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怎麼能了解中國古代領土的歷史

怎麼能了解中國古代領土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8 01:53:34

❶ 中國領土的歷史標准

你想問什麼?中國領土在元朝和清朝達到最廣大,其中後者除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境版以外還擁有外興安權嶺以南太平洋沿岸以西100萬平方公里,巴爾喀什湖-齋桑泊一線61萬平方公里,以及西南邊境的若干小片領土(今分屬緬甸、越南、克什米爾地區);在國力最衰時,中原王朝一般仍控有長城以南、甘肅-廣西一線以東約300萬平方公里領土。現在很多中國人說「琉球曾是中國領土」,因為琉球王國在19世紀晚期以前一直是中國藩屬國,中國的藩屬還包括今天的中南半島諸國、不丹、尼泊爾、帕米爾高原、中亞部分國家、和朝鮮。

❷ 誰知道中國歷史上各朝代的版圖是怎樣的

中國歷史上實際控製版圖最大的朝代是元朝. 除了今新疆地區的較大變動外,元朝的疆域是穩定的:在北方,西起今 額爾齊斯河,東至鄂霍次克海。在東部,擁有朝鮮半島東北部。在西南,包 括今克什米爾地區以及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錫金等地,今緬甸東北部和 泰國北部。 與漢、唐極盛時期的疆域相比,元朝不僅在面積上大大超過了它們,而 且在控製程度上也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吐蕃地區和今新疆東部三個直屬於 朝廷的單位(別失八里、哈剌火州、哈密力)以外,元朝在全國都設置了行 中書省(簡稱行省),其中包括漢唐時從未設置過正式行政區的蒙古高原以 北和遼河下游以北地區。 對周圍的鄰國,元朝都曾進行過軍事征服,有的還設置過行政機構。但 元朝的統治能維持的時間都不長,而且這些國家仍然是獨立的,所以還不屬 於元朝的疆域。如元朝對安南(今越南)用兵三次,一度佔領了安南,並派 了達魯花赤(地方行政長官)去監督行政,但在安南的激烈反抗下,最後不 得不撤出。元朝在緬甸設置過緬中行省,存在的時間也很短。至元二十二年 (公元1285 年)在高麗設征東行省,但該省的長官(丞相)就是高麗國王, 而且對高麗國內仍稱國王,所以高麗實際上只是元朝的屬國。 參考資料:《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
麻煩採納,謝謝!

❸ 關於中國歷史版圖

朝鮮半島尤其自己獨立的發展歷程,雖然受中國古代的影響非常深刻,但在其半島上自古以來就有自己的國家。中國在漢代時曾經在半島北部設立了四郡(樂浪郡,朝鮮江陵的臨屯郡,朝鮮安邊的玄菟郡,朝鮮漢城的真番郡),統治其達四百年;魏晉南北朝時期喪失了對半島的管轄;隋唐時期朝鮮半島的國家開始發展起來,最後新羅統一了朝鮮半島,又和中央王朝恢復了朝貢關系;五代十國和遼宋夏金元時期由於戰爭頻繁,只有貿易來往;元,明清時期朝鮮半島的高麗及朝鮮王朝都和中央王朝有朝貢關系,即通常說的藩屬關系;自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以後,朝鮮真正實現獨立,中國的政治影響退出了。
縱觀朝鮮與中國的關系主要是宗藩關系,中國直接統治的不過是一部分地區,而且時間不是很長,這種關系和越南,琉球,緬甸等國家一樣!所以現在人家更是獨立的國家。
西伯利亞只是在元朝時的統治范圍。蒙古帝國的建立,第一次在理論上完全佔有了整個西伯利亞。西伯利亞首次成為一個國家的內地。而且活動范圍也大了。當時派漢人郭守敬制訂歷法時的北海觀測點,就在西伯利亞深處。元朝的嶺北行省和遼陽行省的北部,理論上已到了白海(北冰洋)邊。蒙古帝國瓦解後,其各個汗國和其他游牧民族國家存在於西伯利亞。在西方有西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等;中亞有帖木爾汗國;東方有瓦喇等。它們有的仍在侵略和威脅其他民族,有的在自相殘殺,有的只求自保。中國明朝時,在黑龍江入海口處的永寧寺立有石碑,見證了這是中國領土,估計其東北部領土已深入東北亞的楚科奇半島附近。但隨後後金的興起徹底結束了漢民族對西伯利亞地區的統治歷史。十七世紀,俄國從西方擴張,並吞了眾多小國,擴張到西伯利亞東部;女真族征服了蒙古本部,擁有了西伯利亞南部,建立了清朝。俄國和清朝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國家在西伯利亞沖突了。通過戰爭和《尼布楚條約》,劃分了西伯利亞的勢力范圍。俄國一直向東擴張到西伯利亞最東端,甚至擁有了阿拉斯加,後因「消化」不了而賣給美國。之後,雖然日本想爭奪西伯利亞,但西伯利亞一直穩穩地掌握在俄國手中。在蘇德戰爭中,西伯利亞應該是蘇俄心理上的支柱和事實上的大後方。
所以西伯利亞古代有一段時間屬於中國領土,最後由於多種原因,成了俄國的領土。 總結起來,現在的朝鮮半島和西伯利亞都分別屬於朝鮮,韓國及俄羅斯的領土。 不知我的回答是否合適啊

