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濟陽有什麼歷史傳承

濟陽有什麼歷史傳承

發布時間:2021-03-09 06:46:04

① 陝西銅川濟陽村的歷史

濟陽村受印台鄉管轄,相鄰虎頭村,寇村,柳灣村,山清水秀,空氣好,天藍水清,物產豐富
村內企業:米業有限責任公司,建築材料廠,農機廠,粉絲廠,油墨廠,曲酒廠
主要農產品:蕪菁,平菇,栗子
村內資源:鉬,鋁土,煤,膨潤土,方硼石
村裡單位:濟陽村中學

② 山東省濟陽縣與歷史上的濟陽郡有什麼關系 好像很多姓氏的人口遷移與陳留濟陽郡有關,但這個濟陽郡在今

嗯。濟陽移民過來的嗎不是

③ 古代濟陽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有龍山文化城子崖遺址,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漢代郭氏墓石祠,隋代四門塔,千佛山,萬竹園,大明湖,趵突泉等名勝景區

④ 濟陽縣特產

富硒西瓜 仁風鎮的西瓜生產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富硒西瓜國內首創,全國無雙。「仁風」牌西瓜是仁風鎮精心打造的品牌。仁風鎮自古就有種植西瓜的傳統,而且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仁風鎮加快西瓜產業化發展,在傳統種植西瓜的基礎上,與科研單位長期合作,在國內首先推出富硒西瓜。該瓜一問世立即以其獨特的品質和極佳的口感在各大城市和超市成為搶購產品。硒元素有「抗癌之王」的美稱,能有效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明顯防止腫瘤的擴展,對男性不育症、哮喘病也有明顯的療效。 新市小圈豆腐皮 小圈豆腐皮是小圈村人利用傳統工藝結合現代技術精心製造,該產品以其品種口味獨特、有筋道等優勢在濟南、德洲等各大市場、超市一路暢銷,年產量600多噸,創利潤600萬元。 太平鎮「太平寶」牌西瓜 是太平鎮精心打造的品牌,該產品以其皮薄質厚、爽甜可口、果形規整、風味獨特、綠色環保無公害等特點,倍受消費者青睞。 「曲堤牌」黃瓜 目前已經成功打入北京、上海等地的肯德基、麥當勞連鎖店,產品銷往東北、華北、華東等50多個城市,並經加工處理後由滿州里出口俄羅斯。市場日成交量突破100萬斤,年成交額達4億元。蔬菜市場先後獲得「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定點市場」、「山東省規范化文明市場」、「北京市食品放心工程掛鉤基地」、全國「菜籃子工程」定點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等稱號。 圓鈴大棗 又稱圓鈴棗、圓紅棗,是濟陽縣的著名特產。屬鼠李科,落葉喬木,一般樹高6-7米。果實顆粒大,呈圓形或近圓形,單過平均重12克,最大果實可近30克,皮韌色艷,肉厚質脆,甘甜味美,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維生素C(390-600毫克/百克)、維生素D以及糖類、蛋白質、有機酸等成分。目前濟陽計有270萬株棗樹,年產4、5千噸,行銷全國,並出口東南亞各國,年產棗子超過5萬噸。 「稍門牌」黃河大米 位於魯北平原南部,瀕臨黃河,得天獨厚的水利資源是濟陽縣發展水稻生產的一大優勢.以優質黃河大米水灌 黃河大米 溉產出的濟陽大米,被成為濟陽黃河大米。其米無污染、品質好 、食味佳 、營養價值高,深受省內外好評。 「稍門」牌黃河大米系濟陽縣毗鄰黃河的稍門鄉以得天獨厚的優質黃河水灌溉產出的大米,被譽為黃河大米。該米富含脂肪、蛋白質、維生素 B1、B2、氨基酸、葡萄糖以及鈣、鐵、等元素。味道香甜、食之不膩,蒸煮皆宜,長期食用具有抗衰老、健身之功效,產品遠銷濟南、天津、北京、東營、德州等十幾地市。

