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南嶽後山上山經過哪些廟
你好,歡迎來南嶽衡山旅遊。我是南嶽地道的本地人,在從事旅遊工作。
南嶽大廟門票50元,在山腳下,在當地稱之為新廟。
南嶽老廟指南嶽衡山頂峰祝融峰,祝融殿,稱之為老廟,供奉老聖帝。進入景區的門票是100元,保險3元。景區車輛往返70元,單程40,含索道。nyhs
cn
㈡ 中嶽廟後山黃蓋峰供奉哪一位神
造船的員工呢,非常多的是哪一回事呢?這個看一下相關的一些資料記載是吧?
㈢ 衡山的歷史沿革
根據漢代《甘石星經》所言,在古代九州中,正南面是荊州,荊州最著名山叫衡山。東漢的鄭玄解釋說,南嶽衡山的名稱是根據天上的星宿分野而來的。
在上天為管注生死的星宿,在下則管生長發育,象一把秤一樣,要保持兩頭平衡,所以叫「衡山」。因為衡山對應天上28星宿之軫翼,「度應璣衡」,即象衡器一樣,可以稱量出天地的輕重,也能保持天地間的平衡,能夠「銓德均物」,褒揚人間的真善美,懲治人間的假惡丑。
2007年中央電視台春晚據此曾出一謎:「一物稱起眾群峰」。打一名勝,即「衡山」也 。
又名南嶽、壽岳、南山,為中國五嶽之一,坐落於全國重要綜合交通樞紐、中南重鎮——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衡山72群峰,層巒疊嶂,氣勢磅礴,素以「五嶽獨秀」、「宗教聖地」、「文明奧區」、「中華壽岳」著稱於世。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衡山是南中國的宗教文化中心,中國南禪、北禪、曹洞宗和禪宗南嶽、青原兩系之發源地;中國南方最著名的道教聖地,有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朱陵洞天,道教72福地之青玉壇福地、光天壇福地、洞靈源福地。
1982年,衡山作為我國著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以南嶽衡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
2000年成為全國首批4A級旅遊區;
2001年獲得全國頂級、湖南唯一的「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殊榮;
2006年02月入選首批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名錄;
2006年被評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
2007年3月成為全國首批5A級風景名勝區;
2007年8月1日,衡山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8年被評為最受群眾喜愛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
2009年武廣高鐵衡山西站建成通車
2012年衡陽市到南嶽衡山景區的南嶽高速公路建成通車
2014年位於衡南縣雲集鎮西南部的衡陽南嶽機場建成通航,北距南嶽衡山70公里地理環境 一、地貌特點
衡山在幾億余年的漫長的地質年代中,經受了各種內外應力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今日的以峰林狀花崗岩斷塊中山為主體的地貌特點。 群峰突起 用現代地理學觀點界定的衡山區范圍內,海拔高度超過1000米的山峰20座,海拔500—1000米高的山峰17座。主峰祝融峰海拔高度為1300.2米,高出衡山鎮1191.8米,二者地勢比降達16%左右。
