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長白山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長白山有語言和文字留傳下來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
B. 長白山的歷史,中國的還是朝鮮的
長白山歷史來
2004-3-18
座落於中朝邊界源的長白山天池和白頭峰,歷來是我國的神聖領土。天池位於長白山之巔,乃火山爆發鑄成的九峰圍合而成,最高一座為白頭峰(圖見)歷史上中朝國界線在分水嶺東下二十公里處,自南而北劃定。即使在日本統治朝鮮時期,天池也在中國版圖;且朝鮮建國時對此也是承認的。在中朝蜜月中,朝方派員來華,提出分天池一角的要求,說什麼天池是偉大的金將軍革命事業的發源地,希望我國能理解朝鮮勞動人民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等等。我們這邊大手一揮,就切了天池一半(一說有53%)過去,分水嶺東側的三座山峰也跟著一道送了出去。朝方接收後的第二天,白頭峰便更了名,改成了「將軍峰」。
C. 長白山的簡介
長白山景區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二道白河鎮池北區東南部,東南與朝鮮毗鄰,坐落於長白山北坡,距長白山34公里,距雙目峰中朝邊境65公里,區域面積52.42平方公里。
長白山景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主峰長白山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景區是擁有「神山、聖水、奇林、仙果」等盛譽的旅遊勝地,也是滿族的發祥地,在清代有「聖地」之譽,皇帝須親自或委派大臣到吉林烏拉(今吉林市)望祭長白山。
前往長白山旅遊應注意當地天氣氣候。長白山景區屬於受季風影響的溫帶大陸性山地氣候,除具有一般山地氣候的特點外,還有明顯的垂直氣候變化。總的特點是冬季漫長凜冽,夏季短暫溫涼,春季風大乾燥,秋季多霧涼爽。年均氣溫在-7℃至3℃之間,7月份平均氣溫不超過10℃。6至9月份降水佔全年降水量的60%至70%。雲霧多,風力大,氣壓低,是長白山主峰氣候的主要特點。
(3)長白山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主要景點
1、長白瀑布
長白瀑布位於長白山天池北,天池水沿補天石漫出後,流經1250米的乘槎河,以1.25-5立方米/秒流量,從龍門、天豁兩峰之間驟然跌下,形成了落差高達68米的長白瀑布。2000年長白瀑布被列為「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火山湖瀑布」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2、長白山天池
天池位於長白山主峰火山錐體的頂部,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雄偉壯麗的長白山主峰的群峰之中,她形似落葉,略呈橢圓形,是火山噴發後自然形成的火山口湖;它南北長約4400米,東西寬約3370米,最深處為373米,平均204米,水面面積9.82平方千米,周長13.1千米,天池水面海拔高度為2189.1米,總蓄水量為20.4億立方米;站在懸雪崖上還可以看到7峰16景。
D. 長白山噴發歷史
第一次火山噴發形成的距今60萬年左右的噴出物構成了長白山火山錐體底板;第二次火山噴發在距今40-30萬年左右,此次噴發持續時間較長,岩層分布面積廣 ,厚度大;
第三次火山 噴發在距今20-10萬年左右,最後完成了長白山火山錐體形態;第四次噴發大約在距今8萬年左右,以小規模火山活動為主,熔岩流覆蓋在火山錐體某些部位之上。至此,長白山主峰形成了。
在以上4次火山活動中,每一次噴出的火山物質都使火山增高200米以上。同時,在主火山口周圍,還形成了一些小的寄生火山口。此後,長白山進入相對穩定時期。
在距今11000-15000年(第四紀全新世期間),火山再次復活,噴出了大量的灰白-淡黃色浮岩,局部厚度達60米。這次猛烈的火山爆發,使火山錐頂部崩破塌陷,形成了漏斗狀火山口。當火山噴發強度及熔岩溫度逐漸降低時,熔漿在火山通道內逐漸冷凝並堵塞火山通道。
在火山作用停止後,火山口內接受大氣降水和地下水的不斷補給,逐漸蓄水成湖,形成火山口湖。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長白山天池。
