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毛筆字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毛筆字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發布時間:2021-03-07 14:32:51

① 毛筆字有多少年的歷史

毛筆作為書寫工抄具,其歷史非常久遠,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就留有毛筆描繪的痕跡。雖然西周以上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史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由此可知毛筆起於殷商之前。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發現了春秋時期的毛筆,該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筆,是上古時代遺存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春秋、戰國時對筆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筆」、「聿」、「拂」等多種名稱。直到秦實行「書同文,車同軌」,才將筆的各種名稱統一稱作「筆」。相傳秦將蒙恬曾在善璉村取羊毫制筆,在當地被人們奉為筆祖。又據說蒙恬的夫人卜香蓮也精通制筆技藝,被供為筆娘娘。到了漢代,筆已比較考究,路卮是當時的制筆高手。漢代制筆頭的原料除了兔毛之外,還有羊毛,鹿毛、狸毛、狼毛等,硬毫軟毫並用。同時,筆管的質地和裝飾也豐富起來。據正史書籍記載,我國著名的宣筆就發明於漢代。

② 書法有多少年歷史了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近代經過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距今約5000、6000年左右中國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繩汕仰韶村發現而得名的。近40餘年,又陸續有許多發現。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來有三大類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漢字則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實物畫出來。不過畫圖更趨於簡單化、抽象化,成為突出實物特點的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有一定的讀音…… 我們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 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
中國的書法藝術來開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因此,產生了文字。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 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
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畫符號只表示一個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沒有 確切的含義。
距今八千多年前,黃河流域出現了磁山、斐李崗文化,在斐李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較多 的符號,這種符號,是先民們的交際功能、記事功能與圖案裝飾功能的混沌結合,這些雖不是真 正的漢字,但確是漢字的雛形。
緊接著距今約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了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畫的彩陶。這些符號已區別於花紋圖案,把漢文字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崗文化。二里頭文化考古發掘中發現有刻畫記號的陶片,其記號共 有二十四種,有的類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單個獨立的字。二里崗文化已發現有文字制度。這里 曾發現過三個有字的骨頭,兩件各一個字,一件十個字,似為練習刻字而刻。這使得文明向前又 邁進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種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個具體事物。它盡管簡單而又混沌,但它 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情趣。這種簡單的文字因此可以稱之為史前的書法。

③ 書法距今已有多少年歷史了

近代經過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距今約5000、6000年左右中國黃河中游的「仰紹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來有三大類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漢字則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實物畫出來。不過畫圖更趨於簡單化、抽象化,成為突出實物特點的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有一定的讀音……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
中國的書法藝術來開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因此,產生了文字。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
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畫符號只表示一個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沒有 確切的含義。
距今八千多年前,黃河流域出現了磁山、斐李崗文化,在斐李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較多 的符號,這種符號,是先民們的交際功能、記事功能與圖案裝飾功能的混沌結合,這些雖不是真 正的漢字,但確是漢字的雛形。
緊接著距今約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了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畫的彩陶。這些符號已區別於花紋圖案,把漢文字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崗文化。二里頭文化考古發掘中發現有刻畫記號的陶片,其記號共 有二十四種,有的類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單個獨立的字。二里崗文化已發現有文字制度。這里 曾發現過三個有字的骨頭,兩件各一個字,一件十個字,似為練習刻字而刻。這使得文明向前又 邁進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種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個具體事物。它盡管簡單而又混沌,但它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情趣。這種簡單的文字因此可以稱之為史前的書法。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8107769.html
http://..com/question/27073807.html?si=1

④ 毛筆字的歷史

毛筆作為一來種書寫工具,其歷源史非常久遠,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就留有毛筆描繪的痕跡。雖然西周以前迄今尚未 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史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由此可知毛筆起於殷商之前。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發現了春秋時期的毛筆,該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筆,是上古時代遺存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春秋、戰國時對筆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筆」、「聿」、「拂」等多種名稱。直到秦實行「書同文,車同軌」,才將筆的各種名稱統一稱作「筆」。相傳秦將蒙恬曾在善璉村取羊毫制筆,在當地被人們奉為筆祖。又據說蒙恬的夫人卜香蓮也精通制筆技藝,被供為筆娘娘。到了漢代,筆已比較考究,路卮是當時的制筆高手。漢代制筆頭的原料除了兔毛之外,還有羊毛,鹿毛、狸毛、狼毛等,硬毫軟毫並用。同時,筆管的質地和裝飾也豐富起來。據正史書籍記載,我國著名的宣筆就發明於漢代。