眾多的山峰集聚在不到4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構成丁群峰突起的峰林狀中山景觀。超過1000米高的山峰均是燕山期花崗岩呈岩基岩株狀產出,經內外營力長期塑造的結果。這群「南天柱石」聳立於海拔不到100米的湘中地區,顯得山更高、坡更陡、谷更深。衡山總體坡度多在300~400之間,少數地段達600~700;山谷深度多為300~400米,在報信嶺一帶,其相對高度達700~900米。 層狀結構 斷層作用造成衡山山體之後,地殼運動以間歇升降為主。從地貌上看,衡山以各主峰山脊線為主體,高周低,嶺谷交錯,自上而不可分為四級階梯,分別代表由老到新曲四個不同地質時期所殘留下來的侵蝕剝夷面。暗示著衡山有著不少於四次的相對快速上升期和四次相對靜止的穩定期,從而構成衡山層狀結構的地貌特點。
衡山以紫蓋、祝融、天柱、祥光、觀音、石廩諸峰組成東北——西南走向脊線,構成海拔1000米以上,延伸10餘公里的第一級階梯。山脊線東西兩側,從北向南排列著4~5列海拔在700~800米的東西向平行山脊,如竹篙嶺、擲缽峰、天堂峰、天台峰等,構成衡山第二級階梯;在第二級階梯的外側,沿著平行山脊向東、向西延伸,形成一些400~500米高的山脊山峰:如紫雲山、香爐峰、天台、寨子嶺、獅子峰等,構成衡山山第三級階梯;在山體四周山麓,大量的花崗岩、變質岩或紫色頁岩的風化物組成的紅色丘陵、崗地,構成了衡山層狀結構的最低一級,海拔150~200米階梯。由於河流侵蝕下切作用,在構成第二、三級階梯的平行山脊之間的山谷地帶均形成肚大口小的山窩瓶狀寬谷帶。如由第三級夷平面下切而成的方廣寺、廣濟寺、九雞洞、羅漢台、半雲庵等寬各地區,其高度大體與第三階梯相當;第三級夷平面下切而成的華嚴湖、白龍潭、四方台、鎮岳林、嚴渡、拜殿等寬谷區,其高度大體與第四級階梯相當。這兩條寬谷帶同樣反映了衡山層狀結構特徵。 斷層地貌發育 衡山山體東西兩側均有大斷層存在,至使衡山地區斷層地貌十分發育,平行山脊、蘭角面、v形河谷、扇狀缺口、懸谷等到處可見。山體兩側的一系列平行山脊,排列緊密。山脊南北兩邊坡度非常陡峻,約在50—60度之間。山脊的外端都有三角面,高出外側低地100至300米不等。三角面在水桐梍——衡山——雲峰寺一線西側最為明顯,望峰——東湖——界牌——國清寺一線東側次之。 衡山各斷層岩面上的各順向河,都具有狹隘的深刻的V形河谷,前山的河床筆直,後山的則多成之字形,坡度陡峻,河谷內無泛濫平原。此外東側斷層面上尚有不少無明顯的扇狀缺口。衡山鎮以北,轄神廟、止觀橋、黃庭觀、駕鶴亭、朱曉橋等處的扇狀缺口之間,還有類似的方肩存在。
衡山懸谷很多,衡山鎮南北五公里內即有十餘處,如水簾洞、白龍潭、絡絲潭等。可以說在每兩級階梯的轉折處都懸各存在,有水流者則形成跌水,瀑布,最典型者首推後山仙岩懸谷,幾乎垂直而立,高達200餘米。 地表破碎、岩洞石蛋遍布 衡山因氣候溫暖濕潤、降水豐富,地勢高峻,各種形式的流水作用活躍,對地表沖刷能力強,使地表分割破碎,溝谷發育,河崗沖溝密度為2.5公里/平方公里。但在岩性不同的地方,地貌特徵有明顯區別。 在侵蝕、剝蝕及重力崩塌作用的影響下,重力地貌發育,花崗岩山區中上部,存在有很多形狀各異的岩洞:如皇帝岩、觀音岩、不語崖、煙霞洞、羅漢洞、還珠洞、文殊洞、一生岩、三生岩等。
花崗岩分布區還散布著大小不一的「石蛋竹,上部多基岩岩株經球狀風化剝蝕形成的半裸露形的巨大的埋藏型石蛋,以擲缽峰、香爐峰最典型,崩落岩塊形成的半裸露型石蛋如「獅子岩』』,崩落岩塊形成的裸剝石蛋,如望月台、會仙岩等。在中下部,特別在V型河谷中,裸剝型石蛋分布更廣泛:如觀音岩、飛來船、福壽石、試劍石等,至於中小型石蛋則隨處可見。