❹ 怎樣從歷史的記載方面證明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當時三國吳王孫權派1萬官兵到達「夷洲」(台灣),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對台灣最早的記述。隋唐時期(公元589—618年)稱台灣為「流求」。隋朝曾三次出師台灣。據史籍記載,610年(隋大業六年)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到宋元時期(公元960—1368年),漢族人民在澎湖地區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湖以後,開始向台灣發展,帶去了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公元12世紀中葉,宋朝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並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灣。元、明兩朝政府在澎湖設巡檢司,負責巡邏、查緝罪犯,並兼辦鹽課。明朝後期漢人開拓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戰亂和災荒的年代,明朝政府和鄭芝龍集團曾經大規模地組織中國大陸居民移民台灣。其中元朝開始在澎湖設立「澎湖設巡檢司」標志著台灣正式歸屬中央版圖。
16世紀,西方殖民勢力迅速發展,開始把觸角伸向東方。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乘明末農民起義和東北滿族勢力日益強大,明朝政府處境艱難之時,侵入台灣。不久,西班牙人侵佔了台灣北部和東部的一些地區,後於1642年被荷蘭人趕走,台灣淪為荷蘭的殖民地。[5]荷蘭殖民者盤踞台灣38年,殘酷剝削台灣人民,把土地據為已有,強迫人民繳納各種租稅,掠奪台灣的米、糖,把其收購到的中國生絲、糖和瓷器經台灣轉口運往各國,牟取高額利潤。荷蘭殖民者的行徑,激起了台灣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農民領袖郭懷一領導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武裝起義。這次武裝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但它表明荷蘭的殖民統治已經出現危機。九年以後,他們配合民族英雄鄭成功驅逐荷虜,收復了台灣。
1684年,清朝設置分巡台廈兵備道及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正式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台灣本島設立管轄機構。1811年,台灣人口已達190萬,其中多數是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移民大量開墾荒地,使台灣成為新興的農業區域,並向大陸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陸輸入的日用消費品和建築材料等,使台灣的經濟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此時,台灣與福建、廣東的來往十分密切,中華文化更加全面地傳入台灣。1883—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法軍進攻台灣,遭劉銘傳率軍重創,到1885年6月《中法新約》簽定,法軍被迫撤出台灣。中法戰爭以後,清朝為了加強海防,於1885年將台灣劃為單一行省,台灣成為中國第20個行省。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翌年清朝戰敗,於4月17日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消息傳出後,舉國同憤,反對割台,台灣全省哭聲震天,鳴鑼罷市。協理台灣軍務的清軍將領劉永福等率軍民反抗日本的侵佔,堅持了5個多月的戰斗,歷經大小百餘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終遭失敗。從此,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達50年之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條款,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8年的艱苦抗戰,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終於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打敗了日本侵略者,使台灣重新回歸中國的懷抱,結束了台灣人民蒙受日本帝國主義奴役的屈辱歷史。同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在台北舉行台灣省日軍受降儀式。會後台灣省行政長官代表中國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所屬的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於中國主權之下。台灣全省欣喜若狂,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祭告祖先,通宵歡飲。台北市各界民眾數萬人舉行環市大遊行,歡呼回到中國的懷抱,慶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後不贅述。