⑤ 山東省濟陽縣的歷史發展有哪些

濟陽縣(山東省濟南市下轄縣)編輯濟陽縣位於魯西北平原的南部,歷史悠久,是省會濟南的近郊縣,南靠黃河,西鄰齊河,北依臨邑和商河,東接惠民。全縣轄8鎮2個辦事處,850個行政村居,人口53萬,面積1076平方公里。縣城距濟南市區30公里,距濟南國際機場8公里。境內有104、220兩條國道和248、249兩條省道穿越,濟南北三環高速公路、黃河三橋和濟陽黃河公路大橋建成後,三座大橋將把濟陽和濟南市區聯為一體,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優勢明顯。濟陽於公元1129年(金太宗天會七年)置縣,因其位於古濟水之北,故名濟陽。1簡介編輯
濟陽歷史悠久,有著4000多年的歷史。帝嚳及堯、舜禹時期屬古兗州域。夏、商屬青州地界之麥丘邑。西周屬幽州麥丘邑,東周屬齊麥丘邑。據《漢書》記載漢屬平原郡祝阿縣,三國魏、晉,仍為祝阿縣屬濟南國(郡)。南朝宋,在濟南郡北僑置太原郡,仍叫祝阿縣屬之。北魏屬太原郡。據《山東通志》記載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改屬齊州,後齊州改稱齊郡,設立商河縣,本縣劃歸商河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本縣地劃歸臨邑。金天會七年(1129年)割臨邑縣之故著縣地及章邱一部分地置濟陽縣,治標桿鎮(今濟陽鎮)。因縣在濟水之北而得名,屬濟南府。元屬濟南路。明、清屬濟南府。1943年7月並入齊濟縣,1944年1月恢復濟陽縣,1958年並入臨邑縣,1961年又復設濟陽縣,1990年由德州地區劃歸濟南市所轄。1995年3月2日,撤銷回河鄉,設立回河鎮。1996年,濟陽縣面積1076.2平方千米,人口52萬。轄6鎮14鄉(包括2個民族鄉),縣政府駐濟陽鎮。
濟陽縣面積1076平方千米。總人口55萬人,隸屬於山東省濟南市。
縣人民政府駐濟北街道辦事處。郵編:251400。行政區劃代碼:370125。區號:0531。拼音:Jiyang Xian。濟陽縣位於黃河下游,魯北平原的南部,總面積10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7萬公頃,人口55萬(2011年統計),

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山東省會城市濟南北跨戰略的重要承載地和北部新城區,是投資興業的一方熱土。濟陽縣置於1129年(金太宗天會七年),因位於古濟水之北,故名濟陽。1855年,黃河奪濟水故道入海,濟陽縣遂南臨黃河。濟陽縣位於黃河下游北岸,是山東省會濟南市的近 郊縣,屬沿海經濟開發區。全縣轄7鎮13鄉,版圖面 積1076平方公里,耕地100萬畝,人口52萬。 濟陽縣地勢平坦,土沃水肥,四季分明,物產豐富, 農林牧副漁各業俱興,發展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是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縣和畜牧生產基地縣,山東省 淡水魚和蔬菜生產基地,山東省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示範 縣。無公害蔬菜由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頒發證書,濟陽黃河大米、黃河鯉魚、圓鈴大棗、仁風西瓜,中外馳名,暢銷國內外。 濟陽縣工業門類齊全,有石油化工、機械製造、五 金工具、紡織服裝、塑料、陶瓷、製革、造紙、建材、 釀造、食品、制葯、生物製品、工藝品等20多個門類,8000餘種產品,全縣經濟布局合理,一、二、三 產業協調發展,98年國內生產總值35億元。濟陽縣外向型經濟格局已初步形成,現已建成機電、紡織、石材、化工、糧油、畜牧飼養加工、干鮮果、蔬 菜等10大出口支柱產業,98年全縣自營出口創匯1500萬美元。對外合作領域已擴展到機械、輕工、化 工、建材、針織、房地產開發等領域,投資國別涉及美國、日本、德國、俄羅斯、港台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濟陽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通訊便利,能源 充足。毗鄰濟南黃河大橋、濟南國際機場、濟青高速公 路、國道104線、220線和省道308線、071 線以及四通八達的縣鄉公路網路,可直達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及青島、天津大型港口。全縣擁有萬門程式控制電話,與國際國內通訊聯絡暢通。電力由濟南、德州雙向供電,電力充足,生產、生活用電全年保障供給。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儲量巨大,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濟陽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礎條件是投資者的最佳選擇。此前全縣人民正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以撤縣建區,打造濟南北部特色新城為目標,聚精會神抓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相信濟陽的明天會更好!
濟陽縣水資源豐富,水質較好,無污染。全縣常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5288.1萬立方米,水資源可利用量

