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學的歷史課有用嗎
有用啊,這些都將你工作中,可能與同事溝通中用到的文化知識!
『貳』 今天大學第一天上課。白天一節課沒有,晚上兩節歷史課,兩節課都在聽老師講廢話,感覺什麼都沒學到。我以
你還不適應那種環境 大學太閑了 國家教育制度就是錯的 小學和初中應該閑 高中和大學應該有充實的課程 你還是慢慢適應吧
『叄』 大學學歷史是什麼感受
轉載
我是英語語言文學,歷史學雙學位。
說說自己學習歷史的經驗,在我母校南開,雙修是非常艱苦的,並非是交錢聽聽課就可以雙修成功的。
當時雙修的想法比較簡單,因為顯然歷史學位不會給求職增加太多籌碼,自己一來對歷史感興趣,二來想讓自己更有人文素養。就這么愣頭愣腦地走進了歷史學院,隨即大吃一驚,該學院與外語學院氣氛太不一樣,治學之風嚴謹,史學概論這種無聊的課上竟然有同學們和老師就是不是「勝利者寫歷史的」問題爭論了一節課。爭論的雙方都是各種旁徵博引、引經據典,看得我目瞪口呆。
因為學歷史純屬興趣,選課時不像一些歷史學院的學生,他們如果致力於美國史,就會盡量多選美國史相關的課,而我則是力求面廣,美國史,日本史,二戰史,羅馬史,中西文化交流史,歐洲國際關系史,俄羅斯史,拉丁美洲史。抱著聽故事的心態在整個人類文明的長河中傲遊。
慢慢開始感悟到學習歷史是人的本能,大多數人都會對過去的事情感興趣,如初結實一個人就會想了解他的過去是怎麼樣的。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渴望了解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是怎麼一步步發現成這樣的,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發生過什麼樣或驚心動魄,或可歌可泣,或滑稽可笑,或駭人聽聞的故事。
慢慢感覺自己對世界的認識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立體。漸漸自己在和朋友聊天扯淡中也能旁徵博引,引經據典了。在拜占庭史最後一節課上,老師讓用一句話概括感想。我隨口說出「拜占庭是古典文明照向中世紀的一束光」贏得同學們贊許時,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總結出來的。
迄今為之,我雖然有學位,還是門外漢,讀史不求甚解,仍未窺門徑。歷史也從未給我帶來過什麼,但是讀史已成習慣。我一直覺得自己只是在歷史學院激發了人類本能而已。
就是這樣的體驗。
『肆』 要一篇上歷史課的感想 800字 急用
歷史課教學心得 今學期我擔任歷史教學工作。由於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 一方面,由於我校地處邊區貧困地區,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弱,剛到一個新的學習環境,同學們還不能適應。另一方面,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占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講授《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的時候,這課的主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性較強,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准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准備了一些趣味性的故事,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相反,我沒有認真備課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好,與此相比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並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沖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後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採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歷史這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盡量多講一些歷史人物故事,讓他們更了解歷史,更喜歡學習歷史。 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上課時,我堅持課後了解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 補充: 歷史課感想 我覺得這次歷史課讓同學們來上的方式非常新穎,一方面可以讓同學們感受到做老師的不容易,另一方面可以也可以讓同學們更進一步地理解課文內容,進行備課的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 可是同學們講的,勢必沒有老師講的好,所以有些課,有些時候還是很難以理解,有些同學的課件亂七八糟,有些的過難,讓我們聽得很累。 不過老師在後面也會加上自己的課件來對我們進行進一步的教育,這樣讓我們理解了課文,老師做得課件也非常的漂亮,講得也很好。
『伍』 大學生上完歷史選修課的感受
喜歡近代史前面部分,不喜歡近代史 特別是清朝晚期那段~~~很郁悶~~
『陸』 大學生上歷史選修課的好處
大學生上歷史選修課,可以了解國內外歷史,通過歷史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柒』 上完初二歷史課有什麼收獲
初二歷史基本是將近代史和現代史,感覺我們國家好落後哦,不過道後來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之後基本上算是稍微好了那麼一點
『捌』 大學最後一次課上完了會有什麼感受
堅持上好最後一節課,堅持站好最後一個班。把美好的回憶留在每個學生的心田,把囑咐的話語帶到美好的明天。
『玖』 大學歷史課心得觀後感1000字,誰有,高懸賞,百度來的勿擾
以人為鏡,可以正其行;
以史為鏡,可以治其國。
這三句話充分說明了歷史對現今的重要性。
中國近現代史是指1840年以來的歷史,其中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稱為近代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是為中國近代史。
