奴)! 說起堯舜禹湯,要提一下英國朝代遞嬗的歷史,那是遲到九世紀之初,自撒 克遜國王埃格伯特開端的;較之我國西周共和,要晚上一千六百多年。一千二百 年以來劃為三個系、九代王朝,九朝當中還夾著一個共和政體。三系前邊已經交 代過了,第一代王朝便是這位威廉一世所建立。近一百年以後,安茹(法國地 名)伯爵亨利二世(威廉一世的重外孫,又是一個外國人)跑到英國來,創建了 安茹(又名金雀花)王朝——試設想一下,中國歷史上若在北京建立一個約克 (英地名)王朝或普瓦提埃(法地名)王朝,敝國上邦的文人們會不出來文飾一 番,聽由它赤裸裸洋名字刺激自己的自尊心嗎?兩朝共歷三個半世紀之久,其中 很長一段時間英國都是在法國國王的指揮棒下,讓法國人或其後裔黃袍加身,君 臨英土。他們既是英國的一國之主,又在法國享有大片封地,作為法國藩鎮,法 王的附庸,其實心裡只把英國當成一塊殖民地,諾曼底才是他們的老巢,他們的 根。一世以下有七位帝君,他們對英國只是遙領而已,大部分時間仍舊都呆在諾 曼底的,其第六位在位十年,居留英國還不及一年哩。你看清兵入關,滿人主宰 天下以後,表現比他們還要好一些。盡管如此,英國人不去卧薪嘗膽,不去做伯 夷叔齊,偏還要把亨利二世這個法國拐子,也看作他們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之 一!直到十三世紀初法王將諾曼底收了回去,英國的君主這才慢慢地,開始一心 一意作個名副其實的英國國王了。又過了將近兩百年,朝廷重行回復到英國血統 手中,開始了蘭開斯特王朝。不過這一回殖民地亡國奴的滋味還要有得嘗,又經 歷了大半個世紀,下一個約克王朝的第一任國王開始,才可以娶英國女子——而 非法國女子,為王後;再又到建立都鐸王朝的國王手上,英語才取代法語成為官 方語言。到十八世紀的三十年代在法庭上才廢止法語使用英語。 剩下來還有兩次值得一提。第一回在一六八九年,中國的吳三桂剛剛於十年 前閉上眼睛,英國大多數宗教徒出於強烈反對天主教國王掌政,不顧不久前荷蘭 海軍駛入泰晤士河奇襲英皇家艦艇的國恥(1666年6月,荷蘭海軍迅雷不及掩耳 沖入泰晤士河,炮毀英國艦只無數,王家船塢付諸一炬,尤為奇恥大辱者海軍旗 艦「皇家查爾斯號」竟被虜走。炮聲隆隆,倫敦震撼,實實在在預演了一場珍珠 港事變),請求國王的女兒瑪麗同她的丈夫、荷蘭統治者威廉(威廉不僅是國王 的女婿,還是他的親外甥)前來承繼王位。於是女兒偕同女婿率軍登陸英國,打 得老豆跟老岳丈落荒而逃(當時瑪麗的胞妹安,以及她的丹麥丈夫,倒向姐姐、 姐夫一邊,也背叛了老爹及泰山。後來安繼威廉三世為女王,這個忤逆不孝的女 人惡有善報,極富政聲)。群臣請命:「瑪麗女王,威廉攝政,如何?」「不 干!」於是這位既有德國也有英國血統的荷蘭雜種威廉三世,英國話都說不好 的,堂而皇之地坐上了龍椅(瑪麗為王後)。中國人要質問:倫理焉在,仁義何 存?簡直豈有此理!可是,沿襲至今虛君實相的民主政治體制——議會高於國 王、平民院高於貴族院——正是此時確立,兩黨制格局也自茲形成;還有大敗法 王路易十四、成就英第一帝國等等功業。因此,英國人把這次不怎麼流血的外戚 入侵、大家都當亡國奴,十分自豪地稱之為「光榮革命」,看得比中國人心目中 的唐宗宋祖,還要高出許多頭哩。 第二回是在二十五年以後,安女王仙逝無嗣,同樣出於英國國教對天主教的 排斥,遵照國會法案,舉國迎接女王的表兄弟、德國番佬、漢諾威公爵喬治登 基,稱喬治一世。根本不會說英語,又在德國土生土長的他(其太子,後來繼位 的國王也一樣),開始了史書上倒數第二個王朝,那又是一個以外國地名命名的 王朝!此王朝繁演了一百多年,傳到了維多利亞。嘩,這位十八歲少女直到白發 蒼蒼八十二歲老太太,金鑾殿上龍椅一坐就是六十四年,比咱們康熙老皇帝還要 長哇!可這個維多利亞不也是個雜種嗎,原來她的母親本是德意志一個小公國的 寡婦,後來嫁到了英國王室。女王從小就在日耳曼人的教養下長大,母語說德 語,英語一輩子也說得不地道。登基三年後又嫁給她所狂熱崇拜的一位母系的表 弟——不消說,那是個純種日耳曼,狼子野心、非我族類無疑的嘍!此後更加封 親王,倚之為左右手,批閱公文,干預朝政,(嗚呼,大權旁落,一至於斯!) 然而天哪,正是這一對野夫婦,文治武功,創造出英國歷史上最輝煌的黃金時 代!中國的中山路、中山堂、中山大、中山醫科大……已經夠多的啦,而以她維 多利亞命名的,更遍及英、加、澳、亞、非諸多地域,還要多得多啊。英國人拿 勝利、勇氣、恆心、真理、母性、正義、科學與文藝、和平與進步……幾乎所有 想得到的頌辭,都奉獻給了她,親王也同樣地世世代代倍受尊崇。你們瞧這個國 民有多賤!其實,維多利亞的意義不僅限於英國。十八世紀,世界文明的重心在 巴黎;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以後,即進入維多利亞時代,世界文明的重心到了倫 敦。 以上這一類故事並不僅限於英國。我們知道古代日耳曼本是一個游牧民族, 精壯男子去外邊打仗,不斷奪取新的土地,然後整個部落,男女老少,不斷地易 地遷居。他們極其重視榮譽,而這種榮譽是建立在比狠斗勇上邊,認為掠奪、流 血得來的財物,遠比誠實勞動——流汗得來的光榮。所以打仗——掠奪,便成了 生活的至高目的。