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蠡對經商總結了哪些經驗
在經商過程中,范蠡總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經驗?比如他對商品的價格上漲或下跌的趨勢有著精闢的見解?
范蠡將商品分為「穀物類」和生活所需的「非穀物類」,他認為,「穀物類」商品與「非穀物類」商品的價格波動方向相反:當收成好穀物價低時,人們對其他商品的需求就會增多,使其他商品價格上漲;當穀物價高的時候,人們對其他商品需求減少,它的價格就會下降?
范蠡認為,凡是商品,必以將來迫切需要者為有利可圖,所以夏天要預測皮毛商品,冬天要預測葛麻商品,手中還要經常掌握著實物的積蓄,因為商品價格的漲落不是無限度的,上漲到一定限度就會下跌,下跌到一定限度就會上漲?
商品價高時,就要盡快把手頭商品像糞土一樣毫不吝惜地拋售出去;商品價格下落時,要把它看作珠玉一樣,大量收購進來?這樣才能獲取更多的利潤?
范蠡還提出了一個「水則資車,旱則資舟」的「待乏」原則?就是說,在水災之年做車的生意,在旱災之年做船的生意?這初聽似乎違背常理,其實是大有道理,因為當水災時,大家都在做船的生意,利潤必定不高?而車的生意此時必定無人問津,如果趁此機會囤積一大批車,水災一旦結束,車將成為特別需求的商品,價格必然上漲?這時,
將水災之年積下的車一下拋出,就能迅速獲取巨利?范蠡本一介布衣,一生三次遷徙,《太平廣記·神仙傳》有「在越為范蠡,在齊為鴟夷子,在吳為陶朱公」一說?
范蠡
2. 范蠡經商成功以後,是怎麼做的
春秋戰國是自由經濟的時代。只要你有錢,就可以做點生意致富,然後娶妻納妾過上沒羞沒臊的生活。
范蠡在陶、子貢在曹魯之間經商成為巨富,這一現象反映了區域位置影響商貿發展。
3. 范蠡能幾次發家,跟他經商要領關系很大,究竟是什麼呢
范蠡非常有經商頭腦。是一個合格的商人。他的經商理念就是。先要瞅准項目,謀定而後動。你要熟悉這個經商的環境。不能一上來就說自己要干什麼。先要調查。這個想法不得不說很科學。在當時那個年代。范蠡能夠想出這樣的方法。可以說是創世之舉。
終於他領著百萬雄師攻打了越國。越國不敵吳國。想要投降。當時的越王勾踐提出自己可以和妻子上吳國做奴僕孝敬吳王夫差。吳王不聽宰相伍子胥的告誡。答應了越王的請求。但是吳王是想羞辱勾踐的。所以才答應他。勾踐在吳國受盡凌辱。都是范蠡陪在勾踐旁邊。讓他忍辱負重。范蠡陪伴了越王勾踐最艱難的日子。最終構建回到越國,為了不忘記那種屈辱。他在自己的床頭掛一個苦膽,每日都要卧薪嘗膽。這讓他能更加清醒。加緊訓練兵馬,最終打敗了吳國。范蠡因為陪伴過勾踐,有著不一樣的情誼。在越王功成之時也沒有被清算,越王恩准他帶著西施告老還鄉。
4. 范蠡經商要遵循什麼規律為什麼要遵循規律
范蠡在經商的過程之中講求誠信,做到薄利多銷,同時不會貪圖那些小便宜,因為這樣是長久的打算,並不會因為一時的貪婪導致了顧客對自己產生不好的印象,由此會為自己帶來源源不斷的生意,同時范蠡在經商的過程之中,非常的努力勤奮,多方面發展,盡可能的增加自己的收入來源,除此之外他之所以要遵守這些規律,其實是受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影響,在這樣的狀況之下,范蠡就成為了我國古代的一個商聖。
綜上所述,范蠡先生思想具有很高的價值,對當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都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范蠡他真的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呀。
5. 歷史上最會賺錢之人范蠡,看看他是如何賺錢的
范蠡在兩千多年前提出的復興越國的四大策略,與現代的宏觀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的理論都有著極高的契合度。首先,使用專業分工的方式重構國民經濟。第二,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第三,發現並遵循經濟周期。最後,能夠利用供求規律。
西施的男友靠什麼賺錢?
