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唯物主義什麼時候產生

歷史唯物主義什麼時候產生

發布時間:2021-03-08 05:14:49

Ⅰ 唯物主義產生的原因與歷史背景

唯物主義分為三種,產生的原因和背景各不相同:

1.樸素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發展的最初歷史形態。它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把世界的本原歸根為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例如:水,火,氣,土等。試圖從中找到具有無限多樣性的自然現象的統一。如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認為,萬物產生於水,並經過各種變化之後又復歸於水。中國古代的五行說認為,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等。隨著人們實踐范圍的擴大和理論思維能力的提高,樸素唯物主義逐步擺脫了把世界本原歸結為某種具體物質形態的局限性。歐洲出現了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的原子唯物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的物質微粒原子組成的,開始從物質結構上研究世界的本原。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者則認為宇宙萬物是由一種極細微的流動的物質「氣」構成的,氣是世界的本原,提出了氣一元論。如戰國時期荀子認為,物質性的、統一的氣構成自然界的萬物,而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荀子還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可貴命題。春秋的老子對於世界也提出了關於道的思想。東漢王充提出:「天地合氣,萬物自生。」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范縝在說明神形關系時說:「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北宋張載認為:「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這些都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主義思想的樸素反映。樸素唯物主義往往和樸素辯證法結合在一起。中國古代唯物主義在把五行當作世界的本原時,還以它們之間相生相剋的關系來說明世界的聯系和發展。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則用「火」說明世界發展的辯證景象。
樸素唯物主義是依據直觀經驗和比較粗淺的自然知識所作的理論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學論證和嚴密的邏輯體系,帶有一些猜測的成分,因此,它有直觀性的特點。

2.機械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又稱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它是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伴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而出現的。與17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相適應,出現了一批以F.培根、T.霍布斯、J.洛克為代表的英國唯物主義者。他們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反對經院哲學;培根在總結當時科學成就的基礎上,概括了觀察、實驗和歸納等認識自然界的實驗方法。霍布斯繼承了培根的思想,第一個系統地闡述了機械唯物主義的思想。他認為,哲學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實體,物體是不依賴於人們思想的東西,它是世界上一切變化的基礎。培根、霍布斯所生活的時代,尚處在資本主義生產的手工工場階段。近代自然科學處於形成和發展的初期,機械力學占首要的中心的地位,而其他自然科學部門還很不成熟。當時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決定了人們只能主要用機械力學的原理來論證世界的物質統一性,這就使得這一時期的唯物主義思想具有機械性的特點。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發展的頂峰。它既有明顯的機械性,又有一些辯證法思想。其代表人物有拉美特里、狄德羅、霍爾巴赫、愛爾維修等人。法國唯物主義在理論上繼承並發展了17世紀英國唯物主義經驗論和笛卡爾《物理學》中的唯物主義思想。19世紀40年代,德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形勢日益成熟,在哲學上表現為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解體和L.費爾巴哈人本學唯物主義的產生。費爾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學與唯心主義哲學中,明確地闡述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主義基本原理。費爾巴哈的人本學唯物主義推翻了唯心主義在德國的長期統治,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大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也深受其影響。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哲學包含某些辯證法因素,但機械性、形而上學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而且在社會歷史領域里仍然是持唯心主義觀點。它企圖用機械運動的觀點來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現象和過程,把各種運動形式都歸結為機械運動,否認事物因內部矛盾而引起的發展。離開人的社會性、人的歷史發展來研究社會現象,只考察引起人們活動的思想動機,不探究思想動機背後的物質原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屬於社會意識的現象當成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在資產階級哲學范圍內,19世紀中葉在歐洲還曾出現過庸俗唯物主義。它僅僅用生理學的觀點去解釋人的精神現象,把意識與物質等同起來,抹殺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使唯物主義庸俗化、膚淺化。

3.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它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總結了無產階級斗爭的歷史經驗和自然科學的新成果,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文化的優秀成果,特別是在批判地吸取了G.W.F.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的基礎上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產生是哲學上的偉大變革。它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的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用唯物主義觀察社會歷史,揭示了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實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有機統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概括和總結,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列寧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在同機會主義的斗爭中,在總結新的歷史經驗和概括自然科學最新成就的基礎上,全面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推向新的階段。列寧逝世後,斯大林繼承了列寧的事業,在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方面,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其哲學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毛澤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毛澤東的哲學著作和其他許多包含著豐富哲學思想的著作,從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中,深刻地論述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增添了新的內容。

