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姓馮的歷史和現狀是什麼樣的

姓馮的歷史和現狀是什麼樣的

發布時間:2021-03-08 03:21:58

① 馮姓距今,現在有多少年的歷史

最早應該是春秋時期,距今2600餘年

② 關於馮姓氏的資料 起源哪裡 什麼年代 謝謝大家

馮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七位,在宋版版《權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在以人口為序的中國姓氏中排名第27位,在台灣省名列第七十二位,人口約八百六十一萬五千餘,佔全國人口的0.64%左右。主要分布於中國的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山東和雲南等地。
漢唐時期,馮氏繁衍很快,從原來的發源地陝西,發展到了現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馮姓的宗族較多,唐代的《元和姓纂》說,馮氏出潁川(郡治今河南許昌)者,是東漢征西大將軍馮異的後代;出上黨(今山西長治)者,是西漢左將軍馮奉世的後代;出長樂信都者,是漢代宜都侯馮參的後代;出京兆(今陝西西安)者,是北燕昭成帝馮弘的後代;出弘農(今河南靈寶)者,是馮弘之孫馮寧的後代;出河間(今河北獻縣東南)者,是唐監察御史馮師古的後代。出嶺南者,是唐越國公馮盎的後裔。

③ 關於馮姓的歷史現狀

馮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專列第二十七位,在宋屬版《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在以人口為序的中國姓氏中排名第27位,在台灣省名列第七十二位,人口約八百六十一萬五千餘,佔全國人口的0.64%左右。主要分布於中國的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山東和雲南等地。
漢唐時期,馮氏繁衍很快,從原來的發源地陝西,發展到了現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馮姓的宗族較多,唐代的《元和姓纂》說,馮氏出潁川(郡治今河南許昌)者,是東漢征西大將軍馮異的後代;出上黨(今山西長治)者,是西漢左將軍馮奉世的後代;出長樂信都者,是漢代宜都侯馮參的後代;出京兆(今陝西西安)者,是北燕昭成帝馮弘的後代;出弘農(今河南靈寶)者,是馮弘之孫馮寧的後代;出河間(今河北獻縣東南)者,是唐監察御史馮師古的後代。出嶺南者,是唐越國公馮盎的後裔。

④ 歷史姓馮的歷史名人

「馮國用,封魏王。 馮勝用,封魏王。 馮欽,任兵部右侍郎。 馮守,任戶部右侍郎。版 馮琦,掌朝書權秘。 馮從龍,進士,九任兵部、吏部武選,陝西、山東按擦司,湖廣布政司,吏部天官。鄰水關河人,卒葬鄰水城南門外烏龜碑。 馮彥章,進士,任宛平知縣,大竹縣訓導,葬學宮。 馮任,任山海親巡撫。 馮允中,...」

⑤ 「馮」姓氏的由來

漢族抄馮(féng)姓源出有襲二,一是姬姓,二是歸姓。 其他馮姓則由外族改姓而來,包括漢朝初期的匈奴人,南北朝時期的百濟人,元明時期兩廣南部的浬人,以及清朝末期的滿蒙人等。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出自姬姓,為姬昌之後,系承畢公高,始祖馮文孫。

馮姓,《百家姓》中位列第九位,根據姓氏人口統計,近年馮姓人口數量約為八百萬到九百萬之間,位列所有姓氏人口的第二十七位,可以被定義為人口大姓。地域方面,馮姓人口主要集中在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山東等地。

(5)姓馮的歷史和現狀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馮姓遷徙分布 :

馮氏最初發祥於河南省滎陽地區,族人遷移較早,先秦時期就已開始遷移。春秋戰國時期向南,先進入了楚地(今湖南、湖北)。楚懷王時期(戰國後期)馮郝官至楚大夫,是楚國的重臣。馮姓遷徙 向西,進入了陝西關中等地。向北,馮氏進入了山西等地。

戰國中後期,韓國的上黨郡(今山西長治西)郡守馮亭,為人果敢而有謀,入趙國,拒秦戰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黨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有的留在趙(今河北境),並發展繁衍下去。其後裔有許多為將相,如秦丞相馮去疾、大將軍馮劫、御史大夫馮毋擇等。

