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台兒庄戰役的影響有哪些
此戰是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首次擊敗日軍,不僅極大增強了全國軍民的抗戰決心,鼓舞了抗日軍隊的士氣,而且改變了國際上對中國戰局前途的看法,英國報刊便曾發表了贊揚此戰中國勝利的評論,也為中國爭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條件。
1937年末,日軍在相繼攻佔南京、濟南之後,為了迅速滅亡中國,連通南北戰場,決定以南京、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
然而,擔任總指揮的韓復渠卻打起了保存實力的小算盤,面對進攻竟然不戰而走,雖然最終落下個被槍斃的下場,卻導致濟南、泰安等地相繼丟失,使得日軍長驅直下,地處蘇魯交界的台兒庄,便成為了日軍南下的最後一道屏障。
1938年3月,日軍最精銳的第五師團向臨沂進犯,而原本在津浦鐵路作戰的日軍第十師團也向台兒庄推進,就此拉開了台兒庄戰役的序幕。
14日,日軍第十師團向台兒庄以北的藤縣發動進攻,中國守軍122、124師奮起還擊。18日,日軍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掩護之下,最終沖入城內,藤縣失守,122師師長、參謀長及大部分官兵壯烈犧牲。
日軍在攻佔藤縣之後,不顧第五師團在臨沂受阻,繼續向台兒庄推進,而中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則命令湯恩伯的第20軍在津浦鐵路阻止日軍南下,並命令孫仲連的第2集團軍前往台兒庄。
23日,日軍向台兒庄發動進攻,中國軍隊奮勇抵抗,日軍始終寸步未進。26日之後,日軍在第十師團主力到達台兒庄之後,再度發起猛烈進攻,中國軍隊在一度喪失台兒庄大部的情況下,竟然憑借數百人的敢死隊,歷經殘酷肉搏重新在4月3日奪回了大部分地盤。
與此同時,孫桐萱的第三集團軍則經過奮勇拼殺,斷絕了台兒庄日軍的補給線,湯恩伯則在李宗仁的命令下南下協助孫仲連夾擊日軍。4月6日,日軍在夾擊之下最終潰敗,主力被全殲,只有數百人的殘部得以突圍。
在李宗仁、白崇禧、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田鎮南、關麟征、池峰城、王銘章等人的指揮下,中國軍隊歷經一個月血戰,先後斃傷日軍11984人(另說2萬餘人),俘虜719人,繳獲大炮31門,裝甲車11輛,大小戰車8輛,輕重機槍1000餘挺,步槍10000餘支。
Ⅱ 台兒庄戰役主要講什麼
台兒庄戰役,又稱為台兒庄大捷或者血戰台兒庄。台兒庄戰役,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這是中國軍隊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以來,取得的第三次重大勝利。
Ⅲ 台兒庄戰役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日本侵略軍1937年12月13日和日相繼佔領南京、濟南後,為了迅速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連貫南北戰場,決定以南京、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
按原定作戰方案,徐州以北保衛戰,由第5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3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指揮,豈知駐扎山東的韓復榘,大敵當前,還為保存實力打小算盤。
1937年12月23日,日軍一部攻陷歸仁鎮後,韓復榘未戰而走,造成了嚴重後果。27日,濟南失守,日軍由博山、萊蕪進攻泰安。1938年1月1日,泰安落入日軍北方軍第2軍磯谷廉介之手。韓復榘連連喪池失地,致北段津浦路正面大門洞開,使日軍得以沿線長驅直入,給徐州會戰投下陰影。
李宗仁屢屢嚴電韓復榘奪回泰安,並以此為根據地阻截南下之敵。韓復榘對李宗仁的命令置若罔聞,一錯再錯。
為此,韓遭到蔣介石槍斃的處置,由孫桐萱代任其職。韓復榘的不戰自退,非但使中國軍隊失去了黃河天險,更將濟南、泰安等地拱手讓敵,其後果之惡劣,實難形容。他也因此成為在抗戰中第一個被處決高級將領。
地理背景
台兒庄地處蘇魯交界,位於棗庄南部,地處徐州東北30公里的大運河北岸,臨城(今棗庄市薛城區駐地)至趙墩的鐵路支線上,北連津浦路,南接隴海線,西面毗鄰南四湖;
為山東南大門、徐州之門戶,乃是南下徐州的最後一道屏障,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橫貫全境,自古是南北漕運樞紐,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日軍夾擊徐州的首爭之地。
Ⅳ 請問台兒庄戰役有什麼歷史意義及其來龍去脈
戰略意義很低因為最後還是輸了
但具有巨大的政治意義
這是正面戰場第一次勝利也是最大的一次勝利殲敵愈萬
這告訴我們日本帝國主義不是不可戰勝的
中國人民的衛國戰爭必將勝利