二、地貌類型 侵蝕、剝蝕——構造地貌 本類地貌分布范圍廣泛,包括衡山山體的主要部分有:峰林狀花崗岩斷塊中山(海拔1000米以上)呈岩基岩珠狀產出的衡山花崗岩穹鼉體,幾經斷裂上升,困強烈風化和坡面沖刷作用,在長不超過20公里,寬不超過20公里的范圍內,交疊出現19座超千米的山,構成峰林狀山體。 刀峰狀花崗岩中低山(海拔300-1000米) 呈不對稱肋骨狀排列於衡山主脊兩側,東西走向,南北平行。匿側山脊向西延伸4~5公里,東側山脊向東伸2~3公里,高度從基向外呈階梯狀降低,河流下切十分顯著,山脊尖銳如刀鋒,山坡陡峭,溝谷幽探。 窄脊陡披的變質岩中低山(海拔200-8OO米) 緊鄰花崗岩中山的南、北兩端,為構成衡山山脈的重要部分,如南端的岣嶁峰(海拔951米),北端的天馬山(海拔422米)。 剝蝕——浸蝕地貌 本類地貌主要分布於衡山主體周圍,多為海拔100~300米的丘陵地帶。有:紅色砂頁岩單斜丘陵衡山花崗岩體西側,自福田、望峰、東湖、國清、江柏堰、神皇山至樟本市,大致成一半圓形,長達80餘公里,此線為一谷地,是單面山內側,岩層向外(向西)傾斜,傾角從5度至50度不等,岩石抗風化能力較弱,相對高差亦較小,多發育為單斜狀丘陵。
花崗岩殘丘分布於水桐梍——衡山鎮——雲峰寺一線以東的斷層下降盤。因相對下降,花崗岩經長期剝蝕、侵蝕,形成今日海拔IOO~300米的饅頭狀殘丘,其風化殼厚度達15~30米,無植被覆蓋區、切掏、沖溝、崩崗發育,水土流失嚴重。 浸蝕——堆積地貌 本類地貌多分布於沿河及山麓地帶的河流出口處,以及部門山窩瓶狀寬谷帶內。這里河床比降明顯減少,河流所夾帶的沖刷物質沉積下來。這種洪積——沖積物質在山麓略呈扇形展布,形成洪積——沖積地形。堆積物質主要屬石英質沙土層,多經人工耕作改遭為水稻土。 一、季節
衡山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類型。冬季衡山多為歐亞大陸乾冷氣團控制,北方寒流頻頻南下,造成雨雪冰凍,氣候比較濕冷;夏季則多為低緯海洋暖濕氣團影響,溫高濕重;在春夏之交,衡山正處在冷暖氣團交替的過渡地帶,鋒面、切變線和氣旋活動頻繁,造成陰濕多雨,天氣多變;而在盛夏期間,因副熱帶高壓脊高控制湘東、湘中一帶,釀成高溫酷熱。一年之中,一般1月最冷,7月最熱。
二、溫度
衡山平均氣溫17.6℃。冬季比較溫暖,一月份平均氣溫5.3℃。春、秋兩季的平均氣溫都在17~19℃之間,且秋溫略高於春溫,夏季氣溫較高,7-8月平均氣溫在28.6~29.5℃之間。
三、降水
衡山年降雨量在1553.5毫米左右。降水量大於1000毫米的保證率在90%以上。4~9月,平均降水量在820毫米,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1%。
衡山南起「雁陣驚寒,聲斷之浦」的衡陽市回雁峰(南嶽72峰首峰),北止「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長沙嶽麓山(衡山尾峰),由巍然聳立著的72座山峰組成,亦被稱作「青天七十二芙蓉」。衡山橫跨湖南省十八個市區縣,逶迤八百里,共72峰,其中南嶽區境內有43峰,群峰巍峨。衡山七十二峰首峰迴雁峰位於衡陽市中心,東臨湘江,南接衡州大道,西鄰蒸陽南路,北對中山南路。從「天下南嶽第一峰」向北出發,沿南嶽高速公路乘汽車向北行駛40分鍾,從眼前閃過幾十座像芙蓉般婀娜多姿的山峰,就進入了南嶽衡山核心風景名勝區。
祝融峰之高 、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方廣寺之深堪稱「衡山四絕」;春觀花、夏看雲、秋望日、冬賞雪為「衡山四季佳景」。
