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項橐怎麼死的真歷史

項橐怎麼死的真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5 19:59:33

A. 項橐孔子的故事

兗州城西北舊關村,原為古城西關外,稱「達巷黨」,當年孔子任中都宰,往來憩息於此。《論語·子罕》:「達巷堂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這兒便是《三字經》中「昔仲尼,師項橐」的地方。

相傳有一年冬天,孔子游說講學,一日行至兗州西關(今舊關),遇見一個小孩正用樹枝在路上畫畫。孔子湊近一看,見小孩畫了一座城,孔子見他畫得認真仔細,城也畫得很漂亮,不忍從上面踏過,便從一旁繞著走。

孔子剛剛走過,不想那小孩竟氣惱地甩掉畫畫的樹枝說:「你這老先生好沒道理,放著城門不走,為何繞城而過?」

孔子以為小孩誤解自己,便解釋說:「我是看你城畫得好,怕踩壞了,才繞道而過,你應該感謝我才對呀?」

小孩不以為然地說:「城若不讓人過,要城有何用?我畫的城就是讓大家走的。」

孔子見小孩聰明伶俐,頑皮中顯露才智,有心試探他一番,故意為難地說:「你畫的城門這么小,我如何過去呢?」

沒想到那小孩一拍腦門,恍然大悟地回答:「對,畫上的小城門是給小人走的,你是大人,應該走大城門,這如何辦呢?我再給你畫個大的吧?」說著,小孩轉過身去對著兗州城方向,用手指在空中虛劃一番,然後恭敬地對孔子說:「大人,那座城畫好了,請上路前行吧。」

見到這么聰穎的孩子,孔子頓起愛才之心,就約他一路同行。因為是冬天,樹上的葉子早就掉光了,只有松樹和柏樹仍掛著綠,小孩指著路過的幾棵松樹問孔子:「老先生,你說松樹為何冬天也不落葉,天再冷也能枝茂葉青?」

孔子說:「松樹心實不虛,所以才耐得嚴寒。」

「老先生說得不對,竹子倒是心虛不實,可他也跟松樹一樣耐得嚴寒」。

孔子見小孩說得很有哲理,感嘆地說:「虛心之竹,四季常青,人應學松之品質,竹之虛心,吾常言『三人行必有吾師焉;,這孩童可為吾師也。」

兩人走到護城河時,正巧有一群鵝「哦哦」地叫著跳進了水裡。小孩又問孔子:「老先生你說說鵝的叫聲為什麼這樣響亮?」

孔子想了想說:「鵝的脖頸長,故能引吭高歌。」

小孩搖搖頭說:「老先生,那井裡的蛤蟆河裡的蛙,脖子能算長嗎?卻是叫聲震天不亞於鵝。」

孔子暗自佩服這小孩子才智過人。

兩人又往前走,來到城門口,忽然聽到一陣陣吹吹打打的喇叭聲,只見從城裡走出一隊送葬的人。領頭的那個人披麻戴孝,揮舞著器喪棍邊走邊唱,後面的那些人卻沒有哭的。

孔子心裡老大不快,正想走過去教訓他們一番,卻被那小孩拉住了胳膊。待到送葬的人走遠,孔子責問小孩說:「生之於父母,養之於父母,父母過世悲哭才是。剛才那幫人不光不流眼淚,而且還邊走邊唱,真是不成體統。我要去教訓教訓他們,你卻把我拉住,這是什麼道理?」

小孩反問孔子:「老先生可曾聽清他唱些什麼?」

孔子說:「不曾聽清」。

「您連人家唱些什麼都沒有聽清,卻要去教訓人家,不知老先生怎樣『對症下葯』?」

孔子問小孩:「你可曾聽清他唱些什麼?」

「聽清了。他們唱的是『肥豬出了圈,野馬上了羈,金銀入了櫃』。」

孔子不解,他問小孩:「你可解得這其中之意?」

小孩說:「這有啥難?『肥豬出了圈』就是閨女找了婆家,『野馬上了羈』就是給兒子娶了媳婦,該操心的事都操完了。」

孔子又問:「那金銀入了櫃又作何講?」

小孩說:「金銀入了櫃」指的是父母享盡天年有了歸宿。老先生剛才講過,生之於父母,養之於父母,這話不假,但是父母過世不一定悲哭就好,有的人父母在世時百般虐待,是不孝之子,而父母去世時卻裝出一副孝敬悲傷的樣子,放聲嚎哭,以欺世人。

而有的人卻不這樣,父母在世時他們問寒問暖,百般敬重;父母過世時,心中雖然悲痛,但卻問心無愧。真正孝敬的人,悲痛只是裝在心裡,有些啼啼哭哭的人不過是做樣子給別人看的。剛才那人一路走一路唱,我看他是個懂得孝道的人。唱只是有意警醒世人,並不為過。

孔子點點頭,覺得這孩童不但才華過人,而且深知孝道。禮賢下士的孔子便和這孩子結下忘年之交,拜他為師。

這個孩子就是項橐。

(1)項橐怎麼死的真歷史擴展閱讀

《史記》記載一日孔子子乘著一輛馬車周遊列國。來到一個地方,見有一孩子用土圍成了一座「城」,坐在裡面。

孔子就問:「你看見馬車為什麼不躲開呀?」那孩子回答:「人們說您孔老先生上曉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見您卻並不怎麼樣。因為自古到今,只聽說車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車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問:「你叫什麼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項橐。」孔子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連串問題來難項橐,但是都被項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覺得這孩子知識淵博,連自己也辯不過他,只得長嘆一聲,俯下身子對項橐和藹地說:「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回頭對弟子們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矣。要不恥下問。」經孔子這一褒獎,項橐便名揚九州,震動朝野。