⑤ 毛筆字的歷史有多少年

毛筆作為來書寫工具,自其歷史非常久遠,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就留有毛筆描繪的痕跡。雖然西周以上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史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由此可知毛筆起於殷商之前。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發現了春秋時期的毛筆,該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筆,是上古時代遺存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春秋、戰國時對筆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筆」、「聿」、「拂」等多種名稱。直到秦實行「書同文,車同軌」,才將筆的各種名稱統一稱作「筆」。相傳秦將蒙恬曾在善璉村取羊毫制筆,在當地被人們奉為筆祖。又據說蒙恬的夫人卜香蓮也精通制筆技藝,被供為筆娘娘。到了漢代,筆已比較考究,路卮是當時的制筆高手。漢代制筆頭的原料除了兔毛之外,還有羊毛,鹿毛、狸毛、狼毛等,硬毫軟毫並用。同時,筆管的質地和裝飾也豐富起來。據正史書籍記載,我國著名的宣筆就發明於漢代。

⑥ 毛筆有多久的歷史

毛筆,是一種源於中國的傳統書寫工具。被列為中國的文房四寶之一。圖為文具店中好幾種不同的毛筆

毛筆起源於公元前1600-1066左右。關於毛筆的起源,在歷史上的不同的說,在歷史上記載最多的是蒙恬製做毛筆的故事,但近代的學者認為,早在蒙恬之前就有毛筆存在了。

最初的毛筆是用來塗描甲骨文的筆畫的,而真正用毛筆寫字,可能開始於簡牘和錦帛上文字的書寫。

毛筆的種類

毛筆的分類主要有依尺寸,還有筆毛的種類,來源,形狀等等來分。

* 依尺寸可以簡單的把毛筆分為:小楷,中楷,大楷。

* 依筆毛分類

o 種類:軟毫,硬毫,兼毫等。

o 來源:胎毛筆、狼毛筆、兔肩紫毫筆、鹿毛筆、雞毛筆、鴨毛筆、羊毛筆、豬毛筆、鼠毛筆、虎毛筆,黃牛耳毫筆等。
(1)羊毫類。筆頭是用山羊毛製成的。羊毫筆比較柔軟,吸墨量大,適於寫表現圓渾厚實的點畫。比狼毫筆經久耐用。此類筆以湖筆為多,價格比較便宜。一般常見的有大楷筆、京提(或稱提筆)、聯鋒、屏鋒、頂鋒、蓋鋒、條幅、玉筍、玉蘭蕊、京楂等。

(2)狼毫筆。筆頭是用黃鼠狼尾巴上的毛製成的。以東北產的鼠尾為最,稱"北狼毫"、"關東遼尾"。狼毫比羊毫筆力勁挺,宜書宜畫,但不如羊毫筆耐用,價格也比羊毫貴。常見的品種有蘭竹、寫意、山水、花卉、葉筋、衣紋、紅豆、小精工、鹿狼毫書畫(狼毫中加入鹿毫製成)、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製成的)、特製長峰狼毫,超品長峰狼毫等。

(3)紫毫。筆頭是以兔毛製成的,因色澤紫黑光亮而得名。此種筆挺拔尖銳而鋒利,彈性比狼毫更強,以安微出產的野兔毛為最好。

(4)兼毫。筆頭是用兩種剛柔不同的動物毛製成的。常見的種類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此種筆的優點兼具了羊狼毫筆的長處,剛柔適中,價格也適中,為書畫家常用。種類有調和式、心被式。

o 形狀:圓毫,尖豪等。

* 筆管

o 金、銀、象牙、玻璃、紫檀、斑竹

目前出產毛筆最有名的地方在浙江省吳興縣善璉鎮湖州,稱為湖筆。

歷史

1954年在長沙左公山15號戰國中期楚墓中已有出土保存完好的毛筆。以木作桿,用竹管將毛套在木桿上,這是原始的毛筆。傳說秦朝大將蒙恬發明的羊毫毛筆,是先將羊毛困成筆頭,塞入筆桿孔內。蒙恬毛筆的改進對於小篆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意義,與大篆不同,小篆線條婉轉曲折,非硬物所能為,故應當是用毛筆書寫的。後世制筆業奉蒙恬為始祖。先秦時,毛筆有多種名稱,如「聿」、「不律」、「弗」等,後統稱為「筆」。

