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永嘉的歷史有多久

永嘉的歷史有多久

發布時間:2021-03-07 23:08:11

A. 溫州到底有多少年歷史了,,,,,,,,,,,,,,急啊啊啊啊

溫州公元138年正式建縣,已經有了年的歷史

溫州地區遠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
先秦時期
約公元前2500年(新石器時代晚期),在溫州境內已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00餘處,出土有石犁、石鐮、石斧、石錛、石刀、石鑿、石鏃、石網墜、石矛及紡輪等勞動工具。尚有夾炭陶片和夾粗沙陶片。先民從事漁獵和耕作。前475-前221年戰國時代),前333年(楚威王七年),楚威王破越國,殺越王無疆。越部分族遷東甌定居。
漢至清
前221年,秦王政統一中國,劃天下為36郡,溫州屬閩中郡。
前192年(西漢惠帝三年)惠帝劉盈立騶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
138年(東漢順帝永和三年)分章安之東甌鄉置永寧縣,西猶兼處州地,戶不滿萬。縣始於甌江北岸。是為溫州建縣之始。
323年(東晉明帝太寧元年),析臨海郡溫嶠嶺以南地區置永嘉郡,治所設於永寧,轄永寧,安固、橫陽、松陽四縣。建郡城於甌江南岸,相傳有白鹿銜花而過,故後名鹿城。是為永嘉建郡之始。
422年(南朝寧武帝永初三年)謝靈運貶寧永嘉,遍歷諸縣,多有題詠,成為山水詩鼻祖。前此數年,鄭緝之撰《永嘉群記》,是溫州最早的地主志,今存孫詒讓輯本一卷。
589年(隋文帝開皇九年)永寧、安固、橫陽、樂成四縣合並,稱永嘉縣,屬處州。後三年,處州改名為括州。州治設於括蒼(今麗水市)。
607年(隋煬帝大業三年)改括州為永嘉郡,郡治仍於括蒼。轄永嘉、括蒼、松陽、臨海四縣,計10542戶。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改永嘉郡為括州。次年,析括州之永嘉縣置東嘉州,轄永寧、安固、樂成、橫陽四縣。自此以後,歷1300餘年至今,州名無改,州境亦無大變。
724年(唐玄宗天寶元年)改溫州為永嘉郡,轄四縣,共計42814戶,241690口。
758年(唐肅宗乾無無年)復改永嘉郡為溫州。是年,以李胥為監鹽官。民國時期1911年(清宣統三年)武昌起義後,11月29日,溫州組成軍政分府,徐定超任臨時都督。翌年7月廢溫州軍政分府,置溫州府。 1914年6月置甌海道,轄溫州、處州二府,道尹公署駐永嘉縣,屬浙江省。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區。溫州區初稱浙江省第十縣政督察區,督察專員辦事處駐永嘉縣。後數度更名,稱第四特區、第三特區、永嘉行政督察區、第八行政督察區,1948年4月,改稱第五行政督察區。共和國1949年5月7日溫州和平解放,建立溫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8月26日成立第五專區,並設溫州市。建國後,改稱為溫州區專員公署。其後,名稱和轄縣有所變動。1981年9月溫州地區和溫州市合並建立溫州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B. 溫州歷史有多少年

溫州古為甌地,秦統復一全國後屬閩中制郡。西漢惠帝三年(前192)為東海王(俗稱東甌王騶搖)都地。漢順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 永寧縣,縣治設在甌江下游北岸今永嘉縣甌北鎮境內,是為溫境建縣之始。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析臨海郡南部永寧、安固、橫陽、松陽四縣置永嘉郡,郡治設在甌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區),是溫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 五年(622)置東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溫州,自此以後,歷1300餘年至今,州名無改,州境亦無大變。辛亥革命爆發,1911年11月8日溫州成立"軍政分府",隸浙江軍政府。 溫州古稱「甌」,早在4000多年前,這里就有原始甌人繁衍生息。
1914年6月置甌海道,轄溫州、處州二府,道尹公署駐永嘉縣,屬浙江省。1932年 建立行政督察區。溫州區初稱浙江省第十縣 政督察區,督察專員辦事處駐永嘉縣 。後數度更名,稱第四特區、第三 特區、永嘉行政督察區、第八行政督察區, 1948年4月,改稱第五行政督察區。