以後《史》、《志》有關章節都有記載。據《史記》記載,甘羅十二歲拜丞相時,還拿項橐作比喻,說服文信侯呂不韋讓自己出使趙國。南宋大儒王應麟編寫的《三字經》勸諸後生說:「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蓋出於此。

B. 神童項橐怎麼死的

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項橐(xiàng tuó)是春秋時期魯國(今山東省日照市)的一位神童,雖然只有七歲,孔夫子依然把他當作老師一般請教,後世尊項橐為聖公。

在嵐山區的南部,巨峰和碑廓交界處,有條東西走向的山脈,綿亘起伏近廿華里。東頭一座山,峰巒聳峙,名叫幽兒崮,山峰成北南走向,在山峰的西北角,離峰頂 50米 左右,岩石形成一個圓圈,約有半畝地,過去這里有座奶奶廟,站在廟天井,南可望見海洲灣,海水在陽光照耀下好似一泓水晶。西邊一座山,叫聖公山。站在山前的碑廓鎮向北望,像是一個大椅子圈。

圈內有座廟,叫聖公廟,坐北朝南站在廟天井裡近可看萬畝湖、綉針河、嵐坪鐵路和嵐兗公路上車來車往;遠可望見連雲港的雲台山。幽兒崮和聖公山之間有座矮山叫火石頂,似一條壓彎了的扁擔挑兩山。古時候有三條驛道從聖公山前經過。一是南北方向的,南經碑廓、青口、海州、下揚州,北經巨峰、沈町奔青州;另條東南西北向的,東經甫田莊、前合庄、安東衛到嵐山,西北經山西頭、朱蘆、墳疃、莒州、沂水到泰安。

還有一條是西南東北向的,向西南經東西辛興、十字路,去沂州、徐州等地。東北經巨峰、濤雒、日照,奔膠、萊一帶。這三條驛道都在聖公山前的袁家莊交會。此地周朝屬紀國,後並於莒,到戰國時代,莒國先被楚滅,後被齊吞,成為齊國的南大門。

(2)項橐怎麼死的真歷史擴展閱讀:

項橐的個人經歷:

項橐(xiàng tuó):他是春秋時代魯國神童,學識淵遠,為當世及後世之師,被尊為「聖公」。

項羽與項橐關系推斷:項橐因為「聖人之師」,算是比較早的一位項氏名人;項羽,中國古代「勇戰」派代表人物,秦末起義軍領袖,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如果按照「項無二姓」的說法,那麼這二位肯定有莫大的關系,首先最簡單明了的就是項橐肯定項羽的老祖,即使不是一脈,但是肯定項橐要比項羽早出生好幾百年,因為項橐是春秋時期莒國的人,而項羽是秦國統一天下之後的人,由此可以斷定項橐是項羽的祖先。

一般項師為項氏公認的第一祖,下面依次是師---昊---橐---綉---文叔---徽---繹---承---燕---榮---箕(庄)---明---隆---鎮---延---赴---益繹---談---墀---潘---霖---治---森---璨---堃---鑽---虞---蛟---覃---軾---邦---瑀---巋---善卿---灝---翊---元旺(斯)。

項師為項氏第一祖,項橐為項師之孫,第十代至項榮,項榮為項羽、項庄的父親,項羽與項庄為親兄弟,我們很清晰的看出項橐、項羽之間的世系。

此處有疑問,既然項橐十歲就死了,怎麼還會有綉、文叔等後代呢,更不用說項羽了


C. 項橐死於幾歲

項梁死時的年齡應該不超過50歲。 個人分析:項羽生於公元前232年

D. 項橐的大體生平事跡

聖公項橐的傳說

古人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古老的碑廓,雖無像花果山的美猴王、蓬萊閣的八仙那樣聞名全國乃至世界。但千百年來卻流傳著一個被孔子稱為師的聖公,足夠一方人在茶餘飯後調侃之用,還是耐人尋味的。

一、山清水秀、神童降生

在嵐山區的南部,巨峰和碑廓交界處,有條東西走向的山脈,綿亘起伏近廿華里。東頭一座山,峰巒聳峙,名叫幽兒崮,山峰成北南走向,在山峰的西北角,離峰頂 50米 左右,岩石形成一個圓圈,約有半畝地,過去這里有座奶奶廟,站在廟天井,南可望見海洲灣,海水在陽光照耀下好似一泓水晶。西邊一座山,叫聖公山。站在山前的碑廓鎮向北望,像是一個大椅子圈。圈內有座廟,叫聖公廟,坐北朝南站在廟天井裡近可看萬畝湖、綉針河、嵐坪鐵路和嵐兗公路上車來車往;遠可望見連雲港的雲台山。幽兒崮和聖公山之間有座矮山叫火石頂,似一條壓彎了的扁擔挑兩山。古時候有三條驛道從聖公山前經過。一是南北方向的,南經碑廓、青口、海州、下揚州,北經巨峰、沈町奔青州;另條東南西北向的,東經甫田莊、前合庄、安東衛到嵐山,西北經山西頭、朱蘆、墳疃、莒州、沂水到泰安。還有一條是西南東北向的,向西南經東西辛興、十字路,去沂州、徐州等地。東北經巨峰、濤雒、日照,奔膠、萊一帶。這三條驛道都在聖公山前的袁家莊交會。此地周朝屬紀國,後並於莒,到戰國時代,莒國先被楚滅,後被齊吞,成為齊國的南大門。