為了搶劫不惜殺身成仁,捨生取義,血流成河,何等的悲壯! 公元前一○二年,二十萬條頓人於今法國馬賽附近幾乎全數被殲,死屍之多,居 民不得不用白骨去砌葡萄園的藩籬。次年另一支日耳曼人在義大利北部犧牲更為 慘烈,不單男人個個戰死不屈,婦女們也成群先殺死自己的孩子,然後自刎。而 歐洲人脈管中涌動著的,正是古羅馬人(也是好戰的種族)和古日耳曼人的血 液!由此我們得知,如同漢民族這樣死守著東亞一大片腹地,老子說「夫唯兵者 不詳之器」,墨子主張「非攻」,勤勤懇懇地從事農耕;三千年來各種民族成份 無太大變動地延續了下來,雖足堪自豪,卻並非世界人類史的唯一模式。 固然,王室皇族之間跨國互通嫁娶在歐洲的歷史中據有特殊的地位,甚至曾 經與民族國家之逐步形成同步進行,這一點本來同中國不大相同。即便是如此, 從以上我們仍然可以得知,英國人是把宗教信仰、經濟、政治的現實利益,以及 實際政績,看得高於抽象的民族感情的。所以像漢族這樣,將對民族的忠貞當作 超乎一切最高的價值標准,不惜擲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譬如從明末無數忠義 之士壯烈殉國,清初到處反清復明,直鬧到秋瑾,乃至孫中山還要靠黑社會排滿 起家,並不是人類文明史惟一的模式。
D. 什麼是英國歷史
英國歷史嘛~。。。English..(英國歷史)
E. 英國歷史是什麼 完整版
公元前2000-1500年,古印歐人的一支——凱爾特人(羅馬人稱其為高盧人)西進。
公元前1200-1000年,日耳曼人迫使凱爾特人繼續西進到了不列顛島。在他們之前在島上居住的是皮克特人,皮克特人的首都是斯康宮,被蘇格蘭人稱作歷史中心,該宮殿以「斯康石」聞名蘇格蘭,史稱「定命石」,因為繼承蘇格蘭王位的每一位王公貴族都要到這里來舉行加冕儀式。直至1296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決定把這種儀式改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內舉行。直到諾曼征服後,蘇格蘭仍有皮克特王國。
史前英國(凱爾特英國,史前—43年)
羅馬人佔領時期: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
公元前55年與54年:朱利葉斯?凱撒首次率軍入侵不列顛
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迪厄斯率軍征服不列顛【羅馬人在不列顛島設置了行省,不列顛島被分為軍事區(西北部山區)與行政區(東南部平原區)兩部分。羅馬人實際上只控制了行政區,北部的蘇格蘭與西部的威爾士仍在凱爾特人的手中,羅馬人為了防備他們的反抗不得不修建了「哈德良長城」】
中古時期英國
盎格魯-薩克遜英國與七國時代(約440年—850年)與丹麥律法施行區時期(850年—1066年)
4~5世紀,羅馬帝國日漸衰落,逐漸放棄對不列顛的控制,羅馬人從407年開始撤兵,至442年全部退走,結束對不列顛400年的統治。
597年:聖?奧古斯丁到達不列顛,使當地人昄依基督教
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
832~860年:肯尼斯?麥克阿爾平統一皮克特人和蘇格蘭人
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其後經英王短期統治。
諾曼底王朝:1066~1154
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蘭
1086年:發布《末日審判書》
金雀花王朝:1154~1399
1154年:亨利二世繼承王位,金雀花王朝開始
1215年:英王約翰被迫簽署由封建貴族提出的《大憲章》
13世紀初: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創立
1277~1288:英格蘭征服威爾士
1337~1453:英法"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
1387~1394:喬叟寫作《坎特伯累故事集》
【公元13世紀—15世紀,資本主義萌芽。】
蘭卡斯特王朝:1399~1461
1413年:蘇格蘭第一所大學聖安德魯斯大學成立
1455~1487年:約克家族與蘭卡斯特家族之間的"紅白玫瑰戰爭"
約克王朝:1461~1485
1477年:威廉?卡克斯頓出版印刷第一本書 【玫瑰戰爭時期(1399年—1485年)】
都鐸王朝:1485~1603(近代英國開始)
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