這是一段漂泊的歲月,動盪的歲月,甚至是流血的歲月中國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有的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在黑暗中摸索道路,在午夜裡尋求光明。他們把一生的幸福和國家緊緊連接在了一起。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了民族獨立和全國的解放。經過社會主義革命改革,把舊中國那個爛攤子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的社會主義新中國。
這其中不乏優秀的精神品質和勝利的革命經驗,當然也有人民在這些時期犯下的錯誤,有些甚至是不可挽救的。重視歷史的研究,注意總結經驗和教訓是中國的一個優良傳統。新中國歷代領導人都如此,毛澤東同志講過,歷史的經驗教訓值得注意,他經常在全國發起「學習一點歷史」的號召。新中國總設計師鄧小平也十分重視用歷史來教育人民幹部,教育青年:「我是一個中國人,懂得外國侵略中國的歷史。」「要懂得這些歷史,這是中國發展的精神動力。」
「從娃娃抓起」這是我國一貫執行的方法,學習歷史也不例外。從小剛進學校 老師就教給「中國有5000多年歷史」「1949年新中國成立」,教給我們一定要愛國。知道現在上大學了,歷史課程還在繼續。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是各條戰線的生力軍。為了勝利的擔負起建設祖國的責任,我們必須了解中國的歷史,不僅要了解中國的今天,還要了解中國的昨天和前天。今後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學習好中國近現代史是非常必要的。
時至今日,這本《中國近現代史》已經跟我一起學習兩的月了。兩個月中我感受很深,有時跟著他們的成就一起歡呼,有時伴著心頭傷疤颯颯落淚。那一頁一頁歷史教材從老師口中婉娩道來,編成了一個個鮮活的歷史場景。我彷彿看見了中國人民被鴉片榨的枯瘦如柴,身無分文甚至要變賣家產妻兒;我彷彿看見了帝國主義在中國慘無人道的殺戮,放火,肆虐;我彷彿看見了大批覺醒的農民放下鐮刀鋤頭拿起鋼刀洋槍痛殺外國賊子;我彷彿看見了中國共產黨帶著億萬中國人民殺出一條血路,奔向光明。
的確,鴉片導致的傷害慘不忍睹,但沒有那慘不忍睹怎能有林則徐等官員虎門硝煙的壯闊;圓明園的毀滅的確震驚中外,但沒有那鎮震驚中外的大火,怎能換來中國人民的覺醒!!是啊,大火燒醒的是億萬中國人民沉睡的心啊!
1919——1949,中國經經歷了翻天覆地的三十年,此時的中國仍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主要矛盾仍然是同外國侵略,中國封建制度的矛盾;農民仍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軍;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這些新的社會力量發展起來,而最主要的是工人階級取代資產階級成為新式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領導力量。在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經過長期艱苦曲折的斗爭,推翻了持續半個多世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上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任務,從而為實現國家統一民族富強創造了前提開辟了道路。
那時的中國處於一個特殊的時期,國際環境錯綜復雜。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後果之一就是歐洲走向衰敗(德國戰敗,英法雖然戰勝但受到削弱),和美日的作為世界大國的崛起。美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對華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迅速增加。其後,日本侵略勢力日益威脅到中國。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發,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十月革命給世界人民的解放事業開辟了廣大的可能性和現實的道路。共產主義,社會主義這些逐漸被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國家提上日程。
侵略者的野心是不會輕易被澆滅的。 果然,一戰結束不久,二戰爆發了。這一次,佔世界人口4/5的60多個國家捲入了這場戰爭。這場戰爭帶來的災難是無窮的,同時世界格局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被徹底打敗,英法被嚴重削弱,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蘇聯經過戰爭的考驗,終於成為唯一能和美國抗衡的國家。同時社會主義在多個國家贏得勝利。中國經過頑強斗爭最後也贏得了美國的扶蔣斗爭。
這時中國的經濟處於相當不利的局面。外國壟斷資本在華擴張,封建經濟占優勢地位,官僚資本急劇擴張,民族資產階級經濟狀況差,處境艱難。不過在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最終取得了經濟的獨立富強。
一個個鐵的事實告訴我們,在中國,封建社會已經過去,資本主義難成氣候,被扼殺在了襁褓里。只有社會主義可以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起來了。
發展靠經濟。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進一步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中共八大路線確定了幾個五年經濟計劃,後來主持國家事務的鄧小平也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口號。中國正從一個農業大國轉向工業大國。一口口油井噴出石油,一幢幢工廠產出汽車,一波波港口駛出輪船,新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快速步伐向世界強國邁進。
『拾』 你在大學課堂上有過的最深的感悟是什麼
自從上了大學之後,我對大學課堂,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師和同學沒有過多的交流,一般都是老師在講課,同學們在聽,然後老師也不會記住同學的名字,你學不學老師也不會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