就在這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的袁家莊村後,住著一戶姓項的人家,妻魏氏。此家男耕女織,待人誠懇,鄰里和睦,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魏氏懷孕後,在家仍紡線織布,料理家務,出門拾草、撈柴、撿茹、挖葯,樣樣都干。這年的 陰歷四月初八日 ,與鄰居姑嫂二人一塊兒到幽兒崮挖葯材。來到崮頂西北角,感到腹中陣陣墜痛,不一會兒,魏氏生了一個男孩,哇啦一聲,響徹山谷。鄰居姑嫂二人前來幫忙,想脫件上衣包孩子回家,但孩子臍帶還未斷,母嬰仍相聯,姑嫂二人就用隨帶的柴刀剁,鏟子鏟,忙活了一大會兒,汗流滿面,臍帶仍未截斷。這時魏氏想起平時經常被茅草葉子劃破手指,劙破腳脖,就讓姑嫂二人用茅草劙試試,果然奏效,一劙兩斷,嫂子抱著孩子,村姑攙扶著魏氏,一同往回走。丈夫聽說妻子在山上生了孩子,就跑去迎。接過孩子一看,小孩子長的天格方圓,地格飽滿,脫口而出說,像個小橐(口袋)就叫他橐吧!魏氏同意,因姓項,以後大名就叫項橐。

二、語出驚人,孔子拜師

小項橐長得眉清目秀,水洗一般,無師自通,聰明過人。他自小就喜歡觀察事物,遇事好砸破砂鍋問(紋)到底。提出的問題使好多大人難以回答。夏天項橐見電閃雷鳴,瓢潑大雨隨之而降,就問父親:「天為啥打閃打雷?」父親說:「是天老爺讓打閃忍娘娘照明,他打雷轟劈壞人和妖怪。」項橐反問:「那壞人和妖怪只有夏天有,冬天沒有嗎?」父親張口結舌說不出道理來。一天,舅舅來走親,晚上在院里乘涼,天空晴朗,繁星滿天,舅舅逗項橐說:「橐兒,你說天上有多少顆星?」項橐說:「跟地上的人一樣多。」接著反問舅舅:「你頭發有多少?」舅舅回答:「跟你的一樣多,不信你數數呀!」項橐說:「行,你把頭發拔下來,我就數。」惹得在座的人哈哈大笑。

一次項橐正在門口玩,忽聽雞群嘎嘎叫,只看見雞亂竄,找埝躲藏。項橐抬頭看,一隻老雕翻上覆下的要抓那隻帶一群小雞正在覓食的老母雞。這時,項橐左手攏住老母雞,右手扳倒一棵臘樹條,一條腿蜷,一條腿跪,昂頭看著有恃無恐的老雕,當老雕再次俯沖下來,項橐右手一松,只聽撲哧一聲,老雕挨了一臘條,返回藍天,再也不敢回來了。

項橐常問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媽媽說,是你爸爸打魚,從涼汪里打撈上來,用漁簍背回來的。項橐雖然不信,但對涼汪卻產生了興趣,老想去看看。涼汪在灣溝河上,因水冬暖夏涼而得名,離袁家莊有五六里,發源於聖公山前,袁家莊東西兩條小河便是灣溝河的上游。夏天的一個中午:項橐和幾個小夥伴,順流而下,來到涼汪,正遇著一個怪物張牙裂嘴的要吃老漁翁,那怪物像水牛,長著獨角,兩眼發光,還會說話。看到這種情況,幾個小夥伴都有些打悚,便往後退。項橐想弄個明白,便問:「老大爺,怎麼回事?」老漁翁說:「剛才我在打魚,不想撈出一個小葫蘆,上面系著黃綾符子。我便解開綾,拔出瓶塞,想看看裡面裝的啥東西,不料想鑽出一個小東西,一打滾便長成這個冤家。二話不說,就要吃我。」那怪物陰陽怪氣的說:「我被玉皇大帝關在這里上千年了,沒撈著吃人,現在又餓又渴,不吃你吃誰!」項橐一眨眼高聲對老漁翁說:「你偌大年紀,還騙我們小孩,它這么大個身驅,還能裝進小葫蘆里嗎?」老漁翁急著說:「不信你問它!」小項橐便對那怪物說:「你真能屈能伸,就再鑽進這葫蘆里做個樣子我們看看,如果是真的,不但可以吃這老人,連我們這些小孩也可以吃!」那怪物聽了很高興,便越縮越小,最後變的像條小泥鰍,嘟的鑽進葫蘆里,項橐隨即將塞子擰緊。高喊,快拿黃綾符子來。將黃綾扎在葫蘆細腰上,又把它扔進涼汪,老漁翁這才恍然大悟,非常感激項橐救他的命。項橐告訴大夥,以後不要再碰這個孽種。從此怪物再也沒有出現過。