范蠡是個奇人,不僅在政界叱吒風雲,於商界如魚得水,還俘獲了排名中國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的芳心,其智商與情商之高,著實令凡俗庸碌之輩望塵莫及。
有人說范蠡善於審時奪度,急流勇退,乃識時務的俊傑;有人說他但求明哲保身,貪生怕死,非良臣也。他並沒有為越王勾踐死而後已,因此提到忠臣他比不過諸葛亮;他也沒有因為愛家愛國,甘願殞命,待天日昭昭證赤膽,自然名氣也不如岳將軍。
智以保身,范蠡三遷
越國復興後,范蠡便帶著西施私奔逃出越國。臨走前他告誡文種,留下千古名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文種捨不得富貴功名,最終用生命驗證了范蠡的預測。
西施的男友靠什麼賺錢?
而范蠡逃到齊國改名換姓,用十幾年時間讓化名「鴟夷子皮」的自己成為齊國首富。齊王看中他的才能,請他做首相。可是范蠡卻歸還相印,散盡家財,再次舉家搬遷。
范蠡搬到定陶後,再次改名易姓。沒多久,憑借著卓越的經商才幹,他又一次成為了富甲一方的名人,被尊稱為「陶朱公」。如今我們稱儒商為「陶朱公」也是根源於此。
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一次致富如果是偶然,那三次就是必然。范蠡的商業智慧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認的,早在他幫助勾踐復興越國時便顯露無疑。更令人感到驚奇的是,范蠡在兩千多年前提出的復興越國的四大策略,與現代的宏觀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的理論都有著極高的契合度。
西施的男友靠什麼賺錢?
首先,使用專業分工的方式重構國民經濟。比范蠡早150年,管仲就提出「士農工商四民分業」,是世界第一個將人分類治理國家的人。而范蠡提出更先進的將產業分開,資源聚集,從而恢復越國經濟。
第二,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在一個精確計算的范圍內調節糧價,保持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最終有效促進糧食生產。而「國儲糧政策」又有效保證了糧食的價格不超出合理范圍。形成了一個安全的閉環。
第三,發現並遵循經濟周期。通過觀察木星的位置,發現自然規律的周期,並在周期中進行宏觀調控。
最後,能夠利用供求規律。「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而反賤,賤下極而反貴。」與他同時代的人,幾乎不懂得供求決定價值這一原理。
然而,中國傳統文化中官貴商賤,范蠡的棄政下海,在他的時代當備受指摘,謂為下賤。
但瀟灑恣意的靈魂從不是任何一個時代可以束縛的,如一顆遺世獨立的明珠,千金聚散,在他眼中確與浮雲無異。因此,歷史若遺忘了他在商業史上遺留的財富,而留下他攜美天涯的背影,或許也可以被視為一種范蠡式的傳奇結尾吧。
6. 誰知道範蠡經商故事
范蠡是春秋末年傑出的政治家、大商人。 他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如農末兩利的經濟管理思想值得注意。《史記·貨殖列傳》載,范蠡認為: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 上文的大意是說:穀物糶的價格太賤則損害農民利益,農民受損害不努力生產,農田就會荒廢。穀物的價格太高則會損害工商業者的利益,工商業受損害無人從事工商業,就會使經濟發生困難。谷價如果低至20就會損害農民,谷價如高至90就會損害工商業。如果把谷價限制在不低於30、不高於80的幅度內,就會對農業和工商業都有利。如能這樣"平糶齊物",關卡、市場都不匱乏,不就是治理國家的辦法嗎?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以司馬遷治史的求實精神來看,他的上述記載反映的無疑應是范蠡的思想。司馬遷不把"農末俱利"的思想歸於在管仲、孔子、子產等人名下,而單單記載在范蠡名下,說明他必有所根據。至於他據戰國未以來的習慣用"末"來代替"工商",則是他自己的改動。這點前人已經指出①。