【15世紀中葉,30年的玫瑰戰爭導致都鐸王朝建立,獲勝方南方大地主和新貴族的代表亨利?都鐸加冕為王,是為亨利七世。都鐸王朝正值資本主義在英國初升時期,產生了兩位有名君主:亨利八世,為子嗣和婚姻問題與羅馬教庭宣布決裂,成立英國國教(即聖公會);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確立了英國的海上霸權,正值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莎士比亞。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被伊麗莎白指定為繼承人,1603年,詹姆斯登上英格蘭國王的寶座,成為詹姆斯一世,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這為100年後(1707年)蘇格蘭與英格蘭正式合並創立了條件。】
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士合並
1558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即位,統治英國達45年之久
1564年:莎士比亞誕生
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英國在1588年英西海戰中的勝利,是一次以弱勝強的勝利,它 再一次顯示了在王權統治下的民族國家的力量。長期處在歐洲主流 文明之外的島國,第一次以強國的姿態向歐洲大陸發出了聲音,並 迅速進入世界海洋霸權和商業霸權的爭奪中心。】
斯圖亞特王朝1603~1714
1603年:80歲的伊麗莎白一世去世了。
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為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統一了英格蘭和蘇格蘭
1620年:對新教徒的鎮壓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號"抵達美洲
1628年,《權力請願書》
1628年,解散議會
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
1642~1651年:英國內戰爆發
1649年: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的兒子)被處決(1.30),克倫威爾宣布共和政體(5.19)
1660年:(查理二世)王朝復辟 【詹姆斯二世(查理二世兒子)繼承王位,後被罷黜。】
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設立
1679年,人身保護法 ;托利黨成立(1833年改稱現名)
1685年: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1687年,牛頓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1688~1689年: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瑪麗二世(詹姆斯二世女兒)執政。
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
1698年:倫敦股票交易所成立
1707年:英格蘭、蘇格蘭合並,形成"大不列顛王國"
漢諾威王朝:1714~1917
1714年,王位傳給查理一世的外甥家族、德國的漢諾威王室。接著是喬治一世、二世、三世、四世執政。喬治三世在位期間,美國獨立,英國擊敗拿破崙。
1721~1742年:羅伯特?華爾波爾成為英國第一任首相
1727年,牛頓去世
1760~1830年:工業革命
1763年,結束英法七年戰爭
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
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 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
1801年:合並愛爾蘭,"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成立
1815年,英國威靈頓公爵在滑鐵盧擊敗了拿破崙
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即位【1837—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執政,英國的黃金時代,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國,在生產及貿易方面躍居世界首位,到處推行炮艦政策,奪取海上霸權,侵佔殖民地,搜刮別國財富。大英帝國稱霸世界,在海外統治的地域遍及歐、亞、非、美、澳各洲,號稱「日不落帝國」。】
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
1900年,勞工代表委員會成立(1906年,改工黨)
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逝世