C. 永嘉在古代怎麼樣

古時溫州稱永嘉,故永嘉文化泛指溫州文化。永嘉文化中,有著名的永嘉學派。永嘉學派是南宋時期能夠與朱熹理學、陸九淵心學成鼎足之勢的重要學術思想流派,創始人是薛季宣、陳傅良,他們分別是現在的溫州鹿城和瑞安人,永嘉是當時的州治所在地,故稱為「永嘉學派」。稍後的思想家葉適是瑞安人,繼承和發展了永嘉之學,進一步擴大了「永嘉學派」的影響,在當時的學術思想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具體到永嘉學派的近代命運,近代溫籍知識分子從永嘉學派的文獻中汲取了思想精華,在近代情境中進行了創造性的轉化,正如陳黻宸說:「通商以來,風氣稍移,浮淺之徒,侈談西學,剽竊失據,轉或芻狗詩、書,求其融會中西,貫穿古今,通經致用,蔚為一代儒宗者蓋鮮。夫以中國四千年聖人之治,不為之鮮扁彌縫,修吾聲名文物,而徒震驚乎異域雜霸功利之見,儒術之衰,非吾輩責歟?」 (《陳蟄廬孝廉〈報國錄〉序》,《陳黻宸集》第511頁)可以說,「貫穿古今,通經致用」是南宋永嘉學派的思想靈魂,葉適認為這是向儒家「道之本統」的回歸(參見何俊《葉適與道統》,《葉適與永嘉學派論集》); 「融會中西」則是永嘉學近代存續的具體形式,而這三者又統一於溫籍知識分子對「儒術」的近代理解,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是近代儒家知識分子對儒家「道之本統」的新見解、新境界。因此可以說,永嘉學派近代命運這一個案,展示了儒學在各種情境下存續的某種規律。 永嘉歷來人才輩出,文風鼎盛。東晉南朝出任永嘉太守的歷史名人有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和書聖王羲之、「山中宰相」陶弘景,到宋代又出現了「永嘉學派」哲學家葉適。據「永嘉縣志」載:宋代永嘉共出過513名進士,史稱此地為「小魯」。漢高祖時屬閩越,惠帝三年(公元前192)至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屬東甌國,國都在今永嘉縣甌北鎮江北,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屬會稽郡回浦縣,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為章安縣東甌鄉,順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屬會稽郡。三國吳太平二年(257)改屬臨海郡永寧縣,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分臨海郡置永嘉郡,改屬之。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廢永嘉郡置處州,改永寧縣為永嘉縣,縣沿郡名。隋煬帝大業元年(605)恢復永嘉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廢永嘉郡置東嘉州,隸括州總管府,析永嘉縣之楠溪、西溪兩鄉置永寧縣。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廢東嘉州重隸於括州,永寧並入永嘉縣。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從括州析永嘉、安固兩縣置溫州,治永嘉。唐武後載初元年(689)析永嘉置樂成縣後,永嘉縣轄境歷五代、宋、元、明、清不變。民國37年(1948),溫溪、石染、西嶴3鄉劃給青田縣。