有一次,一個官差路過這里,他對項橐的聰明才智早有耳聞,就想親自見識一番,便以人馬皆餓為名,來到項橐家說明來意。項父母平時很好客,經常接濟人。這次見是官差,二話沒說便找了草料喂馬,隨後又問差爺想吃什麼,官差便說:「米面飯都行,但要廿樣菜」。這可把項父母難住了,拿什麼拼這廿樣菜呢?這時項橐從外面玩耍回來,見父母面有難色,就問父母是怎麼回事。父母就把經過說了一遍。項橐略加思索,便對母親說:「烙個大餅,用大蒜和醬拌生、熟兩盤韭菜就行了。」母親不解,項橐解釋說:「生韭熟韭,二韭(九)一十八,再加上蒜和醬,正好廿樣。」母親雖然心裡不踏實,但也只好如此照辦了。等到飯菜上桌時,把那個官差驚得目瞪口呆,暗暗佩服項橐的聰明才智。

俗話說,「話沒腿走千里」,一個七歲的小孩兒這樣聰明伶俐,很快傳遍了四面八方,也傳到了正在周遊列國的孔老夫子耳朵里。孔子想借東游看海,來會會這位神童。一天中午飯後,父親去鋤地,項橐跟著玩兒。在地頭的路上用小石頭圍了個圈,裡面用薄板石蓋了間小屋。正玩的高興時,忽然從西南驛道上來了輛馬車,上面坐著位長者,頭挽髻,寬袖長袍。後面跟著一些弟子。駕車的便是那個人死冠不免的子路。他頭戴盔,身披甲,手執長鞭,嘴裡不斷的喊,駕,駕!猛然看見一個小孩蹲在路中間玩,就大聲吆喝:「閃開!閃開!」項橐若無其事,照樣玩他的。子路滿臉怒氣,伸手要揍項橐,被孔子禁止。孔子下車問:「你這小孩子怎麼不讓路?」項橐說:「城躲馬?還是馬躲城?」孔子一時語塞,弟子們也啞口無言。只好繞「城」而過。子路氣未消,走到地那頭去麻煩了一會兒項父才走。項橐見他們走後,去問父親,他們說什麼來。父親這般如此的說了一遍,項橐說他們再回來,你就這樣告訴他們。再說孔子向北走了一會兒,看天色已晚,離驛站尚遠。特別聽說神童就在這一帶,未很好交談感到很惋惜。便決定原路返回,在此住宿。回來後,子路果然又去麻煩項父問:「你的鋤一天到底鋤多少下?」項父回答:「你的馬蹄一天抬多少下,我的鋤就鋤多少下。」孔子聽後很愕然,便問:「那會兒你說不知道,這會又這樣講,是誰教你的?」項父是個厚道人,不會說謊,便對孔子說了實話。孔子斷定這個小孩就是他要見的神童。便吩咐弟子們找店住下。打算進一步找項橐交談交談。這地方無論是民宅還是店家,都種秋齊棘子當院牆。孔子進店沒注意,袍子被棘子掛破了。一個弟子很惱火,便對圍觀的人有所指的說:「此地棘子甚多,自幼長刺,大了更惡,實乃無用之材。」項橐也在其中,一聽便知弦外有音,就問:「先生們,什麼是『有用之材』?」 孔子說:「諸木之中,唯有四季長青的松柏最好。」項橐接著問:「松柏確實是有用之材,你能說出松柏為什麼四季長青嗎?」孔子說:「因為松柏木質硬,無孔、心紅。」項橐接著又問:「那竹子可是心白有孔,為什麼也四季長青?」孔子無言以對。當晚不歡而散,各自休息。第二天一早,孔子便遣弟子去找項橐交談。去的人回來告訴孔子,項橐和幾個小夥伴們到東邊看日出去了。孔子便親自到村東去找。不一會兒便發現了項橐和另一個小孩兒正在池塘邊爭執著什麼。於是孔子便湊了過去,只見兩個小孩兒爭得面紅耳赤。那個小孩兒指著太陽說:「你看!你看!早晨它像車輪子,中午就像個盤盂,這不是早晨離我們近,中午離我們遠嗎?」項橐說:「離我們近必定曬人厲害,可早晨雖大,反而滄滄涼涼,但到了中午卻像火盆烤人,開水燙人呢?」正當二人相持不下,見孔子來到,便請教孔子。孔子哼哼啊啊也沒說出個所以然。這時,有群鵝在池塘哇哇叫著戲水。項橐就問孔子:「鵝的叫聲為什麼這樣大?」孔子說:「因為它的脖子長。」項橐說:「蛤蟆、蛙子脖子很短,叫聲也不小。」孔子又吱吱嗚嗚了。項橐誠懇地說:「人們都說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倫綱常,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聖人,怎麼這些事不給俺講清楚呢?」孔子長嘆一聲,俯下身子對項橐和藹地說:「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回頭對弟子們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矣。要不恥下問。」經孔子這一褒獎,項橐便名揚九州,震動朝野。以後《史》、《志》有關章節都有記載。據《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甘羅十二歲拜丞相時,還拿項橐作比喻,說服文信侯呂不韋讓自己出使趙國。南宋大儒王應麟編寫的《三字經》勸諸後生說:「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蓋出於此。

