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的第一個對聯是什麼
「對抄聯」是中華民族的襲一種「獨門「的文化現象,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闢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人們的美好願望。
對聯由來已久,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朔其淵源,最早的對聯應該是由秦代「桃符」衍變而來的。每逢過年,古人將兩塊書寫有「神荼、郁壘」
的桃木板子掛在自家門上,意在鎮邪驅鬼、祈福納祥。後來發明了紙張後,紙質對聯開始逐漸與「桃符」共存。
有關對聯最早出自何地何人之手的爭論,歷來說法紛紜。據《宋史。蜀世家》中載:「後蜀孟昶除夕自題桃符詩『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是最早的對聯雛形。但也有人認為最早的對聯出自南朝梁代文學家劉孝綽和他三妹劉令嫻所作,分別是「閑門罷慶吊,高卧謝公卿」,「落花掃仍合,叢蘭摘復生」。但據更多專家考證研究後提出,對聯其實起源於更早的晉代文學家松江人陸雲之手。這幅出自陸雲的「日下荀鳴鶴,雲間陸士龍」通名聯成為中國史籍記載最早的對聯。
2. 世界上最早的一幅對聯是什麼
春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在唐詩中有許多對聯,但對聯成為一種文學表現形式有這樣一個故事.
公元964年(後蜀廣政二十七年)春節前夕,後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桃符板」(畫有神像的桃木板,舊時認為可以避邪)上題寫對 句,以試才華。可是,當群臣們把對句寫好給孟昶過目時,孟昶都不滿意。於 是,他親手提筆,在「桃符板」上寫了:
新年納余慶
佳節號長春
這就是我國文字記載下來的一幅最早的春聯。
3. 歷史上最著名的對聯
1、 游西湖 提錫壺 錫壺掉西湖 惜乎錫湖
過南平 賣藍瓶 藍瓶得南平 難得藍瓶
2、南通州 北通州 南北通州通南北
春讀書 秋讀書 春秋讀書讀春秋
東當鋪 西當鋪 東西當鋪當東西
3、水有蟲則濁,水有魚則漁,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木之下為本,木之上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4、朝朝朝朝朝朝汐
長長長長長長消
上聯讀音:朝朝潮,朝潮朝汐。
下聯讀音:長長漲,長漲長消。
5、一、二、三、四、五、六、七(忘八)
孝、弟、忠、信、禮、義、廉(無恥)
6、二、三、四、五(缺一)--諧音(缺衣)
六、七、八、九(少十)--諧音(少食)
拓展資料
1、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2、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3、對聯起源秦朝,古時稱為桃符。關於中國最早的楹聯,譚蟬雪先生在《文史知識》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國最早的楹帖出現在唐代。
4.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對聯有什麼
這些是我知道比較有名的對聯
上聯:長長長長長長長c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chang zhang
下聯:長長長長長長長zhang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zhang chang
橫批:長長長長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很有名的一副對聯。
晴 晴 雨 雨 時 時 好 好 奇 奇
奇 奇 好 好 時 時 雨 雨 晴 晴
武漢黃鶴樓
欄桿外滾滾波濤,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東去;
窗戶間堂堂日月,盡四時憑眺,幾曾見黃鶴西來。
上聯:閑人免進賢人進。
原對:盜者莫來道者來。
新聯:撈者莫來勞者來。
吾聯:罪客勿來醉客來。
此聯為【明】擔山和尚所作
天下第一長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
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
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
裹就風鬟霧鬢;更萍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
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
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
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
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
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這一副對子算是比較有名了
還有一副對聯,我只記得下聯忘卻上聯了,如果你知道請告訴我吧。
上聯:
下聯:棺材也是材,秀才也是才,秀才裝進棺材裡只見棺材不見秀才。
這個對子講的是一個秀才看不起農夫,於是農夫出下聯反駁秀才。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需梅(有幸不需媒)
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地當琵琶路當弦,哪個能彈?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額:南北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牛頭喜得生龍角
狗嘴何曾吐象牙
還有一副對聯,你能對出下聯嗎?上海自然水來自海上-----倒著讀還是這樣.
5. 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春聯是什麼
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上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下一句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郁壘」,而且還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願的內容。這就成了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的盛況。同時,隨著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穀豐登的美好心願。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頒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贊不絕口。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麼原因,侍從回答說: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為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寫完後就繼續巡視。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巡視完畢返回宮廷時,又路過這里,見到這個屠戶家還沒有貼上他寫的春聯,就問是怎麼回事?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這副春聯是皇上親自書寫的,我們高懸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就命令侍從賞給這家三十兩銀子。由此可見,「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春聯成為一個廣泛的概念,出現了很多附屬的品類。根據使用的場所,可分為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幾種。「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的,就是我們常見的春聯;「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就是春聯的橫披;「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的單幅文字,如在過年時在庭院里貼上「抬頭見喜」、「出入平安」、「恭喜發財」之類的文字;「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單扇門或影壁上,春節時大家喜歡倒貼的「福」字,就屬於這種「斗斤」。
6. 歷史上最早的春聯
歷史上最早的春聯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這副春聯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卷號為斯坦因0610)上,該遺書記錄十二副在歲日、立春日所寫的春聯。該聯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十一年(723年)。
7. 最早的對聯是什麼
最早的對聯:
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明洪武年間,在江西廬陵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鐵十字架,上鑄有三國時代孫權赤烏年號。
在鐵十字架上又鑄有藝術精美的對聯雲:「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觀其形式與內容,與中國早期基督徒有關聯。
(7)歷史上最早的對聯是什麼擴展閱讀: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都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復。
8. 中國最早的一副對聯內容是什麼作者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因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農歷中一年的開始。每到這時,家人團聚,熱烈慶祝,稱為「過年」。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喜歡寫春聯,貼春聯,用吉祥的語句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願與期盼,因此,春聯就成為了我國節日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了。
春聯的歷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紅色的桃木削成長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畫上兩個神像———神荼(tú)和郁壘的畫像,釘在大門兩旁,用來驅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時,他心情很好,便讓身邊的翰林學士辛寅遜在桃木板上寫兩句吉慶話,想掛在自己卧房的門口。當辛寅遜寫完後,孟昶看了不中意,於是提起筆來,親自寫了10個字:
新年納余慶,
佳節號長春。
字雖不多,但這兩句話非常吉利。「余慶」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氣。第二句是美好的節日叫做春節,意味著溫暖的春天永駐人間。這10個字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節」4個字巧妙地嵌在了里邊。所以當孟昶寫完,身邊的大臣們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興。
從這以後,桃符就逐漸演變成對聯,後來桃木又被紅紙所代替。一到春節,家家門上貼著鮮紅耀眼的對聯,喜慶的氣氛自然更濃了。
孟昶的這副春聯是公元964年寫的,史書中有記載,所以保留下來。它離今天已經1300多年了,是我國最早的春聯。
9. 對聯起源於什麼朝代
現在一到喜慶的日子我們就會貼起對聯。就如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哦,寓意著新年的好兆頭,同時,也是將門神引進門的日子,隨著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對聯。寓意著將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並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穀豐登的美好心願。那麼,我們貼對聯到底是起源於哪個朝代呢?