《西京雜紀》中紀述漢朝天子御用的毛筆鑲嵌寶石,用秋兔之毫製成。

畫家論筆

* 文震亨:「尖」、「齊」、「圓」、「健」,筆之四德。

* 張大千。張大千說英國出的一種水彩筆十分名貴,是用英國某地黃牛耳朵內的細毛製成,2500頭黃牛才出一磅黃牛耳毫。牛耳毫製成的畫筆,吸水飽滿,有彈性。

* 潘天壽:羊毫圓細柔訓,含水量強,筆鋒出水慢,運用枯墨濕墨,有其特長。
在林林總總的筆類製品中,毛筆可算是中國獨有的品類了。傳統的毛筆不但是古人必備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達中華書法、繪畫的特殊韻味上具有與眾不同的魁力。不過由於毛筆易損,不好保存,故留傳至今的古筆實屬鳳毛麟角。毛筆的製造歷史非常久遠,早在戰國時,毛筆的使用已相當地發達。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都是與毛筆的使用分不開的。古筆的品種較多,從筆毫的原料上來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黃羊毛、羊須、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須、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獺毛、猩猩毛、鵝毛、鴨毛、雞毛、雉毛、豬毛、胎發、人須、茅草等。從性能上分,則有硬毫、軟毫、兼毫。從筆管的質地來分,又有水竹、雞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雞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況香木、雕漆、綠沉漆、螺細、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銀、瓷等,不少屬珍貴的材料。從筆的用途來分,有山水筆、花卉筆、葉筋筆、人物筆、衣紋筆、設骨筆、彩色筆等。

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毛筆之源一般人都以為是秦代的蒙恬,但考殷墟出土之甲骨片上所殘留之朱書與墨跡,系用毛筆所寫。由此可知毛筆起於殷商之前,而蒙恬實為毛筆之改良者。

西周以上雖然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史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發現了春秋時期的毛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筆。其後,湖南省長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戰國筆,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甘肅省天水市放馬灘出土的秦筆,及長沙馬王堆、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甘肅省武威市、敦煌市懸泉置和馬圈灣、內蒙古自治區古居延地區的漢筆,武威的西晉筆等都是上古時代遺存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筆:筆的種類

筆之種類甚多,現在所使用的,以紫毫、狼毫、羊毫及兼毫最為重要。
紫毫筆乃取野兔項背之毫製成,因色呈黑紫而得名。南北方之兔毫堅勁程度亦不同,也有取南北毫合制的。兔毫堅韌,謂之健毫筆,以北毫為尚,其毫長而銳,宜於書寫勁直方正之字,向為書家看重。白居易紫毫筆樂府詞雲:「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將紫毫筆的特性描寫的非常完整。但因只有野兔項背之毛可用,其值昂貴,且豪穎不長,所以無法書寫牌匾大字。

狼毫筆就字面而言,是以狼毫製成。前代也確實以狼毫制筆;但今日所稱之狼毫,為黃鼠「狼」之「毫」,而非狼之毫。狼毫所見的記錄甚晚,有人也以「鼠須筆」即狼毫筆,則狼毫之用便可推至王羲之晉代之前,但無法肯定。黃鼠狼僅尾尖之毫可供製筆,性質堅韌,僅次於兔毫而過於羊毫,也屬健毫筆。缺點與紫毫相似,也沒有過大的。