(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客水)為47313.6萬立方米,全縣每畝平均佔有水資源量484立方米,每人平均佔有水資源量920立方米,均高於全省平均值。地表徑流多年平均50.4mm,徑流量6190萬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15216萬立方米,被農業部授予的西瓜名牌「太平寶」就生長在濟陽縣的西部太平鄉地區,主要是採用地下水資源澆灌,95年三株口服液生產基地落戶濟陽縣的孫耿鎮也是看中了濟陽縣豐富、優質的水資源。黃河水是濟陽縣的主要客水資源,多年平均引黃2億立方米,黃河大米、黃河鯉魚主要由黃河水養育,品質優良,馳名中外。先後被授予「中國西瓜之鄉」、「中國蔬菜之鄉」、「中國優質葡萄基地」和「中國黃瓜之鄉」等稱號。
政區編輯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 518879人,其中:濟陽鎮 66415人、孫耿鎮 30308人、垛石橋鎮 27524人、曲堤鎮 25287人、仁風鎮 32827人、回河鎮 26285人、青寧鎮 19137人、稍門鄉 20907人、崔寨鄉 23939人、店子回族鄉 17740人、辛集回族鄉 8人、二太平鄉 26717人、廟廊鄉 29431人、新市鄉 25172人、江店鄉 12231人、唐廟鄉22733人、索廟鄉 22210人、姜集鄉 18925人、三教鄉 27776人、王圈鄉 26777人。2001年,濟陽縣總面積1074平方千米,總人口52萬人。調整前有7鎮13鄉,平均每個鄉鎮面積53.8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調整後為6鎮2鄉:濟陽鎮、垛石鎮、曲堤鎮、仁風鎮、孫耿鎮、崔寨鎮、新市鄉和二太平鄉。平均每個鄉鎮面積134平方千米,人口6.5萬人。2001年底,全縣總面積1076平方千米,總人口52.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22萬人。轄8個鄉鎮,1個辦事處,38個居委會,820個村委會。2002年1月14日,省政府批復同意撤銷二太平鄉,設立二太平鎮。2002年底,全縣總面積1076平方千米,總人口52.7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31萬人,轄8個鄉鎮、1個辦事處,38個居委會,820個行政村。2003年底,全縣總面積1076平方千米。總人口53.0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20萬人。少數民族1.26萬人。轄8個鄉鎮、1個辦事處,35個居委會,817個行政村。根據「濟陽縣統計局網站」2004年綜合年鑒-行政區劃與總面積):濟陽縣轄67個辦事處,6個社區、35個居委會、817個村委會,930個自然村,總面積1076平方千米。其中:濟陽鎮轄16個辦事處,4個社區、20個居委會、169個村委會,191個自然村,面積195平方千米;垛石鎮轄12個辦事處,130個村委會,138個自然村,面積175平方千米;孫耿鎮轄5個辦事處,71個村委會,71個自然村,面積103平方千米;曲堤鎮轄10個辦事處,130個村委會,152個自然村,面積151平方千米;仁風鎮轄6個辦事處,82個村委會,91個自然村,面積124平方千米;崔寨鎮轄6個辦事處,67個村委會,92個自然村,面積87平方千米;二太平鄉轄6個辦事處,91個村委會,83個自然村,面積112平方千米;新市鄉轄5個辦事處,77個村委會,90個自然村,面積99平方千米;濟北辦事處轄1個辦事處,2個社區、15個居委會,13個自然村,面積16平方千米;城區轄9個自然村,面積14平方千米。2006年,濟陽縣轄8個鎮:濟陽鎮、垛石鎮、孫耿鎮、曲堤鎮、仁風鎮、崔寨鎮、二太平鎮、新市鎮。2007年,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濟陽縣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魯政函民字〔2007〕30號),《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濟陽縣行政區劃調整通知》(2007年9月20日):2008年9月份,經省、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批准,濟陽縣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設立濟北辦事處和濟陽辦事處,原來的濟陽鎮更名為回河鎮,4年前的回河鎮轄94個行政村,4.3萬人。(根據「濟陽縣統計局網站」2004年綜合年鑒-行政區劃與總面積):垛石鎮轄12個辦事處,130個村委會,138個自然村,面積175平方千米;孫耿鎮轄5個辦事處,71個村委會,71個自然村,面積103平方千米;曲堤鎮轄10個辦事處,130個村委會,152個自然村,面積151平方千米;仁風鎮轄6個辦事處,82個村委會,91個自然村,面積124平方千米;崔寨鎮轄6個辦事處,67個村委會,92個自然村,面積87平方千米;二太平鄉轄6個辦事處,91個村委會,83個自然村,面積112平方千米;新市鄉轄5個辦事處,77個村委會,90個自然村,面積99平方千米;城區轄9個自然村,面積14平方千米。轄2個辦事處,8個鄉鎮,852個村(居), 6個社區居委會。濟陽街道辦事處 轄6個管理區,4個社區居委會、22個居委會、55個村委會,面積89.9平方千米。濟北街道辦事處 轄3個管理區,2個社區居委會,18個居委會,15個村,版圖面積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孫耿鎮 轄5個管理區,71個村委會,71個自然村,面積103平方千米。太平鎮轄6個管理區,91個村委會,83個自然村,面積112平方千米。新市鎮轄5個管理區,77個村委會,90個自然村,面積99平方千米。回河鎮轄6個管理區,94個行政村,面積120平方公里。仁風鎮轄6個管理區,82個村委會,91個自然村,面積124平方千米;崔寨鎮轄6個管理區,67個村委會,92個自然村,面積87平方千米。曲堤鎮轄10個管理區,130個村委會,152個自然村,面積151平方千米。垛石鎮轄12個管理區,130個村委會,138個自然村,面積175平方千米。