⑥ 關於姓氏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關於馮氏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 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就我一個人姓馮,乃至全年級也沒有幾個,著名相聲演員馮鞏也是我們馮氏的驕傲。因此,我要對馮氏的歷史和現狀做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 閱讀姓氏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了解馮氏的來源和馮氏的歷史名人。
2.通過多種途徑收集馮氏的名人故事。
3. 走訪有關部門,了解馮氏人口的分布情況。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來源
涉及方面
具體內容
上網
馮氏的人口
馮氏是我國常見姓氏分布廣泛,約有832萬人,約占漢族人口的0.64%,
聽爺爺講述
馮氏的分布
馮姓是我國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有832萬人,約占漢族人口的0.64%,居第二十七位。尤以陝西杜城郡,福建長樂郡,陝西始平郡,河南穎川郡,山西上黨郡,陜西京兆郡,河南弘農郡,河北河間郡。
報刊、書籍
馮氏人口的比例在《百家姓》中的排行
在百家姓中列第九位。馮姓在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百家姓氏中排名第27位。
上網
馮氏的名人
馮驩,馮奉世,馮異,馮跋,馮道,馮延巳,馮子振,馮惟敏,馮夢龍……
四﹑結論
1、一世紀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初封於畢,繼封與馮城。其後代逐有馮氏。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鄭國大夫馮簡子的後代。馮簡子是鄭簡公時鄭國的重要大臣,被封在馮,他的後代用封邑作為自己的姓氏。因為這些,所以馮氏在當今中國100大姓中居第27位,人數居多。
2、馮氏家族是一個很傳統的家族。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們馮氏的後代創造了馮氏族歌,寫了很多的馮氏族譜,讓後代大開眼界。
3、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馮氏人才輩出。這值得我們姓馮的同胞們為祖先創造的輝煌而驕傲啊!

⑦ 姓氏「馮」有什麼歷史故事

遠古時期,北方沿河地區生活著一支牧馬的氏族,他們以馬和冰為氏族的原始圖騰,後來作為氏族名稱和族徽。這支氏族長期居住的地方被稱為「馮」,築起圍牆修建了房屋的地方叫做「馮邑」,最終建立了馮國,出現了馮姓。馮姓起源:主要有兩大來源:

第一個,來源於歸姓。4000多年前的堯舜時期,東夷中有一支以白頭翁為氏族圖騰的歸夷,原來居住在今天河南商丘一帶。歸夷的一個旁支東遷到今天山東菏澤地區,形成以「菏」為圖騰的河伯族。

進入夏朝帝芒時代,河伯族出了一位傑出的首領馮夷,在河洛地區稱霸一時。後來,河伯族被有窮氏所迫,向北渡過黃河,其後人在今天陝西大荔縣一帶建立了馮夷國,歷經夏、商、周3個朝代。

周朝初期,馮夷國分裂為馮、河宗、崩阝3個國家。後來,3個國家被周武王所滅,其後裔就以國名為氏。周景王時(公元前544年-前520年),有個叫簡子的著名公族大夫,以善斷而名聞諸侯。

鄭國子產(鄭成公少子)執政時期(公元前543年-前522年),凡事必問簡子才能定下來。當時鄭國與周邊諸侯的交往、征戰聯盟等大事,子產都要征詢簡子的意見。簡子的判斷、決策無一不精當,深得鄭君賞識。

為褒獎簡子的政績與貢獻,鄭國君把馮邑封給簡子。簡子住進馮邑後,尊號為馮簡子,其後裔遂以馮為姓。馮邑,正是後來戰國時並入魏地的馮城。歸姓馮氏的歷史至少有3100年。

第二個,源自姬姓。《元和姓纂》《廣韻》記載,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畢萬兒子魏武子,追隨晉文公重耳立國,得封魏地。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魏家為諸侯,畢萬的旁支裔孫長卿(即馮長卿)受封於馮城。這一支子孫以邑為氏而改姓馮,此為姬姓馮氏,史稱馮氏正宗。姬姓馮氏的歷史有2600多年。

(7)姓馮的歷史和現狀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馮姓名人

一,馮唐,文帝時,為中郎署長,年已老。曾在文帝前為雲中守魏尚辯解,指出「賞輕罰重」之失,文帝乃復以魏尚為雲中守,並任他為車騎都尉。景帝時任楚相。

二,馮異,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台二十八將第七位。原為新朝潁川郡掾,後歸順劉秀,隨之徵戰,大破赤眉、平定關中,協助劉秀建立東漢。劉秀稱帝後,馮異被封為征西大將軍、陽夏侯。

三,馮跋,西燕將軍馮安之子,乘後燕內亂,推翻慕容熙的統治,建立地方政權,改元太平,史稱北燕。馮跋為北燕太祖,是胡化的漢人。

四,馮夢龍,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兄夢桂,善畫;弟夢熊,太學生,曾從馮夢龍治《春秋》,有詩傳世,他們兄弟三人並稱「吳下三馮」。

五,馮玉祥,民國時期的著名將領,西北系軍閥首領,愛國民主人士。中華民國北京政府陸軍上將,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軍銜。