羊毫是以青羊或黃羊之須或尾毫製成。考其始於南北朝之前,至秦時蒙恬改良之新筆已成制筆材料。書法最重筆力,羊毫柔而無鋒,書亦「柔弱無骨」,故歷代書法家都很少使用。羊毫造筆,大約是南宋以後才盛行的;而被普遍採用,卻是清初之後的事。因為清一代講究圓潤含蓄,不可露才揚己,故只有柔腴的羊毫能達到當時的要求而被普遍使用。羊毫的柔軟程度亦有差等,若與紙墨佩合得當,亦能表現豐腴柔媚之風格,且廉價易得,毫毛較長,可寫半尺之上的大字。

兼毫筆是合兩種以上之毫製成,依其混合比例命名,如三紫七羊、五紫五羊等。蒙恬改良之筆,以「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即屬兼毫筆。兼毫多取一健一柔相配,以健毫為主,居內,稱之為「柱」;柔毫則處外、為副,稱之為「被」。柱之毫長,被之毫毛短,即所謂「有柱有被」筆。而被亦有多層者,便有以兔毫為柱,外加較短之羊毛被,再披與柱等長之毫,共三層,所以根部特粗,尖端較細,儲墨較多,便於書寫。特性依混合比例而不同,或剛或柔,或剛柔適中,且價廉工省,此皆其優點。

筆:筆的選用方法

筆有「四德」,即「尖、齊、圓、健」,下面逐一介紹:
尖:指筆毫聚攏時,末端要尖瑞。筆尖則寫字鋒棱易出,較易傳神。作家常以「禿筆」稱自己的筆,但筆不尖則成禿筆,做書神彩頓失。選購新筆時,毫毛有膠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檢查舊筆時,先將筆潤濕,毫毛聚攏,便可分辨尖禿。

齊:指筆尖潤開壓平後,毫尖平齊。毫若齊則壓平時長短相等,中無空隙,運筆時「萬毫齊力」。因為需把筆完全潤開,選購時就較無法檢查這一點。

圓:指筆毫圓滿如棗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則書寫時筆力完足,反之則身瘦,缺乏筆力。筆鋒圓滿,運筆自能圓轉如意。選購時,毫毛有膠聚攏,是不是圓滿,仔細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筆腰彈力;將筆毫重壓後提起,隨即恢復原狀。筆有彈力,則能運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彈力較羊毫強,書亦堅挺峻拔。關於這點,潤開後將筆重按再提起,鋒直則健。

四德指的是筆本身的功能,選筆時也要顧及臨摹的碑帖。所謂「用某家所用的筆,又寫他那一種字」也。要判斷所使用的是那一種筆,直接看他的字跡是最好的方法:風格健勁的,選用健毫;姿媚豐腴的,選用柔毫;剛柔難分的,則選用兼毫。筆的特性亦影響寫出來的書法,如此才能臻乎書法之妙境。 還有一點是字體大小方面,寫大字用大筆,寫小字用小筆。小筆寫大字易損筆且不能使轉自如,大筆寫小字則殺雞焉用牛刀了。

筆:筆的保養方法

有了好筆之後保養也是十分重要的。啟用新筆,首須開筆。將買回來的筆以「溫水」泡開,且浸水時間不可太久,至筆鋒「全開」即可,不可使筆根膠質也化開,否則就會變成「掉毛筆」,毫毛易於脫落。紫毫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時間。

潤筆是寫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筆一拿沾墨便要寫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將筆毫浸濕,隨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筆根之膠化開。之後將筆倒掛,直至筆鋒恢復韌性為止,大概要十數分鍾。筆保存之時必須乾燥,若不經潤筆即書,毫毛經頓挫重按,會變的脆而易斷,彈性不佳。 之後才可開始寫字,這「入墨掛彩怯瀉艽笱

⑦ 毛筆是何時出現的及其發展史

據傳毛筆為蒙恬所創,所以至今被譽為毛筆之鄉的河北衡水侯店和浙江湖州善璉每逢農歷三月初三,如同過年,家家包餃子,飲酒慶賀,紀念蒙恬創毛筆。自元代以來,浙江省湖州市善璉鎮生產的具有「尖、齊、圓、健」特點的「湖筆」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毛筆品種。

毛筆在歷代都有不同的稱呼。春秋戰國,諸侯稱雄。此時,各國對毛筆的稱呼都不同。吳國(今江蘇)叫「不律」,楚國(今湖北)叫「插(竹)」。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一律稱為「毛筆」。而白居易稱筆為「毫錐」,《寄微之》詩雲:「策目穿如札,毫鋒銳若錐。」

