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秦昭襄王是歷史上的秦襄王嗎
不是的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稱秦昭王,嬴姓,趙氏,名則,又名稷專 ,秦惠文王之子,秦武屬王異母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早年在燕國做人質。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與其弟爭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的、決定秦趙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發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後當權 ,外戚魏冉為宰相,史稱「王少,宣太後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魏冉推薦白起為將軍,先後戰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國的河東和南陽、楚國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聽從魏國人范雎的話,奪了宣太後、魏冉等人的權,拜范雎為宰相,改為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勝趙軍。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將,公元前256年又滅亡西周國(此西周不是作為朝代的「西周」,而是戰國末期的西周公國),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
⑵ 為什麼春秋戰國的國君都叫襄王
【查閱資料,基本手打,多給加分,希望採納。】
春秋戰國時期叫襄王的沒有幾個。
最正統的是:周襄王姬鄭(?―前619年),姬姓,名鄭,周惠王之子,東周君主,前651年―前619年在位。
【這是個正兒八經的「王」這個爵位是世襲罔替的。還有幾個「襄王」都是自立的「王」】
韓襄王(?─前296年),姬姓,韓氏,名倉,戰國時期韓國君主。
楚頃襄王熊橫(?―公元前263年),羋姓,熊氏,名橫,楚懷王之子,戰國時期楚國國君。
齊襄王(?―前265年),媯姓,田氏,名法章,齊湣王之子,戰國時期齊國國君。
魏襄王(?―公元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魏惠王之子,公元前318年—公元前296年在位。
先說韓襄王和魏襄王吧。
當時晉國在春秋戰國時期是非常強大的國家,後來三國分晉,分別建立韓、趙、魏三個政權(分成三個國家,每一個都是戰國七雄之一)。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侯國,正式承認了他們諸侯的地位。
注意!!周威烈王封三家為「侯國」。
也就是說這三個國家的諸侯的爵位是侯爵,只能稱「候」,不能稱「公」(譬如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更不能稱「王」(王爵只有周天子才有)
再說楚國,楚頃襄王。楚國最開始地處當時的蠻夷之地,最初受封的爵位最低,(好像是個伯爵還是子爵,忘記了。)連當時讓他們進貢給周天子的貢品也只要他們拿來點釀酒用的茅草!草啊!那點草就能當貢品了,可見當時是帶著憐憫的眼光來看楚國的。一直到公元前758年,熊眴上位,自封為王,謚號楚厲王。
齊國就不用多說了,齊桓公大名鼎鼎,當時是公爵,那王爵是怎麼來的?也是自封的哇!
所以孔老夫子早就說「禮樂崩壞」要「克己復禮」嘛。但是自封為王也是很不容易的事,首先要實力強大,其次得不要臉。光不要臉是沒有人承認你是王的,光強大不敢舍下臉也沒有人去封你一個王爵的。
所以你看,這幾個「襄王」都是戰國七雄的諸侯。要符合這倆條件的諸侯真不多。
要知道諸侯活著時是沒有人叫他襄王的,都死了之後蓋棺定論時給的謚號才是這「公」那「王」。就是他一生的評價。襄王的襄字,意思有:幫助,輔佐;沖上;上舉,昂起; 高;掃除。這是個還算不錯的謚號(比剛剛說的厲王要好太多了)
所以:自立為王的都不多,何況謚號為襄王的呢?
