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回族歷史有多久

回族歷史有多久

發布時間:2021-02-05 19:50:47

① 回族的歷史比伊斯蘭教早嗎回族人的歷史距今有多長時間,伊斯蘭教的歷史距今有多長時間了

回族這個說法出復現很晚的,大概是制在明清時期才有這個說法,而且回族人群血脈很混雜,有部分是色目人,有部分是漢族改信,而色目人就更是沒法說了,元朝時幾乎把所有西域來中原的都成色目人。不信的話,你看看回族人的長相,有幾乎跟咱們一樣的,有深目高鼻的。而且現代回族和民國時的回族也不是一回事,民國時民族才5個,滿蒙回藏漢,所有信奉伊斯蘭的都是回族。
而伊斯蘭出現的早了,在7世紀時就開始靠著馬刀傳教了,伊斯蘭最早的傳播都是靠著武力,征服,呵呵。

② 回族有多長的歷史文化,他們有自己的文化嗎

我是一名回族穆斯林。這個問題要從歷史上回族的起源和血統談起。最初回族的前身被史書稱為「胡人」「 色目人」。 中國回族起源於自唐朝初期已來,就到華經商訪問的阿拉伯地區和波斯地區的穆斯林,特別在元朝早期蒙古人西征時,從阿拉伯-波斯-中亞地區,征發了大量青壯年學者軍士工匠來華,並通過和當時以漢族為主的其他民族的通婚,在歷史上正式形成了中國的回回民族,在中華大地上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因此,在史書上曾有「元代回回遍天下」的這種說法。 因此,回族最初的民族語言是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同時也把漢語作為自己的第二母語來使用。 在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許多回族將領立下了汗馬功勞。如常遇春-胡大海-沐英-藍玉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在明王朝正式建立後,朱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王朝的統治,限制其他民族的發展壯大(被推翻的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之前的如西夏和金朝是由契丹和女真人建立)。在洪武年間屢次發布禁令,禁止回族人(胡人 色目人),姓胡姓(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姓氏),穿胡服,講胡語。強行命令回族人以漢姓漢服漢語為本民族的標本。因此,在朱皇帝的高壓政策下(此人一貫如此,如在開國後短短十幾年間,就把幾乎所有的開國功臣消滅干凈),回族人被迫放棄阿拉伯語和波斯語,以第二母語 漢語為本民族的基本交際用語。僅僅在宗教用語方面還保留使用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詞彙;只有少數學者阿訇才懂得阿拉伯語或波斯語。 這就是回族在族屬和語言方面的變遷史。希望我的回答對樓主的問題有所幫助。

③ 回族發展史

中國回族起源於自唐朝初期已來,就到華經商訪問的阿拉伯地區和波斯地區的穆斯林,特別在元朝早期蒙古人西征時,從阿拉伯-波斯-中亞地區,征發了大量青壯年學者軍士工匠來華,並通過和當時以漢族為主的其他民族的通婚,在歷史上正式形成了中國的回回民族,在中華大地上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因此,在史書上曾有「元代回回遍天下」的這種說法。
因此,回族最初的民族語言是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同時也把漢語作為自己的第二母語來使用。
在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許多回族將領立下了汗馬功勞。如常遇春-胡大海-沐英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在明王朝正式建立後,朱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王朝的統治,限制其他民族的發展壯大(被推翻的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之前的如西夏和金朝是由契丹和女真人建立)。在洪武年間屢次發布禁令,禁止回族人(胡人
色目人),姓胡姓(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姓氏),穿胡服,講胡語。強行命令回族人以漢姓漢服漢語為本民族的標本。因此,在朱皇帝的高壓政策下(此人一貫如此,如在開國後短短十幾年間,就把幾乎所有的開國功臣消滅干凈),回族人被迫放棄阿拉伯語和波斯語,以第二母語
漢語為本民族的基本交際用語。僅僅在宗教用語方面還保留使用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詞彙;只有少數學者阿訇才懂得阿拉伯語或波斯語。
這就是回族在族屬和語言方面的變遷史。希望我上述的回答對樓主的問題有所幫助。

④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回族

公元7世紀中葉,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經海路和陸路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內以及內地的長容安、開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征,西域人大批遷入中國,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回族。回族是中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有人口約981.68萬(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新疆、青海、甘肅、陝西、山西、河北、天津、北京、上海、江蘇、雲南、河南、山東、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也有不少聚居區。

⑤ 回族的起源

回族的先祖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時期來到中國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他們往往集中住在稱為「番坊」的居住區內,接受當地政府的管理,同時享有一定的自治權。番坊居民眾多,史載唐末僅在廣州一地就多達十餘萬。一般還應包括10世紀中期以來分布蔥嶺東西及喀什噶爾等地改信伊斯蘭教的部分回鶻人後裔在內。