衡山還有許多名勝古跡和神話傳說,吸引了歷代各種人物,形成豐富多彩的文化沉積,宛如一座遼闊的人文與山水文化和諧統一、水乳交融的巨型公園。
㈣ 南嶽後山上山經過哪些廟
你指的後山上山是從白龍進山入口吧。這一路會經過:
方廣寺(往西嶺進山口方向,不過距離入口還有很長距離,不在去半山亭的方向上。)
南台寺(從白龍進山口到半山亭登山主路的必經之路上)
福嚴寺(從南台寺繼續往上有一條岔路,一邊往福嚴寺,一邊往磨鏡台。這幾個景點距離都不算遠。)
方廣寺我沒去過,南台寺和福嚴寺去了。這兩所寺廟人都不多,南台寺規模大,有一個建在半山上的塔,登塔可以全方位觀景。福嚴寺的裡面的建築像迷宮一樣,很多架空和連廊結構,還有幾棵非常古老的銀杏樹。
大概情況就是這樣,希望能幫到你,滿意請採納,謝謝。
㈤ 南嶽大廟的開放時間是什麼
南嶽大廟,位於湖南省衡山市南嶽鎮北,是中國江南最大的古建築群,有「江南第一廟」「南國故宮」之稱,始建於唐,後經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繕擴建,於光緒八年(1882年)形成現在98500平方米的規模。南嶽大廟分為九進四重院落,四周圍以紅牆,角樓高聳,壽澗山泉,繞牆流注,頗似北京故宮風貌。南嶽大廟佛道共存,東側為八個道觀,西側為八個佛寺,堪稱我國寺廟一絕,每年八月十五,這里都要舉行盛大規模的廟會,不少東南亞的佛國華僑,日本佛教界人士,以及回鄉的善男信女,都不惜長途跋涉來此朝拜,因此這里常年香火不息。
中文名
南嶽大廟
別 稱
江南第一廟、南國故宮
地理位置
南嶽古鎮北端
佔地面積
98500平方米
概況
這座 宮殿式古 建築群,就是有名的南嶽大廟 ,位於 南嶽古鎮北端,赤帝峰下。它是一組集民間祠廟
現存建築
於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宮建的宮殿式的古建築群, 因此有「江南小故宮」之美稱。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由欞星門、奎星閣、正川門(正南門)、御碑亭、嘉應門、 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 後門九進、四重院落組成。東邊有八個道觀、西邊有八個佛寺,中軸線上則是儒家的 建築風格。雖然儒、釋、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異,但他們長期以來友好相處、共同發展、同存共榮。儒、釋、道三教共存一廟,這是我國乃至世界廟宇中絕無僅有的。
6張
南嶽大廟圖冊
7張
南嶽大廟圖冊
明清時期
大廟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譽為「 江南三絕」。同時以八百 蛟龍為最大特色,無論殿宇的樑柱、屋檐,還是柱基、神座,乃至門框、斗拱,神態各異的 蛟龍,隨處可見,原來這里自古就有八百蛟龍護南嶽的傳說。
這座石拱橋,叫「壽澗」橋,橋下是壽澗水,盛傳「取岳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壽」,因為南嶽是 壽山、壽岳,所以這座橋,是因水而得名的。相傳,如果誰能三步跨過這座橋,便可長命百歲。坐落在南嶽鎮北,是五嶽眾多 寺廟中, 規模、布局最大、保存最 完整的古典 建築群。總佔地面積10平方公里。南嶽大廟初建於唐代(725年),歷經6個朝代,17次的重新修繕,方得今日的規模,歷代高僧無不來此講經弘法。 南嶽山下的南嶽古鎮北街盡頭 , 坐北朝南,前有壽澗水,後有赤帝廟,廟址呈 長方形,建於唐開元十三年,後經歷了六次大火,經過擴建和 修繕,才奠定了現存規模。中軸線主體 建築群共九進,完全仿造帝王 宮殿模式建造,系我國南方現存最大的 宮殿式古建築群,故有「南國 故宮」之稱。南嶽大廟始建於唐初,至少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風雨滄桑,更替輪回,多少帝王已化為泥土,多少英雄已歸隱江湖,而南嶽大廟依然紅牆黃瓦,翠柏森森,眾生雲集,香火裊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 奇跡。