三、死後顯靈、真誠為民

人怕出名,豬怕壯。自孔子拜項橐為師,很快傳遍魯、吳、齊等國。那時正值天下大亂,各國都想拉攏人才,為自己服務。特別是齊國,由田氏篡了姜氏的政權,晏子為相仍提倡法制,與孔子的禮治針鋒相對,擔心項橐被孔子所用,為魯國效命,更怕莒國出了能人,揭田氏篡權的老底,恢復莒國,後果將不堪設想,就採取了先禮後兵的兩面手法,妄圖拉項橐為齊國政權效勞。

項橐十歲這年春天,齊國派來一員武將及隨從帶來一些禮物,來到項橐家。項橐父母見是官軍,便撲通跪倒,連連磕頭說:「不知軍爺到俺家有何事?」一位隨從見小項橐立而不跪說:「老爺到來,你為何不跪?」項橐說:「你們風塵僕僕,遠道而來,就是為了要我一跪嗎?」武將一驚,忙說:「免禮」。便說明來意,希望項橐到齊國,先學習後為官,享榮華富貴。項橐聽後便說:「海龍豈能與江鰷為伍,我是莒國小民,哪有資格到齊國參政?」武將一聽,便知不是同路人,及時回奏 齊 君。 齊 君決定趁早殺掉項橐,以免後患。再次派這員武將帶領一幹人馬前來殺項橐,想一刀結果了項橐性命。哪知項橐刀槍不入。折騰了半天,項橐仍然不死。有個軍師想出了一個鬼點子,去問項母,項橐生時用啥斷的臍帶。項母死活不說,武將下令將項母殺死,忿忿而去。等官兵走後,項橐將母親頭安到項母脖子上,吹了口氣,母親又活了,原來啥樣還是啥樣。這事傳到齊國, 齊 君更加恐慌,又派官兵來,不但把項母殺了,還大卸了八塊,臨走又把項母的心給帶走了。等官兵走後,項橐還是按老辦法把母親屍體一塊一塊對接起來,最後一看,母親少了心。項橐就到山中打死一隻狼,挖出心來給母親安上吹一口氣,母親又活了。 齊 君第三次派官兵來,把項母殺死後,將肺捎走了。項橐見母親少了肺,就把自己家狗打死,取肺給母親安上……。官兵第四次來時,殺死項母後,把膽給提走了。項橐就外出打死一隻兔子,取出膽給母親安上。如此三番五次的折騰,項母變成了一個「狼心、狗肺、兔子膽」的另一個人了。官兵最後來逮著項母問臍帶是如何斷的時,項母這時膽小如兔,便哭著說:「刀槍不入,就怕茅草劙。」於是官兵找來茅草將項橐頭劙下來,將屍體大卸了八塊,揚長而去。項父、項母看見兒子死的這樣殘,嗷嚎一聲,也昏死過去了,昏死中聽見項橐說「父親母親不要哭了,別累壞了身子,快將我的屍體裝到咱家缸里,蓋嚴,過七七四十九日,我還是你們的兒子。」項橐父母醒後,一交談是同樣的夢,就照辦了。由於父母盼兒心切,等呀等呀,待等到四十八天,母親再也按捺不住了,想只差一天看看也無妨,就掀開缸蓋一看,只聽啊呀一聲,眼看著項橐兩眼一閉,從此離開人間。二老後悔莫及,隨即也昏死過去。朦朧中又聽項橐說:「二老不要哭了,世道不允許我成長,我命該如此,就在西北山前,向鄉親們借三尺山地,把我埋在那裡。我道業淺,給鄉親們也中不了什麼大用,只是咱這山根十年九旱,要是旱大了,就燒幾炷香,一把稻草告訴我,我可到張天師那裡借點雲雨,濕個方圓十里八里的。」鄰里們知道項橐死了,就前來相勸、安慰。項父母就把昏迷中聽到的事和鄉親們講了。由於官兵們的驚嚇和失去兒子的痛苦,不久項橐父母也相繼離開人世。從此,只要天旱了,鄉親們就燒上香和稻草禱告。還真靈,一連幾年有求必應。鄉親們為了報答這位死後還惦記著大夥的神童,就在埋項橐的地方建了座小兒神廟,塑上小兒像,山從此叫小兒山。在生項橐幽崮頂上建了一座廟,把項母和鄰居姑嫂二人的像也塑上,叫娘娘廟,山叫有兒崮,從此有兒崮、小兒山上的茅草變成紅邊、紅尖兒,讓人們記取茅草殺項橐的血的教訓。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兒神演變成了聖公,又加上了老爺;像也成了白鬍子老者。娘娘廟也成了奶奶廟。小兒山也變成了聖公山,有兒崮卻被訛傳成了幽兒崮。

解放前,每年 陰歷四月初八 ——項橐生日這天,在幽兒崮唱大戲以示紀念。一些婚後無子的青年婦女這時也前來降香求子,生了兒子,又來討長命百歲索。年年如此,幾千年香火不斷。逢旱天就在聖公廟前唱戲,求雨。去聽戲的必須帶著蓑衣、斗笠或者雨傘,否則就會淋濕衣服。據說在這一帶下雷雨時,從來不帶雹子,這是因聖公怕下雹子砸壞父老鄉親們的莊稼。