⑧ 馮姓的歷史

1、馮姓來源:
馮姓在中國也是一個大姓。 在百家姓中列第九位。馮姓在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百家姓氏中排名第27位。
馮姓早在東周時期就已經出現,據《元和姓纂》和《廣韻》記載,馮姓是周文王之後,他們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個兒子畢高公,他的後代封在魏地,其子孫採食於馮城,於是,這一支子孫就以邑為氏,就是馮氏。而記載姓氏的最早典籍《世本·氏姓篇》說馮姓是「鄭大夫馮簡子之後」。馮簡子是春秋後期鄭簡公時人,據說他博學多才,能斷大事,當時鄭國凡事要跟諸侯打交道,許多大事都先同他商議,再做決定。因鄭國建都於今河南新鄭,故此支馮氏出自新鄭。
2、馮姓變遷:
戰國末期的大將馮亭,任韓國上黨守,入趙國,拒秦戰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黨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有的留在趙(今河北境),並發展繁衍下去。其後裔有許多為將相,如秦丞相馮去疾、御史大夫馮劫等。
此外,先秦時期,馮氏已有徙居今山東者;而三國以前,馮氏還有遷至今四川及湖北者,河南馮氏則分布於今內黃、寶豐、焦作、南陽、安陽等地,其中潮陽為當時的大族;到了東晉末,長樂信都(今河北冀縣)的馮氏又有徙居和龍(今遼寧朝陽)者。
到了漢唐時期,馮氏繁衍的很快,從原來的發源地陝西,發展到了現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馮姓的宗族較多,唐代的《元和姓纂》說,馮氏出穎川(郡治今河南許昌)者,是東漢征西大將軍馮異的後代;出上黨(今山西長治)者,是西漢左將軍馮奉世的後代;出長樂信都者,是漢代宜都侯馮參的後代;出京兆(今陝西西安)者,是燕王馮弘的後代;出弘農(今河南靈寶)者,是馮弘之孫馮寧的後代;出河間(今河北獻縣東南)者,是唐監察御史馮師古的後代。
唐末黃巢起義時,中原馮氏有一支避亂南遷至福建寧化石壁,到宋代分成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脈,至宋末元初,上杭馮氏有的又南遷至廣東。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廣東、福建的馮氏有數支移居台灣,此後,有的又遠遷到海外。

⑨ 關於馮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馮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版榜上名列第二十七位,權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在以人口為序的中國姓氏中排名第27位,在台灣省名列第七十二位,人口約八百六十一萬五千餘,佔全國人口的0.64%左右。主要分布於中國的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山東和雲南等地。
漢唐時期,馮氏繁衍很快,從原來的發源地陝西,發展到了現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馮姓的宗族較多,唐代的《元和姓纂》說,馮氏出潁川(郡治今河南許昌)者,是東漢征西大將軍馮異的後代;出上黨(今山西長治)者,是西漢左將軍馮奉世的後代;出長樂信都者,是漢代宜都侯馮參的後代;出京兆(今陝西西安)者,是北燕昭成帝馮弘的後代;出弘農(今河南靈寶)者,是馮弘之孫馮寧的後代;出河間(今河北獻縣東南)者,是唐監察御史馮師古的後代。出嶺南者,是唐越國公馮盎的後裔。

⑩ 歷史上姓馮的名人

歷史上的:

馮道(882—954)中國大規模官刻儒家經籍的創始人。字可道,自號長樂老。漢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東北)人。歷仕後唐、後晉(契丹)、後漢、後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餘年,人稱官場「不倒翁」。好學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經》文字,雕版印書,世稱「五代藍本」,為我國官府正式刻印書籍之始。

馮夢龍(1574—1646),明末小說家,長州(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字猶龍,又字耳猶,號翔甫、姑蘇詞奴、顧曲散人、墨憨齋主人等。崇禎間貢生,官壽寧(今福建省壽寧縣)知縣。
他通經學,善詩文,尤工小說、詞曲;輯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世稱「三言」,另有《桂枝兒》、《山歌》、《平妖傳》、《新列國志》等;創作有《雙雄記》傳奇小說,著論有《智囊》、《古今譚概》等多種。

馮子材(1818—1903)晚清抗法名將。字南干,號萃亭,漢族,廣西欽州人。咸豐間從向榮、張國梁鎮壓太平軍,同治間累擢廣西提督,中法戰起,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大敗法軍於鎮南關,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里,授雲南提督。甲午戰爭間奉調駐守鎮江,官終貴州提督。治軍四十餘年,寒素如故。卒謚勇毅。

馮玉祥(1882—1948),民國時期著名軍閥、軍事家、愛國將領、著名民主人士;原名馮基善,字煥章,原籍安徽巢縣(今安徽省巢湖市夏閣鎮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蔣介石之結拜兄弟。

馮國璋(1859—1919),直隸(今河北省)河間人。北洋武備學堂畢業。曾佐袁世凱練兵。1903年北京成立練兵處,任軍學司正使,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北洋三傑」。辛亥革命爆發,任第一軍總統,率領北洋軍鎮壓武昌起義。後又鎮壓「二次革命」。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內部皖、直、奉三派分化,為直系首領。1916年當選副總統、次年代理總統。1918年被段祺瑞脅迫下台。後1919年病死於北京。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陽唐河人,著名哲學家,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其哲學作品為中國哲學史的學科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當代:

馮驥才,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於天津,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著名民間文藝家。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小說學會會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天津大學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文學自由談》雜志和《藝術家》雜志主編,並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等職,2009年1月16日被國務院聘為國務院參事。

閱讀全文

與姓馮的歷史和現狀是什麼樣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