歷史傳承
廟宇是古代享祭的載體,必然引起皇帝的重視。除定期的祭祀外,歷來皇室登位、 誕辰、災病,或國家昌盛、戰爭勝利、水旱蟲災等,都要舉行 祀典活動。這種 祭祀,皇帝要親自過問,由翰林苑撰寫 祝文,派朝廷大員專程赴南嶽蒞祭。南嶽主祀的神是「南嶽聖帝」,一說其神號為祝融氏,一說其神名為澤光,等等。總之,「南嶽聖帝」是南嶽最大的菩薩,高大,威武,神聖,庄嚴,代表著神在觀察、在思考、在暗示,擁有凡人不可能達到的大智慧、大胸襟、大眼界,人間萬事,瞭然於胸,思接千古,預言 未來。因而不論達官貴人、平民百姓甚至 皇帝,均對他敬畏幾分。這種特定的「需要背景」,決定了南嶽大廟的前途,必須保持相對的穩定,並且可以持續發展。歷史上南嶽大廟曾多次毀於大火,又經多次重建和修繕擴建。可以說,南嶽大廟的廟史既是一部祭祀的歷史,也是一部與天災人禍搏鬥的歷史,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頻頻閃爍中華民族精神的亮點。除了那些民間能工巧匠,歷史上對南嶽大廟的建設、修復、管理有 貢獻的人士中,有 官吏、鄉紳、 商賈、軍人甚至信男善女,既有普通老百姓,也有像李鴻章、曾國藩、薛岳、 陶鑄、陳毅那樣的大人物,他們以信仰和智慧、財力與物力,維護著這座古 廟宇雄渾大度的氣勢和裊裊升騰的香火。在所有的虔誠維護者之中,有一個人值得一提,他就是湖南平江縣人李元度。李元度,號次青,字笏庭,自號天岳山樵,晚年更號超然老人,官至 雲南布政使。1879年,湖南巡撫王文韻聘請李元度到南嶽主持重修南嶽大廟,歷時三年,將被大火燒毀的大廟正殿重修一新,又增建和重修了行祠、 御碑亭、 御書樓、注生殿、轄神祠,使南嶽大廟頗俱規模,沿襲至今。李元度乘修廟的機會,遍涉南嶽山水,獨立編纂了26卷、40餘萬字的《南嶽志》,其中便有「修監岳祠」的記載,為人們完整認識南嶽大廟提供了一把「文化的鑰匙」。
景點描述
南嶽大廟
第一進是正門,也叫欞星門,由 花崗石砌成,門前有一對石獅子,姿態雄偉, 門內翠柏挺立,綠草如茵;
第二進為盤龍亭,又稱奎星閣,舊時於此演戲。閣方形,台基高約2米,花崗岩砌成,中有十字通道。閣樓木石結構,重檐歇山頂,覆黃琉璃,檐下飾斗拱、彩繪雕鏤。覆斗形藻井中雕有一條巨大的鎦金盤龍,故又名盤龍亭。北面懸橫額:「古往今來。」柱聯為:「登峰巔俯視洞庭,高唱江從東去;問天下誰稱福地,長歌風從南來。」南檐下有「奎星閣」豎額,柱聯為:「亭有盤龍,何不在天飛霹電;岳常集鳳,都來此地聽簫韶。」閣的左邊有 鍾亭,原有一口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鑄造的重九千斤的大鐵鍾,右邊有鼓亭,過去置有一面直徑達2米的大鼓。二亭都為重檐歇山式建築,現 修繕一新,新置了鍾、鼓。在二亭縱線的南面,還有二座六角攢尖亭。東亭置明成化年間(公元1460—1487年)尚書商輅撰的《重修南嶽廟記)碑,西亭置宋代范純仁撰的《祭衡岳文》碑,東亭1944年被日機炸毀,現已恢復,亭內二碑均系八一十年代的復製品。
第三進為城門式的三大洞門,正中叫正川門,門內有玲瓏別致的御碑亭,亭內有清聖祖康熙四十七年(1708)為重修南嶽廟而立的一個巨大的龜馱石碑,碑文系 康熙親筆;