Ⅱ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產生基礎及來源

黑格爾辯證法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

Ⅲ 歷史唯物主義的來源是什麼

馬克思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進行了首次闡述。提綱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一條,不到1500字,但是卻包含了極其豐富的思想,恩格斯對其評價是「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馬克思之所以能夠發現這一偉大的歷史規律,是有著深厚的思想積淀的。

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是馬克思對黑格爾與費爾巴哈哲學思想揚棄後的理論升華

歷史唯物主義作為馬克思一生中的兩大發現之一,並不是憑空產生的。歷史與邏輯是相統一的,馬克思在其發現歷史唯物主義之前,先後受到過黑格爾哲學和費爾巴哈哲學的高度影響,而馬克思的發現正是總結了這兩位偉大哲學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後的產物。如果說黑格爾是「正」,那麼費爾巴哈就是「反」,而馬克思就是「合」。
黑格爾作為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將宏大敘述式的描述整個世界的理論體系發揮到了極至。在這一意義上而言,傳統的古典哲學正如黑格爾本人所說的那樣,在他那裡終結了。在他的理論體系裡包含了十分豐富和深刻的辨證法思想。他將整個世界描述為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並且試圖用邏輯上的演進來說明現實世界的歷史發展。他認識到了邏輯與歷史的統一,但是他將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那一部分變成了被動的部分。作為客觀唯心主義大師,他將他的哲學徹底地運用於思維與存在這兩個領域,將「邏輯先在性」貫徹到底,當他將這一切貫徹到底,並自認為終結了哲學與哲學史時,他本身也就將自己的辯證法引入了歧途。並且為後人提供了批判他的依據。
費爾巴哈作為一個傑出的唯物主義者,對黑格爾的哲學進行了尖銳的批判,動搖了黑格爾唯心主義在德國思想領域的統治地位,但是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與過去的唯物主義一樣「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他沒有繼承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的合理成分,他的哲學依然是一種僅僅關照存在的形而上學式的哲學。並且他的唯物主義是不徹底的。「當費爾巴哈是一個唯物主義者的時候,歷史在他的視野之外;當他去探討歷史的時候,他不是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歷史領域,費爾巴哈的思想依然是唯心的。
馬克思所做的正是將唯物主義堅持到底,在思維與存在這兩個領域將唯物主義思想貫徹到底,並且將黑格爾辨證法的合理內核引入到自己的理論體系中。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第一部分中,「尖銳的指出了舊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又深刻地揭示了唯心主義抽象地發展了能動的方面的本質。而二者的共同之處,則在於他們都不懂得『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意義。」馬克思所做的就是在批判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同時,將他們合理的內核堅持下來,並用一個全新的概念來聯系,來理解思維與存在之間的關系。這一概念既是實踐。
馬克思通過實踐這一概念「提出了全新的理論思維方式,既以實踐論的思維方式回答了人對自然的依賴性與人對自然的超越性的辨證關系。」

二、《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提出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概念——實踐。這一概念用全新的視角審視了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

舊唯物主義哲學僅僅是從人對自然的依賴性上,回答思維與存在的關系。雖然他們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原則,認為物質世界是獨立於人類意識世界而存在的,認識是客觀物質世界在人們意識中的反映,但他們只看到了人類意識對自然的這種依賴性的反映,沒有看到,特別是在人類的社會生活領域,人類意識對自然的巨大的影響。而唯心主義則抽象的片面誇大了這種影響,將這種人類的意識活動看作為決定客觀物質世界的東西。可以說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所犯的致命的理論性錯誤就在於其在哲學的基本問題上的形而上學的認識態度。而馬克思另闢蹊徑,用實踐這一全新的視角來審視哲學的基本問題。從純粹的客觀的角度認識客體是不現實的,因為認識總是充斥著主觀的自覺不自覺的判斷,而純粹從精神的角度認識主體一樣是不現實的,這只能導致經院哲學般的無休止的互相批判。對客觀物質世界的認識要從主觀精神角度出發,把他們當作是人類的對象性的實踐活動來理解。對主觀思維領域的認識要從他最終在物質世界當中的客觀反映來判斷其真理性。實踐就是這一溝通主客觀世界的全新概念。實際上馬克思描述的世界是這樣的一幅圖景,既在人類實踐活動溝通下的自然與人類互相影響,互相約束,互相發展的動態過程,在這一點上他繼承了黑格爾。「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在最終的歸根結底的意義上而言,判斷問題的價值標准在於最終顯現出來的客觀的實踐活動,在這一點上他繼承了費爾巴哈。可以說:馬克思從實踐這一視角,重新審視了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而在根本立場上他是唯物的。