D. 永嘉的歷史事件

永嘉之亂,公元311年(永嘉五年),中國前趙君主劉聰派兵攻破洛陽,俘獲西晉皇帝晉懷帝的事件。

E. 永嘉縣的歷史文化

永嘉文化中,有著名的永嘉學派。永嘉學派是南宋時期能夠與朱熹理學、陸九淵心學成鼎足之勢的重要學術思想流派,創始人是鄭伯熊兄弟、薛季宣、陳傅良等,他們分別是溫州鹿城和瑞安人,永嘉是當時的州治所在地,故稱為「永嘉學派」。稍後的思想家葉適是瑞安人,繼承和發展了永嘉之學,進一步擴大了「永嘉學派」的影響,在當時的學術思想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具體到永嘉學派的近代命運,近代溫籍知識分子從永嘉學派的文獻中汲取了思想精華,在近代情境中進行了創造性的轉化,正如陳黻宸說:「通商以來,風氣稍移,浮淺之徒,侈談西學,剽竊失據,轉或芻狗詩、書,求其融會中西,貫穿古今,通經致用,蔚為一代儒宗者蓋鮮。夫以中國四千年聖人之治,不為之鮮扁彌縫,修吾聲名文物,而徒震驚乎異域雜霸功利之見,儒術之衰,非吾輩責歟?」(《陳蟄廬孝廉〈報國錄〉序》,《陳黻宸集》第511頁)可以說,「貫穿古今,通經致用」是南宋永嘉學派的思想靈魂,葉適認為這是向儒家「道之本統」的回歸(參見何俊《葉適與道統》,《葉適與永嘉學派論集》);「融會中西」則是永嘉學近代存續的具體形式,而這三者又統一於溫籍知識分子對「儒術」的近代理解,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是近代儒家知識分子對儒家「道之本統」的新見解、新境界。因此可以說,永嘉學派近代命運這一個案,展示了儒學在各種情境下存續的某種規律。 中國南宋中葉的詩歌流派,代表南宋後期詩歌創作上的一種傾向。永嘉四靈指當時生長於浙江永嘉(今浙江溫州)的4位詩人:徐照(字靈暉)、徐璣(字靈淵)、趙師秀(字靈秀)、翁卷(字靈舒)。因他們同出永嘉學派葉適之門,其字或號中又都帶有「靈」字,故稱永嘉四靈。4人中徐照和翁卷是布衣,徐璣和趙師秀做過小官。他們的詩風承襲晚唐,選擇了晚唐詩人賈島、姚合的道路,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詞寫野逸清瘦之趣。詩體的特點是:繼承了山水詩人、田園詩人的傳統,滿足於嘯傲田園、寄情泉石的閑逸生活。在藝術上,又能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輕古體而重近體,尤重五律。甚至要求全詩字數不得超過40字。在較大程度上糾正了江西派詩人以學問為詩的習氣。他們的成就極有限,但在當時的詩壇卻得到廣泛的反應。
「永嘉四靈」是南宋詩壇獨樹一幟的詩歌流派,對前人,它改造江西詩派,去除其弊端;對後來,它啟動江湖詩派而再創新、發展。全祖望在《〈宋詩紀事〉序》里把宋詩的發展歸納為「四變」,從陸游等「中興四大家」到「永嘉四靈」為其中的第三變。「四靈」詩歌並非「寒蟬哀鳴」,也不是遠離社會現實,只透露「狹窄的心理」。它在宋代詩歌史上應有較高的地位,對它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評價,特別是對積極用世方面的評價,需要突破由來已久的思維定勢,多一些多元意識和寬容意識。
「四靈」出現的時候,江西詩派的影響已漸趨衰弱。「四靈」主觀上也想打破江西詩派的藩籬,學賈姚,少用典等等,都含有與江西詩派背道而馳的意圖。葉適認為他們的詩風是對唐詩的復歸,其實以「四靈」的才能,從實質上來說,他們只是因為不滿體現著典型宋調的江西詩風,從而又回到了宋初崇尚晚唐體的老路上去。 永嘉昆劇是中國古老劇種之一,是在南戲即永嘉雜劇的基礎上吸取崑山腔優點而形成,流行於浙南閩北一帶的地方戲曲劇種,是崑曲的一個流派。由於它產生在永嘉縣,所以叫永嘉昆劇,簡稱「永昆」。
永嘉昆劇源於南戲,也是宋、元時用南曲演唱的戲曲形式,由宋雜劇、唱賺(宋代流行的一種演唱形式)、宋詞,以及里巷歌謠等綜合發展而成。它的表演質朴粗獷,行腔明快流暢,生活氣息濃郁,至今仍保留有南戲聲腔的遺韻,是戲曲史上罕見的寶貴遺產。《辭海》和《中國戲曲曲藝詞典》對昆劇作如是解釋:「一般認為是中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著名的崑曲大師俞振飛先生曾作這樣評價:「南昆北昆,不如永昆」。