元、明以來,不少蒙古貴族及其士卒因接受伊斯蘭教信仰而逐漸同化於回回之中。明代哈密地區的哈剌灰人,原是蒙古人,正德(1506~1521)以後由哈密遷到肅州,到萬曆年間已經「不食豬肉,與回回同俗」。這些習俗信仰都改變的民族,就被聚合在一起,統稱為「回族」,這也是現代回族人的起源。

⑥ 回族的發展歷史和現狀

回族是目前中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公元7世紀中葉,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回經海路和陸路答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內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征,中亞的穆斯林(伊斯蘭教徒的特稱)大批遷入中國,以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為主,後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回族。

回族,有人口約9,820,000人(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肅、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雲南、山東也有不少聚居區。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在長期歷史過程中吸收了漢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生活習俗。 漢語為回族的通用語言,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動中,回族保留了大量阿位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彙,在邊疆民族地區,回族人民還經常使用當地少數民族的語言。 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點。在內地,回族主要與漢族雜居;在邊疆,回族主要與當地少數民族雜居;大都分布於水陸交通線上,因此經濟文化較為發達。 回族主要從事農業,有的兼營牧業、手工業。回族還擅經商,尤以經營飲食業突出。喜愛摔牛的運動,喜食炸油香。

⑦ 回民 歷史

肯定和伍子復胥沒有關系,因為伍子制胥時期還沒有回族呢
個人認為各城關地區回族較多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回族歷史上比較注重商業,而商業活動主要就是發生在城市當中。
第二,古代,特別是元明兩代,軍隊中有很多回族官兵,很多重要的城市中都會有駐軍,因而很多歷史上比較重要的城市都會有一些回族。
當然,也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說古代民族政策方面的原因。

⑧ 中國回族的起源 歷史 重大事件

回族誕生史

回族是以中亞細亞各民族為主要族源,並以移民遷徙方式和商業交流活動在中國境內逐漸形成的一個統一的、保持伊斯蘭文化傳統的民族共同體。回族族體的最早來源可追溯到公元7世紀(唐宋時期)來華經商留居的穆斯林「蕃客」後裔;回族主要來源是公元13世紀蒙古人西征以及元朝時期以各種身份從波斯、中亞細亞和阿拉伯等地大批簽發或自願東來的各族穆斯林(他們首先成為元朝社會地位較高的色目人之主要組成部分,人數達到數十萬);回回民族在形成、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分別吸收了所在地區的漢、維吾爾、蒙古等民族的部分成員。

從唐至元末,是回回先民逐步增量移入中國並形成為民族的時期。回回人在13世紀初就與大漠南北的蒙古人有交往,1203年鐵木真遭襲潰退至班朱尼河飲水盟誓者19人中有回回3人,是建立蒙古汗國的功臣。在元代,回族(元代官方「回回」一詞主要被用來指從中亞、西亞、阿拉伯地區東來的各族穆斯林)被蒙古統治者劃入色目人范圍(色目人:元朝統治者對西域包括歐洲各族人及西夏人的總稱),輔助治理國家,社會地位較高,先後有26人任中書省宰相,在行中書省任省臣者有61人次,從而奠定了回回民族形成的有利條件。他們重修了廣州、泉州、揚州、長安等地早在唐宋時期就建立起來的清真寺,又在各個散布地區建立了各種規模的清真寺,並圍寺而居,形成一個個以清真寺為中心的"寺坊"社區。在元朝這種東方式的、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國家內,通過回回商人經商、官宦流任、宗教職業者傳教等自由往來方式,將這些"大分散"於各地的寺坊,串連成有密切聯系的共同區域;回回人在與漢民族的長期生產、生活交往中,逐步以漢語言為交際工具;並形成以農業為主,兼營畜牧業與手工業,善於經商的共同經濟特點。雖遠離西域,但他們入籍"東土",總體社會地位高於漢人又低於蒙古人的共同境遇,最終促成了他們在伊斯蘭教的信仰和文化的紐帶聯結下聚合為一個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群體,伊斯蘭文化成為回族的主流文化。回回人還在不背離基本信仰的原則下,吸收、融會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有關內容。