第四進為御碑亭。八角重檐攢尖頂,紅柱碧瓦,飛檐翹角。檐下斗拱,玲瓏剔透。 亭周四面為紅牆,每方開一拱門,亭內置一巨大馱碑。狀似烏龜,古傳為負重之獸。碑高3.2米,寬2米,系整塊青石鏤成,上刻清康熙帝玄燁親撰的《重修南嶽廟記》,全文297字,楷體,此碑為1985年重置。亭上有「御碑亭」豎額,額枋上書不同形體的古篆「壽」字二百個,寓意南嶽為「壽岳」。
第五進為 嘉應門,現加以改建,內設南嶽文物保管所,南嶽書畫院,大廟招待所等;
第六進為 御書樓。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四周繞迴廊,前有丹墀,中嵌蟠龍。樓上四周裝鏤空窗格,其斗拱形制奇特,七踩三翹,為古代所罕見。南檐下有「御書樓」橫額。樓下原有御碑五塊,現已不存。
第七進為正殿,殿前是一塊大坪,正殿聳立在17級的石階上,正中的石階嵌有 漢白玉 游龍浮雕,正殿高7.2丈,為重檐歇山頂 建築,內外共有72根大石柱,象徵南嶽72峰。殿頂覆蓋著橙黃色的琉璃瓦。並飾有寶劍、大小 蟠龍和八仙中的人物,飛檐四角,垂有銅鈴,檐下窗欞、壁板,都雕刻著各種人物故事或花木鳥獸,後牆上繪有大幅 雲龍、 丹鳳。大殿台階四周,有 麻石欄桿圍繞,柱頭 上雕刻有獅子、麒麟、大象和駿馬,欄桿中嵌有漢白玉雙面浮雕144塊。殿中原來設有岳神座位,歷代 統治者對岳神都加賜封號。如唐初封為「司天霍王」,開元間又封為「 南嶽真君」,宋代加封為「司天昭聖帝」等等。如今的「南嶽聖帝」是1983年復制的;
第八進為寢官。亦稱謹身殿,後殿。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和正殿丹墀相連。殿中設聖帝和夫人 景明後、聖帝父母親坐像,故亦稱聖公聖母殿。檐下裝有粗獷的斗拱,天花繪制精美。
第九進為後山門。亦稱北 後門,是岳廟 中軸線的終點。磚木結構,單檐硬山頂,紅牆黃瓦,屋脊上飾有寶頂和走獸。門東為注生殿,祀注生真君,民間亦稱註生娘娘。門柱聯為:「注性優劣惟善人知止善地;生命壽夭皆由自造不由天。」西為轄神殿。一門兩殿相連,一字排開,裝飾古雅大方。出後門,即可登山。
㈥ 南嶽衡山燒香的地方
南嶽衡山燒香拜佛共有四個廟進香:
1,南嶽大廟
南嶽大廟燒香拜佛是屬於龍頭,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廟宇,燒香拜佛程序最復雜講究。且南嶽大廟佛道共存,分為九進四重院落,東側八個道觀,西側八個佛寺,中軸線上則是儒家的建築風格。四周圍以紅牆,角樓高聳,壽澗山泉,繞牆流注,頗似北京故宮風貌,保持了唐宋以來的藝術精華。
2,財神廟
財神廟,位於蓮花路,正門上的「方圓」二字,由原湖南省長劉正親自題寫,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廟名「財神殿」。
3,祝融峰老廟
祝融殿座落祝融峰巔,屬於道教廟宇,是一座牌坊般門面的神殿。主要供奉衡山山神是古時民間崇拜的火神祝融,祝融是我國歷史上「三皇五帝」的三皇之一。因為祝融氏發明了鑽木取火,所以也是傳說中的火神。
4,祝聖寺觀音廟
祝聖寺坐落在南嶽鎮東街,距南嶽大廟很近,只有百餘步,是南嶽六大佛教叢林之一。此寺廟提供食宿,主要供奉觀音的本身和千手觀音。
(6)南嶽廟後山的歷史多久擴展閱讀:
衡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佛教聖地,環山有寺、廟、庵、觀200多處。衡山是上古時期君王唐堯、虞舜巡疆狩獵祭祀社稷,夏禹殺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間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黃帝委任鎮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萬物,死後葬於衡山赤帝峰,被當地尊稱南嶽聖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處位於衡山之中,佛祖釋迦牟尼兩顆真身舍利子藏於衡山南台寺金剛舍利塔中。