聖公行雲降雨,使碑廓、巨峰一帶大收其利,隔著遠的鄉鎮看著眼饞,就來搬聖公老爺前去降雨,因聖公塑像是泥胎,不好動,會長們就想了個辦法,買來檀香木雕刻了聖公的上身,用黃楊木做了張小桌當下身,將龍袍一穿,就成了尊坐像,並配備了像縣太爺一樣的轎子和樂器,號稱「豐朝鑾駕」。有轎的地方來搬請就用八抬大轎,沒轎的地方就用聖公的專轎,行走時前邊旗牌,鳴鑼開道,後邊細吹細打。搬者只要誠心誠意,聖公也就有求必應,禮尚往來,及時降雨。如果無禮相待,聖公也將割袍斷義。一年,有個地方旱的著火。就用八抬大轎搬聖公,走到一座城門前,抬轎的人突然感到肩上千斤重,要求歇歇。後再抬,卻怎麼也抬不起來。鄉老們就說,討個簽吧,問問聖公是怎麼回事,就搖了搖簽桶,跳出一支簽,上面寫著:「我神靈雖小決不鑽小老婆褲襠」。鄉老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成門樓上是座娘娘廟。鄉老們只好領著轉路來到目的地,唱了幾出大戲,果然降了一場巧雨。人們都搶著種黃豆,秧地瓜,把送聖公爺回府的事給忘了。幸好有個鄉老惦記著此事,就找來一頭毛驢,將聖公像綁在驢身上,叫一個小放牛的趕著毛驢將聖公像送回。因為路上顛顛簸簸,將聖公屁股磨破了皮。從此以後,那個地方再來搬請聖公,怎麼也搬不動了。人們就把那裡就叫「聖人不到的地方」。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後期,五十七軍萬毅將軍率六六七團駐防聖公廟東南角的費家湖村,當時連續三個月滴雨未下,眼看麥苗就要枯死。春季無法下種,人畜幾乎無水可飲。萬毅將軍火了,就調來十幾門大炮朝天轟,官兵一起明罵老天對老百姓太狠了,暗罵蔣介石不抗日,但仍無濟於事。這時有個廟會會長找到萬毅將軍說:「這個地方先有劉黑七、徐小乾、鄭大瘤子三幫土匪搶劫,現在又有小日本鬼子侵略咱中國,造成這天災人禍、民不聊生的天地。往年天旱大了,我們就禱告聖公降雨,要不再禱告聖公試試?就怕土匪來搶劫。」萬毅將軍聽後說:「果真如此,只要對老百姓有利,我可保證廟會安全。」因而就許了三本大戲,唱完了第一本,天仍是驕陽似火、萬里無雲。廟會會長也有點擔心,就去討簽,討出兩支簽,頭支寫著「電光閃閃、雷聲轟轟」,第二支簽上寫著「天朗月暉」,會長們看頭支簽認為有雨可下,看第二支簽就有些不解,天晴月明怎麼能下雨呢!就去問和尚,和尚笑而不答。會長們更加忐忑不安,直到傍晚時刻,西邊天空先是飄來一片白雲,像領床席那樣大,不久白雲飛馳,烏雲密布,電閃雷鳴,大雨傾盆,下的山前山後,溝滿河平,連土搭的戲台都沖了一角去。幾個時辰後,雨過天晴,明月當空。會長們才鬆了口氣。這場雷雨,使碑廓、巨峰一帶方園近百里解除了旱情。

「聖公指路」也是人們常說的話題。靠近幽兒崮西邊的幾條溝叫五道河;再往西,靠近聖公山東邊的幾條溝叫大溝二溝;還有聖公廟西北角有個峽谷叫西北口子,這幾個地方都是溝壑縱橫,山高林密,住戶稀少。晚間,風吹樹響狼嚎狐叫,使人毛骨悚然。人行到此,往往迷路。這時,迷路的人只要禱告聲:「聖公老爺爺,你發發慈悲,讓我走吧!」這時,不是有老者指路,就是皓月露山,道路放光。人就如夢初醒,速奔前程、安然無恙,回頭道謝時,卻已不見老者。

聖公對老百姓是這樣,對壞人歹事,卻是另一幅面孔,不時還給點顏色看看。據說,在此之前,慣匪徐小乾在山西頭村殺了一百多口人,將該村洗劫一空,放火燒了半個村莊,然後竄到聖公廟示威,口吐狂言說:「都說聖公的轎子沒敢坐的,今天我就試試,看他怎麼著我!」接著就鑽進了轎子,喝著他的嘍羅抬著往東走,行不到一里路,就來了東北風大雨,直打轎門,無法前行,又喝令他的嘍羅抬著往回走,又來了西南風和大雨,將他抬回廟內、落轎後又颳起了旋風,將他嚇的出了一身冷汗,面如土色。不久,土匪之間為地盤狗咬狗,土匪朱信齋夥同五十七軍張步雲以招安為名,將其騙至黃墩繳械,連同嘍羅一百多人押解濟南,被韓復榘下令全部槍斃。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聖公廟被砸,木像被一個姓馬的忠厚人背回家,藏在自家的吊鋪上。老伴知道後,也非常支持老頭的菩薩心腸和行為。逢年過節就焚紙燒香磕頭,偷看聖公像。自此,這家事事順心如意,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老兩口吃不愁、穿不愁,乾乾凈凈,活到改革開放的年代。九十多歲了,生活都能自理。兒孫一大群,個個都孝順。上學的個個學習好,當幹部的個個步步高升、經商的年年盈利。一天,馬老頭突然倒地不起,奄奄將息,人們正忙著給穿壽衣,站在一旁的老伴也突然倒地,一口長氣送去,與世長辭。子女給兩位老人一塊辦喪事,一聲爹、一聲娘的哭。全村的人都說好心得好報,這叫善終!