毛筆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1980年陝西臨潼姜寨村發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硯、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從彩陶的紋飾花紋可辨認出毛筆描繪的痕跡,證實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筆或類似毛筆的筆。

(7)毛筆字有多少年的歷史了擴展閱讀:

古人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寫書法的人來說,毛筆是我們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有些書友練習了很多年書法,卻並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毛筆,眾多成功的書法家對毛筆的選擇是很認真的,毛筆沒有選對會直接影響寫字的效果。

寫字時,毛筆是一個不斷提按的過程,這個時候毛筆壓下去了寫彎了,在提筆的時候,靠它自身的彈性自然就回直,毛筆一抬起來,這筆鋒一下就直了,如果說彈性不好,一抬起來這個筆鋒還是軟的、彎過來的,這樣你手要有個調峰的動作。

如此一來寫行草書肯定是影響效果的,所以在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好的毛筆需要有一定的彈性,但彈性過於強烈了也是不理想的,就像畫油畫那種油畫毛筆似的,那種毛筆我們用叫特別「賊」 ,也不好駕馭 ,所以好毛筆講究彈性適中就可以了。

選毛筆的時候要記住這么一個原則:要選擇稍微大一號的毛筆,大筆寫小字可以游刃有餘,而且大筆含墨多,可以使墨韻更佳好的表現出來 ,相反小筆寫大字給人一種聲嘶力竭的感覺。

⑧ 毛筆的歷史

毛筆的起源與發展

毛筆(writing brush)是以各種毛類梳紮成錐形筆頭,粘結在竹管或木管一端,用於書寫繪畫的筆。屬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首,是舉世無雙的書寫工具。古埃及的蘆管筆,歐洲的羽毛筆早已退出歷史的舞台,而毛筆從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走來,至今興盛不衰,足見其強大的生命力。

毛筆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1980年陝西臨潼寨村發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硯、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從彩陶的紋飾花紋可辨認出毛筆描繪的痕跡,證實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筆或類似毛筆的筆。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現筆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筆的樣子。在湖南長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陽長台關兩處戰國楚墓里分別出土一支竹管毛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毛筆實物。湖南長沙出土的那支筆,根據發掘報告講,「毛筆,在竹筐內,全身套在一枝小竹管內,桿長18.5厘米,徑口0.4厘米,毛長2.5厘米。據制筆的老技工觀察,認為毛筆是用上好的兔箭毫做成的,做法與現在的有些不同,不是筆毛插在筆桿內,而是將筆毛圍在桿的一端,然後用絲線纏住,外面塗漆。與筆放在一起的還有銅削、竹片、小竹筒三件,據推測,可能是當時寫字的整套工具。竹片的作用相當於後世的紙,銅削是刮削竹片用的,小竹筒可能是貯墨一類物質的。從其製作工藝和文物出土分布地區看,毛筆在戰國時已被廣泛使用。只是沒有統一的名稱。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中有「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拂」,「秦謂之筆,從聿從竹」的記載。史有秦代蒙恬造筆之傳說。傳蒙氏選用兔毫、竹管制筆,制筆方法是將筆桿一頭鏤空成毛腔,筆頭毛塞在腔內,毛筆還外加保護性大竹套,竹套中部兩側鏤空,以便於取筆。蒙氏造筆後統稱筆。

先秦文獻中用筆的記載屢見不鮮,但缺少對筆形制的具體描述。據考古發現提供的直觀材料,從早期筆的形制上看,筆尾部削尖,合乎記載中的「簪筆」說法,便於別在頭發或冠巾上。這種用法到了漢代即演變為「簪白筆」,「簪白筆"指未蘸過墨的新筆,以新筆作簪用,漢代時很多見。秦筆較之戰國筆在技術上有一定的改良,即筆頭鏤成腔狀納人筆毫。它的優點是筆頭可以保持渾圓的狀態,更利於吸墨和書寫,且更具穩定性。這種模式至今仍在沿用,可以說是制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新。