1911年,議會法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衰敗
1919年,喬治五世將漢諾威王朝改為溫莎王朝。現在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就是溫莎王朝的第四代君主。
溫莎王朝1917~
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
1921年:愛爾蘭獨立
1928年:弗萊明發現青黴素
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
1949年,議會法
1952年,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加冕
1988年3月,自由民主黨
20世紀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
F. 英國歷史概況請說清楚哪個時期遭到哪些民族入侵和怎
羅馬入侵:公元前54年,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到409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
盎格魯撒克遜:5世紀初,羅馬人撤離後,居住在德國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麥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來自萊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顛。盎格魯人(Angels)把不列顛稱為「盎格蘭」(諧音England,英格蘭名稱的由來),即盎格魯人的土地之意。而古英語,則是繼承了他們的語言而來。到7世紀初,入侵者先後建立起7個強國:這個時期史稱「七國時代」。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時是氏族部落組織。入侵過程中,原來的氏族組織解體,隨著生產力發展,土地逐漸變成私有財產,出現了貴族、大土地佔有者、依附農和奴隸。村社成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過渡的形式,一般認為是英國社會封建化過程的開始。6世紀末,基督教傳入英國。
丹麥入侵: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879年,阿爾弗烈德大王和丹麥人訂立條約,將英格蘭東北部劃歸丹麥管轄,稱為「丹麥區」。10世紀初,阿爾弗烈德大王的後繼者逐漸收復丹麥區。11世紀初,丹麥人卷土重來。丹麥人佔領期間,英國封建化過程加速。
法國入侵:英王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年在位),史稱「征服者威廉」。威廉征服後建立起的強大王權對鞏固封建秩序起了積極作用。約翰被迫於1215年6月接受《大憲章》,與封建主妥協。大憲章本質上是一個封建性文件,是保護封建領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護市民貿易自由這樣有進步意義的條文。但約翰不久就否認憲章,君臣之間內戰連綿不斷。這就是英國經歷過的外族入侵。
G. 電視《扯蛋英國史第一季》主要講了什麼
BBC偽紀錄片喜劇,《黑鏡》編劇Charlie Brooker的新作,節目跟隨無知的主持人Philomena Cunk追溯英國歷史,看她如何扯蛋和胡謅歷史。Philomena Cunk是個虛擬的紀錄片主持人,由Diane Morgan扮演,最初來自Charlie Brooker編劇和主持的《Charlie Brooker』s Weekly Wipe》節目,2016年以她為主角衍生出了兩個特別集《扯蛋莎翁史》和《扯蛋聖誕史》,我們都翻譯過,今年BBC正式推出了以Philomena Cunk為主角的喜劇,第一季共五集,扯蛋不臉紅的Cunk小姐姐又回來啦。
H. 誰能給我大致講講英國的文化和歷史急!!!!!!!!!!!!!!!
英國的歷史,其實可以分成四部分
1066年前,(結束標志:1066年諾曼登陸)
被稱為古英格蘭時期
著名國王:阿爾弗雷德大帝——此人是英國歷史上唯一被冠之「大帝」頭銜的人。可見此人在英國人心中的地位。
當然,這個時期,還有一群傳說人物:亞瑟王和他的十二圓桌騎士。如果你看過電影《亞瑟王》,會對這段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1066-1688年,(結束標志:1688年光榮革命)
被稱為中世紀英格蘭時期