F. 甌北的甌北歷史

甌北,俗稱江北岸。約於西漢前形成村落,西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東海王鄒搖(俗稱東甌王)曾在此建立國都,東漢順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縣治設今甌北羅浮新城,清光緒年間,這里分屬賢宰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都和仙桂鄉三十二、三十三都,民國期間,稱永嘉縣第六區羅浮鄉、鎮江鄉、江北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0年5月,羅浮鄉析置三江鄉。1956年3月,羅浮、浦西、礁下三個鄉合並為江北鄉。清水埠原分屬三江、江北、黃田三個鄉管轄,1981年建立清水埠鎮。1989年4月,撤銷江北鄉和清水埠鎮,建立甌北鎮(縣直屬鎮)。1992年5月,撤銷三江鄉,並入甌北鎮。2001年7月,撤銷原甌北鎮、黃田鎮、羅東鄉,建立新的甌北鎮。至此,以原甌北鎮、黃田鎮和羅東鄉的行政區域形成甌北鎮的行政區域,實行鎮管村居的體制。2011年在甌北片劃分街道。即江北街道,東甌街道,三江街道。
2011年,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永嘉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浙政函[2011]155號)、《溫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永嘉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溫政函[2011]73號)精神,永嘉縣行政區劃作如下調整:一、撤銷西溪鄉、徐嶴鄉、昆陽鄉、茗嶴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並入橋下鎮。調整後,橋下鎮轄2個居民區、13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橋下村。二、撤銷山坑鄉、應坑鄉、大嶴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並入碧蓮鎮。調整後,碧蓮鎮轄1個居民區、4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碧蓮村。三、撤銷界坑鄉、西嶴鄉、石染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並入巽宅鎮。調整後,巽宅鎮轄1個居民區、5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巽宅村。四、撤銷五(涑鳥)鄉、表山鄉、鯉溪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並入岩頭鎮。調整後,岩頭鎮轄1個居民區、8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岩頭村。五、撤銷溪下鄉、溪口鄉、張溪鄉、黃南鄉、潘坑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並入岩坦鎮。調整後,岩坦鎮轄1個居民區、9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岩坦村。六、撤銷花坦鄉、渠口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並入沙頭鎮。調整後,沙頭鎮轄1個居民區、7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高浦村。七、撤銷東皋鄉、鶴盛鄉、西源鄉、嶺頭鄉建制,其行政區域合並設立鶴盛鎮。調整後,鶴盛鎮轄5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鶴盛村。八、撤銷烏牛鎮建制,在其行政區域內設立烏牛街道辦事處。調整後,烏牛街道辦事處轄1個居民區、37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王宅村。九、撤銷上塘鎮、甌北鎮、陡門鄉、下寮鄉建制,在其行政區域內設立7個街道辦事處:1.設立東城街道辦事處。在原上塘鎮環城西路以東、縣前路以南的區域及原陡門鄉行政區域內設立東城街道辦事處。調整後,東城街道辦事處轄1個社區、41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建鎮巷1號。2.設立北城街道辦事處。在原上塘鎮縣前路以北、永興路以東的區域及原下寮鄉行政區域內設立北城街道辦事處。調整後,北城街道辦事處轄2個社區、42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嘉寧街123號。3.設立南城街道辦事處。在原上塘鎮環城西路以西、越江大橋以南的區域內(除縣前路以北、永興路以東區域)設立南城街道辦事處。調整後,南城街道辦事處轄2個社區、31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永興路65號。4.設立江北街道辦事處。在原甌北鎮東甌大道以東、楠溪江大橋以西的區域內設立江北街道辦事處。調整後,江北街道辦事處轄11個社區、16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雙塔路1028號(原甌北鎮政府駐地)。5.設立東甌街道辦事處。在原甌北鎮東甌大道以西的區域內設立東甌街道辦事處。調整後,東甌街道辦事處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堡二村園區大道(現暫駐林垟村委會辦公樓)。6.設立三江街道辦事處。在原甌北鎮楠溪江以東的區域內設立三江街道辦事處。調整後,三江街道辦事處轄28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江頭新街。7.設立黃田街道辦事處。在原甌北鎮楠溪江大橋以北、楠溪江以西的區域內設立黃田街道辦事處。調整後,黃田街道辦事處轄19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千東北路571號。調整後,永嘉縣轄東城、北城、南城、江北、東甌、三江、黃田、烏牛8個街道辦事處和橋頭、橋下、大若岩、碧蓮、巽宅、岩頭、楓林、岩坦、沙頭、鶴盛10個鎮。 甌北風景羅浮山
樂史《太平寰宇記》引《永嘉記》:「此山(羅浮山)秦時從海中浮來」。《永嘉縣地名志》:「羅浮山,在江北岸,去城五里,一名密羅山,今名山平頭」。此山在甌江和楠溪江匯合處的西北側,有兩座小山,相距180餘公尺。早年,兩山猶如兩艘巨艦,浮在江中,四周水波粼粼,顛簸搖曳 。歲月流逝,滄海桑田,這里形成一片沖積平原,將兩山連在一起,遂成今日狀況。
北面的山稱章山,海拔51米。山呈長形,酷似一條自東向西爬行的蛇,故又名蛇山。據明萬曆《溫州府志》載,章山上原有一亭,名「襟江亭」,以唐王勃《滕王閣序》中「襟三江而帶五湖」一句而取名。襟江亭踞山俯江,氣勢雄偉,因年代久遠,早已盪然無存。南面的山稱羅山,又名合山,海拔66.4米。因山形極像一隻自西向東爬行的龜,故又稱龜山。山北側半腰有楊府廟,稍遠處有黿亭和將軍殿遺址。山北麓有一口井,清泉終年不涸。
唐張又新《羅浮山》詩雲:「江北重巒積翠濃,綺霞遙映碧芙蓉。不知來後滄溟上,減卻瀛洲第幾峰。」
羅浮石
晉書法家王羲之《法帖》中記:「近代華嚴石硯,頗佳。」明嘉靖《溫州府志》載:「羅浮山,去城五里,有石可為硯。」光緒戊子年出版的《永嘉聞見錄》(孫同元著)中說:「舊志雲:有華嚴洞,花木繁麗,自成佳境。有石可為硯。」可見,羅浮山及屏立於北面的華嚴山,昔以盛產硯石著稱。
清《岐海瑣譚》記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永嘉周永岱陛任主事,盡取羅浮石鑲嵌會器等物,滿載而歸。夏仲魚詩雲:「秋峰尚不載江山,止寫臨行入畫間。今日江山移得去,羅浮石山水中山。」
白水漈
白水漈位為甌北清峰山山腳白水村,常年流水不斷,瀑布凌虛飛下,無可憑依,下有深潭,碧水幽幽。現代散文大師朱自清在浙江省第十中學(現溫州中學)任教曾游此地,並作《白水漈》一文,由此白水漈名揚四海,遊客不絕。