漢代經濟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紙的發明,更促進了毛筆的進一步改進。筆頭不僅用兔,羊毛,還採用了鹿毛,狸毛,狼毛等原料混合製成。其制筆之法,有的以兔毫為筆柱,羊毛為筆衣,或用人發梢數十莖,雜青羊毛並兔毫,裁令齊平,以麻紙裹柱根(見王羲之《筆經》)。因此,漢之制筆硬,軟毫並用,亦可謂早期的「兼毫」。此時對於筆管的質地,裝飾也漸漸地重視起來,有的還以金銀為飾。據《西京雜記》載:天子所用筆,管則飾以錯寶,毛皆以秋兔之毫,並以「雜寶為匣,廁以玉璧翠羽,皆值百金」。清代乾隆年間的唐秉鈞在《文房肆考圖說》卷三《筆說》中也說:「漢制筆,雕以黃金,飾以和璧,綴以隋珠,文以翡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極為華麗矣。」筆在此時已經不僅是書畫的工具,而開始成為藝術品了。

秦漢之際人們有將毛筆簪戴在頭上,以作裝飾之用的習慣,因之筆桿較長,有20厘米左右,筆桿上還常常刻有工匠的姓名,筆尾削尖,並髹之以漆,稱之「簪白筆」。「白筆」指未蘸過墨的新筆,以新筆作簪用,故名。漢代有「簪白筆」制度。漢代官員為奏事之便,常簪戴毛筆。

魏晉簪筆之風不再時行,筆桿逐漸變短。三國時有魏國人韋誕,字仲將,京兆(今陝西西安)人,有文才,善辭章,並以制筆和墨聞名當時,他所制之筆,人稱韋誕筆,著有《筆經》一卷留世。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詳細介紹了韋誕的制筆方法:「先次以鐵梳兔毫及羊青毛,去其穢毛,皆用梳掌痛拍整齊,毫鋒端本各作扁極,令均調平,將衣羊青毛,縮羊青毛去兔毫頭下二分許,然後合扁卷令極圓,訖痛頡之,以所整羊毛中為筆柱,復用毫青衣羊毛使中心齊,亦使平均,育頡管中寧隨毛長者使深,寧小不大,筆之大要也。」從上述記載中可以看出韋誕的制筆方法,同時也反映出魏晉時制筆的過程和特色。

隋唐的毛筆,筆頭短而硬,以安徽宣城的筆風行天下,其中制筆名家有:
1、黃暉。相傳他得到蒙恬的制筆方法,所制的筆稱「雞距筆」,雞距即雄雞跖後突出像腳趾的部分,因鋒短,犀利如雞距,故名。
2、宣州陳氏。唐代宣州(今安徽省宣城縣)制筆名家,名字不詳,相傳陳氏之筆特別為當時書法家喜愛。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曾親手寫過《求筆貼》向陳氏之祖求筆;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也曾向陳氏求筆。宋邵博《聞見後錄》中載:「宣州陳氏家傳右軍《求筆貼》,後世益以作筆名家。柳公權求筆,但遺以二支,曰公權能書當繼來索,不必卻之。果卻之,遂多易常筆。曰前者右軍筆,公權固不能用也。」
3、諸葛氏。其制筆以一種或二種獸毛參差散立組合而成,經久耐用,與當時宣州陳氏同享盛譽。鄭文寶《江表志》中載:「宜春王從謙喜書禮,學二王楷法,用宣城諸葛筆,一枝酬十金,勁妙甲於當時,從謙號為『翹軒寶帚』。」唐時諸葛氏筆已為詩人書家所推崇。

唐代的筆,以兔毫為主,大多出自宣州。選料精審,質量高超,它們受到了官府和皇室的高度重視,並且成了每年都要向皇帝進貢的「貢品」。現日本奈良正倉院所藏中國之唐筆,有斑竹管,有斑竹管鑲象牙,也有全管象牙,撥鏤碧色之管的。這說明唐代筆的豐富多彩,工料精緻。