長白山火山口湖的周圍,群峰屹立,其中超過2500米的山峰就有16座,其他山峰高度均在2300米以上。山頂部幾乎全由距今12000年前後噴發的火山灰和淡黃色浮岩所組成。山峰陡峭嵯峨,挺拔峻秀,如蓮花、似竹筍,十分壯觀,與天池碧水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當長白山主體形成後,該區進入了火山爆發的間歇期,地殼運動相對穩定。但是,在地質歷史的長河中(地球形成距今至少有46億年,長白山區的地殼演化也進行了約32億年),長白山的地質演化歷史只是短短的一瞬間。
長白山火山爆發的歷史就更加短暫了,但至今還沒有死去,只是處於休眠狀態,稱為休眠火山。據史料記載,自1597年以來,長白山火山曾有過三次小規模的間歇式活動。
第一次噴發是在1597年8月26日(明萬曆二十五年)。據目擊者記載,當時有「放炮之聲,仰見則煙氣張天,大如數摟之石,隨煙折出,飛過大山後不知去處」。
第二次噴發是在1668年(清康熙七年),長白山區下了一場「雨灰」(即火山灰)。
第三次噴發是在1702年4月14日(清康熙十一年)。據史料記載:「午時,天地忽然晦螟,時或赤黃,有同煙焰,腥臭滿室,若在烘爐中,人不堪重熱。四更後消止,而至朝視之,則遍野雨灰,恰似焚蛤殼者」,「同月同日,稍晚後,煙霧雲氣,忽自西北,地昏暗,腥臭襲人之衣裙」。
又據《長白山江岡志略》記載,長白山附近有「炭崖」,「崖底出木炭甚多,獵者每拾以為炊,土人因其出於地中,故以神炭呼之,...過此拾有數塊,燃之以烤鹿脯,與尋常木炭無異。但以兩丈深之土崖,能產木炭,大者拱把(兩手合圍-作者注),小者一握。」
經地質工作者考證,這些木炭是由於這次火山噴發時高溫的熔漿將樹木烘烤、燃燒炭化的結果。
長白山火山目前處於休眠期。在海拔兩千多米的山上,有多處溫泉不斷從地下溢出,這說明,地下仍孕育著巨大的能量。據近代地震觀測, 長白山區地殼相對穩定。 長白山目前尚無火山噴發的徵兆。
(4)長白山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長白山
長白山,縱貫於中朝邊界,綿延千里。最高峰白雲峰海拔2744米,是我國東北的第一高峰。一年四季,長白山上積雪達9個月之久,放眼望去,就像一條白色的玉龍橫卧天際,故此稱長白山。
在清朝滿族時期,以長白山視為祖宗發祥之地。傳說天上有三位仙女姐妹來到長白山中湖泊里洗浴,三妹因偷吃神鵲銜來的紅果,即覺得體重有孕不能升天。
後來生了一個體魄奇偉的男孩,取名愛新覺羅·布庫里雍順。這個男孩順江流而下,見到鄂、謨、輝三姓為爭奪王位而相持不下,就說:「我乃是天女所生,是來平息你們的爭端的。」
眾人見其相貌非凡,又是天生聖人,就尊其為王,於是這個男孩便成了滿族之祖。清朝帝王非常崇敬長白山,總是派官吏前去長白山考察和膜拜。
長白山上下布滿了茂密的森林,林海中隨處呈現出片原始風光。奇花異葩、俯拾皆是,古樹參天、遮天蔽日,珍禽異獸屢見不鮮,只見山峰白雪皚皚,好似玉骨冰肌的仙女亭亭玉立於林海之中。
長白山頂是一個天池,它是被群峰所環抱的湖泊南北長近5公里,東西寬3公里以上,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水深竟達二三百米。
平靜的湖水倒映著四周16座山峰,藍天、雪峰、碧水,一片寧靜安謐的氣氛,彷彿到了混沌初開的史前世界。天池是一個典型的火口湖。長白山早在二三百萬年前就開始多次火山噴發。
從16世紀開始,寧息已久的火山又活躍起來,先後有過三次噴發。最後一次是1702年,當時「天地忽然晦瞑,時或黃赤,有同焰煙。腥臭滿室,若在烘爐之中,人不堪熏熱。
四更後消止,即至朝視之,則滿野雨灰,恰似焚蛤殼者?」火山噴發後,火山口積水成湖,四周形成環抱狀的16座風姿獨特的火山奇峰,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巍峨壯觀。
這16座山峰分別稱為白雲、玉柱、梯雲、三奇、天豁、芝盤、孤隼、紫霞、華蓋、鐵壁、龍門、觀日、錦屏、卧虎、冠冕和白頭,諸峰內側均為懸崖峭壁,直落天池湖畔。從空中鳥瞰,天池就像一塊鑲嵌在崇山峻嶺之中的碧玉,湖水晶瑩,碧波晨昏晴雨,變幻無窮;春夏秋冬,各有風韻。
天池是我國海最高、面積最大湖水最深的火湖。因為火山口的地下余熱,使水常年溫暖,隆冬季節也難得結冰,湖面上經常騰起水霧,給天池遮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天池的水,從豁口外流,成為圖們江、松花江、鴨綠江三江之源。天池北端的天豁峰和龍門峰之間有一缺口,名曰闥門。湖水從闥門溢出形成一條小河,這就是松花江的上游——乘槎河。