Ⅳ 台兒庄戰役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歷史意義:台兒庄戰役的勝利,在政治上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回,鼓舞了抗日軍隊的士氣,用答勝利的事實證明了「亡國論」是沒有根據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師弱旅戰勝驕狂不可一世之日寇強敵,更說明了只要眾志成城、精誠團結、拚死抵抗、艱苦奮戰中國人民就是不可戰勝的。
1、戰爭結果:台兒庄戰役,歷經月余,中國軍隊斃傷日軍11984人,俘虜719人,繳獲大炮31門,裝甲車11輛,大小戰車8輛,輕重機槍1000餘挺,步槍10000餘支。
2、戰爭背景:日本侵略軍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繼佔領南京、濟南後,為了迅速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連貫南北戰場,決定以南京、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
Ⅵ 台兒庄戰役獲得了哪些成就
(一)台兒庄戰役的結局,是日軍戰役進攻中的一次敗退。這對於日軍侵華戰爭以來內尚屬首次。對日軍來容說,這不僅是在兵力數量上的損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敗。「大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
(二)台兒庄戰役的勝利,在政治上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鼓舞了抗日軍隊的士氣,用勝利的事實證明了「亡國論」是沒有根據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師弱旅戰勝驕狂不可一世之日寇強敵,更說明了只要眾志成城、精誠團結、拚死抵抗、艱苦奮戰中國人民就是不可戰勝的。
(三)台兒庄戰役的勝利,改變了國際上對中日戰爭前途的看法。抗戰爆發以來,國際上對中國抗戰的前途大多抱悲觀的看法。台兒庄戰役勝利的消息傳出,有的國家甚至不敢相信。
1938年4月9日路透社電訊說:「英軍事當局對於中國津浦線之戰局極為注意,最初中國軍隊獲勝之消息傳來,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現在證明日軍潰敗之訊確為事實。」所以,英國報刊發表了贊揚此戰中國勝利的評論。顯然,這次勝利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並為爭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條件。
Ⅶ 台兒庄戰役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日軍侵佔南京後,為了打通南北戰場,從南京和山東南北對進,企圖佔領戰略要地徐專州。1938年1月至屬6月,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指揮下,60多萬中國軍隊同日軍展開了以徐州為中心的蘇、魯、皖三省交界地區的大會戰。
台兒庄是徐州的門戶。3月23、日軍4萬精銳前來進犯,台兒庄的中國守軍頑強阻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同時,台兒庄外圍的中國軍隊以優勢兵力包圍了來犯日軍。4月初,中國軍隊全線反攻,共殲敵1萬多人,史稱台兒庄大捷。這是抗戰以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Ⅷ 平型關大捷和台兒庄戰役的歷史意義都是些什麼
平型關大捷的歷史意義:
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粉碎了國內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國論」,極大地振奮了人心,增強了全國人民和各愛國武裝力量堅持抗戰的信心和決心。
同時,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為八路軍在華北創建抗日根據地,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台兒庄大捷的歷史意義
台兒庄大捷是抗戰爆發後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在歷時半個多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犧牲,但也取得了重大戰果,殲滅日軍2萬餘人。
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必勝信心,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8)台兒庄歷史有什麼重要戰役擴展閱讀:
紅軍長征十大歷史事件:
一、湘江之戰
這是紅軍長征路上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戰。蔣介石憑借湘江天險設下第四道封鎖線,總數25個師超過30萬人的國民黨軍隊,在桂北越城嶺和都龐嶺之間的湘江兩岸布下絕殺之陣,等待著一個多月中連續突破三道封鎖線的中央紅軍。
1934年11月27日,紅軍先頭部隊突破湘江界首防線,拉開了湘江血戰的序幕。至12月1日,中央紅軍苦戰5晝夜,終於渡過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然而,掩護主力的紅5軍團34師、紅3軍團18團被敵人阻斷,官兵大部分陣亡……是役後,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餘人。