G. 永嘉市的市區歷史

永嘉歷史悠久。 5000年前,即有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 漢順帝永和三年
(138)置永寧縣,隋開內皇九年(589)改稱永嘉容縣(取「水長而美之意」),距2222222222222今已
有1400餘年。轄境歷經唐、宋、元、明、清、民國不變。1949年5月, 全境解
放,以甌江為界,南置溫州市,北設雙溪縣;同年 11 年改雙溪縣為永嘉縣,
1958年後至今區域不變。
永嘉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1924年永嘉赤子、黨的早期創始人之一謝文
錦受黨中央派遣組建了浙南第一個黨組織。在土地革命時期,永嘉是紅十三軍
的誕生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永嘉都是浙南遊擊隊的重要根據地。永
嘉人敢於創新,精明勤勞,1956年首創包產到戶;改革開放年代,又敢為天下
先,在橋頭創建了聞名中外的東方鈕扣城, 成為「溫州模式」的重要組成部
分。

H. 永嘉九年是公元哪年

永嘉年號歷史上有三個 永憙,中國東漢漢沖帝劉炳的一個年號,又寫作永嘉。 永嘉 (晉懷帝),中國西晉晉懷帝司馬熾的一個年號。 永嘉 (段正嚴),中國大理國憲宗宣仁帝段正嚴的一個年號。

I. 永嘉縣的歷史沿革

永嘉縣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
夏、商、周為甌地。
春秋時期屬越國,戰國時入楚。
漢高祖時屬閩越,惠帝三年(公元前192),至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屬東甌國,國都在今永嘉縣甌北鎮江北,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屬會稽郡回浦縣,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為章安縣東甌鄉,順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屬會稽郡。
三國吳太平二年(257),改屬臨海郡永寧縣。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分臨海郡置永嘉郡,改屬之。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恢復永嘉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廢永嘉郡置東嘉州,隸括州總管府,析永嘉縣之楠溪、西溪兩鄉置永寧縣。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廢東嘉州重隸於括州,永寧並入永嘉縣。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從括州析永嘉、安固兩縣置溫州,治永嘉。
唐武後載初元年(689),析永嘉置樂成縣後,永嘉縣轄境歷五代、宋、元、明、清不變。
民國37年(1948),溫溪、石染、西嶴3鄉劃給青田縣。
1949年5月,永嘉縣全境解放。以甌江為界南置溫州市,北置雙溪縣,治岩頭鎮。9月21日,雙溪縣復稱永嘉縣,移治楓林鎮,翌年6月遷治羅浮龍橋,12月21日遷治溫州市區九山。
1950年5月,將原屬溫州市屬的梧埏、永強、三溪、藤橋4個區劃歸永嘉縣。
1958年該4個鄉重歸溫州市,永嘉縣治遷至上塘鎮。
1961年,青田縣西嶴、石染、上橫3鄉劃歸永嘉縣。
2001年,七都鎮劃入溫州市。

J. 永嘉之亂的歷史是

永嘉之亂是指發生在西晉晉懷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的一次重要歷史事件 。回 永嘉五年六月呼延晏與劉答曜等人帶領匈奴兵攻破洛陽,縱容部下搶掠,俘虜晉懷帝,縱兵燒掠殺太子司馬詮、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餘人,並挖掘陵墓和焚毀宮殿。 永嘉之亂為中國歷史上巨大的風暴,亦為異族首次入主中原。自永嘉之亂晉室南渡後,北方便成為胡族活動的大舞台,彼此混戰不休,令中原人民流離失所,死傷無數。

永嘉之亂

閱讀全文

與永嘉的歷史有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