鼎盛時期:愛德華三世和他的黑太子時代(1327-1377)。愛德華三世,一直被認為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最優秀的國王。而他的長子也叫愛德華,史稱黑太子,則是英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英法百年戰爭前期和中期,英國之所以能占據壓倒性優勢,這父子倆功不可沒。而他倆一死,百年戰爭的形勢馬上倒轉,也為後來的國內三大家族的恩怨埋下了禍根(其實這三大家族表面上是英國歷史上相互承接的三個王朝,實際上也可說是一個家族的三支。)
下面就來看看家族之爭吧——英國著名的內戰:玫瑰戰爭。舊貴族蘭開斯特家族和新貴族約克家族之間的戰爭。這兩個家族都是安茹家族愛德華三世的後代,家族標志都是玫瑰,只是一紅一白區別而已。(安茹家族的標志也是花:金雀花)
至於英國革命,要劃到中世紀還是近代史,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這里權且按照史學界最傳統的1688年為標志。不過應該革命大家都應該知道得夠詳細了,這里也不嘮叨了。
1688-1914年,(結束標志:1914年一戰爆發)
被稱為近代不列顛聯合王國時期
鼎盛時期:維多利亞女王統治下的日不落帝國(1837-1901)。在1914年,英國的殖民地面積已達3350平方公里,統轄3.94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4;這相當於英國本土的137倍,本國人口的8倍多,被稱作「日不落帝國」。在19世紀中,英國的煤產量佔世界的60%,鐵產量佔世界的50%,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當時航行於各大洋中的商船有1/3以上飄揚著米字旗,乃至整個19世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稱作「英國世紀」。
1914至今
被稱為後維多利亞的現代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時期
日不落帝國隨著英國的衰弱而逐漸瓦解,現在只空餘一個「英聯邦」,似乎還在追憶往昔的光輝。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2005-11066前英格蘭國王世系
一,撒克遜王朝(七國時代)
西元五世紀初開始,羅馬帝國在不列顛島的統治已經日漸虛弱,西日耳曼部落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以及原來生活在日德蘭半島的朱特人(也譯為裘特人)紛紛湧入不列顛島,他們在和當地羅馬人和凱爾特人(稱不列吞人,布立吞人,布列塔尼人)的戰斗中,從六世紀初起,形成了七個部落聯盟,也稱七國,他們分別是麥西亞,西撒克遜(威塞克斯,西塞克斯),南撒克遜(蘇塞克斯),東撒克遜(伊塞克斯),東盎格魯,肯特和諾森伯利亞。六世紀末,傳教士聖奧古斯丁在肯特登陸,隨後在坎特伯雷開始了傳教,以後坎特伯雷成了英格蘭宗教活動的中心。七世紀初,西撒克遜國王埃塞爾伯特漸漸強盛,一度控制了英格蘭南部的西撒克遜、南撒克遜和肯特。七世紀中葉,東撒克遜國王雷德瓦爾德在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後,在英格蘭中部地區建立了霸權,此後雷德瓦爾德幫助一個流亡王子埃德溫獲得了諾森伯利亞王位,而埃德溫通過一系列的勝利,使除了肯特以外的諸王國公認為其為王中之王,他所建立的聯盟為此後麥西亞和西塞克斯統一英格蘭奠定了基礎。諾森伯利亞王國此後領導著各地的撒克遜人同布立吞人作戰,最終獲得了對布立吞人的勝利,並統一了撒克遜人的基督教信仰世界。此後,諾森伯利亞的霸權開始衰退,盎格魯撒克遜諸王國為了爭奪霸權進行了長期的斗爭,從731年到829年的一個世紀時間內,七國之間陷入混戰,在混戰中,麥西亞脫穎而出,至八世紀中葉,麥西亞控制了亨博河以南的所有地區,麥西亞國王奧法即位後,自稱英格蘭國王,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稱英格蘭國王的君主,我們的世系就從這位「英格蘭國王」奧法開始寫起。
1.奧法(757-796)麥西亞國王,東盎格魯國王,肯特國王,布萊特瓦達。 (布萊特瓦達Bretwalda, 是當時七國時代的稱號,可以譯成王中之王,很類似於我們春秋時代的霸主,表示是諸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的老大,這個稱號不能繼承,要憑實力去爭取。)是被衛士謀殺的前麥西亞國王埃塞爾博德的堂弟。在撒克遜編年史里,說奧法和肯特在776年爆發戰爭,勝負不明,但一般認為是奧法獲得了勝利,因為785年,奧法獲得了肯特的王位。779年他在牛津打敗了西塞克斯,此後他打敗了東盎格魯,並砍了其國王的頭,794年,他獲得了東盎格魯王位。奧法還發動了多次對威爾士人的戰爭,並修建了留存至今的著名的「奧法牆」(英格蘭和威爾士之間的東長城)。奧法和歐洲的查理曼大帝是同時代的人,查理曼宮廷的編年史家寫道:「他是不列顛的光榮,對付敵人的刀劍.」 奧法去世後,麥西亞霸業中落, 霸權轉到了西塞克斯王國手裡.所以以下的世系轉入西塞克斯王國世系之中.