二、四渡赤水
重重困難中,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上演了我軍軍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勢北渡長江卻回師黔北;二渡赤水,紅軍回師向東,利用敵人判斷紅軍將要北渡長江的錯覺,5天之內,取桐梓、奪婁山關、重占遵義城;
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蔣介石向川南調集重兵之時,紅軍已從敵軍間隙穿過;四渡赤水,南渡烏江,兵鋒直指貴陽,趁坐鎮貴陽的蔣介石急調滇軍入黔之際,紅軍又入雲南……
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戰中,毛澤東軍事指揮藝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60年,當來訪的二戰名將蒙哥馬利贊譽毛澤東指揮的解放戰爭三大戰役時,毛澤東說,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筆。
三、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紅軍兩次上演長征路上最為精彩的經典之戰:強渡大渡河和飛奪瀘定橋。5月24日夜,紅軍先頭部隊1團突然出現在大渡河安順場渡口,並奪取1條木船。翌日9時,營長孫繼先率領17勇士奇跡般強渡成功。
然而,水急船少,紅軍無法迅速渡過。安順場北320里外的瀘定橋成了唯一通道。紅2師4團於5月29日6時趕到瀘定橋。此刻,瀘定橋上只剩下13根鐵索。16時整,由連長廖大珠等22人組成的突擊隊,踩著搖晃的索鏈向對岸沖去,一個隊員倒下了,後面的仍奮勇向前……至19時,紅4團擊潰川軍,一舉佔領瀘定城。
四、激戰嘉陵江
1935年初,為了向四川、甘肅邊界發展,配合中央紅軍在雲、貴、川的作戰,紅四方面軍發起了強渡嘉陵江戰役。3月28日晚,擔任渡江主攻部隊的30軍在四川蒼溪縣塔山灣主渡口強渡,撕開了四川軍閥的西岸防守。
與此同時,31軍、9軍也分別在鴛溪口和閬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歷時24天的渡江作戰,紅四方面軍控制了東起嘉陵江,西達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邊界縱橫各二三百里的廣大地區,殲敵1萬餘人。
五、轉戰烏蒙山
1935年11月19日,紅2、6軍團近1.7萬人從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開始長征。1936年2月下旬,紅2、6軍團向安順地區轉移,因敵人已在前方布下重兵,遂改向烏蒙山北麓前進。
3月2日至29日,紅2、6軍團在威寧、鎮雄、昭通、彝良一帶的烏蒙山區進行了千里大迂迴,與10倍於己的敵人展開迴旋戰,並在以則河、得章壩等戰斗中,給圍追堵截之敵以沉重打擊。之後,紅2、6軍團迅速移師雲南,於4月下旬順利渡過金沙江北上。
Ⅸ 台兒庄戰役的時間、地點、簡要過程和歷史影響
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19384月15日結束。
地點是以山東棗庄台兒庄為中心的魯南區域。
過程:1938年3月14日,日本磯谷師團發動攻擊。3月18日,日軍磯谷師團瀨谷支隊攻陷滕縣後,當晚攻佔臨城(今薛城),於20日攻佔韓庄。
日軍遭到布防於運河沿線的我第52軍鄭洞國第2師的阻擊;另一部福榮大佐的第63聯隊沿臨趙(墩)鐵路於18日攻佔棗庄,20日攻佔嶧縣城,矛頭直指台兒庄。
3月20日,日軍向台兒庄發動了猛烈的進攻,第20軍團軍團長湯恩伯參謀長封裔忠率部讓開津浦鐵路正面,轉入蘭陵及其西北雲谷山區,誘敵深入,待機破敵。
24日,堅守台兒庄北門的186團1營在王震團長和姜常泰營長的指揮下頑強抵抗,並在城北門外與日軍展開白刃戰。
4月7日凌晨1時,中國軍隊吹響了反攻的號角,以孫連仲第2集團軍為主組成的左翼兵團和以湯恩伯第20軍團為主組成的右翼兵團在台兒庄及其附近地區大舉反攻。激戰4天,日軍殘部於7日向嶧城、棗庄撤退。
影響:1、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民族自信心,以及堅持抗戰的決心。
2、壓制了日軍的氣焰,打擊了日本的侵略勢力。
3、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並為爭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條件。
(9)台兒庄歷史有什麼重要戰役擴展閱讀:
台兒庄戰役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 。
戰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白崇禧、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田鎮南、關麟征、池峰城、王銘章等抗日將領指揮。戰役期間,中國抗戰最高統帥蔣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視察、督導、調配兵力。
其中第一次,蔣介石在台兒庄戰斗最激烈的時刻親赴台兒庄南站觀戰,並親自勉勵池峰城,前線將士因而士氣大振,大大增強了前線將士的戰鬥力。