❺ 哪個朝代對中國領土的貢獻最大有何歷史記載

我國的領土面積在世界上是排名第三位的,擁有者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再加上三百多萬的海域面積。我國之所以有如此多的領土面積,都是因為我國歷史上的這些朝代隨著時間慢慢積累下來的,而在歷史上這么多的朝代中,對我國領土貢獻最大的朝代就是清朝。因為在清朝以前的朝代中,他們都是讓一些小國家選擇臣服,而到了清朝就不一樣了,清朝是直接讓這些地方變成我國的固有領土。

明朝時期,在最繁榮的時候最大領土面積有七百萬平方公里,但是後來西藏、東北等地被佔領,所以最後就只有三百多萬平方公里。一直到了清朝時期,鼎盛時期一共有著一千一百多萬平方公里,而這這些領土和我們目前的情況是相差不多的,我國現在的領土也是繼承的清朝。

❻ 我們現代人是否了解中國古代的疆域

疆域的意思就是一個國家它所佔的領土和面積有多大,現代社會關於疆域我們都有專門的地圖來教育人們,告訴他們哪些是中國的領土。是因為在古代社會,歷朝歷代因為國力強盛程度不同,所以疆域的范圍也有大有小。再加上歷史記載會有遺漏,所以我們現代人對於中國古代的疆域了解並不是十分全面。

三、中國領土大國

疆域是我國5000多年來歷朝歷代努力的結果,盡管有部分土地已經丟失還沒有收復,但是我國的領土面是世界第二大。這是我們幾代人不斷開拓疆域,最終達成的成就,他們的歷史功績值得後人銘記,永遠感恩在心。