⑥ 山東濟陽有哪些特色

有特產:小圈豆腐皮,曲堤劉家羊肉,垛石驢肉,老粗布,崔寨香瓜,太平寶西瓜,仁風富硒西瓜。

⑦ 濟陽縣的由來

濟陽縣地處省會濟南東北20公里。東隔黃河與章丘市、鄒平縣相望,西與齊河縣為臨,南與歷城、天

橋兩區搭界,北與商河、臨邑二縣接壤。 
    濟陽縣的行政建置和正式命名是在金太宗天會七年(公元1129年),割章丘之標竿鎮及臨邑故著縣地

置縣,因位於濟水(今黃河)之北而得名。 
    濟陽縣的建置年代雖然不長,但這一地域也是中國古代歷史文明發達的地區之一。 
    從境內20處古文化遺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時期出土的器物,均佐證了至少五千年前的原始

社會末,華夏兒女就在這里繁衍生息。1985年從曲堤鎮劉台村西周諸侯墓中發掘出土的青銅器上證明,齊

國始祖姜太公的侄子「逄公」和周武王姬發的三世孫周昭王姬瑕的女兒「 姒」就生活和歸宿在這一地域

。由此說明,在三千多年前,濟陽地域與占統治地位的王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六號墓出土的青銅器上

多鑄有「逄」字相關的銘文,據專家考證推斷此墓是逄國的一國君夫人之墓。到周武王伐紂滅商,西周建

立,今濟陽地域成為齊國的屬地。 
    古代濟陽地域經濟文化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春秋早期,境內就已使用了犁、鋤、鏟、鐮等鐵制農具

。戰國時期,紡織手工業已很聞名,有「冠帶衣履天下之國」的稱號。三千年前,今濟陽地域內的經濟貿

易活動已出現了利用貨幣進行交換流通的形式。千年聖跡聞韶台的建立及文聖孔子在古鎮曲堤聞聽上古《

韶樂》的文獻記載和故事傳說,更生動有利的說明了,濟陽這片土地文化藝術歷史的悠久和氛圍的濃郁。 

望採納

⑧ 濟南的歷史文化

濟南的主要歷史文化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方言

濟南話屬北方語言,冀魯官話-石濟片。而伴隨著城區的拓展,普通話的推廣以及外來人口的擁入,在七嘴八舌的城市語言中,濟南的母語正走向消隱。

2、城市象徵

濟南市市樹:柳樹。濟南市市花:荷花。

3、飲食文化

濟南是八大菜系的魯菜發祥地,歷來傳承有序。

泉城大包:選料精細,做工考究,配料豐富有特色,而且味道醇厚,花色品種多。

名士多烤全羊:泉城「十大名吃之一」,清朝末期即名聲大起。

黃家烤肉:濟南名吃黃家烤肉起源於章丘,以豬肉為主料,秘方配料,用水果樹枝熏烤製成,口味略咸。

燒烤:回民小區、紙箱廠燒烤、啊里吧吧燒烤、一九燒烤、饢食烤吧、好旺角、良田燒烤、新疆食府等。

4、史前文化

濟南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就已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這一時期的遺址全省發現約七八處,其中僅濟南、章丘就有4處。距今7300~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時期的遺址,已在境內發現8處,是山東省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