三、歷史唯物主義,或稱實踐唯物主義的魅力在於「改變世界」

馬克思通過實踐這一概念所創造出的全新的思維方式,解決了人對自然的依賴性與人對自然的超越性的辨證關系。過去不管是舊唯物主義的機械決定論所「預定」好的世界,還是客觀唯心主義的「上帝」、「理念」所安排下的世界,還是主觀唯心主義自我「決定」的世界,都是哲學家們對世界的一種認識,是對世界的一種決定論的認識。過去的哲學家不管是什麼派別,不管其認識論觀點如何,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邏輯,那就是世界是被一種力量主宰著的,人們所能做的只是「解釋」這種力量。「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世界是被一種力量主宰著的,而這種力量掌握在我們手中,通過實踐活動,我們可以改變世界。當然這種改變世界的實踐活動要遵循他所處的特殊的社會歷史環境,而這一社會歷史環境,又是人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實踐活動所創造的。馬克思在理論上告訴人們,幸福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來獲得,而不需要什麼外來的恩賜。我們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這種蘊藏在我們手中的改變世界的力量,並不是由我們的「抽象的——孤立的——人的個體」所決定的。馬克思告訴我們「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他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就是說,改變世界的力量蘊藏在人的群體當中,是群體的共同的實踐產物,包括改變世界的人的本質,也是這種改變世界的力量的群體化的實踐的產物。
由此,人的本質不再是抽象的,固定不變的。人本身也隨著人改變世界的同時而改變著。整個社會歷史發展是一個人與自然通過實踐聯系起來的的動態的互為動力,互為基礎,生生不息的過程。

Ⅳ 歷史唯物主義的誕生之作是

歷史唯物主義抄為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他們稱它為「唯物主義歷史理論」或「唯物主義歷史觀」。恩格斯1892年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書英文版導言中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版,第三卷,第704—705頁)

Ⅳ 辯證唯物主義及歷史唯物主義是有誰提出的

馬克思主義復哲學稱製作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是關於自然界、社會、思維最一般規律的科學,它包括辯證的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唯物辯證法。而把辯證唯物主義貫徹到社會歷史領域,就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它把實踐作為考察精神和物質關系問題的基礎,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高度統一,是唯物主義發展的最高形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Ⅵ 歷史唯物主義原理

社會存在關系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規律回,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運答動的規律,社會形態更替的一般規律及特殊形式,階級斗爭和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拓展資料: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現實的人無非是一定社會關系的人格化,他們所有的性質和活動始終取決於自己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只有從那些使人們成為現在這種樣子的周圍物質生活條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動,才能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描繪出人類發展的真實過程。

歷史唯物主義考察問題的方法明確規定,它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以社會生活某一局部領域、某一個別方面為對象的各門具體社會科學不同,它著眼於從總體上、全局上研究社會的一般的結構和一般的發展規律。它的任務就是為各門具體的社會科學提供歷史觀和方法論的理論基礎。

Ⅶ 簡述唯物主義發展的幾個歷史階段

樸素唯物主義:唯物主義發展的最初歷史形態。它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把世界的本原歸根為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例如:水,火,氣,土等。試圖從中找到具有無限多樣性的自然現象的統一。

機械唯物主義:又稱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它是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伴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而出現的。

與17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相適應,出現了一批以F.培根、T.霍布斯、J.洛克為代表的英國唯物主義者。他們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反對經院哲學;培根在總結當時科學成就的基礎上,概括了觀察、實驗和歸納等認識自然界的實驗方法。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它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總結了無產階級斗爭的歷史經驗和自然科學的新成果,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文化的優秀成果,特別是在批判地吸取了G.W.F.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的基礎上創立的。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產生是哲學上的偉大變革。它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的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用唯物主義觀察社會歷史,揭示了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實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有機統一。

(7)歷史唯物主義什麼時候產生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認為唯物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它與唯心主義對立,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投影和反映。哲學里關於本體論的一種基本觀點。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客觀世界獨立於意識之外,主觀能動性區別於其它生命意識。

唯物論,哲學理論,肯定世界的基本組成為物質,物質形式與過程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持著只有事實上的物質才是存在的實體的這一種觀點,並且被認為是物理主義的一種形式。