由於唐筆的鋒短,過於剛硬,故蓄墨少而易乾枯,於是又發展產生了一種鋒長精柔的筆。長鋒筆的出現對於毛筆來說無疑是一場革命,它帶來了唐宋時期縱橫灑脫的新的書風。

宋代的制筆工藝,一改晉以前的舊風,逐漸趨向軟熟,虛鋒,散毫。當時的制筆名匠眾多,有:諸葛高,安徽宣城人。出身制筆世家。書法家蘇軾曾稱當時無心散卓筆,「惟諸葛高能之,他人學者皆得其形似而無其法,反不如常筆,如入學杜甫詩,得其粗俗而已」。諸葛元,諸葛漸,諸葛豐及歙州呂道人,呂大淵,新安汪伯立,均為其傳人。

呂大淵,黟州(今安徽黃山市黟縣)人。在繼承宣筆製作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宋黃庭堅《山谷筆說》中載:「黟州呂大淵悟韋仲將作筆法,為余作大小筆十餘枝,無不可人意。」呂道人,歙州人。其制筆技藝 繼承宣筆製作之長又有創新,名揚一時。黃庭堅《山谷筆說》中載:「歙州呂道人非為貧而作筆,故能工。」吳說,宋代筆工吳政之子,繼家法制筆,筆經久耐用。程奕。蘇東坡說錢塘筆工程氏制筆,有前人風格,使寫字輕巧,製作精妙。待其瑛,擅長紫毫「棗心筆」。所謂「棗心筆」為筆毛中心有物,如棗中之核,故稱。張遇,以制丁香筆為人所知。黃庭堅說:「張遇丁香筆,捻心極圓,束頡有力。」丁香筆為宋代毛筆的一種。 汪伯立,新安(今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人。南宋理宗時,徽州知府謝 則以汪伯立筆,澄心堂紙,李廷 墨,羊頭嶺舊坑硯稱為「新安四寶」,一並列為進獻朝廷的貢品。
到了元代,宣州筆聲名煊赫的地位逐漸由湖筆(即浙江湖州,嘉興一帶所制筆)代替。這是由於南宋小朝廷偏安杭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轉移所造成的。再說湖州早就有制筆業,尤以善璉鎮為最。相傳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禪師(隋朝有名的書法家)游善蓮鎮,住在鎮上蒙恬祠側的永欣寺,與當地制筆工匠經常切磋制筆技術。智永喜愛書法,他用敗的筆頭足足有五大竹箱,埋在曉園(今善璉鎮輪船碼頭處),名「退筆冢」。智永禪師圓寂後,筆工把他埋葬在「退筆冢」旁。入元以後,浙江吳興一帶先後出現了一批制筆名家,他們精雕華飾,不惜成本,以博取統治者的歡心,因而包攬了所有的「御用筆」,以致湖筆聲譽日隆。湖筆用山羊毛,野兔毛和黃鼠狼尾毛,經過浸、撥、並、配等七十多道工序精製而成,筆鋒堅韌,渾圓飽滿,修削整齊,具有「尖、齊、圓、健」的筆之「四德」。他們的代表人物是:馮應科,元初湖州著名筆工。所制湖筆被稱為「馮筆」,與當時書法家趙孟 的字,錢舜舉的花鳥畫,一並譽為「吳興三絕」。《湖州府志》中曾有「吳興馮筆妙無倫」的詞句給予贊揚。張進中,元代湖州筆工,以 毛作為制筆原料,製成 筆,為皇宮中所用。清阮葵生《茶餘客話》中載:「都城耆老,善制筆。管用竹桿,毫用 ,精銳宜書。吳興趙子昂,淇中王仲謀,上黨宋齊 皆與之善。尚方有所需,並非中筆不用,進中每月執筆入宮,必蒙賜灑食。」周伯溫,元代筆工。西域人,名沙剌班,以制黃羊尾筆揚名當時。繼承了古代製法,深受世人贊美。陸文寶,元末明初制筆家。浙江吳興人,聲名出眾,制筆技藝傳至其子陸繼翁後,大有繼往開來之勢。明書法家曾 《贈筆工陸繼翁詩》稱:「吳興筆工陸文寶,制筆不與常人同。自然入手超神妙,所以舉世稱良工。」陸文寶製作的筆還曾入貢為御用筆。

