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達州的歷史
達州市歷史悠久,公元前314年設置宕渠縣,唐時設置渠州、通州、二郡,北內宋改通州為達州。容解放後,設達縣地區,轄13個縣、市、區。1993年劃出巴中地區,設達川地區。1999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達川地區,設立地級達州市,達州市政府駐通川區。轄通川區、萬源市、達縣、宣漢縣、開江縣、大竹縣、渠縣,幅員面積1.66萬平方公里,人口615萬,被譽為川東明珠。
⑵ 達州這個城市有多少年歷史啊
歷史沿革
達州上古時屬巴地,夏屬梁州,殷商屬雍州,春秋戰國屬巴國,秦和西漢屆宕渠縣.東漢和帝時在今達縣城置宣漢縣,劉宋永初年間(420~422),升宣漢縣為巴渠郡,轄宣漢,始興,巴渠,東關,新安,下蒲,晉興七縣.梁大同二年(536),廢巴渠郡置萬州,轄開巴郡,新安郡,萬榮郡等七郡.西魏廢帝二年(553)改萬州為通州.隋大業三年(607)通州改為通川郡.唐武德元年(618)復名通州.武德三年,於通川縣城置通州總管府,轄通,萬等八州.武德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貞觀五年(631),廢都督府.天寶元年(712).改通州為通川郡.乾元元年(758)復名通州.宋乾德三年(965),通州改名達州.明洪武九年(1376),降州為縣.正德九年(1514)復升為府級州,轄東鄉,太平二縣.清嘉慶七年(1802),改達州為綏定府.民國2年(1913)撤綏定府.民國24年,川政統一.置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區.1950年改行政督察區為川北行署區達縣專區,1952年改為四川省達縣專區,1968年改為四川省達縣地區,1993年更名為達川地區.2000年又撤除地建市,改為達州市.達州城歷為郡,州,府,專區,地區治所.解放後,設達縣地區,轄13個縣、市、區。1993年劃出巴中地區,設達川地區。1999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達川地區,設立地級達州市,達州市政府駐通川區。轄通川區、萬源市、達縣、宣漢縣、開江縣、大竹縣、渠縣,幅員面積1.66萬平方公里,人口615萬,被譽為川東明珠。
城市總面積和建成區面積
達州市中心城市規劃面積2005年為2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194.3公頃。
城市總人口、市非農業人口、主要民族構成
全市總人口615.7萬人,男性323萬人,女性292.7萬人,主要是漢族。其中城鎮人口158.56萬人,農業人口457.14萬。
城市主要經濟指標
2002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926412萬元,一產業增加值286714萬元,二產業增加值388443萬元,三產業增加值251255萬元。全市財政一般性收入1—7月39930萬元。消費品價格指數99%。進出口總額1—7月510萬美元。
城市支柱行業和主要的名牌企業、主要名優土特產品
目前達州市已初步建成以冶金、化工、食品、紡織、建材、醫葯為骨乾的工業體系。達州鋼鐵集團、智強集團、地奧天府葯業、恆成能源等構成了達州的名牌企業。名優土特產品有宣漢桃花米 、渠縣黃花 、宣漢黃牛、燈影牛肉、大竹東柳醪糟 、三匯特醋 、"智強"核桃粉、通川大麴等。
城市主要旅遊資源 達州市山河秀麗,文化淵遠流長,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古文物之珍品——渠縣漢闕,現有數佔全國四分之一,堪稱我國古代文化的燦爛瑰寶;有集佛、道、基督三大宗教於一處的達縣真佛山廟宇,被稱為佛門聖地,是省級風景名勝區;開江的金山寺宏偉壯觀,被譽為「西屬金山」;有不是三峽而勝似三峽的宣漢樊噲百里峽風光;還有輝渾古樸、幽靜清雅的省級達縣鐵山森林公園和省級大竹銅鑼山竹海公園;萬源市八台山雲海?quot;川東峨眉"之稱;達州市鳳凰山公園秀麗精巧;宣漢縣江口湖碧水映藍天;萬源花萼山雄奇壯觀 ;萬源官渡山水淋洞猶具"巴山畫廊"神韻;寶石橋水庫波漣蒼穹,儲水億方;達州市仙女洞巴渠文化村使人情牽夢繞
⑶ 渠縣的歷史文化
三匯彩亭
渠縣三匯彩亭會在全國都屬獨一無二的民間藝術,它融鐵工、內木工、刺綉、縫紉、建築於容一體,匯文學、繪畫、雕刻、力學於一爐,結構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絢麗,工藝精湛,頗富特色,是川東地區民間藝術瑰寶。
渠縣漢闕