槎,是木筏子,當地人們傳說從這里乘木筏可直上天河,所以有人寫詩道:「不須鞭石渡滄海,直可乘槎問鬥牛。」乘槎河從「V」形的峽谷中流下,不時形成一處處咆哮奔騰的瀑布。較為著名的天池瀑布下泄68米,瀑口有一巨石,名牛郎渡,將河水分為兩股。
遠望好像是兩條玉帶白練,似浪花四濺、聲震如雷,銀河倒瀉、龍雨騰空。天池下,也有許多火口湖。如在乘槎河的下游二道白何畔的密林深處,有一南一北一對圓形湖,傳說北湖是仙女洗澡之處。
每當清風徐來,湖畔樺樹干枝婆娑,萬葉搖曳,沙沙作響,彷彿仙女即將來臨。就是著名的小天池,同時它更是長白山上著名的景點之一。
長白山上,溫泉到處都是。二道白河的溫泉群面積竟達1000多平方米,有大小泉口幾十個。常年熱氣騰騰,一些高溫熱泉,水溫可達70℃~80℃,真可以煮熟雞蛋了。長白山溫泉含有大量硫化氫、氡元素和其他礦物質,可以治療多種慢性疾病。
長白山還有水溫低於25℃的冷泉,其中著名的葯水泉有很高的療效。在這里還修建了好幾處療養院,遊人在這兒洗浴,真可謂享受著「飛塵浴後一身輕」的樂趣。
長白山,山勢巍峨壯觀,植被景觀絢麗多姿。這里滿山上下保持著完整的自然生態環境,一片片茫茫林海都還處在原始的狀態。從山麓至山頂,明顯的呈現出垂直分異的自然景觀。
在海拔1200米以下,楊、楓、椴、榆等闊葉樹和紅松、雲杉等針葉樹交錯分布,成為生機勃勃的針闊混交林帶。隨著山體高度的增加,氣溫逐漸下降。
在海拔1200米至1700米之間,是一片墨綠色耐寒的針葉林帶。這片針葉林分支稠密,林下陰暗不見天日,長滿了苔蘚,如同鋪上一層厚厚的地毯。海拔1700米以上,氣溫更低、風力更大,山勢陡峻,土質瘠薄,只有不畏嚴寒的岳樺艱難地生存著。
在風雪之中嶽樺雖變得低矮彎曲,但卻更加顯出它的頑強生命力。岳樺林帶是長白山森林最高界限,超過2100米,就成了不長樹木的高寒凍原帶。來到這全年皆冬的荒蕪世界,彷彿進入了那遙遠的北極地區。山坡上只要有又低又矮的灌木叢,在海拔2600米以上才只有地衣和苔蘚緊緊纏抱在石上。
在垂直高度不到海拔3000米的范圍中,長白山讓人們經歷從溫帶到寒帶的幾千公里之內植被與氣候變化,能夠找到整個歐亞大陸北半部所有的植物群落的典型代表。這種明顯的垂直自然分帶和完整的生態系統。世界上也是稀少的,真可謂大自然的傑作。
長白山的林海中,不但有大量珍貴的樹種以及多種葯用植物,而且保留了紫貂、東北虎、梅花鹿、黑熊、金錢豹、麝等稀有動物。這里物產富饒,盛產人參、貂皮、鹿茸「三寶」。長白山不愧是大自然的寶庫,同時,也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前去。
E. 長白山的介紹
長白山,位於吉林省延邊州安圖縣和白山市撫松縣境內,是中朝兩國的界山、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5A級風景區、關東第一山。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積雪為年松,直上人間第一峰」的美譽。
在億萬年以來的地質歷史上,長白山地區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到處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由於地殼的上升,海水退出,地表重新露出水面,在陽光、雨水和氣候變化等外力作用下,地面岩石遭受風化和破壞,最後長白山還經歷了火山爆發和冰川的雕塑,形成今天的地貌景觀。
(5)長白山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長白山植被垂直景觀及火山地貌景觀是首批進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的國家自然遺產地。2010年曾先後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留地和國際A級自然保護區。
長白山及其天池、瀑布、雪雕、林海等等,曾經入選「吉尼斯」世界之最記錄,其中更有中華十大名山、中國的五大湖泊、中國的十大森林等 。長白山在生態、生物、地質和歷史等諸多方面都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和卓越的自然品質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
長白山四千年前就是滿族先世肅慎的發祥地與聚居地,定位長白山為滿族文化聖山,對弘揚滿族文化,建設與保護長白山意義重大。同時,長白山歷史悠久,文化內涵博大精深,保護和發展長白山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文化產業,將使長白山旅遊文化規模不斷擴大。