【查閱資料,基本手打,多給加分,希望採納。】
⑶ 「襄王」和「襄陽王」有什麼區別
歷史上襄王是楚襄王,
襄陽王,是小說三俠五義中的人物,襄陽王趙爵,杜撰的人物,史上無此人,
⑷ 襄王指的是誰
是楚襄王,宋玉在《神女賦》中花了大量筆墨來贊頌神女「上古既無,世所未見」的美貌與風神。神女聖潔不可侵犯,「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襄王失戀了。此所謂「襄王有夢,神女無心」。
⑸ 襄王真實身份是什麼結局揭秘
至於說襄王來的結局是什麼,電視自劇暫時沒有透露。因為襄王這段不是根據小說改編的,所以小編沒有參照物來預測襄王的生死。不過可以知道的是,襄王和宇文玥最後成為了非常好的朋友,在平等階層上建立的友誼,宇文玥的身邊也終於有了一個朋友。
⑹ 卓襄王是什麼朝代的諸侯王
卓襄王( 即趙悼襄王,趙孝成王子)。
趙悼襄王(?-公元前236年),嬴姓,趙氏,名偃,版趙孝成王之子,戰國權時期趙國國君,公元前244年―公元前236年。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趙偃繼位,是為趙悼襄王。公元前244年,派李牧攻打燕國,奪取武遂和方城。公元前242年,燕國派劇辛攻打趙國。趙悼襄王派龐煖率軍抵抗燕軍,龐煖擊敗燕軍,殺死劇辛,俘獲燕軍二萬人。公元前239年,魏國將鄴地割讓給趙國。公元前236年,趙悼襄王派兵伐燕,奪取燕國貍陽城。戰事還未結束,秦將王翦等趁機率軍攻趙,奪取鄴地九城。同年,趙悼襄王去世,太子趙遷繼位,史稱趙王遷(趙幽繆王)。⑺ 襄王有意,是個什麼典故什麼意思
出處是宋玉的《高唐賦》和《神女賦》:
宋玉《高唐賦》: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台,望高之觀,其上獨有雲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雲者也。」王曰:「何謂朝雲?」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雲。」王曰:「朝雲始楚,狀若何也?」玉對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進也,晰兮若姣姬,揚衭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馬,建羽旗。湫兮如風,凄兮如雨。風止雨霽,雲無所處。」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於天,下見於淵,珍怪奇偉,不可稱論。」王曰:「試為寡人賦之!」玉曰:「唯唯!」......」
宋玉《神女賦》:
「楚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浦,使玉賦高唐之事。其夜王寢,果夢與神女遇,其狀甚麗,王異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夢若何」王曰:「夕之後,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目色彷彿,乍若有記:見一婦人,狀甚奇異。寐而夢之,寤不自識;罔兮不樂,悵然失志。於是撫心定氣,復見所夢。」王曰:「狀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諸好備矣。盛矣麗矣,難測究矣。上古既無,世所未見,瑰姿瑋態,不可勝贊。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樑;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須臾之間,美貌橫生:曄兮如華,溫乎如瑩。五色並馳,不可殫形。詳而視之,奪人目精。其盛飾也,則羅紈綺績盛文章,極服妙采照四方。振綉衣,披裳,不短,纖不長,步裔裔兮曜殿堂,婉若游龍乘雲翔。披服,脫薄裝,沐蘭澤,含若芳。性合適,宜侍旁,順序卑,調心腸。」王曰:「若此盛矣,試為寡人賦之。」玉曰:「唯唯。」 ......」
⑻ 謚號 襄王 何意
「襄」這個字用在謚號里其實是一個贊譽,證明姬鄭曾經有過功。姬鄭一生最為璀專璨的屬功績,應該是平定了子帶之亂。不過子帶之亂真要追究起來也不是姬鄭自己平定的。
當時姬鄭被王子帶被逼逃出了都城,躲在了鄭國,並且向諸侯國求救,當時剛剛即位不久的晉國公就打著勤王的名頭,在公元前635年的時候抓住了王子帶,並且迎接姬鄭回了都城,這就是子帶之亂。
所謂謚號,就是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做一個概括性的評價,算是蓋棺定論。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謚,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漢惠帝、晉惠帝都是沒什麼能力的,質帝、沖帝、少帝(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謚號)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厲、靈、煬都是惡謚,哀、思也不是好詞。
但還有點同情的意味,一般用作朝代中後期君主,如明末崇禎皇帝追謚為思宗。政變中被推翻的稱廢帝(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謚號)。亡國君主稱末帝。另外孫權是個特例,他的謚號是大帝,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
⑼ 「襄王」和「襄陽王」的含義一樣嗎
你這問題太模糊了吧,但肯定是不一樣
叫襄王的多了去了,秦襄王、楚襄王都是襄王,襄是個謚號,死了追謚的
襄陽王是地方諸侯王,就像臨淄王、濟南王一樣
⑽ 襄王一夢的典故是什麼
傳說抄--戰國時,巫山神女暗慕楚襄王,襲私下凡塵相會,
襄王一見之下, 驚為天人,欲效連理,唯仙凡
阻隔,未能如願。襄王返宮後對神女仍念念不
忘, 巫山神女為解襄王一片痴心,在夢中與
襄王結合後,贈玉佩而別。 襄王其後踏遍巫
山,再訪佳人,神女再現法相,解說前緣已了,
勉楚王收拾情心,專心社稷,遂辭別返天庭。
出自宋玉<<高唐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