四川渠縣漢闕是中國現存手地面上時代早且保存完整的仿木結構建築遺存。全國僅存29處漢闕中,渠縣就有6處7尊,分布在土溪岩峰兩鄉不足10公里的古驛道旁,素有「漢闕之鄉」的美稱。
劉氏竹編
作為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成果項目,具有「提花編織、以竹作畫」的特點,以編工精細見長,散發出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呷酒釀造技藝
歷在渠縣素有「九月九,做呷酒」的說法。因為閑暇的農家婦女習慣在九月初九這天,將高粱浸泡蒸煮,然後撒入曲葯密封貯藏在陶瓷器皿中釀酒。據《華陽國志》、《後漢書》等古代文獻記載:呷酒與中華文明同步,起源於秦漢前、古都車騎城(現四川渠縣土溪城壩村),賨人建立了賨國,發明、釀造了醇和怡暢的呷酒。公元前314年,秦滅巴蜀置宕渠郡,秦王賜賨人進貢的「清酒」為宮廷御酒。秦末漢初,賨人助劉邦滅秦,漢高祖品呷酒,觀巴渝舞,欣然封呷酒為漢朝貢酒,年年進獻。
⑷ 達州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達州(四川省地級抄市)
達州是四川省下襲轄的地級市,位於四川省東部,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農業大市、資源富市、工業重鎮和交通樞紐,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素有「中國氣都、巴人故里」之稱,是國家「川氣東送」工程的起點站。
達州歷史悠久,自東漢建縣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歷為該地區州、郡、府、縣所在地。
信息來源:網路
⑸ 四川達州渠縣的風土人情
達州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轄7個縣(市、區),幅員面積1.66萬平方公里,人口646萬,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經濟大市、資源大市和文化大市,素有「川東明珠」之美譽。
聞名遐邇的紅色土地。1923年,川東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宣漢成立;1929年,萬源固軍壩起義開啟了達州土地革命的征程,創立了四川最早的革命武裝力量——中國工農紅軍四川第一路游擊隊,達州成為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哺育了王維舟、張愛萍、魏傳統、向守志等50多位共和國將軍。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指揮了關系紅四方面軍生死、川陝蘇區存亡,影響整個工農紅軍命運和中國革命前途的「萬源保衛戰」,孕育了「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的紅軍精神。
資源開發的戰略高地。達州資源富集,天然氣儲量高達3.8萬億立方,探明可采儲量6300億立方,被稱為「中國氣都」,宣漢縣普光氣田是全國最大的整裝海相天然氣田;薴麻種植面積、產量佔全國30%,是「中國薴麻之鄉」;有「液體黃金」之稱的油橄欖種植面積達10萬畝,被譽為「中國油橄欖之都」。煤、石灰石、富鉀鹵水等28種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化工、煤電、冶金、紡織、食品、醫葯、建材等工業體系逐步完善。正著力打造中國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川渝鄂陝結合部大城市、秦巴地區經濟文化強市,全力建設活力達州、開放達州、和諧達州。
巴人文化的發祥寶地。達州歷史悠久,上古屬巴地,夏朝稱「巴方」,商朝稱「巴奠(甸)」,西周封為子國,首領為巴子,通稱巴國。自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設縣治所,隋唐稱通州,宋元明清為達州。達州地傑人靈,戰國四君子之一春申君、西蜀名將王平、宋代文學家張思訓、清代思想家唐甄皆出於達,李嶠、劉晏、元稹等唐宋兩朝6位宰相曾宦居於此。達州文化璀璨,渠縣漢闕多達6處7尊,居全國之最,被譽為「漢闕之鄉」;「羅家壩巴人遺址」 出土文物涵蓋兩漢、周、商、夏、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有3000-4700年的歷史,是繼三星堆遺址之後古巴蜀文化的三顆璀璨明珠之一。