明清兩代,是回族遭遇磨難與形成主要聚居區的特殊時期。明朝及清代前期,官方大致以「回回教」統稱今回、維吾爾、東鄉、撒拉等民族。明初官方曾禁胡語、胡姓、胡服、胡飾,不許本類自相嫁娶等。在西北地區,繼元代安西王阿南達(一寫阿難答)「所部十五萬眾」皈信伊斯蘭教融入回族後,明代不斷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歸附回回」被安置在陝甘、新疆各地,拓荒種地,至明末清初,「寧夏至平涼千餘里,盡系回庄」(乾隆四十五年陝西巡撫畢沅奏摺)。此時寧夏境內回族所居連片地區已有「平羅三十八堡、金靈五百餘寨」。在雲南、華北各地、運河兩岸,也正式形成許多回回聚居區。同時, 隨著漢語化的過程,回族失去了其先民所使用的阿拉伯語、波斯語及突厥語,回族傳統文化特別是宗教文化的傳承一度出現了危機。於是,回族宗教界人士以陝西胡登洲為代表起而創辦經堂教育,以王岱輿等為代表興起漢文伊斯蘭教著作的編譯運動,力圖拯救。從而使回族的文化教育在明末清初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隨之由於清朝在法律、民族宗教政策方面對回族的嚴格限制與歧視、迫害,遏制了回族的發展。鴉片戰爭以來,隨著西方資本主義殖民侵略的加劇和國內封建主義的嚴重壓迫,清朝政府先後在回族內外挑起多起宗教糾紛與回漢仇殺事件,從而激起蘇四十三起義、田五起義、雲南回民起義、貴州回民起義、陝西回民起義、寧靈回民起義、河州回民起義、西寧回民起義、河湟回民起義等。

20世紀初,在各族人民共同的歷史遭遇與共同的斗爭中,回族人民在對民族與國家的關系日益明確;對中華民族的相互依存關系有了新認識;對民族與宗教的關系、民族發展與教育普及的關系以及不同宗教,不同教派的關系進行了反思,從而引發了一場回族新文化運動,一直持續到40年代末。回族改革人士和知識分子還提出各民族化除畛域,「各信各教,各享自由」,主張民族團結的觀點,並倡導回族內部進行宗教改良,發展民族教育,這些思想為後來回族各界投入抗日愛國斗爭做了思想理論准備。在近現代回族新文化運動中,回族教育歷經艱辛,獲得空前發展。

從唐代回回先民到新中國成立前,回族經濟一直處在封建經濟發展階段。回族分布的廣泛性,決定了回族社會經濟生活的多樣性,回族社會經濟類型,既有農業經濟,又有商業經濟,還有畜牧業經濟。商業經濟在歷史上是回族社會的最具特色的傳統經濟。元代以後,回族經濟的主要形態是農業經濟,而以農業為主又兼營畜牧業、家庭手工業與商業,在歷史上一直是回族家庭經濟的重要特色。由於回族是以外來人口為主體,以遷徙方式在中國大地上分散居住而形成的民族,初始時期佔有土地多為當時的荒漠曠土,回族農民往往能以勤苦耐勞的精神把這種土地開發為沃土,進行農業耕作。各地回族農民還為彌補農業收入的不足,利用耕余、農閑時間兼營畜牧業或屠宰、製革、榨油、運輸等家庭副業,這是回族農業經濟的突出特點。

⑨ 回族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這個問題要從歷史上回族的起源和血統談起。最初回族的前身被史書稱為「胡人」「 色目人」。 中國回族起源於自唐朝初期已來,就到華經商訪問的阿拉伯地區和波斯地區的穆斯林,特別在元朝早期蒙古人西征時,從阿拉伯-波斯-中亞地區,征發了大量青壯年學者軍士工匠來華,並通過和當時以漢族為主的其他民族的通婚,在歷史上正式形成了中國的回回民族,在中華大地上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因此,在史書上曾有「元代回回遍天下」的這種說法。 因此,回族最初的民族語言是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同時也把漢語作為自己的第二母語來使用。 在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許多回族將領立下了汗馬功勞。如常遇春-胡大海-沐英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在明王朝正式建立後,朱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王朝的統治,限制其他民族的發展壯大(被推翻的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之前的如西夏和金朝是由契丹和女真人建立)。在洪武年間屢次發布禁令,禁止回族人(胡人 色目人),姓胡姓(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姓氏),穿胡服,講胡語。強行命令回族人以漢姓漢服漢語為本民族的標本。因此,在朱皇帝的高壓政策下(此人一貫如此,如在開國後短短十幾年間,就把幾乎所有的開國功臣消滅干凈),回族人被迫放棄阿拉伯語和波斯語,以第二母語 漢語為本民族的基本交際用語。僅僅在宗教用語方面還保留使用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詞彙;只有少數學者阿訇才懂得阿拉伯語或波斯語。 這就是回族在族屬和語言方面的變遷史。希望我的回答對樓主的問題有所幫助。

⑩ 回族有多少年歷史

回族是中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稱禮回拜寺。公元7世紀中葉,答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經海路和陸路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內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征,西域人大批遷入中國,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回族。回族的通用語為華語,第二語言為阿拉伯語,在回族群內部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00年統計人口有981.68萬人。

閱讀全文

與回族歷史有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