還要說明的是,把谷價限制在不低於30、不高於80的幅度內,《越絕書·計倪內經》所載,"糴石二十則傷農,九十則病末"。這樣的穀物每石的價格與戰國時李悝所說的粟石價30和漢代谷價大體相合。這可能也是漢代人用當時的習慣來表達范蠡思想的例證。雖然如此,這些小的改動並無損范蠡"農末俱利"思想的光輝。 春秋末年,范蠡提出的"農末俱利"的思想有重要意義。這表現在:首先,他提出了谷賤傷民、谷貴傷末的問題,通過把價格調整到一定范圍內而作到"農末俱利"。這樣既可以促進農業發展,又有利於工商業的發展,使國民經濟各部門能夠協調發展。其次,他明確提出了商品價格對生產與流通的作用,尤其是恰當地處理好谷價與其他商品價格的關系對生產與流通的作用。范蠡試圖通過調整價格促進生產和流通,這都是通過經濟手段而不是通過行政命令。這也是值得注意的。再次,怎樣把物價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呢?范蠡主張用"平糶"的辦法,這就需要豐收年國家把糧收購儲藏起來,在歉收年缺糧時國家再把糧食平價糶出,這樣才能起到平定糧食和其他物價的作用,這就叫做"平糶齊物"。所以"平糶"是范蠡首先提出來的,戰國時李悝推行平糶法和漢代設"常平倉"都是這一思想的發展與實踐。因此,"平糶"思想的重要性也不可忽略。
7. 淺談商聖范蠡的經商之道
范蠡,公元前536—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年楚國人。曾輔佐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回」滅吳興越,答功成身退。北上經商,居陶,號朱公。經商致富具有很多經商理論,致富後,肯於幫助別人,威名遠播。堪稱「中華自古商之祖」。
生意要勤快,切勿懶惰,懶惰則百事廢;
價格要定明,切勿含糊,含糊則爭執多;
費用要節儉,切勿奢華,奢華則錢財竭;賒欠要識人,切勿濫出,濫出則血本虧;
貨物要百驗,切勿濫入,濫入則貨價減;
錢財要明慎,切勿糊塗,糊塗則弊端生; 臨事要盡責,切勿妄托,妄托則受害大;
賬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則資本滯;
接納要謙和,切勿暴躁,暴躁則交易少; 主心要安靜,切勿妄動,妄動則誤事多;
工作要精細,切勿粗糙,粗糙則出劣品;
談話要規矩,切勿浮躁,浮躁則失事多; 出入要謹慎,切勿潦草,潦草則錯誤多;
用人要公正,切勿歪斜,歪斜則託付難;
優劣要細分,切勿混淆,混淆則耗用大;貨物要修正,切勿散漫,散漫則查點難;
期限要約定,切勿馬虎,馬虎則失信用;
買賣要隨時,切勿拖延,拖延則失良機。
8. 棄官經商的陶朱公范蠡,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為華夏歷史上的第一個富豪的
范蠡,又名鴟夷子皮或陶朱公,「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
勾踐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難與同安樂。范蠡深知有功於勾踐,而後很可能落得「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勸說文種不成,退隱遠走。范蠡遷徙至陶,認定這個地方居於「天下之中」,「乃是諸侯四通的地方,也是貨物交易的地方」,便於此定居,操計然之術等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成巨富,遂自號陶朱公。
范蠡退隱後墾荒耕作,兼營副業並經商,士農商並舉,對於國家與政治,有獨到的見解,在平衡農商方面,提出"平糶",不僅戰國時李悝推行平糶法和漢代設"常平倉"都是這一思想的發展與實踐,與現今經濟社會的市場主導,政府宏觀調控的做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9. 歷史上最會賺錢之人范蠡,看看他是如何賺錢的
⑴注意選擇經商環境,把握有利時機,運用市場規律,做事有準備,不盲目。據時而動,得失均衡。范蠡關於把握時機的全面論述很有現代價值。他的待乏原則實際上是要求經營者站在時機的面前,超時以待,就像以網張魚須迎之方能獲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