(8)濟陽有什麼歷史傳承擴展閱讀:

濟南的主要地方特產:

1、章丘大蔥

濟南種植大蔥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優良品種「大梧桐」,一般株高150至170厘米,最高達到2米,單株重1斤左右,有的達到3斤多,章丘大蔥被稱譽為「世界蔥王」。

2、龍山小米

濟南名產「龍山小米」,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向皇帝進貢。

3、明水香稻

明水香稻,因產於濟南市章丘區明水地帶(明水街道)而得名,是山東省的著名特產之一。

4、黃河大米

位於魯北平原南部,瀕臨黃河,得天獨厚的水利資源是濟陽縣發展水稻生產的一大優勢.以優質黃河大米水灌溉產出的濟陽大米,被成為濟陽黃河大米。

5、平陰阿膠

阿膠與人參,鹿茸並稱中葯「三寶」,因產於老東阿縣(今平陰縣東阿鎮)而得名。現東阿鎮已被認定為「中國阿膠之鄉」,具備「阿膠原產地」標志認證。

6、紅玉杏

紅玉杏又稱「金杏」,主產於濟南市歷城、長清,有2000多年栽培歷史,為山東杏中之魁。

7、長清木魚石

木魚石,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空心的石頭,學名「太一餘糧」、「禹余糧」、「石中黃子」,俗稱「還魂石」、「鳳凰蛋」,象徵著吉祥如意、佛力無邊,可護佑眾生、辟邪消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濟南

⑨ 濟南的歷史簡介。

歷史概況

濟南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因地處古四瀆之一「濟水」(故道為今黃河所據)之南而得名。據考古發掘資料,遠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距今4000~4500年前以磨光黑陶為特徵的「龍山文化」,系因1928年首次發現於濟南東郊龍山鎮而被命名。夏代,龍山鎮城子崖一帶建有較大規模的城市。

商周時代,濟南為古譚國(東方方國,都城在今城子崖、平陵城一帶)地。春秋戰國時代,濟南屬齊國,稱「濼」「鞍」「歷下」等邑,為齊國西南邊陲重鎮。秦代,地屬濟北郡(郡治博陽,即今泰安)。

西漢始置濟南郡,郡治東平陵(今濟南市章丘平陵城)。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設濟南國,首府東平陵。前154年,廢濟南國,復置濟南郡。漢武帝時,濟南郡轄東平陵、歷城等14縣,屬青州刺史部。東漢建武十七年(41年),濟南郡復稱濟南國,轄14縣,後改轄10縣。

魏晉南北朝時期,朝代屢屢更替,濟南先後為魏、西晉、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東晉、劉宋、北魏、東魏、北齊、北周轄境,置郡置國,變化頻繁。

其間,濟南郡治於西晉永嘉末年(313年前)從平陵(即東平陵)遷至歷城。從此,今濟南市區成為歷代郡國、州府的行政中心。劉宋元嘉九年(432年)在濟南郡僑置冀州,濟南為州、郡兩級治所。北魏皇興三年(469年),改僑冀州為齊州,轄濟南郡、東魏郡、太原郡等6郡35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撤郡並縣,齊州仍治濟南,轄歷城等10縣。大業三年(607年)齊州改稱齊郡。唐朝建立後,復稱齊州,轄歷城、章丘、長清等6縣。唐中葉天寶年間,齊州曾一度改稱臨淄郡、濟南郡。五代時期,仍稱齊州,先後為梁、唐、晉、漢、周的轄境。

北宋,齊州先後屬京東路和京東東路。政和六年(1116年),齊州升為濟南府,轄歷城、章丘、長清等5縣。建炎二年(1128年)後,被金朝所據,仍為濟南府,轄7縣,屬山東東路。其間,曾一度為原濟南知府劉豫建立的偽齊轄境。