❼ 葛劍雄:怎樣理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講到統一,就離不開領土,因為任何統一都是在一定的范圍內實現的,任何統一政權都有自己的領土。提到某一個地方,特別是邊疆地區,我們習慣於講「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卻往往曲解了歷史事實,更不能正確解釋以往兩干多年問中國疆域變遷的歷史事實和發展規律。
要討論這個問題,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承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一個形成、定型和發展的過程。有了國家,才會有這個國家的領土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它的領土一般都會發生變化,除非處於四面隔絕的環境。中國也不能例外。
如果我們承認中國作為一個國家概念,經歷過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模糊到明確的發展過程。那麼就不能否定,每一塊具體的領土不可能在一開始就都屬於中國,也不可能在同一時期內歸屬於中國,任何「自古以來」都應該有明確的時間界限,都不能追溯到越古越好。中國的領土這個概念只能出現在中國產生和形成之後,在此前既不可能有這樣的概念,也毫無意義。
如有人說,一萬年以前中國人通過白令海峽到了美洲,所以美洲是由中國人首先開發的。姑且不論這是否事實,但一萬年以前並不存在中國這個國家,「中國人」是指什麼人呢?是指當時生活在今天中國領土上的人嗎?那些人與今天的中國人之間是什麼關系?如果有關系,也只能稱為中國人的祖先。如果我們要說一個地方一萬年以前就屬於中國,同樣是不正確的,因為那時中國本身還不存在。
對「歷史時期的中國」的范圍,先師譚其驤先生在《中國歷史地圖集》總編例(《中國歷史地圖集》第1冊,地圖出版社, 1982年)中確定了這樣的原則:
十八世紀五十年代清朝完成統一之後,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帝國主義入侵以前的中國版圖,是幾千年來歷史發展所形成的中國的范圍。歷史時期所有在這個范圍之內活動的民族,都是中國史上的民族,他們所建立的政權,都是歷史上中國的一部分。有些政權的轄境可能在有些時期一部分在這個范圍以內,一部分在這個范圍以外,那就以它的政治中心為轉移,中心在范圍內則作中國政權處理,在范圍外則作鄰國處理。
在《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歷代疆域》一文中,譚先生又論述了確定這一原則的理由,他指出:
「我們是現代的中國人,我們不能拿古人心目中的『中國』作為中國的范圍。」「也不能拿今天的中國范圍來限定我們歷史上的中國范圍。我們應該採用整個歷史時期,整個幾千年來歷史發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國為歷史上的中國。我們認為18世紀中葉以後,1840年以前的中國范圍是我們幾千年來歷史發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國,這就是我們歷史上的中國。至於現在的中國疆域,已經不是歷史上自然形成的那個范圍了,而是這一百多年來資本主義列強、帝國主義侵略宰割了我們部分領土的結果。」
很清楚,譚先生確定的是今天的學者研究中國歷史、編繪中國歷史地圖時所需要涉及的范圍,所以他特別強調我們不能拿古人心目中的「中國」作為中國的范圍。這就是說,古人心目中的「中國」不等於這個概念。
如果我們看一下《中國歷史地圖集》中的一幅幅地圖那就更清楚,每一個具體的時期、每一個具體的政權的疆域都是在變化的,從來沒有固定在一個范圍之中。所以不能將他確定的、代表今天學者觀念的概念強加於古人,濫用於討論歷史時期的統一和分裂。
至於他提出的第二個理由,我的理解是應該將中國疆域的變遷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1840年以前,另一個是1840年以後。前者基本上沒有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與歷代中原王朝先後發生過關系的周邊民族和政權最終合為一體,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清朝;後者則在西方列強勢力進入東亞以後,中國疆域的變遷已經直接或間接受到了影響;這就是「自然」與否的區別。
但如果把「自然」解釋為歷史發展的必然,那麼我們就不得不承認,1840年以後中國部分領土的喪失也是歷史的必然。為什麼同樣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會失去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有些國家就沒有喪失?為什麼中國有些領土能保住,有些能失而復得,有些就不能保住?這些都不是偶然的,都可以在中國本身找到深刻的內因。