2.埃格伯特(802-839), 西塞克斯國王,麥西亞國王, 布萊特瓦達. 埃格伯特的身世不明,撒克遜編年史稱其父名字叫埃爾蒙德,但在當時的各國王系中找不到這個人(肯特國王也叫這個名字,但似乎死在埃格伯特出生前.) 789年,他一度被奧法以及與他結盟的西塞克斯國王貝奧提克流放到了歐洲大陸的法蘭克王國, 802年貝奧提剋死後, 埃格伯特經過和兩位伯爵的戰爭,奪取了西塞克斯王位.815年,他征服了西威爾士(英格蘭西南以埃克塞特為中心的康沃爾地區),並最終將康沃爾並入了西塞克斯,825年他擊敗麥西亞國王貝昂沃爾夫,此戰之後,伊塞克斯、肯特,東盎格魯均承認其為霸主,829年,埃格伯特徵服麥西亞,(但麥西亞很快又獲獨立)。並迫使諾森伯利亞承認了其霸權。
3.埃塞沃爾夫(839-856)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埃格伯特長子,曾擊敗丹麥人的入侵。855年他前去羅馬朝聖,但回國後被其長子埃塞巴爾德廢黜。
4.埃塞巴爾德(856-860)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埃塞沃爾夫長子。856年,迫使其父退位,其父去世後,娶了他寡居的繼母。
5.埃塞伯特(860-865)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埃塞沃爾夫次子,他在位期間,丹麥人洗劫了肯特和諾森伯利亞。
6.埃塞雷德一世(865-871)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埃塞沃爾夫三子。埃塞雷德一世在位期間無法有效遏制丹麥人的入侵,871年,在於丹麥人的作戰中陣亡。
7.阿爾弗雷德大帝(871-899)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英格蘭國王。埃塞沃爾夫四子。871年24歲的阿爾弗雷德繼其陣亡的兄長為王,當時丹麥人已經占據了東盎格魯,而肯特,諾森伯利亞和麥西亞也已相繼亡國,並已入侵至西塞克斯中心區域的溫切斯特。阿爾弗雷德初戰丹麥人遭受慘敗,阿爾弗雷德不得不以重金求和,丹麥人退回了英格蘭中部,西塞克斯贏得了5年的寶貴時間。878年,丹麥人再次入侵西塞克斯,西塞克斯陷入一片混亂,阿爾弗雷德和少數軍官不得不逃進沼澤和森林裡去打游擊。但此後運氣站到了阿爾弗雷德一邊了。同年,阿爾弗雷德在伊桑頓(今埃丁頓)展開反擊,大破丹麥人。此後他和已臣服於丹麥的麥西亞結盟,886年,收復了倫敦,並和丹麥首領定立了合約。《編年史》中說:「阿爾弗雷德大帝收復了倫敦,所有的不受丹麥人奴役的撒克遜人都站到了他的一邊。」892年丹麥人再次入侵,經過四年的苦戰,阿爾弗雷德大帝和他的兒子愛德華帶領撒克遜了擊敗了丹麥人,使其退回了不列顛島東部的丹麥法地區和歐洲大陸。擊敗丹麥人後,阿爾弗雷德大帝成為了無可爭議的全英格蘭的國王。
8.愛德華一世(899-924)英格蘭國王。阿爾弗雷德大帝的長子。愛德華一世是優秀的軍事統帥,在和丹麥人的作戰中戰功赫赫。918年在將丹麥人徹底趕跑後,他在麥西亞等地取消的丹麥人的法令,重新恢復了撒克遜法。他女兒嫁給了西法蘭克王國國王查理三世。
9.埃塞維爾德(924)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之子,繼位16天後去世。
10.阿瑟斯坦(925-939)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之子,被認為是英格蘭第一位正式的全國性的國王。 在位期間他擊敗了維京人和蘇格蘭人。
11.埃德蒙一世(939-946)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之子,阿瑟斯坦同父異母的弟弟。944年他收復了被愛爾蘭的都柏林國王(維京人王國)占據的諾森伯利亞。945年他和蘇格蘭國王馬爾科姆一世簽訂合約。946年他被闖入其聚會的賊殺死。
12.埃德里德(946-955)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之子。在位期間,擊退了維金人的入侵。自阿爾弗雷德大帝開始,其子孫連續五位都是尚武的國王,打敗了不斷入侵的北歐人,使撒克遜人的統治在英格蘭全面復興。
13.埃德維(955-959)英格蘭國王。埃德蒙一世長子。他在位期間,麥西亞和諾森伯利亞的領主們擁立埃德維之弟埃德加為國王起來反叛。957年,埃德維在格羅斯特戰役中被擊敗,被迫簽訂合約,將王國以泰晤士河為界分裂,埃德維占據肯特和西塞克斯,而將北方領土交給了他弟弟。埃德維死後,埃德加重新統一了王國。