Ⅷ 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形成、發展過程

【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形成、發展過程】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為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他們稱它為「唯物主義歷史理論」或「唯物主義歷史觀」。恩格斯1892年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書英文版導言中用「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述這一科學的社會歷史觀。 列寧稱歷史唯物主義為 「科學的社會學」,「唯一的科學的歷史觀」和「社會科學的唯一科學方法即唯物主義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則把它修正為經濟唯物論。
歷史觀是人們對於社會歷史的根本見解。在歷史唯物主義誕生以前,人們總是從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種隱秘的理性,即從某種精神因素出發去解釋歷史事件,說明歷史的發展。其結果不是曲解人類史,就是完全撇開人類史。資產階級歷史觀用「人」的觀點解釋歷史,比起中世紀用神的意志說明歷史的神學觀點是一個重大進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種抽象的人,即脫離歷史發展條件和具體社會關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學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虛的「自我意識」。從這種抽象的人出發,必然把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歸結為人類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這仍然是用非歷史因素、人們想像和思考出來的東西去解釋歷史,因而不可能正確地認識歷史以及歷史研究的對象。
歷史唯物主義用以觀察社會歷史的方法與以前一切歷史理論不同。它承認歷史的主體是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但歷史唯物主義所說的人不是處在某種幻想的與世隔絕和離群索居狀態的抽象的人,而是處於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發展過程中的現實的活生生的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現實的人無非是一定社會關系的人格化,他們所有的性質和活動始終取決於自己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只有從那些使人們成為現在這種樣子的周圍物質生活條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動,才能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描繪出人類發展的真實過程。歷史唯物主義考察問題的方法明確規定,它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以社會生活某一局部領域、某一個別方面為對象的各門具體社會科學不同,它著眼於從總體上、全局上研究社會的一般的結構和一般的發展規律。它的任務就是為各門具體的社會科學提供歷史觀和方法論的理論基礎。

Ⅸ 馬克思是如何建立「歷史唯物主義」這個概念的

內容簡介:唯物史觀是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發現。馬克思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揭開了覆蓋在人類社會有機體上的帷幕,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他所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把唯心主義從社會歷史領域驅逐出去,從而第一次為社會科學提供了唯一正確的理論和方法,同時也為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奠定了堅實的哲學基礎。唯物史觀問世以來一百多年社會發展的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它的科學性和真理性。

論:歷史唯物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亦稱唯物史觀。
歷史唯物主義為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他們稱它為「唯物主義歷史理論」或「唯物主義歷史觀」。恩格斯1892年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書英文版導言中用「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述這一科學的社會歷史觀:「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偉大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是由此產生的社會之劃分為不同的階級,是這些階級彼此之間的斗爭。」(《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版,第三卷,第704—705頁)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最先系統地表述了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但未直接提出唯物史觀概念,他們只是說「這種歷史觀與唯心主義歷史觀不同」。按照通常理解,這種「歷史觀」當然就是指唯物主義歷史觀,簡稱唯物史觀。此後馬克思,更多的是恩格斯,在許多場合下都一直沿用唯物主義歷史觀概念。在1859年的《卡爾•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中,恩格斯直接說德國無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是建立在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礎上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在1870年《德國農民戰爭》第二版序言中,恩格斯聲明:「這個唯一唯物主義的歷史觀不是由我,而是由馬克思發現的」。 1877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論》引論中說:「一種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被提出來了,用人們的存在說明他們的意識」(《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888年恩格斯還在致考茨基的信中說:「摩爾根己的研究領域內獨立地重新發現了馬克思的唯物主義的歷史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到了1890年,恩格斯在致康•施米特的信中突然提出歷史唯物主義的術語,用來批評當時的德國青年不熱心於艱苦的研究工作,而只是把歷史唯物主義當作套語,來掩飾自己歷史知識的貧乏。接下來,恩格斯在1892年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英文版導言中,再次提出歷史唯物主義概念,希望不可知論者和英國的庸人不要對這個名詞過分感到吃驚。不過在該書正文中,恩格斯還是把唯物主義歷史觀與剩餘價值學說稱為馬克思的兩大發現。1893年,恩格斯在致友人的信中又探討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起源」問題。
從上述唯物史觀和歷史唯物主義概念提出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在接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內,恩格斯與馬克思一樣只是用唯物主義歷史觀概念,而沒有用歷史唯物主義概念。恩格斯直到晚年才開始啟用歷史唯物主義概念。
列寧稱歷史唯物主義為 「科學的社會學」,「唯一的科學的歷史觀」和「社會科學的唯一科學方法即唯物主義的方法」。
歷史唯物主義用以觀察社會歷史的方法與以前一切歷史理論不同。它承認歷史的主體是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但歷史唯物主義所說的人不是處在某種幻想的與世隔絕和離群索居狀態的抽象的人,而是處於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發展過程中的現實的活生生的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現實的人無非是一定社會關系的人格化,他們所有的性質和活動始終取決於自己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只有從那些使人們成為現在這種樣子的周圍物質生活條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動,才能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描繪出人類發展的真實過程。歷史唯物主義考察問題的方法明確規定,它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以社會生活某一局部領域、某一個別方面為對象的各門具體社會科學不同,它著眼於從總體上、全局上研究社會的一般的結構和一般的發展規律。