元初,改為濟南路,直隸於中央中書省。至元二年(1265年),轄棣州、濱州2州及歷城、章丘、濟陽、商河等11縣。金元時期,濟南先後為金山東東西路提刑司、元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治所,是山東地區的監察中心。

明初,復稱濟南府,轄泰安、德州、武定、濱州4州及歷城、章丘、長清、濟陽、商河等26縣。洪武九年(1376年),山東最高行政機關「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遷至濟南,濟南成為山東省會,全省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全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清初,沿明朝建置。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年(1734年)調整區劃,濟南府改轄德州和歷城、章丘、長清、濟陽等1州15縣。

民國初年,撤銷濟南府,置岱北道,轄27縣。1914年岱北道改稱濟南道,轄縣未變。1925年改轄歷城、章丘、長清、濟陽等10縣。1929年7月,析歷城縣城廂及其四郊,正式設立濟南市。時濟南市面積175平方公里,人口40餘萬。

1948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解放濟南,設立濟南特別市。1949年5月復稱濟南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經歷了漫長的原始、奴隸、封建社會的濟南,開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1958年,歷城縣劃歸濟南市。其後,章丘、長清縣於1978年,平陰縣於1985年,濟陽、商河縣於1990年陸續劃歸濟南市管轄。

1994年2月,濟南市被正式確定為副省級城市。2016年12月,章丘撤市設區。濟南市現轄7區3縣。

濟南歷史悠長,人才輩出。屬今濟南市籍的歷史名人主要有:

中國傳統醫學的傑出代表、戰國時代神醫「扁鵲」(本名秦越人),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的創始人、戰國思想家鄒衍,口授今文《尚書》28篇於世的漢代學者伏生,請纓出使南越、為祖國統一事業做出貢獻的漢代外交家終軍,隋末農民大起義的起義軍領袖杜伏威、輔公祏;

唐朝開國功臣、一代名相房玄齡和名將秦瓊,中國古代三大求法高僧之一唐人義凈(俗名張文明),宋代中華詞壇「婉約派」代表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辛棄疾,金元散曲家張養浩、杜仁傑,宋、遼、金三部正史的總裁官張起岩,明代文壇前「七子」之一邊貢、後「七子」之一李攀龍;

明《寶劍記》等劇的作者、戲曲家李開先,明萬曆年間文學為一時之冠的內閣大學士於慎行,清經學家張爾岐,清《四庫全書》主要編纂人、藏書家周永年,古文獻學家、清《玉函山房輯佚書》的纂輯人馬國翰,近代民族實業家、「祥」字型大小商業的代表人物孟洛川等。

(9)濟陽有什麼歷史傳承擴展閱讀:

一、文學

濟南歷史上涌現了很多文人墨客,最著名的就是所謂的「濟南二安」:李清照(號易安)和辛棄疾(字幼安),李清照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詞作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創造了「易安體」,同時也被稱為「婉約派」之宗。

辛棄疾被認為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多表現其愛國熱情,被譽為「詞中之龍」。元代的張養浩,散曲造詣極高,元曲在他的時期達到頂峰。

歷代許多墨客騷人也曾造訪濟南,其中包括唐朝的李白、杜甫,宋代的曾鞏、蘇軾,金元時期的元好問,明代的李攀龍、王象春,清代的王士禎、蒲松齡,民國的老舍等。杜甫曾詩曰:「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其中「此亭」指大明湖中小島上歷下亭。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已被選進中國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如今在大明湖南岸亦建有老舍紀念館。


二、民俗

1、千佛山廟會

濟南自元代開始,就在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在千佛山上舉行廟會。舊時趕廟會者大多會購買一定數量的柿子,遂有「柿子節」之稱。

廟會鼎盛時段,千佛山上的各種攤位可以達到1000以上。全國各地的葯商會趁此時機在山上進行葯材交易,此被單獨成為「葯市會」。

廟會期間亦有各種雜技、馬戲、歌舞表演等。

近年來,千佛山廟會依然興盛,舉辦時間為農歷春節期間、農歷三月初三、重陽節。以春節廟會為例,眾多市民前來上香祈福,並有各色民俗活動,敲大鼓等活動亦允許市民參與。商販亦藉此機會在上山步道兩側擺攤設點販賣商品,以特色小吃及工藝品為主,亦有書攤及其他特色攤位。