對聯是由律詩的對偶句發展而來的,它保留著律詩的某些特點,並且它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上 聯尾字仄聲,下聯尾字平聲。有的人還把對聯稱為張貼的詩。現在,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希望我們也能夠越來越重視流傳下來的文化。
10. 對聯是那個時代最早出現的
對聯的歷史淵源
對聯,又稱楹聯,是懸掛或粘貼在牆壁和楹柱上的聯語。究其歷史,源遠流長,它的起源同駢體文的形成和發展有密切的關系。駢體文由漢代曹植開其先河,至南朝梁陳趨於成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其特點是文辭用偶,兩兩相對,務諧音以成韻,必修辭以達遠。有學者說,對聯是「駢文的後裔」,是頗有見地的。
唐初形成的律詩,句式對仗工整,與對聯的寫作方法相同。六朝以後興起的律賦,更強調音韻和諧、對仗工整。這些詩作中的許多上下句,本身就是一副對聯。不論五言律詩或七言律詩,每首都是八句,其中第三、四兩句,第五、六兩句都必須相對,這種詩體從唐代到現在,千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沿用。對聯就是從律詩為代表的對偶文體中派生出來的。所以也可以說,對聯是唐初律詩、律賦的衍生品。
從對聯的發展史看,它萌芽於律詩之前,發展於律詩之後,鼎盛於詩詞日益衰落的清代。中國的對聯,據說最早出現的便是春聯。而春聯則是從「桃符」轉化而來的。桃符產生在秦代前後,在兩塊深紅色的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郁壘」,或畫上兩個神像,以鎮邪驅鬼,祈福納祥。隨著駢文的出現和律詩的定型發展,「桃符」也在內容上得到了更新,產生了題寫兩句對偶的「桃符詩句」,這便是對聯的最早雛形。對聯究竟是產生於何時何人之手,眾說紛紜。但有譚嗣同考證,南梁時代的文學家劉考綽罷官不出,自題其門曰:「閉門罷慶吊,高卧謝公聊。」其三妹令嫻續曰:「落花掃仍合,叢蘭摘復生。」這雖是詩,但語句皆為駢儷,又題在門上,故堪稱對聯面世之首作。比之很久以來大家都認為是創先的五代孟昶的春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上推了近四百年。
對聯講究煉字煉意,對聯作者要用精煉的文字,巧妙的構思以及畫龍點睛的手法,創作出感情豐富、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意韻濃郁的作品。因而,對聯能引人入勝,發人深思,耐人尋味,給人啟迪。自從對聯成為一種獨特的文體後,由於其精粹的特點,便像長了翅膀一般,從士大夫那裡飛向民間,深入千家萬戶,它既像「陽春白雪」,也像「下里巴人」。正因為它有廣泛深厚的群眾基礎與極強的生命力,千百年來,「對聯熱」經久不衰,一直為我國廣大人民群眾所欣賞、所喜愛,真正成為中華民族的魂寶,堪稱我國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由於對聯一般是用古典藝術語言造句和修辭的,所以它典雅、精煉、優美,且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魅力奇妙。同時,它的表現手法多種多樣:或狀物寫景,或詠物言志,或抒情寓意,或愐古敘懷,或揚善抑惡等。此外,它又是與書法揉和在一起的綜合藝術,兩者相互映襯,更顯出一種神秘飛動、瑰麗典雅的藝術美。
許多對聯不但與詩詞同樣具有高度的文學性和審美意義,而且能贏得更多的讀者,更富有廣泛的使用價值。在過去,歷代皇帝殿試進士,選拔狀元,常用對聯;文人墨客交往,互相題贈要用對聯;游覽名勝古跡,也會即興題聯。到了現代,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聯的使用更為廣泛,民間歲時節令,升遷新居和喜事慶典或行業開張,以及現在的酒店茶亭、書院店堂、樓台亭閣等無不使用對聯,正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在我們廣大農村都喜歡貼春聯。春節到了,春天來了,在廳堂或門前掛上一幅醒目的對聯,心情就是不一樣。
對聯這一獨特的藝術文體,從起源至今,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發展歷程中,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聯林奇珍和趣聞軼事,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寶,是一種值得我們發揚光大的藝術。在現實生活中,對聯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生活,真正是雅俗共賞,老少咸宜。所以:對苑民間增異彩;聯花園里溢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