今天的中國所繼承的是清朝和中華民國的領土,而清朝的最大疆域形成於18世紀中葉,所以在此前,總有一部分領土還不屬於中國。那麼在清朝以前,怎樣判斷一個地方是否屬於中國呢?實際存在著兩種標准:一種是當時的標准,一種是今天的標准。用當時的標准看,只有屬於中原王朝的疆域范圍,才能屬於中國,否則就是異國、異族。用今天的標准看,一切在清朝極盛疆域范圍內的民族和政權都屬於中國,無論他們是否與中原王朝發生了關系。
中原王朝不等於中國,但始終是中國的主體和核心,也是實現統一的核心和基礎。歷代中原王朝存在著明確的承繼關系,所以一般所講的「屬於中國』就是根據是否歸屬於中原王朝來確定的,用的是第一標准。正因為如此,任何一個地方之 「屬於中國」都有具體的年代和具體的事實,絕不能隨意提前,歪曲事實。
元朝以前的中原王朝都沒有能將青藏高原納入版圖,西藏歸屬中國(中原王朝),只能從元朝將西藏置於宣政院(初名總制院)算起。此前的唐朝與吐蕃,完全是兩個相互獨立的政權。即使是在唐朝與吐蕃實行和親,保持友好的階段,如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結婚後,唐朝也沒有試圖控制和統治吐蕃。何況唐蕃的蜜月很短,對峙和爭戰的的年代卻很長。
有人根據唐朝方面的片面記載,認為吐蕃與唐朝存在著「朝貢」 關系,所以是唐朝的藩屬;或者認為唐蕃間有「舅甥之盟」,就不是一種平等地位。其實吐蕃承認唐朝為「舅」自己為「甥」,只是因為松贊干布等贊普娶過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是唐朝皇帝的女婿。現在還在拉薩的《唐蕃會盟碑》稱「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在和盟約」』「今蕃漢二國所守見管州鎮為界,已東皆屬大唐封疆,已西盡是大蕃境土,彼此不為寇敵,不舉兵革」。長慶二年(821年)唐蕃會盟的誓辭也稱:「中夏見管,維唐是君;西裔一方,大蕃為主。」這些都是唐蕃關系最客觀的證據。
一個地區歸屬了中原王朝以後,並不一定從此始終歸屬,中間可能有一段、甚至好幾段與中原王朝分離的階段。無論此地目前是否屬於中國,我們都應該嚴格按照歷史事實,對具體的階段作具體分析,不能將首次歸屬於中原王朝以後的年代都看成「屬於中國」。
蒙古高原上的匈奴在公元前1世紀發生內部分裂,其中的南單於投降了漢朝,以後在漢朝的扶植下重新據有蒙古高原。但匈奴並沒有並入漢朝,漢朝也沒有將匈奴當作本朝的一部分,雙方約定以長城為界,「長城以南,天子有之;長城以北,單於有之」。以後在蒙古高原建立的政權,與中原王朝大致都保持著這樣的關系,所以都不能說已經歸屬於中原王朝。
只有在唐貞觀四年(630年)滅東突厥後,有一段時間成為唐朝疆域的一部分,但至突厥復國即中止,要到元朝建立後才再次與中原王朝確立歸屬關系。明朝始終沒有將蒙古高原納入版圖,所以從1368年起蒙古高原又一次與中原王朝分離,至清康熙年間擊敗噶爾丹後才重新為中國所統一。
一個地區「自古以來屬於中國」只反映歷史,並不能說明現狀。證明一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固然能使中國人擁有道義力量,卻未必能為我們提供法律根據。現行國際法對領土歸屬的判定,主要還是根據由目前往上回溯的一段時間,而不是抽象的「自古以來」,也不是越早越好。更何況國家之間解決領土爭端,在多數情況下根本不是依照國際法,而是基於國家實力的較量,或著眼於實際利益的談判。
北宋的沈括在與遼國使者談判邊界爭端時,曾以歷史歸屬為依據而取得對宋朝有利的結果,因而被傳為美談。據《宋史·沈括傳》和《續資治通鑒長編》所載,當時遼國的蕭禧出使宋朝,索取河東的黃嵬,他揚言必定要獲得這塊土地後才回國。沈括奉命參加談判,他先去樞密院查閱檔案,找到了以往談判邊界的資料,證明這一帶是以古長城為界的,而蕭禧所爭的地方離古長城已有三十里。宋神宗命沈括畫成地圖,蕭禧看了只好放棄原來的要求。神宗派沈括出使遼國,與遼方繼續談判。沈括根據數十卷檔案中的資料,與遼方進行了六次談判,遼方不得不撤回對黃嵬的領土要求,轉而索取天池。
但只要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就不難發現,當時宋遼雙方處於對峙狀態,都不想因為局部的領土之爭而發動戰爭,所以沈括找到的「自古以來」的歷史根據還能起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遼方雖然放棄了黃嵬,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以後的勘界談判中宋朝還是損失了一些地方,所以對沈括的勝利不能誇大,更不能根據這個事例,將歷史歸屬當作解決邊界爭端的關鍵。