再說說聖公像,在十年動亂初,「破四舊、立四新」時被搜出,弄到土地廟址上和土地爺一塊批鬥。一些到會的長者都沉默寡言,青年積極分子不管那一套,不但口誅筆伐,還動手動腳。一個青年跑到聖公像前說:「我當是聖公爺是個什麼東西,這不是個木頭刻的乾巴老頭嗎?」說著,照木像就是一耳光,當他回頭再想發言時,鼻子口裡直淌鮮血。到會的人面面相覷,會也不歡而散。據說,當時不知哪級有個指示,收繳的迷信品(多是舊書、家譜、神像)逐級上繳,由縣公安局統一保管或銷毀。會後,有個積極分子用兩條繩子將聖公像和四個站班像分別捆起來,用步槍挑著送到鄉公所。可是,這個人回來後,一頭扎進屋裡,從此不出門,連吃也不出來。聽到外邊有人,就往床底鑽,家屬送過飯來,也在床底吃,過了不長時間就死了,人們說什麼的都有。

廟宇隨著時代的變革和掌權者的好惡,或毀或建,其文化或興或斂,已成規律。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期,日照共產黨在廟宇內開會,領導農民暴動,震驚了南京國民政府和山東的韓復榘。他們除了殘酷地鎮壓了日照暴動外,還把看山住廟的統統看成通共,命令住山根的「遷戶合村」推行「保甲」制度,借廟上常住土匪為名,當地國民黨頭面人物,一把火將幽兒崮上的奶奶廟化為灰燼。一九四五年七月間,日本鬼子侵佔幽兒崮,安上據點,又將廟天井那棵五、六摟粗的銀杏樹齊胸以下用斧劈了燒火。日本鬼子垮台後,由人民政府接收,看其不能再活了,就殺倒解板做了公用。聖公廟是抗日戰爭前期,在農民樹的菩薩由農民丟的引導下,由當地民兵拆除。「十年動亂」間兩座廟上的幾幢碑一同被粉身碎骨,盪然無存。聖公廟上只剩下一株刺柏和一株梭欏樹。

近幾年,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廟文化及經濟也悄然興起,因而聖公廟的傳說又有了新的內容:前年有個在東北做生意發了財的老闆,不知出於什麼動機,要投資重修聖公廟,得到有關部門和群眾的支持。

原聖公廟址前牆根有棵柿樹,施工礙事,施工人員將樹刨倒,放在一邊。這樹根系發達,被一個根雕愛好者看中,出錢買去,先用手扶拖拉機運。將樹搬上車後,沒走多遠,拖拉機一歪,樹根從車廂滾到地上,買者認為車小了,又找來農用汽車,結果沒走多遠汽車又被壓壞了。這下買者傻眼了。正在一愁莫展之際,一位前來觀看的長者說話了:「這是聖公廟產有近百畝山場,是官山,原屬日照縣人民政府,現轉嵐山工委,交本地有關村看管。國家早有明文規定,凡屬古樹名木,興在不興壞。咱當地有個傳說,凡對聖公山添彩、有益於人民的事,就大膽的干,自然安然無恙。如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打張庄水庫,開門辦學,碑廓中學師生在此開山種茶都平安無事。這棵柿樹雖不是古樹也快七十歲了,有礙施工可往前挪呀!為啥要它一死?這不,聖公顯靈了不讓走,你們這些年幼的,只有燒紙香,放鞭炮,向聖公賠禮道歉才能將此樹運走。」於是有關人員照辦了,又找來重型車,才將此樹運走。

現在聖公廟已建成,站在聖公廟前的水庫大壩上看,廟後山頂青松滴翠,廟東西兩邊蘋果園、栗樹園成片,山腳下有幾百畝茶園像少女的裙子,點裰的聖公山也像尊彌勒佛,它身被巨峰,澤惠東港,懷抱碑廓,提攜嵐山。他近看嵐坪鐵路和嵐兗公路、鋼廠大路,遠望同三高速公路,正張開笑口像在歡迎四面八方遊客和施者的到來。