旅遊發展的希望之地。全市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國家AAA級旅遊區2個、AA級旅遊區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贊為「西南奇勝」。萬源八台山、花萼山雄奇壯麗,幽深高遠,有「川東小峨眉」之稱;宣漢百里峽,風光秀麗,曲折幽深,不是三峽勝似三峽;大竹五峰山竹海綿連萬余畝,相傳為「天下竹林之根」;宗教勝地達縣真佛山廟群集「佛教、儒教、道教」於一地;燈影牛肉、舊院黑雞堪稱達州獨有。原生態的自然風光、無可復制的人文歷史、巧奪天工的原產地特產,蓬勃興起的的達州旅遊業日益為世人所關注。
四通八達的樞紐要地。達州北與陝西接界,南與重慶相依,東與三峽庫區及鄂西地區相通,地處川渝鄂陝結合部,是西部地區川陝渝大經濟圈的地理中心。河市「3E級」機場,「空客」起降繁忙;襄渝鐵路、達成鐵路、達萬鐵路往來有序,運載量僅次成渝,居西南第三;達渝高速、達成高速、達陝高速(在建)、國道318、210縱橫全境;浩盪的洲河,匯渠江入嘉陵,下重慶進長江,是天然的出境黃金水道。受中國西部四大名城(成都、重慶、武漢、西安)的輻射帶動,達州已成為大西南、大西北、中部地區的交通樞紐和四川通江達海的東通道。
⑹ 四川達州歷史
達州歷史悠久,自東漢建縣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歷為該地區州、郡、府、縣所在地。
達州上古時屬巴地,夏屬梁州,殷商屬雍州,春秋戰國屬巴國,秦和西漢屬宕渠縣。
東漢和帝永元八年(96年),析渠縣置宣漢縣。
劉宋永初年間(420~422),升宣漢縣為巴渠郡,轄宣漢、始興、巴渠、東關、新安、下蒲、晉興七縣。
梁大同二年(536),廢巴渠郡置萬州,轄開巴郡、新安郡、萬榮郡等七郡。
西魏廢帝二年(553)改萬州為通州。
隋大業三年(607)通州改為通川郡。
唐武德元年(618)復名通州。
武德三年,於通川縣城置通川總管府,轄通、萬等八州。
武德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
貞觀五年(631),廢都督府。
天寶元年(712)。改通州為通川郡。
乾元元年(758)復名通州。
宋乾德三年(965),通州改名達州。
明洪武九年(1376),降州為縣。
正德九年(1514)復升為府級州,轄東鄉、太平二縣。
清嘉慶七年(1802),改達州為綏定府。
民國二年(1913)撤綏定府。民國24年,川政統一,置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開江,開江解放。11日大竹解放,12日渠縣解放,15日達縣解放,17日宣漢解放,29日萬源解放。至此,達州所屬各縣全部解放。
1950年改行政督察區為川北行署區達縣專區,
1952年9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撤銷川東、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區,恢復四川省建制,為四川省達縣專區。
1970年,達縣專區改稱達縣地區,地區駐達縣。
1993年7月5日,達縣地區更名為達川地區。
1999年6月20日,撤銷達川地區,設立地級達州市,市人民政府駐通川區荷葉街。
⑺ 達州歷史
達州是四川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四川省東部,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農業大市、資源富版市、工業重鎮和交通樞權紐,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素有「中國氣都、巴人故里」之稱,是國家「川氣東送」工程的起點站。[1]
達州歷史悠久,自東漢建縣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歷為州、郡、府、縣所在地。[1]
達州地處川、渝、鄂、陝四省市結合部和長江上游成渝經濟帶,是四川對外開放的「東大門」和四川重點建設的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達州是中國179個公路運輸主樞紐之一和四川省12個區域性次級樞紐城市之一,達州火車站是西南第四大火車站,達州境內水陸空立體交通體系完備,是四川省通江達海的東通道,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物流樞紐城市。[2]
達州物產豐饒,資源富集。享有中國薴麻之鄉、中國黃花之鄉、中國油橄欖之都、中國富硒茶之都、中國香椿第一縣的美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