❽ 中國歷史各個朝代疆域圖,要詳細的

北宋時期的疆域已經縮小,但是還能夠保持住中國最發達的中原以及江南地區,當時北宋的經濟以及文化已經超越唐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在歷史上北宋並不是十分的強大
南宋時期是里憂外患 失去了發達的中原地區,保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蒙古已經興起與大草原,南宋對金稱臣,西南大理段氏王朝和西北的土藩興起,都對南宋虎視耽耽.但是南宋統治者卻安心於半壁江山,不思奪回失去的江山,可悲.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弱的王朝,但是經濟和文化卻是十分的發達,著的確是一種悲哀!
元朝時期的疆域,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國家,地跨歐亞大陸,除了在本土以外,還有周圍的四大漢國,他們雖然是聽命於中央王朝但是卻是各自為政,世紀上當時蒙古最西已經達到了萊茵河,也就是今天德國.嚴格意義上來說著並不是漢族創造的,在哪個時代蒙古和中華大家族並不是一家,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蒙古人把人分成四等.所以在那個時代的抗蒙英雄還是民族的英雄.如果中華民族有這樣的侵略性的話,決不會在近代史上被日本和野蠻的歐洲人踩,在清以前的各個朝代都可以踩扁歐洲人,但是歷史去跟中國人開了個大玩笑!
清朝前期的地圖 這是中國本土疆域最大的時期清朝中後期的地圖,庫葉島在內的東北北劃分給俄國,這是台灣已割給日本,朝鮮已是日本的殖民地,不久之後西北大部分被割給俄國,建國後外蒙古在蘇聯的支持下脫離中國.到這個時期,中國損失了將近三分之一地國土,這就奠定了中國現代的疆域的基本形狀.在這個時期,俄國暗中支持下XJ宣布獨立,西南越南已是法國殖民地,對中國西南三省虎視耽耽,ZJ和寧夏青海地區在英國的支持下也在暗中准備獨立,湖南人左宗棠率兵征剿西北,西南,若不是這個湖南人,中國西南和西北就要全部獨立,四川陝西就是中國的國界.可能對越反擊戰在廣西打,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四川狙擊印度軍隊.歷史不會忘記為了國家領土完整而戰的民族英雄-----左宗棠

❾ 4 為什麼要了解中國疆域變遷的歷史

中國疆域變遷的歷史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了解中國疆域變遷的歷史,就不可能正確理解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任何歷史事實都發生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之內,歷史時期的中國疆域就是中國歷史發展特定的空間范圍。因此,了解這個范圍有多大,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變化,對於我們掌握歷史的基本事實和概念是必不可少的。

在現代國際關系沒有建立起來以前,疆域的大小、鞏固程度就集中體現了一個政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發達的水平和國力的盛衰。像清朝前期,由於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又執行了現實的民族政策,在18世紀中葉實現了空前的統一,中國的疆域達到了極盛。但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一次次喪失了領土。這當然是外部帝國主義入侵的結果,但也是中國國力衰弱、政權腐敗的具體表現。

了解中國疆域變遷的歷史,能使我們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祖先的光輝業績。世界上多少文明古國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多少曾經威震四方的國家只留下了一堆堆廢墟,多少曾經繁榮發達的土地早已無數次地變換了主人。只有中國,從秦朝建立起統一王朝以來,盡管經歷了無數次戰爭動亂、改朝換代、民族沖突、外敵入侵、自然災害,疆域也時有盈縮,卻頑強地生存下來,並且在18世紀終於發展成了擁有上千萬平方公里領土、幾十個民族、幾億人口的大國。

中國疆域變遷的歷史充分顯示了漢族的主體作用。從秦朝到清朝,中國的基本疆域——以漢族人口為主的農業區始終是穩定的、鞏固的。這就為統一國家和民族大家庭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基礎。中國疆域變遷的歷史也體現了兄弟民族的偉大貢獻。今天中國邊疆地區的開發,以及這些地區最終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都離不開當地民族的努力奮斗。了解了這些,無疑會激發起我們的愛國熱情,使我們努力維護祖國的統一,珍視各民族間的團結,為完成祖國統一和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而貢獻力量。

與怎麼能了解中國古代領土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