歷史唯物主義在當今新歷史下的發展
作為社會主義大國的中國,在國際風雲變幻之中巋然不動,帶著20多年改革開放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又開始了新世紀的長征。這一景象與發生在20世紀末的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和對比。它們已經從正反兩個方面表明,是否堅持和全面准確地運用唯物史觀直接關繫到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因此,完全可以說,中國社會主義的未來,在一定意義上與我們能否正確堅持和科學運用唯物史觀密切相關。
面對新的世紀,首先需要科學總結歷史唯物主義在中國的歷史,尤其需要對新中國成立五十年來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確立一個正確的認識。
一個總的經驗性的結論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成就的取得,正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正確堅持、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結果。而諸如搞個人迷信、忽視生產力的決定作用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的錯誤、片面否定市場經濟而把計劃經濟奉為唯一經濟體制的錯誤,還有脫離生產力水平片面追求絕對平均從而導致平均主義和貧窮普遍化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一系列錯誤和過失的產生則是偏離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必然。
其次,科學地運用唯物史觀,正視時代條件提出的挑戰,努力回答實踐提出的新問題。
我國正處於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歷史時期。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由計劃向市場的轉變在現階段中國有其客觀必然性。市場經濟的發展確實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水平的極大提高,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驗證了經濟決定作用的正確性。但西方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以及現階段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已經充分表明:如果聽任市場經濟主體根據其直接的利益要求去交換和競爭,市場經濟的運行不僅無助於公平的體現,而且最終也必然會帶來對效率的破壞。如果只顧及眼前利益,片面地追求經濟的發展和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就會帶來我們所不願看到的嚴重後果。應該看到,就用了短短20餘年,生產盲目性和生產過剩現象的惡性發展、資源的浪費、生態環境的惡化、貧富分化的日益加劇、拜金主義思潮的惡性泛濫、社會腐敗的逐漸蔓延、社會丑惡現象的滋長擴散等等市場經濟的負面現象,已經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而必須加以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由我國現實的生產力條件所決定,我國目前必須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經過20多年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現已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政府政策的積極鼓勵,在未來一段時間里,這一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仍將會進一步提高。對生產關系進行調整以適應現階段中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狀況是完全必要的,但也應該注意到,所有制結構變化的重要意義決非停留在經濟意義的層次上,它的變化必然會帶來中國社會政治、文化一系列的重大變化。由此,如何保證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無產階級政黨的執政地位以及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已經成為關心中國社會主義命運的人們共同思考的重要課題。

新的世紀,全球化的浪潮正風起雲涌,逐漸加深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全球化一方面是世界科技進步和國際交往擴大與深化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向全球擴張的企圖,後者體現了全球化的實質。同時,我們也看到,全球化不僅僅是經濟全球化,其中包含有眾多的政治、文化因素。全球化的發展在對各個民族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影響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對其政治和文化發生作用,而且這種作用必然會因為全球化進一步深入而逐漸增加和擴大。因此,如何正確處理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間的關系就越來越突出地擺放在我們的面前。
如何科學解決現實提出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只是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它從未曾提供解決問題的一勞永逸的答案。面對新情況、新問題,簡單地套用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是無助於問題的解決的。我們所要遵循的應該是唯物史觀所倡導的最根本的思想認識路線,從實際出發而不是相反,在對當代社會實際的具體分析的基礎之上,做出符合客觀實際的回答。我們相信,只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中科學地堅持、運用和發展唯物史觀,21世紀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一定能夠從一個勝利走向一個勝利。

參考文獻內容裡面有自己寫吧

閱讀全文

與歷史唯物主義什麼時候產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