網路-衡山
㈦ 南嶽大廟的歷史傳承
廟宇是古代享祭的載體,必然引起皇帝的重視。除定期的祭祀外,歷來皇室登位、誕辰、災病,或國家昌盛、戰爭勝利、水旱蟲災等,都要舉行祀典活動。這種祭祀,皇帝要親自過問,由翰林苑撰寫祝文,派朝廷大員專程赴南嶽蒞祭。南嶽主祀的神是「南嶽聖帝」,一說其神號為祝融氏,一說其神名為澤光,等等。總之,「南嶽聖帝」是南嶽最大的菩薩,高大,威武,神聖,庄嚴,代表著神在觀察、在思考、在暗示,擁有凡人不可能達到的大智慧、大胸襟、大眼界,人間萬事,瞭然於胸,思接千古,預言未來。因而不論達官貴人、平民百姓甚至皇帝,均對他敬畏幾分。這種特定的「需要背景」,決定了南嶽大廟的前途,必須保持相對的穩定,並且可以持續發展。
歷史上南嶽大廟曾多次毀於大火,又經多次重建和修繕擴建。可以說,南嶽大廟的廟史既是一部祭祀的歷史,也是一部與天災人禍搏鬥的歷史,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頻頻閃爍中華民族精神的亮點。除了那些民間能工巧匠,歷史上對南嶽大廟的建設、修復、管理有貢獻的人士中,有官吏、鄉紳、商賈、軍人甚至信男善女,既有普通老百姓,也有像李鴻章、曾國藩、薛岳、陶鑄、陳毅那樣的大人物,他們以信仰和智慧、財力與物力,維護著這座古廟宇雄渾大度的氣勢和裊裊升騰的香火。在所有的虔誠維護者之中,有一個人值得一提,他就是湖南平江縣人李元度。李元度,號次青,字笏庭,自號天岳山樵,晚年更號超然老人,官至雲南布政使。1879年,湖南巡撫王文韻聘請李元度到南嶽主持重修南嶽大廟,歷時三年,將被大火燒毀的大廟正殿重修一新,又增建和重修了行祠、御碑亭、御書樓、注生殿、轄神祠,使南嶽大廟頗俱規模,沿襲至今。李元度乘修廟的機會,遍涉南嶽山水,獨立編纂了26卷、40餘萬字的《南嶽志》,其中便有「修監岳祠」的記載,為人們完整認識南嶽大廟提供了一把「文化的鑰匙」。
雖然儒、釋、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異,但他們長期以來友好相處、共同發展、同存共榮。儒、釋、道三教共存一廟,這是我國乃至世界廟宇中絕無僅有的。
㈧ 寺廟後山可以住嗎
准確的說,寺院為了使信眾廣結善緣,都會提供住宿的地方供信眾居住,只要提前預約,都能找到地方住的,只不過不一定在後山,一起以寺院的安排為准。
如果你是買房子,在寺院的後面那肯定沒問題的
㈨ 南嶽聖帝的來歷
南嶽神在古代名聲並不大,許多地方都有被稱為南嶽廟的,如洞庭湖畔、華山腳下蹬均有,唐玄宗時封為司天王,宋真宗加封為司天昭聖地。南嶽神人格化以後,傳說的名字很多,如丹靈峙、朱丹、崇覃 (金禪氏長子)、伯益、崇黑虎、茹瑺等,但以金禪氏之長子崇覃的說法最為流行。
南嶽神廟的主要職責
南嶽神的主要職責是主星象分野,管水族魚龍,上調和氣,下拯黎民,閱校眾仙,制命水神。南嶽神的名聲雖不大,但還是很靈應。傳說唐朝時有個叫劉山甫的人路過洞庭湖上岸旅遊時見南嶽神廟破爛不堪,香燈不續,便題了一首諷喻詩。當夜劉山甫睡覺時夢見被南嶽神責備。劉山甫頓時驚醒過來,風浪驟起,倒桅斷纜,有船翻人亡的危險。劉山甫便向南嶽神表示悔過,並命人把詩版撤掉,這樣才免於淹死在洞庭之中。現在除了在衡山上的南嶽廟以外,各地已無南嶽神廟,祀者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