14.埃德加(959-975) 英格蘭國王. 埃德蒙一世的幼子.被稱為「和平的」埃德加。埃德加統治時期。英格蘭行政機構趨於完善。他劃分了各郡,每郡有郡守,直接對國王負責,在郡下面設區,區下面是市。從郡、區到市有一套嚴密的司法系統維持治安,稅收制度也得到恢復,英國文學也開始萌芽,英語開始發展成為書面語言。埃德加的制度和西歐的領主制度完全不同,是一套相當先進的維護君主制統治的制度,雖然埃德加死後君主制度不幸衰弱,但他設立的組織機構和英格蘭文化卻已根深蒂固,此後丹麥人和諾曼人的王朝均無法加以改變。 埃德加的行政組織制度,保證了此後英格蘭避免了類似於歐洲大陸國家那樣領主割據局面的出現。973年,埃德加在巴斯舉行了加冕典禮,從而奠定了日後加冕的程序,而這次加冕標志著英格蘭王國的徹底統一。
15.愛德華二世(975-978)英格蘭國王,埃德加之子。也稱為「殉教者」, 978年被無神論者信徒所謀殺. 1001年被封為聖徒,稱「聖愛德華」。
16.埃塞雷德二世(978-1013, 1014-1016)英格蘭國王。埃德加之子。也稱無准備者(Unready)。980年,20年的平靜再次被打破,大規模的入侵活動又開始了,切斯特遭到愛爾蘭人的洗劫,南安普頓人則受到維京人(斯堪的納維亞人)或丹麥人的大肆屠殺。埃塞雷德面對入侵,一味賠款而不敢動武。991,994,1002,1006年,他一次次提高賠款數以換取短暫的和平,1012年,埃塞雷德繳納了4.8萬英鎊的賠款(相當於當時英國大約4到5年的國民收入),但卻沒能阻止北歐海盜繼續橫行,1013年,丹麥人領袖斯韋恩將丹麥人控制的麥西亞、丹麥法及諾森伯利亞合並,並稱英格蘭國王,埃塞雷德不得不逃往他妻舅諾曼底公爵理查二世那裡去避難。(其妻愛瑪是諾曼底公爵理查一世的女兒)。1014年初斯韋恩去世,埃塞雷德得以復位。但斯韋恩的兒子卡紐特王子繼續要求獲得英格蘭王位。
17.埃德蒙二世(1016),英格蘭國王,埃塞雷德二世之子。被稱為「勇敢的」埃德蒙。1014年起,埃德蒙不顧其父的反對,聚集了一支人馬,開始和丹麥人作戰,雖然敵我懸殊,但他仍然多次取勝,還解了倫敦之圍,於是成為了眾望所歸的人物,埃塞雷德死後,他登上英格蘭王位,但數月後,不幸英年早逝,英格蘭因此陷於絕望之中。英格蘭教界的貴族們於是在南安普頓宣布,永遠廢黜埃塞雷德的後代,承認卡紐特做英格蘭國王,西塞克斯王族的末代子孫們不得不下野流亡,撒克遜王朝中斷。
二 丹麥王朝
1 卡紐特(1016-1035),丹麥國王,挪威國王,英格蘭國王。 被稱為卡紐特大帝,丹麥國王斯韋恩之子。1016年被宣布為英格蘭國王,他登基後,將丹麥和英格蘭的行政機構合並,1017年,他將英格蘭諸王國重新分成了四個伯爵國,分別是西塞克斯伯爵國,麥西亞伯爵國,東盎格魯伯爵國和諾森伯利亞伯爵國,為了避免諾曼底的干涉,他娶了寡居的埃塞雷德的妻子愛瑪(諾曼底公爵羅伯特的妹妹)。1018年,他抽取了大量英國賦稅後,返回了丹麥。1020年,他將撒克遜習慣法納入其編制的法典之中。1028年,卡紐特徵服了挪威,迫使蘇格蘭臣服。卡紐特還將其女兒嫁給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二世的兒子亨利(日後的亨利三世),由此卡紐特帝國在歐洲盛極一時。
2,哈羅德一世(1035-1040),英格蘭國王。 卡紐特大帝的私生子。他的綽號是「兔子的腳」,大概是說他打獵的時候跑得快。卡紐特死後,其合法繼承人是他和諾曼底的愛瑪所生的兒子哈瑟卡紐特,但哈羅德趁其不在英格蘭之機,搶先宣稱是英格蘭國王。1040年,哈羅德在哈瑟卡紐特准備入侵前去世。
3. 哈瑟卡紐特(1040-1042),丹麥國王,英格蘭國王,卡紐特大帝和諾曼底公主愛瑪之子。哈瑟是個文盲加暴君。他在英格蘭橫征暴斂激起反抗,在王位岌岌可危的情形下,他邀請他同母異父的兄弟、在諾曼底避難的愛德華回國於他共同執政。(愛德華是愛瑪與其前夫埃塞雷德二世之子)。1042年,哈瑟卡紐特去世,愛德華繼位,撒克遜王朝復辟,丹麥世系在英格蘭中斷。
三 撒克遜王朝(復辟)
1。 愛德華三世(1042-1066) , 英格蘭國王, 埃塞雷德二世與諾曼底公主愛瑪之子. 被稱為「懺悔者」愛德華。1041年回國和哈瑟卡紐特共同執政。哈瑟卡紐特死後,1043年在溫切斯特大教堂加冕為英格蘭國王。1045年,愛德華三世娶了西塞克斯伯爵戈德溫的女兒伊迪絲。1051年,戈德溫受英格蘭宮廷的諾曼底勢力的排擠被流放,在其流放期間,諾曼底公爵威廉(諾曼底公爵羅伯特之子,愛德華三世的表兄弟)訪問了英格蘭,據說和愛德華三世達成了由威廉繼位的協議,(愛德華三世沒有子嗣)。這成了日後威廉跨海征服的借口。1052年戈德溫和其子哈羅德率軍回到英國,並強迫愛德華三世恢復了他們的權力,從此英格蘭政權落入戈德溫父子之手。1066年1月5日,末代盎格魯撒克遜人國王愛德華三世去世,在彌留之際,他喃喃地說:「一個罪惡的時代即將降臨」。此後愛德華三世一直是撒克遜民族情緒的化身,作為撒克遜人王族最後一位國王,成為人民普遍崇拜的偶像。1161年愛德華三世被宣布為聖徒,從此聖懺悔者愛德華三世一直是英格蘭王國的保護聖徒,直到百年戰爭時期,才被聖喬治取代。