2、放河燈

據濟南當地的傳說,農歷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薩成道的日子。他曾發誓要普度有罪孽的眾生,使他們脫離苦海。為「超度亡魂」,每逢農歷七月三十日晚,濟南市民以及寺廟的僧侶會製作眾多的河燈及紙船,放入護城河及大明湖水中。

北極廟的道士亦同在此日悼念亡魂,他們在大明湖畔放置大量「法船」並在岸邊做法,後將「法船」一一燒毀,場面壯觀。這個習俗在文化大革命後徹底消失。

3、曲水流觴

從魏晉開始,濟南市民及文人墨客在農歷的三月初三上巳節會舉行一種名叫「曲水流觴」的詩酒宴會。人們圍坐在溪水周圍,把置有酒杯的托盤放在上游的水面,任其沿水流漂流。托盤若停下,則誰離停下的酒杯近,誰就得飲酒作詩,若作詩未果則要被罰酒。

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一書中寫道:「歷祠下泉源競發,北流經歷城東又北,引水為流杯池,州僚賓宴公私多萃其上」。後經考證,「流杯池」即為今日的王府池子,市民舉行詩酒宴會的溪水便是其分流,被稱作「曲水河」,所在的街巷因此而叫做曲水亭街。此習俗止於清末民初。

4、趵突泉燈會

自1980年起,濟南每逢元宵節和中秋節,會在趵突泉公園舉行燈會,從未中斷。燈會以老濟南特色為主,亦吸引了不少外地及外國遊客。近年來之燈會,強調環保、創新、參與,不僅逐漸使用LED燈替換原有鹵素燈,還製作如掃碼抽獎、頭像合成等供市民參與的燈組。

三、語言

濟南話屬北方官話體系,與普通話相差不大,會普通話的很容易聽懂濟南話。而由於改革開放後,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來濟南工作定居的外地人的增多,90後出生的「新濟南人」在家庭和學校里通常使用普通話,因而導致了濟南話使用者的逐漸減少,傳統濟南詞彙逐漸流失。

濟南話的語調相對簡單。一般在雙音節詞中首字為普通話的一聲,濟南話則為三聲,普通話的三聲濟南話為一聲(即一三對換),如末字為一聲多數情況下保持一聲,末字普通話為二聲濟南話則為四聲,四聲調基本相似。

句法方面濟南方言在比較句、反復問句和補語結構等方面有自己的特點,但其基本語序和句子的主要組織方式上與普通話差異不大。因此大多數人可以聽懂濟南話,但有很多方言性片語及俚語需要額外解釋。