E. 項橐的歷史記載

唐·吳筠
太項冥虛極,微遠不可究。
稟量合太初,返形寄童幼。
孔父慚至理,顏生賴真授。
泛然同萬流,無跡世莫覯。

F. 請問有誰知道 孔子之師項橐 是怎麼死的

項橐三難孔子的故事盛傳之後,諸侯國君和周天子怕這小兒日後長大,一旦輔佐於哪家諸侯,定能一統霸業。這等國之棟梁,豈能為他國所用?於是,列國諸侯爭相派出武士,打探項橐住處,以便劫持在自己國中,日後重用。
為躲避戰亂,項橐父母一邊在山上住著,一邊乘戰亂空隙到田裡播種鋤草。後來就見有三五成群的武士、暗探打聽他們的兒子,只覺得事情有些蹊蹺。項母擔心兒子口直心快,說不定會惹出什麼事端來,就讓項父把項橐藏在東邊山上的石洞里,用石頭把洞壘緊,早晚送飯來吃。哪知此事正被吳國、齊國武士暗中盯梢探知。兩國武士同時圍住洞口,各勸項橐投奔自己國中,被項橐嚴辭拒絕:「回去告訴你們的國君,項橐是紀國人,根在紀國,紀國雖亡但土猶在,無土之根則朽,項橐豈能離土!」
兩國武士勸說不成,各展手中兵刃,急相奔向洞中劫持項橐,便在洞口內外殺將起來,最後吳國武士殺退了齊國武士,把項橐劫持在手,正待往山下走,卻見被殺退的齊國武士帶著兵將在山下擺開陣勢。吳國武士見硬闖不行,遂在山中隱藏,准備乘夜色走脫,這樣一直相持了五天五夜,吳國人自帶的干糧早已吃完,就派人尋找充飢之物。
兵將圍了山,項母幾次都無法將飯菜送去。因而茶飯不進、淚濕衣襟,項父一旁不住地相勸:「咱吃點飯,顧顧自己,他們不會把橐兒怎麼樣的。」項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俺不擔心他們能把橐兒怎麼樣,你忘了咱橐兒在竹河崖下生時,臍帶鐵石不入,用茅草葉子劃斷的?可這五天餓也餓死橐兒了!」
夫妻倆的話正好被吳國人聽到了,遂到竹河崖采了茅草,把項橐按倒在地,喪心病狂地用茅草割下了項橐的頭顱。
就這樣,聰穎正直的項橐,為了自己的名節,誓與國家同在,在諸侯爭霸戰中遇害,年僅十二歲。

G. 歷史上的神童為何都命不長比如:甘羅、曹沖、項橐

這很公平,若有人一生富貴世代富貴這才叫不公,比如今天的貴族們

H. 歷史上真的有項橐嗎他的事跡在什麼書中出現過,可信是真有其人嗎求解。。

《戰國策·秦策五》:
"甘羅曰:'夫項槖生七歳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歳於茲矣!君其試焉,奚以遽言叱也?'"後以"項橐"代稱早慧的兒童。 據考,這種說法最早見於《戰國策》。

I. 天妒英才,歷史上三個早逝的神童,其中一個因太聰明竟被逼自盡嗎

天才,神童這些詞彙,很多人都不陌生。人們一直認為那些從小就表現出天賦異稟,並且在特殊領域中有出人表現的孩子們,叫做神童。他們有的人可能是小小年紀,就會吟詩作賦,口若懸河;有的孩子可能是很小的時候,就有了十分的學問,對人世間的思考和對生命的悟道,都比成年人還要精深;還有的人,可能是天生神力,力能扛鼎,氣吞如牛。這些孩子,都和其他的人不一樣,他們雖然聰明,但是無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樣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雖然每戶人家都希望自己能誕下神童,養育天才,可是歷史告訴我們,真正的神童,並沒有那麼快樂,他們要承受更多的壓力和更大的期待。

J. 神童項橐怎麼死的

神童項橐
昔仲尼,師項囊。賈盛街,尚勤學。
這你說的是孔子勤學的故事。孔子說,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學而知之者。即使是生而知之者還要學習,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聰明,但是不認真求學問,依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為,就把自己給毀了。孔子是聖人,也還是活到老學到老,他曾虛心向七歲的項橐學習,給後人做了好榜樣。
相傳,孔子有一次與弟子們東游,車馬行之幾的時候,大道邊上有幾個嬉戲的童子,有一位童子立於路中不動。子路見狀,停車呵斥道:「小孩子怎麼不讓車呢?碰到你怎麼辦呀?」
童子說:「陳渠在此,車馬安能通道?」孔子嘆聲道:「城在何處呢?」
童子說:「鑒於足下!」孔子下車觀看時果間小玩立於石子、瓦片擺成的「城」中。童子問:「是乘上車碼還是車馬讓陳?」孔子孝道
:「好另類的童子啊!請問你叫什麼名字,多大年紀了?」
小娃兒倒:「我叫項橐,年方七歲了。請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
:「我是魯國孔丘。」
象馱金島:「牛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啊!」那麼我請教您三個問題,達達出來我就讓程讓路但打不出來就請繞城而過。
孔子覺得項橐這小孩很有意思,於是笑道:「一言為定!」
向陀說:「天地人為三才,夫子可掬天有多少星辰、地有多少五穀、人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搖頭說:「我還真的不知道耶。」項橐得意道:「我來告訴您,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臉無辜,人有黑白兩根眉毛。」
項橐再問:「什麼水沒有魚,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葉?什麼花沒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魚;柴草燈燭是火就有煙;沒有葉不成樹,沒有車有哪裡有花呢?」向陀聽後晃著腦袋說:「不對,是井水沒魚,螢火沒煙,枯樹沒有,雪花沒枝。」
項橐又問:「什麼山上無石呀?什麼車子無輪?什麼牛無毒?什麼馬無車?什麼男人沒有妻子?什麼女人沒有丈夫?」
孔子無奈地說:「誒呀,我還是不知道。」
項橐誘導:「土山無石,橋車無輪,泥牛無犢啊,木馬無駒兒,神仙無妻,仙女無夫!」
孔子心中實在是敬佩這個七歲的孩子,於是向象馱行李,繞著城兒過。
這就是後世傳說的「項橐三難孔夫子」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項橐怎麼死的真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