2.哈羅德二世(1066),英格蘭國王,西塞克斯伯爵戈德溫之子。愛德華三世去世後,哈羅德聲稱愛德華臨終前將王位傳給了他。隨後英格蘭賢人會議批准哈羅德為英格蘭國王,哈羅德的繼位,激起了諾曼底公爵威廉的入侵,1066年10月14日,在蘇塞克斯的黑斯廷斯一役,哈羅德兵敗被殺,威廉一路向北殘酷殺 戮,於該年聖誕節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愛德華三世所建)加冕。撒克遜王朝滅亡。
英國現在的綜合國力和法國相當。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蘭國王1154-1189 )(安茹伯爵戈特弗雷德和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之子。同阿基坦女公爵埃麗諾結婚,取得法國南部大片領地。在位期間確立對愛爾蘭統治權) 2理查一世(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英格蘭國王1189-1199)(參加十字軍東征,獲得獅心王的稱號。****阿基坦叛亂時身亡。身為國王十年,在英格蘭的時間只有六個月) 3約翰(1167-1216)(英格蘭國王1199-1216)(「無地王」,在貴族脅迫下簽署《大憲章》,布汶戰役被法國擊敗,失去大部分大陸領地)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蘭國王1216-1272) 5愛德華一世(1239-1307)(英格蘭國王1272-1307) 6愛德華二世(1284-1329)(英格蘭國王1307-1327)(征服蘇格蘭失敗,承認其獨立。被王後伊莎貝拉和小舅子法王查理四世謀害) 7愛德華三世(1312-1377)(英格蘭國王1327-1377)(發動英法百年戰爭,在克萊西和普瓦提埃大破法國騎士團,獲得法國西南的大片土地。長子為黑太子愛德華,次子為蘭開斯特公爵約翰)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蘭國王1377-1399)(黑太子愛德華之子。遠征愛爾蘭時被堂弟蘭開斯特公爵亨利拘捕,並廢黜,由亨利即位
補充一下,一般稱亨利二世至約翰為安茹王朝,亨利三世至理查德二世為金雀花王
都鐸王朝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蘭國王1485-1509) (亨利六世同母異父弟里士滿伯爵愛德華·都鐸和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岡特的孫女瑪格麗特之子。1486年與約克王朝愛德華四世之女伊麗莎白結婚,約克和蘭開斯特兩大家族合並,結束了紅白玫瑰戰爭) 2亨利八世(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英格蘭國王1509-1547)(亨利七世次子。即位後同亡兄的未婚妻西班牙公主凱瑟琳結婚。由於離婚問題而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1541年起英王成為愛爾蘭國王,下不再註明) 3愛德華六世(1537-1553)(英格蘭國王1547-1553) 4簡·格雷(1537-1554)(英格蘭國王1553)(薩福克公爵亨利·格雷的女兒。外祖母瑪麗是亨利八世的妹妹。嫁給諾森伯蘭公爵之子達德利。諾森伯蘭公爵偽造遺囑讓簡·格雷繼承王位。後陰謀敗露,簡·格雷被瑪麗女王廢黜,關入倫敦塔後斬首) 5瑪麗一世(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國王1553-1558)(亨利八世同西班牙公主凱瑟琳之女。和西班牙國王菲利佩二世結婚。由於****新教徒被稱做「血腥的瑪麗」) 6伊麗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英格蘭國王1558-1603)(終生未婚,去世後都鐸王朝結束) -----------------------------------------------------------------------------------------
此後英格蘭王室轉入諾曼世系
I. 英國的歷史善意的帝國講的是什麼
民國人民講究什麼都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