⑩ 濟陽鄉的人文歷史

北宋雍熙年間(984~987年),塗元高從福建的德化赤水遷居大田縣上豐。(見大田上豐《塗氏族譜》)據《相卿塗氏族譜》載,德化縣蓋德鄉氏先祖塗建昌於唐末隨王審知入閩。德化《塗氏族譜》載:塗成九(智卿)生子五:長伯權、次伯時、三伯陶、四伯和、五伯昭[即溍生、自昭]。其中,一子從科孝使江陵尹,為泉州塗氏始祖。後裔遷德化塗坊,再遷小銘。有一支遷大田縣實豐濟鄉(今大田濟陽),一支遷上坑、尤溪等地。
譜牒與文物
大田上豐《塗氏族譜》
大田上豐《塗氏族譜》始修年代不詳,該譜載,北宋雍熙年間(984~987年),塗元高從福建的德化赤水遷居大田縣上豐。
大田濟陽風陽堡
大田濟陽風陽堡始建於清乾隆七年(1742年),由濟陽塗氏後裔塗承康、塗超文為首組織全村塗姓共同興建。
上豐昭靈宮
昭靈宮始建於清康熙乙亥年(1695年)民國十年1921擴建副殿「文革」中被毀,1980年全族集資重塑保生大帝寶像及左右元帥朝天聖侯金身。1984年馬來西亞四二公華裔塗玉埃等十人申請,經政府批准,全族集資捐獻木材財物復建昭靈宮祖殿,並修剪做庭斗門路。同年復建尾坂宮奉人主尊王及諸神。1989年重塑昭靈宮全殿諸侯寶像。整體建築莊重堂皇,高大賞亮。2004年族人募集資金,在左側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戲台一座,耗資12萬元。每年農歷3月15日是保生大帝晨誕祭祈日。濟陽、濟中二村西南水口有紫雲橋亭,為塗綿十第十四世塗軫九在開基舊宇堂時建造,於明憲宗成化年間(1468年)竣工,距今540多年。橋長37米,寬4米,高7米,拱寬6米。上部為木瓦結構橋亭,式樣優美,橋內石龜抵入,逆水而上。1995年,族人又集資於紫雲橋內側另建一水泥橋,構成雙橋映波,一線銀流穿兩洞的勝景。現為政府文物保護單位。
濟陽的山村涼亭
大田縣濟陽鄉處處是高山,層巒疊嶂。解放前,由於地廣人稀,交通設施極為落後,群眾出行都是肩擔步行,翻山越嶺,非常艱苦。
在蜿蜒崎嶇的山道上奔波,總該有個暫時休息的地方,因此,有不少熱心人在各個高山上、嶺岬處建造了一座座涼亭,供過客歇腳乘涼,躲風避雨。所以,濟陽各村,五里一小亭,十里一大亭,路路有涼亭,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涼亭建築的形式雖然多樣,風格各殊,有四角亭、六角亭、八卦亭等,但涼亭建築多數很簡單,能夠避風遮雨即可。三方土牆,土木結構,八至十餘平方米小廳,廳頭有一茶幾式的長案,或安放一張方桌,供行人安放行李;左右兩邊有石砌或木製的連牆長椅,供人就坐休息。有的涼亭鄰泉而建,在亭邊泉眼處置一水瓢,過客休息時,便可就地取用泉水;有的涼亭還有熱心腸的群眾放置茶水,人們走進涼亭,清風徐徐吹拂,呷一口清茶,欣賞一番涼亭周圍的優美風景,疲勞頓減,精神煥發。因此,涼亭歷來為山區人們所喜愛。亭有涼亭、路亭、橋亭、街亭的區別。涼亭一般建在高山嶺頂上和每隔五里或十里的大路旁,背靠青山,風景秀麗;路亭大部分建在大路中間,兩邊各置一牆,設一排座椅,路通中間迎兩頭;橋亭顧名思義,就是建在橋上的亭子,別有一番情趣,橋下流水潺潺,極目遠眺前後村莊山田,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街亭便是選建於古代一些商貿流通比較發達的山村、集鎮,供交易、趕圩的群眾休息。鄉村中常有地界糾紛,在山界上建造涼亭更有其重大意義。」濟陽鄉的高升村與德化縣的陽山村交界處建有一座「界嶺亭」,對聯寫明:「界分湘邵,嶺列東西。」頗具文采。
在山路、田野、橋中修建的涼亭大部分在亭的廳頭、灰壁上都有當地文人、名人題詞作畫的故事和楹聯,人們坐在亭中休息時,看一看這些含有深意的故事傳說,更是平添了許多情趣。亭中的楹聯,聯文奇特,書藝精湛,用典自然。撰聯者充分發揮想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浪漫色彩,有的成為佳文妙賦: 濟陽鄉的儒美橋亭:四大皆空,坐片刻無分你我;兩頭是路,吃一盞各自東西。山好好,水好好,開口一笑無煩惱;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幾杯各西東。如今,政府下大力氣進行交通設施建設鄉道、村道四通八達,不少涼亭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但也有不少涼亭還繼續發揮作用。濟陽村的紫雲橋亭是濟陽中學學子讀書的好地方,山上古樹成蔭,亭下流水潺潺,伴著朗朗讀書聲,構成一幅絢麗的天然美景。
儒美橋
又叫儒洲拱橋,在大田縣濟陽鄉大儒溪上。這座拱橋建於清德宗光緒7年桂月(1881年),竣工於光緒9年,橋長4 0多米,寬5米多,高1 3米,跨徑2 5米。橋基石是用千斤石條疊壘,拱橋全部用石塊漿砌。橋面建有突檐翹脊的橋亭,橋兩頭各聳立一塊高大石碑,雕刻著蛟龍圖案和碑文,極為壯觀別致。 這座橋不但美觀,而且非常堅固,在公路通往大儒還沒有建公路橋時,車輛都由此橋通過。儒美橋至今已有一百一十多年歷史,屬三明第二長拱橋。

閱讀全文

與濟陽有什麼歷史傳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