同時吳興的筆工也大量地向外輻射,使湖筆在江蘇,浙江各地普遍地都有製作。到了明清,制筆在工藝上不但講究實用,而且更注意裝飾。隨著書畫藝術的發展,作為工具的毛筆製作也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明清兩代精製華麗的毛筆,其中有一部分即是皇室的「御用筆」和官府用筆。製作的精美表現在筆頭選毫極精,筆頭捆紮出竹筍式,香盤式,蘭花式,葫蘆式等多種形式。筆頭與副毫因毛色現出層層不同的色彩或鋒淡而副毫漸濃, 色變化頗為美觀。當時用毫有羊毫,紫毫(兔毫),狼毫,貂毫,豬鬃等不同性質的毛,並創新了毫制筆,即利用各種不同性能的毫互相搭配成中性的毫,使筆毫軟而圓健,強勁有力,達到剛柔適中,經久耐用,揮灑自如和尖,齊,圓,健的要求。根據書法,繪畫的需要,還創新出現了揸筆,斗筆,聯筆,提筆等寫特大字的大型筆,以及蓄墨較多的長鋒筆等新品種。筆管的裝飾上也創制出了許多精巧的工藝,從質料到裝飾花紋都有創新。當時有竹管(棕竹、斑竹、湘妃竹),玉管(青白玉,碧玉)、玳瑁管、雕漆管、剔漆管、黑漆描金管、填漆管、象牙管、瓷管、木管(硬木、烏木、雞翅木)、琺琅管等多種質料(圖69)。裝飾題材豐富,雕鏤精緻,色彩鮮艷,大體以吉祥圖案為主,有雙龍戲珠,龍鳳,八仙,雲鳳,雲蝠,古錢,人物山水等。 明清二代的著名筆工有:
陸繼翁,明代筆工,陸文寶之子。施文用,明代筆工。浙江吳興人。精製筆翰,多作為貢品,進獻皇宮內府,被達官貴人視為案頭清玩,筆桿常標「筆匠施阿牛」記號,弘歷皇帝鄙棄其名,改為「施文用」。此後施文用的名字在湖筆界有了盛譽。張文貴,明代筆工。杭州人。長於制畫筆,有「畫筆以杭之張文貴為首稱」的贊評。周虎臣,清初著名筆工,江西臨川人。制筆規模較小,以自產自銷的方式經營,清康熙三十三年(694)在蘇州開設「周虎臣筆墨店」,專門製作經營毛筆;後於1862年擴展到上海開設分店,而後總店也遷至上海,成為擁有100多名筆工的作坊。子繼父業,連續七代。周虎臣制筆選料,做工,以精美實用而聞名。王永清,清代筆工。江蘇吳縣大郎橋人。善制筆,不傳徒不設肆,治筆於家,制筆做工精細。清包世臣《藝舟雙楫》中記有王永清語:「吾之治筆也,先納筆頭於粗管,修去其曲與偏之甚者,膠尖,俟干透,乃倒梳其根,令凈,換管再扎,又擇去不甚直而圓者,再膠再梳,又恐曲與扁者雖凈,或有圓正而其材不長,不能齊尖者廁其間,上齊則下所 入管者少而根硬,下齊則腰發胖而尖薄,是亦未足以發揮指力,曲折如意也。又擇而梳之,然後固扎其根而黍以投於精管,故終筆之用,而無一褪毫,尖盡禿而筆身仍韌好不僵也。」說明王永清制筆相當講究而能耐用。王興源,清代筆工。浙江歸安善璉鎮(今屬浙江省吳興縣)人。在揚州設肆賣筆,是湖筆名師之一。李馥齋,清代北方筆工。道光時人。精於紫毫(兔毫)兼羊毫制筆,尖,齊,圓,健四德皆備。又能製作卷心筆,其功能超過一般規范,大可作擘窠巨字,小可作楷書,為當時書家文人所贊頌。

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雖然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史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

⑨ 書法從起源到現在有多少年的歷史了我要正確的啊

書法是漢來字的書寫藝自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近代經過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距今約5000、6000年左右中國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繩汕仰韶村發現而得名的。近40餘年,又陸續有許多發現。

⑩ 繁體字距今已有多少年的歷史

繁體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華人中通用的中文標准字。

閱讀全文

與毛筆字有多少年的歷史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