長白山全境歷史上屬於中國領土,20世紀60年代,中國當局出於中朝鮮血凝結成的友誼考慮,劃割給朝鮮一部分,方才使之成為中朝兩國界山。朝鮮當局對得到的長白山部分進行改名,並進行了大量政治宣傳,宣稱為金日成主席誕生地和戰斗過的地方。
F. 長白山天池形成多少年歷史了
在億萬年以來的地質歷史上,長白山地區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最初,這里被海水淹沒。到處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由於地殼的上升,海水退出,地表重新露出水面,在陽光、雨水和氣候變化等外力作用下,地面岩石遭受風化和破壞,最後長白山還經歷了火山爆發和冰川的雕塑,形成今天的地貌景觀。
在距今約3000萬年前,即第三紀的時候,地球進入了一個新的活動時期,即地質學上所說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在大約2500萬年的時間里,長白山地區經歷了4次火山噴發活動,玄武岩漿從上地幔出發,沿著地殼中的巨大裂隙不斷上涌,以巨大的能量噴出地表(地質學上稱為裂隙式火山噴發)。攜有強大沖擊力的岩漿,將原來的岩石及岩漿中先期凝固的岩塊及火山灰、水蒸氣等噴向空中,然後在重力和風力的作用下降落到火山口周圍或一側,堆積成各種火山地貌。由於玄武岩漿粘度較小,在地表的流動速度較快,流淌的距離較遠,所以形成了廣闊的玄武岩台地。長白山區沿北西方向分布的南崗山脈,長虹嶺及影壁山等長白山主峰的基底均為此期形成的玄武岩台地。
在距今約60萬年至1500萬年(第四紀中-晚更新世)期間,長白山區又經歷了一個地殼活動的時期,地質上稱為白頭山期。這個時期發生了4次火山爆發,爆發方式以中心式為特點,地下岩漿沿著深斷裂的交匯處形成 的筒形通道上涌,在地表構成了火山錐體地貌景觀。
G. 長白山是否有千年歷史
從地復質學角度講何止制千年,幾萬年都不成問題。
從人文歷史上講,長白山現存最早記載是兩漢實際記載的『不咸山』屬於古代『肅慎』民族的領地,因此也是今天肅慎後裔滿族人的發祥地。『不咸』是古代通古斯語(amba sanyan ) 的音譯,意思是『大而白 』。因此隋朝以後又意譯為漢語「太白山」。『太』者,即『大』也。到了金朝,金人視此山為皇朝隆興之地因此設壇祭祀,禮儀與五嶽同尊,改名為(gvromin sanyan alin)漢語即「長白山」封為『興國靈應王』。到清代,對於長白山的崇仰更是登封造極,清朝統治者以此向人們昭示皇權天授的神聖性。樹立柳條邊將長白山區立為皇家聖地加以封禁地,除皇家外嚴禁任何人進山伐木、狩獵或采參,以免驚動神靈損壞龍脈。清代的幾位有作為的皇帝康熙、乾隆、嘉慶都親自來東北祭禮其祖先的發祥地---長白山。並在吉林與鳳城兩地建造白山祭殿。
H. 長白山歷史
歷史悠久
活火山,有怪物!
不去長白山真遺憾,去了長白山更遺憾!
I. 長白山的起源在何時
長白山之名始於金代抄,而且一直沿用至今。《金史·世紀》載:「生女真地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亦號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是也。」金代統治者認為「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議封爵,建廟宇」。因此,在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十二月,封長白山為「興國靈應王,即其山北地建廟宇」。大定十五年三月,奏定封冊儀物,每逢春秋二季,擇日致祭。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十月,復冊為開天弘聖帝。
到了清代,滿族統治天下,長白山在滿語里叫「果勒敏(長)珊延(白)阿林(山)」。清朝以長白山為發祥地,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特命大臣覺羅武木納前往長白山拜謁,回京奏疏,議封長白山神,每年遣使致祭。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康熙皇帝東巡到吉林時,在松花江畔舉行了隆重的望祭長白山活動。清朝幾百年間,將長白山列為封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